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试卷第18页,总14页 线 线 O O 号订 考:订 O级 班O 名装姓装核O 学O 外 O内O题号一一三总分得分考试范围:xxx;考试时间:100分钟;命题人:xxx第I卷(选择题) 请点击修改第I卷的文字说明评卷人得分、单选题绝密启用前北京市海淀区101中学2018-2019学年下学期高二期中考试化学试题试卷副标题注意事项:1 .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 .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1 .我国酒文化源远流长。下列古法酿酒工艺中,以发生化学反应为主的过程是()2 .下列添加在食品中的试剂,其使用目的与反应速率有关的是A .火腿中添加防腐剂 B.酸奶中添加增稠剂C.食盐中添加
2、补碘剂D.酱油中添加补铁剂3 .下列事实能用平衡移动原理解释的是A . 500c左右比室温更有利于合成NH3的反应B.用排饱和食盐水的方法收集氯气C.加入催化剂有利于 SO2的氧化反应D.加压有利于 H2与I2反应的进行4 .下列有关有效碰撞模型说法不正碰.的是A.能发生有效碰撞的分子一定是活化分子B.有效碰撞是发生化学反应的充要条件C.不存在活化能为零的反应D.活化分子间的碰撞不一定是有效碰撞5 .关于强、弱电解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强电解质在固态或液态时,可能不导电B .强电解质在溶液中完全电离,不存在电离平衡C.同一弱电解质溶液,温度不同时,导电能力不同D.强电解质溶液导电能力一定很
3、强,弱电解质溶液导电能力一定很弱A . c(H+) = 1 147 mol/L6 .某一温度下,可判断溶液为中性的依据是B. c(H+) = c(OH ) C. pH = 7D.加入酚酬:后溶液呈无色B .该温度下,卜列说法正确的是13水的离子积常数为1.0 M0C.该温度下,加入 FeCl3可能引起由b向a的变化D .该温度下,稀释溶液可能引起由c向d的变化8.如图为氟利昂(如 CFCl 3)破坏臭氧层的反应过程示意图,下列不正确的是题答内线订装在要不请派A .过程I中断裂极性键 C-Cl键b .过程n可表示为 03 + ci =cio + o 2c.过程m中o + o = O2是吸热过程D
4、.上述过程说明氟利昂中氯原子是破坏03的催化剂9 .下列条件中反应速率最快的是选项温度0.1mol/L 的 Na2s203溶液0.1mol/L 的 H2SO4 溶液蒸储水A15C5mL5mL5mLB15C5mL5mL10mLC35 C5mL5mL5mLD35 C5mL5mL0A. AB. BC. CD. D10 .接触法制硫酸工艺中,其主反应如下:2SO2(g) + 02(g)工 2SO3(g) AH=197 kJ/mol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因为反应放热,所以该反应不需要加热即能快速反应11 增大O2的浓度可以提高反应速率和 SO2的转化率C.反应450c时的平衡常数小于 500c时的平衡常数
5、D.恒温下缩小容器容积,使 Q > K12 .下列事实与对应的方程式不符育.的是A.硫化氢溶液呈酸性:H2s U _ 2H + +S2B. “NO球”浸泡在冷水中,颜色变浅:2NO2(g)(红棕色)工 N2O4 (g)(无色)AH<0C,甲烷的燃烧热 AH= -890.3 kJ mol则甲烷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CH4(g)1+ 202(g) = CO2(g)+2H 2O。)A H = -890.3 kJ molD.硫代硫酸钠溶液与稀硫酸混合出现浑浊:S2O32 + 2H + =S J+S02 +H2O12 .国际空间站处理 C02的一个重要方法是将 C02还原,所涉及的反应
6、方程式为:C02(g)+ 4H2(g)=CH4(g) + 2H20(g),若温度从300c升至400C ,反应重新达到平衡时,H2的体积分数增加。下列关于该过程的判断正确的是A .该反应的 A H < 0 B.化学平衡常数 K增大C. C02的转化率增加 D.正反应速率增大,逆反应速率减小13.某温度下,体积一定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如下可逆反应:X(g)+Y(g) U _ Z(g)+W(s);H >0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减少少量 W,逆反应速率减小B.当容器中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不变时,反应达到平衡C.降低温度,平衡正向移动D.平衡后加入Z,上述反应的4H减小14 .温度为Ti时,向容
7、积为2 L的密闭容器甲、乙中分别充入一定量的CO(g)和H2O(g),发生反应:CO(g) + H 2O(g) C 口 C02(g) + H 2(g) ?H = 41 kJ/mol。数据如下,下 列说法不正确的是容器甲乙反应物COH2OCOH2O起始时物质的量(mol)1.20.62.41.2平衡时物质的量(mol)0.80.2abA.甲容器中,平衡时,反应放出的热量为16.4 kJB . T1时,反应的平衡常数 K甲=1C.平衡时,乙中CO的浓度是甲中的2倍D.乙容器中,平衡时 CO的转化率约为75%反应纵坐标甲乙A相同质量的氨,在同一容器中2NH3- N2+ 3H2氨气的转化率500 c4
8、00 cB等质量钾、钠分别与足量水反应山质里钠钾C在体积可交的恒压容器中, 体积比 1 : 3 的 N2、 H2,氨气的浓度活性高的催化剂活性一般的催化剂题答内线订装在要不请派VJ >)> 上一工。 >)> ,、打】 】 】 C - - - - 韭 - - - - C 】 】 】 八夕15 .下列表格中的各种情况,可以用右图的曲线表示的是()N2+ 3H22NH3D2 molSO2和1 molO2,在相同温度卜 2SO2+ O2F= 2SO3SO3物质的量2个大气压10个大气压A. AB. BC. CD . D16. N2O和CO是环境污染性气体,可在Pt2O+表面转化
9、为无害气体,其反应原理为N2O(g)+ CO(g)CO2(g) + N2(g) A,H有关化学反应的物质变化过程及能量变化过程如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反应进程B. A H = -226 kJ/molC.该反应正反应的活化能小于逆反应的活化能D.为了实现转化需不断向反应器中补充Pt2O+和Pt2O2+A .表示化学反应 2NO2(g) + O 3(g) = N 2O5(g) + O 2(g)AH > 017.关于下列图象说法正确的是B.表示25c时,用0.1 mol/L CH3COOH溶液滴定20 mL 0.1 mol/L NaOH溶液,溶液的pH随加入酸体积的变化C.表示10 mL 0.
10、01 mol/L酸fKMnO 4溶液与过量的 0.1 mol/L H 2c2O4溶液混合时,n(Mn2+)随时间的变化D.可表示向稀硫酸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钢溶液,溶液导电性随氢氧化钢物质的量的变化18.在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CH4(g)+H2O(g) U 庄 CO(g)+3H2(g)AH>0 ,测得 c(CH4)随反应时间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 10 min时,改变的外界条件可能是升高温度B.反应进行到12min时,CH4的转化率为25% ,-1C. 05 min 内)v(H2)= 0.1 mol (L- min)D.恒温下,缩小容器体积,平衡后 H2浓度减小19.下列有关实验
11、内容、实验装置和对应的实验目的均正确的是B.比较Cu2+、Fe3+对反应速率的影响C.比较醋酸和硼酸的酸性强弱:MtHEl''OJ mol/LFeClj3 2niL 10% H.O,质如1mLJL IftqMlfUzCO*O 线O 订 O 装 X 题 XX 答 XX 内 XX 线 XX 订 XX 装 XX 在 XX 要 XX 不 XXO请 X内.Oy 2 mL ImoVL 哂D.比较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冷水、了热水将NO:球浸泡在冷水和热水中20.某同学研究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已知:C2O72-(aq)(橙色)+H2O(l)12 CrO42-(aq)(黄色
12、)+2H+(aq)?H=+13.8kJ -市Ol步骤:5 mL 2mol/l.HaOH溺波20潘浓诚收SfdLO. Imol/l KQQ 瘩/现象:待试管b中颜色不变后与试管 a比较,溶液颜色变浅。滴加浓硫酸,试管 c温度略有升高,溶液颜色与试管a相比,变深。A .该反应是一个氧化还原反应B.待试管b中溶液颜色不变的目的是使Cr2O72-完全反应C.该实验不能证明减小生成物浓度,平衡正向移动D.试管c中的现象说明影响平衡的主要因素是温度装置反应时间实验现象1也5 ml.01 min产生红褐色沉淀Fe(OH)3,有刺激性气味气体SO2逸出L 1 El 廿 ?- ms=J ml .r-j1 HF-
13、LL"1130 min沉淀迅速溶解形成红色溶液,随后溶液逐渐变为橙色,之后几乎无色30 min 后1与空气接触部分的上层溶液又变为浅红色,随后逐渐变为浅橙色21 .某同学欲探究FeCl3溶液与NaHSO3溶液的反应,设计、完成实验并记录如下:+4+5已知:Fe(OH)3+SO31HOFeOS%HOFeOSO2q , Fe2+sd(红色)(橙色)下列有关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说法不正确.的是A .生成红色配合物的反应速率较快,红色配合物生成橙色配合物的速率较慢B.增大溶液中SO32-浓度可以加速红褐色沉淀Fe(OH)3迅速溶解*4C O2的作用下,橙色 HOFeOSO2浓度下降,平衡HOF
14、SO2HCFg号口士不断正向红色)阴色)移动D. 30min时,若向该无色溶液中滴加少量FeCl3溶液,无明显现象题答内线订装在要不请派VJ >)> 上一工。 >)> ,、打】 】 】 C - - - - 韭 - - - - C 】 】 】 八夕评卷人得分、综合题甲乙PH1111溶液氨水氢氧化钠溶液(3)下表为某同学所测 25c时,甲、乙两种溶液的 pH。第II卷(非选择题)请点击修改第II卷的文字说明22.电解质的水溶液中存在电离平衡。(1)醋酸是常见的弱酸。醋酸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方程式为 。下列方法中,可以使醋酸溶液中 CH3COOH电离程度增大的是 (填字母序号)。
15、a滴加少量浓盐酸b微热溶液c加水稀释d加入少量醋酸钠晶体(2)用0.1 mol L-1 NaOH溶液分别滴定体积均为 20mL、浓度均为0.1 mol L-1的盐酸和醋酸溶液,得到滴定过程中溶液pH随加入NaOH溶液体积而变化的两条滴定曲线。滴定醋酸的曲线是 (填“I或力”)。滴定开始前,0.1 mol L-1 NaOH、0.1 mol L-1的盐酸和0.1 mol L-1醋酸三种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c(H+)最大的是 溶液。图I中,V=10时,溶液中的c(H+)c(OH -)(填“、”上”或“下同), c(Na+)c(CH 3COO-)。甲溶液中的c(OH-) =mol/L。25c时,等体积的
16、甲、乙两溶液与等浓度的盐酸反应,消耗的盐酸体积:甲 乙。甲、乙溶液均加水稀释 10倍后,所得溶液的pH:甲 乙。(4)煤炭工业中经常会产生大量 SO2,为防止污染环境,常采用吸收法进行处理。以下物质可用于吸收 SO2的是。A H2O2B Na2CO3C W2SO3D Ca(OH) 2(5)下表是几种常见弱酸的电离常数化学式CH3COOHH2SO3HClOH2CO3电离常数-51.8 10-2K1=1.23 M0一一一-8K2=6.6 M08-83.0 10-7K1=4.4 10_-11K2=4.7 10以下反应对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 Na2CO3溶液吸收少量 SO2: CO32-+SO
17、2+H2O = SO32-+HCO 3B 漂白液生效的原理:CIO-+CO2+H2O = HC1O+HCO 32-C次氯酸钠溶液吸收少量 SO2: ClO +SO2+H2O = HClO+SO 3D 醋酸除水垢中的 CaCO3: 2CH 3COOH+CaCO 3 = Ca2+2CH 3COO-+H 2O+CO2 T23.课本里介绍的合成氨技术叫哈伯法,是德国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哈伯发明的。其合 成原理为:N2(g) + 3H 2(g) 1 2NH 3(g) AH<0, AS <0。(1)下列关于工业合成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因为AH<0 ,所以该反应一定能自发进行B.因为S
18、vO,所以该反应一定不能自发进行C.在高温下进行是为了提高反应物的转化率D.使用催化剂加快反应速率是因为催化剂降低了反应的AH(2)在恒温恒容密闭容器中进行合成氨的反应,下列能说明该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的是a容器内N2、H2、NH3的浓度之比为1: 3: 2b 丫32)正=v(H 2)逆c容器内压强保持不变d合气体的密度保持不变题答内线订装在要不请派 rkr 八 夕 一(3)工业上合成氨的部分工艺流程如下:请用平衡移动原理来解释在流程中及时分离出氨气和循环使用气体的原因 (4)某科研小组研究: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改变起始物氢气的物质的量对工业合成氨反应的影响。实验Z果如图所示(图中T表示温度
19、,n表示“物质的量)。图象中T2和Ti的关系是:T2 Ti (填或=",下同)a、b、c、d四点所处的平衡状态中,反应物N2的转化率最高的是 (填字母)。(5)恒温下,往一个 4L的密闭容器中充入 5.2mol H2和2mol N2,反应过程中对 NH3的浓度进行检测,得到的数据如下表所示:时间/min51015202530-1c(NH 3)/mol L,0.080.140.180.200.200.20此条件下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K=。若维持容器体积不变,温度不变,往原平衡体系中加入H2、N2和NH3各4mol,化学平衡将向 反应方向移动(填 芷"或 逆”)。N2(g)+3
20、H2(g) U2NH 3(g) AH= -92kJ/mol。在恒温恒容的密闭容器中充入imolN2和一定量的H2发生反应。达到平衡后,测得反应放出的热量为18.4 kJ,混合气体的物质的量为3.6 mol,容器内的压强变为原来的 90%,则起始时充入的 H2的物质的量为 mol 0(6)已知:N2(g)+3H2(g) U _ 2NH3(g)AH= -92kJ/molN2(g)+O2(g) = 2NO(g)A H= +181kJ/mol2H 2(g)+O 2(g) = 2H2O(g)A H=-484kJ/mol写出氨气催化氧化生成 NO和水蒸气的热化学方程式 。24. PbCl2是一种重要的化工
21、材料,常用作助溶剂、制备铅黄等染料。工业生产中利用方铅矿精矿(主要成分为PbS,含有FeS2等杂质)和软镒矿(主要成分为MnO 2)制备PbCl 2的工艺流程如下图所示。盐酸NaClNaOH方招矿一,软镭矿一*酸性废液含口切+,匕C1等)已知:i. PbCl2微溶于水ii. PbCl 2 + 2Cl (aq) 口芟 PbCl42-(aq) AH > 0(1)在浸取前矿石样品要粉碎,目的是 。(2)浸取过程中 MnO2与PbS发生如下反应,请将离子反应方程式配平:_+_+PbS+_MnO 2=PbCl2+_(3)由于PbCl2微溶于水,容易附着在方铅矿表面形成钝化层”使反应速率大大降低,浸
22、取剂中加入饱和 NaCl溶液可有效避免这一现象,原因是 。(4)调节pH的目的是。(5)调节pH过滤后的滤液进入沉降池,从滤液中获得PbCl 2(s)可以采取的措施有 O评卷人 得分三、实验题25.常温下甲醛是一种无色、有特殊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易溶于水,是世界卫生组织 (WHO)确定的致癌物和致畸形物之一。我国规定:居室空气中甲醛的最高容许浓度为 0.08mg/m3。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用如下方法测定某居室空气中甲醛的含量(假设空 气中无其他还原性气体):(1)测定原理:KMnO4(H+)溶液为强氧化剂,可氧化甲醛和草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为:4MnO 4-+ 5HCHO + 12H + =
23、4Mn2+ 5CO2 T + 11HO2MnO 4-+ 5H2c2O4+ 6H+ = 2Mn 2+10CO2 T + 8HO题答内线订装在要不请派VJ >)> 上一工。 >)> ,、打】 】 】 c - - - - 韭 - - - - c 】 】 】 八夕O 线O:号O 线O订 O装考:级 班:名 姓核订 O装O 学O 外 O 内O(2)测定装置:部分装置如图所示( a、b为止水夹)用ESQ圈上的幻而。溶液(3)实验步骤:检查装置气密性(气密性良好)。 用 (填仪器名称)准确移取20.00 mL 2.00 10-3mol L-的高镒酸钾溶液 (过量)于广口瓶中并滴入3滴
24、6mol L-1的H2SO4溶液备用。将2.00 M0-3moi L-1的草酸标准溶液置于 (填仪器名称)中备用。 打开a,关闭b,用注射器抽取100mL新装修的室内空气。关闭 a,打开b,再缓缓推动注射器,将气体全部推入酸性高镒酸钾溶液中,使其充分反应。再如此重复;4次(共5次)。如果压送气体时速度过快,可能会产生什么不利后果? 。将广口瓶中的溶液转入锥形瓶中(润洗广口瓶23次,并将洗涤液全部转入锥形瓶)c如果没有润洗,所测甲醛的含量将 (填 褊高"、偏低"、无影响”);用标准草酸溶液滴定锥形瓶中的溶液;记录滴定所消耗的草酸溶液体积。本实验是否需要指示剂? (填是或否”)
25、,滴定终点时的实验现象为再重复实验2次。(4)数据处理:分别于装修完工后的第1天、第7天、第30天(室内始终保持通风换气状况)对室内空气进行取样,通过实验测得以下三组数据(每次实验所取的KMnO 4溶液均为20.00mL):装修后第n天草酸溶液(mL)甲醛的浓度_ , 3mg/m123平均值115.8615.7215.6715.75726.1726.3626.3826.273049.0548.9849.0248.95设KMnO 4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ci, KMnO 4溶液的体积为Vi(mL),草酸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C2,草酸溶液的平均体积为 V2(mL)则:计算室内空气中甲醛浓度(mg/
26、m3)的代数式为 (用Ci、C2、VI、V2表示),利用表中数据计算第 30天室内空气中 甲醛浓度为 mg/m3。 LO线O线O 订 OX 题 XX 答 XX 内 XX 线 XX 订X X 蛀O订O装O衣 X X 在 X X 要 X X 不 X X 请 X装O内O外O1:本卷由系统自动生成,请仔细校对后使用,答案仅供参考参考答案1 . B【解析】A .酒曲捣碎过程为物质状态变化,无新物质生成,不是化学变化,A错误;B.酒曲发酵变化过程中生成了新的物质乙醇,属于化学变化,B正确;C.高温蒸储是利用沸点不同通过控制温度分离乙醇,过程中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C错误;D.泉水勾兑是酒精和水混合得
27、到一定浓度的酒精溶液,过程中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D错误;答案选B。2. A【解析】【详解】A.防腐剂减少食品与氧气的接触,延缓氧化的反应速率,选项 A正确;B.增稠剂是改变物质的浓度,与反应速率无关,选项 B错误;C.食盐中添加补碘剂是营养强化剂,与反应速率无关,选项 C错误;D.酱油中添加补铁剂是营养强化剂,与反应速率无关,选项D错误。答案选Ao3. B【解析】【详解】A.合成氨的反应为放热反应,升高温度不利于平衡正向移动,故 A错误;B.氯水中存在平衡 CI2+H2OC1-+H+HC1O,在饱和食盐水中, Cl-浓度较大,可降低氯气的溶解度,可用平衡移动原理解释,故 B正确;C.催
28、化剂只能改变反应的速率,不能使平衡移动,故 C错误;D. H2(g)+I2(g)2HI( g),反应前后为气体体积相等的可逆反应,加压不影响平衡,故D错误;故选Bo【点睛】(1)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增大反应物的浓度或减小生成物的浓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减小反应物的浓度或增大生成物的浓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2)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升高温度,平衡向吸热反应方向移动;降低温度,平衡向放热反应方向移动。(3)催化剂只能改变反应速率,不能使平衡移动。(4)对于有气体参与的反应,其它条件不变时,增大压强,平衡向气体体积减小的方向移动,减小压强,平衡向气体体积增大的方向移动。4. C【解析
29、】【详解】A.能发生有效碰撞的分子,能量较高,一定是活化分子,故A正确;B.发生化学反应的碰撞为有效碰撞,所以有效碰撞是发生化学反应的充要条件,故B正确;C.反应的表观活化能是各基元反应的组合,可正可负可为零,故 C错误;D.活化分子发生化学反应的碰撞为有效碰撞,故 D正确;故选Co5. D【解析】【详解】A.强电解质中,是离子化合物的电解质熔融可以导电,如熔融氯化钠能导电,共价化合物的强电解质熔融不能导电,固体强电解质中无自由移动的离子,不导电,故A正确;B.依据强电解质概念分析,水溶液中完全电离的电解质为强电解质,不存在电离平衡,故B正确;C.弱电解质存在电离平衡,电离过程是吸热过程,温度
30、改变,电离平衡移动,离子浓度不同,导电能力不同,故 C正确;D.强电解质溶液导电能力不一定强于弱电解质,导电能力由离子浓度大小决定,如硫酸钢是强电解质,水溶液导电能力弱于弱电解质醋酸溶液的导电能力,故 D错误;故选Do6. B【解析】【详解】A.温度不同溶液中离子积常数不同,c(H+) = 1 1 ©7 mol/L不能说明溶液为中性,故 A错误;B. c(H+) = c(OH j,溶液为中性,故 B正确;C.常温下溶液pH = 7说明溶液为中性,温度不同溶液中离子积常数不同,中性溶液pH不一 定为7,故C错误;D.酚酗:遇酸性或中性溶?都显无色,故D错误;故选B。【点睛】判断溶液酸碱
31、性的依据是溶液中c(H+)和c(OH j的相对大小,c(H+) = c(OH j,溶液呈中性,只有在 250C 时,中性溶液中 c(H+) = c(OH )= 1 10-7 mol/L。7. C【解析】A、温度升高,水的离子积增大,c(H+)、c(OH-)都增大,表示的点就不在曲线上,错误;B、水的离子积常数 K=c(H+) c(OH-),从图可知离子积是 1.0 10-14,不是1.0 M0-13,错误;C、 加入FeCb,水解使得溶液酸性增强,c(H+)增大,则c(OH-)减小,故可能引起由 b向a的变化,正确;D、温度不变水的离子积不变,稀释溶液后所表示的点还在曲线上,不可能引 起由c向
32、d的变化,错误。答案选Co8. C【解析】A、过程I中CFCb转化为CFCb和氯原子,断裂极性键 C-Cl键,选项A正确; B、根据图中信息可知,过程H可表示为 Q + Cl = ClO + O 2,选项B正确;G 原子结合成分子的过程是放热的,选项 C错误;D上述过程说明氟利昂中氯原 子是破坏Q的催化剂,选项D正确。答案选。9. D【解析】【详解】温度越高,浓度越大,反应速率越快,C项是因为水会稀释溶液, 从而导致速率不是最快的, 故D项速率最快,故D正确;故选D。【点睛】增大反应物的浓度,升温,加压(有气体参与的反应),增大接触面积,催化剂等可以加快反应速率。10. B【解析】【详解】A.
33、反应是吸热还是放热与是否加热无关,该反应不加热不能快速反应,故 A错误;B.增大O2的浓度可以提高反应速率,且平衡正向移动,则SO2的转化率增大,故 B正确;C.该反应为放热反应,升温平衡逆向移动,则反应450c时的平衡常数大于 500c时的平衡常数,故C错误;D.恒温下缩小容器容积,相当于增大压强,平衡正向移动,使 Q < K,故D错误; 故选B。11. A【解析】【详解】A.硫化氢溶液呈弱酸性,电离是分步进行的,H2s 口 H + +HS ,故A错误;B. 2NO2(g)(红棕色)口工 N2O4 (g)(无色)AH<0,该反应是放热反应,因此“ NO球”浸泡在冷水中,平衡正向移
34、动,颜色变浅,故 B正确;C. 1mol甲烷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液态水所放出的热量为燃烧热,则甲烷的热化学方程式可表本为: CH4(g) + 202(g) = CO2(g)+2H 20(1) AH= -890.3 kJ mol 1,故 C正确;D.硫代硫酸钠溶液与稀硫酸混合后会反应生成硫和二氧化硫,溶液出现浑浊,故D正确;故选Ao12. A【解析】A、若温度从300c升至400 C ,反应重新达到平衡时,H2的体积分数增加,这说明升高温度平衡逆反应方向进行,即正反应是放热反应。故 A正确;B、升高温度,平衡逆 反应方向进行,平衡常数减小,故 B错误;C反应物的转化率减小,故 C错误;D升高温 度
35、正、逆反应速率均增大,故D错误;故选Ao13. B【解析】【详解】A. W在反应中是固体,固体量的增减不会引起化学反应速率的改变和化学平衡的移动,故 A错误;B.容器中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等于气体质量和气体物质的量的比值,反应前后气体的物质的量不变,质量变化,混合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不变化时,说明可逆反应到达平衡状态,故B正确;C.该反应正反应为吸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向吸热反应移动,即向正反应移动,降低温度,平衡逆向移动,故 C错误;D.反应热 H与物质的化学计量数有关,物质的化学计量数不变,热化学方程式中反应热不变,与参加反应的物质的量无关,故 D错误;故选B。14. D【解析】【详解】A.甲
36、容器中平衡时,消耗的CO的物质白量为1.2mol-0.8mol=0.4mol ,根据反应 CO(g) +H2O(g) 口至 CO2(g) + H2(g) ?H = -41 kJ/mol,可知平衡时放出热量为:41 kJ/mol 0C4mol=16.4 kJ ,故 A 正确;B. CO(g) + H 2O(g) U _ CO2(g) + H2(g)起始(mol)转化(mol)平衡(mol)1.20.60.40.40.80.2000.40.40.40.4在达到平衡状态时甲容器中,c(CO)=0.4mol/L,c(H2O)=O1mol/L , c(CQ)=0.2mol/L ,c(Hz)=0.2mol
37、/L ,则该温度下反应的平衡常数K甲=0.2 X2/0.4 X 0.1=1 ,故B正确;C. CO(g) + H 2O(g) CO2(g) + H 2(g)为气体体积不变的反应,压强不影响化学平衡,则甲、乙互为等效平衡,达到平衡时反应物转化率相等,则 0.8/1.2=a/2.4,解得a=1.6,故C正确;D.根据C项可知a=1.6,乙容器中,平衡时 CO的转化率为 24二16X100% 33%,故 D 2.4错误;故选D。15. B【解析】对于图像一定要明确,压强高或温度高时,反应速率快,平衡先达到平衡。A:合成氨反应正反应为放热反应,升高温度,逆向移动,氨气的转化率降低B:钾相对活泼,反应速
38、率快,但等质量时较钠产生的氢气少,符合题意C:催化剂只能加快反应速率,但不会改变平衡状态。D:升压平衡右移,产物的量增大。故答案为B16. D【解析】A、N2O+Pt2O+=Pt2O2+N2 AHi,Pt2O2+CO=Pt2O + +CO2 AH2,结合盖斯定律 计算 + 得到 N2O (g) +CO (g) =CO2 (g) +N2 (g) AH=AHi+ AH2,故 A 正确;B、 图示分析可知,反应物能量高于生成物,反应为放热反应,反应始变H=生成物总夕含-反应物总始二134KJ-mo/1-360KJ mol1=-226KJ mol1,故B正确;C、正反应反应活化能 Ei=134KJ m
39、ol 1 小于逆反应活化能 E2=360KJ mol 1,故 C 正确;D、 N2O+Pt2O+=Pt2O2+ + N 2 H1 ,Pt2O2 +CO=Pt 2O +CO2 H2,反应过程中Pt2O卡和Pt2O2参与反应后又生成不 需要补充,故 D错误;故选 D。点睛:选项A是难点,要先写出两步反应方程式,再用盖斯定律,求出 H=AH1+AH2o 结合A,不难得出:反应过程中Pt2。*和Pt2O2+参与反应后又生成不需要补充。17. D【解析】【详解】A.反应物所具有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所具有的总能量,反应物转化为生成物时就放出能量,故 2NO2(g) + O 3(g) = N2O5(g) +
40、02(g)AH < 0 故 A 错误;B.v(酸)=20mL时,生成物为醋酸钠,其水溶液呈碱性,故 B错误;C.反应生成的Mn2+对该反应有催化作用,所以曲线斜率有突变,故 C错误;D.氢氧化钢和稀硫酸反应后生成了不溶于水的硫酸钢和水,它们都不导电,所以往稀硫酸 中滴加氢氧化钢溶液,会使溶液中的导电离子逐渐减少,直至为零,继续滴加氢氧化钢溶液至过量,氢氧化钢会电离出钢离子、硫酸根离子,所以溶液的导电性又逐渐增强。故选Do【点睛】如果反应物所具有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所具有的总能量,反应物转化为生成物时就放出能量,如果反应物所具有的总能量小于生成物所具有的总能量,反应物转化为生成物时就吸收能量
41、。18. A【详解】A.由图可知,10min时甲烷的浓度继续减小,该反应向正反应方向移动,该反应正反应是 吸热反应,可能是升高温度,故 A正确;B.反应进行到12min时,CH4的转化率为1.00-0.25 X 100% =75%,故B错误;1.00C.根据图可知,前 5min内甲烷的浓度由1.00mol/ L减小为0.50mol/L ,故v(CH 4) 二(1-0.5)mol ?_-1/5min=0.1mol/ (L ?min),由化学计量数之比等于反应速率之比,则 v (H2)=3X 0.1mol/ (L?min) =0. 3mol/(L ?min),故 C 错误;D.恒温下,缩小容器体积
42、导致氢气浓度增大,虽然压强增大,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移动的结果减小氢气浓度的增大,但根据勒夏特列原理,不会消除浓度增大,平衡后c (H2)增大,故D错误;故选A 019. C【解析】分析:A.测定中和热时,用到环形玻璃搅拌棒;B.双氧水浓度必须相同,才能比较Cu2+、Fe3+对反应速率的影响;C.同体积、同浓度的碳酸钠分别与同浓度的醋酸和硼酸反 应,观察放出气体产生的快慢;D.只能比较温度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详解:测定中和热时,要用到环形玻璃搅拌棒,使反应进行的充分,A错误;双氧水浓度不同,无法判定Cu2+、Fe3+对反应速率的影响,B错误;同浓度的醋酸和硼酸,同时滴加同体 积同浓度的碳酸
43、钠溶液,产生气泡快的,酸性较强,能够比较醋酸和硼酸的酸性强弱,C正确;2NO2(g),N2O4(g) AH& 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气体颜色加深,降低 温度,平衡正向移动,气体颜色变浅,只能判断平衡移动的方向,不能比较温度对化学反应 速率的影响,D错误;正确选项Co 点睛:本题是有关实验方案的设计和评价的考查,要求学生熟悉所实验的内容及原理,能够考查同学们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20. C【解析】试题分析:A.反应中元素化合价没有变化,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故 A错误; B.试管b中溶液颜色不变的目的是使反应到达平衡,且可逆反应中反应物不能完全转化, 故B错误;C.加入氢
44、氧化钠溶液,增大氢氧根离子浓度可能使平衡正向移动,但不能证明一定是减小生成物浓度使平衡正向移动,故C正确;D.增大氢离子浓度、温度升高均使平衡逆向移动,无法说明影响平衡的主要因素是温度, 故D错误。考点:本题考查化学平衡。21. D【解析】【详解】A.根据题给信息130 min出现现象为:沉淀迅速溶解形成红色溶液,随后溶液逐渐变为橙 色,之后几乎无色,说明生成红色配合物的反应速率较快,红色配合物生成橙色配合物的速率较慢,故A正确;B.根据题给反应可知,增大溶液中SO32-浓度,平衡右移,加速红褐色沉淀Fe(OH)3溶解,故B正确;A*5C. HOFm孙HOFeOKQ ,在。2的作用下,橙色 H
45、OFeOSO2浓度下降,生成物浓度减 (红色)(柢色)小,平衡正向移动,故 C正确;D.Fe3+、SO32-、OH-三种微粒会继续反应生成红色配合物,故 D错误;故选Do【点睛】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增大反应物的浓度或减小生成物的浓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减小反应物的浓度或增大生成物的浓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22. CH3COOH 口匹 CH3COO + H+ bc ICH3COOH><0.001>> ABCD ABD【解析】【分析】(1)醋酸是弱酸,不完全电离。a.滴加少量浓盐酸,增大了氢离子的浓度,平衡左移,CH3COOH电离程度减小。b.微热溶液,促进醋酸
46、电离,CH3COOH电离程度增大。c.力口水稀释,促进醋酸电离,CH3COOH电离程度增大。d .加入少量醋酸钠晶体,增大了醋酸根离子浓度,平衡左移,CH3COOH电离程度减小。(2)盐酸是强酸、醋酸是弱酸,0.1 mol L-1的盐酸中c(H+)=0.1mol/L , 0.1 mol L-1醋酸中c(H+)<0.1mol/L,所以盐酸的 pH=1,醋酸的 pH>1。酸或碱抑制水电离,酸中c(H+)越大、碱中c(OH-)越大其抑制水的电离程度越大。图 I 中,V=10 时,pH<7,所以 c(H+)>c(OH-),根据电荷守恒 c(H+)+c(Na+)=c(OH-)+c
47、(CH3COO-), 故 c(Na+)<c(CH 3COO-)。(3)甲溶液的 pH =11 , c(H+)=10-11 mol/L , c(OH-) =10-3mol/L。由于氨水是弱碱,c(NH3?H2O) >10-3mol/L , c(NaOH) =10 -3mol/L。由于氨水是弱碱,稀释过程中电离程度增大,n(OH-)增大;NaOH!强碱。(4) A .H2O2+SO2=H2sO4B. Na2CO3 +SO2= Na2SO3 + CO2C. Na2SO3 +SO2+H2O= 2NaHSO 3D Ca(OH) 2+SO2= CaSO3 J +HO。(5)根据表格提供的数据和
48、强酸制弱酸的原理分析可得。【详解】(1)醋酸是弱酸,不完全电离,电离方程式为CH3COOH _ CH3COO + H+,故答案为:CH3COOH CH3COO + H +。a.滴加少量浓盐酸,增大了氢离子的浓度,平衡左移,CH3COOH电离程度减小,故 a不选;b.微热溶液,促进醋酸电离,CH3COOH电离程度增大,故 b选;c.加水稀释,促进醋酸电离,CH3COOH电离程度增大,故 c选;d .加入少量醋酸钠晶体,增大了醋酸根离子浓度,平衡左移,CH3COOH电离程度减小,故d不选;故选bc。(2)盐酸是强酸、醋酸是弱酸,0.1 mol L-1的盐酸中c(H+)=0.1mol/L , 0.1
49、 mol L-1醋酸中c(H+)<0.1mol/L,所以盐酸的pH=1,醋酸的pH>1,根据图知,I是醋酸曲线,n是盐酸曲线, 故答案为:I。酸或碱抑制水电离,酸中c(H+)越大、碱中c(OH-)越大其抑制水的电离程度越大,盐酸中c(H+)等于氢氧化钠溶液中c(OH-)都大于醋酸中c(H+),所以抑制水电离程度:盐酸=氢氧化钠> 醋酸,则滴定开始前,三种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c(H+)最大的是0.1 mol L-1醋酸,故答案为:醋酸。图 I 中,V=10 时,pH<7,所以 c(H+)>c(OH-),根据电荷守恒 c(H+)+c(Na+尸c(OH-)+c(CH3CO
50、O-), 故 c(Na+)<c(CH3C00-),故答案为:>;<。(3)甲溶液的 pH =11 , c(H+)=10-11 mol/L , c(OH-) =10-3mol/L ,故答案为:0.001。由于氨水是弱碱,c(NH3?H2O) >10-3mol/L , c(NaOH) =10-3mol/L ,所以25c时,等体积的甲、乙两溶液与等浓度的盐酸反应,消耗的盐酸体积:甲 >乙,故答案为:>。由于氨水是弱碱,稀释过程中电离程度增大,n(OH)增大;NaOK强碱,故甲、乙溶液均加水稀释10倍后,所得溶液的pH:甲乙,故答案为:>。(4) A .H2O2+SO2=H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2030中国工程造价咨询行业十四五发展分析及投资前景与战略规划研究报告
- 贝叶斯深度学习融合-洞察及研究
- 广东省21届数学试卷
- 酒店生鲜配送的合同范本
- 二手合同租赁合同范本
- 解除采购合同协议书范本
- 足浴店防水维修合同协议
- 转让移动摆摊车合同范本
- 购买地契老字号合同范本
- 钢架厂房施工易合同范本
- 学霸提优第四单元《我们讲文明》重难点梳理 课件
- 安徽青硕建设有限公司招聘笔试真题2024
- 公司适用法律法规标准清单2025年08月更新
- 2025年4月自考00077金融市场学试题
- 国家开放大学机考答案 5个人与团队管理2025-06-21
- 大庆师范学院《跳高》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2025年广元市中考语文试卷真题(含标准答案)
- 幸福与健康课件
- 幼儿弱视防治指南
- 2025人教英语初中七年级下册期末测试卷(含答案)
- 窗帘实施方案(3篇)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