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物联网的关键技术摘要物联网是一个基于互联网、传统电信网等信息承载体,让所有能够被独立寻 址的普通物理对象实现互联互通的网络, 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局部, 近 年来开展迅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1 。作为动态的全球网络根底设施,它的根 本是物与物、人与物之间的信息传递与控制。物联网技术是一项综合性的技术 , 涵盖了从信息获取、传输、存储、处理直至应用的全过程,其关键在于传感器和 传感网络技术的开展和提升, 根据侧重点不同物联网技术的划分标准也不同, 国 际电信联盟的报告分为四大关键性技术:标签物品的RFID感知事物的传感网络技术、思考事物的智能技术、微缩事物的纳米技术2 。本文首先介绍这些
2、技术的根本原理和开展,并就其中的几个核心技术进行详细的认识和探究 , 同时分析 技术应用背后面临的问题和挑战,为物联网的开展提出更具前瞻性的建议。关键词: 物联网 关键技术 RFIDAbstractThe Internet of things is a based on the information such as the Internet, the traditional telecommunication network bearer, so that all can be independently addressable ordinary physical objects to ac
3、hieve interoperability of networks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new generation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he rapid development in recent years, with a broad Prospects. As a dynamic global network infrastructure, it is simply the transmission of information and control things and things, between pers
4、ons and things. Things technology is an integrated technology, covering the information obtained from the transmission, storage, processing until the whole process of the application, the key lies in the sensor and sensor network technology development and promotion, according to the different focus
5、 of networking technology different criteria for the classification, the International Telecommunication Union report is divided into four key technologies: label items RFID, sensor network technology perceive things, think about things smart technology, miniature things nanotechnology. This paper d
6、escribes the basic principles and development of these technologies and a detailed understanding and exploring on a few of the core technology, and analyzes the problems and challenges facing the technology behind the application, put forward more proactive proposal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hings.Ke
7、y words :Web of Things , key technology ,RFID目录第 1 章 引言 . 1第 2 章 物联网关键技术 . 22.1 感知技术 22.1.1 RFID . 22.1.2 传感器 . 32.2 网络通信技术 32.2.1 M2M . 32.2.2 无线传感网络 . 42.3 数据融合与智能技术 42.4 纳米技术 5第 3 章 物联网现存问题 . 53.1 技术标准的统一与协调 53.2 地址问题 53.3 多种技术融合问题 53.4 平安问题 6第 4 章 结束语 . 6参考文献 . 7第 1 章 引言物联网是将无处不在的末端设备和设施,包括具备“内在
8、智能的传感器、 移动终端、工业系统、数控系统、家庭智能设施、视频监控系统等和 “外在使能 的,如贴上 RFID 的各种资产、携带无线终端的个人与车辆等“智能化物件或动 物或“智能尘埃 ,通过各种无线 /有线的长距离 / 短距离通讯网络实现互联互 通M2M)应用大集成、以及基于云计算的 SaaS营运等模式,提供平安可控乃 至个性化的实时在线监测、定位追溯、报警联动、调度指挥、预案管理、远程控 制、平安防范、远程维保、在线升级、统计报表、决策支持、领导桌面等管理和 效劳功能,实现对“万物的“高效、节能、平安、环保的“管、控、营一 体化。从1999年Ashton教授在研究RFID时最美国召开的移动计
9、算和网络国际会 议首先提出物联网 (Internet of Things)这个词, 2005 年在突尼斯举行的信息社会世界峰会上, 国际电信联盟正式提出了物联网的概念, 到现如今各国政府重 视下一代的技术规划,纷纷将物联网作为信息技术开展的重点。IBM更是提出“智 慧的地球的最新策略,并且希望在根底建设的执行中,植入“智慧的理念, 从而带动经济的开展和社会的进步,希望以此掀起“互联网 浪潮之后的又一次 科技产业革命 3 。一般而言,可以将物联网从技术架构上来分为三层 4 :感知层、网络层和应 用层。感知层由各种传感器以及传感器网关构成,包括二氧化碳浓度传感器、 温 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二维码
10、标签、RFID标签和读写器、摄像头、GPS等感知终端。感知层的作用相当于人的眼耳鼻喉和皮肤等神经末梢, 它是物联网识别 物体、采集信息的来源,其主要功能是识别物体,采集信息。网络层由各种私有 网络、互联网、有线和无线通信网、网络管理系统和云计算平台等组成,相当于 人的神经中枢和大脑, 负责传递和处理感知层获取的信息。 应用层是物联网和用 户包括人、组织和其他系统的接口,它与行业需求结合,实现物联网的智能 应用。技术的开展与进步促成了物联网的快速开展,而其中的关键技术对物联网更 是具有不同凡响的影响和意义。第 2 章 物联网关键技术2.1 感知技术感知技术也可以称为信息采集技术, 它是实现物联网
11、的根底。目前,信息采 集主要采用电子标签和传感器等方式完成。 在感知技术中, 电子标签用于对采集 的信息进行标准化标识, 数据采集和设备控制通过射频识别读写器、 二维码识读 器等实现。2.1.1 RFID射频识别RFID即射频识别技术,是一种通信技术,可通过无线电讯号识 别特定目标并读写相关数据, 而无需识别系统与特定目标之间建立机械或光学接 触,即是一种非接触式的自动识别技术 5 。由三局部组成: 标签一一由耦合元件及芯片组成,具有存储与计算功能,可附着或植入 、护照、身份证、人体、动物、物品、票据中,每个标签具有唯一的电子 编码,附着在物体上用于唯一标识目标对象。 根据标签的能量来源, 可
12、以将其分 为:被动式标签、半被动式标签和主动式标签。根据标签的工作频率,又可将其 分为:低频Low Frequency, LF30-300kHz、高频High Frequency, HF3-30MH超高频Ultra High Frequency, UHF300-968MHZ 和微波Micro Wave, MW 2.45-5.8GHz 。 阅读器读取 有时还可以写入标签信息的设备,可设计为手持式或固定式,阅读器根据使用的结构和技术不同可以是读或读/写装置,是RFID系统信息控制和处理中心。阅读器通常由耦合模块、 收发模块、 控制模块和接口单元 组成。阅读器和应答器之间一般采用半双工通信方式进行信
13、息交换, 同时阅读器 通过耦合给无源应答器提供能量和时序。 在实际应用中, 可进一步通过 Ethernet 或WLA等实现对物体识别信息的采集、处理及远程传送等管理功能。 天线在标签和读取器间传递射频信号。RFID 技术的根本工作原理 6 :标签进入磁场后, 接收解读器发出的射频信号, 凭借感应电流所获得的能量 发送出存储在芯片中的产品信息, 或者由标签主动发送某一频率的信号, 解读器 读取信息并解码后,送至中央信息系统进行有关数据处理。图1 RFID技术原理图RFID面临的问题: 数据平安:由于任何实体都可读取标签,因此敌手可将自己伪装成合法标 签,或者通过进行拒绝效劳攻击,从而对标签的数据
14、平安造成威胁。 隐私:将标签ID和用户身份相关联,从而侵犯个人隐私。 未经授权访问标 签信息,得到用户在消费习惯、个人行踪等方面的隐私。和隐私相关的平安问题 主要包括信息泄漏和追踪。 复制:约翰斯 霍普金斯大学和RS/实验室的研究人员指出RFID标签中存 在的一个严重平安缺陷是标签可被复制。传感器传感器是机器感知物质世界的“感觉器官,用来感知信息采集点的环境参 数;它可以感知热、力、光、电、声、位移等信号,为物联网系统的处理、传输、 分析和反应提供最原始的信息。随着电子技术的不断进步,传统的传感器正逐步 实现微型化、智能化、信息化、网络化;同时,我们也正经历着一个从传统传感 器到智能传感器再到
15、嵌入式Web传感器不断开展的过程。2.2网络通信技术在物联网的机器到机器、人到机器和机器到人的信息传输中,有多种通信技 术可供选择,他们主要分为有线如DSL PON等和无线如CDMAGPRS IEEE 802.11a/b/g WLA等两大类技术,这些技术均已相对成熟。在物联网的实现中, 格外重要的是无线传感网络技术。2.2.1 M2M即机器对机器通信,M2MB点在于机器对机器的无线通信,存在以下三种方 式:机器对机器,机器对移动 如用户远程监视 ,移动 对机器如用户 远程控制。在M2M中,GSM/GPRS/UMT是主要的远距离连接技术,其近距离连 接技术主要有 802.11b/g、BlueTo
16、oth、Zigbee、RFID和UWB此外,还有一些 其他技术,如XML和Corba,以及基于GPS无线终端和网络的位置效劳技术。2.2.2 无线传感网络传感网络的定义为随机分布的集成有传感器、 数据处理单元和通信单元的微 小节点,通过自组织的方式构成的无线网络。 借助于节点中内置的传感器测量周 边环境中的热、红外、声纳、雷达和地震波信号 , 从而探测包括温度、湿度、噪 声、光强度、压力、土壤成分、移动物体的速度和方向等物质现象。集分布式信 息采集,传输和处理技术与一体的网络信息系统,以其低本钱,微型化,低功耗 和灵活的组网方式、铺设方式以及适合移动目标等特点受到广泛重视。M2M中,GSM/G
17、PRS/UMTS主要的远距离连接技术,其近距离连接技术主要有 802.11b/g、 BlueTooth、Zigbee、RFID和UWB此外,还有一些其他技术,如 XML和Corba, 以及基于GPS无线终端和网络的位置效劳技术。目前,面向物联网的传感网, 主要涉及以下几项技术,测试及网络化测控技术、智能化传感网络节点技术、 传 感网络组织结构及底层协议、对传感网络自身的检测与自组织、传感网络平安。2.3 数据融合与智能技术物联网是由大量传感网络节点构成的, 在信息感知的过程中, 采用各个节点 单独传输数据到会聚节点的方法是不可行的。 因为网络存在大量冗余信息, 会浪 费大量的通信带宽和珍贵的能
18、量资源。此外, 还会降低信息的收集效率, 影响信 息采集的及时性,所以需要采用数据融合与智能技术 8 进行处理。所谓数据融合是指将多种数据或信息进行处理, 组合出高效且符合用户需求 的数据的过程。 海量信息智能分析与控制是指依托先进的软件工程技术, 对物联 网的各种信息进行海量存储与快速处理, 并将处理结果实时反应给物联网的各种 “控制部件。智能技术是为了有效地到达某种预期的目的, 利用知识分析后所采用的各种 方法和手段。通过在物体中植入智能系统, 可以使得物体具备一定的智能性, 能 够主动或被动的实现与用户的沟通,这也是物联网的关键技术之一。 根据物联网的内涵可知,要真正实现物联网需要感知、
19、传输、 控制及智能等多项 技术。物联网的研究将带动或者说推动整个产业链的共同开展。信息感知技 术、网络通信技术、数据融合与智能技术、云计算等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将直接 影响物联网的开展与应用, 只有综合研究解决了这些关键技术问题, 物联网才能得到快速推广,造福于人类社会,实现智慧地球的美好愿望2.4 纳米技术纳米技术是研究尺寸在0.1100nm的物质组成体系的运动规律和相互作用 以及可能实际应用中的技术。 目前,纳米技术在物联网技术中的应用主要表达在 RFID设备,感应器设备的微小化设计,加工材料和微纳米加工技术上。第 3 章 物联网现存问题3.1 技术标准的统一与协调我们都知道互联网开展到今天
20、, 有一件事是解决的非常好, 就是标准化问题 解决的非常好,全球进行传输的协议 TCP/IP 协议,路由器协议,终端的构架与 操作系统,这些都解决的非常好,因此,我们可以在全世界任何一个角落,使用 每一台电脑连接到互联网中去,可以很方便的上网。物联网开展过程中,传感、 传输、应用各个层面会有大量的技术出现, 可能会采用不同的技术方案。 如果各 行其是,那结果是灾难的,大量的小而破的专用网,相互无法连通,不能进行联 网,不能形成规模经济, 不能形成整合的商业模式, 也不能降低研发本钱。 因此, 尽快统一技术标准, 形成一个管理机制, 这是物联网马上就要面对问题, 开始时, 这个问题解决得好,以后
21、就很容易,开始解决不好,积重难返,那么以后问题就 很难解决。3.2 地址问题每个物品都需要在物联网中被寻址,就需要解决地址问题。物联网需要更多 的IP地址,IPV4资源即将耗尽,而向IPV6过渡过程较漫长,同时存在与IPV4 的兼容性问题。3.3 多种技术融合问题物联网的价值不是一个可传感的网络, 而是必须各个行业参与进来进行应用, 不同行业,会有不同的应用, 也会有各自不同的要求, 这些必须根据行业的特点, 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有价值的开发。 这些应用开发不能依靠运营商, 也不能仅仅依 靠所谓物联网企业, 因为运营商和技术企业都无法理解行业的要求和这个行业具体的特点。很大程度上,这是非常难的一步
22、,也是需要时间来等待。需要一个物 联网的体系根本形成, 需要一些应用形成示范, 更多的传统行业感受到物联网的 价值,这样才能有更多企业看清楚物联网的意义, 看清楚物联网有可能带来的商 业价值,也会把自己的应用与业务与物联网结合起来3.4 平安问题物联网目前的传感技术主要是 RFID,植入这个芯片的产品,是有可能被任何 人进行感知的,它对于产品的主人而言, 有这样的一个体系, 可以方便的进行管 理。但是,它也存在着一个巨大的问题,其他人也能进行感知,比方产品的竞争 对手,那么如何做到在感知、传输、应用过程中,这些有价值的信息可以为我所 用,却不被别人所用,尤其不被竞争对手所用。这就需要在平安上下
23、功夫,形成 一套强大的平安体系。现在应该说, 会有哪些平安问题出现, 如何应对这些平安 问题,怎么进行屏蔽都是一些非常复杂的问题, 甚至是不清晰的。 但是这些问题 一定值得注意,尤其是这个管理平台的提供者。 平安问题解决不好, 有一天可能 有价值的物联网会成为给竞争对手提供信息方便的平台, 那么它的价值就会大大 的打折扣,也不会有企业愿意和敢于去使用。第 4 章 结束语物联网技术被称为继电脑、 互联网之后世界信息产业第三次浪潮, 据估计在 五到十年内将会有超过 1000 亿件设备连接入互联网 9 ,组成更为庞大的物联网 络。物联网的开展是信息社会开展的必然, 技术的进步与应用是决定其开展的关 键因素,同时在开展的道路上,也面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深圳市汽车租赁合同书范文
- 技术总监聘用合同书范文二零二五年
- 合同作废协议
- 二零二五版全新货物外包运输合同书
- 知识产权业务合作合同二零二五年
- 二零二五版土地及厂房租赁合同范例
- 2025标准股权投资合同模板
- 2025修订版大学生实习实践合同协议范本参考模板
- 2025标准酒店员工劳动合同
- 2025授权合同(标准)
- 交房通知短信(5篇)
- 高中英语 A precious family dinner说课课件
- 工艺联锁图识读
- 2023年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康复医学与技术岗位招聘考试历年高频考点试题含答案解析
- GB/T 21567-2008危险品爆炸品撞击感度试验方法
- 卫生人才培养方案计划
- DB64-T 1684-2020 智慧工地建设技术标准-(高清可复制)
- 婚丧嫁娶事宜备案表
- “三级”安全安全教育记录卡
- 风生水起博主的投资周记
- 赛艇赛事活动推广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