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科学五下1-4单元复习资料第一单元沉和浮 1、(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重量和体积),沉浮状况不改变。 2、(不同材料)构成的物体,如果(体积)相同,(重)的物体容易沉;如果(重量)相同,(体积小)的物体容易沉。 3、我们把物体在水中排开水的体积叫做(排开的水量)。物体浸入水中的体积大,排开的水量(大)。 4、把小船和泡沫塑料块往水中压,手能感受到水对小船和泡沫塑料块有一个(向上)的力,这个力我们称它为水的(浮力)。 5、当泡沫块静止浮在水面时,它受到的(浮力)等于它受到的(重力),且方向(相反)。 6、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小与(排开的水量)有关,排开的水量越大(浸入水中的体积越大)
2、,受到的浮力就越大。 7、物体的浮力除了和(体积、轻重)有关外,还和(液体)有关,还和(材料)有关,(一定浓度)的盐水,才能使马铃薯浮起来。 8、同体积的马铃薯比(清水)重,所以在(清水中下沉);同体积的马铃薯比(浓盐水)轻,所以地浓盐水中(上浮)。 9、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同体积的水的重量)有关。物体比相同体积的(水重),下沉;比相同体积的(水轻),上浮。 10、物体在(液体)中的沉浮与(同体积的液体的比量)有关。物体比相同体积的(液体重),下沉;比相同体积的(液体轻),上浮。 11、(潜水艇)应用了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原理)。通过改变(自身的重量)来控制沉浮的。打开进水管道,往压载舱里(
3、装满海水),潜艇会下潜,打开进气管道,用压缩空气把压载舱里的(海水挤出舱外),潜艇就开始上浮。 12、钢铁制造的船能够浮在水面上,原因在于它(排开的水量很大)。 13、(液体的性质)可以改变物体的沉浮。(不同液体)对物体的浮力作用大小不同。(一定浓度)的液体才能改变物体的沉浮,这样的液体有很多。14、物体在水中(有沉有浮),判断物体沉浮有一定的标准。15、物体的沉浮与自身的(重量和体积)都有关。16、改变物体(排开的水量),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可能发生改变。回忆:改变橡皮泥形状,橡皮泥能浮在水面。我们会发现,改变形状浮在水面上的橡皮泥排开水的量比沉入水底(实心)的橡皮泥排开水的量较多。17、相
4、同重量的橡皮泥,(浸人水中的体积越大)越容易浮,它的(装载量)也随之增大。18、(科学)和(技术)紧密相连,它们为人类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19、把小船和泡沫塑料块往水中压,手能感受到水对小船和泡沫塑料块有一个(向上)的力,这个力我们称它为(水的浮力)。20、静止浮在水面上的物体,浮力(等于)重力,且方向(相反);沉在水底的物体,浮力(小于)重力。当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于)重力时就(上浮);当物体在水中受到浮力(小于)重力时就(下沉)21、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物体(浸人水中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也越大。22、当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于重力)时就(上浮);当物体在水中受到的(
5、浮力小于重力)时就(下沉);浮在水面的物体,浮力(等于)重力。23、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构成它们的(材料)和(液体的性质)有关。24、(液体的性质)可以改变物体的沉浮。25、(一定浓度)的液体才能改变物体的沉浮,这样的液体有很多。26、(不同液体)对物体的浮力作用大小不同。27、比(同体积)的水(重)的物体,在水中(下沉),比同体积的水(轻)的物体,在水中(上浮)。28、(比同体积的液体重)的物体,在液体中(下沉),比同体积的液体轻的物体,在液体中上浮。29、物质世界中,有的物体沉,有的物体浮;两个(不同材料)构成的物体,体积相同时,重的物体容易沉在,轻的物体容易浮;轻重相同时,体积大的容易浮,
6、体积小的容易沉。30、科学家往往采用(控制其他因素不变)的方法,来研究某一个因素是否对物体产生作用。简称控制变量法。31、改变物体沉浮的方法有:(改变物体的材料,即改变物体的体积、改变物体的轻重)、(改变液体的性质)、(借助外力)。18第二单元热 1、加穿衣服会使人体感觉到热,但(并不是衣服)给人体(增加了热量),而是(衣服能阻挡我们身体热量的散失)。 2、水受热以后(体积会增大),而(重量不变)。 3、体积相同,冷水(重),热水(轻);重量相同,热水(体积大),冷水(体积小)。 4、水受热时体积膨胀,受冷时体积缩小,我们把水的(体积)的这种变化叫做(热胀冷缩)。 5、常见的物体都是由(微粒)
7、组成的,而微粒总在那里不断地(运动)着。物体的(热胀冷缩)和(微粒运动)有关。当物体吸热升温以后,微粒(加快运动),微粒之间的(距离增大),物体就(膨胀)了;当物体受冷后,微粒的(运动减慢),微粒之间的(距离缩小),物体就(收缩)了。 6、水有(热胀冷缩)的性质,空气有(热胀冷缩)的性质,(铜和钢)有热胀冷缩的性质许多物体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7、有些固体和液体在一定条件下是(热缩冷胀)的,例如(睇)和(州)这两种金属就是热缩冷胀的,水在(4摄氏度以下)也是热缩冷胀的。 8、热是一种(能量)的形式,热能够从物体(温度较高)的一端向(温度较低)的一端传递,从(温度高)的物体向(温度低)的物体
8、传递,直到两者温度相同,这就是(热传递)。 9、(不同材料)制成的物体,(导热性能)是不一样的。像(金属)这样(导热性能好)的物体称为(热的良导体);而像(塑料、木头)这样(导热性能差)的物体称为(热的不良导体)。生活中常见的热的良导体有:(铜、铝、钢、金、银)等金属,(大理石)等;常见的热的不良导体有:(木头、塑料、空气、橡胶、混凝土、耐热玻璃)等。 10、热的不良导体,它吸热(慢),散热也(慢),保温性(好),可以(减慢)物体热量的散失。热的良导体,它传热(快),散热也(快)。 11、触摸导热性差的导体时(不会感到冷),因为它(不会很快把你手上的热量带走)。 12、热传递主要通过(热传导)
9、、(对流)和(热辐射)三种方式来实现。13、多种方法可以产生热。可分成A、(外界物质直接给予热),如晒太阳、烤火一;B、(外界物质吃进身体产生热),如吃热的食物;C、(自身运动产生热),如跑步、打球一D、(保暖),如多穿衣服一14、冷水受热以后(体积会增大),而(重量不会变化)。15、物体由冷变热或由热变冷的过程中会发生(体积)的变化,这可以通过我们的(感官)感觉到或通过(一定的装置和实验)被观察到。16、(许多液体)受热以后体积会变大,受冷以后体积会缩小。17、(气体)受热以后体积会胀大,受冷以后体积会缩小。18、(许多固体和液体)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气体)也有热胀冷缩的性质。19、热
10、传递主要通过(热传导)、(对流)和(热辐射)三种方式来实现。20、(热的不良导体),可以(减慢)物体热量的散失,所以可以做保暖材料。21、(空气)是一种(热的不良导体)。22、通过(直接接触),将(热)从一个物体传递给另一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传递到另一部分的传热方法叫(热传导)。23、在热传递现象中,热量绝(不会)真正消失。它只是从一个物体(转移)到了另外一个、两个或更多的物体。24、(对流):通过中介物(如水或空气)的流动而传热的过程。(热辐射):物体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外发射热能的过程。第三单元时间的测量 1、古埃及人把天空划分为(36个)星座,他们把夜晚确定为(12个)小时,同样,白昼也
11、被确定为(12个)小时。 2、随着时间的变化,(影子的方向、长短)也会慢慢地发生变化。 3、滴漏的滴水速度与(漏水孔的大小),(滴漏中的水位)有关。在滴漏实验中,前10毫升水滴得快,后10毫升水滴得慢。 4、摆的快慢与(摆幅大小)无关,与(摆锤重量)摆锤重量无关。与(摆绳长度)有关,与(摆长)有关。 5、摆的快慢与(摆绳的长度)有关:摆绳长(摆动慢),摆绳短(摆动快)。 6.摆的摆动快慢与(摆长)有关。同一个摆,摆长越长,摆动越慢,(摆长越短),摆动越(快)。注意摆绳的长度不等于摆的长度,(摆长)是指支架固定点到(摆锤重心)的距离。 7.同一个单摆每来回摆动一次所需的时间是相同的,这就是摆的等
12、时性。根据这个性质,人们制成了(摆钟),大大提高了时间的精确度。 8.在远古时代,人类用天上的(太阳)来计时。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昼夜交替)自然而然成了人类最早使用的(时间)单位一一(天)。 9、通过一定的装置,流水能够用来(计时),因为(滴漏)能够保持水在一定的时间内以稳定的速度往下流。10、(“时间”)有时是指(某一时刻),有时则表示一个(时间间隔)(即时长)。如现在是早上7点;有时则表示一个(时间间隔)(即时长),如一节课是40分钟。11、钟表以(时、分、秒)计量时间,钟面上的(秒针)每转动(一格),表示时间流逝了(1秒钟),秒针转动(一圈)则表示时间流逝了(1分钟)。12、在不同的情
13、况下,我们对(相同时间)(时长)的主观感受会不一样,但时间是以(不变的速度)在延伸的。13、借助自然界有规律运动的事物或现象,我们可以(估计时间)。14、时间可以通过对(太阳运动周期的观察)和(投射形成的影子)来测量,一些(有规律运动的装置)也曾被用来计量时间。如(流水)、(蜡烛燃烧)、(沙漏)等。15、在远古时代,人类用天上的(太阳)来计时。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昼夜交替)自然而然成了人类最早使用的(时间)单位一一(天)。16、古埃及人最早把一天分为(24)小时,其中夜晚(12)个小时,白昼(12)个小时。我国古代则把一天分为(12)个时辰。(“日磐”)与(“圭表”)是根据(日影长度)17、
14、阳光下物体(影子的方向、长短)会慢慢地发生变化。制成的(计时器)。18、在一定的装置里,水能保持以(稳定的速度)往下流,人类根据这一特点制作(水钟)用来计时。使水流速度稳定的方法:(控制杯底孔的大小不变),且(保持水位在一定的高度)。19、通过一定的装置,流水能够用来(计时),因为(滴漏)能够保持水在一定的时间内以稳定的速度往下流。20、我们可以控制(滴漏的速度),从而使水钟计时更加准确。21、滴水计时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利用特殊容器记录水漏完的时间(泄水型);另一种是底部不开口的容器,记录它用多少时间把水接满(受水型)。22、长期以来,人们一直在寻求精确的计时方法,随着科学和技术的发展,人们制
15、作的(计时工具)越来越精确。23、计时工具准确性的提高要靠(设计、材料)等的改进。24、虽然像(日署)、(水钟)以及(燃油钟)、(沙漏)等一些简易的时钟,已经可以让我们知道大概的时间,但是人们总希望有更精确的时钟。(摆钟)的出现大大提高了时钟的(精确度)。25、(摆钟)的出现大大提高了时钟的(精确度)。26、同一个单摆每摆动一次所需的时间是相同的。根据(单摆的等时性),人们制成了(摆钟),使时间的计量误差更小。27、同一个摆,摆长越长,摆动越慢,(摆长越短),摆动越(快)。28、注意摆绳的长度不等于摆的长度,(摆长)是指支架到(摆锤重心)的距离。29、(机械摆钟)是(摆锤)与(齿轮操纵器)联合
16、工作的。10、地球的运动主要有两种形式:对地球两种运动形式的描述:(方式、方向、周期、特点)自转公转方式:围绕地轴转动方向:自西向东周期:24小时转一周 特点:地轴倾斜方式:围绕太阳转动方向:自西向东周期:一年特点:地轴倾斜方向不变,倾斜角度不变第四单元地球的运动1、托勒密是古希腊的天文学家,他提出了“地心说”理论:(1)地球是球体。(2)地球处于宇宙的中心,而且静止不动。(3)所有的日月星辰都围绕地球旋转,并且每天做一次圆周运动。的日月星辰都围绕地球旋转,并且每天做一次圆周运动。2、哥白尼(14731543)是波兰的天文学家,他提出了“日心说”,出版了他著名的天体运行论:(1)地球是球形的。
17、(2)地球是在运动,并且24小时自转一周。(3)太阳是不动的,而且处于宇宙的中心,地球以及其他的行星都一起围绕太阳做圆周运动。 3、由于摆具有能保持摆动方向不变的特点,所以这恰好证明了地球在自转。“傅科摆”作为地球自转的有力证据,现已为世界所公认。 4、人们以(地球经线)为标准,将地球分为(24个时区)。将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的经线,定为(0度经线)。从0度经线向东180度属东经,向西180度属西经。经线每隔(15度)为(一个时区),相邻两个时区的时间就相差1小时。由于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或逆时针),也就意味着越是东边的时区就越先迎来黎明。 5、原来,地球是围绕着一个假想的轴在
18、转动,称为地轴。北极星就处在地轴的延长线上。地球转动时,地轴始终倾斜着指向北极星,这就是北极星不动的秘密。(地轴的倾斜大约是23度。) 6、人们在不同的夜晚的同一时间观察星座时发现,天空中星座的位置会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由东向西移动,比如北斗七星就是如此。这可以说明地球在公转。人们在观察远近不同的星星时产生的视觉上的相对位置差异一恒星周年视差,也能证明地球在围绕着太阳不停的转动。 7、现在,人们通过太空望远镜、人造卫星等,能直接观察到地球确实在围绕太阳公转。 8、A春分:阳光直射赤道,北半球是春季,南半球是秋季。B夏至:阳光直射北半球,北半球是夏季,南半球是冬季。北极附近是极昼,南极附近时极夜。
19、C秋分:阳光折射赤道,北半球是秋季,南半球是春季。D冬至:阳光直射南半球,北半球是冬季,南半球是夏季。北极附近是极夜,南极附近时极昼。地球的运动 9、阳光的直射和斜射造成了地球上不同地区气温不同。恒星周年视差、星座四季交替、 卫星观测判断地球运动的依据:傅科摆、天体的东升西落、卫星观测地球运动产生的自然现象:昼夜交替四季交替、极昼极夜 11、(四季的形成)与(地球的公转)、(地轴的倾斜)有关。 12.不仅一天中北极星基本不动而且一年四季中,其他的星星也都是围绕北极星东升西落,北极星也似乎不动。 13.北极星的位置并不是在头顶正上方,而在人们视线往上倾斜的北方天空。14、(昼夜交替现象)有多种可
20、能的解释。15、(昼夜现象)与(地球和太阳的相对圆周运动)有关。16、(“日心说”)和(“地心说”)中有关地球及其运动的观点都可以解释(昼夜交替现象)。17、摆具有(保持摆动方向不变)的特点。18、(“傅科摆”)摆动后,地面的刻度盘会与摆的摆动方向发生偏移,这可以证明(地球在自转)。19、(傅科摆)是历史上证明地球自转的关键性证据。20、(天体的东升西落)是因(地球自转)而发生的现象。21、地球自转的方向与天体的东升西落(相反),即(逆时针)或(自西向东)。22、(地球的自转方向)决定了不同地区迎来黎明的时间不同,(东边早)西边晚。23、不同地区所处的(经度差)决定了地区之间的(时差)。24、
21、天空中星星围绕(北极星)(顺时针)旋转,北极星相对“不动”,是(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25、从(北极星)在天空中的位置可推测出(地轴是倾斜的)。26、公转就是地球围绕着(太阳)转动;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公转一周是(一年)。27、(恒星的周年视差)证明地球确实在围绕太阳(公转)。其他的证据也可以证明这一点。28、在围绕某一物体(公转)时,在(公转轨道的不同位置)会观察到远近不同的物体存在(视觉位置差异)。29、(四季的形成)与(地球的公转)、(地轴的倾斜)有关。30、(极昼和极夜现象)与(地球公转)、(自转)和(地轴倾斜)有关。31、(地轴倾斜角度的大小)可以影响(极昼极夜)发生的地区范围
22、。32、地球确实在(自转和公转),证据不仅有来自(人造地球卫星)的观测,还有来自(观察或实验)的多种现象。33、地球自转的方向是逆时针(自西向东),周期为(24小时),地球围绕(地轴)自转,地轴是(倾斜)的。34、与地球自转相关联的现象有:(昼夜现象),(不同地区迎来黎明的时间不同),看上去(北极星不动)35、(恒星周年视差)是历史上证明地球公转的关键性证据。公转过程中,地轴倾斜方向保持不变,因此形成了(四季)和(极昼极夜现象)。科学五下1-4单元复习填空第一单元沉和浮 1、()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沉浮状况不改变。 2、()构成的物体,如果()相同,()的物体容易沉;如果()相同,()的
23、物体容易沉。 3、我们把物体在水中排开水的体积叫做()。物体浸入水中的体积大,排开的水量()。 4、把小船和泡沫塑料块往水中压,手能感受到水对小船和泡沫塑料块有一个()的力,这个力我们称它为水的()。 5、当泡沫块静止浮在水面时,它受到的()等于它受到的(),且方向()。 6、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小与()有关,排开的水量越大(),受到的浮力就越大。 7、物体的浮力除了和()有关外,还和()有关,还和()有关,()的盐水,才能使马铃薯浮起来。 8、同体积的马铃薯比()重,所以在(清水中下沉);同体积的马铃薯比()轻,所以地浓盐水中()。 9、物体在()的沉浮与()有关。物体比相同体积的(),下
24、沉;比相同体积的(),上浮。 10、物体在()中的沉浮与()有关。物体比相同体积的(),下沉;比相同体积的(),上浮。 11、()应用了物体在水中的()。通过改变()来控制沉浮的。打开进水管道,往压载舱里(),潜艇会下潜,打开进气管道,用压缩空气把压载舱里的(),潜艇就开始上浮。 12、钢铁制造的船能够浮在水面上,原因在于它()。 13、()可以改变物体的沉浮。()对物体的浮力作用大小不同。()的液体才能改变物体的沉浮,这样的液体有很多。14、物体在水中(),判断物体沉浮有一定的标准。15、物体的沉浮与自身的()都有关。16、改变物体(),物体在水中的()可能发生改变。回忆:改变橡皮泥形状,橡
25、皮泥能浮在水面。我们会发现,改变形状浮在水面上的橡皮泥排开水的量比沉入水底()的橡皮泥排开水的量较多。17、相同重量的橡皮泥,()越容易浮,它的()也随之增大。18、()和()紧密相连,它们为人类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19、把小船和泡沫塑料块往水中压,手能感受到水对小船和泡沫塑料块有一个()的力,这个力我们称它为()。20、静止浮在水面上的物体,浮力()重力,且方向();沉在水底的物体,浮力()重力。当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重力时就();当物体在水中受到浮力()重力时就()。21、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物体()越大,受到的()也越大。22、当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时就();当物体在水中受
26、到的()时就();浮在水面的物体,浮力()重力。23、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构成它们的()和()有关。24、()可以改变物体的沉浮。25、()的液体才能改变物体的沉浮,这样的液体有很多。26、()对物体的浮力作用大小不同。27、比()的水()的物体,在水中(),比同体积的水()的物体,在水中()。28、()的物体,在液体中(),比同体积的液体轻的物体,在液体中上浮。29、物质世界中,有的物体沉,有的物体浮;两个()构成的物体,体积相同时,重的物体容易沉在,轻的物体容易浮;轻重相同时,体积大的容易浮,体积小的容易沉。30、科学家往往采用()的方法,来研究某一个因素是否对物体产生作用。简称控制变量法。
27、31、改变物体沉浮的方法有:()、()、()。第二单元热 1、加穿衣服会使人体感觉到热,但()给人体(),而是()。 2、水受热以后(),而()。 3、体积相同,冷水(),热水();重量相同,热水(),冷水()。 4、水受热时体积膨胀,受冷时体积缩小,我们把水的()的这种变化叫做()。 5、常见的物体都是由()组成的,而微粒总在那里不断地()着。物体的()和()有关。当物体吸热升温以后,微粒(),微粒之间的(),物体就()了;当物体受冷后,微粒的(),微粒之间的(),物体就()了。 6、水有()的性质,空气有()的性质,()有热胀冷缩的性质许多物体都有()的性质。 7、有些固体和液体在一定条件
28、下是()的,例如()和()这两种金属就是热缩冷胀的,水在()也是热缩冷胀的。 8、热是一种()的形式,热能够从物体()的一端向()的一端传递,从()的物体向()的物体传递,直到两者温度相同,这就是()。 9、()制成的物体,()是不一样的。像()这样()的物体称为();而像()这样()的物体称为()。生活中常见的热的良导体有:()等金属,()等;常见的热的不良导体有:()等。 10、热的不良导体,它吸热(),散热也(),保温性(),可以()物体热量的散失。热的良导体,它传热(),散热也()。 11、触摸导热性差的导体时(),因为它()。 12、热传递主要通过()、()和()三种方式来实现。13
29、、多种方法可以产生热。可分成A、(),如晒太阳、烤火;日(),如吃热的食物;C(),如跑步、打球D、(),如多穿衣服一。14、冷水受热以后(),而()。15、物体由冷变热或由热变冷的过程中会发生()的变化,这可以通过我们的()感觉到或通过()被观察到。16、()受热以后体积会变大,受冷以后体积会缩小。17、()受热以后体积会胀大,受冷以后体积会缩小。18、()都有()的性质,()也有热胀冷缩的性质。19、热传递主要通过()、()和()三种方式来实现。20、(),可以()物体热量的散失,所以可以做保暖材料。21、()是一种()。22、通过(),将()从一个物体传递给另一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传
30、递到另一部分的传热方法叫()。23、在热传递现象中,热量绝()真正消失。它只是从一个物体()到了另外一个、两个或更多的物体。24、():通过中介物()的流动而传热的过程。():物体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外发射热能的过程。第三单元时间的测量 1、古埃及人把天空划分为()星座,他们把夜晚确定为()小时,同样,白昼也被确定为()小时。 2、随着时间的变化,()也会慢慢地发生变化。 3、滴漏的滴水速度与(),()有关。在滴漏实验中,前10毫升水滴得快,后10毫升水滴得慢。 4、摆的快慢与()无关,与()摆锤重量无关。与()有关,与()有关。 5、摆的快慢与()有关:摆绳长(),摆绳短()。 6.摆的摆动快慢
31、与()有关。同一个摆,摆长越长,摆动越慢,(),摆动越()。注意摆绳的长度不等于摆的长度,()是指支架固定点到()的距离。 7.同一个单摆每来回摆动一次所需的时间是相同的,这就是摆的等时性。根据这个性质,人们制成了(),大大提高了时间的精确度。 8.在远古时代,人类用天上的()来计时。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自然而然成了人类最早使用的()单位一一()。 9、通过一定的装置,流水能够用来(),因为()能够保持水在一定的时间内以稳定的速度往下流。10、()有时是指(),有时则表示一个()(即时长)。11、钟表以()计量时间,钟面上的()每转动(),表示时间流逝了(),秒针转动()则表示时间流逝了(
32、)。12、在不同的情况下,我们对()()的主观感受会不一样,但时间是以()在延伸的。13、借助自然界有规律运动的事物或现象,我们可以()。14、时间可以通过对()和()来测量,一些()也曾被用来计量时间。如()、()、()等。15、在远古时代,人类用天上的()来计时。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自然而然成了人类最早使用的()单位一一()。16、古埃及人最早把一天分为()小时,其中夜晚()个小时,白昼()个小时。我国古代则把一天分为()个时辰。17、阳光下物体()会慢慢地发生变化。()与()是根据()制成的()。18、在一定的装置里,水能保持以()往下流,人类根据这一特点制作()用来计时。使水流速度
33、稳定的方法:(),且()。19、通过一定的装置,流水能够用来(),因为()能够保持水在一定的时间内以稳定的速度往下流。20、我们可以控制(),从而使水钟计时更加准确。21、滴水计时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利用特殊容器记录水漏完的时间();另一种是底部不开口的容器,记录它用多少时间把水接满()。22、长期以来,人们一直在寻求精确的计时方法,随着科学和技术的发展,人们制作的()越来越精确。23、计时工具准确性的提高要靠()等的改进。24、虽然像()、()以及()、()等一些简易的时钟,已经可以让我们知道大概的时间,但是人们总希望有更精确的时钟。()的出现大大提高了时钟的()。25、()的出现大大提高了时
34、钟的()。26、同一个单摆每摆动一次所需的时间是相同的。根据(),人们制成了(),使时间的计量误差更小。27、同一个摆,摆长越长,摆动越慢,(),摆动越()。28、注意摆绳的长度不等于摆的长度,()是指支架到()的距离。29、()是()与()联合工作的。10、地球的运动主要有两种形式:自转公转对地球两种运动形式的描述:(方式、方向、周期、特点)方式:围绕地轴转动方向:自西向东周期:24小时转一周 特点:地轴倾斜方式:围绕太阳转动方向:自西向东周期:一年特点:地轴倾斜方向不变,倾斜角度不变第四单元地球的运动1、托勒密是古希腊的天文学家,他提出了“地心说”理论:(1)地球是球体。(2)地球处于宇宙
35、的中心,而且静止不动。(3)所有的日月星辰都围绕地球旋转,并且每天做一次圆周运动。的日月星辰都围绕地球旋转,并且每天做一次圆周运动。 2、哥白尼(14731543)是波兰的天文学家,他提出了(),出版了他著名的():(1)地球是球形的。(2)地球是在运动,并且24小时自转一周。(3)太阳是不动的,而且处于宇宙的中心,地球以及其他的行星都一起围绕太阳做圆周运动。 3、由于摆具有能保持摆动方向不变的特点,所以这恰好证明了地球在自转。“傅科摆”作为地球自转的有力证据,现已为世界所公认。 4、人们以()为标准,将地球分为()。将通过()的经线,定为()。从。度经线向东180度属东经,向西180度属西经。经线每隔()为(),相邻两个时区的时间就相差1小时。由于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康复护理质量目标管理
- 大班安全别爬窗户
- 普通心理学(第2版)课件 第十章 需要与动机
- 形位公差检测规定
- 护理教育导论课程框架
-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培训课件
- 婚庆礼仪培训实务要点
- 护理案例分析课件
- 统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14文具的家 课件
- 2025年单位保安年终工作总结模版
- 大学生沟通与社交礼仪
- 小学数学小升初小升初专题复习小升初专题复习
- GB/T 8162-2008结构用无缝钢管
- GB/T 4942.1-2001旋转电机外壳防护分级(IP代码)
- GB/T 32662-2016废橡胶废塑料裂解油化成套生产装备
- GB/T 24675.2-2009保护性耕作机械深松机
- GB/T 224-2008钢的脱碳层深度测定法
- GB/T 18400.4-2010加工中心检验条件第4部分:线性和回转轴线的定位精度和重复定位精度检验
- 无人机结构与系统-第1章-无人机结构与飞行原理课件
- 2023年STD温盐深剖面仪行业分析报告及未来五至十年行业发展报告
- 护理管理中的组织沟通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