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 第一章 打开物理世界的大门单元试卷 (含解析)_第1页
沪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 第一章 打开物理世界的大门单元试卷 (含解析)_第2页
沪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 第一章 打开物理世界的大门单元试卷 (含解析)_第3页
沪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 第一章 打开物理世界的大门单元试卷 (含解析)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第一章 翻开物理世界的大门 一、选择题1.曾两次获得诺贝尔奖,发现“镭的科学家是   A. 杨振宁                                B. 牛顿     &#

2、160;                          C. 居里夫人                     &#

3、160;          D. 李政道【答案】C 【解析】 在科学探究的过程中,居里夫人曾两次获得假设贝尔奖。这些伟大的成功皆源于她对真理的执着追求,以及长期勤勤恳恳的努力工作。她和丈夫发现的“镭是在简陋的棚屋里辛苦工作四年提炼出来的,故答案为:C。【分析】牢记物理常识,解答即可.2.闪电是云层和云层之间或云层与地面之间的一种放电现象,而放电时所发出的宏大声响就是雷鸣。打雷时,人们看到的闪电和听到的雷鸣是   A. 同时的  

4、0;       B. 先看到的闪电后听到的雷鸣          C. 先听到的雷鸣后看到的闪电          D. 以上都错【答案】B 【解析】 根据题意知道,闪电和雷声是同时发生的,但我们会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原因是在空气中光的传播速度大于声音的传播速度,即声音的传播速度是340m/s

5、,光的传播速度是3×108 m/s,故答案为:B【分析】空气中声音的传播速度是340m/s,光的传播速度是3×108 m/s.3.取一个放大镜,通过它看看近处纸上写的字,再看看远处的房屋树木,你会发现通过放大镜看到物体   A. 都比原物体要大一些                         &

6、#160;                 B. 有时会看到比原物体小些C. 都和原物体一样                          

7、60;                       D. 都和原物体一样是正立的【答案】B 【解析】 通过放大镜看近处纸上写的字时,由于uf , 会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此时凸透镜是放大镜;再看看远处的房屋树木时,由于u2f , 会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所以只有B符合实际,故答案为:B。【分析】照相机:原理;成倒立、缩小的实像,u>2f幻灯机:原理、成倒立

8、、放大的实像,f<u<2f放大镜:原理、成放大、正立的虚像,u<f4.推翻了托勒密的“地心说的科学家和建立的新学说是   A.伽利略的“日心说B.牛顿的万有引力C.哥白尼的“日心说D.爱因斯坦的相对论【答案】C 【解析】【解答】公元2世纪时,希腊天文学家托勒密在不充分观察的根底上确立了 “地心说,到了16世纪,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经过长期天文观察,利用工作余暇写成以“日心说为主要论点的?天体运行论?一书,推翻了托勒密的“地心说,并建立的新学说“日心说,故答案为:C。【分析】牢记物理常识,解答即可.5.电灯是以下哪位科学家创造的   A.

9、爱迪生B.爱恩斯坦C.伽利略D.波尔【答案】A 【解析】【解答】1879年,美国人爱迪生研制成功耐用碳丝灯泡,给世界带来了光明,爱迪生是把“电的福音传播到人间的天使,故答案为:A。【分析】牢记物理常识,解答即可.6.科学家不仅给后人留下了丰富的科学知识更重要的是给我们创立了科学的探究方法,科学探究的第一步通常应是   A. 制定实验方案             B. 猜测与假设    &

10、#160;        C. 发现并提出问题             D. 进展实验和搜集证据。【答案】C 【解析】【解答】探究的一般过程是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开场的,然后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历对问题的答案作出假设,设计探究的方案;接下来按照探究方案进展探究,得到结果,再分析所得的结果与假设是否相符,从而得出结论。由于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一次探究得到正确的结论,所以

11、有时由于探究的方法不够完善,也可能得出错误的结论。因此,在得出结论后,还需要对整个探究过程进展反思,由以上分析知道,科学探究的第一步是发现并提出问题,C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分析】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是: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方案、施行方案、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二、填空题7.如下图,他被人们誉为伟大的物理学家。他在前人研究的根底上,构建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经典物理学体系。他发现日月星辰的运转与苹果下落有某些相似之处,从而建立了以他的名字命名的运动三大定律。他是_。你还知道我国有哪些物理学家吗?请举一例。他是_。【答案】牛顿;钱三强 【解析】【解答】根据题目表达知道,图中的科学家是牛顿,牛顿

12、是伟大的物理学家,他在前人研究的根底上,构建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经典物理学体系,他发现日月星辰的运转与苹果下落有某些相似之处,从而建立了以他的名字命名的运动三大定律,即牛顿运动定律。我国著名的物理学家有很多,如钱三强、钱学森、邓稼先等。故答案为:牛顿;钱三强.【分析】牢记一些物理常识,解答即可.8.雪是自然界中水的_态;雾是自然界中水的_态;湿衣服干了,说明衣服中的水变成了_态。 【答案】固;液;气 【解析】【解答】根据常识知道,在自然界中水以三种状态存在,雪是自然界中水的固态;雾是自然界中水的液态;湿衣服干了,说明衣服中的水变成了气态。故答案为:固;液;气.【分析】自然界中物质以三种状态存在:

13、固;液;气.9.物理学就是研究自然界的_、物体间的_和_最一般规律的自然科学。 【答案】物质构造;互相作用;物体运动 【解析】【解答】物理学就是研究自然界的物质的构造、物体间的互相作用和物体的运动的最一般的规律的自然科学。故答案为:物质构造;互相作用;物体运动.【分析】结合物理的学科特点及概念答复即可.10.科学家们不仅为后人留下了知识的宫殿,而且创立了科学的探究方法。填写出科学探究的主要环节:_、猜测与假设、_、_、_、_和交流与合作。 【答案】提出问题;制定方案与设计实验;进展实验与搜集证据;分析论证;评估 【解析】【解答】科学探究是研究物理规律最常用的方法,探究过程包括七个根本环节:提出

14、问题,猜测假设,制定方案与设计实验,进展方案、搜集证据,评估,交流与合作。故答案为:提出问题,制定方案与设计实验,进展方案、搜集证据,分析论证,评估.【分析】科学探究是研究物理规律最常用的方法,结合探究过程包括七个根本环节答复即可.11.1688年,法国人马卡连在游历我国后,写了一部书,名叫?中国新事?,他在书中写道:“屋宇的屋脊两头都有一个扬起的龙头,龙口吐出曲折的金属舌头,伸向天空,舌根连着一根根细的铁丝,直通地下。这种奇妙的装置,在发生雷电时候,就大显神通。假设雷电击中了屋宇,电流就会从龙舌沿铁丝下行地底,起不了丝毫破坏作用。这种装置如今我们称之为_。 【答案】避雷针 【解析】【解答】根

15、据题意知道,这种装置如今我们称之为避雷针,当发生雷电时,避雷针的尖端不断地向空中释放电子,电子运动的方向与电流的方向相反,此时电流的方向应该是从避雷针流向地面。故答案为:避雷针.【分析】当发生雷电时,避雷针的尖端不断地向空中释放电子,使电流从避雷针流向地面.12.如图甲那样,先把两手分别插入热水和冷水中,过一会,把左手从热水中取出,立即插入温水中,这时你觉得温水_;再把右手从冷水中取出,迅速插入温水中,如图乙所示,这时你觉得温水_。同是一杯水,但是你的感觉却是如此的不同,这说明我们对物体温度的感觉有时是_的填“可靠或“不可靠。【答案】冷;热;不可靠 【解析】【解答】由图知道,正常人的两只手分别放入热水中和冷水中,热水温度高,冷水温度低,两手的感觉到的冷热程度是不一样的;过了一段时间后,再将两手同时拿出并放入温水中,左手感到冷,右手感到热,由此说明,仅凭感觉判断物体的冷热程度不可靠的。故答案为:冷;热;不可靠.【分析】测量是一个利用标准来判断、比较的过程;靠感觉往往是不可靠的.三、实验题13.小宇为了研究不同颜色物体的吸热本领,做了如下图的实验:将质量、温度都一样的水分别倒人两个牛奶瓶中,用白纸和黑纸分别将瓶子包起来,然后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