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中全硫的测定方法GB214—83_第1页
煤中全硫的测定方法GB214—83_第2页
煤中全硫的测定方法GB214—83_第3页
煤中全硫的测定方法GB214—83_第4页
煤中全硫的测定方法GB214—83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煤中全硫的测定方法GB21±83代替21477Determinationoftotalsulfurincoal国家标准局1983-11-28发布1984-10-01实施本标准适用于褐煤、烟煤和无烟煤中全硫的测定.本标准包括三种测定煤中全硫的方法,即重量法、库仑滴定法和高温燃烧中和法.在仲裁分析时,应采用重量法.1重量法(艾士卡法)1.1 方法要点将煤样与艾氏剂混和,在850c灼烧,生成硫酸盐,然后使硫酸根离子生成硫酸钢沉淀.根据硫酸钢的重量计算煤样中全硫的含量.1.2 仪器设备1.2.1 分析天平:精确到0.0002g.1.2.2 箱形电炉:附有热电偶高温计,能升温到900C,并可调

2、节温度,进行通风.1.2.3 瓷培竭:容量30mL和1020mL两种.1.3 试齐1J1.3.1 艾氏剂:以2份重的化学纯轻质氧化镁(HG3-1294-80)与1份重的化学纯无水碳酸钠(GB63977)研细至小于0.2mm后,混合均匀,保存在密闭容器中.1.3.2 盐酸(GB62277):化学纯,比重1.19,配成1:1水溶液.1.3.3 氯化钢(GB65278):化学纯,10%K溶液.1.3.4 甲基橙(HGB3089-59):0.2%t)溶液.1.3.5 硝酸银(GB67077):分析纯,1%K溶液,储于深色瓶中,并参加几滴硝酸.1.4 试验步骤1.4.1 于30mL#竭内称取粒度为0.2

3、mm以下的分析煤样1g(全硫含量超过8%寸称取0.5g)(称准到0.0002g)和艾氏剂2g,仔细混合均匀,再用1g艾氏剂覆盖(艾氏剂称准到0.1g).1.4.2 将装有煤样的培竭移入通风良好的箱形炉中,必须在12h内将电炉从室温逐渐升到800850C,并在该温度下加热12h.1.4.3 将培竭从电炉中取出,冷却到室温,再将培竭中的灼烧物用玻璃棒仔细搅松捣碎(如发现有未烧尽的煤的黑色颗粒,应在800850c下继续灼烧30min),然后放入400mL烧杯中,用热蒸储水冲洗地竭内壁,将冲洗液参加烧杯中,再参加100150mL刚煮沸的蒸储水,充分搅拌,如果此时发现尚有未烧尽的煤的黑色颗粒漂浮在液面上

4、,那么本次测定作废.1.4.4 用中速定性滤纸以倾泻法过滤,用热蒸储水倾泻冲洗三次,然后将残渣移入滤纸中,用热蒸储水仔细冲洗,其次数不得少于10次,洗液总体积约为250300mL1.4.5 向滤液中滴入23滴甲基橙指示剂,然后加1:1盐酸至中性,再过量参加2mL盐酸,使溶液呈微酸性.将溶液加热到沸腾,用玻璃棒不断搅拌,并滴入10%R化钢溶液10mL保持近沸状态约2h,最后溶液体积为200mL左右.1.4.6 溶液冷却后或静置过夜后用致密无灰定量滤纸过滤,并用热蒸储水洗至无氯离子为止用硝酸银检验.1.4.7 将沉淀连同滤纸移入重量的瓷培竭中,先在低温下灰化滤纸,然后在温度为800850c箱形电炉

5、内灼烧2040min,取出培竭在空气中稍加冷却后,再放入枯燥器中冷却到室温约2530min,称重.1.4.8 每配制一批艾氏剂或改换其他任一试剂时,应进行空白试验试验除不加煤样外,全部按本标准第1.4条试验步骤进行,同时测定2个以上,硫酸钢最高值与最低值相差不得大于0.0010g,取算术平均值作为空白值.1.5 结果计算1.5.1 测定结果按下式计算:S'=!最大允许差察部同北险室区15'同化验室毛<1D050.10140100.2.40.20OJO式中,分析煤样中全含量,%5或酸领I祖4.45空白试验的硝酸领重量0J374戢恻慢弹为党的系亲G煤样重'心畦;采用干

6、基时,以代譬%.1.6 允许差2库仑滴定法2.1 方法要点煤样在不低于1150c高温和催化剂作用下,于净化的空气流中燃烧分解.生成的二氧化硫以电解碘化钾和澳化钾溶液所产生的碘和澳进行库仑滴定.电生碘和电生澳所消耗的电量由库仑积分仪积分,并显示煤样中所含硫的毫克数.2.2 仪器设备和试剂2.2.1 仪器设备以库仑滴定为原理的自动测硫仪包括以下各局部:a.送样程序限制器:煤样可按指定的程序前进、后退.b.高温炉:用硅碳管或硅碳棒做加热元件,有不少于90mm长的高温带(1150±5C).燃烧管需耐温1300c以上.采用柏铭-柏热电偶.燃烧舟由耐温1300c以上的瓷制成.c.搅拌器和电解池:

7、搅拌器转速500r/min,连续可调.电解池高约12cm,容量约400mL内安有两块面积为150mm2的铝电解电极和两块面积为15mm2的铝指示电极.指示电极响应时间应小于1s.d.库仑积分器:电解电流0350mA范围内积分线性度应为±0.1%.配有56位数字的数码管显示硫的毫克数或配有不少于5位数字的打印机.e.空气净化系统:由泵供出的约1500mL/min的空气,经内装氢氧化钠及变色硅胶的管净化、枯燥.2.2.2 试剂2.2.2.1 碘化钾(GB127277):分析纯.2.2.2.2 澳化钾(GB64977):分析纯.2.2.2.3 冰乙酸(GB67678):分析纯.2.2.2.

8、4 三氧化鸨:化学纯.2.2.2.5 变色硅胶:工业品.2.2.2.6 氢氧化钠(GB62977):化学纯.2.2.2.7 电解液:碘化钾、澳化钾各5g,冰乙酸10mL蒸储水250300mL2.3 试验准备2.3.1 接上电源后,使高温炉升温到1150C,另取一组已校正的柏铭-柏热电偶高温计测定燃烧管中高温带的位置、长度及600C预分解的位置.2.3.2 调节程序限制器,使预分解及高温分解的位置分别处于高温炉的600c和1150c处.2.3.3 在燃烧管中充填厚度为3mm的硅酸铝棉,位于高温带后端.在燃烧管出口处充填洗净、枯燥的玻璃纤维棉.2.3.4 将程序限制器、高温炉(内装燃烧管)、库仑积

9、分器、搅拌器和电解池及空气净化系统组装在一起.燃烧管、活塞及电解池的玻璃口对玻璃口处需用硅橡胶管封接.2.3.5 开动送气抽气泵,将抽速调节到1000mL/min.然后关闭电解池与燃烧管间的活塞.如抽速降到500mL/min以下,表示电解池、枯燥管等部件均气密.否那么需重新检查电解池等各部件.2.4 试验步骤2.4.1 将炉温限制在1150±5c2.4.2 将抽气泵的抽速调节到1000mL/min.于供气和抽气条件下,将250300mL电解液倒入电解池内.开动搅拌器后,再将旋钮转至自动电解位置.2.4.3 于瓷舟中称取粒度小于0.2mg的煤样0.05g左右称准到0.0002g,在煤样

10、上盖一薄层三氧化鸨.将舟置于送样的石英托盘上,开启程序限制器,石英托盘即自动进炉,库仑滴定随即开始.积分仪显示出硫的毫克数或打印机打出硫的百分含量.枳分仪上显示数奴样士充数2.5 允许差同1.6.1规定.3高温燃烧中和法3.1 方法要点将煤样在氧气流中进行高温燃烧,使煤中各种形态硫都氧化分解成硫的氧化物,然后捕集在过氧化氢溶液中,使其形成硫酸溶液,用氢氧化钠溶液进行滴定,计算煤样中全硫含量.3.2 仪器、材料和试剂3.2.1 仪器和材料3.2.1.1 高温炉:要求炉温能保持80100mmfc的高温带1200±5C.高温计应事先进行校正.3.2.1.2 燃烧管:耐温1300c以上.管总

11、长约750mm一端外径22mm内径19mm长约690mm另一端外径10mm内彳全约7mm长约60mm3.2.1.3 燃烧舟:用高温瓷或刚玉制成,长77mm上宽12mm高8mm3.2.1.4 热电偶:柏铭-柏热电偶.3.2.1.5 锲铭丝推棒:直径约2mm长约650mm的锲铭丝,把一端卷成螺旋状,使其成为直径约10mm的圆垫,作为推进燃烧舟用.3.2.1.6 锲铭丝钩:直径约2mm长约650mm的锲铭丝,把一端弯成小钩,作为取出燃烧舟用.3.2.1.7 硅橡胶管:外径11mm内径8mm长约30mm接在燃烧管的细径一端,作为连接吸收系统用.3.2.1.8 T形玻璃管:T形管的水平方向一端装上一个3

12、号橡皮塞,作为密闭燃烧管用.水平方向的另一端装上一个翻胶帽,翻胶帽穿一个小孔使锲铭丝推棒能穿过小孔而又通过T形管的水平方向穿出.T形管的垂直方向接上橡胶管,作为通入氧气用.3.2.1.9 流量计:能测量每分钟350mL以上的氧气流量.3.2.1.10 吸收瓶:250mL或300mL锥形瓶.3.2.1.11 气体过滤器:由玻璃砂烧结而成的玻璃熔板,熔板型号G1G3,接在吸收瓶的出气口一端.3.2.1.12 枯燥塔:250mL内盛3碱石棉和3氯化钙.2.13.2.1.13 储气桶:容量3050L.3.2.1.14 酸滴定管:25mL和10mL两种.3.2.1.15 碱滴定管:25mL和10mL两种

13、.3.2.2 试剂3.2.2.1 氧气.3.2.2.2 过氧化氢(HG3-108277):分析纯,浓度30%3.2.2.3 碱石棉:粒状(三级).3.2.2.4 三氧化鸨;化学纯.3.2.2.5 混合指示剂:0.125克甲基红(HG3-95876)溶于100mL乙醇中,0.083克亚甲基蓝(HGB3394-60)溶于100mL乙醇中,分别储存于棕色瓶中,使用前按等体积混合.3.2.2.6 氢氧化钠:0.03mol/L溶液.氢氧化钠溶液的配制:称取优级纯氢氧化钠(GB62977)6g,溶于5000mL经煮沸后冷却的蒸储水中,混合均匀,装入瓶内,用橡皮塞塞紧.称取0.2g左右的标准煤样(称准到0.

14、0002g),置于燃烧舟中,再盖上一薄层三氧化鸨催化剂.然后按第3.4条的试验步骤进行试验,最后记下滴定时氢氧化钠溶液的用量.氢氧化钠溶液的滴定度(硫的克数/毫升)由式(3)计算:林淮,原样币.以卜居=氢氧化用溶液用量(mU3.2.2.7 羟基氟化汞溶液:称取约6.5g羟基氟化汞,溶于500mL蒸储水中,充分搅拌后,放置片刻,过滤,滤液中参加23滴混合指示剂,用稀硫酸溶液中和至中性,储存于棕色瓶中,此溶液应在一星期内使用.3.3 试验准备3.3.1 仪器设备包括三个主要局部,即氧气净化系统、燃烧装置和氧化产物二氧化硫和三氧化硫气体吸收系统.3.3.2 高温炉的准备3.3.2.1 把燃烧管插入高

15、温炉,使细径管端伸出炉口100mm并接上一段长约30mm的硅橡胶管.3.3.2.2 高温炉接上电源以后,必须测定炉中燃烧管的各区段温度的分布情况及其高温带的长度,以选择煤样在燃烧管中放置的位置,测量温度的方法如下:接通电源,使炉膛温度逐渐升到1200C,并恒定在土5c的温度范围内,另取一组已校对的柏铭-柏热电偶高温计,把热电偶插入燃烧管中,以每2min推进2cm的距离,测量并记录各点的温度,即可确定燃烧舟在燃烧管内500c以下预热的位置,以及高温带的位置.3.3.2.3 在锲铭丝推棒上作上两个记号,一是把燃烧舟前端推到500c的距离,一是把燃烧舟推入高温带的距离.3.3.3 气密试验将仪器连接

16、之后,紧闭通氧管,在吸收系统接上一个吸收瓶.在用水力泵连续抽气后,如吸收瓶中不发生气泡即表示系统不漏气.3.3.4 吸收液的准备3.3.4.1 3%±氧化氢吸收液:取30mL30吸氧化氢溶液,参加970mL蒸储水,力口2滴混合指示剂,根据溶液的酸碱性,参加稀的硫酸或氢氧化钠溶液中和至溶液呈钢灰色.此溶液中和后,应当天使用,过夜以后,溶液略显微弱酸性,故需重新中和.3.3.4.2 用量筒分别量取100mL已中和的过氧化氢吸收液,倒入2个吸收瓶中,塞好带有气体过滤器的橡皮塞.3.3.5 煤样的称取称取0.2g左右称准到0.0002g的煤样于燃烧舟中,再盖上一薄层三氧化鸨催化剂.3.4 试

17、验步骤3.4.1 先将炉温限制在1200±5C,并在燃烧管的细径管端接上两个吸收瓶,把盛有煤样的燃烧舟放在燃烧管的末端,随即用带有T形管的橡皮塞密闭燃烧管的末端,翻开通氧管上的弹簧夹,通入氧气,并保持每分钟通入氧气350mL把锲铭丝推棒推到预热的记号处,使盛有煤样的燃烧舟的前端在预先测好温度500c左右的位置,并预热5min,再把锲铭丝推棒往前推进到高温带的记号处,立即把推棒往后拔出以免熔化.煤样在高温带燃烧10min.3.4.2 燃烧终了后,用弹簧夹夹住连接通氧的橡胶管,停止通入氧气.先取下紧连硅橡胶管的吸收瓶,然后逐个取下,关闭水力泵.3.4.3 翻开燃烧管末端的橡皮塞,用锲铭丝

18、钩取出燃烧舟.3.4.4 翻开吸收瓶的橡皮塞,用蒸储水分别清洗气体过滤器23次,要用洗耳球加压,否那么洗液不易流出,在各个吸收瓶中分别参加34滴混合指示剂,用氢氧化钠溶液进行滴定,溶液由桃红色变为钢灰色,即为滴定终点,记下氢氧化钠溶液的用量.3.4.5 空白试验在燃烧舟内装入一薄层三氧化鸨不加煤样按上述试验步骤测定空白值.3.5 结果计算3.5.1 测定结果按式计算:sQ%最大允许差同-化验室%不同化验室S&%<10.050J51-40.1ft025>402Q0J5式中%-f折煤样中的全硫含量,%:厂1-煤样漓定时过辄化纳浴液的用了mL:心一空白剖定时氢氧化船溶液的用量.r

19、aidD氢氧化融溶液的清定度破的质量悔葭,即EL:G煤样电I必g:3.6 允许差3.6.1 全硫测定的最大允许误差不得超过表2规定.注:实验中如果不采用氢氧化钠溶液滴定度的计算方法,那么需配制和标定硫酸及氢氧化钠标准溶液,采用最后结果乘或除以一个系数的方法,即:SfQ<1%结果除以1.05;SfQ>4%结果乘以1.05;SfQ=1%r4%结果不变.a.硫酸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量取优级纯硫酸(GB625-77)4mL,徐徐参加蒸储水中,并稀释到5000mL准确称取预先在130c烘至恒重的优级纯无水碳酸钠约0.1g数份,分别置于300mL烧杯中.参加约100mL蒸储水溶解,再参加34滴混合指示剂,用上述配制的硫酸滴定,直到溶液呈钢灰色.将此溶液煮沸5min,除去二氧化碳,冷却,当溶液又呈现绿色时,继续用上述配制的硫酸溶液滴定,直到溶液变为钢灰色为止,记下硫酸用量,即可计算硫酸溶液的标准浓度.b.氢氧化钠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称取优级纯氢氧化钠(GB629-77)6g,溶于5000mL经煮沸后冷却的蒸储水中,混合均匀,装入瓶内,用橡皮塞盖紧.用移液管准确量取20mL氢氧化钠溶液数份,置于300mL烧杯中,用已煮沸的蒸储水稀释到体积约10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