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建筑工地用电安全隐患及整治_第1页
探讨建筑工地用电安全隐患及整治_第2页
探讨建筑工地用电安全隐患及整治_第3页
探讨建筑工地用电安全隐患及整治_第4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探讨建筑工地用电安全隐患及整治在建筑施工现场中,触电事故频频发生,其主要原因:一是项目电工没有经过什么正规的电工基础知识培训;二是项目电工无特种作业人员资格证资质;三是施工项目一般进行施工质量、材料质量方面的检查多一些,过问或检查施工用电安全隐患的相对少些,任其所为。我就建筑施工用电安全存在的隐患及其整治措施,谈一些自己的认识和看法。一、施工用电存在的安全隐患1、用电技术安全措施等施工方案工作不到位。建筑施工工地,既是电气安全技术的特殊场所,又是具有特殊电气危险的场所,国家建设部为此专门制定了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CJ46-2005),规定施工企业在施工前必须严格编制临时用电施工方案

2、,制定安全用电技术措施和电气防火措施等。但是,现实中许多项目却没有按照此规范要求执行,或在认识上总觉得施工用电问题不是重要,只需自己项目的“电工 ”去做就行了。所以,许多施工项目也就没有认真、严肃地进行用电技术措施、安全措施、管理措施等施工方案工作,这是目前施工项目的一个通病。2、“电工 ”培训持证上岗不规范,习惯性违章。建筑施工企业流动性、分散性大,人员散、难于管理;现在培训考试办证取得资格的难度加大,工地上的直接操作“电工 ”具备资质的不多。大多数电工没有进行过严格的电工基础知识、电力安全知识培训,施工项目上持证上岗、上岗前进行专业培训的电工很少。这样,在实际操作时,侥幸心理,麻痹大意,自

3、以为是,求快图省事,有时冒险耍弄个人英雄主义,也就不可避免地会出现用电技术、安全管理不到位、操作人员用电安全自我防范意识相对薄弱而导致出现人员触电伤亡、电气设备损坏等安全事故的发生。某一事故发生的确有它的偶然性,但若是缺乏专业基础知识、缺乏安全基本常识、安全防范意识淡薄,那事故的发生终究是必然。3、对用电危险点缺乏必要监控。施工用电大多是临时用电性质,因而,施工现场安全管理也因临时性而往往不太重视、不太到位,譬如用电安全责任制落实不具体,缺乏对操作者进行必要的安全用电交底,重要危险作业点缺乏必要的监控。例如,施工现场与邻近架空敷设电力线路在安全距离范围内时的作业监控,操作电动工作器在水淋、特别

4、潮湿环境下工作的绝缘监控,工程中哪些作业点是用电安全危险点,高危场所没采取安全电压及安全防护等,所以,往往造成直接施工人员不讲规程规范,凭经验办事,我行我素,以至最终酿成大祸。4、漏电保护器装设存在漏洞。建设部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严格规定:施工现场必须严格执行总配电箱、分配电箱、开关箱、总保护器、分保护器的额“三级配电二级保护 ”。但是,许多工地没有安装总漏电保护和作业危险点漏电分保护器。即使有少数工地偶然装设,大多没有充分考虑过保护器的剩余电流、短路、过载保护等特定功能,保护器的额定动作(分断)电流的大小,在水淋、阴雨、特别潮湿等安装位置的特定环境下保护器的如何选型以及保护器相互之间

5、动作电流的级差和动作(分断)时间的级差的配合等技术性能要求,所以,安装和使用随意性大,并且,许多人根本不知道漏电保护器还有那么多的技术性能要求,以为买一个安上就能万事大吉、一“装”了事,殊不知漏电保护器不仅仅是有必要装设,而且还需要充分考虑功能、大小、环境和相互间的配合,还需要进行定期检查、送检、试验和记录的。5、三相五线制落实不到位。现行市电基本上均采用三相四线制的中性点直接接地系统( TT 系统)和工作零线 N 线与保护地线 PE 线合一的单相供电制的接零系统(即 TN-C 系统)。而建设部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CJ46-2005)明确规定:施工现场必须采用 TN-S 接零系统(

6、即三相五线制系统),把工作零线和保护零线区分,以此来保障人身、设备安全。但在现实中,许多施工单位没有按要求使用 “三相五线制 ”,或因为不懂 “三相五线制 ”接线方式或错接线而实际上仍为三相四线制,并且,大多没有规范的配电房,对开关箱也没有严格执行 “一机、一闸、一漏、一箱 ”的“四个一 ”规定,不注重开关箱、配电箱的防雨防潮以及保护、接地等措施。6、现场用电安全管理杂乱。施工现场使用的电线随意拖、拉,零乱混杂,既没有架空也不采取保护措施,甚至有的电线还浸泡在水中或者被物体碾压,私拉乱接、电线老化、表皮破损、用电器具和零件缺损、多用插座等电器无防雨措施的现象较为普遍。7、缺乏电气设备检验。对施

7、工现场的电气设备、绝缘工器具和绝缘防护用品等,缺乏定期进行直流电阻、绝缘电阻、耐压、泄漏等国家规定项目的电气预防性试验。8、带电作业不规范。随意进行带电作业,且作业人员带电操作时缺少防护措施和监护人。二、触电伤亡事故原因分析触电伤亡是建筑施工行业 5 大伤害之一,这是由它特殊的工作性质决定的。主要原因如下。1、建筑施工工地的外部环境十分恶劣,风吹、雨淋、日晒、水溅等不可抗拒的自然条件的影响,工地上机动车辆、机械设备的运行等,都不可避免的发生对电气设备的撞击和振动,这些均容易引发电气事故的发生。2、建筑施工工地施工人员在工作时往往受雨淋、水溅等,易使皮肤潮湿,导致人体阻抗下降,并且这些人员中大多

8、数为非电气工作人员,缺乏用电安全常识。同时,工地的供电线路又属临时性线路,大部分为架空或明敷线路,这些因素凑在一起,极易造成触电伤亡事故。3、建筑施工工程特别是中小型工程,为减少麻烦,基本上都是采用 TT 系统的三相四线制和工作零线 N 线与保护地线 PE 线合一的接零系统(即 TN-C 系统)的单相供电制供电, 而不是按规定申请安装使用把工作零线和保护零线严格区分的 TN-S 接零系统的三相五线制供电,所以,因 TT 系统和 TN-C 系统的特殊性,设备外壳极易带上故障电压,施工人员在这特殊场所、特殊供电系统条件下,也就更容易产生点击危险。三、用电安全隐患的整治措施有关统计数据及经验表明,雷

9、击、雷雨多发的夏秋两季,通常是建筑施工黄金时期,同时,恰巧又是触电伤亡事故频发季节,整治建筑施工用电安全隐患十分必要。个人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整治和规范。1、摆正位置。施工项目要牢固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思想,遵循没有安全就没有一切的安全生产理念,把安全生产摆在一切工作的首位,把原来忽视甚至遗忘的施工用电安全严肃的提到议事日程上来,统一认识,明确责任,扎实有效地落实各项措施。要加强用电安全检查、监督,落实防雨、防涝、防雷措施,责任到人。2、建章立制。建立健全用电安全责任制,制定和完善安全用电组织措施、临时用电施工方案、安全用电技术措施和电气防火措施以及用电安全的现场管理措施

10、。3、加大投入。加大和完善施工用电软硬件的投入,特别是要加大对用电设备、安全电器、绝缘材料、绝缘工器具、绝缘防护用品的硬件投入。4、强行整改。施工项目要高度重视用电安全生产管理,切实做到严防死守。要善于自查自纠,对发现的隐患和问题要强行整改。(1)施工项目要切实加强对施工人员工的用电安全生产教育和安全用电知识培训,增强施工人员防触电及自我安全防范保护意识的能力,特别要严格执行电气作业人员持证上岗的制度。(2)要严格执行 “三级配电二级保护 ”用电安全规范,总配电箱、分配电箱、开关箱配置齐全,隔离开关和分路隔离开关,熔断器和分路熔断器,自动开关和分路自动开关,电压、电流表、电度表等应配置齐全。动

11、力配电箱必须设置漏电保护装置,而且,在特别潮湿、容易被碾压、易进水的地方进行工作和操作者,如振动棒、手电钻、手动砂轮机等手提式电动工具均必须加装动作(分断)电流分别不大于6mA、30mA 的末级电流三级保护器。并且,总配电箱、分配电箱、末级漏电三级保护装置在核定动作电流时应调有15mA 及以上的动作电流级差,动作(分断)时间应有0.05s的动作时间级差。( 3)必须严格按照建设部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2005)明确规定,每台用电设备应有各自专用的配电箱,必须实行一机、一箱、一漏电保护、一闸的 “四个一 ”规定,严禁用同一开关箱控制两台机器以上用电设备(含插座) ,并做好开关箱、配电箱的防雨、防潮以及保护接地等措施。(4)对施工现场的电气装备和绝缘工器具,应定期送有资质的电气试验部门进行直流电阻、接地电阻、绝缘电阻、电压、泄露等相关电气预防性试验。(5)要教育和引导工地学习和掌握电业安全工作规程 、低压安全工作规程。不要随意进行带电作业,必须带电操作时要采取绝缘防护措施并安排操作监护人。(6)严格加强施工用电现场管理,使用的电线不能随意拖、拉,线路尽量采取架空线路,不能架空也要采取保护措施。注意不要让电线浸泡在水中或被物体碾压,电线老化、表皮破损、用电器具和零件缺损等要及时更换和维护、维修。严禁使用拖线圆盘、多用插座等无防御措施的电器器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