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综合-306模拟题_第1页
中医综合-306模拟题_第2页
中医综合-306模拟题_第3页
中医综合-306模拟题_第4页
中医综合-306模拟题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2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306一、A型题(总题数:42,分数:100.00)1. 香附疏肝调经止痛宜A. 生用B.醋炙VC. 酒炙D. 姜炙2. 附子的炮制目的是A. 增强药物作用B. 矫臭、矫味,便于服用C. 便于贮存和制剂D.降低其毒性V3. 炮制方法为水火共制的是A. 水飞B. .煨C. .淬VD. 制霜4. 用发酵制成的药是A. 大豆黄卷B. 麦芽C. 西瓜霜D.神曲V5. 全面掌握药物的作用应从A. 药物寒性和热性认识B. 药物的升降浮沉作用趋向认识C. 药物的有毒无毒认识D. 不同角度认识,如作用性质、作用范围、作用趋向、作用强度、作用益害等6. 中药的性能不包括A. 四气B. 滋味VC. 归经D. 升

2、降浮沉7. 病变在上在表时一般宜用药性A. .升B. .降C.升浮VD. 沉降8. 药性偏于温热的药物是A. 补气药B.补阳药VC. 补血药D. 补阴药9. 药性沉降的药物是A.息风止痉药VB. 温阳补火药C. 行气解郁药D. 祛风散寒药10. 药性偏寒的药物是A.攻下药VB. 化湿药C. 行气药D. 消食药11. 认识药物升降浮沉趋向的依据是(分数:2.50)A.功效VB. 气味C. 作用部位D. 入药部位12. 全面确保安全用药需要(分数:2.50)A. 准确掌握药物剂量B. 掌握药物使用方法C. 了解药物炮制方法D. 认识中药毒性,了解毒性反应原因,掌握中毒的解救方法和预防措施13. 淡

3、味的主要作用是(分数:2.50)A. 化湿B.渗湿VC. 燥湿D. 逐水14. 四气主要用以反映药物影响人体的(分数:2.50)A. 阴阳蛮化B. 邪正变化C.寒热变化VD. 气机变化15. 药物的毒性专指(分数:2.50)A. 药物的副作用B.药物对机体的损害性VC. 药物作用的强度D. 药物的偏性16. 确定中药药性的依据是(分数:2.50)A.以用药后的反应为依据VB. 以用药部位为依据C. 以药物加工方法为依据D. 以药物本身具有的成分为依据17. 辛味的主要功效是(分数:2.50)A. 凉血药B. 补血药C.活血药VD. 止血药18. 具相反配伍关系的药对是(分数:2.50)A. 半

4、夏与乌药B. 海藻与草果C. 太子参与藜芦D.甘遂与甘草V19. 相杀是指(分数:2.50)A. 一种药物能减轻或消除另一种药物毒副作用的配伍B. 一种药物和另一种药物有某些相同功效的配伍C. 两种性能或功效相似药物的配伍D. 一种药物能使另一种药物的功效降低或消失的配伍20. 清胃的黄连与温胃的生姜同用于胃热证,其配伍关系属于(分数:2.50)A. 相杀B. 相畏C.相恶VD. 相反21. 具有相畏配伍关系的药对是(分数:2.50)A. 大戟与甘草B. 硫黄与朴硝C. 大黄与芒硝D.生天南星与生姜V22. 既具有相须配伍关系,又具有相畏、相杀关系的药对是(分数:2.50)A. 麻黄与桂枝B.

5、附子与干姜VC. 生天南星与生姜D. 全蝎与蜈蚣23. 相须、相使配伍产生什么作用(分数:2.50)A.协同作用,增进疗效VB. 拮抗作用,降低疗效C. 减轻或消除毒副作用D. 产生毒副作用24. 黄芪与茯苓配伍用于治疗气虚水肿,其配伍关系属于(分数:2.50)A.相使VB. 相须C. 相杀D. 相畏25. 属于十九畏的药对是(分数:2.50)A. 川乌与草乌B. 桃仁与红花C.官桂与赤石脂VD. 乌头与贝母26. 属于十八反的药对是(分数:2.50)A. 半夏与乌药B. 海藻与草果C. 太子参与藜芦D.甘遂与甘草V27. 脾胃虚弱患者忌食(分数:2.50)A. 鱼、虾、蟹等腥膻食物B. 油炸

6、黏腻食物、寒冷固硬食物、不易消化食物C. 胡椒、辣椒、大蒜D. 肥肉、脂肪、动物内脏28. 胸痹患者忌食(分数:2.50)A. 辛辣、油腻、煎炸食物B.肥肉、脂肪、动物内脏VC. 胡椒、辣椒、大蒜D. 油炸黏腻食物、寒冷硬食、不易消化食物29. 皮肤病最应忌的食物是(分数:2.50)A. 生冷食物B. 肥肉、脂肪、动物内脏C. 油腻、煎炸的食物D.鱼、虾、蟹等腥膻发物V30. 宜饭后服用的药是(分数:2.50)A. 功能峻下逐水者B.对胃有刺激性者,作为消食者VC. 用于驱虫者D. 用于安神者31. 需后下的药是(分数:2.50)A. 磁石、牡蛎B.薄荷、白豆蔻VC. 蒲黄、海金沙D. 人参、

7、鹿茸32. 需先煎的药是(分数:2.50)A. 薄荷、白豆蔻、大黄、番泻叶B. 蒲黄、海金沙C. 人参、阿胶D.磁石、牡蛎V33. 以下服药方法中,不正确的是(分数:2.50)A.辛温解表药应当冷服VB. 呕吐病人服药宜小量频服C. 泻下药以得下为度D. 消食药宜饭后及时服34. 胶类药应当(分数:2.50)A. 先煎B. 后下C. 包煎D.洋化V35. 延胡索醋制的目的是(分数:2.50)A. 改变性能B.增强药效VC. 便于调剂D. 便于制剂增强药物功能,提高临床疗效:如延胡索醋制以后能增强活血止痛功效;麻黄、紫菀、款冬花蜜制能增强润肺止咳作用;红花酒制后活血作用增强;淫羊藿用羊脂炒后能增

8、强补肾助阳作用。36. 始载苍术之名的本草书籍是(分数:2.50)A. 本草经集注B. 新修本草C. 蜀本草D.证类本草7苍术首载于证类本草。37. 首次记载神曲功效的医药著作是(分数:2.50)A. 千金方B. 神农本草经C. 新修本草D.药性论7唐代甄权的药性论对神曲的性质功用有明确的叙述。38. 本草经集注新增的药物不可能见于(分数:2.50)A.神农本草经VB. 新修本草C. 证类本草D. 本草纲目神农本草经是汉代本草代表作,新修本草是唐代本草代表作,证类本草是宋代本草代表作,本草纲目是明代本草代表作,本草纲目拾遗是清代本草代表作,本草经集注是两晋南北朝时期代表作。本草经集注的成书年代

9、晚于神农本草经,而早于新修本草证类本草本草纲目本草纲目拾遗,因此本草经集注新增的药物不可能见于神农本草经。39. 我国最早记载提炼乌头碱结晶的文献是(分数:2.50)A. 肘后方B. 周易参同契C. 道藏D.白猿经V明代白猿经所载的用新鲜乌头制取冰晶状的“射罔”,实为乌头碱的结品。40. 下列选项中,主归脾、胃、大肠经的药物是(分数:2.50)A. 沉香B. 檀香C.枳实VD. 佛手中药的归经是以脏腑、经络理论为基础,以所治疗的具体病证为依据,通过临床实践,从药物的实际疗效观察中归纳总结出来的。沉香功能行气止痛,温中止呕,纳气平喘,主归脾、胃、肾经;檀香功能行气止痛,散寒调中,主归脾、胃、肺经

10、;佛手与香橼皆能疏肝解郁,理气和中,燥湿化痰,主归肝、脾、胃、肺经;枳实功能破气消积,化痰除痞,主治食积证、胃肠热结气滞证,以及痰滞胸脘痞满,胸痹结胸,因此枳实主归脾、胃、大肠经。41. 中药药性中,五味的确定是(分数:2.50)A. 仅从口尝获得B. 仅从药物疗效中推导C. 以口尝获得为主,从药物疗效中推导为辅D.从药物疗效中推导为主,以口尝获得为辅V中药五味的确定最初是依据药物的真实滋味,如黄连、黄柏之苦,甘草、枸杞之甘,桂枝、川芎之辛,乌梅、木瓜之酸,芒硝、食盐之咸等。后来由于将药物的滋味与作用相联系,并以五味解释和归纳药物的作用。随着用药实践的发展,对药物作用的认识不断丰富,一些药物的

11、作用很难用其滋味来解释,因而采用了以作用推定其味的方法。例如,葛根、皂角刺并无辛味,但前者有解表散邪作用,常用于治疗表证;后者有消痈散结作用,常用于痈疽疮毒初起或脓成不溃之证。两者的作用皆与“辛能散、能行”有关,故皆标以辛味。磁石并无咸味,因其能入肾潜镇浮阳,而肾在五行属水与咸相应,磁石因之而标以咸味。因此,确定中药药性五味的主要依据是从药物疗效中推导为主,以口尝获得为辅。42. 下列除哪项外,均为苦味药的作用(分数:2.50)A. 清泄火热B. 泻火存阴C.通利小便VD.通泄大便中医五味理论认为,苦能泄、能燥、能坚。泄的含义较广,有指通泄的,如大黄泻下通便,用于热结便秘;有指降泄的,如杏仁降泄肺气,用于肺气上逆之咳喘。枇把叶除能降泄肺气外,还能降泄胃气,用于胃气上逆之呕吐呃逆;有指清泄的,如栀子、黄芩清热泻火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