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12课《唐诗五首》课文原文及教案_第1页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12课《唐诗五首》课文原文及教案_第2页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12课《唐诗五首》课文原文及教案_第3页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12课《唐诗五首》课文原文及教案_第4页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12课《唐诗五首》课文原文及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12课唐诗五首课文原文及教案课文野望王绩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黄鹤楼崔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睛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使至塞上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渡荆门送别李白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

2、迷人眼,浅草才有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教案教学目标:1. 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并默写这五首诗。2. 结合律诗常识,联系诗人身世及写作背景,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3.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教学重点:1. 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并默写这五首诗。2. 学习律诗相关常识,整体理解诗歌文本。教学难点:1. 感受律诗的韵律之美,把握诗歌思想感情。2. 提高学生古典诗歌文化品味和审美情趣。教学创意:整体阅读教学教学流程:第一课时一、导入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诗的国度,从最古老的诗经开始,优秀的诗歌作品浩如烟海。阅读诗歌,是对灵魂的一种反思与升华,可以让思想穿梭

3、于历史的时空,在某一刻碰撞出智慧的火花。今天,让我们阅读学习唐诗五首,在唐诗学习中升华自己。二、诵读诗歌明韵律。(请同学们大声地自由朗读诗歌,注意要读准字音,读准节奏,读出语气,读出情感。)(一)读准字音。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读准字音。东皋(gg)徙(xi)倚驱犊(du)萋萋(qi)燕(ydn)然候骑(ji)仍怜(li)没(me)马蹄(二)读准节奏。律诗的节奏划分一般是把声律节奏和意义结构两个方面综合起来考虑。先自己读,在小组内讨论,最后小组展示。交流点拨:野望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黄鹤楼昔

4、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使至塞上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渡荆门送别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钱塘湖春行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

5、里/白/沙堤。(三)读出韵律。1. 学生归纳律诗特点。学生在自读诗歌的基础上结合以往诗歌学习的积累,初步归纳五首诗歌的共同特点。学生可以归纳出五首诗属于律诗、五言律诗七言律诗等等,教师在学生归纳的基础上逐步讲清楚律诗的相关特点。2. 关于律诗常识。律诗是中国传统诗歌的一种体裁,属于近体诗范畴,因格律要求非常严格而得名,盛行于唐宋时期。常见的类型有五言律诗和七言律诗。律诗要求诗句字数整齐划一,每首分别为五言、七言句,简称五律、七律。通常的律诗规定每首八句。超过八句的,则称排律或长律。以八句完篇的律诗,每二句成一联,计四联,习惯上称第一联为首联,第二联为颔联,第三联为颈联,第四联为尾联。每首的二、

6、三两联(即颔联、颈联)的上下句惯例是对仗句。律诗要求全首通押一韵,通常押平声韵;第二、四、六、八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3. 教师引导,把握律诗特点。以野望为例:让学生弄清楚首联、颔联、劲联、尾联;找出诗中对仗的颔联和颈联,并试着分析对仗特点;找出韵脚(学生可体会“一三*论,二四六分明”的含义)。在分析野望律诗特点的基础上,学生试着分析其他四首诗的四联、对仗句、韵脚等,并在班内进行交流。三、译读诗歌解含义。1. 自行翻译。结合注释和工具书,运用“留换对删补调”的方法自行翻译诗句。2. 合作探究。小组合作探究,将自己的疑问在组内解决。组内解决不了的做好标记,等待师生共研。3. 质疑解惑。师生共研

7、,将各组提出的组内没有解决的问题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大讨论,师生共同探究。4. 分享展示。各小组整合答案,并派出代表展示探究成果。交流点拨:野望傍晚时分站在东皋纵目远望,我徘徊不定不知该归依何方,层层树林都染上秋天的色彩,重重山岭披覆着落日的余光。牧人驱赶着那牛群返还家园,猎人带着猎物驰过我的身旁。大家相对无言彼此互不相识,我长啸高歌真想隐居在山冈!黄鹤楼黄鹤一去再也没有回来,唯有悠悠白云仍然千载依旧。晴天从黄鹤楼遥望江对面,阳光照耀下的汉阳树木清晰可见,鹦鹉洲上有一片碧绿的芳草覆盖。天色已晚,眺望远方,故乡在哪儿呢?眼前只见一片雾霭笼罩江面,给人带来深深的愁绪。使至塞上我轻车简从,要前往边境慰

8、问将士,一直要到远在西北边塞的居延。山高路远,我觉得自己像飘飞的蓬草一样由来汉塞,又似北归大雁一般飞入胡天。只见那苍茫无际的沙漠中一缕白烟直上云霄,黄河横贯其间,一轮浑圆的落日高桂其上。终于在萧关遇到侦察的骑兵,他们告诉我都护已在燕然。渡荆门送别我驾轻舟一叶,顺流而下,一直远渡到荆门之外,来到楚地游览。山峦从我的视野中一点点消失,江水冲下山峦向着广阔的原野奔腾而去。明月映入水中,如同飞下的天镜;云霞飘飞,如同海市蜃楼一般变幻多姿。还是故乡的水好啊,它不远万里把我送到江汉平原。钱塘湖春行绕过孤山寺以北,漫步在贾公亭以西,湖水初涨与岸齐平,白云垂得很低。几只早出的黄莺争栖向阳的暖树,谁家新飞来的燕

9、子忙着筑巢衔泥。野花竞相开放就要让人眼花缭乱,春草还没有长高才刚刚没过马蹄。最喜爱湖东的美景令人流连忘返,杨柳成排绿荫中穿过一条白沙堤。四、板书设计(略)第二课时一、导入诗歌诵读要读准字音、读准节拍、读出情感,体会律诗的韵律美。上节课,我们在诵读中感受和把握了唐诗五首的韵律之美,并且也通过合作探究解读了诗歌大义。今天让我们一起共同学习,探究五首诗歌所传递的思想感情及作者的人格魅力。二、赏读诗歌析佳句。(一)了解诗歌章法,把握诗人思路。1. 回顾上节课所讲诗歌四联知识。2. 分析诗歌的章法结构。律诗一般由四联构成,分别称为首联、颔联、颈联、尾联,往往遵循“起承转合”的格局。首联点题,以叙事为主,

10、交代人、事、物,渲染气氛,奠定基调;颔联,紧承首联意思,或写景,或叙事;颈联,诗意转折变化,由事及人、及景,或由景及情、及理,别开生面;尾联,以议论抒情为主,点明题旨,收束全诗。3. 结合五首律诗分析诗歌结构。示例1:使至塞上首联点题,交代地点及事由;颔联直抒内心感受;颈联则画风一转,境界转而阔大起来,以传神的笔墨描绘了奇美壮丽的塞外风光;尾联与首联呼应,继续写出使一事。示例2:钱塘湖春行首联点题,交代游踪;颔联和颈联抓住早莺、新燕、乱花、浅草四种景物,细致描摹早春景致;尾联呼应首联,直抒胸臆,表达诗人喜悦的心情。(二)找出写景诗句,赏析创作佳处。请各小组找出五首律诗中写景的诗句,并选择自己喜

11、欢的诗句加以赏析。(可从修辞、表现手法、关键词、画面等方面赏析)示例1.野望中的“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这句是诗人对眼前景观的粗线条的描绘,着重于色彩的透明度,棵棵树木已染上萧瑟的枯黄的秋色,起伏的山峦唯见余晖,这是多么宁静、开阔、美丽的画面。纵使在淡淡的暮霭之中,人们还是能够感觉到山野间秋林、余晖的光与色的强烈辉映。示例2:渡荆门送别中的“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因为一个“随”字化静为动,将群山与平野位置的逐渐变换、推移真切地表现了出来,给人以空间感和流动感;一个“入”字形象生动,写出了气势的磅礴。示例3:使至塞上中“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这两句诗充分体现了诗中有画的特色,非常讲究景物

12、的画面感。首先,它有画一样的构图,从天边的落日到空中的烽烟再到地下的河流,从近处的烽烟到远处的夕阳再到绵延无边的大漠,空间阔大,层次很丰富。其次,它讲究线条,一望无际的大漠上,纵的是烟,横的是河,圆的是落日,线条简约,物态毕现。第三,色彩丰富,广阔无垠的大漠黄沙漫漫,黄昏橘红色的夕阳收敛了光辉,静静地居于天际,辉映着波澜不惊的闪着白光的河水,沙漠上升起一缕白色的烽烟,直上高空,雄浑辽阔的边塞风光如在眼前。三、品读诗歌悟情感。(一)了解作者生平。【王绩】(约589644),字无功,号东皋子,唐代诗人。隋末举孝廉,除秘书正字。不乐在朝,辞疾,复授扬州六合丞。时天下大乱,弃官还故乡。唐武德中,诏以前

13、朝官待诏门下省。贞观初,以疾罢归河渚间,躬耕东皋山(今宿州五柳风景区),自号“东皋子”。性简傲,嗜酒,能饮五斗,自作五斗先生传,撰酒经、酒谱。其诗近而不浅,质而不俗,真率疏放,有旷怀高致,直追魏晋高风。律体滥觞于六朝,而成型于隋唐之际,王绩实为先声。【崔颢】(704754),汴州(今河南开封市)人,唐代诗人。唐玄宗开元十一年(公元723年)进士,官至太仆寺丞,天宝中为司勋员外郎。最为人称道的是他那首黄鹤楼,据说李白为之搁笔,曾有“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的赞叹。全唐诗收录诗四十二首。【王维】(701761),字摩诘。他的诗写得好,看他的诗,就像看画;他的画也画得好,欣赏他的画,就像读诗

14、。所以称赞他的诗画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有“诗仙”之称。李白的诗歌现存九百九十多首,豪迈奔放,别具一格。李白是中国文学最伟大的诗人之一,与杜甫并称“李杜”,对后代的诗歌创作产生过深远的影响。【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二)抓住关键诗句,感悟诗歌情感。结合作者生平及写作背景,抓住诗中关键诗句,感悟诗歌的情感。1. 学生品读感悟,抓住关键诗句。2. 合作探究,感悟诗歌情感,组内交流展示。3. 班级

15、分享,相互评价补充。由小组长整合小组感悟,形成文字,并进行展示。示例:野望首尾两联抒情言事,中间两联写景,借景抒情,表现了诗人百无聊赖的彷徨心情和在现实中孤独无依,只好追怀古人的落寞心绪。黄鹤楼通过诗人在仕途失意之际来游黄鹤楼的所忆所见,抒发了吊古伤今之感和游子的思乡之愁。使至塞上叙述了作者出使塞上的艰苦行程,描绘了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表现了诗人抑郁孤寂的思想感情。渡荆门送别通过写出游途中的景观,流露出诗人欣喜、激动的感情,并以此引出诗人远别故乡的思乡之情。钱塘湖春行描写了西湖早春的明媚风光,抒发了诗人对西湖,对春天的喜爱之情和诗人的喜悦之情。四、板书设计(略)教学设计【知识与能力】1了解五首

16、诗歌创作的不同背景和不同艺术风格。2理解诗歌的内容,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过程与方法】1 品味诗句,感受诗歌的意境美,培养学生读诗的情感。2 了解诗歌情景交融、情趣盎然的特点,体会诗歌不同的艺术风格。【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化品味和审美能力。1整体把握和感悟诗的表现手法。2语感的培养和诗歌表现手法的学习。第1课时野望黄鹤楼一、导入新课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诗的国度,从最古老的诗经开始,优秀的诗歌作品浩如烟海。唐诗是中华民族最珍贵的文化遗产之一,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一颗明珠,同时也对世界上许多民族和国家的文化发展产生了很大影响,对于后人研究唐代的政治、民情、风俗

17、、文化等都有重要的参考意义和价值。今天,让我们来一起学习唐诗五首。二、野望1资料助读王绩(约589644),字无功,号东皋子,唐代诗人。性简傲,嗜酒,能饮五斗,自作五斗先生传,撰酒经酒谱,注有老庄。其诗近而不浅,质而不俗,真率疏放,有旷怀高致,直追魏晋高风。王绩爱好广泛,最突出的成就在诗歌。他的山水田园诗朴素自然,意境浑厚,“以真率疏浅之格,入初唐诸家中,如鸢凤群飞,忽逢野鹿,正是不可多得也”。(【清】翁方纲:石洲诗话卷一)王绩被后世公认为是五言律诗的奠基人,扭转齐梁余风,为开创唐诗做出了重要贡献,在中国的诗歌,也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2基础知识东皋(g徙倚(xiyi)犊(d©东皋:地

18、名,诗人隐居的地方。皋,水边高地。薄暮:傍晚,太阳快落山的时候。薄,接近。徙倚:徘徊。犊:小牛。禽:泛指猎获的鸟兽。相顾:相视;互看。采薇:薇,是一种植物。相传周武王灭商后,伯夷、叔齐不愿做周的臣子,在首阳山上采薇而食,最后饿死。后遂以“采薇”比喻隐居不仕3诗歌赏析(1)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皋是水边高地。东皋,指他家乡绛州龙门的一个地方。他归隐后常游北山、东皋,自号“东皋子”。“徙倚”是徘徊的意思。“欲何依”,化用曹操短歌行中“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的意思,表现了百无聊赖的彷徨心情。(2)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举目四望,到处是一片秋色,在夕阳

19、的余晖中越发显得萧瑟。在这静谧的背景之上,牧人与猎马的特写,带着牧歌式的田园气氛,使整个画面活动了起来。这四句诗宛如一幅山家秋晚图,光与色,远景与近景,静态与动态,搭配得恰到好处。(3)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然而,王绩还不能像陶渊明那样从田园中找到慰藉,所以最后说自己在现实中孤独无依,只好追怀古代的隐士,和伯夷、叔齐那样的人交朋友了。4小结全诗起句写傍晚在东皋伫望,次句写望后产生的寂寞惘然心情。三、四句写晚景,用“树树”“山山”“皆”“唯”极写“秋色”“落晖”的浓重。五、六句通过人事活动,进一步写晚景。最后两句说面对牧者猎者虽相见而不相识。自己甘愿过“采薇而食”的隐居生活,表现出作者不问世

20、事的闲适思想。这首诗写景抒情朴素自然,摆脱了初唐轻靡华艳的诗风,在当时的诗坛上别具一格。三、黄鹤楼1资料助读崔颍(h8)(704754),汴州(今河南开封)人,唐代诗人。唐开元年间进士,官至太仆寺丞,天宝中为司勋员外郎。最为人称道的是他那首黄鹤楼,据说李白为之搁笔,曾有“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的赞叹。全唐诗收录诗四十二首。他秉性耿直,才思敏捷,其作品激昂豪放,气势宏伟,著有崔颢集。2基础知识悠悠:飘飘荡荡的样子。晴川:晴日里的平野。川,平野、平地。历历:分明的样子。萋萋:茂盛的样子。乡关:故乡。烟波:暮霭沉沉的江面。3诗歌赏析(1)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诗人满怀对黄鹤楼的

21、美好憧憬慕名前来,可仙人驾鹤杳无踪迹,鹤去楼空,眼前就是一座寻常可见的江楼。美好憧憬与寻常江楼的落差,在诗人心中布上了一层怅然若失的底色,为乡愁情结的抒发作了潜在的铺垫。(2)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江天相接的自然画面因白云的衬托愈显宏丽阔大,受此景象的感染,诗人的心境渐渐开朗,胸中的情思也随之插上了纵横驰骋的翅膀。本句具有一种普遍包举的意味,抒发了诗人岁月难再、世事茫然的空幻感,也为下文写乡关难归的无限愁思铺垫,因而成为深值关注和反复品味的名句。(3)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笔锋一转,由写传说中的仙人、黄鹤及黄鹤楼,转而写诗人眼前登黄鹤楼所见,由写虚幻的传说转为实写眼前的

22、所见景物,晴空里,隔水相望的汉阳城清晰可见的树木,鹦鹉洲上长势茂盛的芳草,描绘了一个空明、悠远的画面,为引发诗人的乡愁设置了铺垫。(4)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太阳落山,黑夜来临,鸟要归巢,船要归航;江上的雾蔼一片迷蒙,眼底也生出浓浓的迷雾,那是一种隐隐的泪花和心系天下苍生的广义乡愁,问乡乡不语,思乡不见乡。诗作以一“愁”收篇,准确地表达了日暮时分诗人登临黄鹤楼的心情,同时又和开篇的暗喻相照应,以起伏辗转的文笔表现缠绵的乡愁,做到了言外传情,情内展画,画外余音。4小结此诗前四句抒写人去楼空、世事苍茫的感慨,后四句描绘登楼所见,烘托思乡之情,视野开阔,抒情真挚,为咏黄鹤楼的绝唱。本诗描

23、写在黄鹤楼上远眺所见壮丽景色,借神话传说黄鹤一去不返空留悠悠白云,表现人生有限宇宙无穷的思想,抒写了作者怀家思乡的深情。全诗气象雄浑,意蕴深厚。第2课时使至塞上渡荆门送别钱塘湖春行一、使至塞上1资料助读王维(701761),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画家,字摩诘,号摩诘居士。王维参禅悟理,学庄信道,精通诗、书、画、音乐等,以诗名盛于开元、天宝间,尤长五言,多咏山水田园,与孟浩然合称“王孟”,有“诗佛”之称。书画特臻其妙,后人推其为南宗山水画之祖。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存诗400余首,代表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著作有王右丞集画学秘诀2

24、基础知识使至塞上:奉命出使边塞。使,出使。单车:一辆车,表明此次出使随从不多。问边:慰问边关守军。属国:典属国的简称。汉代称负责少数民族事务的官员为典属国,诗人在这里借指自己出使边塞的使者身份。居延:地名。此处泛指辽远的边塞地区。征蓬:飘飞的蓬草,此处为诗人自喻。归雁:雁是候鸟,春天北飞,秋天南行,这里是指大雁北飞。长河:指黄河。3诗歌赏析(1)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首联交待此行目的和到达地点,诗缘何而作,以及写作的地点并说明边塞的遥远辽阔。“欲问边”,是出使的目的。“单车”,是说随从少,仪节规格不高。诗于记事写景之中微露失意情绪,这种情绪便是从“单车”二字引发出来的。而后一句说身过“居延

25、”这特殊的地域,则成为诗中描绘的风光景物的根据。(2)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颔联两句包含多重意蕴。诗在表现手法上采用的是两两对照的写法。“征蓬”喻诗人,是正比,而“归雁”喻诗人则是反衬。在一派春光中,雁北归旧巢育雏,是得其所;诗人迎着漠漠风沙像蓬草一样飘向塞外,景况迥然不同。(3)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颈联写进入边塞后所看到的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画面开阔,意境雄浑,王国维称之为“千古壮观”。边疆沙漠,浩瀚无边,所以用了“大漠”的“大”字。边塞荒凉,没有什么奇观异景,烽火台燃起的那一股浓烟就显得格外醒目,因此称作“孤烟”。一个“孤”字写出了景物的单调,紧接一个“直”字,却又表现了它的劲拔

26、、坚毅之美。沙漠上没有山峦林木,那横贯其间的黄河,就非用一个“长”字不能表达诗人的感觉。落日,本来容易给人以感伤的印象,这里用一“圆”字,却给人以亲切温暖而又苍茫的感觉。一个“圆”字,一个“直”字,不仅准确地描绘了沙漠的景象,而且表现了作者的深切的感受。诗人把自己的孤寂情绪巧妙地溶化在广阔的自然景象的描绘中。(4)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到了边塞,却没有遇到将官,侦察兵告诉使臣:首将正在燕然前线。4小结此诗既反映了边塞生活,同时也表达了诗人由于被排挤而产生的孤独、寂寞、悲伤之情以及在大漠的雄浑景色中情感得到熏陶、净化、升华后产生的慷慨悲壮之情,显露出一种豁达情怀。2、 渡荆门送别1资料助读李

27、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李白深受黄老列庄思想影响,有李太白集*,诗作中多以醉时写的,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梁甫吟早发白帝城等。2基础知识远:远自。楚国:楚地,指湖北一带,春秋时期属楚国。平野:平坦广阔的原野。江:长江。大荒:辽远无际的荒原。月下飞天镜:明月映入江水,如同从天上飞来一面明镜。海楼:海市蜃楼,形容江上云霞多变形成的美丽景象。仍:依然。怜:喜爱。故乡水:指从四川流来

28、的长江水。因诗人从小生活在蜀地,把蜀地称作故乡。万里:喻行程之远。3诗歌赏析(1)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诗是李白出蜀时所作。李白这次出蜀,由水路乘船远行,经巴渝,出三峡,直向荆门山之外驶去,目的是到湖北、湖南一带楚国故地游览。“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指的就是这一壮游。这时候的青年诗人,兴致勃勃,坐在船上沿途纵情观赏巫山两岸高耸云霄的峻岭,一路看来,眼前景色逐渐变化,船过荆门一带,已是平原旷野,视域顿然开阔,别是一番景色。(2)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颔联这两句不仅由于写进“平野”“大荒”这些辽阔原野的意象而气势开阔,而且还由于动态的描写而十分生动。“随、尽”的动态感觉,完全是得自舟行

29、的实际体验。在陡峭奇险、山峦叠嶂的三峡地带穿行多日后,突见壮阔之景,豁然开朗的心情可想而知。它用高度凝炼的语言,极其概括地写出了诗人整个行程的地理变化。(3)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这一联以水中月明如圆镜反衬江水的平静,以天上云彩构成海市蜃楼衬托江岸的辽阔,天空的高远,艺术效果十分强烈。(4)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诗人不说自己思念故乡,而说故乡之水恋恋不舍地一路送“我”远行,怀着深情厚意,万里送行舟,从对面写来,越发显出自己的思乡深情。诗以浓重的怀念惜别之情结尾,言有尽而情无穷。诗题中的“送别”应是告别故乡而不是送别朋友,诗中并无送别朋友的离情别绪。4小结这首诗首*结,浑然一体,意境高远

30、,风格雄健。“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写得逼真如画,有如一幅长江出峡渡荆门的长轴山水图,成为脍炙人口的佳句。如果说优秀的山水画“咫尺应须论万里”,那么,这首形象壮美瑰玮的五律也可以说能以小见大,以一当十,容量丰富,包涵长江中游数万里山势与水流的景色,具有高度集中的艺术概括力。3、 钱塘湖春行1资料助读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有白氏长庆集*,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2基础知识初平:远远望去,西湖水面仿佛刚和湖岸及湖岸上的景物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