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实验----探究轨迹:椭圆精品教案_第1页
数学实验----探究轨迹:椭圆精品教案_第2页
数学实验----探究轨迹:椭圆精品教案_第3页
数学实验----探究轨迹:椭圆精品教案_第4页
数学实验----探究轨迹:椭圆精品教案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数学实验一一探究轨迹:椭圆教学设计课题数学实验一一探究轨迹:椭 圆地点电脑室课型新课教学 三维 目标知识与技能:借助几何画板探究点的轨迹,从而熟练用定义法求椭圆的轨迹方程。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抽象概括等思维能力,以及合作学习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简单的操练平台,简单的操作软件,让学生“过把瘾”;把知识教给学生,把能力传授给学生;实施快乐教学,实现愉悦学习。重点 难点重点:探究动点轨迹椭圆难点:探究动点轨迹椭圆突破口:一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本节课利用几何画板做 数学实验”,学生亲身体验动点轨迹的形成。教材 分析本课是在学生学习了 “椭圆的定义”知识后,基于对曲线与方程有了初步

2、认识的 前",为了增强学生对“动点轨迹”形成过程的感性认识,安排的T “信息技术 应用”课程。我们现行的教材,增设了新的“信息技术应用”材料和内容, 便于让数学的教与 学贴近生活、贴近现实,增强学以致用、强化体验等新课程理念,顺应素质教育的要 求.本节课的教学是根据 选修2-1课本P50的“信息技术应用”课题用几何画板探 究点的轨迹: 椭圆 的改编与延伸。学生 分析学法:自主式、合作式、探究式本人所任教的班级学生基础较差,学生学习椭圆的定义后, 对于动点轨迹的形成过程仍觉得很抽象,通过本节课,可以化抽象为具体,增强学生对“动点轨迹”形成的感性认识。同时,学生也喜欢用电脑来解决数学问题

3、。在老师的推荐、带动和指导吓,容易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求新欲望, 甚至激发他们热衷于对数学新知识的尝试和探究的潜能。教学 方法教法:问题教学法,启导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根据本节课内容的特点,学生的认知规律,采用“做数学实验”的课堂教学模式,即在教师 的启发引导卜, 4人小组按照合作探究学习实验报告单的问题指引,通过“观察一一猜想 一一证明一一应用”合作完成本节课的探究任务。把数学课堂搬到了电脑室,让学生自己通过几何画板探究点轨迹的形成。采用合作学习模式,合理运用合作学习策略,并给予奖励一一班币。教具电脑一一几何画板软件、黑板、多媒体课件使用 信息在电脑室让学生利用几何画板自己动手做“数学实验”

4、手段使用 信息的设 it* 图探索满足某种条件的动点轨迹历来被认为是教学中的难点,特别是用定义法来探究轨迹问题需要判断轨迹的形状,这类型题目往往更多地依赖于学生的知识储备、经验和想象力,其抽象性 让学生也不时陷入困惑中。教育部基础教育司推荐中小学数学教学辅助软件几何画板是一款 可以较好地帮助我们解决这一问题的教学辅助工具。因此,在本节课,我把数学课堂搬到了电脑 室,让学一人一台电脑,自己动手做“数学实验”,探究点轨迹的形成。通过本节课,可以化抽象为具体,增强学生对“动点轨迹”形成的感性认识。同时,学生也喜欢用电脑来解决数学问 题。在老师的推荐、带动和指导下,容易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求新欲望,甚至

5、激发他们热衷于对 数学新知识的尝试和探究的潜能。教学流程合作探究学习实验报告单小组名称:小组奖金:小组成员:A组长 B记录员 C管理员 D报信员一、实验课题:用几何画板探究点的轨迹:椭圆(选修 2-1课本P50)二、实验准备:根据学生对电脑使用的熟练程度按 4人一组,分成16个实验小组,对每个成 员进行分工(操作、观察、记录数据).学生根据老师提供的素材,事先用 几何画板软件画出满足条件的动点。三、实验目标:借助几何画板,观察动点轨迹,探究动点轨迹为什么是椭圆,同时结合具体 图象变化,领会由简单到复杂、特殊到一般的思想,从而熟练求轨迹方程的 方法一一定义法。同时,也为后面双曲线与抛物线的学习奠

6、定基础。四、实验过程:环节一:复习定义合作策略一铃加里士随机他过。_婪励二一50班丑操作:(1)打开名为椭圆第一定义这个文件,拖动点 M,猜想轨迹是什么图象?(2)椭圆的第一定义概念: 时间:3分钟【设计意图】利用几何画板演示椭圆轨迹的形成过程,让学生一边观察,一边回忆椭圆的定义。一方 面强化“动点到两定点的距离和为定值”这一认识,另一方面提醒学生注意2a>2c是一重要条件,为这节课的探究奠定基础。环节二实例引入22例1已知M(0,6)是圆x +y =100内的一个定点,求经过M且与已知圆内切的动圆圆心 p的轨迹。操作:(1)打开名为例1这个文件,拖动点 M ,猜想轨迹是什么图象?答:轨

7、迹是(2)怎么证明你的猜想?(老师讲解)时间:7分钟【设计意图】通过例题,先让学生拖动点,利用已有经验去猜测轨迹的图象,再用所学知识去验证, 使得数学经验得以提升。我选取的这道例题,椭圆的中心不在原点,即两定点不关于原点对 称,打破学生的思维定势,引导学生通过“内切”这一关键条件得出“动点到两定点的距离 各为定值”这一结论。学生无须求写曲线方程。整个教学过程中,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 位,教师只是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环节三:变式练习会任及曜思为论工奖励二_J00班更已知圆O的半径为4, A是圆O内一个定点,且OA=2,点P是圆上的动点,若线段 AP的中垂线L交半径OP于Q,当P在圆上运动时,

8、求动点 Q的轨迹方程?操作:(1)打开名为练习这个文件,拖动点 M ,猜想轨迹是什么图象?答:轨迹是(2)点击运动对象,验证轨迹图像;(3)怎么证明?并求出轨迹方程。时间:12分钟【设计意图】采用思对论的合作策略,解决同类型的问题,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既巩固了知识,以 深化了对定义的理解。本题不仅要通过作辅助线来证明Q的轨迹是椭圆,还要学生自已建立坐标系,求出轨迹方程,对学生的能力要求更高。同时规范学生的书面表达,强调学生容易漏掉 |OP| > |OA|这一条件。这部分内容是本 节课的重难点,也是高考考点,老师要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进行讨论和实验,所以花 费时间较多。环节四:自学成材

9、合旌笫略“对对死逡且他.双班出操作:(1)打开名为 椭圆第二岸文这个文件,如图,F是定点,直线l是不经过点F的定直线,动点M到定点F的距离和它到直线l的距离比e (e为小于1的常数),拖动点M ,猜想轨迹是什么图象?答:猜想轨迹是(2)拖动点M,观察MF、MH、MF/MH三者的大小变化,你们发现什么?点击动画点,验证你的猜想。(3)在0<e<1的范围内,点击显示图像改变 e的大小(在线段 AB范围内拖动e),你们发现什么?(4)借助直角坐标系,我们可以把上述问题叙述为:(看课本51)(5) 了解什么是准线?准线为:直线 x=时间:6分钟【设计意图】利用“实验报告单”的形式,我把课本

10、一大段的文字,设计成5个小问题。采用对对解读合位£3策略“让空生菰及四题去寻找筌塞会.一我特别注意在学生思维最近发展区提出问题,使 学生面对适度的学习困难。这部分内容只需要学生了解即可, 所以花费时间较少。目的主要是让学生发现e的变化规律, 为后面双曲线与抛物线的学习奠定基础。(6)自学例6例:自学课本47页例6点M(x,y)与定点F (4, 0)的距离和它到定直线 x=4/25的距离的比是4: 5, 求点M的轨迹。(7)自学小结(教师)时间:4分钟【设计意图】使学生感受椭圆的第二定义,教学时要注意控制难度,不要对学生提出第二定义的概念, 更不要提出建立圆锥曲线统一方程的要求。奖励:

11、100 .班币环节五:趣味探究22如图1,过椭圆,+J=1(a>b>0)的左焦点Fi作弦AB。现在来研究焦点弦AB有关的问 a b题。图1图2几何画板演示:打开趣味探究1拖动主动点A在椭圆上转动或制作点A在椭圆上运 动的动画按钮,跟踪点 M ,得到点M的轨迹是一个小圆。如图2.【轨迹2】 如图3,求弦AB中点P的轨迹方程。”几何画板演示:打开 趣味探究2,拖动主动点A,得到点P的轨迹是一个小椭圆,并且这个小椭圆的长轴是线段 OFi即半焦距£。如图4。2【轨迹3如图5作AOAB的重心G,其轨迹也是一个椭圆。”【自主探究】 在弦AB上任意取一点Q,跟踪点Q,自主观察点 Q的轨迹是怎么样的?几何画板演示: 打开趣味探究3在弓玄AB上任取一点Q,跟踪点Q,拖动主动点 A,取到各种几何 图形(例如,如图68所示):图6图7图8时间:6分钟【设计意图】前面探究活动的几何画板素材是“课外兴趣小组”的作品,而在这环节,让学生自己画出垂线、中点等,得到动点的轨,具有挑战性。一个重要目的是帮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