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好风光好风光恢复供货才环境地学教学大纲适用环境科学专业(学分: 2,36 学时)一、课程的性质、任务本门课程是环境科学专业的重要专业课之一, 主要介绍化学元素和微量物质在人类赖以生存的周围环 境中的含量、分布特征和来源,生物非生物复合系统中化学物质(包括营养物质,主要是针对污染物) 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基本过程(包括迁移、转化和保留等)与反应机制及其与人类健康的关系,揭示人 为系统干扰下区域及全球环境系统的变化规律,为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环境质量有效控制及人类生存、健 康服务。重点介绍地表环境中典型有机物质(主要为痕量有机污染物)的来源、分布、地球化学循环(迁 移、转化与归宿) ,以及有关全球性
2、和区域性环境问题。环境地学是环境学和地质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启 发学生主动钻研地球科学的精神,鼓励学生的创新意识,增进学生学习地球科学与环境科学的兴趣,使学 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苦乐观,同时为今后其它各门专业课程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本课程共分六章,第一章介绍痕量有机污染物的主要类型、分布特征及污染源分析;第二章介绍有机 污染物环境地球化学循环;第三章介绍有机污染物的环境生态效应;第四章介绍有机污染物的微生物降解 及环境污染修复;第五章介绍环境地球化学分析技术;第六章介绍 土地资源、水资源、矿产资源开发、能 源与地质环境 。二、课程的基本内容绪论( introduction,prefac
3、e) (2学时 )第一节 环境地学的概念与研究范畴一、环境地学的一般概念二、环境地学学科的特点三、环境地学的发展历史四、环境地学的研究内容及其与其它学科的关系第二节 环境地学的原理与方法一、环境地学的原理二、环境地学的研究方法第一章 痕量有机污染物的主要类型、分布特征及污染源分析 9 学时第一节 不同环境中典型有机污染物的主要类型及分布特征一、有机污染物的主要类型及组成特点(一)石油烃类有机污染物(二)多环芳烃污染物(三)有机含硫芳烃化合物(四)含氯有机污染物(有机氯农药及多氯联苯)(五)水溶性及挥发酚污染物二、分布状况(一)大气中有机污染的分布特点(二)水体环境中有机污染物的分布特点(三)土
4、壤、沉积物有机污染物的分布特点第二节 非点源有机污染物来源、输入方式及污染源分析一、概述二、主要污染源类型及污染物组成特征三、污染物的输入方式(一)大气中主要有机污染物输入(二)表层水体中有机污染物输入(三)土壤(沉积物)中主要有机污染物输入四、主要污染源的识别标志(一)脂肪烃及有关参数(二)环烷烃及有关参数(三)芳烃化合物及有关参数(四)其它参数(五)大气、土壤沉积物中污染物来源的示踪实例分析第二章 有机污染物环境地球化学循环 8第一节 化学物质环境地球化学循环的基本方式与特征一、基本概念二、环境地球化学循环的基本方式三、环境地球化学循环的过程描述第二节 化学物质环境地球化学循环原理一、大气
5、中污染物的迁移与转化(一)大气中污染物的迁移(二)大气中烃类污染物的转化二、水中有机污染物的迁移、转化(一)分配作用(二)挥发作用(三)水解作用(四)光解作用(五)降解作用(六)水体自净三、农药在土壤中的表生地球化学作用(一)土壤对化学农药的吸(二)化学农药在土壤中的挥发、扩散和迁移作用(三)化学农药在土壤中的降解作用(四)化学农药在土壤中的残留第三节 典型有机污染物环境地球化学循环分析一、多氯联苯的环境地球化学循环二、石油烃的环境地球化学循环三、化学农药的环境地球化学循环第三章 有机污染物的环境生态效应 4第一节 污染物在生物体内的迁移规律一、有机生物对污染物吸收、迁移的几个基本概念二、植物
6、对有机污染物的吸收与迁移(一)植物对污染物的吸收(二)污染物在植物体内的迁移三、动物对有机污染物的吸收与迁移(一)动物对污染物的吸收 (二)污染物在动物体内的迁移与排除四、生物对有机污染物的吸收(一)微生物细胞吸收污染物的机理(二)影响微生物吸收污染物的因素第二节 污染物的生物富集学时学时一、生物富集的概念、生物富集的机制第三节 污染物的毒害作用及其机理 一、施用农药对环境及人类健康的影响 (一)农药对环境的影响 (二)农药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二、大气中有机污染物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一)大气中多环芳烃的形成机理 (二)大气环境中多环芳烃的分布(三)多环芳烃的致癌作用三、水体中有毒有机污染物的危害
7、第四章 有机污染物的微生物降解及环境污染修复简介 3 学时 第一节 有机污染物的微生物降解作用 一、类有机污染物的微生物降解 二、农药的微生物降解第二节 有机污染物的控制与防治 一、土壤有机污染的防治 二、大气污染物的控制与防治 (一)大气污染的控制 (二)大气颗粒物的治理三、水体有机污染的预防与治理第三节 土壤和地下水的化学与生物修复一、化学修复(一)污染土壤的化学修复 (二)地下水污染的化学修复 二、生物修复(一)污染土壤的生物修复 (二)污染地下水的生物修复技术三、化学与生物修复四、石油污染土壤及地下水的生物修复 (一)可生物降解的污染物类型 (二)石油降解菌的分离与筛选(三)添加外源营
8、养物或其他物质对生物修复的影响(四)生物修复的技术方法(五)生物修复技术的不足第五章 环境地球化学分析技术 4 学时第一节 环境样品的采集第二节 环境样品的预处理技术第三节 有机污染物的分析检测技术第六章 土地资源、水资源、矿产资源开发、能源与地质环境 6 学时 第一节 土地资源与地质环境; 第二节 水资源与地质环境 第三节 矿产资源开发与地质环境。第四节 能源与地质环境三、学时分配章次学时章次学时绪论( introduction,preface )2第四章 有机污染物的微生物降解及环境 污染修复简介3第一章 痕量有机污染物的主要类型、 分布特 征及污染源分析9第五章 环境地球化学分析技术4第
9、二章 有机污染物环境地球化学循环8第六章 土地资源、水资源、矿产资源开 发、能源与地质环境6第三章 有机污染物的环境生态效应436四、课程的重点、难点绪论( introduction,preface)重点:环境地学的研究内容及其与其它学科的关系;环境地学的研究方法 难点:环境地学的研究方法第一章 痕量有机污染物的主要类型、分布特征及污染源分析 重点:有机污染物的主要类型及组成特点;大气、土壤沉积物中污染物来源的示踪实例分析 难点:大气、土壤沉积物中污染物来源的示踪实例分析第二章 有机污染物环境地球化学循环 重点:环境地球化学循环的基本方式;大气中污染物的迁移与转化;典型有机污染物环境地球化学循
10、环分 析;化学农药在土壤中的挥发、扩散和迁移作用。难点:大气中污染物的迁移与转化;典型有机污染物环境地球化学循环分析;化学农药在土壤中的挥发、 扩散和迁移作用。第三章 有机污染物的环境生态效应重点:植物对有机污染物的吸收与迁移;动物对有机污染物的吸收与迁移;大气/ 水体中有机污染物对人体健康的影响。难点:植物对有机污染物的吸收与迁移;动物对有机污染物的吸收与迁移;大气/ 水体中有机污染物对人体健康的影响。第四章 有机污染物的微生物降解及环境污染修复简介 重点:有机污染物的微生物降解作用;污染地下水的生物修复技术; 难点:有机污染物的微生物降解作用;添加外源营养物或其他物质对生物修复的影响;第五
11、章 环境地球化学分析技术重点:环境样品的预处理技术;有机污染物的分析检测技术 难点:有机污染物的分析检测技术第六章 土地资源、水资源、矿产资源开发、能源与地质环境重点: 土地资源与土壤环境问题; 水资源的概念, 水体污染的类型及危害, 水资源保护; 矿产资源的概念, 露天、地下采矿对地质环境的影响,矿产资源开发影响地质环境的主要因素,矿山地质环境治理的基本原 则,土地复垦与利用,矿山 “三废 ”的综合利用; 难点:土地资源与土壤环境问题;水体污染的类型及危害,水资源保护;露天、地下采矿对地质环境的影 响,矿产资源开发影响地质环境的主要因素,土地复垦与利用,矿山“三废 ”的综合利用;五、课程的基
12、本教学要求环境地学为环境科学专业的一门专业课,课程的任务是介绍化学元素和微量物质(主要为痕量有 机污染物) 在人类赖以生存的周围环境中的含量、 分布规律及来源, 生物非生物复合系统中化学物质 (包 括营养物质,主要是针对污染物)的地球化学循环的基本过程(包括迁移、转化和保留等)与反应机制及 其与人类健康的关系,揭示人为系统干扰下区域及全球环境系统的变化规律,为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环境 质量有效控制及人类生存、健康服务。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熟悉地球表面有机污染物的类型、性质、 分布和地球化学循环原理;了解环境地学研究进展;掌握有关环境地学方面的科研方法和样品分析技术。环境地学既是一门理论基础课,
13、又是一门实践性都很强的课程,具有综合性、多样性、交叉性和 实践性很强的特点,要求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不仅要熟悉有机污染物环境地球化学循环的基本原理, 还必须能够形成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有机污染物造成的实际环境科学问题思路,培养环境样品分析检测的能 力和环境质量评价的科学方法。六、课程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课程教材: 潘懋编著 环境地质学 (普通高等教育 “十五 ”国家级规划教材)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 年 10 月。 主要参考书(1) 杨忠芳等, 1999,现代环境地球化学,地质出版社。(2) 周启星等, 2001,环境生物地球化学及全球环境变化,科学出版社。(3) 戴树桂, 2007,环境
14、化学,高等教育出版社。(4) 王焕校, 2000,污染生态学,高等教育出版社。(5) 徐晓白等, 1998,电型化学污染物在环境中的变化及生态效应,科学出版社。(6) 齐文启等, 2001,痕量有机污染物的监测,化学工业出版社。(7) 韦进宝,钱沙华, 2002,环境分析化学,化学工业出版社。(8) 王正萍,周雯,环境有机污染物检测分析,化学工业出版社。(9) Robert R .Compton .Geology in the filed. Jhon Wiley & Sons .Inc. 1985(10) Skinner B J, Poter S C. The Dynamic Eart
15、h. V on Hoffman Press, Inc, 1992.(11) James P. Kennett , Marine geology, Englewood Cliffs, N.J. :Prentice-Hall, c1982.(12) Raymond Siever. Understanding Earth. New York: W.H. Freeman and Company, 2001.(13) Principle of Environmental Geoscience/ 李天杰、宁大同等编著, BeiJing:Chemical Industry Press , 2004.3(14
16、) 环境地质学 /徐增亮主编,青岛海洋大学出版社, 1992 年 2 月(15) 地质学基础石玉章、杨文杰等编著,石油大学出版社,1996年 2月(16) William James Burroughs. Climate Change, A Multidisciplinary Approach,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1(17) U.N.Environment Program(UNEP),Global Environmental Outlook 2000.London:Earthscan Publication Ltd., 1999(18) Population Reference Bureau(PRB). United States Population Data Sheet. Washington, D.C.:PRB,1998(19) Food and Agricu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消防水泵房维护与管理方案
- 电子制造业质量保证体系建设
- 小学语文课后作业设计与范例
- 工厂设备定期维护操作规范
- 容器化根文件自动化部署-洞察及研究
- 同学聚会活动策划书模板
- 初中升高中英语自主招生模拟试卷
- 大数据质量管理中的创新技术应用-洞察及研究
- 新型建筑材料施工技术方案
- 塑胶运动场建设项目市场分析报告
- 交付能力管理办法
- GB/T 29024.3-2025粒度分析单颗粒的光学测量方法第3部分:光阻法液体颗粒计数器
- 肾病尿毒症健康宣教
- PGL喷雾干燥机性能验证报告
- 医师变更注册管理办法
- 网络安全防护策略与加固方案报告模板
- 股权质押融资担保合同书
- 新产品开发流程及管理制度
- 活动舞台搭建方案
- 两株乳酸杆菌体内外降胆固醇特性解析与机制探究
- “一网统管”在城市治理协同中的障碍与解决路径研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