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压频比控制下交流异步电机调速系统仿真_第1页
恒压频比控制下交流异步电机调速系统仿真_第2页
恒压频比控制下交流异步电机调速系统仿真_第3页
恒压频比控制下交流异步电机调速系统仿真_第4页
恒压频比控制下交流异步电机调速系统仿真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6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标准文档电力拖动自动控制系统运动控制系统仿真作业班 级:电气12-6姓 名:金 坤学 号: 1205030207指导老师:任老师实用文案标准文档变压变频调速下交流异步电机的系统仿真转速开环与闭环对比分析一、异步电动机的恒压恒频调速原理分析异步电动机的变频调速系统基本控制方式是变压变频,在基频以下采用恒压频比带定子压降补偿的控制方式,基本上要保持磁通在各级转速上都为恒值。基 频以下,磁通恒定,属于“恒转矩调速”;基频以上,迫于定子电压不能超过额 定电压,磁通与频率成反比下降,转速升高,转矩下降,近似属于“恒功率调速”。当定子电压Ui和角频率箱 都为恒定值时,异步电动机的机械特性方程可以改写为Te

2、 =3np2Uis 1R2.一 _,222 一 . .2叫八sR +R'2 ) +s 叫(Li +L;2 )(1-1)实用文案当s很小的时候,可忽略分母中含s各项,则:Te : 3np,、2U1s储s s<W1 J R 2(1 2)当s很小的时候,转矩近似与s成正比,机械特性Te=f (s)是一段直线; 当s接近1时。可忽略(1 2)式分母中的R'2 ,则:cU1、2咔21(13)3n - kP四人情+7熊+口2)2 s即s接近1时,转矩近似与s成反比,这时Te=f (s)是对称于原点的一 段双曲线;当s为以上两段的中间数值时,机械特性从直线过度到双曲线。如下图1-1.由

3、式(1-1),对于同一负载要求,即以一定的转速nA在一定的负载转矩 Tia 下运行时,电压和频率可以有多种组合,其中恒压频比( 5/?=恒值)最容易 实现的。它的变频机械特性基本上是平行下移, 硬度也较好,能满足一般的调速 要求。但是低速带载能力还较差,需对定子压降实行补偿为了近似的保持气隙磁通不便,以便充分利用电机铁心,发挥电机产生转矩 的能力,在基频以下采用恒压频比控制, 实行恒压频比控制时,同步转速自然也 随着频率变化:图1-1:恒压频比控制下的机械特性60w1n0 =2 二np带负载时的转速降落为.:n = s% =60-so 1(1 5)p在式(12)中所表示的机械 特性近似直线段上

4、。可以导出(1 6)3np可见,当Ui/小为恒值时,对同一转矩T, 基本不变的。即:在恒压频比条件下改变频率时, 它们和直流他激电机调速时特性变化情况近似,s»1是基本不变的,因而An也是 机械特性基本上是平行下移的, 所不同的是,当转矩达到最大值以后,转速再降低,特性就折回来了。而且频率越低的时候转矩越小。对前式整理可得出Ui/叫为恒值时最大转矩Temax随角频率叫的变化关系为T =3 nemaxp2包十, 1R112十(Lii+L'12 )(1 7)可见,Temax是随着叫的降低而减小的,频率很低时,Temax太小将限制调速系统的带载能力,采用定子压降补偿,适当提高电压U

5、i可以增强带载能力。恒压频比变频调速开环系统仿真原理2.1 恒压频比变频调速系统原理图给定升降速时低频电压间设定 补偿由图,系统由升降速时间设定 G1(可由simulink中Rate Limiter模块代替),U/f曲线,SPWM调制,交流电机和驱动电路等环节组成。只要将不同环节根据 特定要求独立地设计出来并有效连接即可。2.2 调速电机选定表2.2:电机参数设置逆变器直流侧电压 Ud514V交流异步电机参数(4.7KW)电压380V频率50Hz定子绕组电阻1.115 建定子绕组漏感0.005974H转子绕组电阻1.083 Q转子绕组漏感0.005974H互感0.2037H转动惯量0.021J

6、摩擦系数0.005752F极对数2根据电机的给定参数,选定合适的电机,参数设置如下图2-2.2.3 U-F模块和三相调制信号输出已知,变频调速系统一般要求在变频时保 持电机气隙磁通6 m不变,这样可在允许的电 流下获得最大的转矩,使电机具有良好的调速 性能。交流电机每相定子感应电动势为:Es = 4.44fsNs",m 二 Cfs、在改变频率fs时要保持气隙磁通 m不变图2-3.1 :恒压频比控制特性就需要 旦=常数。因为Es不能直接检测和控制,在忽略定子绕组电阻时Es近fs似等于电动机端电压Us 0而Us和fs都可以方便地通过变频器控制,因此仅要求稳态时转速的调节,异步电动机变频调

7、速系统常采用Us/fs=常数的控制,也称为VVVF控制或恒压频比控制。一般,精度要求需要考虑定子绕组压降,需要抬 Us,其控制特性如图2-3-1.所以,U-f函数关系可设为:- U 0-f U 0Un为电机额定电压;U0为起动时的补偿电压;fN为电机额定频率。不妨取满载时转差率为0.97,根据异步电动机稳态等效电路和感应电动势,以及电机的阻抗参数,不难得到,UN =380V , fN =50hz, U0=55V,所以:U (f) =6.5f +55。同时,在恒压频比条件下构建三相调制信号U = us i n2(f * t)Ub =usi n2(f *t-2二 3)uc = u s i r2(f

8、 * t + 2n /3)仿真模块如下图2-3-2:2.4 SPWM调制电路将恒压频比下输出的三相调制信号导入PWM发生器,设置其载波频率为1500Hz,输出的脉宽调制波形下图2-4-1:图2W口 : 5PWM波整将SPWM波作为三相桥的门极触发脉冲,如图 2-4-2.为得到380V的整流电压值,直流源电压Ud380 4.6:620V .PWM GeneratorUniversal Bridge620V将系统升降速时间设定 G1 (可由simulink中Rate Limiter模块代替),U/f曲 线,SPWM调制,交流电机和驱动电路等环节连接在一起,得到恒压频比变频调图24九三相带式PWM逆

9、变电路2.5 恒压频比变频开环调速系统的仿真模型为5 (轻载),转矩为9.8 (额定负载,转速1455r/min,转差率0.97),转矩为18 (过载),各持续0.5s,并通过示波器观察定子转子电流、电机转速和电磁转矩等。三、恒压频比变频调速开环系统仿真结果分析设定 Timer 的 Time 相量0 0.5 1 1.5 ,Amplitude 相量0 5 9.8 15, 设置仿真实践3s,仿真算法ode23,仿真结果见图3-1和3-2图3-2:恒压频比变频调速开环系统仿真结果5 i- 1 1 11pnrVII11N”I1111 cV iAV00.5S时间内,空载转矩为0,电机从空载到轻负载状态,

10、定子电流跟随 输入电压近似呈正弦变化且与空载电流差别不大,转子感应电流因为电机迅速稳定而维持在0附近,电磁转矩经历初始为0并迅速上升,同时,带动电机转速迅 速超过1500r/min,且超调量和上下波动很大;当电磁转矩带动电机稳定在空载转速1500r/min ,电磁转矩为0,转子电流在0附近波动,定子电流幅值为 4A。0.51S时间内,负载转矩为0,定子电流跟随输入电压近似呈正弦变化, 转子感应电流跟随定子电流增大,电磁转矩由0并迅速上升到5,与负载转矩平衡,带动电机转速迅速下降为1480r/min,转子电流在0附近波动,定子电流幅 值为4A。1 1.5S时间内,额定转矩为9.8,定子电流跟随输

11、入电压近似呈正弦变化且 略微增大,转子感应电流相应增大,电磁转矩从5并迅速上升到9.8,与负载转矩平衡,使得电机转速下降为1455r/min。1.5S后,过负载载转矩为18,定子电流跟随输入电压近似呈正弦变化且为 幅值5A,转子感应电流10A呈正弦变化,电磁转矩从9.8并迅速上升到18,与 负载转矩平衡,使得电机转速下降为1405r/min下降明显。四、转速闭环转差频率控制的变频调速系统仿真在开环系统基础上,加入转速调节器(ASR和电流调节器(ACFR即可实 现对系统的双闭环反馈控制。4.1 转速调节器(ASR如下图,ASR由放大器G1、G2,积分环节,饱和限幅等构成,实现对给定 频率和反馈转

12、速的无静差调节。ASR使得系统具有抗转速干扰作用,使调节更加4.2 电流调节器(ACR万三相调制信号输出ACR使得在电机启动时,具有较大的启动电流,使启动过程加快,动态性 能优化;在转速调节过程中,使转速波动变小;当发生赌转或过载时,起到安全 保护作用。Ua=u(1)*sin(u(2)/380Ub=u(1)*sin(u(2)-2*pi/3)/380Uc=u(1)*sin(u(2)+2*pi/3)/3804.3 仿真结果分析设定 Timer 的 Time 相量0 0.5 1 1.5,Amplitude 相量0 5 9.8 15,设 置仿真实践3s,仿真算法ode23,仿真结果见图4-3-1和图4-3-2.图:4-3-1转速闭环转差频率控制的变频调速系统仿真图图4-3-2:转速闭环转差频率控制的变频调速电机转速变化图对比开环系统,似乎闭环系统的性能和效果并不如开环。 实际上,闭环系统 比开环系统动态性能更好,但这是以增加闭环系统的复杂性为代价的。 这要求我 们必须详细分析和设计每一个参数,大大提高设计系统的难度和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