脑筋急转弯中的元语言现象-精选资料_第1页
脑筋急转弯中的元语言现象-精选资料_第2页
脑筋急转弯中的元语言现象-精选资料_第3页
脑筋急转弯中的元语言现象-精选资料_第4页
脑筋急转弯中的元语言现象-精选资料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脑筋急转弯中的元语言现象文献标识码A: Metalanguage is second-order language which is used to describe or explain language itself, while object language is first-order language which is used to describe things in ordinary life. The author analyzes Quick, a brain gamescreated from the ambiguity of metalanguage and obje

2、ct language from levels of pronunciation, lexis and syntax.She points out that the game maker always made a Q game by the use of object language, and to solve the problem, a person has to take advantage of metalanguage.1. 引言脑筋急转弯是近年来十分流行的一种测试思维灵敏度的语言游戏,它以语言为载体,通过对语音、语义、语法、文字等材料的运用而产生,特点在于它要求突破常规思维解决

3、问题,答案要求既属于“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例如:( 1)太平洋的中心在哪里?( 2)黑笔怎么能写出红字来?对于( 1 ),恐怕很少人知道太平洋中心的具体位置。但是,猜者如果把太平洋看作三个汉字,而不是实实在在的世界第一大 洋,就会很快找到答案,因为“太平洋”这三个汉字的中心在“平”上;对于(2),如果单考虑句子含义来找答案,可能怎么也找不出答案,可是如果这样想,黑笔写不出红色的字,但黑笔能写出“红”这个字来,问题就迎刃而解。脑筋急转弯既是一种娱乐,又开阔人的思维,而且富有挑战性, 是深受人们喜爱的一种娱乐形式。很多学者都从不同的角度对它进行了研究。戴静(2004: 79-81 )从语言音

4、义之间的巧妙关联作为切入点,分析了脑筋急转弯的构成方式。张先华 ( 2002:6) 则从逻辑学的角度对脑筋急转弯设立命题的方法进行了总结,他认为脑筋急转弯是利用了违反形式逻辑的“同一律”规则和“排中律”规则,或是鼓励人们冲破定势,或是错位命题,还原本相以及对一些现象巧解来显示幽默与机智。黄胤雯(2006:89-90 )讨论了撤销前提类脑筋急转弯的构成方式,揭示了它的运作方式和解答技巧。但是笔者发现由元语言构成的脑筋急转弯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如上述两例,( 1) 在答题时需要把“太平洋”看作元语言才能成功解开这道脑筋急转弯;(2)中只有把“红”字看作元语言才能找到答案。 下文笔者将研究由元语言

5、构成的脑筋急转弯。2. 元语言现象现代逻辑学把语言区分成两个不同的层次:谈论事物的对象语言( object language )和谈论语言的“元语言”( metalanguage )(转引自Jakobson, 1960: 356 ),把对象语言称作“第一级语言”(first -order language) ,把元语言称作“第二级语言”(second -order language) 。 (封宗信,2005: 24)例如“ Snow is white. ”是常规语言或第一级 /对象语言,其意义指向语言系统以外。“Snow is white is true if and only ifsnow

6、is white. ”(参见 Lyons, 1981: 171 ),句首黑体部分则不再是常规的对象语言,而是元语言。在汉语研究中,对语言学元语言的划分,李葆嘉先生( 2003:140-147 )依据所处语言层面和应用功能,分为词汇元语言、释义元语言和语义元语言三种系统。除了这种分法外,还可以根据语言的不同层面,把元语言划分为语音分析类元语言、句法分析类元语言、语义分析类元语言。虽然哲学家区分开对象语言和元语言只是20 世纪初的事情, 但人们在语言理解活动中对元语言的使用却是由来已久,这是因为我们已经习惯在表达和理解中使用元语言,多数情况下这种使用是不自觉、下意识的,但并没有意识到这两种语言的区

7、别。当人们意识到话语中元语言和对象语言的不同时,就会在使用时明确区分开来。逻辑学家把包含在对象语言中的元语言用引号明确指出,如:( 3)鲸是哺乳动物。其中“鲸”指客观世界的某一对象, 海洋中的动物,属于第一层次的对象语言。( 4)“鲸”是左右结构。这里的“鲸”不再是对象语言, 而是元语言,仅仅是一种符号,并没有指称客观对象。英国语言哲学家Searle(1969: 73) 也举过两个例子来区分对象语言的“使用”(use) 和元语言的“提及”(mention) :( 5) Socrates was a philosopher.( 6)“Socrates ” has eight letters.(

8、5)中的Socrates 是正常“使用”,指一个具体的人;而( 6) 中的“ Socrates ”只是“提及”这个词, 所以用引号表示。元语言的使用也可以表现在用一种语言来描写另一种语言中。( 7)“Rabbit ”意思是“兔子”。其中, 汉语部分的内容构成了“元语言”, 英语部分的内容构成了“对象语言”。汉语书面语中,人们主要使用引号来表明该语言属于元语言,另外,还使用一些词汇来表示,如“用一个字眼”、“这个词”等。如:( 8)过去,一个人假如显得不那么可靠时,常被人用一个带贬义的字眼来形容:社会上的。在口语中,人们通过使用词汇手段来标记元语言,还可以通过重读某些词与其它词区别开,来强调该词

9、属于元语言现象。尽管如此,人们在使用时还是常常会误用。例如:( 9) 70 年代的人面前没有“困难”这个词。这里就是把对象语言和元语言混在一起表达了。这句话实际要表达的是:70 年代的人不怕困难。在该句中,“困难”只能理解为对象语言,在这里却错误地使用了元语言的形式。在日常口语表达中,使用词汇手段来表达的元语言现象往往不会产生混乱,而通过重音变化表达的元语言使用常常被人们所忽视。当对话双方对同一话语或用对象语言或元语言来理解时,就必然产生矛盾。例如, 在父亲和儿子的对话中。(李子荣,2004:23)(10)父亲:儿子,你这次考第一名,我很高兴。你可以向我要一件东西,作为对你的奖励。儿子:爸爸,

10、我早想好了。我要一辆自行车。父亲:好,儿子,我说你可以向我要一样东西,现在你己经要过了。显然,父亲故意在对话中混淆了元语言和对象语言的“要”。第一句话里,他说的“要”是对象语言。儿子的高兴表明他所理解的“要”, 也是对象语言中的“要”。 因为父亲的话里并没有元语言标记。但当父亲听了儿子的回答后,改变了主意,最后一句话中的“要”变成了元语言, 父亲通过重读这几个词来表明这一点,以达到不向儿子兑现自行车的目的。如果儿子没有听出话音,那么矛盾就会产生。3. 元语言类脑筋急转弯的生成机制及分类在用语言讨论事物的过程中。事物是对象、语言是工具。而当讨论的对象是语言时,语言既是对象又是工具。所要讨论的语言

11、是对象语言,作为工具的语言是元语言。当人们在交际时混淆了对象语言和元语言,就会产生误解。故意混淆元语言和对象语言是构成脑筋急转弯的重要方式。设题人往往利用对象语言制作脑筋急转弯,而在解题时需要利用元语言来解答。在日常会话中,由于表达习惯,在不引起混淆的情况下,人们往往依靠重音来突出元语言,而这种方式经常被人们忽视。如上述(1)(2)例中,很明显,当“太平洋”、“红”是作为元语言出现时,在书面语中应加上引号或一些词汇来以示区别,在口语中应重读以引起人们特别注意。可在上述脑筋急转弯中,这类区分元语言和对象语言的方式都没有使用,目的就是故意让解题人混淆这两类概念从而进入语言陷阱。在解答这类脑筋急转弯

12、时,解题人在利用常规思维无法解答时,要注意原题是否有暗含的元语言,从而找出出题人设下的语言陷阱,进而根据二者的区别找出答案。下文将根据元语言类脑筋急转弯中元语言在语言中的不同层面,从语音、词汇、句法三个方面来分析脑筋急转弯。1)从语音层面分析从语音层面看,有时候,听者在听到一个具体的发音时,必须判断其所对应的词属于元语言还是对象语言,判断错误就会引起误解。 利用元语言和对象语言发音上的混淆可以制成脑筋急转弯。例如:( 11)我们从小到大有一个字的读音总是念错,你知道那是什么字吗?从对象语言看,某一个念错的字肯定是一个具体的字,如果这样考虑找不到恰当的答案。但如果从元语言角度考虑,念错的字就是“

13、错”字本身,问题就迎刃而解。英语中也有许多这类的脑筋急转弯。( 12) What starts with T, ends with T, and full of T?很明显, 这道题是关于单词拼写的。但如果仅从对象语言考虑,是找不出答案的。不妨跳出定势思维,把对象语言和元语言结合起来考虑。把前两个T 看作元语言,指这个单词的第一个和最后一个字母,把第三个T 看作对象语言中词的音标来分析,指tea 。那么很快就可以找出答案:teapot 。2)词汇层面分析词汇层面的脑筋急转弯占多数。很多脑筋急转弯总是利用某一个词汇在对象语言中的意思来设置,而需要利用该词汇的元语言含义来解答。如例(1)(2)。下

14、面是更多的例子:( 13)怎样把冰很快地变成水?把冰化成水的方法很多,很明显都不是所要求的答案,因为脑筋急转弯不能用常规去思维,这时如果从元语言方面去考虑,就会发现“冰”这个字在字形上如果去掉两点就是“水”, 从而找出答案。( 14)让火熄灭最快的方式是什么?从元语言角度考虑, “火”字上加一横就是“灭”, 自然就 是最快的灭火方式。英语中由词汇层面元语言和对象语言的混淆造成的脑筋急转弯也很多。例如:( 15) What do you call a rich fish?从题目来看,一条富有的鱼是什么鱼呢?如果按照常规思维理解,很难解答。但是如果从元语言角度考虑,goldfish 这个英语词语中

15、的gold 暗含 rich 意思,因此这道题的解答就从对象语言的角度转移到了从元语言角度考虑。3)句法层面分析有许多脑筋急转弯需要从句法层面去寻找答案。这类脑筋急转弯需要考虑句子层面的意思,有时还需要考虑语境因素。例如:( 16)美国人登上月球后说的第一句话是什么话?如果认真思考,那么需要查阅历史资料,看看当年第一个登上月球的美国人到底第一句话说的是什么。可是考虑到这是一个脑筋急转弯,不能按常规思维考虑,而需要些非常规的思维,那么可以考虑把所说的话看作是元语言,这样推理,美国人说的话当然是美国话了。( 17) Whyare young menunwilling to date the daughters of the fortunes?单从对象语言考虑,答案“ Because she is Miss Fortune. ”似乎有些牵强。如果进一步从元语言考虑,Miss Fortune 从语音上可以是misfortune (不幸)。答案就明显了:没有哪个年轻人愿意和misfortune 约会。( 18) Where does harvest come before work?在哪里不辛勤工作就能获得丰收呢?从常规来考虑,找不到这种地方。但是如果把harvest 看作元语言,它只有出现在一本字典里。答案是:In a dictionary 。( 19)读完中国历史最快需要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