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读书笔记_第1页
论语读书笔记_第2页
论语读书笔记_第3页
论语读书笔记_第4页
论语读书笔记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论语读书笔记论语介绍论语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语录结集,儒家重要经典之一。 论语是记载 孔子及其学生言行的一部书 , 成书于春秋战国之际, 是孔子的学生及其再传学生 所记录整理。到汉代时,有鲁论语( 20 篇)、齐论语( 22 篇)、古 文论语( 21 篇)三种论语版本流传。 论语涉及哲学、政治、经济, 教育、文艺等诸多方面,内容非常丰富,是儒学最主要的经典。在表达上, 论 语语言精炼而形象生动,是语录体散文的典范。在编排上, 论语没有严格 的编纂体例,每一条就是一章,集章为篇,篇、章之间并无紧密联系,只是大致 归类,并有重复章节出现。 现在通行的论语 20 篇,内容以伦理、 教育为主。 论语在汉代

2、有鲁论语、齐论语与古论语等不同本子流传,后来 统一于郑玄。现存旧注有魏何晏注、 宋邢邴疏论语注疏 、宋朱熹论语集注 及清刘宝楠论语正义等,今注本有杨伯峻论语译注。我所看的论语是被后人分为二十章的。并且以每一章头两个字命名。比 如第一章“学而”,就是本章第一句为“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其实,我细读论语也是初次,粗读有些时候了,但是毕竟自己没有文科的功 底,只是泛泛的看看,这次的任务却是又一次让我捧起了论语,由于要记笔 记,并且要进行交流,所以逼着我进行了一次又一次的细读。想要说明的是,既 然是读书笔记,里面会有好多的东西不是我的而被我利用,只是偶尔加上点 心得而已,如有雷同,纯属巧合。(二)学

3、而第一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 不愠,不亦君子乎?”其基本意思是:凡是学习过的东西, 要经常复习,那不是一件很高兴的事吗? 有远方的朋友来拜访, 不也是很高兴的一件事吗?当别人对自己不了解时, 自己 也不会生气,那不正是君子的一种品质吗?这里的第一句是告诉大家一个学习方法。单从字面上理解,就是“学”就要 时时的温习,你才能掌握的牢靠。但是,换个思路想过来,这个“习”是不是还 可以理解为“实践”或者“应用”、“体会”的意思。就是说要懂得去印证你所 学的东西。 比如说你今天学到的东西, 真正应用到生活当中了, 并且应用之后回 过头来看你所学到的理论是正确的

4、, 这个时候你感觉得到学有所用了, 学习的时 间没有白白的浪费,你才确实感到是件很高兴的事了。第二句是“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这一句说的是我们中国人自古以来 就有的好客之道,中国不愧为礼仪之邦。换个思路再去理解,先看“远方”,如 果只理解成空间上的或时间上的当然无可厚非, 但是还可以理解成思想或者其他 领域的“远方”呢?比如,是那些原先对你有成见、对你不认可或者对你有误解 的人,经过了解而认可了你,从思想的远方和你拉近了距离,而成为了好朋友, 那不也是一件很高兴的事吗?这个时候再回过头来看这个“有朋”的“朋”,那 就是虽说你们思想上有隔阂和距离, 但你却是一直以 “朋”来看待的才行,不然,

5、 你一直以敌对的态度,那是不会“有朋”又自“远方”而来的。再来看最后一句,“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这句说的是君子之道, 在这里我想还是按照自己的一己之见打破常规来说。我们再回过头来先看前两 句。第一句,学而 , 你在生活中不断学习,不断实践,增加了自身的阅历以及 修养,然后有朋 , 就从“远方”来了。这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之后就到了第三 句,人不知 , 到了这个时候,还是有人不能理解你,说你装腔作势,如何如 何, 而这个时候呢, 你也不生气, 必定人们的思想不可能都一样。 必然要有分 歧。你也能给予理解。 并且还当他是 朋'。这样你在学而 , 慢慢他也会从 远 方'来到你的

6、身边的。到那时难道不是不亦乐乎'的一件事吗。2、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 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人之本与!”这句的意思:一个做人非常讲究孝悌的, 则很少有犯上的了, 不好犯上的人, 而喜欢作乱那是从来都没有的。要成为君子,则要从根本出发,脚踏实地,一步 一步的修来。孝悌是什么,他就是做人的根本啊。孝弟,这个弟'是悌'。 从字眼上理解,孝讲的是对长辈的感情(不单单是父母),悌是兄弟间的感情。 这句话虽然容易理解,但是要读懂这句话就必须深究。有子(孔子的学生)称孝弟'是为人之本'。就是说,孝弟是

7、做人的根 本。而事实上中国人在几千前年的潜移默化当中也确实把他作为自身修养根本, 做人的根本了。 我们现在的人交朋友, 不也是要先看看这个人孝顺不孝顺吗?如 果一个人不孝顺, 大概也没什么可做朋友的地方了。 连和自己最亲近的人都没有 什么感情更别提什么外人'了。所以,只要一个人“孝悌”了,那么“本”就 立了,这个人在外就不会乱惹事了, 不会乱惹事的人就不会做出谋反叛乱、 投敌 卖国的勾当,所以,“孝”才是做人的根本。我认为,这句话对现今社会还是很有用处的, “孝”之本身就是我们中华民 族精神文明的精髓,我们自古就有:“以孝治天下”和“忠孝必出于孝子之门” 之说,那么, 既然孝是做人的根

8、本, 那么我们不都应该检点自己并认真地按照去 做吗?如果大家都这样去做了,我们的尊老爱幼不就成为一种良好的风气了吗, 我们的社会不就和谐了吗。3、学而的第四句,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 不信乎?传不习乎?曾子嫡传了孔子的事业, 著了大学,然后孔子的孙子子思又传承了曾子, 而著了中庸,而后子思又传道于孟子。四个人虽然同出一门,但思想却是有 所不同的,性格与想法上也是有出入的。第四句话容易理解,不过大家不要小看了曾子好象随便说说自己每天都要做 的三件小事, 既给人办事进不进心那, 对别人有没有讲信用啊, 今天是否学到了 东西,有没有仔细体会啊。虽说是简单的几句话,但我认为,

9、如果我们每个人都 认认真真的作到了,那也就与圣人也相差不远了。所以,我读这句话的体会是: 最伟大的事往往在最平凡当中,只是注意做到“吾日三省吾身”而已。读书笔记之论语(三)为政第二1、为政第二的第四句,原文是:子曰: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 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原文的大概意思是: 孔子说: 我是十五岁才开始立志学习的, 三十岁才能够 自立起来, 四十岁才做到不惶惑, 五十岁才了解了人的一生, 六十岁才做到了什 么话都能听得进去,七十岁才能做到心里怎么想就怎么做,却从不逾越规矩。首先说说“十有五而志于学”。孔子早在几千年前就提出了“十五向学”的

10、观 点,其实就是让孩子们用自己的理解和思维去学、 去研究, 从而养成一种对学习 的兴趣。什么是不惑?还是让我引用于丹老师论语心得上的解释吧。“就是人能 够自觉按照中庸的理念去思考、行事。即使外部世界给你许多不公正、打击、缺 憾,你也能在一个坐标上迅速建立自己应有的位置。”我想中庸之道还是很 适合我现在的状况的。2、为政里的第五句话,原文是: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 樊迟御,子告之曰:“孟孙问孝于我,我对曰,无违'。” 樊迟曰:“何谓也?” 子曰:“生,事之以礼;死, 葬之以礼, 祭之以礼。 ” 这段话的意思是讲:一天,孟懿子向孔子问什么是“孝”。孔子回答他说: “不要违逆。”孔子外

11、出,樊迟替孔子赶车。孔子在路上对樊迟说 “孟孙曾向我问什么是孝, 我回答他说不要违逆'。” 樊迟问:“先生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孔子给 他讲解说: “父母在世的时候,我们要依礼服侍他们;父母不在世了,我们要依 礼埋葬他们、依礼祭祀他们。”论语里对孝的语录是比较多的,这也说明了我们这个国家历来是重视“孝 道”的。从这段话里, 我们还是看出了孔子在各种各样的孝道里提倡的以顺为主 的思想,他认为“无违”才是一切孝行的基础。3、为政篇第十五句,原文是: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该句文面的意思是, 孔子说:“勤求学问而不用思索, 那还是罔罔然无所知的, 而只是挖空心思去想却不勤求学

12、问,那还是疑难丛生得不到确实的知识的。” 这个“学”不仅可以理解成博览群书,还要理解成了解自然和社会,用一句“读 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来理解。见识的多了,学的才扎实,才可以帮助更好的理 解和思考。 所以对现在的孩子, 我是主张学习的时候认真学习, 放假的时候家长 最好抽时间带孩子到外边走走, 其实这也是一种学习, 而且是比死啃书本更好的 学习方式。第二句“思而不学则殆”的“思”,应该是和“学”相对立的, “思” 中是不包含“学”的,是一种遐想,就是想和思考、考虑的意思。这就又让我从 另一个侧面去理解它了, 如果一个人整天的在遐想我什么时候能当上科学家、 企 业家和发明家, 而不去真正的学东西,

13、 那这个人可以说是在浪费生命, 而且是一 事无成的。所以,孔子说:“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再说第十一句,原文是: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该句的意思是,孔子说:“温习已经学过的东西,并从中知道了新的知识, 也就可以当老师了。”其实在这句中, 孔老夫子教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学习方法, 那就是在学习的 过程中要不停的去温习原来学过的东西, 这一方面可以加深记忆, 达到“无忘其 所能”,另一方面,还能在温习的过程中得到新的理念、新的发现。其实书本上 的很多东西如果你不去用心的读它、 学它和理解它, 你只能看到面上的东西, 但 是往往你换一种角度去看、 去读、去理解,可

14、能你又会发现很多新的东西, 所以, 我们现在的读书, 我想不能是一种死读书和读死书的状态, 那样的话, 我看还不 如不读得好。(四)八佾第三1、八佾的第一句其实就是我们常说的“是可忍,孰不可忍”的出处,原文 是: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原句的意思是: 孔子讲到季氏在家庙用佾的乐舞这件事时说: “这种人如果 可以容忍,那还有什么人不可以容忍的呢!”孔子说这句话的起因是: 当时在鲁国有三家是最有权势的贵族, 分别是仲孙、 叔孙和季孙, 他们三家操纵着当时鲁国的政治和经济。 而这三家贵族在平时确实 不注意自己的言行,不按礼数办事,为所欲为。孔子说的季氏就是季孙一家,按 照当时

15、的礼数,季氏作为大夫只能用四佾(佾为古时乐舞的行列),而他却违礼 越分使用了只有天子可用的八佾, 孔子对这种做法是痛彻不已, 所以,才有了论 语中孔子的这段话。知道了这句话的真实意思,我们可以看出孔子对“礼”的重视程度,而且还 可以看出孔子虽无力改变却是敢于说出来并公开地进行批评的勇气。2、八佾第十五句,原文是:子入太庙,每事问。或曰:“熟谓鄹人之子知 礼乎?入太庙,每事问。”子闻之曰:“是礼也。”该句话的意思是:孔子进入太庙,对每一件不十分明白的事都要向人请教。 有人说:“谁说鄹人的儿子懂得礼?他进入太庙,每一件事都要问。”孔子听到 后就说:“这就是礼呀。”读到这句话,我们又一次感到了孔子是

16、如何的重视“礼”。他不仅从语言上 重视礼,还从实际行动上重视礼。第一句的“入”,在这里我想应该理解成是第 一次进入的意思, 因为只有第一次进入才能有很多的不知道, 问清楚了知道了就 不会再问了, “鄹人之子”中的鄹( zou )是指古代的地名,大致在山东曲阜 的东南。而在理解最后一句“是礼也”时,也应该按照前面的理解,就是在遇到 不懂的和不知道的地方就是要问清楚,只有弄懂了、知道了,那才算是敬谨,才 算是“礼”。读书笔记之论语(五)里仁第四1、里仁这章的第一句话是:子曰: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 这句话的大致意思是,孔子说: “住家,应该选择有仁风的地方为最好;选 择的地方没有仁风,怎么

17、说你能有智慧呢?”这里的“里”我翻查了一些资料后确认原意为“住家”的意思。“仁”按说 文里说:“仁,亲也。从人二。”孟子梁惠王下:“仁,人也。”那么,可以这 样理解了,“仁”应该是人的道理; 而两个人在一起, 自必产生彼此相处的问题, 人际关系就发生了。再又“从人二”看我又理解到了, “仁”就是维持人际关系 的道理,也就是说一个人独处是不会有人际关系的, 而必须为两人以上。 读到这 句,让我想起了三字经里“昔孟母,择邻处”这句话,仔细想来是很符合这 个道理的。2、再读本章第十一句,原文是,子曰:“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 刑,小人怀惠。”这句话的意思是,孔子说: “君子每天牵挂的是自己的道德

18、修养,小人则惦 记的是自己的家乡; 君子心中始终装有一份规矩、 法度,小人则是满脑子的自己 的利益和如何的能自己获得实惠。”“土”在这里指的是乡土。 在这里我们应该引申理解为是自己家的事情。 “惠” 指的是实惠、个人的私利。从这两个字上,我们可以看出,一个人如果整天不考 虑如何的用“德”去提高个人的思想素养,用“刑”来规范自己的言行,而是一 味的在考虑自己的事情和私利, 只想着如何能捞着实惠, 那这个人就是很危险的, 他做事肯定是不公正的, 如果当官的话,那也一定是一个赃官, 如果做朋友的话, 也是肯定会做不长的,因为,他满怀的是小人之志。3、本章第十五句,原文是,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

19、”曾子曰: “唯。”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译过来就是,孔子说: “参,我平时所说的许多道理,是可以用一种道理来 贯穿的。”曾子说:“是的。”孔子出了讲堂,学生们问:“老师说的是什么意 思啊?”曾子说:“老师的道理,不过是忠恕罢了!”我们读论语 可以看出孔老夫子对弟子们的道理是教授的很多的, 而这里 的“吾道一以贯之”的“道”,按本意讲应该是道路,这里是引申为了道理的。 那这次讲的道理是什么呢?那就是“忠恕而已矣”。“忠”,就是忠诚、忠于。 “恕”,是宽容, 也就是讲你不要强人所难, 不要给人造成伤害。 而在理解过来, 就是如果他人给你造成了伤害,你也要做

20、到宽容。宽容,说起来真得很容易, 但真正做起来的时候, 我还是真正的感觉很难很 难的。那什么是“宽容”呢?我认为,宽容是一种博大的胸怀,是指对别人不同的作法、不同的观点、不同的信仰等的理解和尊重 ,也就是说不把自己的思想和 意志“对”或“否”的东西强加于别人。我们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思想和言论观 点及对事物的看法 ,但我们也应当同样的尊重别人的选择 ,给别人以自由的思想和 生存的权利。“宽容”是一种大仁德,所以,“恕”也是我们先贤们教人做人道 理中最可贵的一个词。最后,给自己、也给我的朋友们一句共勉,那就是 ,“宽容别人就是宽容自 己 ,真诚待人也就是真诚待己。”让我们学会宽容、做到宽容,让自己

21、抛却一切的烦恼,生活的更加洒脱、更加自在 !(六)公冶长第五 1、这篇的笔记第一个要记的是第七句,原句为,子曰:道不行,乘桴浮于海, 从我者其由与。子路闻之喜。子曰:由也好勇过我,无所取材。”桴,是指用来过河的竹(木)筏。首先从字面上去理解这句话,意思应该是,孔子说: “大道如果不能推行于 天下,那我就乘坐竹筏到海上去游荡,那时能跟随我的只有仲由了。”子路听说 了这件事很是喜悦。可是,孔子又说: “仲由的勇气非常好,已经超过了我,可 是我们何处去找做竹筏的材料呢。”2、公冶长第五的第十句,原文是,宰予昼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 粪土之墙不可杇也,于予与何诛?”子曰: “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

22、其行;今 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于予与改是。”“宰予昼寝”中,予是名,可是纵观整部论语,在陈述句中很少有直接称名 的,大都是称字,就是这里比较稀罕。“杇”音W0,动词,指用杇涂抹墙皮。杇也叫泥镘,即今抹子。 “诛”在这里应该是责备的意思。那么我理解这句话的 意思是。宰予白天在寝室睡觉,让孔子看到了,孔子说: “腐朽的木头不能再雕 刻了,用粪土砌的墙也是不能再粉刷了, 对你宰予我如何责备你啊?” 孔子对这 件事又说: “原来我对于人啊,是听其人之言,即信其人之行,今我对于人,是 不能只听其人之言, 而还须观察其人之行。 由于宰予在白天睡觉, 而使我改变了 原来的做法,不能只听还要察言观行。”

23、读了这段话, 对我的触动也是很大的。 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确实存在说一套 做一套的人,阳奉阴违,语言上的巨人行动中的矮子,这种人表里不一,为了自 己的一点利益可以满嘴里跑火车, 云天雾罩, 耽误很多的事情, 我是很痛恨这种 人的。3、公冶长第十二句原文是,子贡曰:我不欲人之加诸我也,吾亦欲无加诸 人。子曰:赐也,非尔所及也。这句的意思是,子贡说: “我不愿意别人强加给我的,我也不愿意强加给别 人。”孔子说:“赐呀,这是你做不到的啊。”“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 的“恕道”咋看起来似乎简单, 其实非也, 因为“恕 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啊!我就是这样理解的。所以,我认为,我们每一个人都 要在每一天的人

24、际交往、家庭亲情中去努力体会、实践这个“恕道”,只有到了 这个“恕道”能真正的实现的时候,我们才算是真正的做到了“仁”,到那个时 候我们的和谐社会才算是真正的建立起来了。4,读第十五句。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 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这是一段子贡与老师孔子的对话, 子贡问老师: “孔文子这个人为什么能追 “谥”为文呀。”孔子说: “他做事勤敏又好学,不以向地位比他低的人请教为 羞耻,这就值得称为文了。”孔文子何许人也?原来,孔文子是当时的卫大夫,名字叫孔圉, “文”是其 谥号(我国古代给最高统治者或者有地位的人死后另起的称号谓谥号) ,该人曾 “生前乱于家室”而坏了名

25、声。正因为他有名声不好的情况而又被封其谥号为 “文”,所以,子贡才有所提问。由此也可以看出,子贡对这个人是很不感兴趣 的。而孔子的回答也让我们看到了一个真正的 “仁”者,“敏而好学, 不耻下问” 是孔文子优点, 他的这些优点是很值得我们学习的, 我们不能因为他有过失而看 不到他的优点,夫子之教是隐恶扬善的啊,其实,孔子的这段话最后铸成了我们现在经常用的一个成语, 那就是“不耻 下问” 。问,有多种,而我们最常见的是上问, 如请教老师是我们最常用的方式, 毕竟“师”是给我们传道授业解惑的最好人选, 而下问也应该是我们学习知识的 一个途径,俗话还说呢, 三个臭皮匠赛过一个诸葛亮, 三个皮匠都能赛过

26、诸葛亮, 难道不值得我们学习吗?所以说, 对于学习来说我们一定要具备虚心向别人求教 的品德,只要他知道的比我们多,不管是谁都是值得我们学习的。读书笔记之论语(七)雍也第六 1、第三句,原文是,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 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未闻好学者也。这段话从字面上来理解应该是, 鲁哀公问孔子:“你的弟子中谁是最好学的。 ” 孔子说:“有个叫颜回的最好学,他从不把怒气发到别人身上,同样的过失也决 不犯第二次。 不幸的是他命短死了, 如今也没有他这样的了, 也没听到过有这么 好学的人了。”“怒”可解为发怒、怒气,也可解为烦恼。那么,有意思的是从这段话里来

27、看,“不迁怒”和“不贰过”与“好学”有什么关系呢?百思不得其解,于是又 翻查资料, 手头的工具书好像都没有明确的解释其因果, 思来想去我还是要把这 个“怒”作烦恼来理解感觉才能解的通,也就是说,学习时不论有什么样的烦恼 都会成为学习的障碍, 如果你心烦意乱处于惶惑之中, 你还怎么能学习好, 你把 学习的烦恼、生活的烦恼迁移到学习之中,你肯定是学不好的,所以要做到“不 迁怒”。“不贰过”如果不和这篇整体联系,可以这样理解,“过”指过失,如 果发现自己犯了某种过失, 一经发现今后就不再犯了。 如果和学习联系起来, 也 可以这样理解,在学习中遇到问题,而自己理解错了,自己一经发现,就不再按 照错误的

28、去理解,这个问题就解决了,我想这也是可以说得过去的。好了,回过头来再看这段话, 我认为比较经典的是孔子夸奖颜回的 “好学” 和“不迁怒,不贰过”。大家都知道,孔子非常注意教导弟子们加强言行方面的 修养,我理解他的“好学”最主要的就是修养和在学习上的多方请益,其中就有 “不耻下问”。这就是说,孔子的好学是以“德行”的培养、训练为主的,通过 道德的培养而求得学问的加深。这一点好像我们现行的教育体制做的不是太好, 因为现行应试教育的实施,使得学校、家长、学生只顾重视“学问”而直奔分数 而去,而道德的修养已排在其后了, 这样下去, 对我们的后代将是一件不好的事 情。2、今天读第七句,子曰:“回也,其心

29、三月不违仁;其余则日月至焉而已 矣。”这句话的意思是,孔子说: “颜回能够长时间依仁而行,心志不移;别的人 就只能偶尔达到仁的境界罢了。”“三月”是指较长的时间。 “日月”指一天两天或一月两月,是说较短的时 间。孔子那么多弟子中只有颜回可以长时间不违仁, 其他的只是偶尔能做到, 说 明这个仁是多么的不容易坚持的做到啊。 读到这我又联想到了学习, 人都有一种 毛病,就是三分钟的热度。比如我的女儿,我观察她好长时间了,每次期末考试 后假期开始前, 她就会很自觉地向我提出自己的假期学习、 读书计划, 包括早上 几点起床背英文、 几点开始做假期作业、 几点开始复习和预习自己的功课、 几点 开始读课外书籍等等, 而每次的计划老是赶不上变化, 坚持了一两周后就会有这 样那样的理由而推翻了原来的计划, 到了最后是一觉睡到十来点美其名曰只有休 息好才能学习好, 自己正是长身体的时候需要大量的睡眠, 而要休息好那就晚上 早点睡吧,不行啊,晚上同学们都上网了,要和同学讨论假期社会活动呀,不讨 论完怎么能下线呢,好家伙,都是她的理由了,而且看起来还有点道理,也就不 再去管她那么多了, 可是今天想来, 她也就是那个“日月至焉” 了。不说孩子了, 自己说说自己吧,我能否做到“三月不违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