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工程专业实习报告_第1页
安全工程专业实习报告_第2页
安全工程专业实习报告_第3页
安全工程专业实习报告_第4页
安全工程专业实习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平安工程专业实习报告平安工程专业实习报告目录 第一章前言 5第二章矿井根本概况.6 2.1地理位置.62.2地形地貌.6 2.3主要河流.72.4气象及地震.7 2. 5、井田地质特征.7 2. 5.1矿井地层.7 2. 5.2地质构造、构造类型10 2. 5.3水文地质条件.12第三章开采技术条件.13 3.1瓦斯.13 3.2煤尘13 3.3煤的自燃.14 3.4地温14第四章矿井开拓开采及工艺.14 4.1开拓方式14 4.2开采方法.17 4.2.1工作面回采工艺.17 4.3支护方式19 4. 3.1采面支护设计19 4. 3.2端头支护.19 4. 3.3超前支护.19 4. 3.

2、4采空区处理及控顶距确实定.20 4.4工作面机械设备选择.23 4. 4.1 采煤机选型23 4. 4.2 运输机选型24 4. 4.3 转载机及其供电设备选型计算方法24 4.5掘进工作面生产组织.24 4. 5.1区段平巷掘进工作面巷道断面24 4. 5.2主要掘进机械设备配套25 4. 5.3掘进工作面工艺组织方式.25第五章矿井主要生产系统.27 5.1矿井提升27 5.2矿井运输28 5.2.1运输系统.28 5.2.2轨道运输.30 5.2.3通风系统30 5.2.4矿井排水.33 5.2.5矿井供电.33 5.2.6瓦斯抽放.34 5.2.7矿井防尘.34 5.2.8矿井防灭火

3、34 5.2.9井上下、矿内外调度通讯情况35 5.2.10矿井监测、监控系统35 5.2.11地面生产系统.36第六章平安技术管理措施.36 6.1采煤工作面平安技术管理的有关规定36 6. 1. 1 综采工作面初采初放平安技术措施36 6. 1. 2 末采措施37 6. 1. 3防水平安措施37 6. 1. 4 防火平安措施.39 6. 1. 5防尘平安措施39 6. 1. 6 防顶板事故措施39 6. 1. 7周期来压时期顶板管理措施.40第七章存在缺乏和建议.41 7.1 矿井通风41 7.2 瓦斯抽采41 7.3 突出防治42 7.4防灭火.42 7.5防尘方面42 7.6平安监控4

4、2 7.7冲击地压437.8管理制度43第八章结束语.43致谢.46附:参考文献47前言 首先,做为平安工程系即将毕业的学生,学校安排了本次为期一个月的认识性实习,要求学生对矿井有根本的整体认识和了解。在学院指导教师程磊等的指导下,此次实习是一次成功的顺利的实习,通过实习,既充分稳固了大学前期三年来的专业知识,又对专业科目学习有了新的理解,这次专业认识实习必将有助于增强同学们的职业意识,并激发同学们在今后两年的学习中根据实习的经验识时务的调整自己的学习方向和知识结构,以更好的适应社会在矿山开采领域,尤其是煤炭开展方向的人才以满足集团公司需求。 其次,通过大学前两年的学习,我们已经了解了“煤矿开

5、采学,“矿井通风学、“地质学、“矿山测量专业根底知课,在这次认识性实习中,正是对这些课程的稳固和提高,是理论联系实际的过程,是对矿井开采的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通过这次的实习,了解了掘进和回采工艺方法及劳动组织管理,初步了解了生产的组织管理和技术管理工作。并且,这次认识性实习为马上进行的毕业设计打下了良好坚实的根底。为今后工作起到的很大帮助。 最后,特别感谢我们HNLGDX平安工程系的程磊张攀两位老师,感谢PMY的领导为我们提供的实习基地,同时也要对带着我们实习的几位工人师傅致以深深的感谢!实习时间: 实习从09年2月16日开始至3月09日结束,共计27日,实习地点: PMY。平安工程PMY 2

6、01X年3月09日第二章 矿井根本概况: 2.1地理位置PMY位于平顶山煤田中部,市中心以北3km,东以26勘探线为界与十矿相邻,西以36勘探线为界与四矿、六矿相邻,丁组煤层南起老窑采空区下界+45+110m之间,北至-600米等高线;戊组煤层南起露头北至-650米等高线;(己组煤层南起-240米北至-800米等高线;庚组煤层南起-250米北至-800米等高线)。东西走向长5公里,南北倾斜宽 5.86公里,最大面积29.3平方公里。矿井南邻二矿,北部为人为边界。 PMY是新中国成立后我国自行设计兴建的第一座大型煤矿。矿井由武汉设计院设计,设计能力150万吨/a,1957年12月开工兴建,195

7、9年12月25日简易投产,1971年到达矿井设计生产能力。鉴于国民经济的飞速开展,1974年经原煤炭部批准,在二水平延深时矿井进行一期扩建,净增生产能力90万吨/a,扩建后的设计能力达240万吨/ a。一期扩建于1984年8月完成,随后,在一期扩建完成的根底上,紧接着进行二期扩建,净增生产能力160万吨/ a,使矿井设计生产能力到达400万吨/ a。1993年至1996年产量连续四年年产到达400万吨,且1996年创出了410.6万吨的最好水平,近三年实际生产水平仍保持在350400万吨之间。矿区交通十分方便,铁路方面: PMY至平顶山站9公里,通过矿区专用铁路可直达漯宝铁路。漯宝铁路连接京广

8、、焦柳两大铁路干线。平顶山站至京广铁路70公里,至焦柳铁路28公里;公路方面: 以平顶山市为交通枢纽,有柏油公路与周围各县市相沟通。2. 2、地形地貌PMY位于平顶山矿区中部,平顶山、落凫山位于井田中部,二山南陡北缓,根本呈单面山形,走向近东西,地势北高南低,形本钱井田范围内的分水岭。南北两侧冲沟发育,多为季节性冲沟。主、付井口位于落凫山南麓,主井口标高为+150.0米。平顶山海拔+41 1. 13米,落凫山海拔+492.70 米。井田内山间冲沟发育。2. 3、主要河流井田内没有大的河流,只有季节性小溪冲沟,南侧冲沟聚集入湛河,北侧冲沟聚集入竹园水库目前为平顶山电厂排灰场,在井田西北角有姚孟电

9、厂排灰场。2. 4、气象及地震本区属大陆性半枯燥湿度缺乏带。根据平顶山历年的气象资料,年平均降雨量为742.73mm,年最大降雨量为132 3.6mm1964年,年最小降雨量为37 3.9mm1966年;年平均气温为150,最高气温42.30,最低气温-150。本区地震根本烈度为度。2. 5、井田地质特征2. 5. 1、矿井地层井田内地层出露较差,根据钻孔工程揭露的地层从老到新有寒武系崮山组,上石炭统太原组,二叠系山西组、石盒子组、石千峰组,三叠系刘家沟组和第四系黄土及坡、残积物。本井田含煤地层为石炭系太原组、二叠系山西组和上、下石盒子组。自上而下划分为甲、乙、丙、丁、戊、己、庚等七个煤组。含

10、煤地层总厚780米,含煤七组43层有编号的煤层23层,其中甲、乙煤组无可采煤层。煤层总厚约26米。含煤系数为 3.3%,可采煤层5组10层,总厚约15米,可采含煤系数为 1. 92%。煤层间距根本稳定。PMY井田含煤地层为石碳系太原组,二迭山西组和上下石盒子组。煤系平均总厚780m,含煤7组43层,煤层总厚26m,含煤系数 3.3%左右。煤层自上而下分别为甲已丙丁戊己庚组。上石盒子组煤层均属沉积不稳定的薄煤及煤线,无经济价值: 具有经济价值的可采煤层为下石盒子组、山西组及太原组,可采煤层5组10层分别为丙 3、丁 5、丁 6、戊 8、戊 9、戊 10、己 1 5、己 1 6、己 1 7、庚 2

11、0、可采煤层总厚度约15m,各主要可采煤层和标志层之间的层间距较稳定。目前,PMY主采丁组、戊组煤层,分别为: 丁 6、戊 8、戊 9、戊10,煤层煤种为气煤、1/3焦煤、肥煤,一般作为动力用煤。其中丁6煤层煤厚 1. 09 3.64米,平均煤厚2.01米,该煤层结构简单,含夹矸02层,厚00.45米;戊组煤层最为发育,厚度大,为主要可采煤层,但结构复杂,分叉合并现象普遍。分层区域: 戊8煤层煤厚0.25 3.81米,平均煤厚 1. 93米,属较稳定煤层;戊9煤层煤厚0.352.88米,平均煤厚 1. 07米,属较稳定煤层;戊10煤层煤厚0.85 4.15米,平均煤厚2.42米,为较稳定煤层。

12、合层区域: 戊 8、戊 9、戊10合层区煤厚 3.998.90米,平均6.5米,含夹矸37层,煤层层位和厚度稳定,为稳定煤层。戊 9、戊10合层区戊9-10煤厚 1. 997.34米,平均 4.34米含夹矸35层,为较稳定煤层。在PMY井田范围内,地层走向为北550750西,倾向北东,地层为单斜构造,倾角3120,局部最大为250。煤层顶底板岩性由砂岩、粉砂岩、砂质泥岩及泥岩互层组合。煤层直接顶大多数为砂质泥岩或泥岩,老顶一般为砂岩,少数有伪顶,伪顶岩性为炭质泥岩,各煤层均以砂质泥岩为直接底板。2. 5. 1. 1. 75米,平均煤厚0.90米。煤层结构简单,局部含夹矸厚0.05-0.55米,

13、属不稳定煤层。在26-29勘探线间大面积不可采,33-36勘探线间-350米以线为不可采区。2. 5. 1. 2、丁5煤层位于下石盒子组丁煤段中上部、上距丙3煤层84米。该煤层一水平已全部采动, 1. 85米,平均煤厚 1. 00米,属较稳定煤层。在29勘探线-500米以深、30-32勘探线-400米以深出现大面积不可采区,二水平中部及35勘探线-300米左右各有一不可采区。煤层结构简单,偶见一层夹矸0.1-0.55米厚。2. 5. 1. 3、丁6煤层为本井田主要可采煤层之一,位于下石河子组丁煤段中部,上距丁5煤层十米左右,沉积稳定,发育良好。该煤层一水平已全部采完, 二、三水平煤厚 1. 0

14、9- 3.64米,平均煤厚2.01米,属全区可采稳定煤层。该煤层结构简单,含夹矸0-2层,厚0-0.45米。2. 5. 1. 4、戊煤组 位于下石河子组戊煤段中上部。本井田戊组煤层最为发育,厚度大,为主要可采煤层,但结构复杂,分叉合并现象普遍,其变化情况按其范围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夹矸厚度0.7米为分合层线: 戊 8、戊 9、戊10均为独立煤层戊11独立分层,不可采,分布在26-30勘探线之间-250米以下,30-34勘探线间-350米以下及34-36勘探线-50米以下。戊8煤层: 3.81米,平均煤厚 1. 93米。属较稳定煤层。煤层结构简单,仅在26-29线间-300米以深含1-2层夹矸厚0

15、.05-0.41米。戊9煤层: 上距戊8煤层0.7-18.5米,煤厚0.35 -2.88米,平均煤厚 1. 07米,属较稳定煤层。煤层结构简单,仅在27-29勘探线-550米以深存在一不可区。戊10煤层: 4.15米,平均煤厚2.42米,为较稳定煤层。含夹矸1-4层,常见1-2层夹矸厚0.01-0.54米。井田内全部可采。戊 8、戊 9、戊10合层区戊8-10: 在26-34勘探线,从风化带至-250米之间,煤厚 3.99-8.90米,平均6.5米,含夹矸3-7层,煤层层位和厚度稳定,沉积连续性好,全部可采,变异系数17%,为稳定煤层。戊 9、戊10 合层区戊9-10: 分布在30-34勘探线

16、-250-350米之间,煤厚 1. 99-7.34米,平均 4.34米含夹矸3-5层。全部可采,变异系数40%,为较稳定煤层。2. 5. 1. 4.84米,平均煤厚 1. 40米,属不稳定煤层。含夹矸1-2层。在28-32勘探线间-250-500米,31-36勘探线间-500米以深出现两个不可采区,不可采面积约占总面积的3/5。2. 5. 1. 6、己16煤层位于山西组己煤段中部,上距己1 4.84米,平均煤厚 1. 26米,属不稳定煤层。井田中深部大局部不可采,不可采面积约占总面积的1/3强。2. 5. 1. 7、己17煤层位于山西组己煤段下部,上距己16煤层0.60-9.0米。煤厚0.29

17、-2.19米,平均煤厚 1. 28米,属较稳定煤层。在27-33勘探线间-240米以深有一个无煤区和不可采区,不可采面积约占总面积的1/3左右。煤层结构较简单,偶见一层夹矸,厚0.05-0.28米。2. 5. 1. 8、庚20煤层位于太原组下部,石炭岩段中上部,上距己17煤层56米。煤厚0.40-2.64米,平均煤厚 1. 63米。属较稳定煤层。仅在26-28勘探线-250米以浅有一不可采区,31-13孔有一不可采点,面积很小。该煤层结构简单,一般无夹矸。目前,PMY主采丁组、戊组煤层,分别为: 丁 6、戊 8、戊 9、戊10,煤层煤种为气煤、1/3焦煤、肥煤,一般作为动力用煤。2. 5. 2

18、、地质构造、构造类型本井田位于主体构造李口向斜西南翼中段。根本构造为一走向北55-75°西,向北北东倾斜的平缓单斜构造。地层倾角5°-22°,一般6°-8°,井田内26-29勘探线深部最大倾角22°。井田内构造简单,褶皱一般不发育。煤层沿走向虽有小的起伏,但大断层稀少,仅在井田中、深部发现落差在20-40米的正、逆断层五条,并伴有次一级宽缓向斜和背斜,井田内小断层较发育。另外,根据煤科院西安分院对三水平丁戊二三维地震勘探资料,发现大于5米的正、逆断层15条,但目前没有一条验证,有待以后进行实际验证。2. 5.2. 1、褶皱 1、郭庄背

19、斜: 背斜轴位于尹充村野猪岭一线,走向北60°西,向北西倾伏,东北翼倾角8°-15°,西南翼倾角6°-11°倾伏端在28勘探线东侧岳家小窑附近出露较明显,向东南沿至十矿,区内延展长度800米。26-8孔、26-6孔、和27-16孔有控制。 2、牛庄向斜向斜轴部位于丁家村及老沟村一线。轴向与郭庄背斜大致平行。呈北西向展布。由十矿进入本井田,倾伏于老沟附近。区内延展长度600米。地表全被黄土掩盖,从2 6、27勘探线剖面图看,26-12孔、27-15孔、27-9孔,井下戊8-1021171采面、戊8-1021151采面、戊8-1021191采面、戊

20、821210采面均有控制。2. 5.2. 2、断层 1、牛庄逆断层F1走向北35°-45°西,倾向北东,倾角40°,落差9-25米,井田内延展长度1500米,西北端消失在28勘探线西侧附近,东南端延伸至十矿井田内。该断层钻孔控制严密,26-12孔、27-9孔28-13孔均有控制。本井田丁、戊三东大巷、车场、丁戊三轨道、皮带上山及十矿井田巷道内均有揭露。 2、竹园逆断层F2走向北35°西,倾向北东,倾角40°,落差13-20米。30-14孔,丁621150采面和丁一下山、戊一下山均有揭露。戊组煤层落差比丁组煤层大。井田内延展长度1000米。 3、

21、张家逆断层F3位于张家和竹园一线。走向北35°西,倾向北东,倾角38°,落差16-50米。北西端延出井田外,东南端消失于30勘探线以西30/-19孔附近。地表全被第四系掩盖,32-22孔、丁6-31060机、风直接控制。井田内延展长度1870米,但该断层沿走向和倾向控制程度较差,只有在以后采掘过程中加以解决。 4、龙池正断层F4位于36勘探线龙池村附近。走向北60°东。倾向北西,倾角45°,落差20-32米,由3622孔及丁622160采面控制,西南端入四矿井田,本井田内延展长度450米。 5、王家寨正断层F5位于王家寨村西北,走向北55°西,

22、倾向北东,倾角42°-80°,落差米,井田内延展长度约米,无工程点和巷道点控制。由地质点及点见到,地表破碎带.米。据井田内丁、戊煤已开采的采区揭露情况看,本井田内小断层较发育,在这些断层中,以高角度小断层的正断层为主,逆断层较少。断层密度.条/万平方米。走向多为北东向和北西向。从小断层的分布情况看,由西向东发育程度减弱,由浅入深断层密度有减小的趋势,但断层落差有变大的趋势。从小断层的延展长度可以看出: 走向断层落差越大,延展长度也较大,但条数少。斜交断层落差变动幅度较大,延展长度米,一般米。2. 5. 3、水文地质条件PMY井田内水文地质条件比拟简单,充水因素主要是顶板砂岩

23、及老空积水。主要含水层有: 寒武系灰岩岩溶裂隙含水层;太原群岩溶裂隙含水层;己组煤层顶板砂岩含水层;戊组煤层顶板砂岩含水层;丁组煤层顶板砂岩含水层;平顶山砂岩裂隙含水层及第四系含水层。其中,对PMY有影响的主要是丁组、戊组煤层顶板砂岩含水层。平顶山砂岩裂隙含水层及第四系含水层为下伏含水层的主要补给水源。历年矿井涌水量情况: 矿井开采初期83年以前,为一水平生产,矿井主要充水水源为二叠系砂岩含水层水,对矿井生产无大影响,矿井正常涌水量稳定在70m3/h左右。矿井开采中期83年95年,为 一、二水平同时生产,矿井主要充水水源为石炭系太原组灰岩水和二叠系砂岩含水层水,矿井正常涌水量稳定在250m3/

24、h左右。九五年以后三水平投入生产,矿井主要充水水源为石炭系太原组灰岩水和二叠系砂岩含水层水,一水平开采已到后期,水量减至14m3/h,矿井水主要来自二水平和三水平。201X年,PMY矿井实际涌水量平均80 1. 59 m3/h,最大涌水量为1354 m3/h,最小涌水量44 1. 2 m3/h。第三章 开采技术条件 3. 1、瓦斯据历年PMY瓦斯鉴定结果说明,相对瓦斯涌出量均小于10m3/t,属低沼矿井。但随着开采深度的增大,瓦斯涌出量也随之增大,戊煤组工作面绝对瓦斯涌出量自71年后逐渐增长的特点,相对瓦斯涌出量自78年以来有逐渐增大的趋势。 二、三水平深部掘进和回采工作面时有瓦斯超限现象发生

25、。丁、戊煤组、己17煤层瓦斯试验成果说明,瓦斯含量与煤层埋藏深度根本成正比,如戊煤组煤层埋深 600米时,CH4含量最大的为6.56ml/g,而埋深 700m时,CH4 含量平均在1 4.6972 ml/g之间,平均 1. 776ml/g,己17煤层薄-中厚煤层瓦斯含量在0.86-27.227 ml/g之间,平均7.85ml/g。201X年瓦斯鉴定结果: 矿井绝对瓦斯涌出量为38.48m3/min,相对瓦斯涌出量为 5.55m3/t;我矿属于低瓦斯矿井,但201X年5月2日在二水平丁二采区丁6-22160风巷掘进过程中,在距龙池断层以西385m处时曾发生过一次瓦斯动力现象。目前,经过煤科院抚顺

26、分院鉴定,认定我矿为煤与瓦斯突出矿井。 3. 2、煤尘本井田各可采煤层煤尘都具有较强烈的爆炸性,我矿丁组煤层煤尘爆炸指数为3 5.7736.27%,戊组煤层煤尘爆炸指数为36.494 4.14%,属有煤尘爆炸危险矿井。各开采煤层的自然发火期和煤尘爆炸指数见表3-1表3-1 各煤层的自然发火期和煤尘爆炸指数 煤层工程 丁6 戊8 戊9 戊10自然发火期月 68 68煤尘爆炸指数 3 5.7736.27% 36.494 4.14% 3. 3、煤的自燃本井田可采煤层属低-中变质程度烟煤,经测试,丁、戊、组煤层自燃发火期68个月,己组煤层自燃发火期68个月,均属于易自燃煤层。 3. 4、地温本井田恒温

27、带温度为17.2°C,深度为25米。地温梯度平均值为 3.02°C/百米,属地温异常区。丁6煤层一级高温区-300¬ -500米之间,二级高温区在-500米以下,戊10煤层一级高温区在-200¬-500米区间内,二级高温区在-500米以下,己组煤层在-400米以下属二级高温区,-800米以下达50°C以上。第四章 矿井开拓方式、开采方法 4.1开拓方式矿井分三个水平开采,采用联合开拓方式: 一水平标高-25m,采用中央立井、主石门、分组大巷开拓;二水平标高-240m,采用皮带主斜井、轨道暗斜井、副立井、主石门、集中大巷开拓;三水平标高-517m

28、,采用主斜井、副立井、主石门、集中大巷开拓;目前,矿井共有井筒10个。其中为一水平效劳的井筒有3个,分别为: 一水平主井、一水平副井、戊七斜井;为二水平效劳的井筒有4个,分别为: 二水平皮带主斜井、二水平轨道暗斜井、北一进风井、北一回风井;为三水平效劳的井筒有3个,分别为: 三水平皮带暗斜井、北二进风井、北二回风井。目前,我矿 一、 二、三水平同时生产,共有7个生产采区,1个准备采区,即一水平戊 三、戊七、二水平戊 一、戊二以及三水平丁 一、丁二和三水平戊一采区,其中一水平戊 三、戊七采区为残采采区,二水平戊三为准备采区。201X年方案生产原煤380万吨,方案开掘总进尺29000米。各采区目前

29、的生产分布见附表。 201X年方案一季度的采掘变化情况: 新增加的开掘工作面: 戊8-23030风巷、戊8-23030机巷、三水平丁二部变电所、三水平丁二轨道下山二期、戊-F23170机巷。新增加的采煤工作面: 戊80-21152采面、戊90-31020采面、丁6-32040采面。结束的采煤工作面: 丁5-32060采面、丁6-31090采面、戊80-21192采面。 4. 2、开采方法分水平利用分组大巷进行上、下山开采。采煤方法: 综采工作面采用走向长壁全部陷落采煤方法,工作面回采方向为后退式。炮采工作面采用走向长壁放顶煤一次采全高采煤法,顶板管理为全部跨落法。 目前,矿井三个水平同时生产。

30、一水平现有两个采区戊 三、戊七采区生产能力50万吨/年进行残采,主要进行边角煤柱的回采,布置两个炮采工作面和三个炮掘工作面;二水平戊一采区生产能力120万吨/年采用双翼开采,布置一个综采工作面;二水平戊二采区生产能力60万吨/年采用单翼开采,布置一个综采工作面和一个备用工作面;三水平丁一采区生产能力60万吨/年采用双翼开采,布置两个综采工作面和两个掘进工作面;三水平戊一能力为100万吨/年,现布置以个综采工作面和四个掘进工作面;二水平戊三采区处于开拓准备阶段,布置四个掘进工作面,预计201X年6月首采面投产。工作面回采工艺方式采区生产能力100万吨/年采用双翼开采,布置一个准备工作面。三水平丁

31、二设计生产 4.2.1工作面回采工艺 为了进一步实现回采工作面集中化,减少辅助人员和设备,大大减轻工人的繁重体力劳动,减少和防止冒顶事故,有利于平安生产,提高机械化水平,提高产量质量,劳动生产率,降低吨煤材料。本采区采用综合机械化采煤工艺真正做到回采工作面的割煤、运煤、支护及采空区处理等工序实现机械化作业。工作面主要设备 4.2. 1. 1、落煤: 由于本煤层赋存稳定,地质构造简单、顶板完整、煤层平均厚度2.45m左右,确定本采区综采工作面破煤采用螺旋滚筒,以一定转速n旋转,同时以一定牵引速度v沿工作面移动的过程,如果牵引速度为零,那么截齿不切入煤体,那么切削厚度为零,随着牵引速度增大,截齿切

32、入煤体浓度增加,切削厚度也随之增加,它们的关系为: hV/mn*10; 4-1式中 h-切削厚度 mm m-滚筒同一圆周上的截齿数 n-滚筒传数 r/min v-牵引速度 m/min 因此,牵引速度和滚筒转速影响采煤机的破煤效果。该采区工作面采煤机截割方式采用双向采煤。采煤时,前滚筒割煤,后滚筒割底煤和装煤。在距滚筒35m以外可进行推溜和移架,往返割两刀,进刀方式为端部斜切进刀。 4.2. 1. 2、装煤运煤: 综采工作面的装煤是由螺旋滚筒前后的旋转直接完成的。运煤由可弯曲刮板输送机、转载机、胶带输送机完成。综合机械化采煤工作面输送机生产能力应与采煤机械(滚筒采煤机)的生产能力相适应。 Q运K

33、1×K2×Q采 4-2式中: Q采: 采煤机的计算生产能力, t/h; K1: 运输方向及倾角系数, K1取0.7; K2: 采煤机运行与输送机运输方向相同时的修正系数 K2V运/(V运-V采)式中 V运: 输送机的链速 m/min V采: 采煤机的牵引速度 m/min取4m/min 按计算Q运选择工作面输送机,选定的输送机生产能力应比采煤机的计算生产能力大1015%。 可伸缩胶带输送机的计算生产能力Q带(t/h) Q带( 1. 5 3.0)×Q 4-3式中 Q工作面平均生产能力 t/h QQ班/t Q班工作面班产 t t每班割煤时间 t ( 1. 5 3.0)生

34、产不均衡系数 取 1. 5 根据上述公式,才能合理地对运煤设备选型 Q运K1×K2×Q采 QQ班/t Q带( 1. 5 3.0)×Q 4.3支护方式, 4. 3. 1、采面支护设计 采面用ZY/5000-18/38掩护式液压支架,初撑力为3866KN,双立柱,工作阻力为5000KN,支护强度0.760.86MPa,底板比压 1. 872.2MPa,运输尺寸6250×1430×1800mm,前梁长 3.867m,支撑高度1800-3800mm,架间距1500mm,移架步距0.8m,泵站压力3 1. 5MPa。采面支架布置呈两条直线,机头三架和机尾

35、三架呈一条直线,其余支架排成一条直线。 4. 3. 2、端头支护 上端头利用花边梁配合单体支柱沿倾向架棚控制顶板。下端头用工字钢配合单体柱支护顶板,运输机机头上方用2根 4.6m长的花边工字钢打抬棚,沿走向一梁三柱架设,随采面的推进,交替迈步前移,联锁长度不小于2.8m,运输两侧必须都打有单体柱,保证起到抬棚的作用。上下端头放顶线处均采用2排密支柱切顶,柱距、排距均为0.5m,假设顶板破碎时,要架木垛进行支护,出口高度不低于 1. 8m,宽不少于0.7m。 4. 3. 3.0m的钢梁做力梁,单体支柱做腿,一梁两柱,压力大或顶板破碎时加中柱,为一梁三柱,超前支护长度20m范围内棚距0.6m,20

36、50m内棚距 1. 2m,风巷超前支护长度为50m,机巷超前支护长度到锚固站处。 4. 3. 3、采空区处理及控顶距确实定 随着工作面不断向前推进,顶板暴露面积不断增加,工作面压力也逐渐增加,为了平安生产,对暴露的顶板及时处理,采用了全部垮落法控制顶板。 4. 3. 3.1控顶距确实定依据: L小d+e 4-4L大d+e+s 4-5式中: L大L小最大、小控顶距m d_液压支架顶梁长度m 取 3.9m e梁端距0.20.4m 取0.4m s采煤机截深0.8m 所以: L大 3.9+0.4+0.8 5.1m L小 3.9+0.4 4. 3. 3.2单体支柱确定及选择支护规格选择支柱时,首先是根据

37、工作面采高和预计顶板下沉量,结合工作面技术装备实际情况,选定支柱的类型。最大下沉量根据矿山压力理论粗略计算顶板下沉量。SL=*m*L 4-6式中 SL-顶板下沉量,m;-下沉系数,0.250.05,取0.04;m-采高,2.1-2.8m;L-控顶距,m;所以 SL=0.04*2.1* 5.1=0.428米=428mm确定规格 Hmax=Mmax-b=2.8-0.96=2.69m Hmin=Mmin-SL-b-a=2.1-0.428-0.096-0.05= 1. 526m查表选择单体支柱型号为DZ2.8。 4. 3. 3. 3.综采选择支架: 所选液压支架应满足以下要求: 1、具有合理的工作阻力

38、和初撑力,支撑力的分布要适应围岩的情况,即架型选择合理,液压系统简单可靠; 2、能可靠支撑靠近煤避处无立柱空间的顶板,有较大的遮盖率; 3、能采取合理的移架方式,能随着采煤及时支护顶板; 4、具有与围岩及垮落矸石相适应的挡矸或掩护机构,清矸量少,移步中不漏矸; 5、稳定性好,防滑、防倒、抗水平推力性能良好; 6、支架应能可调,当顶底板、煤厚、倾角变化时也能正常移动; 7、构件要有足够强度,支架有足够的 伸缩余量,且便于搬运安装; 8、要有足够的通风断面,能适应高沼气和薄煤层工作面的需要;首先要考虑工作面的 地质条件包括: 1、顶板性质、2、煤层厚度、3、煤层倾角、4、底板性质验算支护强度 1、

39、顶板压力估算: 据采面煤岩综合柱状图知: 砂质泥岩累计厚度为10.4m,容重2.5t/m3粉砂岩。细岩、中细砂岩累计厚度为24m,容重2。8t/m3,加权平均求顶板岩体容重为: 2、顶板压力估算: 根据邻近采区的经验,顶板压力限8倍采高的岩石重量。P=8MR 4-8=8*2.8*2.6 =58.24t/m3 =0.582 Mt/m3式中: P: 支架的支护强度; M: 采煤工作面采高; R: 岩石容重;Q=P*S 4-9 =0.582* 1. 430* 3.867 =3218KN式中: Q: 顶板压力估算; S: 支架支护面积,1430*3867mm2 3、底板压力估算: P=(Q+G)/S

40、4-10=(3218+162)/1380*2654 =0.9Mpa式中: P: 底板比压; G: 支架自重,取162t; S: 支架底座面积 ,1380*2654mm2 4、平安性能比拟: 从以上计算可知: 由于计算出来的支架支护顶板的强度、顶板压力、底板比压均小于拟用支架的设计参数,所以使用ZY500018/38掩护式液压支架能够满足采面支护要求。采煤工作面质量管理工作面支护方式质量管理制度和要求, 1、采面支护采面支架布置呈两条直线,机头三架和机尾三架呈一条直线,其余支架排成一条直线。 2、端头支护 上端头利用花边梁配合单体支柱沿倾向架棚控制顶板。下端头用工字钢配合单体柱支护顶板,运输机机

41、头上方用2根 4.6m长的花边工字钢打抬棚,沿走向一梁三柱架设,随采面的推进,交替迈步前移,联锁长度不小于2.8m,运输两侧必须都打有单体柱,保证起到抬棚的作用。上下端头放顶线处均采用2排密支柱切顶,柱距、排距均为0.5m,假设顶板破碎时,要架木垛进行支护,出口高度不低于 1. 8m,宽不少于0.7m。 3.0m的钢梁做力梁,单体支柱做腿,一梁两柱,压力大或顶板破碎时加中柱,为一梁三柱,超前支护长度20m范围内棚距0.6m,2050m内棚距 1. 2m,风巷超前支护长度为50m,机巷超前支护长度到锚固站处。 4.4工作面机械设备选择工作面采用回采设备选择配套 4. 4.1 采煤机选型机械化采煤

42、工作面的生产能力主要取决于采煤机的落煤能力,采煤机装煤能力计算公式为: Q装= 3.14/4KD1;-D2;*n*L*60 4-11式中 Q装-采煤机装煤能力,t/h;K-螺旋的装满系数,一般取0.30.4;D 1. 1t/m;;要求Q装 Q采。采煤机的生产能力计算公式为: Q采=60*Hm*B*Vc*, 4-12 式中 C采-采煤机的生产能力,t/h; Hm-采高,m; B-截深,m; Vc-牵引速度,3-5 m/m¡n; -实体煤容重, 1. 2- 1. 4 t/m;; 4. 4.2 运输机选型 综合机械化采煤工作面输送机生产能力应与采煤机械(滚筒采煤机)的生产能力相适应。 Q运

43、K1×K2×Q采 3-13 式中: Q采: 采煤机的计算生产能力, t/h; K1: 运输方向及倾角系数, K1取0.7; K2: 采煤机运行与输送机运输方向相同时的修正系数 K2V运/(V运-V采) 3-14 式中 V运: 输送机的链速 m/min V采: 采煤机的牵引速度 m/min取4m/min 按计算Q运选择工作面输送机,选定的输送机生产能力应比采煤机的计算生产能力大1015%。 可伸缩胶带输送机的计算生产能力Q带(t/h) Q带( 1. 5 3.0)×Q 4-15 式中 Q工作面平均生产能力 t/h QQ班/t Q班工作面班产 t t每班割煤时间 t (

44、 1. 5 3.0)生产不均衡系数 取 1. 5 根据上述公式,才能合理地对运煤设备选型 Q运K1×K2×Q采 QQ班/t Q带( 1. 5 3.0)×Q 4. 4.3 转载机及其供电设备选型计算方法与选择设备主要指标。 4. 4.4工作面支护采用ZY5000-18/38掩护式液压支架。 4. 5.1区段平巷掘进工作面巷道断面,掘进断面1 4. 5.2主要掘进机械设备配套,EBJ120掘进机一台、液压锚杆机一台、500KVA移动变电站一台、SP-650可缩胶带运输机5部、DN52-350馈电三台、QC83-80磁力启动开关假设干台、简易800皮带一部、QC83-2

45、25真空开关假设干台、28KW风机两台、煤电钻两台。 4. 5.3掘进工作面工艺组织方式, 施工方法 采用EBJ120掘进机割煤刚开工时采用煤电钻打眼放炮,耙斗机耙渣,后跟胶带运输机出碴。采用风动锚杆机或液压锚杆机钻眼进行锚杆锚索支护或架棚支护。施工 工序 交接班验收整改隐患开工准备掘进机割煤出渣刚开工时采用煤电钻打眼放炮敲帮问顶前探支护运料永久支护进入下一循环交接班自检验收。工作制度 采用“三八工作制,勤杂班负责生产物资供给,机电班负责各种机电设备检修和维护,看风机工和皮带司机均为专职人员,现场交接班。 表4-3劳动组织图表工种人数班次 直接工 辅助工 其中 跟班工长 合计 运输司机 一般工

46、作总结开头格式介绍(一)根本情况。1. 总结必须有情况的概述和表达,有的比拟简单,有的比拟详细。这局部内容主要是对工作的主客观条件、有利和不利条件以及工作的环境和根底等进行分析。2. 成绩和缺点。这是总结的中心。总结的目的就是要肯定成绩,找出缺点。成绩有哪些,有多大,表现在哪些方面,是怎样取得的;缺点有多少,表现在哪些方面,是什么性质的,怎样产生的,都应讲清楚。3. 经验和教训。做过一件事,总会有经验和教训。为便于今后的工作,须对以往工作的经验和教训进行分析、研究、概括、集中,并上升到理论的高度来认识。今后的打算。根据今后的工作任务和要求,吸取前一时期工作的经验和教训,明确努力方向,提出改良措

47、施等(二)写好总结需要注意的问题1. 一定要实事求是,成绩不夸大,缺点不缩小,更不能弄虚作假。这是分析、得出教训的根底。2. 条理要清楚。总结是写给人看的,条理不清,人们就看不下去,即使看了也不知其所以然,这样就达不到总结的目的。3. 要剪裁得体,详略适宜。材料有本质的,有现象的;有重要的,有次要的,写作时要去芜存精。总结中的问题要有主次、详略之分,该详的要详,该略的要略。 工作总结格式工作总结的格式,也就是总结的结构,是组织和安排材料的表现形式。其格式不固定,一般有以下几种:1、条文式条文式也称条款式,是用序数词给每一自然段编号的文章格式。通过给每个自然段编号,总结被分为几个问题,按问题谈情

48、况和体会。这种格式有灵活,方便的特点。2、两段式总结分为两局部:前一局部为总,主要写做了哪些工作,取得了什么成绩;后一局部是结,主要讲经验,教训。这种总结格式具有结构简单,中心明确的特点。3、贯穿式贯穿式是围绕主题对工作开展的全过程逐步进行总结,要以各个主要阶段的情况,完成任务的方法以及结果进行较为具体的表达。常按时间顺序表达情况,谈经验。这种格式具有结构紧凑,内容连贯的特点。4、标题式把总结的内容分成假设干局部,每局部提炼出一个小标题,分别阐述。这种格式具有层次清楚,重点突出的特点。工作总结的写作格式(一)根本情况。1. 总结必须有情况的概述和表达,有的比拟简单,有的比拟详细。这局部内容主要

49、是对工作的主客观条件、有利和不利条件以及工作的环境和根底等进行分析。2. 成绩和缺点。这是总结的中心,工作总结总结的目的就是要肯定成绩,找出缺点。成绩有哪些,有多大,表现在哪些方面,是怎样取得的;缺点有多少,表现在哪些方面,是什么性质的,怎样产生的,都应讲清楚。3. 经验和教训。做过一件事,总会有经验和教训。为便于今后的工作,须对以往工作的经验和教训进行分析、研究、概括、集中,并上升到理论的高度来认识。今后的打算。根据今后的工作任务和要求,吸取前一时期工作的经验和教训,明确努力方向,提出改良措施等(二)写好总结需要注意的问题1. 一定要实事求是,成绩不夸大,缺点不缩小,更不能弄虚作假。这是分析、得出教训的根底。2. 条理要清楚。总结是写给人看的,条理不清,人们就看不下去,即使看了也不知其所以然,这样就达不到总结的目的。3. 要剪裁得体,详略适宜。材料有本质的,有现象的;有重要的,有次要的,写作时要去芜存精。总结中的问题要有主次、详略之分,该详的要详,该略的要略。个人工作总结开头结尾书写格式 一年的时间很快过去了,在一年里,我在院领导、部门领导及同事们的关心与帮助下圆满的完成了各项工作,在思想觉悟方面有了更进一步的提高,本年度的工作总结主要有以下几项:<个人工作总结开头>1、思想政治表现、品德素质修养及职业道德。能够认真贯彻党的根本路线方针政策,通过报纸、杂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