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离科学试题_第1页
分离科学试题_第2页
分离科学试题_第3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 SPE与SPME的特点各是什么?相同性?相异性?SPE特点:SPE技术基于液-固相色谱理论,采用选择性吸附、选择性洗脱的方式对样品进行富集、别离、净化,是一种 包括液相和固相的物理萃取过程。其特点主要为:可同时完成样品富集与净化,大大提高检测灵敏度;比液液萃取更快;更节 省溶剂,;可自动化批量处理; 重现性好。SPME特点:集萃取、浓缩、解吸、进样于一体的样品前处理新技术,它以固相萃取(SPE)为根底,保存了 SPE的全部优点,排除了 SPE需要柱填充物和使用有机溶剂进行解吸的缺点,并可用于GC和HPLC等仪器上直接进样。它具有样品用量少、选择性高、使用方便、快捷等特点。共同点:节约有机

2、溶剂不会出现乳化现象缩短样品预处理时间 容易操作 可自动化控制不同点:SPME提高了较SPE相比降低了预处理陈本钱,提高了回收率,改善了吸附剂孔道易堵塞的问题,排除了SPE需要柱填充物和使用有机溶剂进行解吸的缺点,并可用于GC和HPLC等仪器上直接进样。2.SPE中各种萃取模式的特点及适用范围?固相萃取实质上是一种液相色谱别离,其主要别离模式也与液相色谱相同,可分为正相SPE反相SPE离子交换SPE和吸附SPE正相SPE所用的吸附剂都是极性的,用来萃取保存极性物质。在正相萃取时目标化合物如何保存在吸附剂上,取决 于目标化合物的极性官能团与吸附剂外表的极性官能团之间的相互作用。正相固相萃取可以从

3、非极性溶剂样品中萃取极性化合 物。反相固相萃取所用的吸附剂通常是非极性的或极性较弱的,所萃取的目标化合物通常是中等极性到非极性化合物。目标化合物与吸附剂间的作用是疏水性相互作用,主要是非极性非极性相互作用,范德华力或色散力。主要用于从强极性溶剂中萃取非极性或弱极性化合物。离子交换固相萃取所用的吸附剂是带有电荷的离子交换树脂,目标化合物与吸附剂之间的相互作用是静电吸引力,用于 萃取带有电荷的化合物。吸附SPE 一般指用的吸附剂是综合性的、多功能的萃取方法。2.优化SPE的步骤是什么?选择吸附剂样品预处理 活化 上样淋洗 洗脱4、何谓双水相萃取答:某些亲水性高分子聚合物的水溶液超过一定浓度后可以形

4、成两相,并且在两相中水分均占很大比例,即形成双水相系统。利用亲水性高分子聚合物的水溶液可形成双水相的性质,开发了双水相萃取法。双水相萃取与水-有机相萃取的原理相似,都是依据物质在两相间的选择性分配。当萃取体系的性质不同时,物质进入双水相体系后,由于外表性质、电荷作用和各种力如憎水键、氢键和离子键等的存在和环境因素的影响,使其在上、下相中的浓度不同。5、双水相相图中各区域的含义是什么答:双水相相图是一根双节线,当成相组分的配比在曲线下方时,系统为均匀的单相。混合后溶液澄清透明,称为均相 区;当配比在曲线的上方时,能自动分成两相,称为两相区,当配比在曲线上,混合后,溶液由澄清变为浑浊。6、常见的双

5、水相构成体系有哪些答:可形成双水相的双聚合物体系很多,如聚乙二醇 PEG /葡聚糖Dx,聚丙二醇/聚乙二醇,甲基纤维素/葡聚糖。 双水相萃取中采用的双聚合物系统是PEG/Dx该双水相的上相富含 PEG下相富含Dx。另外,聚合物与无机盐的混合溶液也可以形成双水相,例如,PEG磷酸钾KPi、PEG磷酸铵、PEG硫酸钠等常用于双水相萃取。PEG/无机盐系统的上相富含 PEG下相富含无机盐。7、双水相适合萃取什么样品答:主要是别离蛋白质,酶,病毒,脊髓病毒和线病毒的纯化,核酸,DNA的别离,干扰素,细胞组织,抗生素,多糖,色素,抗体等。此外双水相还可用于稀有金属/贵金属别离8、影响生物分子在两水相中分

6、配的因素有哪些答:由于溶质在双水相系统两相间的分配时至少有四类物质在两个不同相系统共存,要分配的物质和各相组分之间的相 互作用是个复杂的现象,它涉及到氢键、电荷相互作用、范德华力、疏水性相互作用以及空间效应等,因此,可以预料到溶质 在双水相系统中两相间的分配取决于许多因素,它既与构成双水相系统组成化合物的分子量和化学特性有关,也与要分配物质 的大小、化学特性和生物特性相关。大量研究说明,生物分子在双水相系统中的实际分配是生物分子与双水相系统间静电作用、疏水作用、生物亲和作用等 共同作用的结果,形式上可以将分配系数的对数值分解为几项:InK = In Km+InKe+ln Kh+I nKb+l

7、nKs+l nKc式中,Ke-静电作用对溶质分配系数的奉献;Kh-疏水作用对溶质分配系数的奉献;Kb-生物亲和作用对溶质分配系数的奉献;Ks-分子大小对溶质分配系数的奉献;Kc-分子构型影响对溶质分配系数的奉献;Km -除上述因素外的其它因素影响对溶质分配系数的奉献。值得指出的是,这些因素中虽然没有一个因素完全独立于其它因素,但一般来说,这些不同的因素或多或少是独立存在 的。影响待别离物质在双水相体系中分配行为的主要参数有成相聚合物的种类、成相聚合物的分子质量和总浓度、无机盐的 种类和浓度、pH值、温度等。9电泳别离蛋白质的原理是什么蛋白质是两性电解质,当 PH pl时带负电荷,在电场作用下向

8、正极移动:PH PI时带正电荷,在电场作用下向负极移动: PH=PI时净电荷为零,在电场作用下既不向正极移动也不向负极移动,此时的PH值即是该蛋白的PI值。各种蛋白质中由不同种类的氨基酸一不同的比例组成,因而有不同的等电点,这是其固有的理化常数。蛋白质在电场中汰动一段时间后,便会集中到 确定的位置上呈一条致密区带。假设样品为混合的蛋白质溶液时,由于不同蛋白质的等电点和分子量是不同的,因此经电泳后,就形成了泳动度不同的区带。利用此性质,便可把混合液中不同的蛋白质或其它物质别离开,也可用其对样品的纯度进行鉴定。10、简述影响带电质点的泳动速度的因素1颗粒性质带电颗粒在电场中泳动的速度与带电颗粒的净

9、电荷量成正比,与颗粒的半径成反比。2电场强度E愈高,带电颗粒的泳动速度愈快。3溶液性质pH偏离分子的等电点愈远,解离度愈大,净电荷愈多,泳动速度越快;离子强度加大,电流加大,泳 动速度加快;泳动速度与溶液黏度成反比。4电渗是支持物本身所带的电荷吸附溶液中性质相反的离子,在电场中移动的结果。其带电愈高,电渗力愈大。当颗 粒的泳动方向与电渗方向一致时,加快颗粒的泳动速度;当颗粒的泳动方向与电渗方向相反时,那么降低颗粒的泳动速度。5焦耳热电泳过程中释放的热量与电流强度的平方成正比。当电场强度或电极缓冲液离子强度增高,电流强度也增加,不仅降低分辨率即电泳谱带的展宽和组分的热混和 ,严重时甚至烧断或熔化

10、支持介质。6筛孔在筛孔大的凝胶中溶质颗粒的泳动速度快。11、什么是电渗?带电质点泳动速度与电渗的关系如何?电渗是支持物本身所带的电荷吸附溶液中性质相反的离子,在电场中移动的结果。其带电愈高,电渗力愈大。当颗粒的泳动方向与电渗方向一致时,加快颗粒的泳动速度;当颗粒的泳动方向与电渗 方向相反时,那么降低颗粒的泳动速度。12、PAGE SDS-PAGE IEFE中文名称是什么?简述各自的别离原理聚丙烯酰胺凝胶是由单体丙烯酰胺Acr和交联剂 N,N-甲 叉双 丙烯酰 胺Bis在 加 速 剂N,N,N,N-四甲基乙二胺仃EMED和催化剂过硫酸铵AP或核黄素C17H2O6N4的作用下聚合交联成三维网状结构

11、的凝胶,以此凝胶为支持物的电泳称为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AGE不连续PAGE 1凝胶层的不连续;浓缩胶浓度为2.5%-4%别离胶那么根据被别离样品的情况而定。2缓冲液离子成分的不连续;在两层凝胶中参加前导离子,在电极缓冲液中参加尾随离子。为保持溶液的 电中性及一定的pH,在缓冲液中参加一种与前导和尾随离子符号相反的离子,为缓存配对离子。在别离蛋白质样品时,常用的 前导离子为CI,甘氨酸根负离子为尾随离子,采用三羟甲基氨基甲烷Tris作为缓冲配对离子。3电位梯度的不连续:前导离子后面形成了高的电位梯度。当前导离子、尾随离子和蛋白质迁移率和电位梯度的乘积相等是,那么三种离子移动速度相同。 在前导离子

12、和尾随离子之间形成一个稳定的不断向阳极移动的界面。也就是在高电位梯度和低电位梯度之间形成一个迅速移动 的界面。4pH值的不连续:在浓缩胶和别离胶之间有pH的不连续,这是为了控制尾随离子的解离度,从而控制其有效迁移率。要求在浓缩胶中,慢离子较所有被别离样品的有效迁移率低,以使样品夹在前导和尾随离子界面之间,使样品浓缩。而在 别离胶中尾随离子的有效迁移率比所有样品的有效迁移率高,使样品不再受离子界面的影响。SDS- PAGE是在电泳样品中参加含有SDS和B -巯基乙醇的样品处理液的一种电泳方法。SDS即十二烷基硫酸钠CH3-CH210-CH2OSO3- Na+是一种阴离子外表活性剂即去污剂,它可以

13、断开分子内和分子间的氢键,破坏蛋白质分子的二级 和三级结构,强复原剂B -巯基乙醇可以断开半胱氨酸残基之间的二硫键,破坏蛋白质的四级结构。SDS会与变性的多肽,并使蛋白带负电荷,由于多肽结合 SDS的量几乎总是与多肽的分子量成正比而与其序列无关,因此SDS多肽复合物在丙稀酰胺凝胶电泳中的迁移率只与多肽的大小有关IEFE是一种利用具有PH梯度的支持介质别离等电点不同的蛋白质电泳技术。其原理就是在电泳介质中放入载体两性电解质,当通以直流电时,两性电解质即形成一个由阳极到阴极逐步增加的PH梯度,在此体系中,不同蛋白质即一定到货聚焦于其相当的等电点位置上,也就是说被聚焦于一个狭的区带中,电泳技术中的

14、等电点聚焦也被称为聚焦电泳。13、PAGE与 SDS-PAG原理上有何不同?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能有效地把不同类型的蛋白质分开的主要依据.是样品中各种物质的电荷和分子量的差异性。SDS-PAG别离原理的主要依据,那么是各种物质分子量的差异性。因为当SDS与蛋白质结合后,蛋内质分子即带有大量的负电荷.并 远远超越其原来的电荷,从而使天然蛋白质分子间的电荷差异就降低乃至消除。与此同时蛋白质在SDS的作用下结构变得松散,形状趋向一致。多肽与 SDS结合的量几乎总成正比而与其序列无关。所以各种SDS蛋白质复合物在电泳时产生的泳动率差异,就反映出分子量的差异。在此条件下,样品分子量的对数与其在凝胶中的迁移

15、率呈直线关系。14、用SDS-PAG测定蛋白质分子量时为什么要用巯基乙醇强复原剂B -巯基乙醇可以断开半胱氨酸残基之间的二硫键,破坏蛋白质的四级结构。使蛋白质分子被解聚成肽链形成单学习文档仅供参考链分子。巯基乙醇使蛋白二硫键复原,有利于蛋白质与SDS的结合,蛋白质一SDS复合物带上相同密度的负电荷,并可引起蛋白质 构象改变,使蛋白质在凝胶中的迁移率,不再受蛋白质原的电荷和形状的影响,而取决于分子量的大小,因此聚丙烯酰胺凝胶 电泳可以用于测定蛋白质的分子量。15、用SDS-PAG测定蛋白质的分子量,为什么有时和凝胶层析法所得结果有所 不同?是否所有的蛋白质都能用 SDS-PAG测定其分子量?为什

16、么?两种方法原理不同,有差异是正常的。如果差距较大,要仔细分析。一般凝胶层析是非变性的,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是变性的,二硫键也被复原,所以是亚基肽链分子量。凝胶层析与分子形状有关,一般 marker都是球状蛋白,所以测球状蛋白分子量较准。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与分子形状无关。不是所有的蛋白质都能用 SDS凝胶电泳法测定其分子量,已发现有些蛋白质用这种方法测出的分子量是不可靠的。包括:电荷异常或构象异常的蛋白质,带有较大辅基的蛋白质如某些糖蛋白以及一些结构蛋白如胶原蛋白等。16什么是萃取?选择萃取剂的原那么是什么萃取,又称溶剂萃取或液液萃取, 亦称抽提,是利用系统中组分在溶剂中有不同的溶解

17、度来别离混合物的单元操作。即,是利用化合物在两种互不相溶或微溶的溶剂中溶解度或分配系数的不同,使化合物从一种溶剂内转移到另外一种溶剂中的 方法。1.和原溶液中的溶剂互不相溶2.对溶质的溶解度要远大于原溶剂,萃取剂与溶质相似,相似相溶3.萃取剂溶解极少量或完全不溶杂质4.容易与待萃取物质别离5.萃取剂的17有机溶剂萃取的乳化现象如何解决物理法:加热、稀释、吸附机械法:过滤、离心化学法:增加萃取剂用量、加电解质、改变 溶液pH值使用去乳化剂:阳离子或阴离子外表活性剂18查阅文献简述当前溶剂萃取方法的新技术超临界流体萃取supercritical fluid extraction,SFE是近年来别离

18、科学中开展很快的一个领域。近年来研究较多的体系包括 二氧化碳、水、氨、甲醇、乙醇、氙、戊烷、乙烷、乙烯等,与常用的有机溶剂相比,超临界流体特别是二氧化碳、水还是一 种环境友好的溶剂。与一些传统的别离方法相比,超临界流体萃取具有许多独特的优点,如超临界流体的萃取能力取决于流体密度,因而很容易通过调节温度和压力加以控制;溶剂回收简单方便,节省能源。通过等温降压或等压升温被萃取物就可与萃取剂别离;由于超临界萃取工艺可在较低温度下操作,故特别适合于热敏组分;可较快地到达平衡;超临界流体萃取的另一特点是很容易与其它分析方法联用,如 SFE-IR11、SFE-GC12SFE-SFC13SFE-GPC14S

19、FE-LC15SF HPLC16SFE-GCMS17、SFE-LC-G等,防止了样品转移的损失,减少了人为误差,提高了样品分析整体的精密度与灵敏度。然而超临界 流体萃取因需要较为庞大的仪器设备,限制了它在野外与现场的采样处理。固相微萃取固相微萃取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SPME是与固相萃取原理相似,但操作完全不同的一种样品制备与前处理技术与许多经典的样品制备与前处理方法相比,固相微萃取技术不但简便、省时、省力、无需溶剂,而且可以萃取挥发性样 品,如顶空固相微萃取法;与吹气捕集法相比,它又可处理低挥发性的样品,而且设备小巧,不需额外面积与空间;特别重要 的是固相微

20、萃取容易自动化及与其它分析技术联用,而SPE虽也可自动化及与其它技术联用,但所需设备及投资远比SPME要高,因此SPME在环境监测、农药分析、生物分析、食品检验等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膜萃取membrane extraction是膜技术与萃取过程相结合的新型膜别离技术,膜具有选择性的特征使其作为一种别离技术多年来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与通常的萃取中液相以细小液滴的形式分散在另一液相中进行两相接触的情况不同,膜萃取中两相 是在微孔膜外表相互接触而进行物质传递的。根据被测物质和样品基质的性质不同及处理要求的差异,膜处理技术可采用不同 的操作方式,如静态法、搅拌法、顶空法及动态法29以及支载液膜萃取

21、、色谱膜技术等。其中色谱膜技术是近年来出现的一种用于处理液体样品的膜技术,这种技术用一种疏水的多孔聚四氟乙烯为别离介质,它具有两种大小不同的孔穴,大的平均孔径 为200 g m,能通过极性的分子,小的孔径为0.3 口 m,宜于非极性或气体分子通过。由于小孔的毛细压力,极性分子被排斥在外。聚四氟乙烯别离介质外包了一层厚度为0.8mm的微孔聚四氟乙烯膜,样品溶液从水平方向流过,极性不同的萃取剂从垂直方向流过,正确控制两种液体的压力、流量及萃取器的容积等参数,可以使样品中极性与非极性或分配系数不同的组分得到连 续萃取别离,并加以浓缩;这种技术不仅可以进行液一液萃取,也能进行液一气萃取。它已成功地用于

22、测定水中环境类激素30和空气中的二氧化硫,及空气中的氨 31。随着膜萃取技术研究工作的进一步深入,膜萃取作为一种别离、富集手段,与其它辅助设备、仪器、检测方法相结合, 在环境监测32,33、金属离子的别离与富集34、生物反响及生物模拟35等方面的应用日益受到重视。19结合本专业谈谈溶剂萃取法的新进展与新应用中草药所含成分十分复杂,既有有效成分,又有无效成分和有毒成分。为了提高中草药的治疗效果,就要尽最大限度 从复杂的均相或非均相体系中提取有效成分,然后通过别离和去除杂质以到达提纯和精制的目的。植物有效成分别离方法很多,其中历史较长,应用较多的是溶剂提取法、水蒸汽蒸馏、萃取、结晶、吸附等。随着科

23、学技术的开展,在中药提取方面出现了许 多新技术、新方法,主要是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超声提取技术,微波萃取技术,酶法等。超临界流体萃取简称 SCFE超临界流体萃取是一种是一种以超临界流体简称SCF代替常规有机溶剂对中草药有效成分进行萃取和别离的新型技术,其原理 是利用流体溶剂在临界点附 近某区域超临界区内与待别离混合物中的溶质具有异常相平衡行为和传递性能,且对溶质的溶解能力随压力和温度的改变而在相当宽的范围内变动,利用这种SCF作溶剂,可以从多种液态或固态混合物中萃取出待别离组分高福成,1997。常用的SCF为C02,因为CO2无毒,不易燃易爆,价廉,有较低的临界压力和温度,易于平安地从混合物中

24、别离出来。超临界CO2萃取法与传统提取方法相比,最大的优点是可以在近常温的条件下提取别离,几乎保存产品中全部 有 效成分,无有机溶剂残留,产品纯度高,操作简单,节能。廖周坤等1998用不同浓度的乙醇作夹带剂,对藏药雪灵芝进行了总皂苷粗品及多糖的萃取试验,与传统溶剂萃取工艺相比拟,收率分别提高至18.9倍和1.62倍。何春茂、梁忠云1999利用超临界C02萃取技术从黄花蒿中萃取所得的萃取物中杂质(蜡状物)含量低,青蒿素提纯精制简单,收率高产品质量好。雷正杰等2000利用超临界C02流体萃取技术,对厚朴的有效成分进 行萃取和别离,萃取物为淡黄色膏状物,经分析该萃取物由厚朴酚等11个化学成分组成,其

25、中厚朴酚和厚朴酚的相对含量高达46.81%和45.00%。葛发欢等2000探讨了从黄山药中萃取薯蓣皂素的最正确条件,同时进行了中 试放大,证明应用超临界 CO2萃取薯蓣皂素进行工业化生产是可行的,与传统的汽油法相比拟,收率提高1.5倍,生产周期大大缩短,防止使用汽油有易燃易爆的危险。葛发欢等2000研究了超临界CO2萃取柴胡挥发油和皂苷的工艺,SFE-CO2!提取柴胡挥发油,与传统水蒸气蒸馏法相比 较,能大大提高收 率,缩短提取时间,而挥发油组成一致,只是各成分含量有差异。原永芳等2000通过五因素一一四水平正交试 验法,用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对川芎的挥发油萃取条件进行了优化选择,结果最正确萃取

26、条件为压力 34.5mPa,温度60C,改性剂乙醇0.3ml,静态萃取时间10min,动态萃取量10ml,以水作为吸收。与水蒸气蒸馏法相比拟,该法具有耗时少、提取完全等优点。技 术对于提取别离挥发性成分、 脂溶性物质、高热敏性物质以及贵重药材的有效成分显示出独特的优点,但SCFE设备属高压设备,一次性投资较大,运行本钱高,因此这一技术目前在工业生产中还难以普及。超声提取技术的根本原理主要是利用超声波的空化作用加速植物有效成分的浸出提取,另外超声波的次级效应,如机械振动、乳化、扩散、击碎、化学效应等也能加速欲提取成分的扩散释放并充分与溶剂混合,利于提取。与常规提取法相比,具有提取时间短、产率高、

27、无需加热等优点郭孝武,1993。郭孝武 1999考察了超声提取时间和超声频率分别对从黄苓中提取黄苓苷提出率的影响结果说明用20kHz以上的超声频率提取10min以上,其黄苓苷提出率都比煎煮法提取3h时的提出率高,且两种方法所提 取的黄苓苷结构是一致的。林翠英等1999用超声波提取白头翁总皂苷,大大简化了操作程序,缩短了提取时间,提高了产品产 量和纯度,改进了既繁琐费时又易乳化的常用提取方法。郭孝武、杨锐1999以95%乙醇为溶媒,分别用不同频率的超声涉及不同的提取时间从益母草中提取益母草总碱,并与回流提取法作比拟,超声提取法工艺简单,无需加热,只用110kHz超声波提取40min,其提取率比回

28、流法提 取2h所得提出率约高1倍。郭孝武1999用不同频率的超声从大黄中提取大黄蒽醌类成分,与常规煎法提取相比,结果说明超声无需加热,且随超声频率不 同而得率不同,尤以20kHz频率超声提取后的大黄蒽醌类成分得率最高。 李美琴、张敏红2000比拟了超声波法与浸渍法对排毒养颜胶囊内容物提出率的影响,结果用超声波提取10min比浸渍法提2h的提出率还高,并且超声波对浸出物的成分无影响。李益福、张美玲2000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以煎煮、超声、半仿生提取方法,对四物汤中阿魏酸和芍药苷的溶出量进行比拟,结果超声技术提取方法简单,提取率高,低耗高效,作为提取的一种手段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超声提取技术能防止

29、高温高压对有效成分的破坏,但它对容器壁的厚薄及容器放置位置要求较高,否那么会影响药材浸出效果。而且 目前实验研究都是处于很小规模,要用于大规模生产,还有待于进一步解决有关工程设备的放大问题。微波萃取是利用微波能来提高萃取率的一种最新开展起来的新技术。它的原理是在微波场中,吸收微波能力的差异使得基体物质的某些区域或萃取体系中的某些组分被选择性加热,从而使得564被萃取物质从基体或体系中别离,进入到介电常数较小、微波吸收能力相对差的萃取剂中;微波萃取具有设备简单、适用范围广、萃取效率高、重现性好、节省时间、节省试剂、污染小等特点。目前,除主要用于环境样品预处理外,还用于生化、食品、工业分析和天然产

30、物提取等领域陈 猛,1999。在国内,微波萃取 技术用于中草药提取这方面的研究报道还比拟少。王威等1999采用微波破壁法从高山红景天根茎中提取红景天苷,该方 法具有快速、高效、平安、节能等优点,与传统的乙醇回流提取相比,该方法在保持较高的提取率的同时,大大缩短了提取过程所用的时 间,并且显著降低了提取液中杂蛋白的含量。范志刚等2000研究微波技术对槐花中芸香苷浸出量的影响,对药材粒径、浸出时间及微波输出功率进行正交试验 ,优选槐花中芸香苷最正确浸出方案,结果说明微波技术对槐花中芸香苷的浸出量明显优于常规煎煮方法,这一技术应用于药材浸出是一种省时便捷,值得推广普及的中药浸出新方法。微波萃取技术与

31、传统煎煮法相比拟,克服了药材细粉易凝聚、易焦化的弊病,提取时间极短,设备简单,投资较少。但这一技术用于中草药提取尚属起步,其萃取机理还需进一步研究。酶法中药制剂的杂质大多为淀粉、果胶、蛋白质等,针对杂质可选用适宜的酶予以分解除去。酶反响较温和地将植物组织分解,可以较大幅度提高收率,故酶解不失为一种最大限度从植物体内提取有效成分的方法之一。这是一项很有前途的新技术。在国内,上海中药一厂首先应用酶法成功地制备了生脉饮口服液杨庆隆,1995。目前,用于中药提取方面研究较多的是纤维素酶,大部分的中药材的细胞壁是由纤维素构成,植物的有效成分往往包裹在细胞壁内;纤维素那么是由B -D-葡萄糖以1,4-B葡

32、萄糖苷键连接, 用纤维素酶酶解可以破坏B -D-葡萄糖键,使植物细胞吕卫明等1991介绍了一种从黄苓中提取别离黄苓素的新方法一一酶水解法,并且和直接提取法相比拟,结果新方法所得粗品中黄苓素达75.67%收率为2.46%。侯嵘峤等1994首先将工业纤维素酶 应用于中药及药渣中,使中药及药渣的纤维素酶解为B-葡萄糖,变渣为药,变废为宝,这对中药制药工业是一个开源节流的创举。马田田1994用黄柏提取 小檗碱之前经纤维素酶进行预处理,可提高小檗碱收率,并与未加酶的提取进行比拟,有显著性差异。因而 考虑是否将纤维素酶用于其它天然产物的提取。张彩霞等2000将纤维素酶应用于穿山龙提取薯蓣皂苷元,其工艺只比

33、原工艺多了一步对原药材饮片的酶解处理,但在纤维素酶的作用下,提高了薯蓣皂苷元的收率,两种方法比照有显著性差异。马桔云等(2000)在穿心莲提取穿心莲内酯之前,经纤维素酶进行酶解,与原提取工艺相比拟,提高了穿心莲内酯的含量和提取量,经薄层层析检测,两种提取工艺所得成分没有差异,说明酶的参加对所提有效成分没有影响。马桔云、赵晶岩等(2000)选用黄连提取小檗碱,研究了其加酶组和未加酶组对有效成分小檗碱提取的影响,新工艺比原工艺只是多了一步向其中参加纤维素酶的酶解过程,但两种工艺提取的小檗碱含量有显著差异,而提取的成分一致,因此,考虑是否将新工艺用于黄连提取的工业化中。壁破坏,有利于对有效成分的提取

34、。吕卫明199120什么是别离,请结合你所从事的专业举例说明其别离过程 21请举例说明,生命科学与别离科学之间的关系22在进行别离方法的选择时应注意什么 23评价别离效率的指标主要有哪些;各自的意义如何20别离是利用混合物中各组分在物理性质或化学性质上的差异,通过适当的装置或方法,使各组分分配至不同的空间区 域或在不同的时间依次分配至同一空间区域的过程。实际上,别离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人们不可能将一种物质从混合物中100%地别离出来。例子结合各自专业自编。21生命科学是研究生命现象、生命活动的本质、特征和发生、开展规律,以及各种生物之间和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 的科学。生命科学研究不但依赖物理、化学知识,也依靠后者提供的仪器,如光学和电子显微镜、蛋白质电泳仪、超速离心机、X谢线仪、核磁共振分光计、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仪等等,举不胜举。别离科学促进了生命科学的开展。22别离的必要性和要求;被别离物的物理化学性质;表征或检测方法的特点。各种可能的别离方法的比拟:实验室设备、及熟悉程度等技术条件 。另摘费用:制备别离要高回收率和低消耗经济分析 。总的来说就是追求:最正确别离因子 最纯的产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