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路与电子技术基础总复习题及解(1)_第1页
电路与电子技术基础总复习题及解(1)_第2页
电路与电子技术基础总复习题及解(1)_第3页
电路与电子技术基础总复习题及解(1)_第4页
电路与电子技术基础总复习题及解(1)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22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电路与电子技术基础总复习题及解电路与电子技术基础总复习题及解一、问答第一章答题1 .电流与电压为关联参考方向是指什么?答:电流参考方向(箭头方向)与电压降参考方向(“+”到、”的方向)一致的方向。第二章答题1 .应用叠加定理时,理想电压源不作用时视为短路,理想电流源不作用时视为开路。2、求含有受控源单口网络的戴维南(诺顿)等效电路的内阻时,屏蔽掉电源后须用外施电压、电流法求得。第三章答题1、对于电容C和电感L,电压和电流间的关系为:,ndu,diCuL2、换dt路定律是指:dt3、全响应解的两种表达式:(1)全响应=(零输入响应)+(零状态响应)(2)三要素法:第四章答题1、直流电路中,感抗为

2、0,容抗为无穷大。2、正弦电压u(t)=”Ucos(t+u)对应的相量表示为UUuo3、任意一个相量乘以j相当于该相量逆时针旋转90°。4、三相对称电源星型联结,相、线电压的关系为相电压是线电压的%百倍,且相电压滞后对应线电压30°。对称电源接线时,线电流、相电流之间关系为线电流等于煦倍相电流,相位滞后对应相电流30°。5、电阻元件的电压电流的有效值满足:U=IR,关联参考方向下电压和电流同相位,即由=九j二1第五章答题无第六章答题1、本征半导体电子浓度等于空穴浓度;N型半导体的电子浓度大于空穴浓度;P型半导体的电子浓度小于空穴浓度。2、场效应管属于电压控制型器件

3、,晶体三极管则属于电流控制器件。3、晶体三极管工作在放大状态时,应使发射结正向偏置;集电结反向偏置。4、稳定二极管稳压时是处于反向偏置状态,而二极管导通时是处于正向偏置状态。5、PN结的单向导电性,就是PN结正偏时导通,反偏时截止。6、当温度升高时,三极管的集电极电流Ic增加,发射结压降LBe减小。第七章答题1、共模抑制比Kcmr是差模放大倍数与共模放大倍数(绝对值)之比。2、抑制温漂(零漂)最常用的方法是采用差放电路。3、差分放大电路能够抑制共模信号,放大差模信号。4、当NPN型晶体管工作在放大区时,各极电位关系为LL>Lt>LE。5、共射放大电路的输入电压与输出电压的相位差为1

4、80。6、分压式偏置放大电路具有稳定Q点的作用。7、乙类互补功放存在交越失真,可以利用甲乙类互补功放来克服。8、与甲类功率放大器比较,乙类功率放大器的主要优点是效率高。第八章答题1、通用型集成运放的输入级多采用差分接法。2、理想运放的工作有线性和非线性两种状态。3、深度负反馈的实质是反馈信号X和外加输入信号X近似相等,尽'.一输入信号X近似于0。4、当运放工作在线性状态时,两输入端电压相等,即u+=u-,称这种现象为虚短。同时,输入电流也为零,即i+=0,i-=0,称这种现象为虚断。线性状态工作的运放如果是反相输入的,则其反相输入端电压为零,称之为虚地。第九章答题1、振荡器与放大器的区

5、别在于:振荡器不外加输入信号就有信号输出,而放大器的输入端都接有信号源。2、产生低频正弦波一般可用RC振荡电路;产生高频正弦波可用LC振荡电路;要求频率稳定性很高,则可用石英晶体振荡电路。3、自激震荡的条件是:?(1)振幅条件:|AoF|1;(2)相位条件:af2n,其中n是整数。相位条件意味着振荡电路必须是正反馈;振幅条件可以通过调整放大电路的放大倍数达到。4、正弦波振荡器的振荡频率由选频网络而定。15、.石英晶体L、CR串联谐振时的阻抗特征是L,这时C的回路阻抗Z最小。第十章答题1、桥式整流电路比全波整流电路多用了二个二极管,但对二极管的参数要求却与半波整流基本相同,效率却提高一倍,整流输

6、出的脉动成分半波整流电路UO=;全波整流电0.9U2Uo25大大减少。2、输出电压与变压器次极电压的关系为:路UO=;电容滤波电路)TRlC(35)之(通常取uo(1.11.2)U2,二、解第一章解题:1、书上习题试计算如习题图所示各元件的功率,并指明是生产功率还是吸收功率。习题图解:(a)P=VI=-5*1=-5W,生产功率(b) P=VI=-6*(-2)=12W,吸收功率(c) P=VI=4*(-3)=-12W,生产功率元曲b-6V+思考:若则P又当如何?生产功率这时:P=-IV=-(-2)*(-6)=-12W,2、书上习题某段电路如习题图所示,试求Ub。解:Uab=10-8*2+18-2

7、*2=8V3、图1-1所示电路中共有3个回路,各段电压参考方向已给定,若已知U1=1V,U2=2V,U5=5V,求未知电压UB、U4的值解答:分别选取各回路绕行方向如图所示,则由KVL可得:大回路:代入数据,求得右回路:代入数据,求得U1+U5+U3=0U3=Ui-U5=1-5=-4VU2+U5-U4=0U4=-U2+U5=-2+5=3V4、图1-2所示是某网络中的部分电路,a、b两结点处没有闭合,求Uab解答:按图中所选绕行方向,据KVL可得ab-I3R3+I2R2-US2-I1R1+Us1=0所以Uab=-U51+I1R1+Us2-I2R2+I3R3这表明电路中任意两点间的电压Uab等于从

8、a点到b点的任一路径上各段电压的代数和。5、 下图所示单口网络的开路电压Uab等于几V?解:顺势绕向:-6+1+21+3=0I=1AUab=-1X1+6=5V所以uab等于5V第二章解题:1、书上将习题图所示电路等效化简为一个电压源或电流源。习题图解答:(a)等效为一个电流源,I=5-3=2A,方向朝下。(b)化简为电流源模型。电流源的电流为电压源的短路电流:is=6/3=2A,电流源的电流方向为电压的-指向+的方向;电阻仍为3QO(c)化简为电压源模型(3Q电阻不起作用)。电压源的电压为电流源的开路电压:Us=5*2=10V,电压源的的-指向+的方向与电流源的电流方向一致;电阻仍为2QO(d

9、)化简为独立电流源(10Q电阻不起作用)化简、等效后的图如下:2、书上电路如习题图所示,求U3O习题图解:设电流源电流向如图。(一)支路电流法:左孔回路:6i1+4i2-10=0节点电流:i2-ii-4=0右孔回路:4i2-U3-10ii=0解得:i2=3.4A,ii=-0.6A,U4q=4*i2=VU3=-10*=V(二)节点电压法:(1/6+1/4)Uw=10/6+4得U4Q=V左孔:-6i1+10=U4口,i1=-0.6A右孔:U3=-10*=V3、书上加用节点分析法计算习题图所示电路的节点电压U1与U2。习题图解:设节点如图:r(1+1)U1U2=I-U1+(1+1+1u-u2+(1+

10、1)u3=5-1Ui-u3=2u2解得:代掉I,u1=15/4V,u2=5/3V,u3=5/12V4、补充1、如补充图,所示电路,已知U=220V,R_=50Q,R=25Q,R=75Q。求:用分压表达式求U的电压;用分流表达式求电流I2。补充图解:R=R2/Rl=R2Rl/(R2+Rl尸75*50/(75+50)=30QU=R/(R+R)*U=30/(30+25)*220=120VI=U/(R1+R)=220/(25+30)=4A12=R2/(R2+Rl)*I=75/(70+50)*4=2.4A5、补充2补充图6、补充图所示单口网络的短路电流isc及a点、b点断开后的开口(路)电压Ub。补充图

11、解:顺时绕向:2I+4I=6isc=I=1A断开a、b,此时回路中没电流,则开口电压5为:-Uab+6*1=0,Ub=6V7、补充,由习题改变,求补充习题图所示单口网络的戴维南等效电路。解:开口(路)电压UOc:开口时I=0,所以开口电压Uoc=4*2/(2+2)=2V求R,屏蔽掉独立电源后,看进去的内阻R=3+2/2=3+2*2/(2+2)=4Q所以戴维南等效电路为:8、补充受控源的电流源变为电压源(注意:求的电压源的-、+向与原电流源的方向一致。):9、补充书上:第三章解题:1、 题3-20所示电路中开关打开以前电路已达稳态,t0时开关S打开。求t0时的iCt,并求t=2ms时电容储存的能

12、量。解:本题为t=0时实行全响应。uc(0-)=1/(1+1)*12=6V,uc(0+)=uc(0-)=6Vuc(°°)=12V电压源短路,求时间常数电阻R=R+R=2橙r=R0C=1/25S三要素法:uC(t)=12+(6-12)e-j=12-6e-25tt=2ms时C(t)=V12WC2CUc=396*10-6J2、补充1第四章解题:1、解:ui=50V2sin(3t+30)=50醒sin(2*100兀t+30)=50<2sin(200兀t+30)L2=-10072sin(wt-150)=-100J2sin(200兀t-150)小="©2=30

13、-(-150)=1802、解:3、试求题4-10所示各电路的输入阻抗Z和导纳Y。解:(a)Z=R+L/C=1+j1*(-j2)/(j+(-2j)=1+2/(-j)=1+2j=括/artan2Y=1/Z=春/5/-artan2S(b) Z=1+(-j)/(1+j)=1+(-j)*(1+j)/(-j+1+j)=1+1-j=2-j=5/artan-1/2Y=1/Z=5/5/-artan-1/2S(c) Z=(40+40j)/(40-40j)=(40+40j)*(40-40j)/(40+40j+40-40j)=1600-1600(-1)/80=3200/80=40QY=1/Z=1/40=25*10-3

14、S(d) L=j3LI+(-rI)Z=L/I=j3L-r4、补充电阻与电感元件并联如图,它们的电流有效值分别为3A和4A。试写出总电流的复数代数式,并计算出总电流有效值为多少(不一定要算出相位角)?解答:分析:设电压为UU0总电流I=(32+42)1/2=5A,=arctan(-)53.133第五章解题书上习题:1、 如习题图5-2所示具有互感的两线圈,已知线圈位置及绕向,试判断同名端(标上标记)。习题图5-2解:根据右手定则:(a) a和d为同名端(b) a和d为同名端2、 求如习题图5-3所示各电路ab端的等效电感Lab。习题图5-3解:(a)为顺向串联,所以等效电感为Lab=L1+L2+

15、2M=4+3+2=9H(b)为逆向串联,所以等效电感为Lab=L1+L2-2M=5+6-2*2=7H3、 如习题图5-7所示的正弦稳态电路。已知电源内阻R=1kQ,负载电阻R=9kQ,为使负载上获得最大功率,变压器的变比n=N/N应为多少?解:电流源等效为电压源:Us=is*RsRo=Rs当N/N2=n:1时,次级对初级电路的等效电路如图:使负载上获得最大功率R=n*n*RLn2=Ro/Rl=1/9n=1/3即Ni/N2=1:34、补充写出下图每一个互感线圈上的电流电压关系。解:互感线圈上的电流电压关系为:对于L1线圈:U1L1也M强dtdt对于1_2线圈:u2L2-Md1dtdt对于L1线圈

16、,i1与U1非关联,所以L1前为“-”;又同名端电流反向,M前应为“-",但自感L1前为“-",所以M前最终为“+”。对于L2线圈,i2与U2关联,所以L2前为“+”;又同名端电流向相反,M前符号为“-",且自感L2前为“+”,所以M前最终还是为“-”。第六章解题1、书上判断如习题图6-3(a)所示电路中各二极管是否导通,并求A,B两端的电压值。设二极管正向压降为V。习题图6-3解:(a)D二端断开(开路)时,D正向电压为:Lbi=12V,口二端断开(开路)时,D正向电压为:Lb2=12-6=6VO所以D导通,电压为:IR-12+=0,IR=-Lae+IR-12=

17、0,LAb=IR-12=(或取D与AB端口的回路,+LA/0,LAb=)2、设硅稳压管。1和A的稳定电压分别为5V和10V,求习题图6-5所示电路的输出电压LL已知稳压管的正向压降为V。习题图6-5解:d导通,输出恒压为L0=3、补充在下图4所示电路中,已知LZ1=7V,LZ2=9V,则输出电压LO为多少?图4解答:LZ1导通,为7V。LZ2截止。4、书上要使晶体管具有电流放大作用,具发射结和集电结应满足什么条件?答:条件为电压须:发射结正偏Ue>0,Ib>0;集电结反偏,LLe>0o5、书上半导体三极管为什么可以作为放大器件来使用,具放大的原理是什么?答:主要是电流放大作用

18、,i广(3ib,ie=iB+ic=ib(3+1)=(ic/(3)*(B+1)三极管的微变等效电路:第七章解题1、 基本共发射极放大器如习题图7-12所示。(1)试简述电路中各元件的作用;(2)当三极管(3=50,LBec,估算静态工作点Ib乌Ic®LCeq(3)更换一只B=100的三极管,重新估算iBgIcqLCeq此时电路能否正常放大?习题图7-12解:(1) C1为输入隔直电容;Rb为基极电流控制电阻;Rc为以e电压控制电阻;C2为输出隔直电容,R为负载电阻;T为NP湍体三极管。(2) Ib(=(Lcc-LbeQ/Rb=/(600*103)=wAIcq=Bbc=50*10-6=m

19、ALCe=Lcc-Ic(?Rc=*10-3*6*103=LCe次于0较多,处于放大区。(3)若B=100,贝UIbqf(Ucc-UbeQ/Rb=/(600*103)=wAIccf3Ibqf100*10-6=mAUCeFUcc-Ic(*Rcf*10-3*6*103f因UCeq值太小,所以三极管处在饱和区,电路不能放大2、补充设补充图所示电路中各电容对交流信号可视为短路,晶体管的=50,rbb=200,UbeF,求:(1)静态工作点建6LCeQ各为多少?(2)画出交流微变等效电路。(3)输入电阻R,输出电阻R各为多少?(4)电压放大倍数A为多少?补充图解:(1)Ibcf(Ucc-Ube()/R1(

20、2)交流微变等效电路如补充图(3)26(mV)%rbb(1)200(1、iEQ(mA1心补充图交用激变专效电路15262650)一1一一一3一一270101526R=R1/rbef27000015261.52K输出电阻R=r=3KQ33(4)人(R2/RL)/rBE=50/1.534933第八章解题1、书上习题在习题图8-3中,A为理想运算放大器,D为理想二极管,试分析U和U的函数关系。习题图8-3解:根据“虚短"u+=u-=0,“虚断"i+=i-=0。ii=if,Ui/Ri=-uoi/Rfuoi=-(Rf/Ri)Uiuo=-(Rf/Ri)V2、 书上习题在习题图8-5中,

21、A为理想运算放大器。已知U=,试求负载电阻R上的电压以、电流Il以及集成运放的输出电流I。习题图8-5解:根据“虚短"u+=u-=0,“虚断"i+=i-=0。这时,ii=ifif=ii=(ui-u-)/(50*i03)=(50*i03)=i0Auo=-(R/Ri)ui=-(i00/50)*=-iVIl=uo/RL=-i/(i0*i03)=-i00Aif=Io+ILIo=if-IL=i0-(-i00)=ii0g,A3补充:在补充习图3(a)所示电路中,已知输入电压ui的波形如补充习图3(b)所示,当t=0时uo=5。试画出输出电压uo的波形。补充习图3解:为一积分电路,输出电

22、压的表达式为当Ui为常量时若t=0时Uo=5,当t=10ms时,ui=5,t=0至U10时,uo=200X5X(10-0)x103V+5=5V。当t=20mS时,ui=-5,t=10到20时,Uo=-100X(-5)x(20-10)X103+(5)V=5V。当t=30mS时,ui=5,同理得,uo=-5V解补充习图3因此输出波形如解补充习图3所示。4、【例】在图8-39所示反馈电路中:(1)所示电路中引入的是直流反馈还是交流反馈,是正反馈还是负反馈;若为交流负反馈,则说明反馈的组态。(2)已知R=10kQ,R=100kQ,R=2kQ,R=5kQ。求在深度反馈条件下的AUf。图8-39例用图【解

23、】(1)如下图的极性,因为Ud=Ui-Uf,所以为串联反馈。令输出电压uo=0,即R将短路,反馈电压uf依然存在,与ud的关系不变,故电路中引入的是电流反馈。所以反馈的类型为电流串联负反馈。(2)电路中引入了电流串联负反馈,R、R和R组成了反馈网络,利用分流原理可得由第二章的分流公式:Gk虚断i-=0Ik1Iri=U/(Ri+R)=IoR/(R1+R)G=【IoR(Ri+R)/(R1+R+R3)/(R1+R)反馈系数F=Xf/Xo5、补充:试判断补充习图4放大电路的反馈极性。是什么组态类型的电路?反馈电压和电流的表达式是怎样的?解:设输入信号电压y的瞬时极性为(+),从运放的同相输入端接入,放

24、大后运放输出端电压的瞬时极性为(+),加到三极管的基极,放大后三极管集电极输出电压的瞬时极性为(-),发射极输出电压的极性为(+),则回送到运放反相输入端的反馈电压极性也为(+),见解补充习图4,净输入电压:?VdViVf减小,因此为负反馈。因输入信号电压从同相输入端接入,反馈信号电压从反相输入端接入,所以为串联反馈。又因反馈电流反馈电压即反馈信号与输出电流成正比,因此为电流反馈。由此可见,补充习图4为电流串联负反馈电路。6、补充:试判断补充习图5电路的反馈组态。解:见解补充习图5,设运放A反相输入端电压M的瞬时极性为(+),则A输出电压Voi为(-),A输出电压Vo为(+),通过R和R分压反

25、馈电压Vf的瞬时极性为(+),Vf与Vi反相串联在A输入端,使净输入电压Vd减小,为负反馈;反馈信号从运放的同相输入端接入,输入信号从反相输入端接入,因此为串联反馈;反馈电压Vf与输出电压Vo成正比,比例系数为R/(R+R),若V。为零,则Vf也为零,因此为电压反馈;综上所述该电路为电压串联负反馈电路。第九章解题1、补充改错:改正补充图9-1所示各电路中的错误,使电路可能产生正弦波振荡。要求不能改变放大电路的基本接法(共射、共基、共集)图9-1解:(a)加集电极电阻R及放大电路输入端的耦合电容。如下图。(b)变压器副边与放大电路之间加耦合电容,改同铭端。如下图。2、补充分别标出补充图9-2所示各电路中变压器的同铭端,使之满足正弦波振荡的相位条件。补充图9-2解:补充图9-2所示各电路中变压器的同铭端如解补充图9-2所示。解补充图9-23、补充判断下图9-1电路能否产生正弦振荡,在图上标出瞬时极性图9-1解:能产生正弦振荡的极性如解图9-1。解图9-14、补充标出图9-2变压器的同名端使之能产生正弦振荡。图9-2解:能产生正弦振荡的极性和同名端如解图9-2。解图9-2第十章解题1、书上习题指出如习题图10-1所示桥式整流电容滤波电路的错误。习题图10-1解:正确的接法应是如下图:解答习题图10-1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