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细胞癌的CT扫描及表现_第1页
肾细胞癌的CT扫描及表现_第2页
肾细胞癌的CT扫描及表现_第3页
肾细胞癌的CT扫描及表现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肾细胞癌的CT扫描及表现肾细胞癌简称肾癌,是最常见的肾脏恶性肿瘤,约占全部肾恶性肿瘤的85%主要来源于肾小管上皮细胞。常见于4060岁,男女比例为2:1。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2014年收治的肾细胞癌患者13例,其中男性10例,女性3例,年龄在2869岁,平均年龄53岁,患者大多数为46岁以上。1.2 检查方法1.2.1 扫描前准备扫描前3天禁服钡剂、钙或含金属药物;扫描前6h禁饮食;扫描前30min口服1%-2%乏影葡胺400ml,使小肠充盈;扫描前5min再口服对比剂200ml,使胃及十二指肠充盈,患者取仰卧位,训练病人在平静呼吸时屏气进行扫描。扫描前先做定位

2、片,以确定扫描范围。需增强扫描者必须做碘过敏试验。1.2.2 CT扫描方法平扫:以剑突为标记,扫描范围自肾上腺区开始扫至肾下极的下方。扫描层厚10mm层距10mm对可疑小病灶,应采用局部薄层扫描,层厚1.55mm层距35mm常规增强扫描:肾脏CT检查常规需做增强扫描,静脉快速团注60%勺泛影葡胺或非离子型对比剂60100ml。注射完毕即行双肾区扫描,可显示肾实质强化;510min后,再次行双肾区扫描,以观察肾盂充盈情况。动态增强扫描:当CT扫描时间与扫描间隔时间之和小于10s时,动态扫描即成为可能。依检查目的不同,动态扫描分为进床式动态扫描和同层动态扫描两种。两种扫描注入对比剂的方法均为静脉团

3、注式。螺旋CT双期(或多期)增强扫描:先作肾脏平扫,然后静脉快速团注60%的泛影葡胺或非离子型对比剂,以34ml/s的速度注射。再分别于2530s和23min做两次螺旋扫描,前者为肾皮质期,后者谓肾实质期。肾皮质期对显示肾血管及较大肾肿块的血供情况优于肾实质期,肾实质期皮髓质均已强化,强化程度低的病灶与肾实质间有良好的对比,因此其对小病灶的发现率高于皮质期。2 结果2.1 平扫表现正常肾脏在横断层面上,位于脊柱两侧。由于肾周低密度脂肪组织的对比,肾脏显示为圆形或椭圆形软组织密度影,边缘光滑或略带分叶。有时在左肾上极的前外侧缘处可见一局部的突出,称之为驼峰肾,属先天变异,勿误为病变。在肾的中部层

4、面可见肾窦及肾门内凹,肾动脉和肾静脉呈窄带状软组织影,自肾门向腹主动脉和下腔静脉走行,肾动脉位置较肾静脉偏后,除肾窦脂肪呈较低密度和肾盂呈水样密度外,实质密度均匀一致,约为3050HU肾皮、髓质不能分辨。如果用较宽的窗宽观察,在肾脏前、后方的低密度脂肪组织中,可见向侧腹壁走行的细线状致密影,此即肾前、后筋膜,它们将腹膜后区分为前肾旁间隙、肾周间隙和后肾旁间隙。2.2 增强扫描表现肾脏的增强扫描表现取决于对比剂的用量、注射速度和扫描时间。采用常规剂量团注法的增强检查早期(注药后1min之内),肾血管和肾皮质明显强化,强化的肾皮质伸入到肾实质内,形成所谓肾柱,而髓质仍维持较低的密度,因而可清楚地分

5、辨出肾皮质和髓质。正常青壮年肾皮质厚度可达0.5cm,进入老年期后,正常肾皮质因有不同程度的萎缩可以变薄。注药后约2min扫描,肾髓质明显强化,其强化程度类似或略高于皮质,皮质和髓质分界不清楚,肾盂及肾盏开始强化。510min后扫描,肾实质强化程度减低,肾盏、肾盂明显强化。螺旋CT增强扫描由于扫描速度快,成像时间短,能连续观察到以上各期的强化表现。3 讨论肾细胞癌为泌尿系最常见恶性肿瘤。平均发病年龄5060岁,男性比女性多3倍。罕见于青年或儿童。典型症状有血尿(60%),腰痛(50%)和包块。但只有不到15%的病人有这些典型症状。有时,肾癌虽大而症状不明显或无症状。肾癌偶尔并发高血压和副甲状腺

6、机能亢进。肾细胞癌起源于肾小管的上皮,没有包膜,但可以有纤维组织的假包膜。瘤内常发生出血、坏死、囊变、钙化,甚至纤维化。镜下肾细胞癌可以是以透明细胞为主,颗粒细胞为主或梭形细胞为主,或三种细胞的混合。肾细胞癌的直径等于或小于3cm时,称为小肾癌。而临床及影像学最常见到的是进展期肾癌。CT平扫肿瘤多表现为肾实质内略低密度或等密度病灶,偶为略高密度病灶,呈圆形、椭圆形或不规则分叶状,多数边界不清。若有出血、坏死、囊变时则表现为密度不均匀的肿块。少数病灶内可见点状、不规则或弧形钙化影。较大的肿瘤可使肾轮廓外形扩大或局部隆起。增强扫描早期,肿瘤常显示明显不均匀强化,中心为无强化的低密度区。其后由于肾实质强化显著而肿瘤的低密度区相对明显。肾盂肾盏受压移位或破坏,有时可引起部分肾积水。肿瘤向外侵犯可致肾周脂肪密度增高、消失和肾筋膜增厚。肾静脉或下腔静脉有瘤栓形成时,表现为静脉管径增粗,边界模糊,增强扫描时出现等密度或低密度充盈缺损。肾门区域、主动脉旁、下腔静脉旁及膈肌角内可见肿大的淋巴结,在CT上显示直径等于或大于1.5cm。此外还可转移到肾上腺、肝、肺及腰椎等部位。CT检查已广泛应用于肾脏疾病的诊断,包括肾肿瘤、结石、炎症、外伤和先天性畸形等。对多数肾脏疾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