螺旋管成型工艺调整程序_第1页
螺旋管成型工艺调整程序_第2页
螺旋管成型工艺调整程序_第3页
螺旋管成型工艺调整程序_第4页
螺旋管成型工艺调整程序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螺旋管成型工艺调整程序、符号、代号:8: 钢带工作宽度mmB原:钢带原料公称宽度mmD:钢管公称外径mm D:钢管外正公差值mmD内:钢管公称内径mm a:钢管公称外径负公差值mmD中:钢管公称中径mmL:钢管螺距mmt:钢管公称壁厚mmS:钢管周长mma转:成型机大桥角度a内:成型内辗角度a外:成型机外辗角度、计算公式:1)、成型机大桥角度计算:BCOSaW = HD 中Ba W=CO-1 HD中式中B=B原 D中二口外-t mm2)、成型机内、外辗角度的计算:HD内sina转a: tga 内=BTTD 内 sina 转a 内=tg -1BHD外sina转b: tga 外= BTTD夕卜si

2、na转A 外=tg -1B3)、钢管螺距计算公式:B L= sina 转 mm4)、钢管周长范围的计算:smax =n(D 外+4 D)mmsmin=n(D 外+ d)mm式中:Ad分别表示钢管外径正负公差,由所执行的产品标 准决定其取值大小,请查阅相应产品标准。三、成型调整程序:1) 、领取工艺卡,按工艺卡参数调整。2) 、原料宽度、厚度、工作宽度、钢种。3) 、钢管规格、钢管直径、周长范围、螺距。4) 、成型大桥角度、内辊、外辊角度、输出辊角度。5) 、成型机框架数据:1#、 3#辊倾角,2#内辊角度,0#辊角度及框架数据,4#、 5#、 6#、 7#各辊角度,滑面高度。四、 钢带出拆卷机

3、后调整递送边、自由边控制立辊间距位置,(按原料宽度)防止控制立辊夹坏、挤坏钢带边缘。五、按工作宽度调整铣边机间距,前、后立辊间距,稍有间隙,检查铣边机刀盘,刀块磨损情况,运转是否正常,放置好安全防护网,防止铁屑飞溅伤人。六、调整递送机辊子压下量,两侧的压下值要均匀,防止因压下量不足或偏小,使钢带压斜,跑偏形成波浪。七、在钢带头部搭到3#辊上,2#辊未压下之前,必须调整预弯机前两侧小平导向辊和上、下导板,使钢带沿递送线平稳运行,确保钢带在递送线上(中心线)。八、调整框架内各辊角度,滑动面高度,有样简可用样简,没有样简可用样板测圆,测圆后将2#辊抬起,钢带进成型机与1#、 3#辊小平接触后,压下2

4、#辊,其压下量可参考标识尺数据,待钢带成型缝啮合合平后手工点焊焊缝,割去角、接好引管,将内焊头按有关程序和要求放置合适位置进行施焊,当钢管螺旋缝到适合外焊焊接位置时,按外焊有关程序、要求找好位置进行施焊。九、焊垫辊虽小,在钢管成型和焊接中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所以在调型或正常生产时仔细观察它的角度,位置变化情况,它的位置始终在滑台中心线上,它的角度始终保持和成型缝垂直。不垂直时可导致辊子和钢带憋动,产生管径不稳、小错边不断、啮合不好、成型不稳。十、调整中心控制架(龙门架)、调整控制架上、下四个小辊间距、角度、高度、固定好控制架底座螺丝。调整钢管输出辊道及起落架间距、角度、高度、和钢管高度保持水平

5、将钢管输送至合适位置、清灰倒渣、关至下道工序。十一、在调型和生产中,应仔细观察钢带平直度、原料的弯度、接板的运行情况,钢管口径变化情况、错边量、焊垫辊等变化情况,根据变化情况及时、准确采取相应的措施。十二、在生产中途若同规格、更换不同壁厚时,应1#、 2#、 3#辊做以适当调整,使钢管周长、错边量控制在标准允许范围内,不能不调整蛮干。十三、成型因多种因素造成啮合不好,造成成型缝有松有紧,易出现内焊漏弧、错边、管径在或小等现象时,应及时用大桥微调进行调整,使用微调时一般采用点动操作,防止大桥舞动太快太猛。十四、经常细心观察内外辊子的转动情况,角度变化情况,防止钢管内外表面因辊子损坏出现内外划伤、

6、压坑、压痕等缺陷。根据钢带的运转变化情况,钢带铣边吃刀情况,水平导向辊间距、焊垫辊高低、角度、液压、辊面不能有焊瘤、电弧烧的弧坑等、防止因人为操作不当造成的错边、管径超差、开缝、裂开。十五、成型工艺对焊接质量的影响:1、递送机的打滑对焊接的影响:正常运转中递送辊因泄油压或因接板焊缝隙超高停顿打滑,给正常焊接的内、外焊等于电流突然增加,可造成内、外焊烧穿,穿洞、漏弧,焊缝因漏弧缺肉,低于母材,焊瘤粘到焊垫辊可造成钢管外表面压坑,影响钢管内在、外在质量。2、钢带挤厚对焊接的影响:钢带中的月牙弯、S 弯、波浪经控制辊、水平导向辊等到挤压,可造成钢带边缘挤厚,板材壁厚等于增加,由于不能及时发现或难以掌

7、握,等于电流、电压减小、溶深、深宽减少,内、外焊重合量减小,出现未焊透、未溶合、夹渣、根部气孔。3、成型缝间隙对焊接质量的影响:成型缝因有0.5mm的间隙,偏大内焊容易漏弧,焊缝低于母材,内焊规范加不上去, 易出现表面气孔和根部气孔、麻点、麻坑、由于焊接规范偏小,电阻热、电弧热达不到它需要的热量,还可能造成未焊透、未溶合、夹渣。在焊接中要保证焊缝良好的外观成型,一定的溶深就要求钢带的对缝间隙要均匀一致,根据不同的对缝间隙,要采用不同的焊接规范,在螺旋埋弧焊钢管中,由于钢带钢中的月牙弯、 S 弯造成焊缝溶深的不稳定,同时了造成焊缝余高的变化,成型对缝偏松时,焊缝溶深大、余高降低、成型对缝偏紧时,

8、焊缝溶深系数小、溶深变小、余高增加,在焊接过程中,成型对缝间隙松时,减小焊接规范,成型间隙紧时,加大焊接规范,但成型对缝隙间隙是在不断变化靠人工肉眼观察,小的变化根本无法准确判断实施控制,所以不断总结经验,观察钢管内焊缝背面焊缝红线的发红程度,对缝松时红线发亮、发白,严重时造成漏弧、烧穿,对缝紧时红线较暗,焊缝的外观表面为高、低不平、宽窄不一致,严重时凹心低于母材或又窄又高、咬边等缺陷,在调整焊接规范时,应根据内焊缝红线的情况,在小范围内缓慢调整,掌握好尺度。4、错边及管径的变化对焊接影:因成型错边形成焊缝的单方向的流失,同时使焊缝过渡不平缓,容易形成应力集中,所以管径越大,允许管径变化的绝对

9、量越大,在焊接过程中焊头高度等于发生变化,在送丝不变的情况下,实际表现为焊丝伸出长度发生了变化,这将导致焊接系统电流、电压的变化,造成焊道宽窄、高低不一致,使焊接规范偏离选定的最佳数据,直接影焊道形状,并可能出现咬边、未焊透、未溶合,气孔、焊道不规等缺陷。5、成型缝内紧外松时对焊接影:螺旋缝埋弧焊接中,一般以啮合部位对缝隙两侧平行或微内张口较为宜,但是受钢带原料的影,钢带形成一定的斜度,这在钢带成型时容易形成成型对缝内紧外松,这给内焊造成困难是焊接规范加不上去,焊接电流小、溶深浅,常出现内焊漏弧,要保证内外焊一定的重合量,外焊不得不加大电流,造成外焊缝成型不良,还有内焊规范加不上,且内紧外松使

10、焊接溶池的底部无法衬托面暴露在空气中,易在内焊的根部产生气孔, 如果外焊电流掌握控制不好,很可能使内焊根部的缺陷残留在焊缝之中,可能出现未焊透、气孔夹渣等缺陷。6、啮合处的径向错动对焊接影:钢带在成型时,如果钢带的塑性变形不充分,一可造成弹复应力,二可造成内焊缝啮合和钢带对缝产生径向错动,如果这种错点延续到焊点处会使正在结晶凝固的焊缝金属由于错动,而产生裂纹,同时使各种杂质进入焊缝中,这种裂纹表现为深度深、裂纹长、裂纹中心有杂质存在,而且都是穿透性的,严重时内焊焊完后从焊缝中心裂开,这种裂纹中所夹的杂质有些能随着电阻热、电弧热能溶化掉,有些杂质在重合量不大时未溶化掉将残留在焊缝中,由于杂质溶点

11、较低转化为气孔残留在焊缝中,所以这种裂纹经常伴随夹渣,气孔出现,有时会在内焊红线的中间有一条明亮线,其亮点与红线形成明显的差别,这种裂纹间断性的出现,有时长度几十毫米,有时长达半个螺距,在工业电视或拍片检查时有一条较规则的直线,容易同未溶合混淆。7、成型缝的厥嘴对焊接的影:成型缝的外厥嘴使内对缝凹心不平,内焊焊接时由于内凹心不平,辅助金属材料填充不良,内焊凹心焊剂埋弧不良时电弧热沸腾不完全,使焊缝表面出现麻点、麻坑、气孔、不光滑、外焊道窄而圆、余高增加、咬边等缺陷。8、焊垫辊的不稳定对焊接的影:由于焊垫辊油压的池压和钢带的弯度、波浪使板位的变化,造成对缝在焊垫辊憋动不稳定,使成型对缝啮不良,合

12、缝偏松偏紧,错边等均可使施焊中的内焊漏弧、焊偏、 热裂、 电流电弧不稳定、外焊烧穿或未焊透、未溶合、夹杂、气孔、因此焊垫辊的作用很重要。9、下管桥现中心的不同步对焊接的影响:钢带的月牙弯、小波浪使成型对缝啮合不断发生变化,成焊操作人员为保证对缝质量和管径的控制,使用微调摆动下管大桥控制,使成型对缝有时不稳定,给焊接造成内焊漏弧、热裂倾向、焊偏、 外焊烧穿、夹杂、气孔等缺陷。10、 2#辊压下对大、小对焊接影响:( 1) 、成型器2#辊下量要合适,压下量偏大或偏小均可使钢管对缝产生应力集中,弹复量大,尤其小口径钢管屈服半径较大,变形较困难,焊接后应力未束放完、力的应力大于热的应力,很可能在焊缝金

13、属未冷却结晶过程中产生热裂,也有可能产生冷裂纹。( 2) 、 1#、 3#辊的角度,间距在生产过程中因各种原因的倒车,会使1#、3#辊子的角度、倾角,间距随着倒车送转发生变化,使钢带不在递送线和焊垫辊上正常运行,可造成对缝变化漏弧、热裂倾向。十六、成型故障的产生及处理方法:( 1) 、递送辊打滑:(偷停)产生原因:A 、钢管壁厚不均匀B、递送机压力偏低C、钢带或钢管前进阻力大处理方法:A 、给递送机加压B、消除钢带或钢管阻力( 2) 、打折:产生原因:A 、钢带月牙弯及对头硬弯太大B、导板与成型机或导板与递送机之间间隙偏大C、递送机两侧压力偏差太大D、钢管前进受阻处理方法:A 、铣边机尽量消除

14、月牙弯或硬弯B、调整导板伸缩量,减少导板与递送机或成型间间隙C、调整递送要两侧压力值,减少偏差D、消除钢管前进阻力( 3) 缝搭边:产生原因:A 、工作宽度或大桥角度偏大B、2#辊压下量偏差太大C、钢带递送线位置不准确D、7#辊位置不正确或压下量偏大处理方法:A 、减小工作宽度或大桥角度2#辊压下时,减少两侧差值、调整钢带递送线位置7#辊位置,减少压下量B C D4) 、钢带边挤厚产生原因BCD处理方法BCD5) 、对缝开裂产生原因BCD处理方法BCD6) 、对缝错边 产生原因BC处理方法B7) 、管径超差 产生原因BCDF处理方法B CDA 、钢带月牙弯大、有波浪、递送机辊两侧压力值不平衡、

15、两侧立辊对钢带的作用力偏大、经铣边后,钢带边沿产生波浪A 、铣边时尽量消除月牙弯度、调整递送机辊两侧压力值平衡、调整立辊间隙,减少作用力、调整铣边量,消除波浪A 、钢带工作宽度或大桥角度偏小、成型器内、外辊角度偏小、 2#辊压下量差值偏大、递送线位置跑偏A 、增加钢带宽度或大桥角度、调整成型器内、外辊角度、调整 2#辊压下量,减少差值、调整递送线位置A 、钢带月牙弯、钢带递送线不准确、大桥角度大于成型角度A 、使用微调,消除由于月牙弯或大桥角度不合适造成的错边、调整好钢带位置A 、钢带工作宽度偏大或偏小、成型器角度,内外辊角度偏大或偏小、 2#辊压下量偏大或偏小、大桥角度偏大或偏小、钢带递送线位置偏北或偏南A 、调整铣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