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本主义心理学对早期教育的启示_第1页
人本主义心理学对早期教育的启示_第2页
人本主义心理学对早期教育的启示_第3页
人本主义心理学对早期教育的启示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人本主义心理学对早期教育的启示人本主义心理学研究的主题是人的本性及其与社会生活的关系.他们强调人的尊严和价值,反对心理学中出现的人性兽化和机械化的倾向,主张心理学要研究对个人和社会进步富有意义的问题.从人性的角度启示我们重新审视儿童的本性与潜能、需要与自我实现,以及早期教育活动的开展等问题.1 -儿童共同成长一一知情统一的教学观罗杰斯(1963)认为,生活是一个使个体不断成长并到达完美的进程,这个进程是实现倾向的,指向于个体的成长、自主、摆脱外部力量的限制.在这一过程中,环境(包括教育的因素)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个体总是在得到无条件的积极肯定和积极自我肯定的根底上开展自我意识的.在此根底上,罗杰

2、斯提出了“自由学习和“学生中央的学习观与教学观,旨在通过知情统一的方式,培养“躯体、心智、情感、精神、心力融汇一体的人,即完人(wholeperson)0这种教育能“促进变化和学习,培养能够适应变化和知道如何学习的人.其培养心理气氛的三个最根本的原那么是真诚或真实,尊重、关注和接纳,以及移情性理解.罗杰斯这一根本的教学观对学前教育最大的启示是:将孩子作为一个需要尊重的人来对待,与孩子共同呼吸,与孩子一起成长.教师的首要工作不是传授而是促进,应当营造有意义学习的生活气氛.同时,教师本身就是一种资源,应当与儿童共同分享情感、交流思想;教师应当尽量从繁重的教案撰写中解脱出来,提供各种资源,满足儿童的

3、个性化需要;教师、家长以及其他的早期教育工作者应当保持一颗童心,留住一份童趣,理解儿童的精神世界,并能与之进行真诚、积极的对话,到达移情性理解;不要用太多的“不应该、“不可以给孩子设置思想和行为上的樊篱,孩子就是孩子,应当让他们去做本该做的事,尝试些或许该犯的错误;放松心态,欣赏孩子一点一滴的变化,赞叹开展过程中惊人的力量,感受生命展开中异乎寻常的美.同行的道路,便是一片海阔天空.2 -相信儿童的潜能一一自然人性论人本主义心理学提出了基于自然的人性论,认为有机体均有一定的内在倾向,以有助于维持和增强机体的方式来开展自我潜能;强调人的根本需要均由人的潜能决定,人性是善的或中性的,每个人生来就是“

4、佛,带有“佛性,恶是由人的根本需要受挫引起的,是不良的文化环境造成的.这一点从人本质的角度对基本儿童观具有实际的启示意义教育者应当建立起对儿童潜能的信念,并在自然人性的根底上开展教育,而不是将其看作一个无能的弱者,一个接受的容器,一个邪恶的侏儒,甚或是一个永远处于底层的织布机.潜能是需要挖掘的,就像影片?一个都不能少?中精彩演绎的两个农家孩子,如果没有张艺谋导演的慧眼,或许终其一生,两个孩子都无从发现和施展表演才能;同样,潜能也是需要信仰的,就像年轻的父母微笑着记录下婴儿每一个微小的、哪怕是充满了错误的进步,都为他们的创造性和充满童趣的思维赞叹不已;而绝不会像日后要求的,哪怕是点错一位小数点也

5、会严加责骂.相信儿童的潜能,关注儿童的成长与进步,就应当是一种原生态的、无紧迫感和恐惧感的自然状态.儿童生来就是摇篮里的科学家,这一信仰是无论何时都不应改变的.3 -注重儿童的需要一一实现“各自的自我马斯洛根据动机与需要之间的关系,提出了经典的需要层次理论,即自下而上的生理、平安、归属感和爱、尊重、认知、审美和自我实现的一般模式.由于人有自我实现的需要,才使有机体的潜能得以实现、保持和增强.但每个人的需要和动机不一,自我实现的标准和结果各异,不能将一个人自我实现的标准和模式强加到他人身上.正如马斯洛所说,“一个人能够成为什么,他就必须成为什么,他必须忠于自己的本性.自我实现的两个根本条件是无条

6、件尊重与自尊.自我实现者以开放的态度对待经验,其自我概念与整个经验结构是和谐一致的,体验到一种无条件的自尊,并能与他人和谐相处.从当前的早期教育现状来看,成人世界和儿童世界似乎存在着“深刻的矛盾和不一致.单是看看那些兴冲冲的玩着剪纸,却忽然被成人夺去剪刀的孩子迷茫的眼神;那些西装革履、旗袍和服做秀的孩子们木然的表情,再去体会一下那些英语兴趣班上,偷偷玩小汽车的孩子的“雅兴,以及那些长大了的、为了实现父母的梦想、背着沉重书包孩子们的心情,我们禁不住会问,为何要让孩子过早地“融入成人世界,接受成人的“标准?为什么要设定所谓的标准?成人的需要就是孩子的需要吗?孩子的需要到底是什么?一个年仅15岁的女

7、中学生就这样写信给当地媒体:“每天夜里都与咖啡、浓茶做伴,没有睡过几天正常的觉,睡觉成了一种梦想,以致心里压抑到极点,有时就莫名其妙地大哭一场,甚至连死的念头都有.一个中学生的哀呼难道不能说明教育出了问题,早期教育警钟长鸣吗?在此问题上,人本主义心理学启示我们,不应当设定统一的标准,更不应当用成人的眼光度量儿童世界;应当帮助儿童熟悉自己,成为自己;发现自己身上的闪光点,而不是凭空塑造;尊重儿童的个体需要,同时也是自尊.如果教育不能以一颗平常心宽容和悦纳所有上下不一的草木,那么我们又会错失过多少个爱因斯坦,错失过多少个舟舟呢?就像众所周知的龟兔赛跑的故事,正常情况下,乌龟是无法在比赛工程中战胜兔子,取得胜利的;但在游泳比赛中呢?或许举行这样一场比赛,本身就是最大的不公平,就是最值得我们反思的.工匠手中的顽石,却可能成为上帝手中的宝玉.可见,人本主义心理学以真诚、悦纳、理解为核心,强调儿童作为“人的本性,主张在教育过程中予以深刻的人文关心.其根本视角和价值观对早期教育工作者正确看待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