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课内文言文第21课《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对比阅读(7篇)_第1页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课内文言文第21课《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对比阅读(7篇)_第2页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课内文言文第21课《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对比阅读(7篇)_第3页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课内文言文第21课《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对比阅读(7篇)_第4页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课内文言文第21课《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对比阅读(7篇)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2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对比阅读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倏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 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 !"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 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甲】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或谓惠子曰:“庄子来,欲代子相。”于是惠子恐,搜于国 中三日三夜。庄子往见之,曰:“南方有鸟,其名为鹅自乳 子知之乎?夫鹅自昌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

2、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于是鹏得腐鼠,鹤自鸟过之,仰而视之曰:吓!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乙】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倏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 非鱼,安知鱼之乐? ”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惠子曰:“我非子,固不 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 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1 .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4分)惠子相梁 搜于国中三日三夜 非梧桐不止子非鱼,安知鱼之乐?2 .翻译句子。(3分)“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3 .第一则中

3、哪两个字能够表现惠子看重功名利禄? (2分)4 .第二则故事庄子与惠子争论的焦点是什么?可以看出庄子具有什么样的思想。(4分)参考答案:(1)做宰相(2)国都(3)栖息(4)怎么,哪里2 .我不是你,固然不知道你,你本来就不是的知道鱼的快乐,是可以肯定的! (3分)3 .恐搜(2分)4 .争论的焦点是:庄子究竟能不能知道鱼(外物)的快乐。庄子认为鱼儿很快乐,这其实是 他愉悦心的投射和反映,也反映了庄子推崇“自然”的反对“人为”的思想。译文:惠施做了梁国的国相,庄子去看望他。有人告诉惠施说:“庄子到梁国来,想取代你做宰相。”于是惠施非常害怕,在国都搜捕三天三夜。 庄子前去见他,说:“南方有一种鸟

4、, 它的名字叫宛够凫你知道吗?从南海起飞飞到北海去,不是梧桐树不栖息,不是竹子的果实不吃,不是甜美甘甜的泉水不喝。在这时,一只猫头鹰拾到一只腐臭的老鼠,宛骼,鸟从它面前 飞过,猫头鹰仰头看着,发出吓的怒斥声。现在你也想用你的梁国来吓我?”【甲】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或谓惠子曰:“庄子来,欲代子相。”于是惠子恐,搜于国 中三日三夜。庄子往见之,曰:“南方有鸟,其名为鹅11,子知之乎?夫鹅11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于是鹏得腐鼠,鹅11过之,仰而视之曰: 吓!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乙】庄子钓于濮水,楚王使大夫二人往先焉,曰:“愿以境内累矣! ”庄子持竿不顾

5、,曰:“吾闻楚有神龟,死已三千岁矣,王巾笥而藏之庙堂之上。此龟者,宁其死为留骨而贵乎?宁其生而曳尾涂中乎?”二大夫曰:“宁生而曳尾涂中”。庄子曰:“往矣!吾将曳尾于涂中。”注释:【往先】指先去表明意图。【愿以境内累矣】楚王想要那国家麻烦您了。意思是楚王 想要庄子作楚相。【巾】覆盖用的丝麻织品。笥( si )】竹箱。句中的“巾” “笥”都活 用为动词,即装在竹箱里用巾盖住的意思。【曳】拖着。【涂】泥。【往矣】去吧!A.惠子限筌B.典胃惠子曰C.庄子往见之D.庄子持竿不顾1 .下面各组句子中划线的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分)杂然相许更以为死,或以为亡才美不外见三顾臣于草庐之中)(3 分)2 .

6、下面各组句子中划线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 其名为鹦H 一其如土石何B.搜£国中三日三夜-庄子钓毛淮水C.王巾笥而藏之庙堂之上 -辍耕之垄上D.愿以境内累矣-域民不以封疆之界3 .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6分)(1)夫鹅11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2)此龟者,宁其死为留骨而贵乎?宁其生而曳尾涂中乎?4 .【甲】文中的筑嬲!” “鹏” “腐鼠”各比喻什么?庄子讲鹦鹦故事的用意是什么? (4分)5 .【甲】【乙】两文中,庄子用什么方法表明了自己的什么态度?这种表达方式有什么好处 ?(4分)1.B 2.B3 .(1)那剜it从南海出发,往北海,不

7、是都不是竹子的果实不吃,不是甘甜的泉水不喝。(2)这个龟,宁愿自己死成为存留的骸骨,而处于尊贵的位置呢皿是宁愿自己活着在淤泥中拖着尾巴?4 .剜比喻庄子自己,鹏比喻惠子,腐鼠比喻功名利禄, 表明自己的立场和志趣,讥讽了惠子醉心于功名利禄而无端猜忌小人的丑态。5 .两文中庄子用讲故事和比喻的方法表明自己鄙视功名利禄,追求高洁和自由的态度。 好处:形象生动、尖锐痛快、余味无穷译文:庄子在濮水钓鱼,楚王派两位大夫前往表达心意,(请他做官),(他们对庄子)说:“希望能用全境(的政务)来劳烦您。” 庄子拿着鱼竿不回头看(他们),说:“我听说楚国有(一只)神龟,死的时候已经有三千岁了,国王用锦缎将它包好放

8、在竹匣中珍藏在宗庙的堂上。这只神龟,(它是)宁愿死去为了留下骨骸而显示尊贵呢?还是宁愿活在烂泥里拖着尾巴爬行呢?”两位大夫说:“宁愿活在烂泥里拖着尾巴爬行。”庄子说:“你们回去吧!我宁愿(像龟一样)在烂泥里拖着尾巴(活着)。【甲】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倏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 非鱼,安知鱼之乐? ”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惠子曰:“我非子,固不 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日,汝安知鱼乐, 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乙】予尝步自横溪,有二叟分石而钓,其甲得鱼至多且易取

9、,乙竟日亡所获也,乃投竿问甲日:“食饵同,钓之水亦同,何得失之异耶?”甲曰:“吾方下钓时,但知有我而不知 有鱼,目不瞬,神不变,鱼忘其为我,故易取也。子意乎鱼目乎鱼神变则鱼逝矣奚其获?” 乙如其教,连取数鱼。予叹曰:“旨哉!意成乎道也。”(选自宋代林昉 田间书?杂言)【注】意:意愿,愿望。奚:怎么,哪里。10. (3分)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不相同的一组是()A.是鱼之乐也是天时不如地利也B.安知我不知鱼之乐安得广厦千万间C.神变则鱼逝矣怡然不动,俶尔远逝D.子意乎鱼,目乎鱼目似瞑,意暇甚11. (3分)下面对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有关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文写了一场轻松风趣的

10、对话,惠子力辩,拘泥于事物的真实性;庄子巧辩,超然于 物事之外。B.庄子认为“出游从容”的鱼很快乐,这其实只是一种主观看法,是他愉悦心境的投射 与外化。C.惠子认为水中的游鱼并不快乐,所以当庄子说出自己的看法时,他立即给予了反驳。D.庄子的形象在简洁的对话中得以体现,他机敏、诙谐、富有情趣。12. (3分)下面对钓鱼记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正确的一项是()A.这篇文章运用对比手法,生动地写出了甲乙两老汉“钓同而得失异”的情形。B.甲老汉之所以屡有收获,产要得益于他冷静沉着,不浮躁,不急于求成。C.作者认为“意成乎道”,意思是说要实现愿望必须掌握一定的规律和方法。D.故事说明了在客观条件相同的情况

11、下,专注于目标和结果的人往往容易获得成功。13. (4分)请将文言文 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 (2分)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译文:(2) (2分)食饵同,钓之水亦同,何得失之异耶?译文:参考答案:10.D (3 分)11.C (3 分)12.D (3 分)13. (1)我不是你,固然不知道你;你本来也不是鱼,你不知道鱼快乐是(可以)确定 的!(译出“固” “全”各 1分,大意正确1分。)(2)我们钓鱼用的鱼饵相同,钓鱼的河水也相同,为什么有钓得到鱼和钓不到鱼的不同 呢? (2分,大意正确即可)译文:我曾经漫步经过溪流 ,有两位老人分别坐在(一块

12、)石头的两旁钓鱼,其中甲得到的鱼 十分多,并且很轻易就钓到。乙一天都没有收获。(乙)就扔下钓竿问甲道:"鱼饵相同,钓鱼的溪流也相同,为什么差别如此之巨呢 ?"甲说:"我开始下钩的时候, 心中想到的是我自己而 不是鱼,眼睛不眨,神色不变,鱼忘了 (坐这的是)我,所以容易上钩了,您(一心)想到的是 鱼,眼睛看鱼,神态(总是)变,鱼(自然)就逃离啊,哪里还会有收获呢 !"乙按照他教的做, 接连钓到好几条鱼。我感叹道 :"这意思说到了事物的宗旨,成为哲理了啊!"庄子课外阅读练习庄子*秋水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渚崖之间,不辩牛马。于是

13、焉,河伯欣然自喜, 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已。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于是焉,河伯始旋 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已若者,我之谓也。且夫我 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 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11 .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4分)(1)百川濯河 (2)东亚而视 (3)河伯始旋,其面目 (4)而郭伯夷之义者 12 .翻译下面句子。(6分)(1)(河伯)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已。译:(2) “闻道百,以为莫已若”者,我之谓也。译:13 .这篇寓言的寓意是: (2 分)参考答案:11. (1)注入 (2)面向;朝向

14、(3)旋转;掉转 (4)认为轻12. (1)(河伯)认为天下一切美好的东西全都聚集在自己身上。(2) “知道很多,认为没有人能比得上自己”的,说的就是我啊。13.说明个人的见识是有限的,经过比较,就会显示出自己的不足,如果骄傲自满,就难免 贻笑大方。或:一个人应该有自知之明,要知道山外有山,天外有天,不能坐井观天。【二】害群之马黄帝将见大隗(we i )乎具茨之山,适遇牧马童子,问涂焉,曰:“若知具茨之山乎?”曰:“然。”“若知大隗之所存乎?”曰:“然。”黄帝曰:“异哉小童!非徒知具茨之山,又知大隗之所存。请问为天下。”小童辞。黄帝又问。小童曰:“夫为天下者,亦奚以异乎 牧马者哉?亦去其害马者

15、而已矣。”黄帝再拜稽首,称天师而退。(选自庄子徐无鬼)【注释】大隗:传说中的神名。具茨:山名。奚:何,什么23 .选出下列句中加点词解整错误.的一项。 (2分)A.道遇牧马童子(适合)B.问涂焉(通“途”,路 )c.亦去其害马者而q.矣(罢了 )d.黄帝用拜稽首(第二次)24 .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夫为天下者,亦奚以异乎牧马者哉?25.成语“害群之马”现在通常用来比喻什么?(2分)26.读了这篇文章你得到什么启示?(3分)参考答案:23. A (2分)24 .治理天下的人,与放马的人有什么不同呢? (3分)25 .比喻危害集体的人。(2分)26 .示例:对有损国家、集体、人民利

16、益的团体或个人,要及早发现、及早处理。(或:要虚心向他人请教;事物是相互联系的等等。)(3分,言之有理,表达流畅即可给分)【四】螳螂捕蝉园中有树,其上有蝉,蝉高居悲鸣饮露,不知螳螂在其后也;螳螂委身曲附欲取 蝉而不知黄雀在其傍也;黄雀延颈欲啄螳螂,而不知弹丸在其下也。此三者皆务欲得 其前利,而不顾其后之有患也。(选自刘向说苑)【注】悲鸣:动听地鸣叫。委身曲附:弯曲着身体,屈着前肢。“附”同“跑”,脚背骨。延颈:伸长头颈。弹丸:弹弓铁丸。这里指拿弹弓的人。前利:眼前的利益。【学习任务】1、解释加点字词欲取蝉()而不知黄雀在其傍也()此三者皆务欲得其前利()不顾其后之有患也()2、下列句子中的“其”各指代什么?园中有树,其上有蝉()不知螳螂在其后也()而不知黄雀在其傍也()而不知弹丸在其下也(不顾其后之有患也()3、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4、出自本文的成语是什么?有何比喻义?5、这个故事能给我们哪些启示?参考答案1、想要 旁边一心想要祸患2、树; 蝉; 螳螂; 黄雀;它们3、知了、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