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专题—创伤失血性休克复苏策略讲义课件_第1页
医学专题—创伤失血性休克复苏策略讲义课件_第2页
医学专题—创伤失血性休克复苏策略讲义课件_第3页
医学专题—创伤失血性休克复苏策略讲义课件_第4页
医学专题—创伤失血性休克复苏策略讲义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创伤失血性休克复苏创伤失血性休克复苏(f s)策略策略龚志翔龚志翔主要参考:1景炳文,创伤与失血性休克,中华急诊医学杂志,景炳文,创伤与失血性休克,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03,12(3):215-2172邱海波邱海波(hi b)主编,主编,ICU主治医师手册(第一版),江苏科技出版社主治医师手册(第一版),江苏科技出版社3严重创伤出血处理的欧洲指南(严重创伤出血处理的欧洲指南(2010年版)年版) 4低血容量休克复苏指南(低血容量休克复苏指南(2007)第一页,共七十七页。目录(ml) 1、定义、分类、诊断、定义、分类、诊断 2、失血性休克复苏方法的发展(fzhn)及争论 3、复苏方法 4、复

2、苏终点5、血管活性药物 6、目标指导治疗第二页,共七十七页。1、1定义、分类(fn li)、诊断 休克() 各种致病因素(创伤创伤(chungshng)、感染、低血容低血容量量、心源性和过敏性等)引起的有效血量不足急性微循环障碍、组织灌流不足而导致组织与细胞缺血、缺氧、代谢障碍和器官功能受损为特征的综合征。 第三页,共七十七页。 休克 本质:组织细胞缺氧 损害机体代偿性提高灌注压失代偿,组织缺氧休克 多种原因 具有(jyu)相同或相似临床症候群第四页,共七十七页。约约50%在创伤在创伤瞬间死亡瞬间死亡创伤后几分钟到一创伤后几分钟到一个小时内个小时内初期治疗后几周初期治疗后几周第一个死亡第一个死

3、亡(swng)高峰高峰第二个死亡第二个死亡(swng)高峰高峰第三个死亡第三个死亡(swng)高峰高峰第五页,共七十七页。1、2 休克(xik)的分类一、按病因分类一、按病因分类 低血容量性休克(xik)、感染性休克(xik)、心源性休克(xik)、神经源性休克(xik)、过敏性休克(xik) 优点:有助诊断基础病 缺点:对休克认识局限按血流动力学分类按血流动力学分类1低血容量性休克低血容量性休克心源性休克心源性休克(xik)阻塞性休克阻塞性休克血管源性休克血管源性休克1邱海波主编,邱海波主编,ICU主治医师手册(第一版),江苏科技出版社主治医师手册(第一版),江苏科技出版社第六页,共七十七页

4、。血液流动血液流动(lidng)的主要影响因素的主要影响因素 心输出量心输出量 CO 血容量(中心静脉血容量(中心静脉(jngmi)(jngmi)压)压) CVPCVP 外周血管阻力外周血管阻力 SVRSVR第七页,共七十七页。 低血容量性休克低血容量性休克 血容量减少(CVP)导致心输出量下降(CO),进而外周血管阻力增加(SVR)以维持正常灌注压 因体内或大血管内大量失血或大量体液(ty)丢失而出现休克症状,为低血容量性休克。 创伤与失血性休克常由创伤引起。按血流动力学分类,属于低血容量性休克第八页,共七十七页。 1、3、休克(xik)22景炳文,创伤与失血性休克,中华景炳文,创伤与失血性

5、休克,中华(Zhnghu)急诊医学杂志,急诊医学杂志,2003,12(3):215-217第九页,共七十七页。 1、4 失血量估计: 休克(xik)指数=脉搏/收缩压,正常值为0.45; (1)休克指数1为轻度休克,失血2030,失血约1000l; (2)1.5为严重休克,失血3050 (3)2为重度休克,失血50%;失血约2000l;第十页,共七十七页。 1、5 休克早期诊断有外伤史或出血史,休克早期表现: (1)神志恍惚或清醒而兴奋; (2)脉搏100次/分钟,或异常缓慢; (3)脉压4kPa (30mmHg); (4)换气过度 (5)毛细血管(mo x xu un)再充盈时间延长; (6

6、)尿量30 ml/h (成人)但注意肾性与肾前性低血量少尿鉴别,见表2; (7)直肠与皮温差3度以上。 若有以上一项须警惕,两项以上即可诊断。第十一页,共七十七页。第十二页,共七十七页。 与心源性休克鉴别,还要警惕同时存在两种休克的可能。鉴别方法除询问(xnwn)有无心脏病和心绞痛发作史外,可作心电图,心肌酶谱、肌钙蛋白等检查。第十三页,共七十七页。总结(zngji)(1) 一看(神志、面色神志、面色),精神状态改变,皮肤湿冷 二摸(脉搏、肢湿脉搏、肢湿),心率100次/分 三测(血压血压),收缩压下降(90mmHg或较基础(jch)血压下降40mmHg)或脉压差减少(100 X109/L,可

7、以不输注;血小板计数50 X109/L,应考虑输注;血小板计数在50-100 X109/L之间,应根据是否有自发性出血或伤口渗血决定 第三十五页,共七十七页。 推荐意见推荐意见19:复苏:复苏(f s)时红细胞与新鲜冰冻时红细胞与新鲜冰冻血浆的输注比例应为血浆的输注比例应为1:1。(。(C级)级)第三十六页,共七十七页。争论争论4 复苏复苏(f s)体温体温 低温复苏与常温复苏?低温复苏与常温复苏? 通常认为,失血性休克患者常伴有体温降低,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失血本身造成,也有治疗措施导致,也可能是机体(jt)的一种保护性机制。但是低体温可以引起外周血管收缩,减少外周组织氧供,影响微循环灌注,

8、增加氧耗,引起氧解离曲线左移,诱发心律失常,增加出血和感染机会,从而增加病死率。 然而,多数动物实验研究报道却认为低温复苏优于常温复苏,低温可降低组织细胞代谢率,延长休克的抢救时间,防止毛细血管渗透性增加;低温对脑及其他重要器官乃至整个机体具有保护作用,并能提高动物的存活率。第三十七页,共七十七页。复苏复苏(f s)原则?原则? 低温复苏:低温复苏:目的是延长救治的“黄金时间”,防止休克失血造成的心脏停搏和复苏后多器官(qgun)功能损害。是不是低体温就是(jish)好呢?低体温控制在什么程度?第三十八页,共七十七页。 推荐意见推荐意见25:严重低血容量休克伴低体温的:严重低血容量休克伴低体温

9、的患者应维持患者应维持(wich)正常体温。(正常体温。(C级)级) 推荐意见推荐意见26:入院:入院GCS评分在评分在47分分的低血的低血容量休克患者容量休克患者3小时内开始控制性降温。(小时内开始控制性降温。(C级)级)第三十九页,共七十七页。 “假死” 方法:对于大出血致心脏停搏的伤员,即在心脏停跳后尽快(25 min)给予(jy)4液体,迅速使脑部温度降到10左右,1.52.0 h后进行心肺复苏仍可使动物存活,且无神经系统的明显损伤。该方法可为某些认为已不可救治的大出血伤员赢得救治时间。第四十页,共七十七页。复苏复苏(f s)体温?体温? 低体温是指中心温度低于35 轻度(qn d)低

10、温为3235 中度低温为2832 重度低温为28以下第四十一页,共七十七页。目录(ml) 1、定义、分类、诊断(zhndun)2、失血性休克复苏方法的发展及争论 3、复苏方法、复苏方法4、复苏终点5、血管活性药物 6、目标指导治疗第四十二页,共七十七页。3、液体、液体(yt)复苏方法复苏方法 静脉液体复苏(f s) 口服液体复苏 腹腔复苏?第四十三页,共七十七页。 1、静脉(jngmi)复苏 外周静脉 中心静脉(锁骨下静脉)第四十四页,共七十七页。液体复苏液体复苏(f s)方法?方法? 2、口服液体复苏:、口服液体复苏: 是指在伤员清醒(qngxng)时自服或昏迷时由他人通过鼻胃管分次注入糖电

11、解质溶液的复苏方法。 口服液体通过胃肠吸收入血,达到增加血容量、救治休克的目的,给后续治疗争取更多时间。 该方法既方便携带,又可快速有效实施。第四十五页,共七十七页。液体液体(yt)复苏方法?复苏方法? 口服液体复苏的理论依据:口服液体复苏的理论依据: 正常情况下胃肠道每天可吸收710 液体,机体脱水时可更多。 胃肠吸收功能(gngnng)主要受胃排空和肠道吸收影响。肠上皮细胞拥有高效的转运葡萄糖和其他营养物质的能力,而糖类及氨基酸的转运与Na和水分子的转运相偶联,每个葡萄糖分子转运入血的同时有2个Na及223个水分子进入血液。第四十六页,共七十七页。液体液体(yt)复苏方法?复苏方法? 研究

12、发现(fxin),在小肠缺血再灌注后给予葡萄糖能增加肠黏膜ATP含量,降低肠黏膜的代谢应激,改善吸收功能,说明肠内给予葡萄糖对缺血再灌注时的肠道有保护功能。 因此,在口服液中加入适当比例糖类及盐类成分能明显促进液体吸收。第四十七页,共七十七页。液体复苏液体复苏(f s)方法?方法? 口服液体复苏的局限性及需要解决的问题: 口服复苏的早期治疗效果已初步证实,但其远期疗效及对预后的影响仍不确定。 在躯干(qgn)四肢创伤时,可采用口服液体复苏,而在腹部创伤时则不宜采用。 对轻、中度低血容量休克有效,对重度低血容量休克其治疗效果有待研究。 胃肠缺血、灌流不足导致胃肠功能严重受损时,采用口服复苏可能会

13、出现胃肠不能耐受的情况,如呕吐、缺血等,加重胃肠功能紊乱。 合理的配方尚待研究:高渗乳酸盐溶液?某些药物,如胆碱能激动剂?胃肠道黏膜保护剂?第四十八页,共七十七页。液体复苏液体复苏(f s)方法?方法? 3 3、腹腔复苏:、腹腔复苏: 是指通过腹腔直接用药治疗休克的一种手段。 其主要手段就是往腹腔内注射液体,以改善肠道及内脏器官血液循环, 防止(fngzh)器官功能衰竭。 目前主要应用的复苏液为含4.25%右旋糖苷的临床透析液。 腹腔复苏有可能成为常规休克液体复苏的一个重大突破。第四十九页,共七十七页。液体液体(yt)复苏方法?复苏方法? 腹腔复苏的主要作用: a、舒张肠道血管,改善肠道微循环

14、: 肠道是MODS的始动器官。人们认识到, 肠道是对缺血最为敏感的组织,在休克的整个进程中均扮演重要角色(ju s)。 研究表明:常规复苏后早期,肠系膜微血管直径较休克时短暂舒张,但随后出现持续性收缩,肠黏膜血供进行性减少,水肿进一步加重。但给予腹腔复苏后肠系膜微血管却持续舒张,肠黏膜血液循环得到有效恢复,肠道水肿减轻。在常规静脉复苏后24 h给予腹腔复苏仍然能立即使已经收缩的血管舒张,明显改善肠道血流。第五十页,共七十七页。液体复苏液体复苏(f s)方法?方法? b、增加重要器官(qgun)血流,改善细胞能量代谢:其机理基本同上(舒张血管,改善微循环,增加细胞血供)。 c、减轻全身炎性反应

15、创伤性休克后全身免疫炎症反应处于紊乱状态,其严重程度,取决于炎症反应及抗炎反应的动态平衡。参与反应的主要炎性因子有IL-6、TNF等,主要抗炎因子为IL-10等。第五十一页,共七十七页。液体液体(yt)复苏方法?复苏方法? d、减轻组织缺血-再灌注损伤 缺血-再灌注均可引起组织细胞不同程度的功能损害,后者的危害可能更大。 腹腔复苏(f s)可以减少体内氧自由基的释放,增加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减轻缺血-再灌注引起的过氧化损伤。第五十二页,共七十七页。液体液体(yt)复苏方法?复苏方法? 腹腔复苏腹腔复苏的上述作用可能与复苏液的高渗性质及血管活性作用有关。Deflex通过其高渗作用将细胞内液、组织

16、液等吸入腹腔,从而减轻组织水肿。随之,腹腔高渗糖液逐渐被吸收,腹腔液体与血管、组织液之间的浓度梯度逐渐下降(xijing)。继之,腹腔内的液体被吸收,淋巴循环及血液循环得到有效恢复。第五十三页,共七十七页。液体复苏液体复苏(f s)方法?方法? 腹腔复苏存在的问题: 适应证?禁忌证? 单纯失血性休克还是其它各种休克也能适用。 液体的选择:晶体液还是胶体液?高渗、低渗还是等渗? 合适的剂量? 与延迟、低压、低温复苏的关系(gun x)? 腹腔复苏与腹腔间隙综合证的关系?第五十四页,共七十七页。目录(ml)1、定义、分类、诊断 2、失血性休克复苏(f s)方法的发展及争论3、复苏方法 4、复苏终点

17、、复苏终点 5、血管活性药物 6、目标指导治疗第五十五页,共七十七页。4、复苏、复苏(f s)的终点的终点 5、1 传统的液体复苏标准:传统复苏目标为患者的心率(120次/分)、血压(平均动脉压60mmHg)、中心静脉压5-12cmH2O、神志改善和尿量(0.5ml/hr/kg),但这些指标通常不能充分反映组织灌注和氧合状况(zhungkung)。 复苏的终点应是纠正器官低灌注和组织氧合不足。第五十六页,共七十七页。复苏复苏(f s)的终点?的终点? 5、2新的复苏标准包括:复苏的目标应是在24h内使心排血指数(CI)、氧供(DO2 ) 、氧耗(VO2)、血乳酸、碱缺失(qu sh)、胃黏膜p

18、H值(pHi)、舌下黏膜二氧化碳分压舌下黏膜二氧化碳分压等反映组织灌注的指标恢复到正常值水平。第五十七页,共七十七页。复苏的终点复苏的终点(zhngdin)标准?标准? 推荐意见推荐意见28:对于低血容量休克,氧动力学:对于低血容量休克,氧动力学参数作为复苏终点参数作为复苏终点(zhngdin)目标的证据不足。目标的证据不足。(级)(级) 推荐意见推荐意见29:氧动力学参数可作为一个较好:氧动力学参数可作为一个较好的预后评估指标。(的预后评估指标。(C级)级) DO2和VO2都是二级参数,需通过肺动脉导管获得原始参数,属侵入性操作,对操作技术的要求也限制了其应用 。第五十八页,共七十七页。复苏

19、的终点复苏的终点(zhngdin)标准?标准? 混合静脉氧饱和度(SvO2) SvO2 的变量可反映全身氧摄取,在理论上能表达氧供和氧摄取的平衡状态。 以SvO2 达到(d do)70 %以上作为复苏终点,与以心排血量和超常心排血量作为复苏终点有相同的意义。 但缺乏在低血容量休克中研究的证据,至今还缺少与乳酸、DO2和胃粘膜pH作为复苏终点的比较资料。 第五十九页,共七十七页。5、复苏、复苏(f s)的终点标准?的终点标准?血乳酸水平血乳酸水平(BL) : 直接反映无氧代谢,可作为机体低灌注的一面镜子,其水平升高提示氧债的增加。 有人称复苏的第一个24小时为“银天”(silver day),在此时间内患者的血乳酸降至正常,患者的存活率为100。持续高水平的血乳酸(4mmol/L)预示患者的预后(yhu)不佳 。 动脉乳酸正常化是目前为止最好的确定复苏终点的指标之一。 正常值12mmol/L 。第六十页,共七十七页。复苏复苏(f s)的终点标准?的终点标准? 碱缺失(碱缺失(Base Defi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