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房地产抵押贷款证券化培育的探讨开题报告_第1页
我国房地产抵押贷款证券化培育的探讨开题报告_第2页
我国房地产抵押贷款证券化培育的探讨开题报告_第3页
我国房地产抵押贷款证券化培育的探讨开题报告_第4页
我国房地产抵押贷款证券化培育的探讨开题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题目:我国房地产抵押贷款证券化培育的探讨 课 题 类 型: 论文 R 设计 学 生 姓 名: 学 号: 班 级: 工商管理 专业(全称):工商管理系 别:管理系 指 导 教 师: 一、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20世纪60年代以来,在全球浪潮中,最令人瞩目的莫过于资产证券化,而作为资产证券化核心内容的房地产抵押贷款证券化在全球已经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发展。西方发达国家已经建立起了抵押贷款证券化所需要的制度环境,房地产抵押贷款证券化在这些国家已经被广泛运用。近年来,我国商业银行提供的住房抵押贷款业务呈现爆炸性增长,截至2009年年底,中国的个人住房抵押贷款年末余额已经达到4760

2、0亿元,是2004年的15922.3亿元的2.99倍,2002年8000亿元的5.95倍。2002年至2009年间,我国商业银行个人住房抵押贷款余额占全国消费信贷的比重均在70%以上。这对于商业银行产生了一个严重的隐忧:商业银行的住房抵押贷款往往以中长期贷款为主,而其资金来源主要是短期存款,客观上存在期限匹配不一致的问题。这种“短存长贷”的状况很容易给银行造成严重风险。同时,随着近年来国家对资本市场发展、金融市场稳定和金融安全的逐步重视,以房地产抵押贷款证券化为突破口,作为化解金融市场风险,提高银行业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就成为必然选择。2005年3月,国务院批准国家开发银行和中国建设银行分别进行信

3、贷资产证券化和房地产抵押贷款证券化试点工作,这拉开了中国房地产抵押贷款证券化的序幕。应当看到,目前中国房地产抵押贷款证券化还处于试点阶段,并未在全国范围内加以铺开。这一方面说明,房地产抵押贷款证券化的全面开展指日可待;另一方面也说明,国家金融监管部门希望通过建行的房地产抵押证券化试点工作,提早发现和解决这一试点模式可能存在的问题,通过总结试点过程中的经验,为房地产抵押贷款证券化的全面展开奠定基础。虽然在我国推行房地产抵押贷款证券化已是大势所趋,但我们要清醒地看到,目前在我国推行房地产抵押贷款证券化还会遇到许多障碍,既有技术方面的障碍,也有制度方面的障碍,其中尤以制度性障碍最为突出。因此,本文对

4、我国开展房地产抵押贷款证券化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专门研究,分析目前我国推行房地产抵押贷款证券化已经具备的条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探讨我国开展房地产抵押贷款证券化相关配套环境的培育,对我国房地产抵押贷款证券化的全面开展具有现实意义。二、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的历史、现状和研究目标(一)国外研究及进展:房地产抵押贷款证券化最初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的美国。自从房地产抵押贷款证券化问世,这种金融创新工具就吸引了无数著名经济学家的眼球,关于这方面的研究也是多不胜数,其中尤其以1990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ital Asset Pricing Model)的创始人

5、夏普(William F. Shape)以及美国著名经济学家法博齐(Frank J. Fabozzi)和莫迪格利亚尼(Franco Modigliani),Leon T. Gardener的观点较为流行。1990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ital Asset Pricing Model)的创始人夏普(William F. Shape)通过多年的实证研究和理论分析指出,资产证券化这一金融创新活动必将成为金融发展的重点。其中,房地产抵押贷款证券化作为资产证券化的主要内容,是当代最重要的金融创新,是金融业务和金融制度创新的产物。美国金融学家法博齐(Frank J. Fabozz

6、i)和莫迪格利亚尼(Franco Modigliani)在其著作资本市场:组织和结构一书中引用经济学家亨利·考夫曼的话适当的描述了世界金融市场所发生的变革:“假如一名现代的Rip Van Winkle(美国作家欧文所写故事Rip Van Winkle中的主人公)在20年前甚至只是几年前睡着了,那么今天当他醒来,将惊奇于金融市场所发生的变化。他将发现,高度统一的市场、一系列广泛应用的融资工具和应付市场风险的新方法代替了分割的国内市场和占绝对比重的固定利率融资。”美国金融学家法博齐(Frank J. Fabozzi)教授于1996年在其著作债券市场、分析和战略中对投资于抵押贷款的风险总结

7、为违约风险、流动性风险、利率风险和提前偿付风险。由于规避转移这些风险导致了抵押贷款证券的产生,同时抵押贷款的利率风险和提前偿付风险与抵押贷款证券的利率风险和提前偿付风险直接相关。对于房地产抵押贷款证券化的实质,美国著名经济学家莫迪格利亚尼指出“资产证券化(包括房地产抵押贷款证券化)真正的意义并不在于发行证券本身,而在于这种新的金融工具彻底改变了传统的金融中介方式,在借款人与贷款人之间,架起了更有效的融资渠道”。 Leon T. Gardener 对资产证券化(包括房地产抵押贷款证券化)给出了一个最一般的定义:资产证券化是指储蓄者与借款者通过金融市场得以部分或全部匹配的一个过程或工具。(二)国内

8、研究及进展:早在1983年我国就有人开始介绍西方的资产证券化技术,但是直到20世纪90年代末资产证券化探索研究的热潮才开始在中国兴起。吴福明在房地产证券化探索(1998)一书中从全新的角度考察我国房地产证券化的可行性,分析投资银行的功能,权衡开发商、银行与居民在房地产证券化中的利益,并对我国房地产证券化的具体方案作了科学的设计。何德旭在中国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可行性分析(金融研究,2000年第12期)中提出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实质是为发放住房抵押贷款的金融机构提供一种融资度安排。在当时的条件下,中国推行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基础还十分脆弱,基本上还不具备大规模开展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条件;虽然有进

9、行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潜在要求,但就紧迫性而言并不十分突出;虽然可以在局部地区进行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试点,但更主要的任务还是为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创造各种市场条件和制度条件。邓超、张满华在论我国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SPV运作模式(中南大学学报,2003年第9卷第3期)中对我国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SPV运作模式进行讨论。他们认为,我国的SPV运作应该采用“分步实施,逐步到位”的模式。先在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中选择条件比较成熟的银行试行MBS,然后,借助政府背景组建全国性的独立的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公司(SPV),最后,在住房金融市场得到高度发展后,全面放开市场,允许实力雄厚的投资银行、股份制银行、私人机

10、构等加入SPV的行列,所有公司平等地进入市场竞争。王小雪、安合祥在对推进我国房地产抵押贷款证券化的思考(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学院学报,2004年第24卷第2期)中提到,我国的房地产抵押贷款有不断增长的趋势,这给商业银行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如果不能很好地释放压力,住房制度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将遇到新的难题。积极推动房地产抵押贷款证券化可以有效地解决银行贷款风险分散、为投资者开拓新的投融资渠道等问题。我国目前推进房地产抵押贷款证券化尚存在一些障碍,消除这些障碍需要从法律制度的建设、会计制度的完善、机构投资者的培育等诸多方面做出不懈的努力。厉伟、邓斐乐在我国房地产抵押贷款证券化的前景分析(美中经济评论,20

11、05年第5卷第9期)中指出房地产抵押贷款证券化是房地产房地产金融创新的必然选择,并对我国进行房地产抵押贷款证券化的可行性和存在问题进行了客观分析,提出了我国开展房地产证券化所需要注意的几个方面的问题。沈炳熙在资产证券化:中国的实践(2008)一书中阐释中国资产证券化的实践内容,它以中国的资产证券化为主线,通过介绍中国资产证券化的背景、剖析资产证券化试点过程中的事件、分析各类试点项目的不同特点和做法。三、本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和方法我国全面开展房地产抵押贷款证券化的过程中会遇到许多的障碍,本文在系统分析开展房地产抵押贷款证券化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障碍的基础上,进而提出培育相关配套环境的对策。本课题主要

12、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1.本课题的研究目的、意义及国内外理论综述。2.分析我国房地产抵押贷款证券化的可行性和障碍性。3.针对障碍性,探讨我国房地产抵押贷款证券化开展的配套环境的培育。4.本文的主要结论,并对中国房地产抵押贷款证券化的未来发展前景进行展望。本论文主要运用的研究方法:1.归纳法:指由许多个别事例,从中获得一个较具概括性的规则。笔者认真阅读关于房地产抵押贷款证券化的文献资料,从中得出开展房地产抵押贷款证券化所面临的问题,并形成自己的观点。2.演绎法:指从普遍性结论或一般性事理推导出个别性结论。通过借鉴外国专家就房地产抵押贷款证券化研究的理论成果联系我国的实际情况,指出我国如果全面实施房

13、地产抵押贷款证券化可能面临的风险和问题,并提出个性化的具体解决措施。四、课题研究的步骤及进度安排1.2010.10.16-2010.10.26:利用现有的资源,收集尽可能多的与论文题目相关的已发表的论文和书籍,并将有用的参考文献都浏览,做好相应记录,以便随时可供运用。多了解房地产抵押贷款证券化的发展状况,在掌握相关研究现状的同时为开题报告做好准备。2.2010.10.16-2010.11.10:多与指导教师沟通,以便熟练地掌握论文开题报告的基本内容及具体的写法,然后交给指导老师,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确定开题报告所撰写的内容。并进一步收集有关论文的资料,并初步能确定论文提纲。3.2010.11.1

14、2-2010.11.25:确定论文方向,并能熟练的运用手中资料,对其进行归纳总结,开始撰写开题报告,修改并定稿。4.2010.12.27-2011.3.18:在占有尽可能多的论文写作材料的基础上撰写并完成论文初稿,并接受指导教师的指导。5.2011.3.20-2011.4.5:提交初稿,多与指导老师就论文内容进行探讨,根据指导老师的意见初步完成二稿和三稿的修改。6.2011.4.6-2011.4.19:经过多次修改后得出论文定稿,并交给指导老师进行规范化审核。7.2011.4.20-2011.4.30:将完成的论文按要求整理装订成册,和有关的参考资料、摘要笔记、原始记录等材料交给指导教师,等待审核通过并开始准备论文答辩。8.2011.5.4-2011.5.13:在审阅通过后做好论文定稿和印刷、装订工作。9.2011.5.16-2011.5.20:对资料进行整理,为答辩做准备。10.2011.5.212011.6.3:按答辩意见进行修改并定稿,上交毕业论文资料五、课题的成果形式本课题最终将以论文的形式展现研究成果。六、其他有关问题或保障机制课题研究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及保障机制:1.房地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