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历年高考经典试题精选:等高(深)线地形图、等值线图后来发生地球内部物质历年高考经典试题精选:等高(深)线地形图、等值线图高州二中高三地理备课组组冯志锋编2015.81 是八达岭长城照片,该段长城主要坐落在花岗岩侵入体上,读图,回答1 、 2 题。1 图中指示山脊和山谷分别是A和B 和C和D和命题立意:本题主要考查基本地形的认识 与判读。难度中等。解题思路:山脊和山谷:如图所示,山谷和山脊 几乎具有同样的等高线形态,因而要从等高线的 高程来区分,表示山脊的等高线是凸向山脊的低 处,如图中A处表示山谷的等高线则凸向谷底的高处,如图中B 处。 因此,由题图,可以判断出是鞍部、是山坡、是山脊、是山脊、
2、是山谷。2八达岭地区花岗岩从形成到出露所经历的地质过程依次是A固结成岩风化侵蚀侵蚀搬运地壳抬升B地壳抬升侵蚀搬运岩浆侵入风化剥蚀C岩浆侵入地壳抬升风化侵蚀侵蚀搬运D侵蚀搬运岩浆侵入地壳抬升固结成岩命题立意:本题主要考查地壳物质运动与循环过程,以及判断分析问题的能力。难度中等。解题思路:由题意,题干上讲:该段长城主要坐落在花岗岩侵入体上,这说明该地区的花1的上升运动,岩浆上升涌出侵入到地壳中,形成侵入型岩浆岩(即花岗岩侵入体)生地壳上升运动,花岗岩出露地表,受到外力的风化、侵蚀,然后是搬运等过程。地形等高线的弯曲与疏密蕴含着许多关于地形的信息。右图是某地区等高线地形示意图。3 (2009年上海地
3、卷)图中所示地区山脊的基本走向为A. 东北西南向B.东西向C. 西北东南向D.南北向【解析】方向的判别有三种方式:指向标、经纬网、 上北下南。本题即以上北下南判别山脊走向。4 (2009 年上海卷)图示山体主峰的西北坡地形特征是A上、下部均陡峭B. 上部较陡,下部较缓C. 上、下部均平缓D. 上部较缓,下部较陡【解析】 读图可知,图中西北坡近山体主峰处等高线密集,坡度较陡,远离主峰的西北侧稀,坡度较缓,该坡面为凹坡。历年高考经典试题精选:等高(深)线地形图、等值线图2(2006 年天津卷(新课程)读某地景观示意图( 图 2) 及其等高线地形图( 图 3) ,回答 3 4 题。5该景观示意图绘制
4、者应位于图3 中的C.c 点D.d 点A.a 点B.b 点解析: 该题较新颖,考查考生地图的相关知识。从图2 的景观图的特征来看,绘图者应位于道路右侧,房屋和凉亭位于道路左侧、绘图者的左前方,如下图所示。因此,在图3 中绘图者应位于a 点。6 图中凉亭与房屋实际间距为600 米,则两山顶之间水平距离约为( )A.900 米 B.1200 米 C.1500 米 D.1800 米解析:凉亭和房屋的实际间距为600 米,量出两地图上距离大约为1 厘米,再量出两山顶的图上水平距离约为2 厘米,故两山顶的实际水平距离为1200 米。读图 3 完成7 9 题。m7 (2009 年全国 I 卷 ) 甲乙两地
5、点间高差大致为A 80m B 110mC 170mD 220m解析:由图可知,甲乙两地中一地海拔大约260m,一地为 150m,所以答案为B.8 (2009 年全国 I 卷 ) 在对应的地形图上可以看出A道路为直线B道路经过两地间的最高点C道路最长D道路和可能有部分路段重合解析:在山区,交通线路一般采用“S”型来避开陡坡,不能确定道路为直线,A选项不合理;根据线路选址原则,道路不可能会经过最高点,显然B 错误;道路坡度最大,线路 最短, C 选项错误。9 (2009 年全国卷)若使用大型运输车从乙地运送重型机械设备至甲地,最适合行车的是A道路B 道路C 道路和D 道路和解析: 由图可知,道路整
6、体坡度较缓,适合重型机械的运输,答案选B。 道路坡度最陡,线路在3000m之后,坡度一直较陡,也不适合重型机械的运输,所以选项ACD都不能选,历年高考经典试题精选:等高(深)线地形图、等值线图10 (2004 年江苏卷)图 5 是四幅等高线地形示意图,能体现“深山藏古寺”意境的是()A.a 图B.b 图D.d 图C.c10 50m50 等 高 线河流、 池塘聚落550 米 D 600 米(100 , 200) 最高点为地附近,海拨为(500 ,d 图在山间盆地, “深山a 图中寺庙位于山坡,b 图中位于山顶、c 图在陡崖顶部,藏古寺”其寺庙应座落于山间盆地。( 2011 年全国卷)读图 1,完
7、成题。11 图示区域内最大高差可能为A 50m B 55m C 60m D 65m解析:本组题考查等高线的判读,地形与河流等地理事物联系能力。图中最高处海拔在80 85米之间, 最低处海拔在20 25 之间, 所以最大高差无限接近 65 米,但不能是65 米。12图中附近河水流速最快的是AB CD 解析:四处,处等高线最密集,流速最快。13在图示区域内拟建一座小型水库,设计坝高约13 m。若仅考虑地形因素,最适宜建坝 处的坝顶长度约A 15m B 40mC 90m D 65m解析: 仅从地形因素考虑大坝建在如下图示位置,设计坝高13 米, 大坝顶端最高与50 米等高线持平,不能超过50 米等高
8、线,由图例可知坝顶长约为40 米。( 2011 年江苏卷)某校研究性学习小组到野外考察。图3 为考察区域地形图,虚线所示为考察线路。读图回答7 8 题。14下列描述可能与实地情况相符的是A地附近的河流从西南流向东北B地坡度最陡C地分布有茶园D地是观赏瀑布的最佳位置【解析】 地附近的河流从东北流向西南,地等高线稀疏坡度较缓,地位于瀑布上游地区,观赏瀑布的最佳位置是在瀑布的下游位置,地位于低山南侧的缓坡处,根据图中30° N,可知该地有茶园。15该考察线路的高差可能是A 450 米 B 500 米 C【解析】该考察线路起点海拨最低点,海拨为历年高考经典试题精选:等高(深)线地形图、等值线
9、图600 ) ,即该该考察线路的高差范围是(300 , 500) 结合选项可知A正确。3图 2 中 ,H 地恰与某高压天气系统中心相吻合,该天气系统以每天200 千米的速度东移. 据此完成 6-8 题16 (2009 年全国卷) H地与甲聚落的相对高差约为A.800 米B.1500 米C.1800 米 D.2100 米 【解析】难度较小,为简单的相对高度计算。H 地的海拔约为2 000 米,甲聚落的海拔在400- 600 米之间,两地的高差约为1 500 米。17 (2009 年全国卷)上午10 时, H地气温为12° C,甲聚落气温为17° C。到15 时甲聚落的气温最接
10、近A.15 ° C B.18° C C.21° C D.24 ° C【解析】有一定难度,需要综合考虑高度、天气时气温的影响。两地的高差约为1 500 米,按照正常的气温垂直递减率(6 /1 000 米 ) 计算两地温差是9 。上午10 时,当H地气温为 12时,甲聚落的气温理论上应该为21 ,但实际气温只有17,说明甲聚落此时可能正经历着阴雨天气。到15 时,两地气温都随着太阳辐射和地面辐射的日变化而升高,而且高压中心东移至甲聚落附近,天气转晴。气温升高,实际气温一定要高于10 时的理论气温21。2007 年高考全国II 卷文综)图1 所示区域属于湿润的
11、亚热带季风气候。回答3 5 题。18 R、 Q两点的相对高度可能为A 800 米B 900 米C 1000 米D 1100 米解析:试题以等高线地形图的形式呈 现,通过相对高差的判读、海拔高度 的计算、灾害类型的推测,主要考查 考生对地理基本规律的理解和运用能 力。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距相等, 等高线的疏密反映地形的陡缓,等高 线的不同形态代表不同的地貌类型, 这些隐含信息都是解答该题的关键。由图中等高线的数值推知,R点的海拔( 1200<R<1300 米)和 Q 点的海拔 ( 200<Q<300米)的范围,R点可无限接近 1300 米,也可无限接近1200 米,但不
12、会等于这两个数值;同理Q 点可无限接近300米,也可无限接近200 米。因而两点最大高差无限接近1100 米,两点两点最小高差无限接近 900 米,但不会等于这两个数值,900 1100 米之间的任意数值都可为R、 Q的相对高度。4历年高考经典试题精选:等高(深)线地形图、等值线图19 M、 N、 P、 Q四地中,海拔可能相等的两地是AM、NBM、PCM、QDP、Q解析: 图中M点位于400 500 米两条等高线之间的一条闭合等高线内,其数值有两种可能,即 300<M<400 米或500<M<600米,图中N 点( 500<Q<600米) 、 P点(400&
13、lt;Q<500米)、 Q点( 200<Q<300米)三点中,只有N点海拔与之相符。20若在Q地建一小型度假村,应特别注意防治的自然灾害是A风沙B 洪涝C滑坡D寒冻解析: 根据Q点所在区域等高线的形态,可推知其地貌类型为一山谷,且向东南敞开;根据等高线的疏密,又可推知该点东北部地势较陡;根据文字信息,可知整个区域位于湿润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夏季盛行东南风,因而可进一步推测当地应重点防止的自然灾害是滑坡。21 ( 2008 年广东卷) 下列等高线示意图中,能反映沙丘地貌的是AD大多由风力吹拂而成。沙丘外形一般呈新月形,且高出沙漠表层,因此等高线呈新月形且海拔高度由四周向中心增大
14、,故三项则分别是山顶、陡崖、鞍部。(2002 年京皖蒙卷)读下图,图中等高线表示一种风力堆积的地表形态。回答22图示地区的盛行风向是()A. 东北B. 西北 C. 东南D.西南【解析】根据沙丘的形状,迎风坡较缓,背风坡较陡,在背风坡的两侧,由于风力的作用形成了两个伸出的沙角,即为“新月形沙丘”。缓坡为迎风坡,根据指向标指示的方向可推断该地区盛行风向为西北风。A 项正确。而、23 Q点对 P 点的相对高度A.40 <<41C.59<<60【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820 米之间。 因此 Q 点对(H)最大可以达到( 米 )B.49<<50D.60<<6
15、1Q 点的高度应在P 点的相对高度860 米至至 60 之间,即C 选项正确。24该类地形在我国可能广泛分布的地区是A. 东北地区 南地区B. 东南地区7 9 题。870 米之间;P 点高度应在810 米至(H)取值应在40 至 60 之间, 其最大取值应在59)C. 西北地区D.西2007年江苏卷)下图为“我国南方某地区等高线地形示意图(单位:米) ”,途中虚线表示3 4题。11 12 题。25与“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所描述景观相符的是A aBbC cD d【解析】见下题。26 d图中甲处最易发生的地质灾害是A滑坡B地震C泥石流D火山【解析】提取有效信息十分重要。 “飞流直下三千
16、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这一诗句包含两大主要信息;一是地形和水文信息,即瀑布;二是该瀑布落差较大。不同地形的等高线特征的掌握是解决这一问题的知识基础。两者有效的结合,就能得到出正确的结论。瀑布的等高线特征:位于河谷地区(等高线从低处向高处凸出)的集水线上的陡崖处(几条等高线重叠在一起),是流水侵蚀强烈的表现。图a 和图 d 陡崖皆出现在山脊处,图b 虽符合瀑布的特征,但陡崖最小相对高度较小。锥形火山的等高线特征:等高线呈同心圆,并且中高周低。泥石流一般出现在山谷中;甲处虽位于陡崖附近,但不一定是断层,即使是断层也不一定处于活动状态,且一旦地震,附近三地区也会受影响;我国南方低山丘陵地区的陡坡上,
17、如果植被破坏严重,加之夏季多暴雨,极易发生滑坡等地质灾害,因此可以判断该陡崖是由滑坡引起的。( 2007 年广东卷)读图5 及结合相关知识,回答27河流R的流向为A自东向西B 自西向东C自南向北D 自北向南【解析】 河流始终由高海拔向低海拔流动;地震、火山主要由内力作用形成,分布在板块的交界地 带;滑坡、泥石流主要分布在山区,其发生的共 同条件是岩石破碎、坡度陡峻,长时间降水等。从地形图特征分析,图示区域西高东低、北高南 低,且北部等高线密集,坡度陡峻,河流走向为 东西方向,因此河流自西向东流。28若此图表示某类地质灾害发生后的地形状 况,此灾害最可能为A火山喷发B滑坡C地震D泥石流【解析】图
18、示区域地质灾害主要应表现为外力作 用形成的,而泥石流的发生一般在陡峻的谷地, 图中的北部坡度陡峻的地方并不是山谷,中部河历年高考经典试题精选:等高(深)线地形图、等值线图 流流经的地方,地形起伏很小,因此最有可能的地质灾害为在北部出现滑坡。2011 年天津卷)图 4 为两种地质现象示意图,图5 为华北某地区等高线地形图。结合图文材料,回答8 9 题。29发生图4 所示两种地质现象共同的必要条件是D. 地表堆积物较多A. 突发地震B坡度较大的山地C连降暴雨【解析】 发生图 4 所示两种地质现象为滑坡、泥石流, 其共同的必要条件是坡度较大的山地,突发地震可以引起滑坡,连降暴雨也可以引起滑坡,地表堆
19、积物多少不是滑坡、泥石流形成的必要条件,即选B。30图5 所示的四处房屋,阳光射入时间最长,且受图4 所示地质灾害威胁最小的是A aB b C C D d【解析】四处房屋,位于阳坡(南坡)阳光射入时间长,同时位于山脊处受滑坡、泥石流威胁小, a、 c、 d 三处房屋位于山谷处,易受滑坡、泥石流威胁,所以b 处符合要求。( 2011 年试浙江卷)某校学生于台风过后,前往某山区实习,观测溪谷的变化情况。图1为学生实习地区的等高线地形图。完成3 4 题。31学生在实习中可以得知的是A溪谷的坡度;溪谷的蒸发量B溪谷的蒸发量;溪谷的水深和流速C溪谷的台风降雨量;堆积物粒径大小D溪谷的坡度;堆积物粒径大小
20、【解析】 本题组主要考查对等高线地形图的判断与分析。学生可以利用等高线地形图分布情况,结合实习中观察 的情况可以得知溪谷的坡度和溪流堆积物的粒径大小, 溪谷的水深和流速也可以测量,但是溪谷的蒸发量和台 风的降雨量需要气象站监测得出。32学生在溪谷的观测点是A甲、乙B甲、丙C 乙、丁D 乙、戊【解析】根据等高线的分布情况,等高线向高处弯曲为溪谷发育地区,故甲和丙为学生在溪历年高考经典试题精选:等高(深)线地形图、等值线图谷的观测点。7读我国北方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图2) ,回答3 4 题。33 (2009 年高考天津卷)甲成为图中区域规模最大的村落和集市,最主要的条件是A地处河流上游,水质良好B
21、 周围地貌多样,风景优美C地形平坦开阔,交通方便D 背靠丘陵缓坡,滑坡很少解析: 从图中等高线可以看出,甲的地形平坦,甲处多条道路在此交汇,有利于人员和货物的集散,所以交通方便促进聚落的形成。考点定位:考查聚落的形成区位条件。34 (2009 年高考天津卷)地质队员发现乙处有金矿出露,考虑流水的侵蚀、搬运作用,能找到沙金(沉积物中的细小金粒)的地方是A a B b C cD d【解析】根据等高线可以看出,d 处与乙在同一个山谷,乙处的流水流到d 处,由于水流速的降低,细小金粒在此沉积。35图7 是某时刻地面气压(百帕)分布图。从中可以得到的正确信息是A甲地气流下沉 B丁地出现暴风雪C丙地气压梯
22、度力最大D乙地是高气压中心( 2007 年宁夏卷)图5 为美国某城市某年8 月某日 22时等温线图。回答9 11 题。36 O、 P两点的温差最大可超过A 4B 3C 2D 1 【解析】本组题主要考查城市热岛效应,以及从等值线图中获取、分析和整合信息的能力。图5 中的O、 P 两点的气温分别是:25 <O<26 ,29 <P <30。两点的温差是 3 <温差<5,最大温差超过4。37 (1999 年广东卷) 图 4 6 中各等值线的值自北向南递减A如果是等压线图,线为槽线B如果是等高线图,线经过区域为山谷C如果是海洋表面等温线图,线为寒流D如果是等降水量图,
23、a 地降水多于b 地【解析】解题关键点明确等值线数值大小(自北向南递减)。根据等值线凸凹方向判断对比、区域值的大小。由图可知线所经过区域等值线向数值大的方向(北 )凸,可判断此区与同条件线区域值比应为低值区,线经过区域等值线向数值小的方向(南 )凸,则其值应比同条件线区域值高。由此可判定若为等压线图,则线为槽线,线为脊线。若为等高线图,则过线区域为山谷,过线区域为山脊。若为海洋表面等温线图,线经过区域水温低,线应为寒流,线经过区域水温高,线应为暖流。从等降水量图来判断,按等值线数值的大小可断定b 处降水应比a 处多。(3) 简述M河的水文特征。(8 分 )第二卷、非选择题40. ( 2004 年文综卷二)(36 分 ) 图 2 中等高线的等高距为1000 米。读图2,完成下列要求:(1) 简要叙述图示区域地形的突出特征。(6 分 )(2) 简要说明形成该区域地形特征的内外力作用。(12 分 )(4) 在开发利用M河时,应如何协调开发和环境的关系?(8 分 )(5) 图示区域中被列人世界遗产名录的有和 。 (2 分 )历年高考经典试题精选:等高(深)线地形图、等值线图41 (2004 年普通高等学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岳阳未来发展方向和趋势
-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课件:第30讲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
- 《湘江电解解析》课件
- 工业4.0与智能制造
- 外贸单证操作第五版课件
- 生物上册植物体的结构层次课件人教
- 2025年搅拌机租赁合同(包月)
- 《建筑工程成本规划》课件
- 导数与微分要点梳理:课件总结
- 2025员工试用期应当签订的合同类型有哪些
- (二模)2025年深圳市高三年级第二次调研考试政治试卷(含答案)
- 2025年山东省应急管理普法知识竞赛参考试题库大全-上(单选题)
- 102解二元一次方程组【10个必考点】(必考点分类集训)(人教版2024)
- 邻水现代农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招聘笔试题库2025
- 档案管理员工作
- 儿童支气管哮喘诊断与防治指南解读(2025年)课件
- 肿瘤专科进修汇报护理
- 配电房防火安全施工技术措施
- 地铁乘客满意度影响因素组态效应分析:出行链视角研究
- 数学三角形的高、中线、角平分线教案2024-2025学年北师大版(2024)七年级数学下册
- 高低压柜常见故障及检修培训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