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立体摄影透视学原理探讨帖图1.单眼水平视角图如图所示:人单眼的水平视角最大可达156度,双眼的水平视角最大可达188度。人两眼重合视域为124度,单眼舒适视域为60度。什么意思呢?1 .人眼其实观看到的并不仅仅是一个具有重合视角的平面,而是一个超过180度鱼眼镜头的188度环形平面,类似于近期比较流行的环形电影屏幕。2 .人两眼重合视域有124度。也就是说在人眼观看到的范围内,只有这124度视角内的物体才有立体感。换句话说只有这124度两眼重合视域内观看到的物体截面,超过了180度,以至于形成了立体感。3 .单眼舒适视域为60度。是讲只有这单眼的60度范围内的物体,人们才能够看清楚,人眼才能够
2、聚焦。单眼剩余这96度(156-60=96)的视域,我们一般俗称为“余光”,其实是人眼并不敏感的范围,也就是无法看清楚的。当然我们所需要研究的是双眼所呈现的立体视觉,以上这部分仅作陈述基础知识,下面部分开始立体视觉透视的探索图2.双眼水平视角图这里我以6厘米的瞳距为例,画了这张双眼水平视角图。用photoshop做了一下修改,不同视角的不同区域均用不同颜色填充,因为都设定了30%勺透明度,所以重合的区域可以很直观地看到。1 .我用大写英文字母标明了不同的区域:D和E分别为左右眼的156度视角;B和C为左右眼60度舒适视域;A区为左右眼60度舒适视域重合部分。2 .用小写英文字母在视线的各个末端
3、进行了标注,这样在说明某个特定视角时会比较方便。例如:/dxg为D区、/cyg为D和E的重合部分。很直观的图表,我门可以看到:1 ./xyz实际上就是被鼻子挡住的位置,图2全部白色的范围实际上就是人眼的盲区,除了可以看到自己的鼻子和眼眶。2 .实际上只有/cyg这个范围内观看到的事物才有立体感。3 .人单眼的舒适视域只有60度,也就是说观看到的物体和拍摄的照片以60度为最佳;立体摄影最大范围为单眼124度【(156-90-4)X2,即为双镜头视线水平,双倍的视线到两眼内侧的角度,也就是/ixg和/czj。4 .先说60度舒适视角的立体成像。可以看到线bf为我们以60度视角的镜头拍摄并合成的立体
4、照片。其中bk和lf两部分为未重合的二维部分,kl为重合的三维部分。相信大多数朋友拍摄立体摄影和立体视频时都会发现这个问题。而拍摄的画面到底有多少范围是没有立体感的二维平面呢?如图我们可以看到,就只有被摄物体水平面的12厘米(6cmX2)。那么我们6厘米的瞳距,1米的物距,拍摄出来的立体照片有百分之多少的立体部分呢?经计算得出为89.6%,2米为94.8%,3米为96.5%,依此类推应该说被摄物体超过3米后,拍摄出的二维部分基本上可以忽略不计了。5 .到这里我们就可以说明一个问题,就是立体摄影标准的拍摄距离。还是看图吧,很直观:两支镜头的光圈孔距为6厘米;单眼拍摄视角为60度,也就是35mnf
5、fl幅镜头的约31mmi距;最近拍摄距离要大于线wo的距离,计算后得出5.5厘米。6 .如果超过6厘米的镜头光圈孔距怎么办,像我的两台单反使得镜头光圈孔距达到15厘米?还是要计算一下,15厘米的瞳距,1米的物距,拍摄出来的立体照片中立体部分的百分比为(1X0.5774X2-0.15X2)+1X0.5774X2=74%其中0.5774为30度角的正切值。2米为87%,3米为91.3%,4米为93.5%,5米为94.8%,6米为95.7%,依此类推应该说被摄物体超过6米后,拍摄出的二维部分也可以忽略不计了。那么就可以说,镜头光圈孔距增大后仅对近距离的被摄物体产生影响,当最近的物体超过3-6米后,近
6、距离的物体变形基本上可以忽略。因为是以60度的人眼舒适视域进行的计算,即便是光圈孔距达到15厘米,物距小于3米,所产生的透视变化仍然在人眼立体成像总视域的124度范围之内。(示例1)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计算一下立体成像占全画面的百分比,一般达到九成后眼睛观看就不会累了。套用这个公式(单位为米):(最近物距X镜头视角一半的正切值X2-镜头光圈孔距X2)+最近物距X镜头视角一半的正切值X2二百分比示例1:图为所用器材:双D300+17-55城平仪、金钟双机云台板、三脚架图b.DX画幅20mmi距,相当于35mnffl幅的31mmi距,视角约为60度;双机平行拍摄,最近物体1米左右。图a.DX
7、画幅20mmi距,相当于35mmB幅的31mmi距,视角约为60度;双机平行拍摄,最近物体3米左右。ab两图均为直接合成的红蓝立体照片,未调整画面重合位置。前面我们说到立体摄影拍摄距离的问题,笔者使用镜头光圈孔距为15厘米的相机进行拍摄,1米的物距只有七成多的立体成像范围,而超过3米后达到九成以上的立体成像范围。从小图我们就可以看到,b图比a图观看起来更加费力且透形变明显,因为越短的物距,被摄物体所呈现出来的角度越大,双眼合焦就越困难。通常平面立体成像观看到的视角为大于180度,小于304度=360-180-180-(180-156+4+90)X20图a观看起来很轻松,因为是在舒适视域和舒适视
8、距的范围内拍摄的。大家可以下载看一下原图,放大到100次寸的时候,仍然可以局部观看a图,但是b图就不可以了,视角变形过大。人类是通过左眼和右眼所看到的物体的细微差异来获得立体感的,要从一幅平面的图像中获得立体感,那么这幅平面的图像中就必须包含具有一定视差的两幅图像的信息,再通过适当的方法和工具分别传送到我们的左右眼睛。那么一幅红蓝立体图是如何包含两幅图像信息,红蓝眼镜又是如何将它们分别传送到我们的左右眼睛呢?如果你在Photoshop中打开一幅图像,在图像中移动鼠标,就会在右侧的信息板中看到其中的RGB数值在不断的变化,实际上图像中的任何一个象素的颜色都可以由一组RGB值来记录和表达,图像上所
9、有的颜色,都是由这些红绿蓝三种色按照不同的比例混合而成,这红色绿色蓝色又称为三原色,三原色中任何一色都不能用其余两种色彩合成。RGB的所谓多少”就是指亮度,通常情况下,RGB各有256级亮度,用数字从0、1、2直到255来表示。按照计算,256级的RGB色彩总共能组合出约1678万种色彩,即256X256X256=16777216。通常简称为24位色。纯黑的RGB值0,0,0;纯白的RGB值是255,255,255;纯红的RGB值是255,0,0。纯绿的RGB值是0,255,0;纯蓝的RGB值是0,0,255;纯黄的RGB数值是255,255,0,可以看出:纯黄色=纯红色+纯绿色,根据互补色原
10、理,补色指完全不含另一种颜色,红和绿混合成黄色,因为完全不含蓝色,所以黄色就是蓝色的补色。我们可以通过计算来确定任意一个颜色的互补色:首先取得这个颜色的RGB数值,再用255分别减去现有的RGB值即可。比如黄色的RGB值是255,255,0,那么通过计算:r(255-255),g(255-255),b(255-0),互补色为:0,0,255。正是蓝色;红色的互补色为青色,红色的RGB值是(0-255),0,0;而青色的RGB值是0,(0-255),(0-255),由于它们不含有对方的颜色,利用这个特点,我们用红色来保存一幅图像的信息,而用青色来保存另一幅图像的信息,这样就完全可以用一幅图像来包
11、含两幅图像的信息了。我们可以用一个公式来表达;第一幅图像RGB1=R1,G1,B1第二巾I图像RGB2=R2,G2,B正成后的立体图像RGB12=R1,G2,B城RGB21=R2,G1,B1从公式RGB12=R1,G2,B2中可以看出,合成后的立体图像实际上包含了第一幅图像的红色RGB=R1,0,0和第二幅图像的青色RGB=0,R2,B2接下来的问题就是怎样保证我们的左右眼分别只看到一幅图像,研究一下立体眼镜,红色眼镜片的RGB值是255,0,0;青色眼镜片的RGB值是0,255,255,因为只有红色才能透过红色眼镜片,传送到我们左眼的图像的RGB=R1,0,0;因为只有青色才能透过青色眼睛片
12、,传送到我们右眼的图像的RGB青二0,R2,B2。这样包含在一幅红蓝立体图中的两幅图像的信息就被分别传送到了我们的左右眼睛。普通相机如何拍摄立体照片?我们拍摄立体照片,就是在模仿自己的眼睛。立体照相机有2个镜头就像我们有2只眼睛一样,每次拍摄都会得到两张不同视角的照片,构成一组立体照片。但我们生活中只有普通相机,普通相机只有一个镜头也就是一只眼睛,那么怎样才能用普通相机去拍摄立体照片呢?其实很简单,普通相机不能一次拍摄两张照片,但我们可以分别两次拍摄。先把相机作为左眼拍摄一次,再把相机向右移动后作为右眼去拍摄一次。就像独眼人”移动着脑袋寻找立体感”,用普通相机移动着拍摄两次,也能得到两张不同视
13、角的照片,构成一组立体照片。在拍摄完成后,我们要用两只"眼睛去观看立体照片组”、两只眼睛去还原立体感。要让大脑同时接受到两个不同画面的刺激从而获得立体感。必须用两只眼睛同时去看照片才能有立体感,而这一点是独眼人无法做到的。这是真正的立体感,是完全不同于独眼人的所谓立体感”的。普通相机怎么样拍摄一对恰当的立体照片?首先我们先重温一下正常视力的人在日常生活中阅读的状态。刊物距离人眼大约30cm,左右眼形成的夹角约为12度。在这个状态下眼睛不易疲劳,视野明晰,看得真切、感觉也舒适。在这个舒服的位置左右眼睛的视角差最大,所以这个时候的立体感也最强。人们看景物的时候,景物越远左右眼睛的夹角就越
14、小,视角差越小,立体感就越弱。(例如:我们明明知道太阳、月亮是立体的圆球,但我们却无法看出它的立体感来,老觉得它们都是圆盘而不是圆球。那是因为它们离我们实在太远了视角差几乎是零。)反之景物越近左右眼睛的夹角越大,视角差越大,立体感就越强。但是这里要注意:景物如果过分近、过分小于30cm,眼睛夹角就太大了、就会成为斗鸡眼”,这个时候人们就头晕眼花,甚至连东西都看不清了,就别谈什么强烈的立体感了。拍摄过程其实很简单,对着景物先拍摄一张,不改动相机的设置、不要侧歪相机、水平移动一点再拍一张即可。问题是移动多少才合适?这里就要再说一些夹角的问题,如例图,左机位->景物->右机位这三者之间的
15、夹角要在0到12度之间。在这个范围内移动都能拍到立体组图。只不过是立体感的强弱问题而已。具体来说:要微距拍摄昆虫花卉就只需移动几毫米,要拍摄居家生活就移动十多厘米,如果要拍摄山川风景就要移动好几步。总之掌握在12度之内就行,多练习拍几张就完全能够熟练掌握糖机粕K过再求那岂休觇首承直阳献翻:京伸必聊州踹M他的牌.*(4w制电用前型禺部eucm,松“界般#/祗麻丸轴锦君天窗螭景大打2山右右缸2,随献姓mu曾恻为卵野“血熊好腮城好嫩左州串同蛆符Bfi+踹H好版mi7i1W.豌债"舸口林翳姓匕,研对uam融图那耨曲融体良片娴1U鞫神献如侬Tb由昆角*黄土称幅*'i;|JT,算就看4切
16、轴ti至皓原乐叫你郎上船用片4属一器*载也情翩麾*T:1用心但材聚蜥隔JU不丽科琳,I场熄虾生丁文阳.佳薮丽i丽为什么拍摄时的机位移动角度非要限制在12度之内?原因是这样的,我们拍摄立体照片本身就是模仿眼睛在看景物,拍摄要符合眼睛的习惯。长久以来人类已经习惯了12度之内的视角差,12度之内的图像的差别,经过我们大脑的运算就能够关联起来,虽然左右眼睛看到的影像有差别,但是大脑能够识别到我们左右眼睛是在看同一个物体,而且正是由于这种图像的差别使得我们大脑产生立体空间的感觉。如果拍摄的时候大于12度。那么这两张照片因为视角差过大,所得到的两张照片的差别也过大,在我们用立体派”分视镜观看的时候;虽然眼
17、睛没有不舒服,但是对于这两张差别太大的相片,我们的大脑不会认同、大脑无法把它们关联起来、大脑会认为我们看到是两个无关联的影像、大脑会认为我们是在同时看两处景色。而我们人类是无法同时观看两处景物的,这样就会很矛盾,也就谈不上立体感了。总之,要小于12度夹角,视角差12度的两个图像是我们人类能够接受的、能够理解的最大值。拍摄技巧和要点:在左右两次拍摄的过程中,相机要水平放置、左右移动也在水平方向、相机的焦距、光圈、和快门的设置不要变动,取景范围尽量保持一致(景象的中心点保持一致)。这样拍摄出来的立体照片不用经过任何调整就可直接观看。尽可能地使用小光圈,一般来说照片的景深越深,将来观看的立体效果越好。如果相机本身不水平,也没有按照不水方向去左右移动,那么将来看照片的时候要歪着脑袋看、左右照片还得一高一低地摆放、还要把照片进行旋转,虽说后期可以用PS去调整这种错误,但是比较麻烦。建议初学者严格按照要求去拍。总之坚持一个原则:你的相机就是你的眼睛,你的左机位就是你的左眼,你的右机位就是你的右眼,人眼怎么样看,相机就怎么样拍”。怎样拍摄运动状态的景物?由于单个普通的相机立体拍摄要分别对景物两次拍摄。因此无法拍摄运动的景物。要想拍摄运动状态的立体照片,就必须用两台普通相机在左右位置同时拍摄了。也可以使用专用的双镜头立体相机拍摄运动的景物,但立体相机有一个缺憾,两个镜头之间的间距是固定不变的,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