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刑事和解的利与弊_第1页
试论刑事和解的利与弊_第2页
试论刑事和解的利与弊_第3页
试论刑事和解的利与弊_第4页
试论刑事和解的利与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试论刑事和解的利与弊论文摘要刑事和解是指在刑事诉讼程序运用的进程中,加害人以认罪、补偿、道歉等方式取得被害人的谅解并达到协议以后,国家专门机关再也不继续追诉程序,或对其做出从轻惩罚的一种案件处置方式。由于是一种新兴的刑事解决问题机制,对其利用的优势与缺点有待分析。本文正是从实际适用的角度分析其利与弊。论文关键词刑事和解恢复性司法和谐理论公正一、刑事和解制度概述最近几年来,刑事和解在国外方兴未艾,在我国的司法实践中也己有所应用。(一)刑事和解制度的含义刑事和解是指在刑事诉讼程序运用的进程中,加害人以认罪、补偿、道歉等方式取得被害人的谅解并达到协议以后,国家专门机关再也不继续追诉程序,或对其做出从

2、轻惩罚的一种案件处置方式。刑事和解不是当事人直接处分案件的刑事部份,而是当事人在达到和解协议、被害人表示原谅加害人的基础上,办案机关依照案件情形做出处置,案件刑事部份的处置仍由办案机关行使。基于我国现有的司法制度基础,刑事和解在我国法律体系的语境下,其内涵表现为:刑事和解是指通过犯法人、被害人和其他主体之间的沟通、交流、确信犯法后的解决方案,犯法人通过向被害人道歉,补偿被害人的损失、进行社区效劳等非监禁行为,使被害人因犯法所造成的物质、精神损失取得补偿,并求得被害人及其家眷的谅解而终止刑事诉讼的进程。(二)刑事和解的起源及理论基础刑事和解也可称为被害人一犯法人和解,1974年成立于加拿大安达略

3、省的基奇纳,1978年该制度第一次显现于美国印第安纳州的艾尔克哈特。尔后,美国、英国、德国等要紧西方国家纷纷在司法实践中加入这一方案,进而演化成轰轰烈烈的“恢复性司法”运动。因此,恢复性司法理论也就成为刑事和解的理论基础之一。恢复性司法在英文中是RestorativeJustice,更准确的应该翻译为恢复性正义。从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开始,恢复性司法在西方作为一种思潮显现,在实践中也以各类各样的方式表现出来。在我国,刑事和解的理论基础还有一个重要的方面,那确实是和谐理论。构建和谐社会事实上使刑事司法的执法观念产生了超级重大的改变。从构建和谐社会、化解社会矛盾、解决社会纠纷、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和谐因

4、素的角度动身,在刑事诉讼中需要对犯法状况进行认真分析,对犯法进行分类。客观地讲,有些犯法还存在对抗性,如危害国家平安类犯法、危害公共平安类犯法等,对这些犯法是不能弄和解的。可是,由人民内部矛盾引发的一些犯法,专门是一些罪行轻微,有明确被害人的案件,是存在和解的条件的。此刻大多数案件都属于后一类案件。二、刑事和解制度之利现今社会强调和谐,刑事和解制度在专门大程度上能够帮忙咱们走向司法和谐化。(一)刑事和解制度弥补了刑罚功能的有限性若是说犯法是对社会生活秩序的严峻危害的话,刑罚作为一种具有最大的人身痛楚性的国家强制力,全然目的正在于以自己的强制力来处惩违背法律秩序的行为,以保护社会的正常秩序。但是

5、,当犯法发生时,刑罚不可能恢复或排除犯法对既有生活秩序所造成的冲击。因此,刑罚更多地是通过处惩犯法行为来宣示人们遵纪遵法,从而成绩了刑罚的教育与预防功能。英国哲学家葛德文曾经指出:“刑罚这种强制手腕不能说服人,不能安抚人,相反地,使受到强制的人离心离德,强制手腕和理性毫无一起的地方,因此不能有培育德性的合法成效”。要通过刑罚这种强制手腕来实现预防犯法人再次犯法的特殊预防目的,显然是难以实现的。除非犯法人本身具有内在的责任感和羞耻心,而不是出于对刑罚的恐惧,不然刑罚不可能达到“教育和预防”的目的。若是说刑罚是通过处惩犯法人来间接地排除犯法行为对被害人和社会的伤痛的话,和解那么是从本源上排除被害人

6、的伤痛,也自然排除社会的伤痛之源。有如此一个案例恰恰能表现刑事和解制度对排除犯法造成伤痛的有效作用一一一场车祸夺去了一对年老老夫妻唯一的儿子与媳妇,悲痛欲绝的老人在了解到肇事的青年一样上有双亲下有幼儿而且为自己的疏忽而悔恨不己,他们选择了宽恕,选择含泪亲自请求法庭宽恕肇事者。肇事者也悔恨万分,更为老人的真情所深深感动,他坦然同意了刑罚,而且自出狱后举家搬到了老人家里,认两位老人为自己的父母,照顾老人的生活,为老人养老送终。在这一案件中,人们能够充分感受到刑罚的渺小与惨白,充分体会爱能止恨,修复悲痛。这种情与法的融合,呼唤刑事和解制度的引入。(二)刑事和解实现了多种形式的公正不管是辩诉交易仍是刑

7、事和解,最让学者担忧的是因此损失了公正。其实,迄今为止,国内外相当多的学者关于“争议的内涵应从头熟悉、正义的实现能够有多种途径”己经达到共识。博登海默有如此描述正义具有一张普洛透斯的脸,变幻无常,随时能够呈不同形状,并具有极不相同的面貌二可见,正义的表现是多元的,它既能够表现为有罪必罚,也能够表现为及时有效地实现制裁;既能够是个人正义也能够是普遍正义,既能够是绝对正义也能够是相对正义;既能够是全面的正义也能够表现为有限的正义。刑事和解最重要的理论基础是恢复正义,但它与现行司法制度的不同在于:不是一味地通过处惩和剥夺实现正义,而是成心制造在平和的环境条件中解决问题的环境。在实现被害人利益的思想下

8、,应加害人的主动配合,通过加害方的道歉、悔悟、补偿等方式,让两边进行协商,达到谅解,从实质上恢复被害人所受到毁损的利益。这是通向争议之门的另外一条途径。有如此一个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应用刑事和解制度和谐解决的案例。犯法嫌疑人夏某未成年,因为一些杂事与被害人张某发生了纠纷,为报复张某,夏某与许某、秦某预谋殴打被害人。三人于2006年6月6日下午结伙至上海市某学校门口,有秦某殴打被害人张某头脸部,经鉴定被害人张某左耳鼓膜穿孔,组成轻伤。被害人报警后,公安机关将作案人请某抓获。2006年7月26日犯法嫌疑人夏某、许某至公安机关投案自首。后来通过检察院告知被害人、犯法嫌疑人有申请人民调解等权利,耐心向当事

9、人说明相关政策,认真地、实事求是地告知委托人民调解的原那么后果。最后,当事人通过一段时刻的试探,就犯法事件本身互换观点。加害人通过承认错误、表达歉意等方式与被害人沟通,被害人因此也表示宽恕,谅解,最终达到了刑事和解。刑事和解制度将宽容理念纳入刑事司法领域,反映了未成年人轻刑化的趋势。(三)刑事和解能够弥补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执行中的缺点八、我国刑法、刑事诉讼法已经规定了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解决途径,但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规定笼统模糊,实践中存在着诸如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空判、执行困难,无精神损害补偿,被害人的权利得不到保障等各类短处。真正执行的很有限。这确实是重刑轻民思想所造成的重视处惩轻视补偿的结果。如

10、何使刑事被害人物质、精神损失最大限度地通过司法程序取得合理弥补,第一应从观念上取得转变:从重视处惩轻视补偿的“重刑轻民”思想转换为“民先刑后”的现代理念。鉴于民事补偿要紧追求社会成员个体利益的恢复,刑事制裁那么要紧追求社会利益和公共利益的恢复,刑事和解制度让凡是能够提起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案件通过刑事和解的程序,让加害人与被害人之间进行协商,预先取得必然的补偿以后再决定刑事处惩事宜。三、刑事和解之短处要认真分析一项事物,必需承认其具有两面性,刑事和解制度除其进步的方面,也有其不足的地方。(一)刑事和解的适用引发刑罚不一在实际适用中,刑事和解制度容易造成同类案件处置上的刑罚不一。一方面,刑事和解可

11、能成为某些人逃避法律追究的避风港。因为刑事和解的前提是加害人补偿被害人的损失,从而取得被害人的谅解,其中可否补偿被害人的损失,专门大程度上经成为被害人是不是同意和解的关键。因此,当有钱人把人打伤了,可能因为其有足够的财力补偿被害人,从而取得被害人“相当程度”的谅解,最后能顺利和解而幸免刑罚惩罚。也确实是咱们通常所担忧的“以钱买刑”的情形。另一方面,当加害人是穷人的话,由于没钱,无法补偿被害人的损失,也就没有方法和解,因此难于享受到和解的益处,只能依法同意应得的刑事制裁。(二)被害人的志愿性无法取得充分保障志愿性是和解协议的前提和基础,由于刑事和解制度是一个开放式的解决纠纷机制,在某种意义上被害

12、人决定着对加害人刑事责任处分,如何保证被害人的意思表示是真实志愿的,是刑事和解纠纷解决机制得以健康运行的重要环节。当前阻碍被害人真实意愿的因素要紧来自于两个方面:一是加害人通过要挟、引诱等各类不妥乃至违法方法阻碍被害人。二是制度上的缺失,刑事司法体制与司法志愿对被害人的爱惜作用是有限的,对被害人的爱惜在多个方面都于法无据。四、对刑事和解制度的定位和适用展望通过前文的分析,能够得出对刑事和解制度的定位,和在实际应用中应当注意的问题。刑事和解是一个含义丰硕的范围,站在不同角度凝视刑事和解必然会有不同的定位。刑事和解,既具有制度性标准的特点又带有刑事法理念的内涵,同时也能够看做是一项刑事政策。可是,

13、从刑事法应用性角度来看,将刑事和解定位于多元化的诉讼解决机制的一种表现是相对适当的,更为确切的说法是:刑事和解是世界范围内兴起的一项新型的刑事案件处置机制。与传统的刑事司法理念不同的是,许多国家的当事人尤其是被害人再也不把恢复正义,平复侵害的愿望完全寄托给国家设立的专门公诉机构,而是具有了能够依照自己的愿望和意思自治,提出解决诉讼纠纷的方式。于是刑事和解这种新的解决纠纷机制应运而生。党的十六大以来.和谐社会思想慢慢深切人心,和谐刑事司法理念也慢慢得以培育和形成。在这一背景下,刑事追诉工作也应当效劳于构建和谐社会的整体目标。因此,刑事追诉不仅要追求法律成效,还要追求社会成效。刑事和解制度正顺应了这一原那么。关于犯法性质较轻的侵犯财产罪(如盗窃、诈骗、故意损坏财物等)、侵犯人身罪(如故意损害罪、遗弃等罪)、危害公共平安罪(例如交通肇事罪、破坏特定对象的犯法)、经济犯法等,都有进行刑事和解的可能性。因此,当前应当扩大刑事和解范围,不要将和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