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物理经典实验题_第1页
初三物理经典实验题_第2页
初三物理经典实验题_第3页
初三物理经典实验题_第4页
初三物理经典实验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初三物理实验题精选Kevin 梁老师1 如图 1 所示,是一个小球运动时的频闪照片,频闪时间间隔为0 02s,闪亮时间千分之一秒可忽略不计。根据照片记录的小球位置,分析解决下列问题:( 1 )小球从位置a 运动到位置d 所用的时间是多少?( 2)小球所作的运动是不是匀速运动?判断的依据是什么?( 3)小球从位置a 运动到位置d 的平均速度有多大?2 如图 2 是一个骑自行车的人与一个跑步的人运动时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图象,根据该图象能够获得合理的信息有:信息一: (示例)他们是同时开始运动的;信息二:信息三:3 如 图 3 所 示 的 这 些 现 象 说 明4 我们通过如图4 所示的实验探究声音能

2、否在真空中传播。玻璃瓶中的手机是悬挂起来的,你能说出其中的原因吗?随着瓶内空气被抽出,铃声会:。5某同学在探究音调与响度有什么关系时,做了以下实验:图5( 1 )如图 5 甲所示,用硬纸片在钢锯齿上滑动,滑动速度越大,硬纸片振动的频率越,发出的声音的音调越,这说明音调是由决定的。( 2)如图5 乙所示,用一只手将锯条压在桌沿上,用另一只手轻拨锯条一端,听其响度;在用力拨锯条,这是锯条的振幅,听其响度,这说明响度与 有关。6如图 6 所示,是在探究光的传播规律所拍摄的一组图片,图片是在实验过程中改变入射方向依次拍摄的。实验用的主要器材是手电筒式激光源和半圆型透明玻璃砖。图中O 点为半圆型透明玻璃

3、砖的圆心,入射光线沿半径方向射向分界面MN。请你仔细观察图片中所显示的实验现象,回答以下问题:( 1 )当激光源发出的光沿法线方向射向空气与玻璃的分界面上时(即入射光线垂直射到两种介质的分界面上),其传播方向。2)当光由玻璃斜射到玻璃与空气的分界面MN 上时,在分界面同时产生的两种现象是。( 3) 比较甲、 乙两图, 你有哪些发现?把你的发现都写出来。(提示: 可测量图中的入射角、反射角、折射角,从各角的大小及变化情况、各线的位置等方面进行归纳总结)( 4)观察丙图,并与甲、乙两图进行比较,你有哪些联想或猜想?你会提出一些什么样的问题?把你的联想或猜想以及能够提出的问题写出来。7如图7 所示,

4、某同学在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时,将一块玻璃板竖直架在一把直尺的上面,再取两段等长的蜡烛A、 B 一前一后竖直放在直尺上,实验过程中眼睛始终在A 的一侧进行观察。( 1 )点燃蜡烛A,调节蜡烛B 的位置,直到时, B 的位置即为A 的像所在的位置。(2)直尺的作用是便于比较物与像的关系; 两段等长的蜡烛是为了比较物与像 的关系。( 3)若用平面镜代替玻璃板,上述实验进行(选填“能”、 “不能” ) ,理由是:8 牛顿在 1666 年做了一个实验, 揭开了颜色之迷,他让一束太阳光穿过狭缝,射到三棱镜上,从三棱镜另一侧的白纸屏上可以看到一条彩色的光带,如图8 所示,从A到 B 处分别是 色光。9

5、小明进行“视力的矫正”探究活动,他将自己戴的近视眼镜放在蜡烛与凸透镜之间,如图 9 在光屏上得到了一个缩小倒立的清晰实像,拿开眼镜后,光屏上的像变得模糊了。( 1 )小明为了使光屏上的像重新变得清晰,在不移动光屏和凸透镜位置的前提下,他该。 如果他不戴眼镜看书,应该将书(填 “靠近” 或 “远离” )眼睛。( 2) 如图 10 所示的四幅小图中,正确表示近视眼成像情况的是图, 其矫正做法是图;远视眼成像情况的是图,其矫正做法是图。( 3) 为了保护视力,你认为应注意什么?(写出两点即可):91010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1 )第 1 小组同学依次把点燃的蜡烛、透镜、光屏放在光具座上

6、。但是,在实验中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找不到清晰的像,请你帮他们找出两个可能的原因:2)第1、 2两个实验小组分别进行了若干次操作,并把实验数据准确记录在下面表格中。凸透镜焦距/cm1414141416161616物体到凸透镜距离/cm2030406020304060像到凸透镜距离/cm4726221880342722像的性质倒立倒立倒立倒立倒立倒立倒立倒立实像实像实像实像实像实像实像实像根据上表,请你归纳出二个结论:11某同学用托盘天平测量物体质量时( 1 )他把已经调节好的托盘天平搬到另一实验桌上,则使用前()A只要将天平放在水平台上B只要调节横梁平衡C不需要再调节D先将天平放在水平台上,再调

7、节横梁平衡.( 2)当他把天平重新调好后,就把药品放在天平的右盘中,用手向左盘中加减砝码,并移动游码,直到指针指到分度盘的中央,记下盘中砝码的质量就等于物体的质量。他的操作中的错误是: 。( 3)当他改用正确的操作方法后,盘中砝码和游码的位置如图11 所示,则物体的质量是:1211( 4) 2007 年我市油菜获得大面积的丰收,种植大户王师傅家长10m,宽 8m 的仓库中堆了 1m 厚的菜籽,王师傅请小明帮他估算这些菜籽质量。小明将菜籽样品带到学校,进行下面的实验:A将托盘天平放到水平台上,把,再调节横梁右端的平衡螺母,使天平平衡;B在左右两盘中分别放一张大小相同的纸,将菜籽倒入左盘中,在右盘

8、中加减砝码并使用游码,使天平平衡,结果如图12 所示,菜籽质量为g。C将菜籽全部倒入量筒中,轻敲量筒壁,使菜籽表面 ,读出体积为80cm3。D计算出菜籽密度为kg/m3 ,王师傅家仓库菜籽总质量为kg。12为了研究物质的某种特性,一位同学分别用甲、乙两种不同的液体做实验。实验时,他用量筒和天平分别测出甲(或乙) 液体在不同体积时的质量,下表记录的是实验测得的数据及求得的质量跟体积的比值。物质实验次数体积 /cm3质量 /g质量与体积的比值g/cm3甲110181 80220361 80330541 80乙41080 80520160 80630240 80( 1 )分析表中的实验次数1 与2(

9、2 与3、1 与3)或4 与5(5 与6、4 与6)的体积及质量的倍数关系,可归纳得出结论。( 2)分析表中实验次数可归纳得出结论是:相同体积的甲、乙两种液体,他们的质量是不相同的。(3) 分 析 表 中 甲 、 乙 两 种 液 体 的 质 量 与 体 积 的 比 值 关 系 , 可 归 纳 得 出 结 论 是 :13用天平和量筒测定金属块的密度时,如图13 所示,左图是用天平称金属块质量,天平平衡时右盘所放砝码及游码的位置。右图所示的是用量筒测金属块体积,放金属块前、后液面的位置。请从图13 中读出数据,将这些数据及计算结果填入下面的表格中。13金属块的金属块放入前水金属块和水金属块的体积金

10、属块密度质量 m/g 的体积 V1/cm3 总体积 V2/cm3V V V1 /cm3 /(g/cm3 )14小明在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实验过程如图14 所示。图 14图 15( 1 )在实验中,用弹簧测力计拉着木块时,应沿水平方向拉动,且使它在固定的水平面上运动。根据条件可知,此时木块所受的滑动摩擦力与弹簧拉力的大小。这种测摩擦力的方法是(填“直接”或“间接”)测量法( 2)比较A、 B 两图说明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有关;比较两图说明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3) 在上述实验中,对于摩擦力大小的测量你认为是否准确?请你作出评价;为使摩擦力的测量较为准确

11、,你有更好的改进方法吗?(请你按图14 那样,利用简图表示你的改进方法)4)在此基础上小明又猜想滑动摩擦力的大小是否与物体运动速度的大小有关?请利用图15为了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某同学将若干个同种材料制成的不同物体,放在同一水平细沙面上,进行了二组实验,并记录有关数据如表一、表二所示。实验时,他仔细观察沙面的凹陷程度,并通过比较,发现每一组沙面的凹陷程度相同,但第一组沙面的凹陷程度比第二组的大。表一表二实验序号压力 /N受力面积/cm2实验序号压力 /N受力面积/cm213 01043 02024 51554 53036 02066 040分析比较实验数据及现象,主要采用的研究方

12、法是;得到的结论是17 小明想探究 “物体受到的浮力与其形状是否有关”。 他找来薄铁片、烧杯和水进行实验。实验步骤如下:步骤一:将铁片放入盛水的烧杯中,铁片下沉至杯底。步骤二:将铁片弯成“碗状”再放入水中,它漂浮在水面上。( 1 ) 通过分析可知,第一次铁片受到的浮力第二次铁片受到的浮力(选填 “大于” 、 “等于”或“小于”) ;(2)小明得出:物体受到的浮力与其形状有关。小明得出错误结论的原因是:他只关注了铁片 的改变,忽视了对浮力大小的影响。21 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炎热的夏季,家中的蜡烛、柏油路上的沥青会变软。而冰块熔化时,没有逐渐变软的过程。由此推测,不同物质熔化时,温度的

13、变化规律可能不同,我们选用碎冰和碎蜡研究物质的熔化过程。为让碎冰和碎蜡均匀和缓慢地熔化,我们把碎冰放到盛有温水烧杯中,把碎蜡放到盛有热水的烧杯中分别进行实验并记录数据,实验装置如图18 所示。( 1 )图 19 是 (填“冰”或“蜡”)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图20 所示温度计显示的是蜡某时刻的温度,它的示数是。( 2)在冰和蜡熔化过程中,如果将试管从烧杯拿出来,冰和蜡停止熔化。将试管放回烧杯后, 冰和蜡又继续熔化。说明固体熔化时需要19182022在做“观察水的沸腾”的实验中,某同学按实验步骤进行了正确操作,但发现从开始加热到水沸腾这段时间过长,请你帮他分析这可能是的原因造成的(任意写出一种

14、原因即可),相应的解决办法是 。经过改进重新进行实验,该同学测量的数据见下表:以时间t 为横轴,温度T 为纵轴,根据记录作出水的沸腾图象。在 3 7min 内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实验用水的沸点是。25 【课题】探究并联电路中电流的关系。22 所示的并联电路中,流过A、 B、 C各处的电流之间可能有什么关系?22【设计实验与进行实验】按图 22 所示连接电路;A、 B、 C 处,测出它们的电流,填入下表;把电流表分别接入到电路中的为了防止个别偶然因素的影响,我们可以采用以下两种方法之一,重复上面实验步骤。方法一:改变电源电压 方法二:更换其中一条支路中的电阻(阻值不同) 【分析与论证】在拆接电路时,开关必须;上面设计的表格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是:;表格补充完整后,通过对上面数据的分析,后面两次实验是采用方法进行的,可以得出结论:并联电路干路中的电流等于。A 处的电流IAB 处的电流IBC 处的电流IC第一次测量010012022第二次测量020024044第三次测量02503005523 所示,他选用的小灯26在“测定小灯泡的功率”的实验中,小明同学设计的电路如图泡的额定电压为2.5V,电阻约为8 ,电源为两节干电池。1 )根据图23 的电路图,请在图24 中用笔画线代替导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