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粤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光和眼镜同步巩固练习(含解析)_第1页
沪粤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光和眼镜同步巩固练习(含解析)_第2页
沪粤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光和眼镜同步巩固练习(含解析)_第3页
沪粤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光和眼镜同步巩固练习(含解析)_第4页
沪粤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光和眼镜同步巩固练习(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沪粤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光和眼镜-同步稳固练习含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小明将烛焰放在凸透镜前某一位置时,恰好在凸透镜后20cm处的光屏上出现一个与该烛焰等大的像,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A. 该凸透镜的焦距是20cm                        

2、             B. 此时的物距大于20cmC. 当物距是30cm时,光屏上呈现倒立缩小的实像          D. 当凸透镜的一部分被遮住时,光屏上不能呈现完好的像2.如图是晚上汽车在枯燥的沥青路面和潮湿的沥青路面上行驶时大灯部分光路简图,在晚上开车时   A. 潮湿的路面更容易发生光漫发射&#

3、160;                        B. 枯燥的路面发生光的镜面反射C. 对面无车时,驾驶员看潮湿的路面更暗               D. 照射到枯燥路面上

4、的光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3.用水彩笔在磨砂电灯泡的侧面画一个你所喜欢的图案,然后接通电源,拿一个凸透镜在灯泡和白墙之间挪动,以下情况不可能发生的是  A. 能在墙上看到倒立、缩小的所画图案的像           B. 能在墙上看到倒立、放大的所画图案的像C. 只能在墙上看到放大的所画图案的像             &

5、#160;    D. 不能在墙上看到所画图案的像4.在如下图的四种现象中,属于光的直线传播现象的是 A. 荷花在水中的倒影B. 钢勺好似在水面处折断了C. 从后视镜中看车后景物D. 屏幕上的手影5.如图是把一副眼镜放在太阳光下,在地面上看到的情形.由此可以判断镜片是      A. 凸面镜             &

6、#160;                  B. 凹面镜                             &#

7、160;  C. 凸透镜                                D. 凹透镜6.以下图中MN为反射面,OA为某条光线的反射光线,O为入射点,那么该入射光线的入射角和反射角分别是A. 60°、60&

8、#176;                           B. 30°、30°                  

9、         C. 30°、60°                           D. 60°、30°二、多项选择题7.以下表达中的“影,不属于光的反射现象的是 

10、0;    A. 立竿见“影                  B. 毕业合“影                  C. 湖光倒“影    

11、              D. 形“影不离8.自然界中的很多现象都蕴含着物理知识,以下几种光现象中解释正确的选项是   A. “湖光映彩霞光的反射现象                     B. 

12、“潭精疑水浅光的折射现象C. “风吹草低现牛羊光的直线传播              D. “水中月,镜中花平面镜成像9.多项选择蒙蒙学习了透镜知识后,对学习和生活中的一些现象进展了分析和总结,正确的选项是  A. 由于不注意用眼卫生等原因造成很多中学生患了近视,为了矫正近视而佩戴的眼镜是凹透镜B. 生物课上用来观察植物细胞内部构造的显微镜的目镜相当于普通的放大镜C. 在森林里决不允许随意丢弃透明

13、饮料瓶,这是由于雨水进入饮料瓶后相当于一个凸面镜,对太阳光有会聚作用,可能会导致森林火灾D. 手持一个凸透镜,在室内的白墙和亮堂的窗户之间挪动离墙近些,在墙上一定能看到窗户倒立放大的像10.某班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记录并绘制了物体到凸透镜的间隔 u跟像到凸透镜的间隔 v之间关系的图像,如下图,以下判断正确的选项是      A. 该凸透镜的焦距是20cm             &

14、#160;                       B. 当u=15cm时,在光屏上能得到一个正立的虚像C. 当u=25cm时成缩小的实像,照相机就是根据这一原理制成的          D. 把物体从距凸透镜10cm处挪动到30cm处

15、的过程中,像逐渐变小11.生活中许多物体可以发光,以下物体不属于光源的是 A. 水母                                  B. 萤火虫      &#

16、160;                           C. 月亮                    

17、0;             D. 霓虹灯12.如下图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关于该实验以下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是   A. 该实验应该选用较薄的玻璃板                       

18、;      B. 该实验选用两个等大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大小C. 通过该实验得出的结论是像的大小随物距的变化而改变          D. 试验中测量两支蜡烛到玻璃板的间隔 ,是为了比较像与物体到镜面的间隔 13.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中,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如下图,此时烛焰在光屏上成一个明晰的像,那么以下判断正确的选项是A. 这个明晰的像是倒立、缩小的实像B. 此凸透

19、镜的焦距大于20cmC. 将蜡烛挪动到25cm刻度处,应向右挪动光屏,才能再次在光屏上得到明晰的像D. 将蜡烛挪动到40cm刻度处,无论怎样挪动光屏,都不会在光屏上成像三、填空题14.小牛有一块焦距为5cm的凸透镜,假设想用它做一个模型照相机,那么景物到凸透镜的间隔 应_;假设想用它做投影仪的镜头,那么胶片到凸透镜的间隔 应 _;假设想将它作为放大镜使用,那么被观察的物体到凸透镜的间隔 应 _ 15.天黑了,小明翻开客厅的灯,会在窗玻璃上看到另一个“自己,这是由于光的 _形成的;同时,小丽玩起了手影游戏如下图,墙壁上的“大雁是由于光的 

20、;_  形成的16.夏季,当你在河岸边漫步时,有时会看到“鱼在水中游的美景你看到的“鱼是由于光的 _形成的 _像,你看到的“鱼比真实的鱼位置要 _ 17.如图是小伟通过实验得到的凸透镜的像距v和物距u关系的图像。由图可知凸透镜的焦距是_ cm;当物距为30cm时的成像特点可应用于_ ;当物距为15cm时的成像特点可应用与_ 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18.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_ m/s,太阳、月亮、荧火虫、其中不是光源的是_ 19.患近视眼的同学佩戴的近视镜是_,老年人佩戴的远视镜是_,潜望镜是_填“平面镜

21、、“凸透镜或“凹透镜。 20.池中水的深度是2m,月球到地球的间隔 为3.8×105km,月球在池中的像到水面的间隔 是 _,水中的月是 _像填实或虚 四、作图题21.如下图,OB是一束光线由空气射到水面后的反射光线,在图中画出入射光线,并画出折射光线的大致方向 22.如下图光射到平面镜上,使其沿程度方向传播,请在图中画出平面镜的位置五、实验探究题23.如图,是研究凸透镜成像时的位置放置简图,其中 F点是凸透镜的焦点,小明将物体分别放在图中a、b、c、d、e点进展五次实验,从而得到了有关规律,现请你帮他填写完好:1在五次实验中物体放在_ 点光阴屏上得的像

22、最大; 2当像和物体在同侧时,物体放在图中的_ 点; 3物体从b点沿主轴移到d点,物体的像将变_ 填“大或“小“; 4当物体放在a点时,遮去凸透镜的上面一半,那么物体像的大小将_ 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5假设某次实验在光屏上出现一个缩小的像时,测得光屏到凸透镜的间隔 为30cm那么当物体间隔 凸透镜20cm时,以下判断正确的选项是_ A光屏上一定会出现一个放大的像;    B光屏上可能不会出现像C光屏上可能会出现一个缩小的像;    D都有可能 6假如某次实验点燃蜡烛后,无论怎样挪动光屏

23、,光屏上始终不能出现蜡烛火焰的像,你认为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什么?写出一条即可_  六、综合题24.在空格处填上适宜的答案 1普通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_ 透镜,某人用一架f=50mm的照相机拍一开花桃树的像: 2拍桃树的像时,桃树距镜头的间隔 应大于_ mm,桃树在胶卷上成倒立、_ 的_ 像; 3拍完桃树的像后,摄影师想拍一朵较大的桃花的像,那么应使镜头_ 填“远离或“靠近物体,并将镜头_ 填“伸出去或“缩回来 25.请按照题目要求作图:1图B中的P为人的眼睛,他通过墙上的孔AB,可以看见右侧多大的范围?请你作图表示.

24、 2如图完成图中折射光线所对应的入射光线的光路图. 3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在图乙中画出物体AB在平面镜MN中所成的像A'B'. 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答案】C 【解析】【解答】AB、间隔 凸透镜20cm的光屏上得到一个明晰的与物体等大的像,所以uv20cm2f,那么f10cm,AB不符合题意;C. 当物距是30cm时,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故光屏上呈现倒立缩小的像,C符合题意;D. 遮住凸透镜的上半部,物体上任一点射向凸透镜的下半部,经凸透镜折射后,照样能会聚成像,像的大小不发生变化,折射光线减少,会聚成的像变暗,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分析】1物距等于二倍焦距成倒立、等大

25、实像,像距等于二倍焦距,即可得出焦距;3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4当遮住凸透镜的一部分,还是有光线经凸透镜折射会聚成像2.【答案】C 【解析】【解答】解:A、由图可知,光射到潮湿的沥青路上容易发生镜面反射,故A错误;B、由图可知,光射到枯燥的沥青路上容易发生漫反射,反射光线射向四面八方,不是镜面反射,故B错误;C、由于光射到潮湿的沥青路上容易发生镜面反射,反射光线是平行射出的,很少的反射光线进入驾驶员眼睛,所以对面无车时,驾驶员看潮湿的路面更暗,故C正确;D、照射到枯燥路面上的光发生漫反射,漫反射也遵守光的反射定律,故D错误应选C【分析】反射分镜面反射和漫反射,平行光线入射到平

26、而光滑反射面上,反射光线还是平行射出,这种反射是镜面反射;平行光线入射到粗糙的反射面上,反射光线射向四面八方,这种反射是漫反射镜面反射和漫反射都遵守光的反射定律3.【答案】C 【解析】【解答】图案相当于物,白墙相当于光屏,凸透镜可以把图案成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也能成一个倒立、放大的实像,也可以成一个倒立、等大的实像,也可能在白墙上得不到图案的像,但C中说只能得到放大的像,C错误。应选C【分析】凸透镜成像特点: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2fvf2f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v2f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4.【答案】D 【解析】【解答】解:A、荷花在水中的“倒影是平面镜成像,是光的反射形成的,

27、是光的反射现象,不符合题意;B、钢勺好似在水面处折断了,是光由水中传向空气中时,在界面处发生折射形成的,是光的折射现象,不符合题意;C、汽车上的“后视镜是面镜成像,属于光的反射现象,不符合题意;D、屏幕上的“手影是不透明的手挡住了沿直线传播的光,在手后面的屏幕上光照不到的暗区就是手影,它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符合题意应选D【分析】题中各情景都与光学现象有关,涉及光的反射的实例有:平面镜成像、凸面镜等;涉及光的折射的实例有:池水变浅、海市蜃楼、水中的筷子看起来变弯了等现象;涉及光的直线传播的实例有:影子的形成、小孔成像等逐一分析各现象的成因,判断各选项的正误5.【答案】D 【解析】【解答】 眼

28、镜为透镜,眼镜分为近视眼镜和远视眼镜,其中近视眼镜的镜片为凹透镜,远视眼镜的镜片为凸透镜,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凸透镜对光线会聚作用,图中眼镜放在阳光下,与眼镜形状一样的影区外围较亮,说明太阳光经过该镜光线范围大了些,即光线发散了,而能对光线发散的透镜为凹透镜,D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分析】凸透镜对光线具有会聚作用,会使中间较亮,四周较暗,凹透镜对光具有发散作用,现象为中间较暗,四周较亮.6.【答案】A 【解析】【解答】从图中可知,反射光线与反射面的夹角为30°,那么反射角为90°-30°=60°;由反射定律可知,入射角等于反射角,因此入射角也为6

29、0°应选A【分析】光的反射定律:在反射现象中,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都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在入射点与界面垂直的直线叫做法线; 入射光线与法线之间的夹角叫做入射角; 反射光线与法线夹角叫反射角此题主要考察了光的反射定律,注意入射角和折射角都是指光线与法线的夹角,而不是与界面的夹二、多项选择题7.【答案】A,B,D 【解析】【解答】AD是影子的形成,是光的直线传播;B是凸透镜成像,是光的折射;C是平面镜成像,属于光的反射现象。应选ABD8.【答案】A,B,C,D 【解析】【解答】A“湖光映彩霞是彩霞关于水面成像 ,属于平面镜成像,属于光的反射现

30、象,A符合题意;B由于光的折射,水中的池底发出的光线射向空气时,会发生偏折,折射光线远离法线,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我们逆着折射光线的方向看到的就是水中的池底的虚像是折射光线反向延长线的交点,虚像的位置比实际位置高些.,B符合题意;C“风吹草低现牛羊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草低后才能看见草下的牛羊,C符合题意;D“水中月,镜中花,是平面镜成像,属于光的反射现象,D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BCD。【分析】此题综合考察学生对光的反射、光的折射、光的直线传播在生活中的现象的解释。属于根底题。9.【答案】AB 【解析】【解答】解:A、近视眼所成的像在视网膜的前方,为了使像正好呈在视网膜上,应使光线推延会聚,所以

31、应佩戴发散透镜即凹透镜,符合题意; B、显微镜的目镜焦距较长,可得到正立、放大的虚像,相当于普通的放大镜,符合题意;C、雨水进入饮料瓶后可以透光,相当于一个凸透镜不是凸面镜,不符合题意;D、凸透镜离墙较近即像距较近时,物距较远,在墙壁上应该得到一个倒立的缩小的实像,不符合题意;应选A、B【分析】解决此题需掌握:近视眼应佩戴凹透镜;显微镜的目镜相当于一个放大镜;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凸透镜成实像的规律:物近像远像变大10.【答案】C,D 【解析】【解答】A、由凸透镜成像规律知道,当u=v=2f时,凸透镜成倒立、等大的实像,图像知道u=v=2f=20cm,所以f=10cm,A不合题意;B、当u=

32、15cm时,2fuf , 成倒立、放大的实像,B不合题意;C、当u=25cm时,u2f , 成倒立、缩小的实像,2fvf , 照相机就是根据这一原理制成的,C符合题意;D、物体从距凸透镜10cm处挪动到30cm处的过程中,凸透镜的物距大于焦距,成实像,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增大,像距减小,像变小,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D .【分析】结合图像,根据u=v2f找出焦距;根据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可知,当物距在焦距和二倍集中之间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照相机原理;凸透镜的物距大于焦距时,成实像,且物距增大,像距减小,像变小 .11.【答案】C,D 【解析】【解答】解

33、:水母和萤火虫自身可以发光是光源,不符合题意;发光的霓虹灯是人造光源,霓虹灯不发光的时候,不是光源,符合题意,月亮是反射的太阳光,在晚上才比较亮,不是光源;符合题意应选CD【分析】在生活中可以发光的物体,我们叫做是光源,光源分为天然光源和人造光源12.【答案】A,B,D 【解析】【解答】A、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时,因为厚玻璃板的两个面都可以当作反射面,会出现两个像,影响到实验效果,所以应选用薄玻璃板,A符合题意;B、选取两支完全一样的蜡烛,一支蜡烛放在玻璃板的前面并点燃,另一支放在玻璃板的后面,当玻璃板后面的蜡烛和玻璃板前面的蜡烛的像完全重合时,可以比较物像大小关系,B符合题意;C、平面镜成像时

34、,像与物的大小始终相等,即像的大小不随物距的变化而改变,C不符合题意;D、实验中测量两只蜡烛到玻璃板的间隔 ,是为了比较像与物体到镜面的间隔 关系,D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BD.【分析】A、物体通过玻璃板的两个面都可以成像对实验的影响分析;B、选用两个等大的蜡烛是便于确定像的位置和比较像与物的大小;C、通过该实验得出的结论是像的大小与物距无关;D、像与物体到镜面的间隔 相等。13.【答案】A,C,D 【解析】【解答】解:A、由图知,像距小于物距,此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A正确;B、由于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所以u=50cm15cm=35cm,v=70cm50cm=20cm,可知35cm2f,f20c

35、m2f,解得10cmf17.5cm,B错误;C、将蜡烛挪动到25cm刻度处,物距减小,像距将变大,像也变大,所以应向右挪动光屏,C正确;D、将蜡烛挪动到40cm刻度处,物距等于50cm40cm=10cm,物距小于焦距,所以成正立放大的虚像,不能成在光屏上,D正确 。应选ACD 。【分析】A、根据像距和物距的关系判断成像的特点;B、物距成像的特点,根据物距的范围确定焦距的大小;C、凸透镜成实像时,具有物近像远像变大的特点;D、根据焦距的大小,由物距与焦距的关系进展判断 。三、填空题14.【答案】大于10cm;大于5cm小于10cm;小于5cm 【解析】【解答】由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照相机的镜头利

36、用的是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时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即焦距为5cm的凸透镜,假设想用它做一个模拟照相机,那么景物到凸透镜的间隔 应大于10cm;假设想用它做投影仪的镜头,那么胶片到凸透镜的间隔 应大于5cm小于10cm;假设想将它作为放大镜使用,那么被观察的物体到凸透镜的间隔 应小于焦距,即小于5cm。故答案为:大于10cm;大于5cm小于10cm;小于5cm。【分析】凸透镜成像的规律: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是照相机;fu2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应用是投影仪;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应用是放大镜。15.【答案】反射;直线传播 【解析】【解答】解:小明在窗玻璃上看到另一个“自己,是平面镜成像形成的

37、,属于光的反射现象手影是影子,光在沿直线传播过程中遇到不透明的物体,在物体的后面形成的光照不到的暗区叫影子,故形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光沿直线传播故答案为:反射;直线传播【分析】是一种平面镜成像现象,它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影子是由于光照射到不透明的物体形成的阴影部分,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16.【答案】折射;虚;高 【解析】【解答】解:鱼反射的光线由水中进入空气时,在水面上发生折射,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折射光线进入人眼,人眼会逆着折射光线的方向看去,就会觉得鱼变浅了;而我们看到的鱼,不是鱼的实际位置,而是变高的鱼的虚像故答案为:折射;虚;高【分析】我们能看到鱼,是鱼反射的光线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进入

38、人眼,人看到的不是真实的鱼,而是变浅了的鱼的虚像,是由于折射形成的17.【答案】10cm;照相机;投影仪 【解析】【解答】要解决此题,首先要通过图象分析出该凸透镜的焦距其次是掌握凸透镜成像及其应用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其应用是照相机由图知,当物距为20cm时,像距也为20cm,根据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物距等于2倍焦距时,成倒立等大的实像,此时像距与物距相等所以2f=20cm,那么f=10cm当物距为30cm时,即u2f,那么由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照相机就是根据此原理制成的当物距15cm时,即fu2f,那么由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投影仪就是根据此

39、原理制成的【分析】解决此题的关键是要熟记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特别搞清像的特点及像距与物距之间的关系解决此题的关键是通过图象确定凸透镜的焦距然后问题可解18.【答案】3×108;月亮 【解析】【解答】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108m/s;太阳和荧火虫都能发光,属于光源;月亮本身不能发光,不属于光源。故答案为:3×108 , 月亮。【分析】光在真空中和在空气中的速度都可以认为是3×108m/s,本身可以发光的物体才是光源,月亮不会发光,是反射了太阳的光。19.【答案】凹透镜;凸透镜;平面镜 【解析】【解答】近视眼是晶状体曲度变大,会聚才能增强,应佩戴发散透镜

40、使光线推延会聚,因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所以近视眼应该配戴凹透镜才能看清远处的物体;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远视眼是像成在了视网膜的前方,为了将光线会聚,需要用凸透镜来矫正远视眼,这样才能看清近处的物体;潜望镜内部上下拐角处各安装一个平面镜,两块平面镜互相平行,都跟程度方向成45度角,物体通过两次反射使下面的一方就可以看到上面的物体的虚像。【分析】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近视眼要戴凹透镜做成的眼镜进展矫正,远视眼要戴凸透镜做成的眼镜进展矫正。20.【答案】3.8×105km;虚 【解析】【解答】解:因为月球距地球3.8×105km,由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可知,水中月亮距水面间隔 等于月球距地球的间隔 ,即s=3.8×105km;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它是由反射光线的延长线的交点形成的,所以成的是虚像故答案为:3.8×105km;虚【分析】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可知:像到平面镜的间隔 等于物到平面镜的间隔 ;平面镜中的像是由光的反射光线的延长线的交点形成的,所以平面镜中的像是虚像四、作图题21.【答案】解:先过折射点O垂直水面作出法线,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在法线右侧的空气中画出入射光线,方向指向入射点,然后再根据注意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在水中画出折射光线,如下图: 【解析】【分析】一束光线由空气斜射到水面时,既要发生反射,又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