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理综专项训练化学大题二无机综合_第1页
2019年高考理综专项训练化学大题二无机综合_第2页
2019年高考理综专项训练化学大题二无机综合_第3页
2019年高考理综专项训练化学大题二无机综合_第4页
2019年高考理综专项训练化学大题二无机综合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0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如19年高考理综专项训练化学大题二无机综合I .二氧化铀(CeO2)是一种重要的稀土化合物,汽车尾气用稀土 伟巴三效催化剂处理,不仅可以降低催化剂的成本,还可以提高催化 效能。以氟碳铀矿(主要成分为CeCOsF)为原料制备CeO2的一种工艺 流程如下:稀硫酸 萃取剂 H2s0,、也乌sjjML , _ 4 . . L . 1 /一化焙堀Ta出:过曲-I W 反奉班一水层1.3)皿I 干浸渣 水层 有机层已知i .Ce”能与F结合成CeFX4 x兀也能与SO4结合成(CeSQ)2 + ;II .在硫酸体系中Ce4 +能被萃取剂(HA)引萃取:Ce4 + + n(HA)2二二 Ce(H2n 4A2

2、n) + 4H+,而 Ce3+则不能。回答下列问题:(1)CeCO3F中铀元素的化合价为, “氧化焙烧”过程中 可以加快反应速率的方法是 答出两点即可)。(2) “萃取”时,选用(HA)2作为萃取剂,(HA)2需满足的条件是 “萃取”后的水层中含有的主要 阴离子是 o(3) “反萃取”时加入H2SO4的作用是L加入H2O2的作 用是笫合离子方程式说明)。(4)浸渣经处理可得Ce(BF4)3,在KCl溶液中加入Ce(BF4)3,发生 如下反应:Ce(BF4)3(s)+3K (aq)二二 3KBF4(s) + Ce3 (aq)一定温度 时,Ce(BF4)3、KBF4的Ksp分别为a、b,若上述反应

3、体系中K卡的物 质的量浓度为c mol/L,则Ce3+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mol/L。2.硫(Te)位于元素周期表第VI A族,该元素组成的物质可用作石 油裂化的催化剂、电镀液的光亮剂、玻璃的着色材料及合金材料的添 加剂等。精炼铜的阳极混含有 CuzTe Au、Ag等,利用下列工艺流 程可回收硫:HAk空气物化水NuOH 双氧水30人N靖5X r t 13蹄化铜渣-I焙烧卜网1海渣iT碱浸一滤新2T操作 卜储睛 T还原一蹿粉沌海1T.浸卜旅施工口已知:TeO2熔点733 C,微溶于水,可溶于强酸和强碱。回答 下列问题:(1)Te与S的简单氢化物的稳定性强弱顺序为: (用氢化 物的化学式表示)。(

4、2) “焙烧”的化学方程式 硫主要以TeO2形式后在)。(3) “焙烧”后的固体用软化水“水浸”,该过程的有效物质的 浸出率及浸出速率对该工艺流程很重要,写出两条提高“水浸”速率 的措施: “滤液1”的溶质有?(4) “滤渣 1” 进行“碱浸”的目的是O(5) “滤液2”加入双氧水,能否改用氯水或氯气,说明原因:O一(6) “还原”制备硫粉的氧化产物是。(7)从环境保护和资源合理开发的可持续发展意识和绿色化学观 念来看,分析“滤渣2”进行“酸浸”的意义:3. 2018南京市第三次模拟某实验小组采用刻蚀废液(主要含 CuCM FeCh、FeCb、HCl)制取 Cu 和 Cu2cI2,实验流程如下

5、:出产Na2fTA途臣述晚I 过雄1-Cm刻像废液一预处理搪颖一 |一还原TT 搅拌 -过例-CiijCIj途径 h T-rNaJ粉末 浅绿%溶液已知:CU2c12是白色固体,微溶于水,难溶于乙醇,受潮后在空 气中易被迅速氧化。1 1) “预处理”时,需用Na2CO3调节溶液至微酸性而不是碱性,其原因是2 2) “还原I”需在80 C条件下进行,适宜的加热方式为“还原H”中,Cu2 +参与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搅拌”时加入 NaCl粉末的作用是“过滤H”得到的Cu2Cl2需用无水乙醇洗涤,并在真空干燥机内于70 C干燥2小时,冷却,密封包装。于70 C真空干燥的目的 是(6)请设计从“过滤I”所

6、得滤渣中获取Cu的实验方案:便验中可供选择的试剂:稀硫酸、稀硝酸、蒸储水 )。现欲测定途径a、b回收铜元素的回收率比,请补充实验方案: 分别按途径a、b制取Cu和Cu2c12,测得Cu的质量为mi g, Cu2cI2的质量为m2 g,则途径a、b铜素的回收率 比为(铜元素回收率=产品中铜元素质量/废液中铜元素的质 量 x 100%)。4 .煤是我国重要的化石燃料,煤化工行业中产生的H2s也是一 种重要的工业资源。(1)煤液化是(填“物理”或“化学”)变化过程。(2)煤液化过程中产生的 H2s可生产硫酸,部分过程如图所示:空气空,冷循f酸H声一燃烧炉R-so工 反应器吸收塔成品陂SO2 反应器中

7、的化学方程式是生产过程中的尾气需要测定 SO2的含量符合标准才能排放。已 知有V L(已换算成标准状况)尾气,通入足量H2O2吸收再加足量BaCl2 溶液充分反应后(不考虑尾气中其他成分的反应),过滤、洗涤、干燥、 称量得到b g沉淀。H2O2吸收SO2的化学方程式是 OH2s可用于回收单质硫。含有H2s和空气的尾气按一定流速通入酸性FeCh溶液,可实现空气脱硫,得到单质硫。FeCh溶液吸收H2s 过程中,溶液中的n(Fe3+)、被吸收的n(H2s)随时间t的变化如图。由图中信息可知,0 ti时,一定发生的反应是ti以后,溶液中n(Fe3 + )保持基本不变,原因是5 .晶须是由高纯度单晶生长

8、而成的微纳米级的短纤维, 工业应 用的晶须主要是在人工控制条件下合成。碳酸镁晶须 (MgCO3 nH2。, n= 15的整数)广泛应用于冶金、耐火材料及化工产品等领域。制取 碳酸镁晶须的步骤如图:甄水完成下列填空:(1)步骤1必须将反应的温度控制在 50 C,较好的加热方法是 MgCO3 nH2。沉淀外,同时生成的产物还有(2)步骤2是洗涤,中验沉淀A已洗涤干净的方法是o为测定碳酸镁晶须产品中n的值,某兴趣小组 设计了如下装置,并进行了三次实验。(不考虑稀盐酸的挥发性)(3)装置A中盛放的溶液是 装置D中盛放的固体 是,其作用是(4)若三次实验测得每1.000 g碳酸镁晶须产生的CO2平均值为

9、a mol,则n值为(用含a的代数式表达)。(5)下列选项中,会造成实验结果偏大的是 。(选填序号)实验开始,未先通空气,即称量装置C B中反应结束后, 没有继续通空气 缺少装置A 缺少装置D 装置B中稀盐酸 的滴加速率过快 装置C中的NaOH溶液浓度过大。6. 2018武汉市模拟以化工厂铭渣(含有Na2SO4及少量52。2一、 Fe3+)为原料提取硫酸钠的工艺流程如下:水稀添法A锦渣一.没皿 一" pH的3.6并微热-过 滤液一i"产患母液一酸化、还原iWpEI为5 过渡-酸Nt'S溶/NuOH溶液 滤清D已知:Fe*、Cr3+完全沉淀(g 1.0X10 5 mo

10、l L1)时pH分别为 3.6 和 5。回答下列问题:(1)根据下图信息,操作 B 的最佳方法是“母液”中主要含有的离子为酸化后的 c2o2可被so2一还原,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4)酸化、还原操作时,酸C和Na2SO3溶液是 俱先后加入”或“混合后加入”),理由是(5)若pH = 4.0时,溶液中Cr3+尚未开始沉淀,则溶液中允许 Cr3 +浓度的最大值为。(6)根据2CrO1+ 21二二Cr2O7+H2O设计图示装置,以惰性电极电解 Na2CrO4溶液制取 NazCr?。?,图中右侧电极与电源的 _极相连,其电极反应式为 o透过 交换膜的离子为,该离子移动的方向为 (填“a b” 或 “b

11、a”)。7. 2018上海市杨浦区二模实验小组按如下流程,进行海带中 碘含量的测定和碘的制取等实验。I .碘含量的测定转修干海带|灼烦卜每出加|浸河|海带灰过滤|含120.00 g |悬浊液|的溶液|含I的海带|浸取原液500 mL(1)步骤是将海带置于 中(填仪器名称)进行灼烧。(2)步骤是将溶液转移至填定容仪器的名称)。(3)取20.00 mL上述海带浸取原液,加稀 H2SO4和足量KIO3, 使和IO3完全反应(5I + IO3 + 6H =3L+ 3H2O)。再以淀粉为指示 剂,用 2.0X 10 3 mol/L 的 Na2s2O3溶液滴定(12 + 2s2。2 =2I + S,o2

12、), 当I2恰好完全反应时,用去 Na2s2O3溶液20.00 mL。判断用Na2s2O3溶液滴定恰好完全反应的现象是计算该干海带中碘的质量分数n .碘的制取另制海带浸取原液,按如下方案制取碘:及含饱和硫酸敢化的水溶液|海带浸| 班舞H J含h的 步骚的| 步骤匚 取原液西Si水溶液年率应“笨溶液农徜化钠溶漉11酸性溶液1 11粗硬(4)补全步骤a的反应方程式,配平并标出电子转移的数目和方 向。H 2。2 +I += +(5)步骤c加入足量NaOH溶液、振荡、静置后,油层在(填“上”或“下")层,呈色。(6)步骤e的操作是8. 2018合肥市教学质量检测近年科学家提出“绿色自由”构

13、想。把含有大量CO2的空气吹入K2CO3溶液中,再把CO2从溶液中提取出来,并使之与 H2反应生成可再生能源甲醇。其工艺流程如下 图所示:溶液回答下列问题:(1)进入分解池中主要物质是 ;在合成塔中,若有4.4 kg CO2与足量 也反应,生成气态的H2O和CH3OH,可放出5 370 kJ的 热量,写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2)该工艺在哪些方面体现了 “绿色自由”构想中的“绿色”:L(3)一定条件下,往2 L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1.0 mol CO2和3.0 mol H2,在不同催化剂作用下,相同时间内CO2的转化率随温度变化 如下图所示:60二施催化剂效果最佳的是 (填“催化剂I ”、“催

14、化剂H”、“催化剂田” )。电丫(正)v(逆)(填“>"? )。此反应在a点时已达平衡状态,a点的转化率比c点高的原因 是 c点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 K =。(4)科学家还研究了其它转化温室气体的方法,利用下图所示装置可以将CO2转化为气体燃料CO。该装置工作时的总反应方程式为已知25 c时H2CO3的电离平衡常数为: (1=4.4X107、Ka2= 4.7X 10 11,则反应:HCO3 + H2O=二 H2CO3+OH的平衡常数 K大题二无机综合1 .答案:(1) + 3将矿石粉碎,增大接触面积;提高焙烧温度; 增大氧气(或空气)浓度(2)(HA)2不溶于水,且与水不反应F

15、> SO4(3)增大平衡体系 Ce” + n(HA)2二二 Ce(H2n 4A2n) + 4H+中 c(H ), 同时SO4与ce0结合生成(CeSC4)2+,促使平衡逆向移动,有利于“反 萃取”的进行或:增大平衡体系(CeSC4)2+ n(HA) 2二二Ce(H2n-4A2n) + 4H + SO1中c(L)和c(SO2 ),促使平衡逆向移动,有利于“反 萃取"的进行将+4 价铀还原成+ 3 价铀:2(CeSO4)2+H2O2=2Ce3+ + 2SO4一 + 2, + O2 T (或 2Ce4+ + H2O2=2Ce3+ + 2H+ + O2 T ), Ce3+ 不能被萃 取

16、,有利于Ce3+进入水层而分离ac3/b3解析:(1)CeCOsF中C元素+4价,O元素2价,F元素1价, 根据化合价代数和为零的原则,得出铀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氧化焙烧”过程中加快反应速率的方法有:将矿石粉碎,增大接触面积; 适当提高焙烧温度;增大氧气(或空气)浓度;(2)利用溶质在两种互不 相溶的溶剂中溶解度不同,使一种溶质从一种溶剂内转移到另外一种 溶剂中的过程,选用(HA)2作为萃取剂,(HA)2需满足的条件是:(HA)2 不溶于水,且与水不反应,Ce4+易溶于(HA)2;氧化焙烧过程中CO2- 生成CO2气体,所以“萃取”后的水层中含有的主要阴离子是:F-、 SO2-; (3)根

17、据信息:Ce4+能与SO4-结合成(CeSC4)2+,在硫酸体系 中Ce4十能被萃取剂(HA) 2萃取,发生如下反应(CeSC4)2+ n(HA)2二二 Ce(H2n4A2n)+4H+SO4-,该反应是可逆反应,所以, 加入H2SO4,c(H+)和c(SO2一)都增加,促使平衡逆向移动,有利于“反 萃取”的进行,因此:“反萃取”时加入H2SO4的作用是:促使平衡 逆向移动,有利于“反萃取”的进行;加入H2SO4以后,Ce4+的离子 浓度增大,题干中需要 Ce3加入H2O2可以将+4价铀还原成+ 3 价铀,即:2Ce4+ + H2O2=2Ce + 2H+ + O2 T ,根据信息:在硫酸 体系中

18、Ce3+不能被(HA)2萃取进入有机层,有利于 Ce3+进入水层而 分离,所以加入H2O2的作用是:将+ 4价铀还原成+ 3价铀Ce3+不 能被萃取,有利于 Ce3+进入水层而分离;(4)Ce(BF4)3、KBF4的Ksp 表达式分别是:KspCe(BF4)3 = c(Ce3+) c3(BF4) = a, KspKBF 4 = c(K 十)c(BF4) = b, c(K+) = c mol/L, c(BF4) = b/c, c(Ce3+) = ac3/b3。2 .答案:H2S>H2Te(2)Cu2Te+ 2H2SO4+ 2O2=2CuSO4+ TeQ + 2H2O(3)固体粉碎、适当提高

19、水的温度CuSC4、H2SO4制备TeO2一(或溶解TeC2)(5)不能,Na2TeC4中含NaCl杂质,且氯水或氯气有毒 (6)Na2SC4(7) “酸浸”的滤液中含CuSC4,滤渣中的Au、Ag均能进行回收。 符合绿色化学的观点解析:(1)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氢化物稳定性逐渐减弱,Te与S的简单氢化物的稳定性强弱顺序为H2S>H2Te ; (2)Cu2Te氧化成一j匹医CuSC4 和 TeQ,焙烧 的化学万程式 Cu2Te+ 2H2$。4 + 2。2=2CuSC4+TeC2 +2H2。;(3) “焙烧”后的固体用软化水“水浸”,该 过程的有效物质的浸出率及浸出速率对该工艺流程很重要,写

20、出两条提高“水浸”速率的措施:固体粉碎、适当提高水的温度。“滤液1” 的溶质有CuSC4、H2SC4; (4)TeC2是酸性氧化物,与碱反应生成盐和 水,“滤渣1”进行“碱浸”的目的是制备TeCb(或溶解TeC2);(5) “滤液2”加入双氧水,不能改用氯水或氯气,原因:Na2TeC4中含NaCl杂质,且氯水或氯气有毒;(6)用Na2SC3 “还原”制备硫粉的 氧化产物是Na2SC4; (7)从环境保护和资源合理开发的可持续发展意 识和绿色化学观念来看,“滤渣2”进行“酸浸”的意义:“酸浸” 的滤液中含CuSC4,滤渣中的Au、Ag均能进行回收。符合绿色化学 的观点。3 .答案:(1)防止Cu

21、2+形成沉淀(2)水浴加热(3)2Cu2+ + SC3 + 2Cl + H2C=Cu2Cl2 J + SC2 + 2H +(4)Cu2c12微溶于水,增大C浓度,有利于Cu2c12析出(沉淀)(5)加快乙醇和水的挥发,防止 CU2C12被空气氧化(6)稀硫酸加到滤渣中,搅拌,充分反应至无气体产生为止, 过滤并用蒸储水洗涤23次,低温烘干 取两份相同体积的预处 理后的水样 199mJ128m2解析:(1)如果调节溶液至弱碱性,就有可能形成氢氧化铜沉淀, 造成铜元素的损失。(2)反应的适宜条件是80 C,低于水的沸点,所 以合理的加热方式是水浴加热。(3) “还原H”中,加入亚硫酸钠的 目的是为了

22、将铜离子还原为 CU2CI2,从溶液中析出,亚硫酸根应该被 氧化为硫酸根离子,反应为:2Cu2+SO2-+2C1-+ H2O=Cu202 J + SO4 +2H + o (4)题目已知CU2CI2微溶于水,加入氯化钠固体可以 增大溶液中的C1浓度,进一步降低CU2CI2的溶解度,有利于其析出。 (5)加热到70 C是为了使乙醇和水快速气化,加快干燥的速率,同时 已知:CU2CI2受潮后在空气中易被迅速氧化, 干燥是为了避免其被空 气氧化,选择了真空干燥。(6)过滤I得到的固体是Fe和Cu, Cu 不与稀硫酸反应,而Fe会与硫酸反应转化为硫酸亚铁溶于水,所以 实验方案为:稀硫酸加到滤渣中,搅拌,

23、充分反应至无气体产生为止, 过滤并用蒸储水洗涤23次,低温烘干(避免Cu被氧化)。欲测定 途径a、b回收铜元素的回收率比,应该取用相同的起始原料,进行 不同途径的处理,所以实验方案为:取两份相同体积的预处理后的水 样。设废液中含有的铜元素的质量为 m g,则途径a的回收率为m/m; 途径2的回收率为128m2/199m;所以途径a、b的回收率之比为: (mh/m) : (128m2/199m)= 199m1 : 128m2。4 .答案:(1)化学(2)2SO2 + O2 鳖= 2SO3SO2 + H2O2=H2SO4(22.4b/233V)X 100%(3)H2S+2Fe3 =2F2+ + S

24、j + 2H+询时刻后,溶液中的 Fe2+被。2氧化为Fe", Fe3+再与H2s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所以n(Fe3 )基本不变(或 2H2S+ O2=2S+ 2H2O)解析:(1)煤液化生成新的物质,是化学变化。(2)煤液化过程中 产生的H2s生产硫酸的流程为:煤液化过程中产生的H2s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为二氧化硫,二氧化硫进一步氧化为三氧化硫,在吸收塔 中冷循环酸吸收三氧化硫生成硫酸, 据此答题,硫酸与氯化钢反应生成硫酸钢b g,所以SO2的体积为233p-X100%=124% 100%。 V233V(3)含有H2s和空气的尾气按一定流速通入酸性 FeCb溶液,硫化氢被 铁离子氧化成

25、单质硫,随着时间推移,溶液中的Fe2+被O2氧化为Fe3 十,Fe3+再与H2s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硫,所以n(Fe3+)基本不变, 硫化氢不断被氧化成硫单质。 由图中信息可知,0ti时,铁离子 浓度在下降,一定发生的反应为H2S+ 2Fe3+ = 2Fe2+S; +2H+Oti以后,溶液中n(Fe3+)保持基本不变,原因是ti时刻后,溶液中的 Fe2+被O2氧化为Fe3+ , Fe3+再与H2s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所以n(Fe3 十)基本不变。5 .答案:(1)水浴加热 (NHJSO4(2)过滤 取最后一次洗涤的滤出液少许,滴入盐酸酸化的BaCl2 溶液,若无沉淀说明已洗涤干净,若有沉淀则说

26、明未洗涤干净(3)NaOH溶液碱石灰防止空气中的CO2进入装置C (4)n = (184a)/18a (5)解析:(1)将反应温度控制在50C,较好的加热方法是水浴加热, 氨水、硫酸镁、碳酸氢镂三者反应,除生成MgCO3 nH2。同时生成的产物还有(NH4)2SO4。(2)步骤2是过滤洗涤,检验沉淀 A已经洗涤 干净的方法是取最后一次洗涤的滤出液少许,滴入盐酸酸化的BaCl2溶液,若无沉淀说明已洗涤干净,若有沉淀,则未洗涤干净。(3)A中 盛放的溶液是NaOH(浓)溶液,用来吸收鼓入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可 以减少误差;装置D中盛放的为碱石灰,防止空气中 CO2进入C装 置,造成误差。(4) Mg

27、CO3 nH2。CO284+18n441 gaX44根据上式可得n =18a1 84a,一 例 i n - i (5)由于门=(4布84 |X 18=1g84 !x而,可知a越大,测得n 越小,即测得CO2偏小会导致实验结果偏大。6 .答案:(1)蒸发结晶、趁热过滤(2)Na+、SO4.5。2(3)3SO3 + Cr2O7 + 8H=2Cr3+ + 3SO4 + 4H2O(4)先后加入避免Na2SC3与H2SO4直接反应而降低还原效率(5)0.01 mol/L(6)正 4OH -4e =Q f + 2H2。(或 2H2O4e =02! +4H ) Naba解析:(1)本实验的目的要制备硫酸钠晶

28、体,根据图示信息可知, 硫酸钠在温度高时,溶解度降低,因此可以采用蒸发结晶、趁热过滤 操作方法得到晶体。(2)根据流程看出,调节溶液的pH约为3.6时, 铁离子已经沉淀,过滤后滤液中剩余的主要离子有 Na+、SO4-、 C2O2-。(3)酸化后的Cr2O7-可被SO2-还原为Cr3 SO2-被氧化为 SO2一,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3SO2-+ Cr2O7- + 8H + =2Cr3+ +3SO2-+ 4H2O。(4)Na2SO3能够与硫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硫,导致亚硫 酸酸根浓度减小,还原效率降低;所以还原操作时,酸 C和Na2SO3 溶液是先后加入,避免Na2SO3与H2SO4直接反应。(5)C

29、r3+完全沉淀 (c< 1.0X 105 mol L 1)时,pH = 5,所以 Ksp= c3(OH-) x c(Cr3+) = (10 -9)3X1.0X 105=1032;若 pH = 4.0 时,c(H + ) = 10-4 mol/L, c(OH -) = 10-10 mol/L,根据 Ksp=c3(OH-)Xc(Cr3+)=(10-10)3Xc(Cr3+) = 10-32, c(Cr3+)= 0.01 mol/L,因此溶液中Cr3+尚未开始沉淀,则溶 液中允许Cr3+浓度的最大值为 0.01 mol/L。(6)根据2CrO4-+ 2H +C1,2O> + H2O反应可知

30、:右侧b内溶液中氢离子浓度增大,平衡 右移,说明溶液中氢氧根离子失电子变为氧气,发生氧化反应,该极 为阳极,与电源的正极相连接,因此图中右侧电极与电源的正极相连; 其电极反应式为4OH -4e_ =O21 +2H2O;根据图示可知透过交 换膜的离子为Na-钠离子向阴极移动,即向电解池的左侧a方向移 动,即ba。7 .答案:(1)塔埸(2) 500 mL容量瓶(3)滴入最后一滴Na2S2O3溶液,振荡,溶液蓝色褪去且半分钟内无明显变化0.053失 e-X 2I IH 式),+21 +2H+Ia+2H.O一 I J(4)得,电子转移方向和数目略(5)上 无 (6)过滤解析:(1)步骤将海带进行灼烧

31、,因此将海带置于塔埸上。(2)由题干可知,步骤是将溶液转移至定容仪器,因此仪器名称为容量 瓶。(3)以淀粉为指示剂,用Na2s2O3滴定I2,判断Na2s2O3恰好完 全反应的现象是滴入最后一滴 Na2s2O3溶液,振荡,溶液蓝色褪去且 半分钟内无明显变化。 根据题干信息可得 5I -3I26NaS2O3 ,4X10-3n(Na2s203)=2X 10-3mol/L x 0.02 L = 4X10-5mol n(I-)=-6x 5 mol,由500 mL浸取原液中取出 25 mL,则20 g干海带中含有34x10500 mL n(I - ) = -6 X5X 50-mmL ,则海带中碘的质量分数为 4X 10-520 g失2e被氧化X100% = 0.053%。(4)根据电子守恒和质6x 5X 25X 127 g/molH/X+21 +21-L2也()量守恒有:。(5)步骤c加入足量NaOH溶液,振荡、静置后,油层在上层,呈无色。(6)步骤e操作是 过滤。8.答案:(1)KHC03(或碳酸氢钾)C02(g) + 3H2(g)= =300=H20(g) + CH30H(g) AH = - 53.7 kJ/mol(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