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精密仪器与机械专业毕业论文 精品论文 基于光纤光学系统的微观粘着测试仪器研制关键词:微观粘着 测试仪器 光纤光学 微力测量 光纤位移传感器 PID控制 压电陶瓷 显微视频摘要:粘附是微/纳米尺度下十分普遍和突出的现象。实践证明,随着材料和加工尺寸的日趋减小,外表效应和尺度效应对微机电系统(MEMS)的影响越来越明显。微构件粘附是造成MEMS失效的主要原因之一,也是导致MEMS性能不稳定而难以走向市场的关键所在。 过去20多年间,扫描隧道显微镜(STM)、原子力显微镜(AFM)、摩擦力显微镜(FFM)及外表力仪(SFA)等在微观粘着的研究中发挥着很大作用。但其价格昂贵且一般工作范围为nN量级,而
2、在微构件的粘附过程中,力的大小往往处于m-mN量级范围。目前还没有比拟成熟的m-mN范围的商品化测试仪器,因此,本文的研究工作将为探究界面粘着的作用机制及其影响规律提供有效的测试手段。 本文在分析总结国内外微观粘着测试技术研究现状的根底上,研制了一台基于光纤光学系统的微观粘着测试仪器,它能够实现测试参数如预载荷、别离速度和停留时间等的控制。本文完成的主要研究工作和创新如下: (1)设计了由光纤位移传感器和双叶悬臂梁组成的非接触式微力测量装置,分析了双叶悬臂梁的力学特性。采用双叶悬臂梁消除了切向力和法向力的耦合影响,有效地提高了测试系统的灵活性、扩展性和可靠性。 (2)设计了由步进电机控制系统和
3、压电陶瓷控制系统组成的微开工作台,实现了粗调与微调相结合的分步进给方式。引入PID控制算法,提高了加载精度。设计了以直圆柔性铰链支撑的复合平行四杆机构为根底的压电陶瓷装夹机构,研究了MTp200/10×10/20压电陶瓷驱动器的非线性、迟滞特性和蠕变特性,分析了压电陶瓷控制技术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3)构建了数据采集和显微视频系统,实现了粘着力数据和接触区域图像的采集、分析处理、显示和保存等功能。为分析被测试样外表微观结构变化和研究微观接触力学理论提供了测试手段。 (4)分析了本测试系统的静态特性。并对纳米级薄膜材料进行了微观粘着性能测试及研究,实验结果证明了仪器测试的稳定性与可靠性
4、。正文内容 粘附是微/纳米尺度下十分普遍和突出的现象。实践证明,随着材料和加工尺寸的日趋减小,外表效应和尺度效应对微机电系统(MEMS)的影响越来越明显。微构件粘附是造成MEMS失效的主要原因之一,也是导致MEMS性能不稳定而难以走向市场的关键所在。 过去20多年间,扫描隧道显微镜(STM)、原子力显微镜(AFM)、摩擦力显微镜(FFM)及外表力仪(SFA)等在微观粘着的研究中发挥着很大作用。但其价格昂贵且一般工作范围为nN量级,而在微构件的粘附过程中,力的大小往往处于m-mN量级范围。目前还没有比拟成熟的m-mN范围的商品化测试仪器,因此,本文的研究工作将为探究界面粘着的作用机制及其影响规律
5、提供有效的测试手段。 本文在分析总结国内外微观粘着测试技术研究现状的根底上,研制了一台基于光纤光学系统的微观粘着测试仪器,它能够实现测试参数如预载荷、别离速度和停留时间等的控制。本文完成的主要研究工作和创新如下: (1)设计了由光纤位移传感器和双叶悬臂梁组成的非接触式微力测量装置,分析了双叶悬臂梁的力学特性。采用双叶悬臂梁消除了切向力和法向力的耦合影响,有效地提高了测试系统的灵活性、扩展性和可靠性。 (2)设计了由步进电机控制系统和压电陶瓷控制系统组成的微开工作台,实现了粗调与微调相结合的分步进给方式。引入PID控制算法,提高了加载精度。设计了以直圆柔性铰链支撑的复合平行四杆机构为根底的压电陶
6、瓷装夹机构,研究了MTp200/10×10/20压电陶瓷驱动器的非线性、迟滞特性和蠕变特性,分析了压电陶瓷控制技术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3)构建了数据采集和显微视频系统,实现了粘着力数据和接触区域图像的采集、分析处理、显示和保存等功能。为分析被测试样外表微观结构变化和研究微观接触力学理论提供了测试手段。 (4)分析了本测试系统的静态特性。并对纳米级薄膜材料进行了微观粘着性能测试及研究,实验结果证明了仪器测试的稳定性与可靠性。粘附是微/纳米尺度下十分普遍和突出的现象。实践证明,随着材料和加工尺寸的日趋减小,外表效应和尺度效应对微机电系统(MEMS)的影响越来越明显。微构件粘附是造成ME
7、MS失效的主要原因之一,也是导致MEMS性能不稳定而难以走向市场的关键所在。 过去20多年间,扫描隧道显微镜(STM)、原子力显微镜(AFM)、摩擦力显微镜(FFM)及外表力仪(SFA)等在微观粘着的研究中发挥着很大作用。但其价格昂贵且一般工作范围为nN量级,而在微构件的粘附过程中,力的大小往往处于m-mN量级范围。目前还没有比拟成熟的m-mN范围的商品化测试仪器,因此,本文的研究工作将为探究界面粘着的作用机制及其影响规律提供有效的测试手段。 本文在分析总结国内外微观粘着测试技术研究现状的根底上,研制了一台基于光纤光学系统的微观粘着测试仪器,它能够实现测试参数如预载荷、别离速度和停留时间等的控
8、制。本文完成的主要研究工作和创新如下: (1)设计了由光纤位移传感器和双叶悬臂梁组成的非接触式微力测量装置,分析了双叶悬臂梁的力学特性。采用双叶悬臂梁消除了切向力和法向力的耦合影响,有效地提高了测试系统的灵活性、扩展性和可靠性。 (2)设计了由步进电机控制系统和压电陶瓷控制系统组成的微开工作台,实现了粗调与微调相结合的分步进给方式。引入PID控制算法,提高了加载精度。设计了以直圆柔性铰链支撑的复合平行四杆机构为根底的压电陶瓷装夹机构,研究了MTp200/10×10/20压电陶瓷驱动器的非线性、迟滞特性和蠕变特性,分析了压电陶瓷控制技术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3)构建了数据采集和显微视频
9、系统,实现了粘着力数据和接触区域图像的采集、分析处理、显示和保存等功能。为分析被测试样外表微观结构变化和研究微观接触力学理论提供了测试手段。 (4)分析了本测试系统的静态特性。并对纳米级薄膜材料进行了微观粘着性能测试及研究,实验结果证明了仪器测试的稳定性与可靠性。粘附是微/纳米尺度下十分普遍和突出的现象。实践证明,随着材料和加工尺寸的日趋减小,外表效应和尺度效应对微机电系统(MEMS)的影响越来越明显。微构件粘附是造成MEMS失效的主要原因之一,也是导致MEMS性能不稳定而难以走向市场的关键所在。 过去20多年间,扫描隧道显微镜(STM)、原子力显微镜(AFM)、摩擦力显微镜(FFM)及外表力
10、仪(SFA)等在微观粘着的研究中发挥着很大作用。但其价格昂贵且一般工作范围为nN量级,而在微构件的粘附过程中,力的大小往往处于m-mN量级范围。目前还没有比拟成熟的m-mN范围的商品化测试仪器,因此,本文的研究工作将为探究界面粘着的作用机制及其影响规律提供有效的测试手段。 本文在分析总结国内外微观粘着测试技术研究现状的根底上,研制了一台基于光纤光学系统的微观粘着测试仪器,它能够实现测试参数如预载荷、别离速度和停留时间等的控制。本文完成的主要研究工作和创新如下: (1)设计了由光纤位移传感器和双叶悬臂梁组成的非接触式微力测量装置,分析了双叶悬臂梁的力学特性。采用双叶悬臂梁消除了切向力和法向力的耦
11、合影响,有效地提高了测试系统的灵活性、扩展性和可靠性。 (2)设计了由步进电机控制系统和压电陶瓷控制系统组成的微开工作台,实现了粗调与微调相结合的分步进给方式。引入PID控制算法,提高了加载精度。设计了以直圆柔性铰链支撑的复合平行四杆机构为根底的压电陶瓷装夹机构,研究了MTp200/10×10/20压电陶瓷驱动器的非线性、迟滞特性和蠕变特性,分析了压电陶瓷控制技术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3)构建了数据采集和显微视频系统,实现了粘着力数据和接触区域图像的采集、分析处理、显示和保存等功能。为分析被测试样外表微观结构变化和研究微观接触力学理论提供了测试手段。 (4)分析了本测试系统的静态特性
12、。并对纳米级薄膜材料进行了微观粘着性能测试及研究,实验结果证明了仪器测试的稳定性与可靠性。粘附是微/纳米尺度下十分普遍和突出的现象。实践证明,随着材料和加工尺寸的日趋减小,外表效应和尺度效应对微机电系统(MEMS)的影响越来越明显。微构件粘附是造成MEMS失效的主要原因之一,也是导致MEMS性能不稳定而难以走向市场的关键所在。 过去20多年间,扫描隧道显微镜(STM)、原子力显微镜(AFM)、摩擦力显微镜(FFM)及外表力仪(SFA)等在微观粘着的研究中发挥着很大作用。但其价格昂贵且一般工作范围为nN量级,而在微构件的粘附过程中,力的大小往往处于m-mN量级范围。目前还没有比拟成熟的m-mN范
13、围的商品化测试仪器,因此,本文的研究工作将为探究界面粘着的作用机制及其影响规律提供有效的测试手段。 本文在分析总结国内外微观粘着测试技术研究现状的根底上,研制了一台基于光纤光学系统的微观粘着测试仪器,它能够实现测试参数如预载荷、别离速度和停留时间等的控制。本文完成的主要研究工作和创新如下: (1)设计了由光纤位移传感器和双叶悬臂梁组成的非接触式微力测量装置,分析了双叶悬臂梁的力学特性。采用双叶悬臂梁消除了切向力和法向力的耦合影响,有效地提高了测试系统的灵活性、扩展性和可靠性。 (2)设计了由步进电机控制系统和压电陶瓷控制系统组成的微开工作台,实现了粗调与微调相结合的分步进给方式。引入PID控制
14、算法,提高了加载精度。设计了以直圆柔性铰链支撑的复合平行四杆机构为根底的压电陶瓷装夹机构,研究了MTp200/10×10/20压电陶瓷驱动器的非线性、迟滞特性和蠕变特性,分析了压电陶瓷控制技术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3)构建了数据采集和显微视频系统,实现了粘着力数据和接触区域图像的采集、分析处理、显示和保存等功能。为分析被测试样外表微观结构变化和研究微观接触力学理论提供了测试手段。 (4)分析了本测试系统的静态特性。并对纳米级薄膜材料进行了微观粘着性能测试及研究,实验结果证明了仪器测试的稳定性与可靠性。粘附是微/纳米尺度下十分普遍和突出的现象。实践证明,随着材料和加工尺寸的日趋减小,外
15、表效应和尺度效应对微机电系统(MEMS)的影响越来越明显。微构件粘附是造成MEMS失效的主要原因之一,也是导致MEMS性能不稳定而难以走向市场的关键所在。 过去20多年间,扫描隧道显微镜(STM)、原子力显微镜(AFM)、摩擦力显微镜(FFM)及外表力仪(SFA)等在微观粘着的研究中发挥着很大作用。但其价格昂贵且一般工作范围为nN量级,而在微构件的粘附过程中,力的大小往往处于m-mN量级范围。目前还没有比拟成熟的m-mN范围的商品化测试仪器,因此,本文的研究工作将为探究界面粘着的作用机制及其影响规律提供有效的测试手段。 本文在分析总结国内外微观粘着测试技术研究现状的根底上,研制了一台基于光纤光
16、学系统的微观粘着测试仪器,它能够实现测试参数如预载荷、别离速度和停留时间等的控制。本文完成的主要研究工作和创新如下: (1)设计了由光纤位移传感器和双叶悬臂梁组成的非接触式微力测量装置,分析了双叶悬臂梁的力学特性。采用双叶悬臂梁消除了切向力和法向力的耦合影响,有效地提高了测试系统的灵活性、扩展性和可靠性。 (2)设计了由步进电机控制系统和压电陶瓷控制系统组成的微开工作台,实现了粗调与微调相结合的分步进给方式。引入PID控制算法,提高了加载精度。设计了以直圆柔性铰链支撑的复合平行四杆机构为根底的压电陶瓷装夹机构,研究了MTp200/10×10/20压电陶瓷驱动器的非线性、迟滞特性和蠕变
17、特性,分析了压电陶瓷控制技术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3)构建了数据采集和显微视频系统,实现了粘着力数据和接触区域图像的采集、分析处理、显示和保存等功能。为分析被测试样外表微观结构变化和研究微观接触力学理论提供了测试手段。 (4)分析了本测试系统的静态特性。并对纳米级薄膜材料进行了微观粘着性能测试及研究,实验结果证明了仪器测试的稳定性与可靠性。粘附是微/纳米尺度下十分普遍和突出的现象。实践证明,随着材料和加工尺寸的日趋减小,外表效应和尺度效应对微机电系统(MEMS)的影响越来越明显。微构件粘附是造成MEMS失效的主要原因之一,也是导致MEMS性能不稳定而难以走向市场的关键所在。 过去20多年间,扫
18、描隧道显微镜(STM)、原子力显微镜(AFM)、摩擦力显微镜(FFM)及外表力仪(SFA)等在微观粘着的研究中发挥着很大作用。但其价格昂贵且一般工作范围为nN量级,而在微构件的粘附过程中,力的大小往往处于m-mN量级范围。目前还没有比拟成熟的m-mN范围的商品化测试仪器,因此,本文的研究工作将为探究界面粘着的作用机制及其影响规律提供有效的测试手段。 本文在分析总结国内外微观粘着测试技术研究现状的根底上,研制了一台基于光纤光学系统的微观粘着测试仪器,它能够实现测试参数如预载荷、别离速度和停留时间等的控制。本文完成的主要研究工作和创新如下: (1)设计了由光纤位移传感器和双叶悬臂梁组成的非接触式微
19、力测量装置,分析了双叶悬臂梁的力学特性。采用双叶悬臂梁消除了切向力和法向力的耦合影响,有效地提高了测试系统的灵活性、扩展性和可靠性。 (2)设计了由步进电机控制系统和压电陶瓷控制系统组成的微开工作台,实现了粗调与微调相结合的分步进给方式。引入PID控制算法,提高了加载精度。设计了以直圆柔性铰链支撑的复合平行四杆机构为根底的压电陶瓷装夹机构,研究了MTp200/10×10/20压电陶瓷驱动器的非线性、迟滞特性和蠕变特性,分析了压电陶瓷控制技术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3)构建了数据采集和显微视频系统,实现了粘着力数据和接触区域图像的采集、分析处理、显示和保存等功能。为分析被测试样外表微观结
20、构变化和研究微观接触力学理论提供了测试手段。 (4)分析了本测试系统的静态特性。并对纳米级薄膜材料进行了微观粘着性能测试及研究,实验结果证明了仪器测试的稳定性与可靠性。粘附是微/纳米尺度下十分普遍和突出的现象。实践证明,随着材料和加工尺寸的日趋减小,外表效应和尺度效应对微机电系统(MEMS)的影响越来越明显。微构件粘附是造成MEMS失效的主要原因之一,也是导致MEMS性能不稳定而难以走向市场的关键所在。 过去20多年间,扫描隧道显微镜(STM)、原子力显微镜(AFM)、摩擦力显微镜(FFM)及外表力仪(SFA)等在微观粘着的研究中发挥着很大作用。但其价格昂贵且一般工作范围为nN量级,而在微构件
21、的粘附过程中,力的大小往往处于m-mN量级范围。目前还没有比拟成熟的m-mN范围的商品化测试仪器,因此,本文的研究工作将为探究界面粘着的作用机制及其影响规律提供有效的测试手段。 本文在分析总结国内外微观粘着测试技术研究现状的根底上,研制了一台基于光纤光学系统的微观粘着测试仪器,它能够实现测试参数如预载荷、别离速度和停留时间等的控制。本文完成的主要研究工作和创新如下: (1)设计了由光纤位移传感器和双叶悬臂梁组成的非接触式微力测量装置,分析了双叶悬臂梁的力学特性。采用双叶悬臂梁消除了切向力和法向力的耦合影响,有效地提高了测试系统的灵活性、扩展性和可靠性。 (2)设计了由步进电机控制系统和压电陶瓷
22、控制系统组成的微开工作台,实现了粗调与微调相结合的分步进给方式。引入PID控制算法,提高了加载精度。设计了以直圆柔性铰链支撑的复合平行四杆机构为根底的压电陶瓷装夹机构,研究了MTp200/10×10/20压电陶瓷驱动器的非线性、迟滞特性和蠕变特性,分析了压电陶瓷控制技术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3)构建了数据采集和显微视频系统,实现了粘着力数据和接触区域图像的采集、分析处理、显示和保存等功能。为分析被测试样外表微观结构变化和研究微观接触力学理论提供了测试手段。 (4)分析了本测试系统的静态特性。并对纳米级薄膜材料进行了微观粘着性能测试及研究,实验结果证明了仪器测试的稳定性与可靠性。粘附是
23、微/纳米尺度下十分普遍和突出的现象。实践证明,随着材料和加工尺寸的日趋减小,外表效应和尺度效应对微机电系统(MEMS)的影响越来越明显。微构件粘附是造成MEMS失效的主要原因之一,也是导致MEMS性能不稳定而难以走向市场的关键所在。 过去20多年间,扫描隧道显微镜(STM)、原子力显微镜(AFM)、摩擦力显微镜(FFM)及外表力仪(SFA)等在微观粘着的研究中发挥着很大作用。但其价格昂贵且一般工作范围为nN量级,而在微构件的粘附过程中,力的大小往往处于m-mN量级范围。目前还没有比拟成熟的m-mN范围的商品化测试仪器,因此,本文的研究工作将为探究界面粘着的作用机制及其影响规律提供有效的测试手段
24、。 本文在分析总结国内外微观粘着测试技术研究现状的根底上,研制了一台基于光纤光学系统的微观粘着测试仪器,它能够实现测试参数如预载荷、别离速度和停留时间等的控制。本文完成的主要研究工作和创新如下: (1)设计了由光纤位移传感器和双叶悬臂梁组成的非接触式微力测量装置,分析了双叶悬臂梁的力学特性。采用双叶悬臂梁消除了切向力和法向力的耦合影响,有效地提高了测试系统的灵活性、扩展性和可靠性。 (2)设计了由步进电机控制系统和压电陶瓷控制系统组成的微开工作台,实现了粗调与微调相结合的分步进给方式。引入PID控制算法,提高了加载精度。设计了以直圆柔性铰链支撑的复合平行四杆机构为根底的压电陶瓷装夹机构,研究了
25、MTp200/10×10/20压电陶瓷驱动器的非线性、迟滞特性和蠕变特性,分析了压电陶瓷控制技术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3)构建了数据采集和显微视频系统,实现了粘着力数据和接触区域图像的采集、分析处理、显示和保存等功能。为分析被测试样外表微观结构变化和研究微观接触力学理论提供了测试手段。 (4)分析了本测试系统的静态特性。并对纳米级薄膜材料进行了微观粘着性能测试及研究,实验结果证明了仪器测试的稳定性与可靠性。粘附是微/纳米尺度下十分普遍和突出的现象。实践证明,随着材料和加工尺寸的日趋减小,外表效应和尺度效应对微机电系统(MEMS)的影响越来越明显。微构件粘附是造成MEMS失效的主要原因
26、之一,也是导致MEMS性能不稳定而难以走向市场的关键所在。 过去20多年间,扫描隧道显微镜(STM)、原子力显微镜(AFM)、摩擦力显微镜(FFM)及外表力仪(SFA)等在微观粘着的研究中发挥着很大作用。但其价格昂贵且一般工作范围为nN量级,而在微构件的粘附过程中,力的大小往往处于m-mN量级范围。目前还没有比拟成熟的m-mN范围的商品化测试仪器,因此,本文的研究工作将为探究界面粘着的作用机制及其影响规律提供有效的测试手段。 本文在分析总结国内外微观粘着测试技术研究现状的根底上,研制了一台基于光纤光学系统的微观粘着测试仪器,它能够实现测试参数如预载荷、别离速度和停留时间等的控制。本文完成的主要
27、研究工作和创新如下: (1)设计了由光纤位移传感器和双叶悬臂梁组成的非接触式微力测量装置,分析了双叶悬臂梁的力学特性。采用双叶悬臂梁消除了切向力和法向力的耦合影响,有效地提高了测试系统的灵活性、扩展性和可靠性。 (2)设计了由步进电机控制系统和压电陶瓷控制系统组成的微开工作台,实现了粗调与微调相结合的分步进给方式。引入PID控制算法,提高了加载精度。设计了以直圆柔性铰链支撑的复合平行四杆机构为根底的压电陶瓷装夹机构,研究了MTp200/10×10/20压电陶瓷驱动器的非线性、迟滞特性和蠕变特性,分析了压电陶瓷控制技术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3)构建了数据采集和显微视频系统,实现了粘着力
28、数据和接触区域图像的采集、分析处理、显示和保存等功能。为分析被测试样外表微观结构变化和研究微观接触力学理论提供了测试手段。 (4)分析了本测试系统的静态特性。并对纳米级薄膜材料进行了微观粘着性能测试及研究,实验结果证明了仪器测试的稳定性与可靠性。粘附是微/纳米尺度下十分普遍和突出的现象。实践证明,随着材料和加工尺寸的日趋减小,外表效应和尺度效应对微机电系统(MEMS)的影响越来越明显。微构件粘附是造成MEMS失效的主要原因之一,也是导致MEMS性能不稳定而难以走向市场的关键所在。 过去20多年间,扫描隧道显微镜(STM)、原子力显微镜(AFM)、摩擦力显微镜(FFM)及外表力仪(SFA)等在微观粘着的研究中发挥着很大作用。但其价格昂贵且一般工作范围为nN量级,而在微构件的粘附过程中,力的大小往往处于m-mN量级范围。目前还没有比拟成熟的m-mN范围的商品化测试仪器,因此,本文的研究工作将为探究界面粘着的作用机制及其影响规律提供有效的测试手段。 本文在分析总结国内外微观粘着测试技术研究现状的根底上,研制了一台基于光纤光学系统的微观粘着测试仪器,它能够实现测试参数如预载荷、别离速度和停留时间等的控制。本文完成的主要研究工作和创新如下: (1)设计了由光纤位移传感器和双叶悬臂梁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中药医药基金管理办法
- 2025至2030单相智能电表行业发展趋势分析与未来投资战略咨询研究报告
- 2025至2030中国d谷氨酸行业项目调研及市场前景预测评估报告
- 义乌公务接待管理办法
- 2025至2030全球及中国三维建筑软件行业发展趋势分析与未来投资战略咨询研究报告
- 云南狗狗殡葬管理办法
- 中职学校清单管理办法
- 会议费招待费管理办法
- 中铁集团投资管理办法
- 乡镇水库工程管理办法
- 延长石油招聘笔试题库2025
- 2025汽车零部件区域代理合同汽车零部件区域代理合同范本
- 流化床反应器
- 2025年粤东西北教师全员轮训心得体会2篇
- 2024-2025学年沪教版(2024)初中英语七年级下册(全册)知识点归纳
- 《船舶租赁》课件
- 广东文化创意商品评价指南
- 胸痛患者的急救流程及措施
- “双碳”目标下工业企业绿色低碳转型的路径研究
- 小学生心理健康与辅导(第4版) 课件 第七章 小学生常见心理行为问题与辅导
- 案例库构建与应用-深度研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