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东红课例研究---溶解度专题课例研究_第1页
孙东红课例研究---溶解度专题课例研究_第2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2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挖掘知识本质,提高课堂效率-溶解度曲线专题复习课例研究一、主题与背景溶解度曲线是溶液单元必上的专题课,也是中考必考知识点。学生需要用理性的思维去判断和辨析,从而做出正确应答。如果单纯的从问题的角度分析,同一个溶解度曲线的问题可以变换出很多问法,在以往的教学中,我通过典型的练习让学生总结规律,再通过做题强化理解。可是实际操作下来,不会的 学生还是不会,虽然通过大量的做题可以帮助学生掌握一些应试的技巧,但从长远看还是不利于学生能力 的培养,没有体现工具学科学生应用工具的能力。如何让学生跳出题海,体会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把溶 解度曲线当成工具,灵活运用溶解度曲线解决问题,成为我们全组教师共同研究的课

2、题。为此,我们研究小组对溶解度曲线进行了专题研究。将“挖掘知识本质,提高课堂效率”作为此次课例研究的主题。二、情景与描述本节课我们设置了 “体会溶解度曲线的形成”、“点和曲线的位置关系”、“点的移动和溶质质量分数的关系”三个主要环节。环节一:体会溶解度曲线的形成问题一:要比较NaCI和KNO3的溶解能力哪个更强,下面的四种方法是否可行?为什么?生1:第一种不可行,没有指明温度。生2:第二种不可行,没有说溶液达到饱和 状态。氯化钠和硝醴钾即种 物质落解能力更强? 氯化钠曷詔于水,硝醸钾曷落于水*2. 20 匸时, 2 晁代钠链藩解在1加水 中;30 V 时卩 1 甬酸押能溶解在 水轨20TC时,

3、3 龜氯化钠能濬解在 10呃 水中:2010时*316硝醸钾能搭解柱 水中.种物质落解骼力强呢?4、 如卫时,sedUtnjE*解在期E水中达到谊和状蕊 20 t 叭 扎宛鞘 酸钾能落解在 1 Eg 水中达到饱和状态.复习课。师:板书课题 一溶解度曲线专题复习课。 师:、由于固体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我们就用横坐标表示温度,坐标表示溶解度,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我们一起来通过描点来感受 一下溶解度曲线的形成过程。生:(板演)在图中找出a、b、c三点的位置,并用平滑的曲线连接。(本节课的主题是溶解度曲线,但是在之前的备课中,我们认为溶解 度曲线的第一节专题课,有必要让学生体会溶解度曲线的形成过程,

4、进而再次明确溶解度概念中相应量的含义,对后续的应用做好知识铺 垫。)环节二:点和曲线的位置关系衲描点连线:落解度bwtrc 溶解 度勉)C(10 1C ,溶 解度为加 E)分析如匸 时r al屯2三亍点时甲席港 的状态。a - 20P甲的馆 和瀋港:饱和溶忍2 - 20 U甲的馆 和落港t生3:第三种可行,规定了温度,溶剂的量,溶液饱和,比较质量。 师:溶解度曲线是由点汇集成的,溶解度曲线上有无数个点,下面我们就从点入手来分析曲线。请大家分 析当溶液处于a、al、a2三个点时的饱和状态。生1:a正好在曲线上,此时溶液恰好达到饱和状态。生2:a2在曲线下方,表示此时溶液未饱和。生3:a3在曲线上

5、方,表示溶液饱和。师:(追问)溶液处于al和a时都是饱和状态,有什么不同吗?生:al点时,溶液中有固体未溶解。师:板书点和曲线的位置关系与溶液的状态。1.点在曲线上-溶液为饱和溶液。2.点在曲线下方-溶液为不饱和溶液。3.点在曲线上方-溶液为饱和溶液,且有未溶解的固体。师:我们建立起点的位置和溶液状态的关系后,就可以研究温度的变化和点的变化,对溶液饱和状态的影响,对应溶质的质量的变化情况。 学生活动一:(问题见PPT)请前后四人为一小组, 独立思考后交流你 的想法,并且记录在学案中。生:小组合作并交流彼此的想法。(通过描绘溶解度曲线,学生很容易找到点的位置和溶液状态的关系,就此找到了解决这类题

6、的方法,在接下来的做题中就能建立起如下关 系:某一温度下饱和溶液,点在曲线上,改变温度后通过判断点的位 置来判断溶液是否饱和。)环节三:点的移动和溶质质量分数的关系师:我们还经常利用溶解度曲线计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请分析(见 生:用溶解度去列求解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式,明确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求法。师:好,实际上刚才同学们的回答提到了 “一定温度、100g溶剂、溶液达到饱和状态、比较质量”这四个要素。这四方面总结到一起就得出非常重要的化学概念溶解度,今天我们一起上一节溶解度曲线专题PPT) 。纵酒通逆点的变化,分析4 溶液找态彗化悄况:#6冠虻和落液转化为20匕甲不饱和潯液01 020七

7、甲的不斑转比为祀七甲fb b1甲的诡和溶液体析出I 有晶10 20 30 40 SO jfltf比较各点处前 溶液溶质质量分 数的大屮关系:b% a% 0%a% 二 b/ C,%C% = C,% 学生活动二:比较出甲溶液所处各个点时,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小组合作完成。生1:b、a、c三点都在溶解度曲线上,根据溶解度大小可以判断三个温度下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为b%a%c%。生2:c点和c1,溶质的质量相等,溶质质量分数不变, 所以c%=s%生3:bl点和b点比较溶质的质量变少,所以溶质质量分数b%b!%课堂反馈环节:(环节三,判断溶质质量分数的是本节课的难点,由饱和溶液推断溶质质量

8、分数的关系,学生明白溶质质量分数和溶解度的关系,所以大多数学生都能比较出a、b、c三点溶质质量分数的关系。小组交流后,我找出典型的错例标记在黑板上。如:c%c1%, b1%=b%等等,抛出典型的错误后, 更能激起学生的兴趣,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在课堂反馈练习环节,我们选用了2016年哈尔滨市中考题,此题有一定的思维含量,巩固练习本节课教学内容的同时考查了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课堂小结:师:本节课我们从点入手研究溶解度曲线,建立起点和曲线的位置关系,进而分析点的变化引起的溶液状 态的改变,以及点的变化引起的溶质质量分数的变化。 同学们一定有很多收获, 我找同学和大家分享一下。 盘点本节课的收获。

9、三、问题与讨论 这节溶解度曲线专题课,通过之前的集体备课和研讨实践,我们研究小组对本节课很多环节进行 了修订,完善和补充。(一)关于内容设置,利用溶解度曲线可以解决很多问题,在备课之初时我们备课组预设的是想利用 点的移动解决溶液状态的改变、混合物提纯结晶的方法和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等问题,经过大家研究后发 现,如果一次性的想解决很多问题,面很大,一定不透彻,对于学生来说还没有掌握知识的本质,所以将 结晶的部分删掉,重点解决两部分的内容,这样重难点也就很突出,重点是:学会利用点的移动解决溶液 状态的问题,难点为:改变温度后对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的改变的判断。(二)关于学生活动的设置。试讲时设计的学生活

10、动一为:比较点移动后,溶液状态的变化情况。活 动二:比较点移动后,溶液质量的变化情况。活动三:比较点移动后,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变化情况。经过前期的研讨和课堂实践发现,设置成这样的学生活动后,学生动不起来,究其原因是教师给学生 一步步搭好了梯子,缺少思维的过程,也就缺少了交流和研讨,而且课堂上环节过于零散,没有发挥学生 的能动作用。因此今天的课堂中,我们将前2个问题进行了整合变成一个小组活动,后一个问题把它放开 发散,不再局限于我所给的点。学生比较的过程中,就能将点的移动引起的溶质质量分数的变化这一难点 深化理解。四、课后反思 本节课是溶解度曲线专题课中一节全新的尝试课,在课程设置上我们尽量挖

11、掘知识的本质,溶解度曲 线就是由这些点绘制成的,从而通过点和曲线的位置关系去解决更多的问题。让学生们有工具可遵循,有 方法可依托。但是课后我们备课组也就课堂中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反思。(一)教学环节的整合和优化方面:如学生活动1中学生分析了点的变化引起的溶液状态的变化,及溶质质量的改变,就可以继续研究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的问题,将活动一和活动二进行整合,这样活动二中就 可以分析两条曲线温度改变后,溶质质量分数的比较这样的问题,这样的设计整体的课堂活动有梯度,有 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二)关键环节的问题设置方面:环节一:问题:要比较NaCl和KNO3的溶解能力哪个更好,下面的四2.把番晤质童分数为

12、他忆的乙滚潢从30匕降温到其质宦分数仍为1啊 )几方法是否可行?为什么?环节二:点的位置移动后,溶液的状态是如何改变的?溶液的质量是如何改变 的?环节三:点的位置不同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是如何比较的?这些关键问题的都要依赖本 节课的重点知识,点的位置和溶液状态的关系这个核心的知识点。其次这些问题适合学生独立思考后再相 互交流自己的想法,特别是环节三中的难点问题的解决更能让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交流方法,感悟和收 获。(三)生成性资源的把握和引导方面: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在人的内心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青少年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

13、别强烈。 ”是 的,学生需要研究学习,他们渴望开放与挑战,他们需要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不拘泥于标准答案。教师 运用激励性的语言,激起了全班同学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的热情,使师与生、生与生之间形成一种良好的 氛围学习,各种信息处于良性的动态交流之中,这种评价更是课堂需要的,如在学生回答问题时,能借机 给予适时的点拨或者追问,对学生和教师的成长都是帮助很大的,如提出问题后追问你是怎么想的?以后 遇到饱和溶液升高温度这类的问题,你要如何去思考?对于解决这些问题你有更好的方法吗?这些问题都 能将学生的思考引向更深层次,同时师生间交流,生生间的互补,都会使学生在课堂中有更多的收获。对于这样的专题复习课的教

14、学,我们应该让学生寻找知识的本质,引导学生利用曲线去解决题型和问 法的变化问题,在课堂中通过合理的问题和学生活动的设计,使学生的能动性得到最大的体现,提高课堂 效率。五、专家点评风华中学的这节 溶解度曲线 专题课课例研究体现了备课组集体的智慧,也体现了区域教研的成果。基于香坊区教师进修学校生命化教育“大问题”教学理念的引领,基于化学学科“设计有效的学生活动, 突破教学难点”的小课题研究与实践,基于各校校本研修的有序开展,化学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设计能 力、执教能力都得以提升。本节课的课例研究体现了以下三个特点:(一) 打破原有专题复习课模式,利用画图重新构建溶液知识体系通过描点、连线,感知溶解度曲线蕴涵的四要素,给出点与曲线的位置关系,通过定面对溶液状态做出 正确判断,从而明确借助于溶解度曲线能够知道溶解度、溶液的饱和状态、溶质质量、溶质质量分数,也 就能通过点的变化判断溶解度的变化、溶液饱和状态的变化、 溶质质量的变化和溶质质量分数的变化情况,突破教学难点。(二) 学生在参与中感知,在感知中收获,在收获中提升本节课从导入新课到巩固练习,每一个环节都以学生为主体,教师通过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