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建工广州电视塔测量方案_第1页
上海建工广州电视塔测量方案_第2页
上海建工广州电视塔测量方案_第3页
上海建工广州电视塔测量方案_第4页
上海建工广州电视塔测量方案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3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一章施工测量第一节特点与难点施工测量既是各施工阶段的先行引导性工作,又是质量过程控制的重要环节之一。广州新电视塔建筑特点给施工测量提出非常高的要求:首先,外部钢框筒钢管柱呈三维空间倾斜,除必须进行三维空间点定位外,尚须考虑构件转动影响;其次, 广州新电视塔位于珠江岸畔, 塔体结构纤细, 故施刀程中受风荷载影响大,结构容易产生晃动;再者,结构高度达 610m,结构顶部的测量传递累积误差控制要求高;最后,楼层结构不规则,测量通视条件差。综合上述本工程测量特点,在实际测量工作中产生了如下一系列的难点:如何保证垂直测量的系统性和可控性;各单体独立施工,如何保证各轴线系统的统一性;结构施工时间跨度将近

2、 4 年,如何保证结构整体的同一;项目施工涉及的作业面大,各种分包单位、协作单位众多,如何保证互相之间轴线系统的统一等。除此之外, 还存在着超高层建筑的一些普遍问题: 各分包 M 量系统差异统一协调的管理、钢结构与混凝土二种不同材料体系所引起的不同压缩变形差异的协调、风荷载以及日照温差引起的结构变形的控制等等。图 2.1.1.1 测量示意图针对本工程异型超高层建筑的特点,将采取先进的技术方案和高效的管理措施来克服一系列的难题。在施工中,将配置先进、精密的测量仪器及相应的数据处理软件,借鉴国内外最新测量控制科研成果,结合施工中建筑物的变形监测信息,采用科学合理的测量技术与方法,确定最佳的测量时间

3、段。通过对建筑物的空间几何解析,建立空间点位的数据库,从外业的数据采集、放样,到内业的数据处理、成果分析,实现测量的智能化、数字化和程序化。总之,在本工程的施工中,将充分发挥先进测量技术在异型超高层建筑施工中的作用,使得在整个施工过程中,建筑物的空间位置均在受控范围内,确保空问定位及时准确,精度合理,满足施工质量和进度的要求。第二节观测与结果评定的依据测量依据指测量工作所执行和参照的技术性规定,本工程按照以下条目开展测量工作:1)国家及广州市相应的规程规范的相应规定国家标准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国家标准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12897-);国家行业标准建筑物变形测量规程(J

4、GJ/T8-);国家行业标准全球定位系统城市测量技术规程(CJJ73);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J7-);国家标准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5-);国家行业标准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国家行业标准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建设单位提供的施工图纸及相应文件中相应条款的规定。建设单位提供的施工现场的测量控制桩点及数据。2)各#业施工安装所需的测量要求。第三节测量准备工作3.1 测量人员准备测量放线人员应对各专业图纸中的轴线关系、几何尺寸、高程等进行复核,并应及时了解与掌握有关工程设计变更文件以确保测量放样数据准确可靠。测量人员均应

5、经过培训合格后持证上岗。测量人员必须接受专业学习及技能培训 I,合格后持证上岗。熟练掌握仪器的操作规程,熟悉测量理论,育制对工程特点、具体情况采用不同的观测方法及观测程序,对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能够分析原因并正确的运用误差理论进行平差计算,做到按时、快速、精确地完成每次观测任务。3.2 测量仪器与器具为能准确及时定位和精确地反映出被监测实体的变形情况,应选用适合、高效的测量仪器,各种测量仪器与工具的使用,均须经计量检定单位或部门检验合格,并在有效期限内。在使用过程中,应及时校准、保养、维护。表 2.1.3.1 本工程主要测量仪器的配备一览表名称规格型号单位数量说明TOPCONHiPerGPS

6、系统静态测量3mrrt0.5ppm套1基准控制网的建立和定期复验;楼层控制网的传递测量和复验;提供具有独立性和稳定性要求的控制网布设,适合进行独立、无累积误差、不受干扰的测量彳来卡TCRA1201 智能全站仪1有棱镜2mm+2ppmD无棱镜3mm+2ppmD 恻程500m)套2上部结构的变形监测;控制网主轴线和钢结构等重要部位测设、校核;工程基准的传递与复验;场区平面控制网的测设。俅卡 TC1201 全站仪12mm+2ppmD套3控制网测设、校核;钢结构安装坐标放样;测距;三角高程测量;验线俅卡 TC1202 全站仪22mm+2ppmD套1基坑边坡、护坡桩等变形观测;竣工测量TCA20030.

7、51mm+1ppmD套2横向位移观测、垂直度观测、日照变形观测和压布义形观测电子经纬仪2台4角度测量;次要由线的竖向传递;俅卡 DNA03精密数字水准仪0.3mm/km 纲钢尺)套1控制点的高程引测;符佥控制标高;沉降观测基准引测;恻沉降观测。俅卡 DNA10数字水准仪0.9mm/km 纲钢尺)套2重要部位高程测量;钢结构高程测量;验测、复测标高普通水准仪1.5mm/km台6高程传递激光铅直仪1/200000台4重要轴线的竖向投测激光铅直仪1/40000台2轴线的竖向投测激光平面仪10,150m台2水平卸控制手持测距仪Pro4a台2特殊部位的测距计算机便携式台2数据处理,数据库管理,软件平台(

8、内业和外业)以上仪器均按照国家规定年检鉴定合格,并在使用有效期内。在使用过程中,随时检查仪器的常用指标。一旦偏差超过允许范围,将物寸校正以保证测量精度。3.3 测量基准复测与建设方办理交接手续并对甲方提供的平面控制点、水准点进行复测校核。选取唯一起始控制点位与方向作为建筑物平面控制的起始依据,选取唯一的水准点为高程控制的起始依据。第四节测量控制网的布置 栀平面测量控制网的布置施工平面测量控制网既是各施工单位局部、单体施工各环节轴线放样的依据,也是监理等各检测单位的测量基准。因此,务求达到可靠、稳定、使用方便的标准。控制网除应考虑图形强度以满足工程施工精度要求外, 还必须有足够的密度和使用方便的

9、特点。应由测量人员对施工场地及控制点进行实地踏勘,结合工程平面布置图,创建施工测量平面控制网。要求达到通视条件好、网点稳固状况、攀登方便等各种要求。各级控制网的创建,必须对各控制点相互之间,以及各级控制网之间进行闭合校验和平差,保证各点位于同一系统。每次使用前,必须对控制网校核。随着施工的进度,按重要性原则定期对其复测,以求得控制网稳固不变和防止地面变形、沉降或其他因素导致的控制点移位。首级控制网设置冗余控制点,并加强对各点的保护。其他各级控制网如遭遇破坏,由上级平面控制网来恢复。控制网建立完毕,5m 理方复核确认。控制网之间按照级别的高低进行控制,既高级网控制低级网。平级网之间互相贯通,形成

10、系统。结合本工程的特点,按测网级别的高低及具体在本工程不同部位的应用,本工程测量平面控制网共设置三级控制网。首级 GPS 平面控制网鉴于广州新电视塔工程的施工对测量精度的超高标准要求,拟采用 GPS 卫星定位技术并辅助于高精度全站仪进行复核而建立首级平面控制网,满足规范及图纸设计对核芯筒钢混结构施工放样和外框钢结构节点安装定位的需要。首级控制网设置在距离施工现场较远的稳定可靠地点,其担当全局性控制的作用,是其他各级控制网建立和复核的唯一依据。在整个工程为时将近 4 年的时间跨度内,必须保证这个控制网的绝对不变, 绝对避免前后期测量系统的不一致。 具体布网做法如下:由五个外控点组成首级测量平面控

11、制网,采用 GPS 静态技术观测,韬甫助于高精度全站仪进行复核。1)平面控制点的选取与建造外控点选择较稳定的地面或楼龄在 5 年以上并且楼高在 50m 以下的顶面布设观测墩或观测站。同时,能得至胀期有效保护、便于观测和施工作业;点位附近视野开阔,高度角 15。以上无障碍物;点位应远离无线电发射站、高压电线等其他干扰源。根据以上原则,在珠江对岸设置两个点;在珠江帝景、赤岗塔和新鸿花园分别设置一点。外控点距电视塔主体建筑施工区域均在 0.41.0 公里的范围内, 内控点在核芯筒施工范围内。测量外控点沿江路珠江新城广州大道新中轴线区域轨道交通/滨江路(宽 40m)广播电视中心海心沙市民广场珠江广州新

12、电视塔测量外控点(核心筒中心坐标猎德大桥I测量外控点珠江帝景1新中轴线公共绿地艺苑路西地铁 3 号线艺苑路东图 2.1.4.1 首级测量平面控制点布置图首级 GPS 点布设 5 个点。控制点要建造观测墩,墩顶面安装强制对中装置,观测墩进行基础处理以增加观测墩的稳定性,地面观测墩下设置直径 500mm、长 812m 的混凝土桩, 上面浇注混凝土观测墩。 为了提高平面控制的精度, 减少对中误差,方便施工放样,墩面埋设强制对中基盘,与仪器基座用中心螺丝连接。考虑墩标的稳定性,尽量建立较低的观测墩。观测墩高度初步设计为1.53m 之间。同时,为便于测量机器人(精密全站仪)的佥测和应用,点与点之间应尽可

13、能通视。2)平面控制网的观测首级 GPS 平面控制网的观测参照国家技术监督局 GB/T183142001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中 A、B 级网观测技术要求纲要执行,主要技术参数如下:表 2.1.4.1 首级平面控制网技术参数表观测时段长度(/时)24观测时段数2截止高度角(度)10采样间隔(秒)30最少卫星数(颗)4有效卫星总数颗)20每颗卫星连续观测时间(分)30GDOP6为保证获得精确的 WGS-84 地心坐标和广州市坐标,观测时联测国际 IGS 站Shao)和广州市 GPS 首级控制点。所有观测的仪器经过严格的检验校准,提供法定有效的鉴定证书。外业观测应做好记录,特是点号、点名、

14、仪器高应精确测量)、开关机时问、文件名、作业员名等。3)平面控制网的数据处理和平差计算在进行 GPS 平面控制网的数据处理之前,要做好观测数据的整理工作,在此基础上, 首先采用随机商用软件进行 GPS 基线向量的解算, 在 GPS 基线向量解算合格的条件下, 对 GPS 外业观测成果进行检核, 再确定 GPS 平面控制网的平差基准, 在 WGS-84坐标系下平差时, 固定国际 IGS 站 SHAO) ,在广州市坐标系下平差时, 固定广州市 GPS首级控制点。然后,采用平差软件即可进行 GPS 平面控制网的平差计算,获取 GPS平面控制点的坐标,再通过软件计算将其转换为与设计图纸一致的施工坐标(

15、广州 4标)。4)平面控制网的检核在 5 个平面控制点上,用测量机器人(精密全站仪)应用边角测量的方法,测定 5个平面控制点的相互关系,经软件平差计算后,在统一坐标系下与 GPS测量结果进行比较,当两者相差较大时,应找出原因,当两者相差满足限差要求时,认为测量成果合格。二级平面控制网二级控制网用于为受破坏可能性较大的下一级控制网的恢复提供基准。 同时, 也可直接引用该级控制网中的控制点,测量重要的或关键的测量工序,其建立以首级控制网为依据。二级控制网宜设置在环绕工程现场道路稳定的一侧处,且需考虑使用方便。本工程二级网为三等闭合导线网,布点需由测量人员经过现场踏勘,外业测量结束后对数据进行严密平

16、差。详见图 2.1.4.2 二级平面控制网示意图。图 2.1.4.2 二级测量平面控制点布置图三级控制网三级控制网布置在基础底板上, 按一级方格网标准测设, 主要用于地下结构施工阶段的测量,具有短期使用性质。该控制网的使用需随时根据施工阶段的沉降、变形情况进行调整。由于本工程的工况变化很大,且三级控制网布置于现场内部,容易遭到施工破坏,故在实际测量过程中,除需要在上述情况下进行实时调整外,还需要根据施工情况进行布网位置的调整,布网依据为上级控制网。在0.00 瑟将电视塔竖向控制点与二级控制网进行联测, 以核芯筒体为载体垂直向上传递,层层闭合。三级控制网是本工程施工阶段的主要测量控制网。点 4#

17、核筒护心控点 3#图 2.1.4.3 三级测量平面控制点布置图 栀高程测量控制网的布置高程控制网的作用是为长期的工程结构施工提供一个稳定、统一的标高参照系统。其标高值按城市高程系统取值。本工程设置二级高程测量控制网:施工现场之外在可靠处设置首级高程控制网;施工现场内布置二级高程控制网。首级高程控制网首级高程控制网的创建以业主下发或城市测绘部门单位提交的城市高程控制点为依据。创建过程中需考虑除了下发或提交的城市高程控制点外,还要增加冗余高程控制点,以增强高程系统的安全性。为保证高程系统的稳定性,点位应设置在不受施工环境影响,且不易遭破坏的地方。考虑季节变化、环境影响以及其他不可知因素,定期对高程

18、控制点进行复测。首级高程控制点的建立使用精密水准仪,并采用二等水准测量的方法建立。具体设置如下:1)建汲高程控制点点位的选取与建造选才3 个高程控制点, 其中新鸿花园和赤岗塔与上述 GPS 平面控制点重合,另在珠江帝景附近地面单独布设一点。高程控制点与 GPS 平面控制点重合时,在观测墩柱体安装水准标志;在地面聿独建点时,采用钢管钻孔灌注桩形式(深度 815m)邦 1 管顶面安装不锈钢水准标志部 J 管为108mm5mm 壁厚)。高程控制点地面建造护井,增加控制点的稳定性,在观测墩上预先埋设高程点标志。同时,适当联测广东省基础公司已经建造并使用的高级控制点一到两个;另外选择 2 个高程内控点,

19、预埋标准标志,与上述高程控制点合在一起组成一个二等首级精密高程控制网。2)建汲高程控制网的观测施测时可以分两次组网观测,外控点组网观测一次,便于基础和附属建筑物的施工。当施工至0.000 寸,再将内控点联网观测平差。严格按照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12897-91)中的有关规定执行。操作时的基本技术要求参数如下:表 2.1.4.2 首级高程控制网技术参数表等级仪器类型视线长度前后视距差视距累计差视线高度二等DSZ05050m1.0m0.3m表 2.1.4.3 首级高程控制网精度指标表测量等级二等每公里水准测量偶然中误差1.0mm每公里水准测量全中误差2.0mm表 2.1.4.4 往返测高

20、差不符值、环闭合差、检测高差较差限差等级测段、区段、路线往返测高差/、符值环闭合差检测已测测段高差之差二等4K4F6R上表中:K 表示测段、区段、路线长度,单位 Km;F 表示环线长度,单位 Km;R 表示检测测段长度,单位 Km。3)建汲高程控制网的数据处理和平差计算首先对外业观测的各段高差,进行限差检核,然后进行环闭合差检核,当各段往返测高差、环闭合差均满足限差要求后,进入内业平差计算。按照间接平差方法,对高程控制网采用自由网或附合网形式进行平差计算。二级高程控制网二级高程控制网采用三等水准测量标准,设置在施工现场以内,作为施工所需的标高来源使用。其创建以首级高程控制网为依据。随着时间的推

21、移与建筑物的不断升高。自重荷载的不断增加,建筑物会产生沉降。因此,要定期检测高程点的高程修正值,及时进行修正。由于施工现场的环境条件较差,产生破坏的因素众多,二级控制点需加密复测的次数,以确保其坐标值正确可靠。 栀测量控制网的布点方法控制网桩点应选在土质稳定、能长期保存,相邻控制点之间应通视、便于施测使用的地方。并按如下规定进行埋设,以便长期保存:一级控制网的桩点,采用深埋钻孔桩,应布设在水平距离基坑大于基坑深度以外的范围,埋深立大于基坑深度 4m。二级控制网的桩点采用混凝土桩,底吾舰格不小于 0.6mx0.6m 桩顶标高为场地设计标高下 0.3m,顶部预埋 100mrK100mrK6mm 钢

22、板,点位中心镶嵌1mm 铜芯,在柱顶面的角上设水准点, 水准点高出钢板 510mm,控制桩四周用钢管做 1500X1500 勺防护栏和醒目的标记,确保桩点不被压盖、碾轧、扰动。所有控制桩点均设标识牌,牌中注明桩点的名称、精度等级、点号、数据及管理单位。第五节施工测量方法地下施工阶段测量方法平面控制轴线的放样电视塔地下室结构采用顺作法施工,平面控制采用外控制方法。具体如下:1)使用二及平面控制点,在基坑附近为起始点设置 2 至 3 个临时转站。对临时转站进行复验,如无误则进行下一步操作;然地坪水准标志钢筋混凝土桩图 2.1.4.4 一级控制桩点标志埋设图4.4 桩点标识图 2.1.4.5 二级控

23、制桩点埋设示意图厚度8mmF 锈钢标板混凝土墩水准点预埋钢板嵌1mni 同芯于大深埋2)使用隽验过的临时转站放样出施工控制轴线并投测至基础垫层面上。即在如示意图中 A 处设置全站仪,后视二级点,向基坑内引入 C 点,之后使用同样方法放样其他各施工控制点施工控制点地下施工阶段平面控制点示意图图 2.1.5.1 地下施工阶段平面控制点示意图3)倒仪器到垫层面上的 C 点处设站,使用坐标法对各控制点相互关系进行精度复核。之后使用垫层面上的施工控制点,后视同一轴线上的各点,在垫层面上弹出施工墨线。高程控制点的传递1)以首级水准控制点为依据,用精密水准仪采用三等水准测量的方法,将高程引测至基坑边的临时水

24、准点处。2)在基,边寻找一个可垂直传递高程处,恨一固定支架,将钢尺一端固定在支架挂钩上用重锤锤吊而下。图 2.1.5.2 地下结构高程传递示意图3) 采用两台水准仪一上一下同时测量。 上面的一台水准仪将临时水准点的高程传递至钢尺上。下面的一台水准仪将钢尺上的高程传递至施工层上。其中,对于一 5m 层面的轴线和标高引测,从一 10m 底面向上引测和从0.000地面向下引测相结合。核芯筒控制测量f临时转站点垫层电视塔核芯筒高度 436.75m,外壁厚度不断变化,工况中横向结构滞后施工,同时还要控制结构的竖向变形,因而给测量定位带来一定难度。楼层平面控制轴线测量1)在芯筒的内墙壁标定位置(如下图示意

25、)固定布置强制对中平台,在整体提升钢模的向上投影相应位置固定布置控制点接收平台。图 2.1.5.3 控制点布置示意图2)将全立取在芯筒的单体控制点上设站,测定强制平台的中心坐标。3)将刈:仪在强制平台上设站,斗劄虽制平台中心的平面位置垂直向上投影至控制点接收平台。示意图如下:II良一凋町图 2.1.5.4 测量装置布置图4)重复以上步骤,使所有强制平台的控制点垂直向上投影至控制点接收平台。5)将全立取在接收平台上设站,使全站仪配套棱镜在其他接收平台上设站,复核各点的传递精度及可靠性,无误后进入下一步操作。6)使用全立取放样出施工轴线,经监理检验后投入施工使用。楼层高程控制测量融1)将全立取在强

26、制平台上设站,连过调整将镜筒视线调整至垂直向上。2)使用 M 距功能将地面的标高引至接收平台。3)使用水攸将接收平台的标高传递至施工所需位置。经监理复核通过后投入施工使用。楼层控制网的迁移高层建筑测量所采用的天顶法要求随结构的上升将0.00 画的基准控制网向上迁移,而通过在上海金茂大厦、上海世茂国际广场等超高层建筑中的测量实践表明,建筑物在建造过程中其顶端将产生持续的、缓慢的结构竖向变形,其变形幅度随高度的上升而加居限因此高度 250m 以上的建筑测量定位时,由于建筑物的结构竖向变形等原因,将导致天顶法测量产生误差。所以,自结构 250m 开始,每上升一定高度就必须进行一次基准控制网的检查和纠

27、正。而使用 GPS 系统所产生的测量结果满足独立性和稳定性要求,适合进行独立、无累积误差、不受干扰的测量。由于结构一直上升,而仪器的分辨能力有限等原因,楼层控制网不得不向上迁移。迁移的过程必将造成精度损失,因而本工程设置 3 次楼层控制网迁移,具体设置如下:1) 全即在0.00 画的单体控制点上设站, 将地面上的控制点转换到各强制平台上。使各强制平台组成芯筒控制副网。所指的迁移主要是迁移该控制副网。2)控制网迁移转换)层布置在芯筒施工至 100m、200m 和 300m 时进行。迁移前对主楼控制网进行复核,消除结构变形等原因造成的控制点移位。3)控制网迁移应谨慎操作。迁移结束严格复测,确保无误。第六节沉降、日照等变形测量变形测量除由业主指定具有专业资质的监测单位进行观测以外,我方也将在整个施工全过程进行电视塔内外筒竖向沉降、横向位移、垂直度偏差等施工监测,无论这些沉降、位移和偏差来自于何种荷载的作用或者是太阳的照射使塔体偏移以及巨大的塔身自重而导致的压缩变形等等,均可采用先进的测量仪器和科学的测量方法,按一定的周期监测出工程变形的变形量,将观测采集的数据经过整理后,除了用于指导施工,保证工程施工安全、施工质量和施工进度外,也可为工程竣工和竣工后业主的使用提供可资利用的变形观测资料。a.变形观测基准点和工作基点的选定和设置在新电视塔周边已经建立的首级平面和高程控制点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