硫化氢地危害与防范措施_第1页
硫化氢地危害与防范措施_第2页
硫化氢地危害与防范措施_第3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WORD格式硫化氢的危害及防X措施根本性质1理化性质物理性质:硫化氢是无色有臭鸡蛋味的毒性气体。分子量 34.08,比重 1.19,沸点 -60.2,熔点 -83.8,自燃点260,溶于水, 0时 100ml 水中可溶437ml 硫化氢, 40时,可溶180ml 硫化氢。也溶于乙醇、汽油、煤油、原油中,溶于水后生成氢硫酸。化学性质: 硫化氢的化学性质不稳定,在空气中容易爆炸。 爆炸极限为4.3 45.5%体积。它能使银,铜及其它金属制品外表腐蚀发黑,与许多金属离子作用,生成不溶于水或酸的硫化物沉淀。2平安、环保性质火灾和爆炸性: 硫化氢有毒且易燃, 燃烧时呈蓝色火焰并产生二氧化硫,后者有特殊气

2、味和强烈刺激性。硫化氢与空气混合X围到4.5 45.5%体积,可引起强烈爆炸。由于其蒸汽比空气重, 故会积聚在低洼或地面扩散,假设遇火源会发生燃烧。硫化氢遇热分解为硫和氢,当它与氧化剂,如硝酸,三氧化氯等接触时,可引起强烈反响和燃烧。对环境的污染:全世界每年进入大气中的硫化氢估计有1 亿吨,人为产生每年约300万吨。硫化氢在大气中很快被氧化成二氧化硫,这使工厂及城市局部地区大气中的二氧化硫的浓度升高, 这对人与植物有伤害作用, 并且这也是形成酸雨的主要原因。水中含有硫化氢除了发臭外,对混凝土与金属有腐蚀作用。水中的硫化氢含量超过0.5 1.0mg/L 时,对鱼类有害。硫化氢危害及防护措施1硫化

3、氢的危害a 不同浓度的硫化氢对人体*的危害:表 28不同浓度的硫化氢对人体*的危害硫化氢浓度接触时间毒性反响 mg/m30.035嗅觉阈,开场闻到臭味0.4臭味明显4 7感到中等强度难闻的臭味30 40臭味强烈,仍能忍受。是引起病症的阈浓度70 15012 小时呼吸道及眼刺激病症。 吸入 215 分钟后嗅觉疲劳, 不再闻到臭味3001 小时6 8 分钟出现眼急性刺激性。长期接触引起肺水肿760 15 60 分 发生肺水肿,支气管炎及肺炎。接触时间长时引起头痛,头专业资料整理WORD格式钟昏,步态不稳,恶心,呕吐,排尿困难1000数秒钟很快出现急性中毒,呼吸加快,麻痹而死亡1400立即昏迷,呼吸

4、麻痹而死亡在国家规定的卫生标准,硫化氢在空气中最高容许浓度是10mg/m3。浓度越高,对人体危害越大。人的嗅觉阈为0.012 0.03mg/m3 ,远低于引起危害的最低浓度。起初臭味的增强与浓度的增长成正比, 但当浓度继续升高而臭味反而减弱。在高浓度时因很快引起嗅觉疲劳而不能觉察硫化氢的存在,故不能依靠其臭味强烈与否来判断有无危险浓度出现。硫化氢经呼吸道吸收很快,在血中一局部被氧化为无毒的硫酸盐和硫代硫酸盐等经尿液排出一局部游离的硫化氢经肺部排出,体内无积蓄作用。b硫化氢对人体的毒害作用:硫化氢对人体的毒作用主要为急性毒作用。硫化氢不仅是一种窒息性毒物,对粘膜还有明显的刺激作用,这两种毒作用与

5、硫化氢的浓度有关。当硫化氢浓度越低时,对呼吸道及眼的局部刺激越明显。硫化氢的局部刺激作用,系由于接触湿润粘膜与钠离子形成的硫化钠引起。当浓度超高时,人体内游离的硫化氢在血液中来不及氧化,那么引起全身中毒反响。目前认为硫化氢的全身毒作用是被吸入人体的硫化氢通过与呼吸链中的氧化型细胞色素氧化酶的三价铁离子结合,抑制细胞呼吸酶的活性,从而影响细胞氧化过程,造成细胞组织缺氧。由于中枢神经系统对缺氧最为敏感,因此首先受影响。当硫化氢浓度高时,那么引起颈动脉窦的反射作用,呼吸停顿。当硫化氢更高浓度时,直接麻痹中枢而立即引起窒息,造成“电击型中毒死亡。c 急性硫化氢中毒的病症表现如下: 轻度中毒是以刺激病症

6、为主,如眼刺痛,畏光。流泪,流涕,鼻及咽喉部烧灼感,可有干咳和胸部不适,结膜充血,呼出气有臭鸡蛋味等,一般数日内可逐渐恢复。 中度中毒时中枢神经系统病症明显,头痛,头晕,乏力,呕吐,共济失调等,刺激病症也会加重。 重度中毒时可在数分钟内发生头晕,心悸,继而出现躁动不安,抽搐,昏迷,有的出现肺水肿并发肺炎,最严重者发生“电击型 死亡。2硫化氢中毒的抢救和急救方法急性硫化氢中毒,因接触不同的浓度而异,接触高浓度时,很快引起急性中毒,出现昏迷及呼吸麻痹。因此,正确地做好现场抢救能使“死者复生 ,为进一步抢救治疗创造件。硫化氢中毒的发生,一般来得突然,危害大,所以,现场的抢救一定要得当,不能盲目专业资

7、料整理WORD格式蛮干, 以防止更大的伤亡。首先,抢救人及进入现场救人必须戴好个人防护用品;抢救出的专业资料整理WORD格式中毒人员要立即进展现场急救。现场急救是极为重要的救护措施,急救得法,抢救及时,可专业资料整理WORD格式以防止死亡事故的发生。专业资料整理WORD格式现场急救原那么:a 立即将病人移离中毒现场至空气新鲜处。b 发生窒息,而心跳停顿者立即施以胸肺复苏术。c 待呼吸恢复时给以吸氧,并及时送医院治疗。3接触硫化氢作业应本卷须知加工含硫原油的炼油企业,由于生产装置的开停工,检修或抢修;正常生产中的脱水、采样及设备的泄漏等,均会使操作人员接触到硫化氢。为确保人身平安,应注意以下事项

8、:a 采样 未脱硫的液态烃采样在含硫原油的炼制过程中,未经脱硫的液态烃,其H2S 含量均超过人的致死浓度即大于 1000mg/m3 ,采样时必须做好防护。严格执行液态烃采样的有关规定。要检查采样器是否完好。如果采样过程破裂或其它意外,就会造成不可想象的后果。佩戴适用的防毒面具,应站在上风向,并要在装置操作工的监护下进展。采样过程中,手阀应慢慢翻开,不要开得过大,一些手阀受H2S 的腐蚀,较难翻开。不要用板手敲打阀门,防止发生意外。采样点应设计在较空旷的地方,防止H2S 有害气体积聚。 脱水排凝在含硫原油的炼制过程中,从原油到各种半成品、副产品均需脱水排凝,这些物料很多都带有 H2S 等有毒有害

9、气体,务必防患未然。酸性气脱水排凝:如前所述,酸性气含 H2S 量是人的致死浓度的几百倍到 1 千多倍。必须采用密闭脱水集中回收到一个容器中, 再用泵把酸性水送到汽提装置处理。 如果有时确需敞开脱水, 务必做到:佩戴适用的防毒面具,有专人监护,站在上风向。脱水阀与脱水口应有一定的距离。脱出的酸性气要用氢氧化钙或氢氧化钠与之中和,并有隔离措施,防止过路行人中毒。脱水过程,人不能离开现场,防止脱出大量的酸性气。液态烃的脱水排凝:输、贮液态烃的设备、容器、管线、液态烃的水洗脱硫醇,进加热炉的瓦斯罐,瓦斯管线,瓦斯进压缩机前均需要脱水。对液态烃脱水排凝,最好采取密闭方法, 如果确实要敞开脱水,必须采取

10、:佩戴适用的防毒面具,站在上风向。脱水阀与脱水口设计应有一定的距离。专业资料整理WORD格式脱水过程,人不能离开现场,防止脱出大量的酸性气。其下风向应设置固定式H2S 报警仪。b 进入设备内部检修作业需要进入设备、容器进展检修,一般都需经过吹扫、置换、加盲板、采样分析合格、办理进入设备容器作业许可证才能进入作业。 但有些设备容器再检修前需进入排除油污、 余渣,在清理过程中,会散发出硫化氢和油气等有毒有害气体,因此必须做好以下平安措施:专业资料整理WORD格式 制定施工方案作业人员须经过平安技术培训,学会人工急救、 防护用具、照明及通讯设备的使用方法。佩带适用的防毒面具,携带好平安带、通讯头盔及

11、其他劳保用品。进设备容器前,必须做好采样分析,根据分析结果确定施工中的平安措施。办理相应作业票。进设备、容器工作,一般不超过30 分钟。施工过程中,必须有专人监护,必要时应有医护人员、气防人员在场。 进入下水道井 、地沟工作下水道含有硫化氢、瓦斯等有毒、有害气体。进入前必须采取严密的平安预防措施,执行上述的进入设备容器作业的平安防护规定。控制各种物料的脱水排凝进入下水道。采用强制通风或自然通风,保证氧含量大于20%。佩带防毒面具。携带好平安带绳 。办理进入设备作业许可证。专业资料整理WORD格式进入下水道作业,井下要设专人监护,并与地面保持密切联系。 设备、容器、管线有硫化氢物料的堵漏、拆卸或安装作业要求严格控制带压作业,应把与其他设备管线相通的阀门关死,撤压。佩带防毒面具,设专人监护。拆卸法兰时,在松动之前,不要把螺丝全部松开,严防有毒气体大量泄出。 进入事故现场当中毒事故或泄露事故发生时,需要人员到事故现场进展抢救处理,这时必须做到:发现事故应立即呼叫或报告,不能个人贸然去处理。佩带适宜的防毒面具,有二人以上的监护。进入塔、容器、 下水道等事故现场,需携带好平安绳。有问题应按联络信号立即撤离现场。 其他作业装置正常生产的检查:专业资料整理WORD格式生产装置由于操作的失误,机泵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