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机智”更应关注“得体”_第1页
除了“机智”更应关注“得体”_第2页
除了“机智”更应关注“得体”_第3页
除了“机智”更应关注“得体”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除了“机智”更应关注“得体” 杨氏之子的教学目标思考人教版五年级下册选入了一篇文言文杨氏之子: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这篇课文编在了教材的第三组。教材给出了这样的学习提示:“我们每天都要用语言进行交流。精练得当的语言,能够使我们有效地与人沟通;机智巧妙的语言,能够帮助我们摆脱可能出现的尴尬局面,幽默风趣的语言,能愉悦我们的身心,活跃我们的生活。阅读本组课文,感受语言表达的艺术,并通过综合性的学习,搜集、积累用得精妙的语言,以不断丰富我们的语言,学习用得体的语言进行表达。杨氏之子塑

2、造了一个机智聪慧的孩子形象。开篇,文章提“甚聪惠”,接下来通过孔君平与他的对话来表现他的聪惠。有资料分析说:孩子的回答很巧妙,这回答巧妙在哪里呢?孔君平是在孩子姓上做文章,孩子也在姓上做文章,由孔君平的“孔”姓想到了孔雀;最妙的是,他没有生硬地直接说“孔雀是夫子家禽”,而是采用了否定的方式,说“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婉转对答,既表现了应有的礼貌,又表达了“既然孔雀不是您家的鸟,杨梅岂是我家的果”这个意思,使孔君平无言以对。因为他要承认孔雀是他家的鸟,他说的话才立得住脚。这足以反映出孩子思维的敏捷,语言的机智幽默。上面资料,在对话用词上,从“孩子机智巧妙的角度”分析地应该是非常到位的:你说“杨梅

3、”是杨氏家果,我说“孔雀”是你孔家之禽。而且,“未闻”用否定的方式来应答,表现了应有的礼貌。小孩子有这样的思维敏捷、语言机智幽默的特点,确实能帮助学生实现“学习体会到机智巧妙的语言,能够帮助我们摆脱可能出现的尴尬局面;幽默风趣的语言,能愉悦我们的身心,活跃我们的生活”这样的语言表达艺术。但是,为什么编者要选用文言文呢?当然有学习领悟古代语言文化的目的。古文言文的用词造句其实传递着古代文化的一些精髓的,比如,“诣”,教材解释为“拜见”的意思,为啥不用“拜”而要用“诣”?查阅词源和辞海发现,诣,最早解释为“到”,也就是“到杨氏之子的父亲那里去”,当然,通俗的话可以解释为去看他的父亲。现代汉语词典里

4、解释为“到某地方去看某人(多用于比较尊敬的人)”。教材给出的解释“拜见”,用现代的话来解释,过得去;但是,在古代却不允许这样说,在古代“拜”解释为“以礼会见”,礼,在古代是有礼仪的,既然是以礼会见,自然双方要约定具体地点、时间,履行具体礼仪,而“诣”则可以突然造访,不在也没关系。因此,在这里用“诣”,其“父不在”也就说得通了,而用“拜”在古代则说不通,而现在,“拜见”,则没有了古代文化的味道了。在这里,体现古代文化的还有称谓的问题。孔君平可以随意到杨氏家中去,用“诣”而不用“拜”,可见两人关系之密切了,特别是“乃呼儿出”,可见其平时很熟悉。但是,孔君平说“此是君家果”,为啥不说杨家而说君家?“

5、君”在古代是对人的尊称,这里就是“你”的意思,相当于现在的“您”。因此,这里的“君”代替了“杨”直呼其姓,多不礼貌啊。而文中的孩子,也是深谙此道的。他不敢称“孔”家禽,但是为啥不说“君”家呢?查阅资料,孔君平,晋代人,曾任“世子文学”。“世子文学”是个啥官职?有资料介绍,西汉时期,“校长”被称作“文学”,在汉代,精通儒家经典的人,称之为文学。“夫子”一词,有“老师、校长、精通儒家经典的人”的很多含义,同时,在古代还是“对男子的尊称”。孔君平对晚辈,够尊敬了,称“小儿”为“君”,表面尊敬,其实有与小儿开玩笑之意,而“小儿”在这里,除了反应之快,对应之巧妙外,在选用的称谓上,也是非常讲究的,他没有

6、反过来同样用对任何男人都通用的“君”,一是为了避免重复,二是选用“具有老师、校长、精通儒家经典的人”这样特点的“夫子”,充满表达了对孔君平这个为长者的尊敬,这与“未闻”是联系在一起的,同时,这样说,还暗含了“讽刺”之意您还是校长、老师呢!孩子的机智由此更加突出了。分析上面的“诣”与“拜见”,分析“君”与“夫子”的区别,这一方面是文言文的语言常识及文言文中的古代文化;另一方面,还能照应单元阅读提示中的“说话得体”。“得体”是什么意思?准确,符合当时当地的环境和人物身份特征,在遣词用句上,非常注意选择合适的言语来表情达意。教学时,建议除了引导学生通过比较“孔、杨、果、禽”体会孩子的机智之外,更应引导学生体会一下“诣”和教材给出的“拜见”的区别,从而理解前文背景;结合“君”与“夫子”的比较,体会孩子在机智敏捷的同时,说话是如何的“得体”,“得体”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