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朝时期的“忠孝之辨”-最新资料_第1页
南北朝时期的“忠孝之辨”-最新资料_第2页
南北朝时期的“忠孝之辨”-最新资料_第3页
南北朝时期的“忠孝之辨”-最新资料_第4页
南北朝时期的“忠孝之辨”-最新资料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南北朝时期的“忠孝之辨“孝,在历史上是一极重要的德行,常与之相提并论的另一重要德行,是“忠.然而,现实中,两者往往又存在无法回避的矛盾与冲突.所谓“忠孝难以两全,“忠孝之辨也由此产生.汉代经学就曾有关于“忠、“孝孰轻孰重的争论,大致上说,“孝大于忠乃是今文经学的意见,“忠大于孝那么是古文经学的意见-.魏晋以降,今、古文之争渐歇,“忠孝之辨那么仍在继续.考察南北朝时期的历史,一方面,王朝兴替频繁,侍奉贰主乃至三主之臣比比皆是;另一方面,门阀土族盛极一时,孝亲之德倍受崇重.在这情形下,“孝逐渐超过了忠.事实上,这种“孝超过忠、“孝大于忠的观念在皇侃?论语义疏?中亦多有阐发,反映出南北朝时期的思想特

2、质.一皇侃本人就“性至孝,常日限诵?孝经?二十遍,以拟?观世音经?.事实上,像皇侃这样以诵经方式表达孝心孝性的情况在当时是很常见的.如?陈书徐份传?:“份性孝悌.陵按:徐份父徐陵尝遇疾,甚笃.份烧香泣涕,跪诵?孝经?,昼夜不息.可见,“孝作为最根本的德行,倍受崇重.?论语义疏?“孝的观念与皇侃孝的践行是一致的,皇侃对待孝的态度也在“孝大于忠的“忠孝之辨中得到表达.例如,在事父母“就养无方、事君“就养有方问题上,皇侃疏释?学而?“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时云:“子事父母,左右就养无方,是能竭力也然事君虽就养有方,亦宜竭力于君.细加品味,“子事父母,左右就养无方,是能竭力也显被视作了当然之理;

3、而“亦宜竭力于君中的“亦宜二字,那么不无劝勉之意.在另一条疏释中,皇侃同样提到“有方、“无方的问题:“臣礼就养有方,有方那么隔;弟子无方,无方那么亲也.“有方既“隔,“无方既“亲,显然“无方大于“有方,也即“孝大于忠.另如在对待君、亲过失的态度上,皇侃云:“君亲有过,假设任而不谏,必陷于不义.不欲存孝子之心使都不谏,故开其少分令必谏也.又云:“君假设有过,那么必犯颜而谏之.?礼?云:事君有犯而无隐,事亲有隐而无犯.孝子于父之过仅“开其少分,且“有隐而无犯;忠臣于君之过那么“必犯颜而谏之,“有犯而无隐.显然,这也是“孝大于忠.那么,皇侃关于“忠孝之辨的立论依据是什么呢何以会“孝大于忠呢其实,在皇

4、侃疏释?学而?“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所引王弼之语中,已道出了其中的缘由:“自然亲爱为孝,推爱及物为仁也.“自然亲爱也即“自然爱亲,其中“自然二字至为关键,可以说“孝与“忠之间的本质区别即在于“自然与否.再如:孔子举所异者,言为风政者,以孝悌为主.父子天性,率由自然至情,宜应相隐.假设隐惜那么自不为非,故云直在其中矣.假设不知相隐,那么人伦之义尽矣.父子真属,天性莫二,岂父有罪,子向他说也故孔子日:“子为父隐,父为子隐,直在其中.故云“有隐也.而君臣既义合,有殊天然.假设言君之过于政有益,那么不得不言.在皇侃看来,“父子真属,天性莫二,故“宜应相隐,“而君臣既义合,有殊天然.假设言君之过于政有

5、益,那么不得不言.可以看出,皇侃以“天性、“自然至情、“真属等为据,将“孝置于“忠以及是非曲直之上,显示出玄学自然本体论的理论倾向,并以此将“孝推至无条件的、绝对的崇高位置.从“孝与“忠的内涵看,“孝几乎完全沿袭旧说,鲜有新义,故此处略而不管.相形之下,皇侃有关“忠的见解,那么显示出某些新的思想倾向,值得我们注意.具体而言,臣的地位有所上升,君的权威有所下降,与子于父“孝的绝对性形成鲜明对照,臣于君“忠的条件性和相对性更加突出了.请看以下疏释:张凭日:“夫君臣之道,信而后交者也.君不信臣,那么无以授任;臣不信君,那么难以委质孔子答,因斥定公也.言臣之从君,如草从风.故君能使臣得礼,那么臣事君必

6、尽忠也;君假设无礼,那么臣亦不忠也.比拟皇侃对?学而?“与朋友交言而不信乎所云:“朋友交合,本主在于信,岂可与人交而不为信乎.那么张凭竟是将“主在于信的朋友之道移作了“君臣之道,并进而要求君、臣在平等的根底上“信而后交.这样的观念显然是对君主权威性的极大挑战,以至于“君能使臣得礼反成为“臣事君必尽忠的先决条件,“君假设无礼,那么臣亦不忠.看上去,皇侃这一大胆的言论,着实有些令人吃惊,但如果我们将其置于当时的历史背景之下,或可发现这其中不无深意.纵观魏晋乃至南朝宋、齐、梁、陈,历朝开国君主无一不是以臣代君,所谓禅让的美名之下,其实掩盖着不忠的为难.皇侃身为国子助教,又深受梁武帝的赏识,他自然有理

7、由为萧衍以梁代齐的不忠行径予以辩护.但显然,皇侃不会在一般意义上反对“忠.在?泰伯?“周之德,其可谓至德也已矣条的疏释中,皇侃云:虽圣德之盛,犹服事恶逆之君,故可谓为德之至极者也.称“忠为“德之至极.然其在?八侑?“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矣也.谓?武?:尽美矣,未尽善也一章疏释中又云:美者,堪合当时之称也.善者,理事不恶之名也.夫理事不恶,亦未必会合当时;会合当时,亦未必事理不恶.故关、善有殊也.?韶?乐所以尽美又尽善,天下万物乐舜继尧,从民受禅,是会合当时之心,故曰“尽美也;揖让而代,于事理无恶,故曰尽善也天下乐武王从民而伐纣,是会合当时之心,故“尺美也;而以臣伐君,于事理不善,故云“未

8、尽善也.武王“以臣伐君,不忠,故“未尽善,但这却并不阻碍其“会合当时之心而“尽美.皇侃分辨“美、“善,看似指出了武王未能“尽善之失,实那么却又以“尽美之名为不忠翻开了缺口:寻到了根据.这话实际是说,臣下假设“会合当时之心,便可“从民而伐主.当然,如果在尽美之下,改“伐为“禅,便既“尽美又“尽善了.?尧日?“日:予小子履,?论语义疏?云:“禹受人禅而不禅人,乃传位与其子孙.至末孙桀无道,为天下苦患.汤有圣德,应天从民,告天而伐之.这不禁令人想起萧齐东昏侯萧宝卷亡国前的一幕,当时,梁武帝萧衍正是采取了“从天应民,告天而伐之的做法.?梁书本纪第一?记载:永元二年冬,懿被害.信至,高祖密召长史王茂、中

9、兵吕僧珍、别驾柳庆远、功曹史吉士瞻等谋之.既定,以十一月乙巳召僚佐集于厅事,谓日:“昔武王会盂津,皆日纣可伐.今昏主恶稔,穷虐极暴,诛戮朝贤,罕有遗育,生民涂炭,天命殛之.卿等同心疾恶,共兴义举,公侯将相,良在兹日,各尽勋效,我不食言.萧衍在征讨之后,最终又接受了傀儡末帝萧宝融所谓的禅让.?梁书本纪第一?引玺书日:昔水行告厌,我太祖既受命代终;在日天禄云谢,亦以木德而传于梁受终之礼,一依唐虞故事.王其陟兹元后,君临万方,式传洪烈,以答上天之休命!“依唐虞故事而受禅,这样,梁武代齐岂不就成了既“尽美又“尽善了吗此外,需要指出的是,郭象“无为而治思想对皇侃影响颇深,也是造成“忠的相对性、条件性的一个重要原因.关于“无为而治,郭象云:夫工人无为于刻木而有为于用斧,主上无为于亲事而有为于用臣.臣能亲事,主能用臣;斧能刻木而工能用斧;各当其能,那么天理自然,非有为也.假设乃主代臣事,那么非主矣;臣秉主用,那么非臣矣.故各司其任,那么上下成得而无为之理至矣.承续郭说,皇侃在?论语义疏?中引李充之言亦云:进无喜色,退无怨色,公家之事,知无不为,忠臣之至也.可见,君主被置于“无为之境后,“无不为被视作了“忠臣之至,因而,臣“无不为才是君“无为的鹄的所在.接着皇侃又云:为君之道,当委用大臣,大臣假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