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语习得个体差异的国外研究现状_第1页
二语习得个体差异的国外研究现状_第2页
二语习得个体差异的国外研究现状_第3页
二语习得个体差异的国外研究现状_第4页
二语习得个体差异的国外研究现状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二语习得个体差异的国外研究现状1 .引言自 20 世纪 50 年代以来,个体差异成为研究二语习得中的一个重点。在相同的外界环境下,为什么学生学习二语情况差异很大?来自个体本身的差异所导致的二语学习差异成为了教师关注的重点。作为一名二语教师,必须要结合学生个人的特点,制定教学策略,因材施教,才是二语教学的本质。但是目前国内外对个体差异的研究尚不完善,针对个体差异制定的教学策略也处于实验阶段。本文主要是对国外个体差异研究进综述,因为个体差异涉及的方面比较广泛,所以本文只对个体差异中年龄,动机,性格,学能以及学习策略这五个方面进行论述。虽然个体差异还包括其他很多方面,比如,在 Larsen-Free

2、ma 而 Long 的研究中,他们列出的个体差异主要因素有:年龄;社会心理因素,包括动机和态度;性格因素,包括自尊,外向/内向,焦虑感,冒险精神,对拒绝的敏感性,移情性,压抑性,歧义容忍度等;认知方式,包括场独立/依靠,范畴宽度,审慎与冲动,视觉与听觉方式,分析与格式塔方式等;脑半球侧化;学习策略;其它因素如记忆和性别等(Larsen-FreemanD&LongM,1991),但是这五个个体差异因素研究最为广泛,而且与二语习得效果相关行最大,所以本文只对这五个因素进行重点讨论。2 .年龄国内外的学者早已注意到个体差异中年龄这一因素对于二语习得的重要性, 同时围绕着年龄因素而提出的关键时

3、期假说也有多了说法,目前大多人学者赞成青春期是学习二语的关键时期。国内外关于年龄的研究成果,戴运才和蒋剑云(蒋剑云,戴运财,9699)作出如下归纳:1)成年人在最初的习得速度上存在优势,特别是在句法方面。但是如果儿童学习者获得足够的二语接触,最终会超过成人学习者。2)在正式的语言学习环境中,只有儿童学习者能习得本族语的语音,但是只有儿童接受大量的第二语言接触,他们才能获得本族语的口音。3)儿童更有可能获得本族语的语法能力,语法的关键期可能迟于发音的关键期(大约 15岁)。某些成人学习者也能够成功地获得说和写的语法准确性,达到本族语使用者的程度,甚至获得完全的语言能力。4)不管是否能够达到本族语

4、使用者的熟练程度,儿童在发音和语法方面习得的最终水平都要高于成年人。5)习得第二语言语法的过程受年龄的影响不大但语音习得的过程可能受到很大的影响。3 .学能学能是目前研究个体差异的一个重点,综合许多语言学家的解释,语言学能就是学习外语所需要的认知素质或者学习外语的能力倾向,即一种固定的天资。最先对学能进行研究的是 Carrol.Carrol 将学能分为四部分:语言编码能力,语法敏感性,归纳性语言学习能力和联想记忆能力(Carrol,1973).Carrol与他的同事sapon一起研究设计的“现代语言学能测试题库”(简称 MLAT)(Carroll&sapon1959,2002)对学能测

5、试的贡献巨大,为外语学能理论研究的发展奠定基石。其中 MLAT 对语音符号学习,拼音提示学习主要是测试语音编码能力;对句子中单词的学习主要是对语法敏感度进行测试:数字学习则是对语法归纳能力进行测试;数字学习以及联想配对学习是对联想记忆能力进行测试。之后语言学能研究在六七十年代进入低谷期,在八十年代时,Skehan 推动了 Carroll 的外语学能理论(见 skehan1998)。Skehan 将外语学能变为由语音编码能力、语言分析能力、记忆能力三种主要能力。近期,Skehan(1998,2002;Skehan&Dornyei200 冽外语学能的三种能力因素与二语习得的各主要阶段结合起

6、来,尝试从二语习得研究的视角对外语学能理论进行探讨。 Robinson(2001,2002)将能力倾向交互模式应用于二语习得研究,认为应该将学能与具体学习任务和环境结合,确定不同认知过程对不同种类学能的要求。Sparks 于 90 年代提出语言编码差异假设(linguisticcodingdifferenceshypothesis)用于解释母语在外语阅读学习中的作用。4 .动机早期的动机研究者主要是 Gardner 和 Lambert 贡献最大。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学习动机的研究更加深入,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有 Dornyei 的外语学习动机模式(Dornyei,1994),Trembl

7、ey 和 Gardner 的拓展动机理论模式(Trembley&Gardner1995),Williams和Burden的社会建构主义动机模型(W川iams&Burden1997)以及Schumann的神经生物学模式。 一段时间以来, 在外语学习动机研究领域, Gardner的社会教育模式(social-educationalmodel直占主导地位,对动机研究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该模式把动机分为融合性(integrative)动机和工具性(instrumental)动机。所谓融合性动机是指“学习者个体由于希望与他认为的那个有价值的语言社区更好地交流而产生的强烈学习愿望”。所谓工具

8、性动机是指学习者完全是为了达到某种实用目的而学习,没有与目标语社团进行交际的特殊目的需要。Gardner 和 Lambert 在 1972 年的研究中发现,在正规学习环境中,融合性动因的强弱使人们能够预测到学习者的成绩好坏。5 .学习策略策略指学习者为有效学习所采取的措施,这种行为可以是外部活动,也可能是内部活动。策略分为管理策略与语言学习策略。前者与语言学习过程的管理有关,后者与语言学习材料发生直接的关系。管理策略涉及目标的制定、策略的选择、时间的安排、策略有效性的评估和调整、以及情感的控制与调整。语言学习策略包括:形式操练策略、功能操练策略和依赖母语策略。Bialystok 把学习策略归纳

9、为 4 大类:形式练习、功能练习、监控和推理(Bialystok,1981)。OMalley 和 Chamot 根据信息加工认知理论提出三大类学习策略:元认知策略、认知策略和社会情感策略(OMalley&Chamot,1990)。Oxford 将学习策略分为直接策略和问接策略(Oxford,1990)。Cohen 主张把学习者策略分为学习语言的策略和运用语言的策略(Cohen,1998 方6 .性格19 世纪 50 和 60 年代,基于荣格的研究之上发展而来的最著名的性格类型学说Myers-Briggs 类型说(MBTI),提出了四组对应的类型:外倾型和内倾型,感知型和直觉型,理智型和

10、情感型,以及判断型和推理型。这里主要区分一下外倾型和内倾型性格对于二语习得各方面造成的差异。首先外倾型的学习者不太注重语言的形式,他们关注的重点是语言的交流,所以在二语学习中,外倾型性格的学习者在口语方面总体上优于内倾型的学习者。内倾型学习者比较注重语言形式和语言规则的思考,所以在阅读、写作方面发展要优于外倾型学习者。但以上结论并非绝对的,因为有的学习者性格中性,而且二语学习也会受到其他不可控因素的作用。7 .结语由于个体差异造成的二语学习好坏显而易见,对于一名二语教学的老师,要了解学生性格、学能、动机方面的不同,从而鼓励学生采用不同的学习策略。而作为一名二语学习者,也要充分了解自己的性格特点

11、,以及学能方面的优劣,在老师的帮助下,运用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不断地对自身二语学习进行监控,管理,调整。参考文献Biggs,J.B.IndividualDifferencesinStudyProcessesandtheQualityLearningOutcomesJ.HigherEducation.1979.Bialystok,E.ATheoreticalModelofSecondLanguageLearningJ.LanguageLearning,1978(28).Carroll,J.B.ImplicationsofAptitudeTestResearchandPsycholinguisti

12、cTheoryforForeignLanguageTeachin(J.InternationalJournalofPsycholingustics,1973(2).Carroll,J.B.&S.Sapon.ModernLanguageAptitudeTest(MLAT)R.NewYork:ThePsychologicalCorporation,1959/2002.Skehan,P.A.CognitiveApproachtoLanguageLearningM.Oxford:OxfordUniversityPress,1998.Dornyei,Z.MotivationandMotivati

13、ngintheForeignLanguageClassroomJ.TheModernLanguageJournal,1994(3).Larsen-FreemanDandLongM.AnIntroductiontoSecondLanguageAcquisitionResearchM.Essex:LongmanGroup,1991.OMalley,T.M.&Chamot,A.U.LearningStrategiesinSecondLanguageAcquisitionM.Cambridge:CambridgeUniversityPress,1990Robinson,P.IndividualDifferences,CognitiveAbilities,AptitudeComplexandLearningConditionsinSecondLanguageAcquisition.SecondLanguageResearch,2001(4).Sparks,R,L.&L.Ganschow.AptitudeforLearningForeignLanguageJ.AnnualReviewofAppliedLinguistics,2001(21).Trembley,P,F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