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文化的特点_第1页
客家文化的特点_第2页
客家文化的特点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客家文化的特点客家并非是一个民族的概念,而是我国中原汉族的一个分支。公元四世纪前后,中原地区战乱不息,灾荒频仍,成千上万失去家园的灾民大批往较平静富庶的南方逃亡,上下近千年间,他们流移转徙,足迸遍及大半个中国:到了宋末至清代中期才逐渐在福建、江西、广东、广西、湖南二贝州、四川及台湾等地定居下来。先到为主,后到为客。先期在当地居住的便称这群后来仁户的人为客人上昌地官府注籍中亦称为客户,以后通称为客家、客家人。千百年来,散居在各地的客家人在当地生活和交往中没有完全混化于当地一也有少部分已经混化一,而一直保忙右客家先辈传导下来的风俗习惯、生活方式以及为人处世的观念,甚至他们所讲的方言也是保留首中原古

2、汉语音的的客家话。这些都可归结为客家文化意识的承传因素在起作用。文化意识,是在人类社会发展历史进程中所形成的一种观念形态,是人类在生活实践中经验与智慧的积淀,是人类认识客观世界和改造客观世界的一种精神力量。它对于人们的思想、行为、心理、语言,道德观念等方面,在很大程度上起看主导、调节和规范的作用。因此,开展对文化意识间题的研究,对于发展人文科学、自然科学,借鉴前人的历史经验,促进今天我们所从事的现代化建设事业都有其深远意义和积极的作用。拙文拟就有关客家文化意试的形成和发展、客家文化意识特质、客家文化意识的价值与作用等间题提出一些粗浅认识,借以求教于各界专家和读者。一、客家文化意识的形成和发展在

3、客家先民世代居住的我国中原地区,曾经是汉、唐文化的中心,是我国历史上著名哲学家、文学家、科学家辈出的地方。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汉、唐文化,作为东方文明的象征,在历史上对我国民族文化的发展和对世界文化的交往,也曾经产生深远的影响。几千年来,中华民族,尤其是汉民族,都是主要受看儒家思想文化的教育熏陶,儒家思想始终是作为我国历代统治阶级的统治思想,渗透于国家的生活、一切社会活动和人们的思想意识言行之中。由此形成的我国民族的文化意识,其核心主要是儒家的人文精神,这是历史的必然。毫无疑义,客家人作为汉民族的一分子,他们所承传的文化意识,也只能是以孔孟之道为核心的儒家思想。然而,任何一个民族或同一民族内部,

4、其文化意识的内涵都不可能是完全相同或一成不变的。由于人们所经历的社会发展进程不同,或所处生活环境不同,文化意识也必然有所差别,有所变异。客家人由于他们的历史经历跟汉民族其它民系的经历有很大不同,这就使客家人的文化意识发生了某些方面的变异,而具有跟其它民系许多不同的特点。有人溜为是客家人的迁徙造成了客家人的历史,这是颇有见地的。同样可以认为:客家文化意识也是客家人在漫长的迁徙历史过程中逐渐形成和发展的精神产物。作为客家文化意识的主要特征,并起主导作用的核心精神,是儒家的人文精神。这种人文精神在客家文化意识中的主要内涵及其表现是:把孔孟之道尊为圣贤之道,视三纲、五常为处世为人的是非道德标准。在客家

5、人的意识中最重忠、孝、节、义,把不忠、不孝、不仁和失节视为大逆不道同时,也极注重仁、信、礼、智,把不仁、不信、非礼、非智,视为最大不敬和缺德。这些都集中反映为客家文化意识中对为人处世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念。直至今天,仍然在不同程度上反映在客家人的意识和行为之中。人们可以看到,这种承传自我国古代文化思想,主导于客家文化意识的人文精神,并没有由于历史和环境的变迁有所消灭,而且正由于客家人在千百年来祖祖辈辈所经历的民族苦难和流移转徙的艰苦生活境遇,更加强化了这种精神,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他们对民族压迫和对来自任何方面的强权主义的强烈逆反心理,以及对战胜困难、寻求生存所必不可少的精神支柱,诸如齐家、睦邻、

6、义友的群体观念和自信自强、开拓进取的主观奋斗精神。值得注意的是:在客家文化意识中,不仅有对我国民族传统文化思想的承传和深化的一面,更应看到客家文化意识在发展进程中对异体文化意识的吸收、融合、变异的一面。由于客家人在历史上有看跟其它民系所不同的长期迁徙经历,这使他们能够更为广泛地接触外界的异体文化,特别自清代中叶以后,客家人大量往世界各地去谋生,客家文化意识也不可避免地要生存竞争中跟各种异体文化意识展开较量,接受检验,进行扬长补短,优胜劣汰。他们将民族传统文化意识中有价值的东西继承下来,也将各种异体文化意识中有价值的东西吸收过来。因而,在进入近代以后,客家文化意识中那种既带有浓厚的理想主义色彩,

7、又富于求实的精神,以及重名节、薄功利,重孝悌、薄强权、重文教、薄无知、重信义、薄小人等为人处世的道德价值观念,都足以表现为近代客家文化意识的基本特征。二、客家文化意识特质文化意识渗透于人们一切社会行为之中,最能反映其特质的是价值观念,也就是人们对外部世界和社会交往中据以权衡、判断对自己利害得失的标准。客家民系经过上千年的流移转徙,散居在全国和世界各地,更由于他们的境遇和所处生活条件不尽相同,文化素质也有差异,因此,不可能笼统对客家文化意识的特质作出全面判断。只能从纵向的历史轨述去寻求客家文化意识的共同点。前文曾经提到:反映为近代客家文化意识主要特征的四重、四轻,实际上也是客家文化意识中价值观念

8、的具体表现。其价值观念的内涵是:重明节,薄功利:客家人视个人名节比钱财更为重要。把对个人的不仁不义,对祖先入父母的不不孝,对夫妻之间的不忠不节,对国家民族的背叛,以及男盗女娼、懒惰、赌博等行为都被认为是不道德的、有辱祖先、有损人格和气节的。客家人有这样的格言:人带面目树带皮,莫做亏心事,莫贪不义之财,钱财如粪土、仁义值千金.重孝悌,薄强权:这跟客家人的历史处境和社会地位有密切的关系。从过去的逃难经历和近代的外出谋生处境,他们所希望的是要和衷共济、平等友爱,对仗势欺人、为富不仁及其它不平等待人的人和事,总是存在若强烈的逆反心理。重文教,薄农工:基七各家人的传统观念,认为读书才能识理、明志,才能有

9、出息。尤其到了近代,客家人所在地区人口膨胀,山多田少,生产力落后,经济不发达,人们为了摆脱贫困,大量往外地和海外谋生,文化知识成为他们谋生的主要手段。他们认为耕田、做工,只是卖死力。客家民间有句口头禅:有子不读书,不如养大猪。又如客家童谣中唱的:月光光,秀才郎,骑白马,过莲塘.,蟾除罗,咯咯咯,唔读书,无老婆.。客家人还在儿歌中也向儿童灌输这种重文教的价值观念。重信义,薄小人:客家人认为无信非君子,无义不丈夫。把信义视为社会交往中为人处事的基本品德,并把它作为判别朋友或小人的价值标准。历史上客家人流落异地谋生,在政治上、经济上都处于较脆弱的地位,为求生存和立足,他们首先要取信于人,也需要得到朋

10、友以信义相助,把一切损人利己、欺诈二豕骗、陷害二目信弃义等行为都看作是小人之举,并以亲君子、远小人作为座右铭。以上主要是作为客家人的价值观念和心理意识的种种表现,直至今天,仍然可以在他们的社会行为中反映出来。三、客家文化意识的价值和作用客家文化意识源自我国民族传统文化,既有对我国民族文化中优秀精华的继承和发扬,也承受若封建旧文化观念的沉重负担。跟其它民族,民系的文化意识一样,客家文化意识中有其优点,也有其缺陷,有其历史的进步性,也有其一定的局限性。可以认为,只有在进入近代以后,客家人的文化意识才真正开始摆脱对天命的屈从,对圣贤的盲目膜拜,逐渐认识到自己在客观世界中的位置和作用,从而树立起自信、

11、自强和主观奋斗的精神,重新调整、更新和确立了自己的价值观念。这样对人的理性自觉的升华,是客家文意识在历史上的重大飞跃,具有重大的历史进步意义。无需讳言,在客家文化意识中也仍然存在许多的陈腐观念和落后意识,还在不同程度地束缚看人们的理性自觉和创造精神,妨碍看新型的社会秩序的建立,也会给现代化事业带来消极影响。这里就其主要方面作初步剖析:一、客家文化意识中残存的封建伦理观念,仍然是束缚人们理性自觉的精神伽锁。传统的忠孝节义仁信礼智和三纲五常的封建道德伦理观念,虽然有的已经淡化,位置也有了调整,有的内涵也已经更新。但是,由于历史的局限,在不同程度上人们仍然不自觉地受看封建道德意识的支配。比如客家人重

12、节义,他们十分看重民族气节和个人道德的自律,是应肯定的积极的一面。但是其消极方面是:仍然杷封建伦理道德中对妇女所谓节的神圣观念顽固地承袭下来。直到今天,仍然是套在人们头顶上的沉重的精神柳锁。又比如客家人重仁义,对所谓义的理解是比较泛义的,于公于私于正于邪都可以用义来解析。对其中残存的封建道德意识的消极影响也是不能低估的。二、客家文化意识中狭隘的小农意识,是发展现代化经济的障碍所谓钱财如粪土,仁义值千金,实质上是一种封建小农社会意识。重名节、薄功利也是小农意识价值观的一种反映。这种意识和价值观在小农社会中是高尚的,是维护小农社会的稳定所不可缺少的。然而,它在现代社会中劫成为发展商品经济的障碍。在

13、客家人的文化意识中由于存在名节仁义重于钱财的心理意,对仁义的道德观念又受看封建传统观念的制约,因而形成一种患得患失的心理障碍。这是客家人近百年来在国内和世界的经济活动中缺乏竞争力的内在原因。客家的华侨历来乐意为建设家乡的公益事业慷溉捐献,劫很少有为发展家乡经济投资办企业的,同样是存在类似的心理障碍。担心会是赚家乡的钱,是不义之财。客家人在国内外,生意都做不大,多见的是股份、兄弟、家庭有限公司。这跟客家文化的意识中的小农意识和宗亲观念的局限性也不无关系。止匕外,轻农工的价值观念,也是客家地区经济开发长期落后的一个重要原因。三、客家文化意识中残存的原始落后的宗法、宗教蒙昧思想,是现代化文明社会的赘瘤目前,仍存于客家民俗活动中对妇女的某些戒律清规、包办婚姻、旧婚丧礼俗、二次葬陋俗,以及迷信风水、鬼神、敬奉社官、土地、财神甚至一块石头.这些源于封建旧宗法和原始宗教迷信观念,继续在一部分人的头脑中存在,并且成为人们所熟视无睹的社会现象。这不能不承认是客家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