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士学位授予单位开展培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试点工作申请表_第1页
学士学位授予单位开展培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试点工作申请表_第2页
学士学位授予单位开展培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试点工作申请表_第3页
学士学位授予单位开展培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试点工作申请表_第4页
学士学位授予单位开展培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试点工作申请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学士学位授予单位开展培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试点工作申请表申请单位: 钦州学院(公章) 申请硕士专业学位类别:工程硕士(环境工程,海洋环境方向) 联系人及电话:梁好翠(07772807006一、学校发展历史沿革、办学特色简介钦州学院坐落在“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广西钦州市,位于广西沿海中心地带,处于快速发展的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核心工业区,是广西北部湾沿海唯一的一所公立普通本科高等院校。(一)学校的历史沿革1973年,经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建立钦州地区师范学校。1977年,学校开始招收普通大专班。1982年,学校改名为钦州地区教师进修学院。1985年,学校增设“广西师

2、范学院钦州分院”。1991年5月,经国家教委批准,建立钦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2001年9月,经广西教育厅批准,学校和广西民族学院、玉林师范学院联合培养“3+2”制全日制本科生。2006年2月,经国家教育部批准,钦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升格为钦州学院,每年都与泰国、越南等国大学互派教师和留学生。2010年9月,我校海洋学院正式揭牌成立,这是广西区内惟一的涉海类的二级学院。海洋学院整合了学校多个涉海类专业,目前拥有海洋科学、海产品储运与加工、航海技术、水产养殖学、轮机工程等本科专业。2011年5月,经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批准,同意在钦州学院基础上筹建北部湾大学。(二)办学特色我校是广西沿海地区唯一的公立

3、本科高校,2008年获得学士学位授予权。学校现有滨海新区、东校区和西校区三大校区,占地面积2800亩。共设有海洋学院、资源与环境学院、化学化工学院、物理与材料科学学院、商学院等15个二级学院,有全日制本专科学生约1万余人(含泰国等国留学生)。设置普通本科专业28个(45个专业方向),专科专业42个(48个专业方向),面向26个省(市、自治区)招生。为了更好服务广西发展海洋经济、打造海洋强省的需要,学校把立足北部湾、服务广西、面向全国、辐射东盟作为学校的办学定位,重力打造“地方性”、“海洋性”和“国际性”办学特色,先后招收石油化学工程、油气储运工程、海洋遥感与信息处理、资源与环境城乡规划、海洋科

4、学、海洋生物制药、海产品储运与加工、精细化工、水产养殖学、港口物流工程、港口机械工程、轮机工程等特色专业或方向本科生,填补了广西高校无涉海类本科专业的历史空白,增强了学校为广西北部湾临海工业服务的能力。其中:12010年“海洋科学”被确定为广西紧缺人才专业;22011年“轮机工程”被确定为广西急需人才专业;32011年“北部湾海洋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成为广西特色优势重点学科;42007年“北部湾海洋保护与开发利用”成为广西高校重点实验室;52007年“北部湾人文研究中心”成为广西高校重点研究基地;62010年“北部湾海洋研究和教育中心”获意大利政府1000万欧元贷款项目;72009年“陶瓷艺术

5、设计实验室”成为广西教育示范中心;82011年,钦州学院海洋学院被钦州市委批准为“北部湾海洋保护与开发利用人才小高地”建设载体单位。学校已成为广西海洋高等教育和研究的重要基地,逐步形成海洋工程、石油化学工程、资源与环境、语言艺术、坭兴陶艺术、管理等专业群。形成“特色学科优势显现,学科专业相互支持,多学科专业协调发展”的构架,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培养涉海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为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开放开发提供坚强的智力支撑和人才保障。二、与所申报硕士专业学位类别相关领域人才的需求情况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岸线、土地、淡水、海洋、农林、旅游等资源丰富,生态系统优良,是我国沿海地区规划布局新的现代化港口群、

6、产业群和建设高质量宜居城市的重要区域。2008年1月国务院批准实施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2009年12月国务院和广西区人民政府又分别颁布了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广西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广西海洋产业发展规划,广西北部湾地区进入了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时期。1北部湾国家级经济区高层次、应用型专业技术人才缺口巨大根据广西北部湾经济区2008-2015年人才发展规划,从现在到2020年是北部湾经济区经济社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时期,人才在经济社会中起着战略性、基础性和决定性的作用。但由于历史的原因,北部湾地区厂矿企业、工程建设等单位从事相关工作的人才数量不足、年龄老化的问题十分严重。据广西海洋局统计数

7、据显示,广西涉海类人才高级职称146人,中级职称296人,初级职称120人,涉海类技术人才总量居全国倒数第二,海洋环境工程方面的高级专业人才更少,特别是海洋保护与生态修复专业和海洋环境腐蚀专业的高级技术人才近乎空白,许多项目只能求助于省外力量开展。人才已成为广西北部湾海洋经济发展的瓶颈。2广西发展临海工业,打造海洋强省需要大批环境工程高技术人才保驾护航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提出全面推行清洁生产,促进污染物和废料资源化利用;重点发展石化、林浆纸、能源、钢铁和铝加工、粮油食品加工、海洋制药等临海工业和海洋产业;到2020年,北部湾经济区人均生产总值超过全国平均水平,经济总量占广西的比重提高到45

8、%左右。要实现这一战略目标,推进大港口、大工业、大旅游建设,环境保护工作是重中之重,事关子孙后代的百年大计,任务十分艰巨。北部湾经济区的可持续发展急需建设大批配套的环境保护设施,更需要能给予强大技术支撑的环境工程高级专业人才。3广西科技兴海战略需要海洋环境工程专业学位点提供人才支持2008年2015年全国科技兴海规划纲要、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和广西海洋产业发展规划都提出重点发展海洋经济,并实施入海污染物总量控制制度;加强海洋环境监测,实施海洋环境预警预报工程。目前,广西仅有广西大学和桂林理工大学招收环境工程硕士研究生,但在海洋环境工程方向的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点依然空白,高技术人才匮乏的局面已

9、严重制约了北部湾经济建设和发展的速度。例如,由于目前广西区内仅有二家有乙级资质的海洋环境评价单位,因此,规模大的海洋环境评价、海域使用评价和海域使用论证等方面的项目均需求助外省科研院所来完成,这就严重地影响了评价进程。因此,北部湾经济区科技兴海战略急需一大批能适应工矿企业和应用研究单位需要的、能够独挡一面的海洋环境工程高级人才。4海洋保护与生态修复方向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近乎空白“海洋保护与生态修复”是2011年发改委、科技部等五部委联合发布的当前优先发展的高技术产业化重点领域指南新增的15项未来需求增长较快的高科技产业、重点领域之一,目前在广西仍然是一个亟待填补的空白点。广西北部湾的自然保护区

10、较多,现有国家级2个,如山口红树林保护区和北仑河口红树林保护区,省级3个,这些海洋生态保护区对海洋生态功能的保持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在海洋资源的开发中常引发近海赤潮、海岸带生态功能下降、海水养殖环境恶化、海岸地质风险等环境问题,亟待开展海洋保护与生态修复工作。此外,沿海的矿山恢复也是海洋生态修复的重要需求之一。作为未来环境治理的重点方向,增强该领域的科技支撑能力是海岸带生态保护和生态补偿的重要途径,而目前这方面人才依然缺乏,难以适应海洋保护与生态修复工程需要。5海洋环境腐蚀工程高级应用人才空白,急需填补北部湾位于北回归线以南,是我国最大的海湾。特殊的位置和气候环境使北部湾潮湿多雨,夏季阳光直射,

11、海水温暖、盐度高,加上酸雨危害严重。在北部湾从事海洋资源开发和海上交通运输等领域,不仅会面临比内陆严酷得多的腐蚀问题,而且也远较北方海域复杂和严重。目前北部湾不仅缺乏开展海洋环境腐蚀研究的科研人员,更缺乏在海上石油开发、船舶修造、港口建设、旅游休闲、沿海公路、跨海大桥、海岛开发以及临海工业开发区的建设等多个领域开展海洋环境腐蚀工程建设的高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目前,海洋环境腐蚀工程专业方向仅见于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在我国南方增设一个该专业硕士学位点对缓解人才供需矛盾具有战略意义。总之,广西北部湾经济区高层次、应用型技术人才缺口巨大,海洋环境工程方面的高级专业人才更少,特别是海洋环境腐蚀工程和海

12、洋生态修复工程等专业更是缺少能够满足用人单位需要的、独挡一面的专门人才,许多项目不得不借助省外力量开展,人才已成为广西北部湾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瓶颈。北部湾要大力发展临海工业,实施科技兴海战略,打造海洋强省,需要建设一个海洋环境工程方向专业学位点以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持。三、所申报硕士专业学位类别与行业或企业开展实践教学、产学研合作情况在推进学校跨越式发展的进程中,钦州学院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认真履行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引领文化的神圣职责,广泛开展对外合作,积极拓展办学空间,仅海洋生态及环境保护方面的产学研合作单位就达33家,一次性可容纳实习实训学生1140名。在基地建设、实践教学项目立

13、项、科研项目资助与获奖、毕业生就业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从而把钦州学院所处的地域优势真正地转化为服务地方的办学特色。详见表1。表1 钦州学院与海洋环境工程相关的实习实训基地序号名称每次可接纳学生数(人)1广西海洋局签订联合办学框架协议202钦州学院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实习实训基地503钦州学院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合作办学基地504钦州学院广西大学合作办学基地505钦州学院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合作办学基地506钦州学院广东海洋大学实习实训基地507钦州学院中石油广西石化分公司实习实训基地508钦州学院防城港海洋局产学研实习实训基地309钦州学院钦州市海洋局产学研实习实训基地3010钦州学院北

14、海市海洋局产学研实习实训基地3011钦州学院防城港环境保护局实习实训基地3012钦州学院钦州市环境保护局实习实训基地3013钦州学院北海市环境保护局实习实训基地3014钦州学院钦州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实习实训基地5015钦州学院钦州市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所实习实训基地2016钦州学院北海市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所实习实训基地2017钦州学院钦州市测绘院实习实训基地2018钦州学院钦州港务局实习实训基地5019钦州学院钦州市长新船务代理有限公司实习实训基地1520钦州学院钦州市港口(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实习实训基地10021钦州学院钦州市三娘湾旅游管理区旅游发展局实习实训基地1522钦州学院通标标准技术服务有限

15、公司广州分公司实习实训基地2023钦州学院中国检验认证集团广西有限公司实习实训基地2024钦州学院钦州生态与农业气象中心实习实训基地3025钦州学院钦州宏德测绘服务有限公司实习实训基地3026钦州学院大海粮油工业(防城港)有限公司实习实训基地10027钦州学院广西桂博化工有限公司实习实训基地2028钦州学院钦州蓝天化工矿业有限公司实习实训基地2029钦州学院钦州怡丰蓝天化工有限公司实习实训基地1030钦州学院广西嘉华钛业有限公司实习实训基地3031钦州学院广西明利集团有限公司实习实训基地2532钦州学院广西新合力冶金有限公司实习实训基地3033钦州学院灵山县聚源鸿矿冶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实习实训基

16、地15合计1140学校为了规范和加强产学研合作办学,出台了关于印发钦州学院校外实践教学指导教授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钦学院发2011180号文)、关于印发钦州学院校外教学指导委员会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钦学院发2011181号文),通过选聘校外实践教授和建立校外教学指导委员会,充分发挥校外实践教授与校外教学指导委员会职能,实施全面的产学研合作教育。我校海洋环境工程产学研合作办学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1在理论和实践课程教学方面的合作教学、科研、生产和培训(简称产学研培)“四位一体”的实践教学基地是在原有的实验室、实习工厂的基础上,扩充或建立的具有现代化水平的融实验、实训、实习、培训、科技开

17、发和生产为一体的多功能校内外 “实践教学基地群”。它由实验中心、行业、企业、培训中心四个要素(部门)组成,统一于学校的实践教学基地体系之中,由学校主管教学、科研的副校长统一领导。“实践教学基地群”以产学研结合人才培养为中心,承担实验技能训练和职业素质训导两大任务,学生在教学、生产和科研三个育人环境中学习、工作和参加科研活动。理论与实践课程合作主要包括专业设置,培养目标、培养计划的制定、教学环节、教学内容的安排、教师的培养和聘任,教学设施的建设、教育资源的互相利用、教学的组织和管理、学生的培养和分配等。我校将产学结合工作重点放在这三个方面:一是培养计划的制定,按照环境工程类专业所对应的职业岗位(

18、群)或技术领域的需要确定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二是教学资源的利用,尤其是利用海洋产业的有形资产和人才资源;三是与海洋环境相关的产业参与人才的培养,尤其是实践能力的培养和职业素质的提高。2在面向海洋环境行业进行技术培训方面的合作实施面向海洋环境行业的“知识和技能复合型”培养制度,把技能考核作为检验教学效果、评估学生掌握知识的重要手段,不仅可以拓宽产学研结合的渠道,也为提高毕业生就业率提供了重要保障。结合北部湾经济区海洋产业发展与海洋环境保护的需要,创建开放性知识与技能培训鉴定体系。一方面,在人才培养方案中设置一定学时的职业技能课程,使学生在学校学习期间通过培训获得相应技能或者职业资格证书;

19、另一方面,可为行业、企业培训技术、管理人员和技术工人。如随着全社会环境保护意识的加强和环保法规的实施,各化工企业均需环境分析工,部分企业由于历史原因录用了没有化工分析证的化验员,我们应企业要求,为这些企业(如广西钦州桂金诺磷化工有限公司、钦州怡丰蓝天化工有限公司等)培养环境化学分析工,解决了企业检测人员无证上岗问题。3为企业解决技术难题,进行环保科研课题方面的合作学校选派科研能力强、技术水平高的教师参与企业环境保护等方面工作,与企业合作开展应用研究和技术开发,与企业一起解决如何防控污染技术难题。4校企人员互兼互聘方面的合作(1)聘请企业的专业人员作为实习指导教师或承担一定的理论教学任务,他们是

20、学院“双师队伍”最好的补充和支援。我校聘请国家海洋研究所、中国石油广西石化分公司、钦州市环保局、钦州市河东污水处理厂等企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作为实训教学,实践和理论教学的专兼职教师。(2)派遣专职教师担任企事业单位技术顾问或为企业进行专业培训。如海洋学院张晨晓博士、钟秋平副教授等受聘为钦州市海洋局兼职专家。化工学院派专职教师为广西明利集团、钦州怡丰蓝天化工有限公司、钦州市环保局、钦州市河东污水处理厂等单位的员工进行环境分析测试等方面的技能培训,给企业以支援,降低企业培训的人力资源资本。四、如何理解专业学位与学术学位的区别及如何准确把握所申报硕士专业学位类别的办学定位(一)专业学位与学术学位的区

21、别专业学位(professional degree)与学术性学位(academic degree)是高层次专门人才培养的两个方向,两者虽处于同一层次,但在培养目标定位、人才知识结构、人才能力素养等方面的要求存在明显差异,在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授予学位的标准和要求等方面也有所不同。1.教育宗旨不同学术学位教育旨在满足各学科基础研究对人才的需要,一般按学科设立,注重对基础领域创新人才的培养;强调基础性、理论性、原创性,重视对知识的创造、组织和传播。专业学位教育致力于应用和实践教育,注重培养应用性、开发性研究与设计能力,使学生获得高水平的职业技能,以满足特定社会职业对高层次专业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如工

22、程师、医师、教师、律师、会计师等。 2.目标定位不同学术学位研究生的就业取向是以教学、科研机构为主,目标岗位以学术研究和知识传授为主。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就业取向是广阔实践领域的应用部门,目标岗位是大量的工程、技术、管理、教育、法律等各种实践岗位。3.培养模式不同学术学位培养模式强调以学科知识体系为基础建构课程体系,强调知识的精深、系统性和探索性,注重知识的原创和规律的探究;教学过程重在激发研究生的创造思维。专业学位培养模式强调以职业所需的知识体系来组织课程,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尤为突出,较多课程由职业精英授课;强调与职业对接,强调实操实战,在学期间必须完成一定学时职业实践,并将职业实践经验与专业知识

23、学习结合起来。4.评价标准不同学术学位教育对受教育者的质量评价主要以科研能力考核为主,学位论文重视理论价值和在未知领域的原创性发现或理解。专业学位教育对学生的质量评价重在考察其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在职业领域运用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二)海洋环境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的一般定位1. 环境工程从业者职业性强,专业技术含量高环境工程学科始于20世纪中期,初创时期以防治局部污染和末端治理为特征,随着各种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和影响范围的不断扩大,专业化水平逐渐提高。因此环境工程从业者职业性强,专业技术含量高。环境工程学科作为环保科技发展的核心和源泉,对“绿色科技、绿色产业”的形成与发展,促进人类从

24、工业文明向绿色文明的过渡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环境工程学科将成为21世纪的带头学科之一。2. 环境工程从业者的职业素养必须依靠专门学习和实践获取具有较高职业素养恰是专业学位获得者的本质特征,他们需要经过课程学习、讨论、实践、训练等环节,逐渐形成一名高素质从业人员应具备的知识结构、操作能力、职业思维方式。经过学习和实践,环境工程从业者在知识、能力、思维方式和综合素养等方面逐渐具备一定的特质。研究生学习结束后,能够在环境及生态保护领域的就业市场上具有一定的优势。3. 海洋环境工程专业具有独特的职业素养新世纪里,科学技术正朝着高度分化的趋势发展,海洋环境工程的职业独特性无法通过一般的环境工程专业培养模

25、式解决,也无法通过学术型海洋环境工程专业培养模式获得。人类已经征服了天空和陆地,但对海洋的了解到目前为止是最匮乏、最肤浅的。海洋污染具有污染源广、持续性强、扩散范围广、防治难、危害大等特点。除人类在海洋的活动外,人类在陆地和其他活动方面所产生的各种污染物,最终都将汇入海洋。一个海域出现的污染,往往会扩散到邻近大洋,有的还会波及全球。“污染易、治理难”。海洋环境保护工程从业人员必须具备有别于一般环境工程师的特质和专业知识,必须在实践中学,在实践中提高,其工作任重而道远。4. 海洋环境工程专业的办学定位海洋环境工程专业硕士的培养目标,主要是面向广西北部湾及沿海省份,为各沿海企业、工程建设部门和环保

26、管理部门培养从事工程设计与实施、技术攻关与应用、工程规划与管理等方面的人才,能紧密联系海洋环境污染治理与环境保护工程实际的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人才。要求学位获得者掌握环境工程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和宽广的专业知识,对环境工程技术的国内外现状和发展趋势有较全面的了解。能熟练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工具和实验方法,具有创新意识,独立从事海洋环境工程技术规划、设计、施工、推广、改造、评价以及工程运行管理工作。五、与所申报硕士专业学位类别相关的本科专业设置与人才培养情况环境工程是从事环境保护和提高环境质量的学科,也是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海洋环境工程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技术体系,涉及海洋科学、地

27、学、生物学、化学、物理学、医学、工程学、数学以及社会学、经济学、法学等多种学科的知识,所以也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一)与海洋环境工程专业学位类别相关的本科专业设置及人才培养情况我校海洋环境工程专业硕士点设定的研究方向有三个:海洋环境保护与污染治理工程;海洋环境腐蚀工程;海洋保护与生态恢复工程。依托我校现有的海洋科学(海洋化学、环境海洋学、海洋调查与监测、海洋生态学),化学工程与技术(化学工程、化学工艺),地理科学(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海洋遥感与海洋信息系统)等本科专业建设,旨在培养能在海洋环境工程领域从事环境规划、环境评价、环境监测、环保项目设计、施工、管理等方面工作的人才。1海洋科学专业

28、我校海洋科学本科专业设有海洋化学和海洋生物学两个方向,2008年开始招生,每年招生规模为60人,现在该专业在校生约180人;海洋科学人才培养目标为:掌握数学、物理、化学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掌握海洋科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具有从事海洋调查研究的基本能力;了解相近专业的一般原理和知识;熟悉国家海洋科学技术政策、知识产权、安全条例等有关政策和法规;了解海洋科学的发展动向,能跟踪国际海洋科学研究的方向;掌握资料查询、文献检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实验设计,创造实验条件,归纳、整理、分析实验结果, 撰写论文,参与学术交流的能力。2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我校化学工程与工艺

29、本科专业设有石油化工方向和精细化工方向,从2007年开始招生,年招生规模为70人,在校生人数约280人。化学工程与工艺本科专业培养目标为:培养具备化学工程与工艺方面的知识和能力,掌握化工类生产过程及设备的基本原理,化工工艺设计和研究开发的基本技能,能在化工,炼油、能源、轻工、医药、材料、环保等部门从事工业生产、过程设计,技术开发、生产技术管理和科学研究等方面工作的工程技术人才。3地理科学专业我校地理科学本科专业设有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和海洋遥感与信息处理两个方向,从2006年开始招收本科生,年招生规模为120人。现在该专业在校生达462人。地理科学的人才培养目标为:培养具有较全面的海洋科学、资源

30、科学、环境科学、经济地理、城乡规划及计算机、管理等学科知识,扎实的数学、物理、化学和地球科学基础,较好地掌握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地理信息系统、海洋测量、全球卫星定位与遥感技术,具有扎实的专业技能,具备一定的海洋信息技术开发应用与研究的能力,能从事海洋高科技开发、海洋资源探测、海洋环境监测、海洋工程以及海洋科学与信息技术管理等方面的海洋信息技术高级专门人才。(二)海洋环境工程专业学科建设情况我校为了更好地培养环境工程与海洋环境保护方面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利用意大利政府贷款(1000万欧元)成立“北部湾海洋研究与教育中心”。该中心设置的与海洋环境保护与污染治理工程相关的实验室或研究所包括:海洋环

31、境监测研究室;海洋濒危物种研究室;海洋生态与生物多样性研究室;海洋生物资源研究室;北部湾海洋生态保护与资源开发利用研究所等。同时,我校注重加强海洋学科群建设,已取得如下成果:12010年“海洋科学”被广西区教育厅确定为广西紧缺人才专业;22011年“北部湾海洋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成为广西特色优势重点学科;32007年“北部湾海洋保护与开发利用”成为广西高校重点实验室;42007年“北部湾人文研究中心”成为广西高校重点研究基地;52010年“北部湾海洋研究和教育中心”获意大利政府1000万欧元贷款项目。该中心框架结构见图1。北部湾海洋研究与教育中心-教育部分公共参与课室公众意识提升展馆环境多媒体

32、信息传播室标本馆生物实验室化学实验室物理实验室公共基础实验室清洁能源研究室海洋保护政策与经济研究所北部湾海洋研究与教育中心-研究部分海洋资源环境保护研究所海洋生物多样性与濒危物种保护研究所海洋可持续利用研究所海洋环境监测研究室海洋生态与生物多样性研究室海洋地质研究室海洋物理研究室海洋濒危物种研究室水产养殖研究室海洋药物与食品研究室污染控制研究室海洋生物资源研究室信息与数据处理北部湾海岸带防灾减灾研究所图1 北部湾海洋研究与教育中心项目内容(三)海洋环境工程方向的科研现状2007年以来,我校通过产学研承担了海洋环境科学与环境工程类省级及以上研究课题23项,项目经费累计达642万元,其中资助经费高

33、达300万元的“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污染监测预警及应急技术研究与应用(桂科攻0992027)”已经进入结题阶段。学校已成为广西海洋科学高等教育和研究的重要基地,为北部湾海洋环境保护及生态治理做出了较大贡献(详见表2)。表2 涉及海洋科学研究立项项目(厅级以上)序号项目名称发文号课题编号级别主持人计划结题时间总额(万元)1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污染监测预警及应急技术研究与应用桂科计字200992号桂科攻0992027省级李尚平2011.013002广西北部湾海洋重大污染监测预警及应急技术系统研发与应用示范桂科计字200895号桂科攻0895004-4省级李尚平2011.09553钦州港港口物流信息系统管理

34、平台研发桂科计字200992号桂科能0992023-5省级唐立新2011.031204北部湾海洋污染监测预警及应急技术研究与应用桂科计字200992号桂科攻0992027-1省级李尚平2011.01805钦州湾生态环境本底数据调查及其管理信息系统的建立桂科计字200832号桂科自0832018Z省级李尚平2011.03306广西边境地区资源环境脆弱性及调控研究桂科计字200991号桂科自0991276省级韦善豪2009.3-2012.347广西钦州三娘湾白海豚栖息地生态环境保护研究桂财教201118号2011GXNSFA018123省级张经旭20140358基于t-范数的模糊推理系统在北部湾的

35、生态和环境建模上的应用研究桂财教201118号2011GXNSFA018151省级樊东红2014033.59钦州湾近海风能、潮汐能、海流能资源调查研究桂科计字200899号桂科自0899016省级周小珠2011.091.210数学模型及其在钦州湾海洋生态及资源管理的应用桂科计字2009236号桂科自09236003省级刘琼2011.030.811无线传感器网络关键技术及其在广西北部湾海洋信息监测中的应用示范研究桂科计字2009236号桂科自09236004省级陈振华2012.031.212钦江流域生态环境脆弱性及其调控研究桂财教201013号2010GXNSFA013019省级覃照素2013.

36、03413大蚝抗癌活性成分的分离及其产品的开发桂科计字200832号桂科自0832281省级陈艳辉2011.03414拟穴青蟹微卫星标记开发及其遗传多样性研究桂科计字200991号桂科自0991275省级宋忠魁2009.3-2012.3515牡蛎蛋白的酶解活性肽的分离纯化及免疫活性研究桂财教201013号2010GXNSFA013062省级李超柱2013.03416海洋微藻降血脂活性成分的提取分离桂财教201013号2010GXNSFA013063省级钟秋平2013.03417沙蚕抗肿瘤活性成分及作用机制研究桂财教201118号2011GXNSFA018264省级张晨晓201403418氮杂环

37、羧酸类配体及其配位聚合物的合成、结构调控与性质研究桂财教201118号2011GXNSFA018023省级李家明201403419钦州湾生态环境数据处理的多源信息融合算法研究桂教科研200827号200808MS079厅级王远干2010.09420钦州湾近海风能、潮汐能、海流能资源调查研究桂教科研200734号200708MS073厅级周小珠2010.122.421广西沿海锯缘青蟹遗传多样性的ISSR分析桂教科研200827号200809MS095厅级宋忠魁2010.12422近江牡蛎采苗区原始生态数据的调查研究桂教科研200827号200807LX330厅级钟秋平2010.120.423方格

38、星虫耐缺氧活性成分的分离纯化桂教科研200925号200911MS244厅级张晨晓2011.062合 计642.5六、与所申报硕士专业学位类别相关的师资队伍情况1专职教师职称人数2539岁4049岁5059岁60岁及以上具有博士学位人数具有硕士学位人数具有实践经验人数正高70520222副高19145008810中级22000120初级00000000合计28161020111212专职教师中博士学位获得者所占比例39.3%专职教师中具有高级职称者所占比例92.9%专职教师中具有实践经验者所占比例42.9%2兼职教师职称人数年龄结构学位来 源2539岁4049岁5059岁60岁及以上博士硕士行

39、政事业单位科研机构行业企业其他高级70430311402中级100810006310初级00010000000合计17012503177123. 拟任研究生指导教师情况序号姓名年龄学历学位职称研究领域专/兼职1韦善豪42研究生博士教授海洋环境专职2李尚平55研究生博士教授海洋信息专职3蔡成翔46研究生学士教授环境工程专职4王正国47本科硕士教授分析化学专职5甘雄50本科学士教授海洋化学专职6刘琼40研究生硕士教授高等数学专职7梁好翠44本科学士教授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专职8张晨晓36研究生博士副教授生物工程专职9张海燕33研究生博士副教授化学工程专职10石海信48研究生硕士副教授化学工程专职11许

40、尤厚31研究生博士副教授海洋生物学专职12龚斌31研究生博士副教授生物工程专职13吴海萍30研究生博士副教授海洋生物学 专职14包敬海35研究生硕士副教授计算机与信息技术专职15钟秋平44本科学士副教授海洋生物专职16叶汝坤40研究生硕士副教授海洋地理专职17梁芷铭34研究生硕士副教授海洋生态专职18李武全57本科学士教授级高工海洋环境兼职19范航清46研究生博士研究员滨海湿地生态学兼职20童万平57本科学士研究员海洋化学与海洋环境兼职21陈晓汉48研究生硕士研究员海洋生物生态兼职22何碧娟50本科学士副研究员海洋生物兼职23宁耘42本科学士高级工程师海洋环境兼职24杨桂朋48研究生博士教授海

41、洋化学兼职25刘素美44研究生博士教授海洋生物与地球化学兼职26弓振斌46研究生博士教授海洋环境化学兼职27宁耘42本科学士高级工程师海洋环境兼职28顾森44本科学士高级工程师水文水资源兼职七、所申报硕士专业学位类别拟采取的培养模式为保证教学质量,规范工程硕士研究生教育管理,我校对工程硕士的招生、培养目标、学习方式、导师选派、课程学习、学籍管理、学位论文工作等各环节都一一作了明确的规定,使我校工程硕士的培养实现规范化、系统化管理,为确保培养质量奠定了可靠的基础。(一)实行订单式校企联合的办学模式海洋环境工程学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技术体系。它涉及的学科门类较多,应用复杂。不仅研究防治海洋环境污染和

42、公害的措施,而且研究自然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探讨废物资源化技术、改革生产工艺、发展少害或无害的闭路生产系统,提倡按区域环境进行运筹学管理,以获得较大的环境效果和经济效益。为此,我们通过校企合作的形式建立工程硕士研究生实践创新教育基地,实行订单式培养模式,按社会需要培养人才。工程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方向按企业生产需要设置,课程学习在学校进行,课题研究和论文撰写在实践创新教育基地进行,并交由联合培养的企业骨干技术人员负责具体指导。(二)“3+2导师制”的培养模式“3+2导师制”指的是:“校内、校外教授和企业专家三方组成师资团队,两名专家联合指导”的培养模式。首先,以钦州学院高级职称教师为核心,广泛聘

43、请国内知名院校的教授和业内专家,并吸收来自企业和应用背景丰富的行业专家,三方面共同组成师资团队,建立导师专家库,保证教学内容的先进性、实用性和丰富性。其次,为保证硕士生的培养质量,学院还进一步整合师资力量,建立双导师制培养模式,由企业、业内专家和学校共同培养工程硕士生。培养过程中,一方面充分发挥校内导师的主导作用,引导工程硕士生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另一方面充分发挥校外导师的实践作用,提高工程硕士生的实践能力和社会活动能力。两位导师还将共同指导硕士生论文的选题、论证和完成论文。“3+2导师制”既有分工又有合作,使工程硕士生即能搭建合理的知识结构体系,又具备较高的工程实践能力。(三)构建三位一体的

44、培养方案海洋环境工程的学科特点和现代企业发展的需要决定了人才培养必须尽可能培养出能够独挡一面的“多面手”式的高层次人才。为此,我们在课程设置上坚持贯彻“宽口径、复合型”原则及“知识和能力并重”原则,创新性地以海洋环境专业为核心基础,兼顾工程与管理专业,形成环境、工程、管理三位一体的培养方案。即在海洋环境工程硕士的选修课中设置环境模块、工程模块和管理模块,分别针对技术人员、工程人员和管理人员。这样,硕士生可以根据用人单位的需求以及自己的专业背景、职业背景、能力、素质、爱好或职业发展方向,有针对性地选择课程,满足社会多元化的需求。(四)建立“居于项目培养方式”的以企业科研攻关项目为导向的课程教育体

45、系。学校本着突出工程领域特色、为国有大中型企业培养和输送高层次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人才,并以增强国有企业实力和市场竞争力为原则,做好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的制订与修订工作。工程硕士研究生的课程设置要具有超前性、创新性和开放性,并在此基础上突出研究生的实践能力。在与企业相结合的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中,将研究生的专业课程按企业实际科研课题需要进行设置,把课程的学习与实践结合起来,使工程硕士研究生更好地融入企业的科研需求中,缩短进入实际研究的磨合时间。(五)毕业论文或毕业设计“实、新、严”的把关模式海洋环境工程硕士生的论文方案鼓励工程硕士以项目开发、项目设计等工程创新、科研总结等作为学位论文

46、,通过从实践到理论,再从理论到实践的螺旋式培养过程培养学生工程能力。毕业论文(毕业设计)要把握两个度:一是论文选题要“实”,强调实践性,二是论文答辩要“严”,重在考核研究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注重论文(设计)选题的“实”,工程硕士从开始出现起,就以其鲜明的“工程”特征而区别与工学或理学硕士。论文选题侧重于海洋环境工程的技术及实践应用。就学位论文而言工程硕士论文要强调所学的理论和知识能够应用于海洋环境工程技术的研发,所以其论文应具有实和新的特点。论文答辩的“严”。工程硕士的学位论文评价标准要与学术硕士不同,论文是否合格的主要标准,不是看论文的理论水平有多高,而是应看它是否解决了实际工程问题,有多

47、大应用价值,能创造多大经济效益。一、招生对象和人数、学习及培养方式 环境工程(海洋环境工程方向)硕士的招生对象既面向环境、海洋、化学、材料和工程等相关专业的应届本科毕业生,又可以面向从事相关工作的具有一定实践经验的在职人员,培养复合型、应用型、创新型高层次人才。每年招生规模约20人。采取全日制专业型研究生教育和“进校不离岗”在职专业学位学习等两种教学模式,并采取“3+2导师”制、“居于项目培养方式”课程学习与学位论文(设计)相结合的培养方式。二、培养目标 掌握环境工程学科及海洋科学、化学工程等交叉领域坚实的基础理论和宽广的专业知识及管理知识;熟练掌握海洋环境质量监测技术和防治环境污染和破坏的方

48、法和途径;了解污水排海等人类活动对海洋环境影响、海洋工程构筑物与岸滩地质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海岸带环境质量评价、规划与治理;了解本领域工程技术的国内外现状和前沿发展动态;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一定的科研能力;能熟练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工具、实验方法和现代化技术手段;具有独立担负海洋环境工程技术或工程管理的能力;掌握一门外国语,并能较熟练地阅读与本专业有关的外文专业文献。三、报考条件 凡当年获得国民教育序列大学本科毕业证书的应届毕业生和在职环境工程技术或工程管理人员,或在学校从事海洋环境工程技术与工程管理教学的教师均可报考。欢迎环境工程、环境科学、环境生态、化学化工、材料工程、水处理工程、海洋科学

49、等专业背景同学报考。四、入学考试 全日制学位工程硕士(海洋环境工程方向)研究生考试按国家相关规定在每年一月份进行统一考试。在职专业学位学习则可参加每年10月份国家统一组织的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资格考试(英文名称为GraduateCandidateTest,简称GCT)。我校将根据国家颁布的相关初试上线统一分数,结合实际情况自行确定考生应达到的专业学位考试成绩标准,通知考生参加复试,即专业基础课考试和综合面试(着重考核从事工程技术或工程管理工作的潜在素质、岗位经历和业绩)。我校根据自行确定的专业硕士学位成绩分数线、专业基础课考试(复试)和面试成绩择优录取。五、招生领域及考试科目 海洋环境工程硕士招

50、生领域、支撑学科及复试考试科目如下表所示。 领域领域范围支撑学科专业基础课考试名称参考书目085229环境工程海水环境保护与污染治理工程海洋环境腐蚀工程海洋保护与生态修复工程环境工程环境科学环境工程原理环境工程原理胡洪营高等教育出版社六、培养方案和学习年限全日制工程硕士新生于每年 3 月录取,学制3年(最长不超过 5 年)。在职学习工程硕士“进校不离岗”,课程学习时间具体协商。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学分和课程设置根据教育部要求,由我校和考生所在单位或其主管部门共同研究制定后实施。按照国家工程硕士委员会相关规定,工程硕士课程学习总学分不少于30学分,其中必修课(含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1

51、9学分,专业方向课和选修课应不少于11学分。七、学位论文及学位授予 学位论文(设计)主要由我校派出的研究生导师和工程硕士生所在单位或其主管部门推荐的具有高级技术职称的专家联合指导。对课程考试合格、通过学位论文(设计)答辩者,由我校授予工程硕士专业学位,颁发由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统一制发的学位证书。专业学位的名称表示为“环境工程硕士专业学位”。八、培养费用工程硕士专业学位培养费用共计 30000 元,其中学位论文(设计)阶段10000元。 附课程安排表:1学位基础课序号中文课程名称学分周/总学时开课学期任课教师备注1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22/361陈锋教授2自然辩证法概论22/362张小强教

52、授3基础英语42/721/2班光语副教授4环境海洋学33/511叶汝坤副教授5环境流体力学33/511张海燕副教授6数值分析33/512刘琼教授2学位专业课序号中文课程名称学分周/总学时开课学期任课教师备注1海洋污染化学33/511蔡成翔教授2海洋环境评价与管理33/512韦善豪教授3环境监测方法与技术33/511童万平研究员外聘4海洋化学22 /341甘雄教授5环境化学23/341林树权高级工程师外聘3专业选修课序号中文课程名称学分周/总学时开课学期任课教师备注1现代环境信息系统22/342李尚平教授2环境统计与数据处理22/342梁好翠教授3海洋腐蚀及防护22/342蔡成翔教授4海洋污染损害评估方法22/342韦善豪教授5科技论文写作22 /341史忠丰副教授6环境科学绘图软件应用22/341包敬海副教授7污水处理新技术22/342顾森高级工程师外聘8海-气相互作用与海洋碳循环22/342石海信副教授4选修课其他模块课程类别课程编号课程名称学分工程模块选修课26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