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S板外墙外保温技术规程DB21∕T1272003_第1页
EPS板外墙外保温技术规程DB21∕T1272003_第2页
EPS板外墙外保温技术规程DB21∕T1272003_第3页
EPS板外墙外保温技术规程DB21∕T1272003_第4页
EPS板外墙外保温技术规程DB21∕T1272003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DB21辽宁省地方标准DB21/T1271-2003J10299-2003EPS板外墙外保温技术规程TechnicalSpecificationforExteriorWallOuterThermalInsulationBasedonEPSboard20031101份布20031201实施辽宁省质量技术监督局1.0.1为适应辽宁省节能建筑的建设需要,规范EPS板外保温体系,使其设计与施工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适用和确保质量,特制定本规程。1.0.2本规程适用于非抗震设计和设防烈度6度至8度抗震设计的新建、扩建、改建的采暖建筑,且房屋总高度不超过100m。1.0.3EPS板外保温体系,必须进

2、行节能设计和抗风设计。1.0.4EPS板外保温体系采用的各种材料应配套供应。对材料和施工质量的特别要求,应在设计文件上注名。1.0.5EPS板外保温体系的设计与施工除应执行本规程外,尚应遵守现行国家及辽宁省的有关标准的规定。2 .术语和符号2.1 术语2.2 符号3 材料3.1 一般规定3.1.1 EPS板外保温体系所选用的材料应付合公家现行产品标准的规定,并应有出厂合格证。3.1.2 EPS板外保温体系所选用材料的物理力学性能指标应经法定检测机构检测确定,并应复合设计要求。3.1.3 胶粘剂应有与所接触材料的相容性试验报告。玻纤网应有成分化验报告和保质年限证明。3.2 EPS板3.2.1 E

3、PS板的物理力学性能应符合下列要求:、.、,.31 表观留度不应小于18kg/m;2 .导热系数不应大于0.041W/mK;3 .氧指数不应小于30%;4 .体积吸水率不应大于6%;5 .垂直于板面方向的抗拉强度试验值不应小0.1Mpa。3.2.2 EPS板的厚度不应小于30mm,标准规格板的平面尺寸为1200mmx600mm,其尺寸允许偏差应符合表3.2.2的要求。项目允许偏差厚度<50±1.5>50±2.0宽度±1.0长度±2.0对角线±3.0板边平直±2.0板囿平整度±1.0表3.2.2尺寸允许偏差(mm)

4、3.2.3 EPS板出厂前,应在自然条件陈化42d,或60c蒸汽中陈化5d。3.3 胶粘剂3.3.1 胶粘剂的拉伸粘接强度试验值应符合表3.3.1的规定。表3.3.1胶粘剂的拉伸粘接强度试验值项目拉伸粘接强度(Mpa)备注与水泥砂浆粘接(14d)原强度>0.60耐水>0.40与EP或粘接(14d)原强度>0.10破坏界的在板上EPS耐水>0.103.3.2 胶粘剂的可操作时间不应小于2h,不易大于4ho3.4 锚栓3.4.1 锚栓应有塑料钉或具有防腐性能的金属螺钉和带园盘的塑料膨胀套管构成。3.4.2 金属螺钉应采用不锈钢或经过表面防腐处理的金属金属制成。塑料钉和带园盘

5、塑料膨胀塑料套管应采用聚酰氨、聚乙烯或聚丙烯制成,不得采用回收的再生材料制作。3.4.3 锚栓的规格应复合下列要求:1外经工程直径为8mm2进入基层墙体的有效锚固长度不小于25mm3锚栓长度等于EPS板的厚度与锚固长度之和;4塑料园盘的直径宜为50mm3.4.4 单个锚栓的抗拉承载力标准值不应小于0.30kN。3.5 抹面胶浆3.5.1 配制抹面胶浆用的水泥基材料,宜选用425#硫铝酸盐水泥或32.5、42.5强度等级的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并应分别符合国家建材行业标准快硬硫铝酸盐水泥JG714和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的规定。3.5.2 抹面胶浆与EPSfe接时,其拉伸粘接强度(包才

6、耐水和耐冻)不应小于0.1Mpa。3.5.3 抹面胶浆应具有良好的柔韧性。用水泥基材料配制的抹面胶浆,其抗压强度与抗折强度的比值不应大于3;用非水泥基配置的抹面胶浆,其开裂应变值不应小于1.5。3.5.4 抹面胶浆的操作时间不应小于2h,且不宜大于4h。3.6 玻纤网及其他3.6.1 玻纤网的性能除应满足耐碱玻璃纤维网格布JC/T841的规定外,尚应符合表3.6.1的要求。3.6.2 饰面层涂料的性能应符合外墙建筑涂料的相关标准要求。3.6.3 EPS板外保温体系所用的附件(包括密封膏、蜜蜂条、包角条、包边条、盖口条等)应分别符合相应产品标准要求。表3.6.1玻纤网的性能指标项目性能指标标准网

7、加强网网孔中心距(mm46510一一2单位面积质量(g/m)>160>300耐碱断裂强力(经、纬向)N/50mm>1000>1800耐碱断裂强力保留率(经、纬向)%>50断裂应变(经、纬向)%<5.04 设计要求4.1 一般规定4.1.1 EPS板外保温体系的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4.1.2 EP服外保温体系应与基层墙体粘(锚)固牢,在自重、温度、收缩、风载及主体结构正常变性等各种作用下应保持稳定。4.1.3 EPS板外保温体系的各组成部分应具有无力、化学、稳定性,所有材料应互相相容。4.1.4 EPSS外保温体系的燃烧性能不应低于B1级,且应符合建筑设计防

8、火规范GBJ16-87和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的有关规定。不采暖楼梯间隔墙不应采用EPS板外保温体系。4.1.5 根据EPS板保温体系可能受到碰撞的概率和冲击能量,其抗冲击性能按表4.1.5划分为三个使用等级,设计时应根据具体情况选用。表4.1.5抗冲击性能使用等级使用等级部位冲击能量抗冲击水平I不可能受到撞击的部位3标准抗冲击II门窗口边、维修设备需要支靠部位5中度抗冲击III房屋底层、经常有人通过的户外墙面10局度抗冲击4.1.6 EPS板外保温体系性能指标应符合表4.1.6的要求。表4.1.6EPS板外保温体系性能指标项目性能指标吸水量(g/m3)<500耐冻

9、融表面尢裂纹、仝鼓、水蒸气湿流密度(g/m2.h)>0.85不透水性试样防护层内侧无水渗透耐候性表面尢裂纹、粉化、剥落现象注:EPS板外保温体系性能试验应按本规程附录A的规定执行。4.1.7 EPS板外保温体系应在下列部位设置变形缝:4.1.8 设有伸缩缝、沉降缝和防震缝处;4.1.9 相接处;4.1.10 不同材料相接处;4.1.11 生较大变形的部位。4.1.12 形缝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要求:1变形缝最大间距应不大于18m;2变形缝的宽度宜为20mm3变形缝处及其两侧的EPS板应按第4.4.7条规定设计。4.1.13 EPS板外保温符合墙体的传热系数应符合辽宁省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实施

10、细则(采暖居住部分)DB21/1007的要求,其热工性能应符合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的规定。4.1.14 EPS板外保温节能住宅的客厅内宜设机械排风换气井管,卧室的外窗或外墙上应设置能关闭的进气窗(孔),该窗(孔)下缘距楼(地)面的高度不应小于2m.4.2 建筑节能计算4.2.1 EPS板外保温建筑节能设计应按照辽宁省规定的标准执行。4.2.2 EPS板外保温建筑的节能设计应根据建筑节能设计标准规定的围护结构各部分的传热系数,结合本地区的气候条件和建筑物的实际情况,经建筑热工计算确定EPS板的厚度。对以240mm厚烧结多孔砖和190mm厚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为围护结构、节能率为50%

11、和65%的EPSS外保温节能建筑,其EPS板的最小厚度可按附录B表B.0.1采用。4.2.3 EPS板外保温复合墙体的平均传热系数应按式(4.2.3)计算。KpApKbAb1,Kb2AB2.KBiAbiKm=-pp(4.2.3)Ap'Abi'Ab2''Abi式中Km平均传热系数(W/m2.K)Kp计算单元中外墙主体部位的传热系数(W/m2.K)Ap计算单元中外墙主体部位的传热面积(m2)除,Kb2iKBi计算单元中外墙热桥部位的传热系数(W/m2.K)4.2.4 计算EPS板外保温复合墙体的平均传热系数时,宜以一个开间和层高的定位线围合的外墙为计算单元。外墙上的

12、门窗洞口面积不应计入外墙面积。4.2.5 建筑热工计算时,应考虑保温板在安装敷设中受损、受潮、雨淋的影响,EPS板的导热系数应进行修正,其修正系数可按1.2采用。4.2.6 EPS板外保温复合墙体应根据地区气候条件合室内热环境设计指标,按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的有关规定,进行内部冷凝受潮验算。采暖期EPS板内部冷凝受潮而增加重量湿度应小于15%,否则应设隔气层。4.3 抗风计算4.3.1 作用于EPS板外保温体系上的风荷载标准应按式(4.3.1)进行计算:wk=&比达Wo(4.3.1)式中:Wk一作用EPS板外保温体系上的风荷载标准值(kN/itf)高度z处阵风系数,可取2

13、.25;他一风压高度变化系数,应按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的规定采用;步一风荷载体型系数。垂直体系外表面可按土1.5采用,其他情况可根据实际情况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的采用,当建筑物进行了风洞试验时,可根据风洞试验结果确定。Wo基本风压,(kN/itf),应根据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采用或按本规程附录C采用。4.3.2 .按第4.4节规定采取构造措施的EPS板外保问体系,当符合下列条件时可不进行抗风计算:1基本风压不大于0.45kN/itf;2基本风压不大于0.55kN/itf;且距室外地面的高度不超过60m;3基本风压不大于0.65N/m2,且地面的高度不超过40nl4

14、.3.3 在风压彳用下EPS板与基层现混凝土墙体粘结面积应符合下式要求:Ww?a?aJd(4.3.3-1)式中:M风荷载设计值(kN/itf)W=rW/V;(4.3.3-2)式中:丫W-风荷载分项系数,取丫W=1.4;W风荷载标准值(kN/m2),按公式(1)计算;?胶粘剂与EPSa粘结垂直拉伸弓II度设计值(MP),?=0.3?m;?m胶粘剂与EPS板粘结垂直拉伸强度试验平均值,?不应小于0.1MPa,?m>0.1MP时,应取?m=0.1MPa;a折减系数采用点式粘结法,取0.5;采用条式粘结法,取0.4;Ace一块EPS板与基层墙体粘接的面积,应小于0.3A,当Ace>0.8A

15、时,应取Ace=0.8A;A-一块EPS板的面积(itf)。4.4构造要求4.4.1 EPS板外保温体系各层厚度应符合表4.4.1的规定。表4.4.1各层厚度限值(mn)项目基层找平层粘接层保温层保护层局、中度抗冲击标准抗冲击厚度<2558计算确定5.07.03.05.04.4.2 EPS板铺设应符合下列要求:1 竖缝应错开;2 竖缝距外墙外侧和门窗口边的距离不应小于600;3 结构变形缝处EPS板之间应留不小于20mm的间隙。4.4.3 4.4.3EPS板与基层墙体宜采用点条式粘结法,并符合下列要求:1 每块EPS板周边宜为条式粘结法,并符合下列要求:2 每块EPS板内为点式粘结,粘结

16、点宜为均匀布置,直径宜为50100mm,中心不应大于300mm。3 每块EPS板与基层墙体的粘结面积率不应小与30%。4.4.4 EPS板外保温体系的锚栓宜符合附录D表D.0.1的要求(见P51)。4.4.5 玻纤网的铺设应符合下列要求:1 EPS板外侧应设标准网增强抹面层,标准网应位于抹面层中间部位;2 相邻标准网应相互塔接,其塔接长度左右不应小于100mm,上下不应小于80mm;3 墙角处不允许塔接,标准网的塔接处据墙角不应小于200mm;4 中度抗冲击部位应增设一层标准网,高度抗击部位应增设一层加强网,增设的加强网应设在紧靠EPS板外侧的低层。4.4.7门窗洞口的角部应沿45°

17、角方向增设200mmX400mm的标准网;外墙转角应增设一层标准网。4.4.7EPS板外保温体系的起端和终端(包括门窗洞口处、管道或其他设备穿墙洞口处;勒角、阳台、雨蓬、女儿墙等尽端变形缝;基层不同构造、不同材料处;装修造型部位)应做好包边保护、密封和防水构造设计。包边标准网压进EPS板下的宽度不应小于100mm,位于板外的宽度不应小于200mm。5 施工准备6 施工技术7质量标准8工程验收建筑节能计算1外墙的平均传热系数和平均热惰性指标1、小砌块外墙的平均传热系数Km和平均热惰性指标Dm,是考虑了外墙热桥部位的传热损失和热稳定性,而需要进行计算的两个热工性能指标。2、外墙的平均传热系数Km和

18、平均热惰性指数Dm,一般是以一个开间层高和定位轴线围合的外墙为计算单元。3外墙围护结构的平均传热系数Km按公式(4.2-1)计算。KmKpFpKbiFbi.Kb2Fb2.KbiFbiFp,FbiFb2,FBi式中Kp外墙主体部位的传热系数,W/m2K;Fp外墙主体部位面积,m2;Kbi,Kb2,KBi外墙周边热桥部位的传热系数,W/m2-K;2Fbi,Fb2,FBi外墙周边热桥部位的面积,m;4、外墙热桥影响的平均热惰性指数Dm按(4.2-2)计算。DpFpDbiFbiDb2Fb2DbiFbiDm=(2)Fp-Fbi-Fb2-FBi式中Dm外墙主体部位的热惰性指数;Fp外墙主体部位的面积,m2

19、;Dbi,Db2,DBi外墙周边热桥部位的热惰性指数;Fbi,Fb2,FBi外墙周边热桥部位的面积,m2°2建筑物耗热量指标和采暖耗煤量指标3.0.1耗热量指标应按下式计算:OH=qHt+qINF-qIH(3.0.1)式中Oh-建筑物耗热量指标(W/m2);qH丁一单位建筑面积通过围护结构的传热耗热量(W/itf);qiNF一单位建筑面积的空气渗透耗热量(W/m2);qrH一单位建筑面积的建筑物内部得热(包括炊事、照明、家电和人体散热),住宅建筑取3.80(W/m2);3.0.2单位建筑面积通过围护结构的传热耗热量应按下式计算:mqHT=(ti-te)(工SiKiF)/A0i1(3.

20、0.2)式中ti一全部房间平均室内计算温度,一般住宅建筑16c取;te一采暖期室外平均温度(C),应按本细则附录A附表A采用(P45);i一围护结构传热系数修正系数,应按本细则附录B附表B.1采用(P47);Ki-围护结构传热系数W/(Itf.K),对于外墙应取其平均传热系数,计算方法见本细则附录C(P49);Fi围护结构的面积(Itf)应按本细则附录D的规定计算(P54)。A0建筑面积(花),应按本细则附录D的规定计算。3.0.3单位建筑面积的空气渗透耗热量应按下式计算(P54):qiNF=(ti-te)(Cp-pNV)/AO=bV/Ao式中C厂空气比热容,取0.28Wh/(kgK);L空气密度kg/m3,应按本细则附录B附表B3取值(P48);N换气次数(1/h),住宅建筑取0.5;b空气渗透耗热量系数(W/m2),应按本细则附录A附表A采用(p45);V换气体积(m3),应按本细则附录D的规定计算(P54)。3.0.4采暖耗煤量指标应按下式计算:qc=242轴/(Hc?i?2)(3.0.4)式中q一采暖耗煤量指标(kg/itf),标准煤;qH建筑物耗热量指标(W/itf);Z采暖期天数(d),应按本细则附录A附表A采用(p45);He一标准煤的热值,取8.14X103(Wh/kg);?i室外管网输送效率,采取节能措施前,取0.85,采取节能措施后,取0.90;?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