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常规油气藏_第1页
非常规油气藏_第2页
非常规油气藏_第3页
非常规油气藏_第4页
非常规油气藏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 非常规油气藏简介所谓非常规油气藏是指油气藏特征、 成藏机理及开采技术有别于常规油气藏 的石油天然气矿藏。 非常规油气资源的种类很多, 其中非常规石油资源主要包括 致密油、页岩油、稠油、油砂、油页岩等,非常规天然气主要包括致密气、页岩 气、煤层气、甲烷水合物等。其中资源潜力最大、分布最广、且在现有技术经济 条件下最具有勘探开发价值的是致密油气 (包括致密砂岩油气和致密碳酸盐岩油 气)、页岩油气(包括页岩气和页岩油) 、煤层气等。据研究,非常规油气藏在全球分布十分广泛, 是世界上待发现油气资源潜力 最大的油气资源类型。 我国非常规油气藏分布亦十分广泛, 无论是中部的鄂尔多 斯盆地和四川盆地,

2、还是西部的塔里木、准噶尔、吐哈盆地,以及东部的松辽、 渤海湾、海域盆地等均有广泛分布,而且资源潜力巨大。然而,由于非常规油气藏无论是在成藏机理和分布规律方面, 还是在勘探评 价方法和技术方面, 均与常规油气藏明显不同, 这就决定了其成藏研究和勘探评 价的思路和方法有别于传统的石油天然气地质学研究。2、常规油气藏与非常规油气藏的区别目前,世界石油天然气工业已进入常规油气与非常规油气并重发展的时代, 而且非常规油气在世界油气新增储量和产量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 已成为世界 石油与天然气工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和必由之路。常规油气藏与非常规油气藏的区别主要是常规油气藏油气运聚动力是浮力, 而非常规油气藏的

3、运聚动力主要是膨胀压力或者生烃压力。 常规油气藏的储层主 要是中、高渗透率的储层, 而非常规油气藏的储层则是低渗透率储层。 非常规油 气藏没有油水界面, 而常规油气藏有油水界面。 常规油气藏的流体压力主要是常 压;而非常规油气藏是有由超压向负压最终到常压的旋回变化, 超压是油气向低 渗透致密储层中充注运移的主要动力, 主要是由邻近的烃源岩在大量生烃期间所 产生,并在幕式排烃过程中传递到储层中。 (见附表)非常规油气藏与常规油气藏特征的比较-.4油气藏类型圈闭特征非常规油气藏常规油气藏圈闭储层低渗透致密地层中咼渗地层圈闭盖层不需要直撞盖层需撞盖充注动力以超压为主以浮力主为渗流方式低速非达西流达西

4、流圈闭形态受超压梯度和岩石物性控制,具不规则烃水边界和形态受构造和遮挡层(盖层)形态控制,一般有规则的烃水边界油(气)水关系油(气)水混杂、分异差或形成油(气)水倒置的动态界面受重力分异,油(气)在上,水在下,有明显的油(气)水界面流体压力有由超压向负压最终到常压的旋回变化主要是常压圈闭分布在地层中可大面积连续分布在地层中一般是局部非连续分布含烃饱和度一般大于35%一般大于50%一般认为,非常规油气是一个动态的、主要受开采技术影响的概念。常规油 气与非常规油气的界定是人为的,大多从经济角度、开采技术角度、地质特征和 勘探角度进行界定,二者的区别也就主要体现于二者的界定标准。 从经济方面来 讲,

5、次经济和经济边缘的为非常规,经济的为常规;从开发技术角度看,非常规 油气为只有采用先进的开采技术组合才能采出的油气(美国全国天然气委员会(NPC)或为普通勘探开采技术难于表征和进行商业性生产的油气(RPSE(美国能源研究合作公司)。从地质方面来讲,常规油气是浮力驱动形成的矿藏,其 分布表现为受构造圈闭或岩性圈闭控制的不连续分布形式;而非常规油气则是非浮力驱动形成的矿藏,其分布表现为不受构造圈闭或岩性圈闭控制的区域性连续 分布形式。值得注意的是,现在常将非常规油气与连续型油气混为一谈, 但二者 是不能等同的,连续型油气只是非常规油气资源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但不是全部, 重油、油砂等非常规油气资源

6、就不是连续型的。3. 非常规油气和连续型油气石油地质学的勘探开发领域不断扩大, 从以构造油气藏为主进入目前构造与 岩性地层油气藏并重, 从常规油气资源延伸到非常规油气资源, 从常规单一闭合 圈闭油气藏扩展到连续型非常规圈闭油气藏。 为建立一种区分常规和非常规油气 藏的随意性更小、更加符合地质依据的方法,美国地质调查局在 1995 年在油气 资源评价中引入连续型油气藏概念。(1)连续型油气藏不同于非常规油气资源 连续型非常规油气藏与常规圈闭油气藏本质区别在于圈闭界限是否明确、 范 围是否稳定、是否具有统一油气水界面与压力的系统;也可以说前者是“无形” 或“隐形”圈闭,以大规模储集体形式出现,后者

7、是“有形”或“显形”圈闭, 圈闭边界明确。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有关专家认为, 连续型油气藏与非常规油气资源概 念不同。非常规油气资源强调一些特殊划分标准, 如最大基质渗透率界限、 非常 规特殊技术的使用以及开采的困难程度(极地或超深水地区、油砂) ,这些标准 随着油气工业技术进步而改变,主观性较强,是宽泛和不确定的术语。连续型油气藏概念更能准确反映油气形成机理、 聚集条件、 分布特征和技术 方法,具有科学性和规范性。 连续型非常规油气藏与传统单一圈闭油气藏的本质 区别是油气聚集形式和赋存状态。 传统油气藏内涵是基于单一圈闭概念, 即圈闭 是油气聚集的最小单元。 连续型油气藏分布于大范围连片的

8、储集体系内, 易于形 成连续的大油气区(层) 。(2)连续型油气藏的两个关键地质特征 连续型油气藏是基于对各种非常规油气藏共性特征的认识而提出的, 尽管各 种油气藏类型不同, 但都具备两个相同的关键地质特征, 一是大规模储层普遍含 气,二是浮力不是成藏主要动力。国外很早就注意到连续型油气藏。最早认知的连续型气藏属于致密砂岩气 藏, 20世纪 70 年代,研究者提出孤立(孔隙)体圈闭气藏、地层成岩圈闭气 藏、水动力圈闭气藏、水封型圈闭气藏等。 1976 年,在加拿大西部艾伯塔盆地 发现 Elmworth 巨型深盆气藏, 随后的多年里,国外科学家提出深盆气概念。 1995 年,美国地质调查局正式使

9、用连续型气藏这个概念,并把深盆气、页岩气、致密 砂岩气、煤层气、浅层砂岩生物气和天然气水合物等 6 种天然气统称为连续型气。实际上,连续型油气藏往往是浮力对这类油气藏油气运聚不起主要作用的大 面积含油气区域,一般具有一定的区域规模。(3)连续型油气藏有利于新理论技术攻关与储备 我国连续型油气藏勘探开发主要以低渗透砂岩油气藏、 部分缝洞型碳酸盐岩 与火山岩油气藏为主,截至 2008 年底,该类油气藏累计探明石油地质储量和天 然气地质储量分别占全国的 47%和 56%,未来勘探潜力很大。我国连续型油气藏种类多,资源潜力很大。如大面积低特低孔渗(致密 )砂岩油气、煤层气、页岩油气、水合物等,在松辽、

10、渤海湾、鄂尔多斯、四川、 塔里木、吐哈等盆地大面积分布, 发现的储量规模与剩余资源潜力大。 以鄂尔多 斯盆地延长组长 6段为代表的坳陷湖盆中 “砂质碎屑流” 为连续型油藏, 三角洲 前缘坡折带下部是砂质碎屑流分布的主要场所, 在中国松辽盆地等广大陆相湖盆 中心也发现大型 “砂质碎屑流” 沉积, 这一新认识拓展了湖盆中心部位找油新领 域。连续型油气藏特殊的油气分布规律,对勘探开发技术和工艺提出更高要求, 在有利储集层分布地震响应、测井判别、钻井与试油气手段、开发评价、井网方 式、提高采收率、 工艺配套等方面与常规油气藏有很大不同, 需要针对性技术才 能开采。连续型油气藏研究有利于加快明确低孔渗大

11、油气区空间分布边界、储量规 模,有利于整体研究、整体部署与整体评价,有利于新理论技术攻关与储备。4. 什么是非常规天然气?在近 200 年的油气勘探开发历史中, 关于油气成因问题, 过去有过长期的激烈争论,近些年来争论又起19世纪 70 年代以来,油气成因问题逐步形成无机生成和有机生成两大学派。 但由于世界上已发现的油气田 99.9%分布在沉积岩中等重要事实,特别是 20 世 纪 70 年代法国蒂索建立干酪根热降解生烃演化模式, 提出干酪根晚期生烃学说, 使有机生成理论深入人心, 干酪根生烃学说风靡全球, 成为传统意义上的油气勘 探的主导理论。 按照该理论和成藏模式找到的油气藏, 人们通常视其

12、为常规油气 藏。但是,在干酪根晚期生烃理论广泛为国际石油界所接受的同时, 世界各国勘 探实践中的新的发现对传统油气理论提出了挑战。 例如,在根本不具备成熟烃源 岩的地区不断发现存在有 “未成熟低熟” 石油, 表明自然界确实存在数量可观 的早期生成的非常规油气资源。世界上已在美国、前苏联、法国、委内瑞拉等 21 个盆地中发现了 75 个埋深大于 6000 米的工业油气藏。这按传统理论是无法 解释的,可见在合适的地质地球化学条件下, 超埋深的烃源岩仍可生成工业规模 的烃类气体。 自 20世纪 60年代以来, 荷兰格罗宁根大气田、 北海及其它各地一 系列大气田的发现均与中、 新生代煤系有关, 其气体

13、组分和成因分析表明, 这也 是有别于干酪根生烃说的另一类的天然气。 此外,近年无机成因理论再次引起人 们的关注, 已有很多迹象表明, 甲烷也可有无机成因的来源。 勘探实践中陆续有 新的发现难于用传统的油气生成理论解释, 故而,人们将此类天然气视为非常规 天然气。科学界对于天然气组分的异同, 或原始母质、 生成环境、 赋存状态差异等方 面的认识尚需深入, 因而关于非常规天然气概念还有待进一步的确定。 目前人们 常说的非常规天然气大体可归纳为以下几种。煤成气 指煤系中煤层和煤系中的分散有机质在煤化过程中生成的天然气, 是非常规天然气中最重要的一种。煤层气 是专指以吸附状态存在于煤层中的煤成气, 是描述煤成气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