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模型与决策》复习试题和参考题答案_第1页
《数据模型与决策》复习试题和参考题答案_第2页
《数据模型与决策》复习试题和参考题答案_第3页
《数据模型与决策》复习试题和参考题答案_第4页
《数据模型与决策》复习试题和参考题答案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39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word格式文档数据模型与决策复习题及参考答案第一章 绪言一、填空题1 .运筹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是各种有组织系统的管理问题,经营活动。2 .运筹学的核心是运用数学方法研究各种系统的优化途径及方案,为决策者提 供科学决策的依据。3 .模型是一件实际事物或现实情况的代表或抽象。4、通常对问题中变量值的限制称为约束条件,它可以表示成一个等式或不等式 的集合。5 .运筹学研究和解决问题的基础是最优化技术,并强调系统整体优化功能。运 筹学研究和解决问题的效果具有连续性。6 .运筹学用系纲勺观点研究功能之间的关系。7 .运筹学研究和解决问题的优势是应用各学科交叉的方法,具有典型综合应用 特性。8 .运筹学的

2、发展趋势是进一步依赖于 计算机的应用和发展。9 .运筹学解决问题时首先要观察待决策问题所处的环境一10 .用运筹学分析与解决问题,是一个科学决策的过程。11 .运筹学的主要目的在于求得一个合理运用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最佳方案。12 .运筹学中所使用的模型是数学模型。用运筹学解决问题的核心是建立数学 模型,并对模型求解。13用运筹学解决问题时,要分析,定议待决策的问题。14 .运筹学的系统特征之一是用系统的观点研究功能关系。15 .数学模型中,“s t”表示约束。16 .建立数学模型时,需要回答的问题有性能的客观量度,可控制因素,不可 控因素。17 .运筹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是各种有组织系统的管理问题

3、及经营活动。二、单选题1 .建立数学模型时,考虑可以由决策者控制的因素是( A )A.销售数量B .销售价格C .顾客的需求 D .竞争价格2 .我们可以通过(C )来验证模型最优解。A.观察 B .应用 C .实验 D .调查3 .建立运筹学模型的过程不包括(A )阶段。A.观察环境B .数据分析 C.模型设计D .模型实施4 .建立模型的一个基本理由是去揭晓那些重要的或有关的(B )A数量B 变量 C约束条件D 目标函数5 .模型中要求变量取值(D )A可正B 可负C 非正 D 非负6 .运筹学研究和解决问题的效果具有(A )A连续性 B 整体性 C 阶段性 D 再生性7 .运筹学运用数学

4、方法分析与解决问题,以达到系统的最优目标。可以说这个 过程是一个(C)A解决问题过程B 分析问题过程C 科学决策过程 D 前期预策过程8 .从趋势上看,运筹学的进一步发展依赖于一些外部条件及手段,其中最主要的是(C )A数理统计B 概率论 C 计算机 D管理科学9 .用运筹学解决问题时,要对问题进行(B )A分析与考察B 分析和定义 C分析和判断D 分析和实验三、多选1模型中目标可能为(ABCDE )A输入最少 B 输出最大 C 成本最小 D 收益最大 E 时间最 短2运筹学的主要分支包括(ABDE )A图论B线性规划C非线性规划 D 整数规划E 目标规划四、简答1 .运筹学的计划法包括的步骤

5、。答:观察、建立可选择的解、用实验选择最优解、确定实际问题。2 .运筹学分析与解决问题一般要经过哪些步骤 ?答:一、观察待决策问题所处的环境二、分析和定义待决策的问题三、拟订模型 四、选择输入数据 五、求解并验证解的合理性 六、实 施最优解3 .运筹学的数学模型有哪些优缺点?答:优点:(1).通过模型可以为所要考虑的问题提供一个参考轮廓,指出 不能直接看出的结果。(2).花节省时间和费用。(3) .模型使人们可以根据过去和现在的信息进行预测,可用于教育训练,训练人们看到他们决 策的结果,而不必作出实际的决策。(4).数学模型有能力揭示一个问题的抽象概念,从而能更简明地揭示出问题的本质。(5).

6、数学模型便于利用计算机处理一个模型的主要变量和因素,并易于了解一个变量对其他变 量的影响。 模型的缺点(1).数学模型的缺点之一是模型可能过分简化, 因而不能正确反映实际情况。(2) .模型受设计人员的水平的限制,模型无法超越设计人员对问题的理解。(3).创造模型有时需要付出较高的代价。4 .运筹学的系统特征是什么?答:运筹学的系统特征可以概括为以下四点:一、用系统的观点研究功能关系二、应用各学科交叉的方法三、采用计划方法四、为进一步研究揭露新问题。5、线性规划数学模型具备哪几个要素?答:(1).求一组决策变量Xi或Xj的值(i =1 ,2, - m j=1 , 2 - n)使目标函数达到极大

7、或极小;(2).表 示约束条件的数学式都是线性等式或不等式;(3).表示问题最优化指标的 目标函数都是决策变量的线性函数第二章线性规划的基本概念一、填空题1 .线性规划问题是求一个线性目标函数 在一组线性约束条件下的极值问题。2 .图解法适用于含有两仝变量的线性规划问题。3 .线性规划问题的可行解是指满足所有约束条件的解。5 .在线性规划问题中,某可行解的非零分量所对应的列向量线性无关6 .若线性规划问题有最优解,则最优解一定可以在可行域的顶点(极点)达到。7 .线性规划问题有可行解,则必有基可行解。8 .如果线性规划问题存在目标函数为有限值的最优解,求解时只需在其基可行般_的集合中进行搜索即

8、可得到最优解。9 .满足韭负条件的基本解称为基本可行解。10 .在将线性规划问题的一般形式转化为标准形式时,引入的松驰数量在目标 函数中的系数为史11 .将线性规划模型化成标准形式时,的约束条件要在不等式左 端加入 松弛变量。12 .线性规划模型包括决策(可控)变量,约束条件,目标函数三个要素。13 .线性规划问题可分为目标函数求极大值和极小_值两类。14 .线性规划问题的标准形式中,约束条件取等式,目标函数求极大值,而所 有变量必须非负。15 .线性规划问题的基可行解与可行域顶点的关系是顶点多于基可行解16 .在用图解法求解线性规划问题时,如果取得极值的等值线与可行域的一段 边界重合,则这段

9、边界上的一切点都是最优解。17 .求解线性规划问题可能的结果有无解,有唯一最优解,有无穷多个最优 酸。18 .如果某个约束条件是情形,若化为标准形式,需要引入一松弛变量。19 .如果某个变量X为自由变量,则应引进两个非负变量 X , X ,同时令X =为 _X。20 .表达线性规划的简式中目标函数为 max(min)Z=!2cLXj。二、单选题1. 如果一个线性规划问题有n个变量,m个约束方程(mn),系数矩阵的数 为m,则基可行解的个数最为_CA. m 个B . n个 C.GmD . Cn 个2,下列图形中阴影部分构成的集合是凸集的是 A63 .线性规划模型不包括下列 D 要素。A.目标函数

10、 B .约束条件C .决策变量 D .状态变量4 .线性规划模型中增加一个约束条件,可行域的范围一般将_BA.增大B .缩小 C .不变 D .不定5 .若针对实际问题建立的线性规划模型的解是无界的, 不可能的原因是B_o A.出现矛盾的条件 B .缺乏必要的条件C.有多余的条件D.有相同的条件 6.在下列线性规划问题的基本解中,属于基可行解的是 _BA. (一 1, 0, O)TB .(1,0, 3, 0)TC. (一 4, 0, 0, 3)TD. (0, 1, 0, 5)T7 .关于线性规划模型的可行域,下面 _B_的叙述正确。A.可行域内必有无穷多个点B,可行域必有界C.可行域内必然包括

11、原点D.可行域必是凸的8 .下列关于可行解,基本解,基可行解的说法错误的是_D_.A.可行解中包含基可行解B ,可行解与基本解之间无交集C.线性规划问题有可行解必有基可行解D.满足非负约束条件的基本解为基可行解9 .线性规划问题有可行解,则 AA必有基可行解 B 必有唯一最优解C无基可行解D 无唯一最优解10 .线性规划问题有可行解且凸多边形无界,这时 JA没有无界解 B 没有可行解 C 有无界解 D 有 有限最优解11 .若目标函数为求ma% 一个基可行解比另一个基可行解更好的标志是 AA 使Z更大 B 、使Z更小 C、绝对值更大 D、Z绝对值更小12 .如果线性规划问题有可行解,那么该解必

12、须满足DA所有约束条件 B变量取值非负C所有等式要求D 所有不等式要求13 .如果线性规划问题存在目标函数为有限值的最优解,求解时只需在D集合中进行搜索即可得到最优解。A基 B 基本解 C 基可行解 D 可行域14 .线性规划问题是针对_D_求极值问题.A约束B决策变量C 秩D 目标函数15 .如果第K个约束条件是情形,若化为标准形式,需要 工A左边增加一个变量 B右边增加一个变量 C左边减去一个变量D右边减 去一个变量16 .若某个bk 0,化为标准形式时原不等式DA不变 B左端乘负1 C右端乘负1 D 两边乘负117 .为化为标准形式而引入的松弛变量在目标函数中的系数应为AA 0 B 1

13、C 2 D 318 .若线性规划问题没有可行解,可行解集是空集,则此问题 BA没有无穷多最优解 B没有最优解C 有无界解D 有无界解三、名词1基:在线性规划问题中,约束方程组的系数矩阵 A的任意一个mx m阶的非奇 异子方阵B,称为线性规划问题的一个基。2、线性规划问题:就是求一个线性目标函数在一组线性约束条件下的极值问题。3、可行解:在线性规划问题中,凡满足所有约束条件的解称为线性规划问题可行解4、可行域:线性规划问题的可行解集合。5、基本解:在线性约束方程组中,对于选定的基 B令所有的非基变量等于零, 得到的解,称为线性规划问题的一个基本解。6、图解法:对于只有两个变量的线性规划问题,可以

14、用在平面上作图的方法来 求解,这种方法称为图解法。7、基本可行解:在线性规划问题中,满足非负约束条件的基本解称为基本可行 解。8、模型是一件实际事物或实际情况的代表或抽象,它根据因果显示出行动与反 映的关系和客观事物的内在联系。四、按各题要求,建立线性规划数学模型1、某工厂生产A B、C三种产品,每种产品的原材料消耗量、机械台时消耗量以及这些资源的限量,单位产品的利润如下表所示:单位、产品资源ABC资源限量原材料L01.54.02000机械台时2.01.21.01000单位利润101412根据客户订货,三种产品的最低月需要量分别为200, 250和100件,最大月销售量分别为250, 280和

15、120件。月销售分别为250, 280和120件。 问 如何安排生产计划,使总利润最大。五;L设与、与、也分别代表三种产品的产量,则线性规则模 型为maxZ = 10 工 + 14 工工 + 12 工)工1+ 1.5与+* 200。+ 1.22 + 工$ W 1000200 01.某运输公司在春运期间需要 24小时昼夜加班工作,需要的人员数量如 下表所小:起运时间服务员数2 66 1010 一 1414 1818 2222 248107124每个工作人员连续工作八小时,且在时段开始时上班,问如何安排,使得既满 足以上要求,又使上班人数最少?3.设在第j时段上班的人数为芍。=1,2,,6),则线

16、性 规划模型为 6 minZ mi 工+工曲4 工1十工上学 8 工? 十%)10S . 叫+工, 7 1512孙* HS4 两 0(J = 12 ,6)第三章线性规划的基本方法、填空题1 .线性规划的代数解法主要利用了代数消去法的原理,实现基可行解的转换, 寻找最优解。2 .标准形线性规划典式的目标函数的矩阵形式是 _ maxZ=CB1b+(CN CBB1N)X 。3 .对于目标函数极大值型的线性规划问题,用单纯型法求解时,当基变量检验数九_三_0时,当前解为最优解。4 .用大M法求目标函数为极大值的线性规划问题时,引入的人工变量在目标函数中的系数应为一M5 .在单纯形迭代中,可以根据最终表

17、中人工变量不为零判断线性规划问题无解。6 .在线性规划典式中,所有基变量的目标系数为 007 .当线性规划问题的系数矩阵中不存在现成的可行基时,一般可以加入人工变 及构造可行基。8 .在单纯形迭代中,选出基变量时应遵循最小比值e法则。9 .线性规划典式的特点是基为单位矩阵,基变量的目标函数系数为0。10 .对于目标函数求极大值线性规划问题在非基变量的检验数全部6jWQ问题无界时,问题无解时情况下,单纯形迭代应停止。11 .在单纯形迭代过程中,若有某个6 k0对应的非基变量Xk的系数列向量Pk 三0时,则此问题是无界的。12 .在线性规划问题的典式中,基变量的系数列向量为单位列向量13 .对于求

18、极小值而言,人工变量在目标函数中的系数应取 L14 .(单纯形法解基的形成来源共有三种15 .在大M法中,M表示充分大正数。二、单选题1 .在单纯形迭代中,出基变量在紧接着的下一次迭代中B立即进入基底。A.会B .不会 C .有可能 D .不一定2 .在单纯形法计算中,如不按最小比值原则选取换出变量,则在下一个解中B。A.不影响解的可行性B.至少有一个基变量的值为负 C.找不到出基变量D.找 不到进基变量3 .用单纯形法求解极大化线性规划问题中,若某非基变量检验数为零,而其他非 基变量检验数全部0中,选定基B,变量居的系数列向量为Pk, 则在关于基B的典式中,X的系数列向量为旦A. BPK B

19、 . BtPkC RBD . B1R5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BA.图解法与单纯形法从几何理解上是一致的B .在单纯形迭代中,进基变量可以任选C.在单纯形迭代中,出基变量必须按最小比值法则选取D .人工变量离开基底后,不会再进基6 .单纯形法当中,入基变量的确定应选择检验数CA绝对值最大 B绝对值最小C正值最大D负值最小7 .在单纯形表的终表中,若若非基变量的检验数有0,那么最优解AA不存在 B唯一 C无穷多 D无穷大8 .若在单纯形法迭代中,有两个 Q值相等,当分别取这两个不同的变量为入基变 量时,获得的结果将是aA先优后劣B先劣后优C 相同 D 会随目标函数而改变9 .若某个约束方程中含有系数

20、列向量为单位向量的变量,则该约束方程不必再引入_CA松弛变量B剩余变量C人工变量D 自由变量10 .在线性规划问题的典式中,基变量的系数列向量为DA 单位阵 B 非单位阵 C 单位行向量 D 单位列向量11 .在约束方程中引入人工变量的目的是 DA体现变量的多样性B 变不等式为等式C 使目标函数为最优 D 形成一 个单位阵12 .出基变量的含义是_D_A该变量取值不变 B该变量取值增大 C 由0值上升为某值D由某值下降为013 .在我们所使用的教材中对单纯形目标函数的讨论都是针对B 情况而言的。A min B max C min + max D min ,max任选14 .求目标函数为极大的线

21、性规划问题时,若全部非基变量的检验数&O,且基变量中有人工变量时该问题有 BA无界解B无可行解C唯一最优解D无穷多最优解三、名词、简答1 .人造初始可行基:答:当我们无法从一个标准的线性规划问题中找到一个m阶单位矩阵时,通常在约束方程中引入人工变量,而在系数矩阵中凑成一个m阶单位矩阵,进而形成的一个初始可行基称为人造初始可行基。2 .单纯形法解题的基本思路?答:可行域的一个基本可行解开始,转移到另一个基本可行解,并且使目标函 数值逐步得到改善,直到最后球场最优解或判定原问题无解。第四章线性规划的对偶理论一、填空题1 .线性规划问题具有对偶性,即对于任何一个求最大值的线性规划问题,都 有一个求最

22、小值/极小值的线性规划问题与之对应,反之亦然。2 .在一对对偶问题中,原问题的约束条件的右端常数是对偶问题的目标函数系 数。3 .如果原问题的某个变量无约束,则对偶问题中对应的约束条件应为等式。4 .对偶问题的对偶问题是原问题 。5 .若原问题可行,但目标函数无界,则对偶问题不可行。6 .若某种资源的影子价格等于ko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假设原问题的最佳 基不变),当该种资源增加3个单位时。相应的目标函数值将增加 3k 。7 .线性规划问题的最优基为 B,基变量的目标系数为Cb,则其对偶问题的最优 解 Y* = CbB 1。8 .若X*和Y*分别是线性规划的原问题和对偶问题的最优解,则有CX

23、* =Y b09 .若X、Y分别是线性规划的原问题和对偶问题的可行解,则有CXYbo10 .若X*和Y*分别是线性规划的原问题和对偶问题的最优解,则有CX* =Y*bo11 .设线性规划的原问题为 maxZ=CX Ax& b, X0,则其对偶问题为 min=Yb YAc Y012 .影子价格实际上是与原问题各约束条件相联系的对偶变量的数量表现。13 .线性规划的原问题的约束条件系数矩阵为 A,则其对偶问题的约束条件系 数矩P车为A_。14 .在对偶单纯形法迭代中,若某 b0(j=1 , 2, - n),则 原问题无解。二、单选题1 .线性规划原问题的目标函数为求极小值型,若其某个变量小于等于0

24、,则其对偶问题约束条件为 A形式。A. “1 B.C , ” D. “=”2.设X、 Y分别是标准形式的原问题与对偶问题的可行解ACE C xyb C.C 又3 .对偶单纯形法的迭代是从A开始的A.正则解 B .最优解 C .可行解 D .基本解4 .如果z。是某标准型线性规划问题的最优目标函数值,则其对偶问题的最优 目标函数值w*A。A. VV =ZB. WwZ* C. W&Z*D. VVZ*5 .如果某种资源的影子价格大于其市场价格,则说明_旦A.该资源过剩B.该资源稀缺C,企业应尽快处理该资源 D.企业应充分利用该资源,开僻新的生产途径 三、名词、简答题1、对偶可行基:凡满足条件6 =C

25、-CBB-1A 0的基B称为对偶可行基 2、.对称的对偶问题:设原始线性规划问题为,maxZ=CX s.t AX 0称线性规划问题minW=Yb s.t YA CY0为其对偶问题。又称它们为一对对称的对偶问题。3、影子价格:对偶变量Y表示与原问题的第i个约束条件相对应的资源的影子 价格,在数量上表现为,当该约束条件的右端常数增加一个单位时(假设原问题的最优解不变),原问题目标函数最优值增加的数量。4 .影子价格在经济管理中的作用。(1)指出企业内部挖潜的方向;(2)为资源 的购销决策提供依据;(3)分析现有产品价格变动时资源紧缺情况的影响;(4)分析资源节约所带来的收益;(5)决定某项新产品是

26、否应投产。5 .线性规划对偶问题可以采用哪些方法求解?(1)用单纯形法解对偶问题;(2)由原问题的最优单纯形表得到;(3)由原问题的最优解利用互补松弛定理 求得;(4)由Y*=GB-1求得,其中B为原问题的最优基6、一对对偶问题可能出现的情形:1.原问题和对偶问题都有最优解,且二者相 等;2.一个问题具有无界解,则另一个问题具有无可行解;3.原问题和对偶问题都无可行解。第五章线性规划的灵敏度分析一、填空题1、灵敏度分析研究的是线性规划模型的原始、最优解数据变化对产生的影响。2、在线性规划的灵敏度分析中,我们主要用到的性质是可行性,正则性。3 .在灵敏度分析中,某个非基变量的目标系数的改变,将引

27、起该非基变量自身 的检验数的变化。4 .如果某基变量的目标系数的变化范围超过其灵敏度分析容许的变化范围,则 此基变量应出基。5 .约束常数b;的变化,不会引起解的正则性的变化。6 .在某线性规划问题中,已知某资源的影子价格为Y,相应的约束常数b,在灵敏度容许变动范围内发生A b1的变化,则新的最优解对应的最优目标函数 值是Z*+yqb (设原最优目标函数值为Z * )7 .若某约束常数bi的变化超过其容许变动范围,为求得新的最优解,需在原最 优单纯形表的基础上运用对偶单纯形法求解。8 .已知线性规划问题,最优基为 B,目标系数为G,若新增变量xt,目标系数 为c,系数列向量为Pt,则当C&GB

28、1P时,xt不能进入基底。9 .如果线性规划的原问题增加一个约束条件,相当于其对偶问题增加一个变量。10、若某线性规划问题增加一个新的约束条件,在其最优单纯形表中将表现为 增加一行、一列。11 .线性规划灵敏度分析应在最优单纯形表的基础上,分析系数变化对最优解 产生的影响12 .在某生产规划问题的线性规划模型中,变量xj的目标系数C代表该变量所对应的产品的利润,则当某一非基变量的目标系数发生增大型时,具有 可能进入基底。二、单选题1 .若线性规划问题最优基中某个基变量的目标系数发生变化,则CoA.该基变量的检当数发生变化 B.其他基变量的检验数发生变化 C.所有非基 变量的检验数发生变化D.所

29、有变量的检验数都发生变化2 .线性规划灵敏度分析的主要功能是分析线性规划参数变化对D的影响。A.正则性B,可行性C.可彳T解D.最优解3 .在线性规划的各项敏感性分析中,一定会引起最优目标函数值发生变化的是BoA.目标系数G的变化B.约束常数项bi变化C.增加新的变量D.增加新约束4 .在线性规划问题的各种灵敏度分析中,BJ勺变化不能引起最优解的正则性变 化。A.目标系数B.约束常数C.技术系数D.增加新的变量E.增加新的约束条件5 .对于标准型的线性规划问题,下列说法错误的是CA.在新增变量的灵敏度分析中,若新变量可以进入基底,则目标函数将会得到 进一步改善。B.在增加新约束条件的灵敏度分析

30、中,新的最优目标函数值 不可能增加。C.当某个名束常数 bk增加时,目标函数值一定增加。D.某 基变量的目标系数增大,目标函数值将得到改善6 .灵敏度分析研究的是线性规划模型中最优解和 之间的变化和影响。A基 B松弛变量 C 原始数据 D条件系数三、多选题1 .如果线性规划中的G、bi同时发生变化,可能对原最优解产生的影响是 一ABCD.A.正则性不满足,可行性满足 B.正则性满足,可行性不满足 C.正则性与可 行性都满足D.正则性与可行性都不满足 E.可行性和正则性中只可能有一 个受影响2 .在灵敏度分析中,我们可以直接从最优单纯形表中获得的有效信息有 ABCE A.最优基B的逆B1 B,最

31、优解与最优目标函数值 C,各变量白检验数D.对偶问题的解E.各列向量3 .线性规划问题的各项系数发生变化,下列不能引起最优解的可行性变化的是 ABC二A.非基变量的目标系数变化 B .基变量的目标系数变化 C.增加新的变量 D, 增加新的约束条件4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CDA.若最优解的可行性满足 B-1 b0,则最优解不发生变化 B.目标系数Cj发生 变化时,解的正则性将受到影响 C.某个变量Xj的目标系数Cj发生变化, 只会影响到该变量的检验数的变化 D.某个变量Xj的目标系数G发生变化, 会影响到所有变量的检验数发生变化。四、名词、简答题1 .灵敏度分析:研究线性规划模型的原始数据变化对

32、最优解产生的影响2 .线性规划问题灵敏度分析的意义。(1)预先确定保持现有生产规划条件下, 单位产品利润的可变范围;(2)当资源限制量发生变化时,确定新的生产 方案;(3)确定某种新产品的投产在经济上是否有利;(4)考察建模时忽略的约束对问题的影响程度;(5)当产品的设计工艺改变时,原最优方案 是否需要调整。第六章物资调运规划运输问题一、填空题1. 物资调运问题中,有 m个供应地,A, A2,An, A的供应量为ai(i=1 ,2,m), n个需求地B, B n, B的需求量为bj(j=1 , 2,,n),则mn供需平衡条件为 、ai三、bi i 1 j 12,物资调运方案的最优性判别准则是:

33、当全部检验数非负时,当前的方案一定 是最优方案。3.可以作为表上作业法的初始调运方案的填有数字的方格数应为m+n-1个(设问题中含有m个供应地和n个需求地)4,若调运方案中的某一空格的检验数为1,则在该空格的闭回路上调整单位运置而使运费增加1。5 .调运方案的调整是要在检验数出现负值的点为顶点所对应的闭回路内进行运量的调整。6 .按照表上作业法给出的初始调运方案,从每一空格出发可以找到且仅能找到_1条闭回路7 .在运输问题中,单位运价为 C位势分别用u, V表示,则在基变量处有 5Cj=ui+y o8 、供大于求的、供不应求的不平衡运输问题,分别是指 mai_丸i的运输问题、 一j Imai-

34、Wi的运输问题。 i 1j 110 .在表上作业法所得到的调运方案中,从某空格出发的闭回路的转角点所对应的变量必为基变量。11 .在某运输问题的调运方案中,点(2, 2)的检验数为负值,(调运方案为表所示)则相应的调整量应为300 。IRmIVA300100300B400C600300:12 .若某运输问题初始方案的检验数中只有一个负值:-2,则这个-2的含义是该检验数所在格单位调整量。13 .运输问题的初始方案中的基变量取值为正。14表上作业法中,每一次调整1个“入基变量”。15.在编制初始方案调运方案及调整中,如出现退化,则某一个或多个点处应填入数字016运输问题的模型中,含有的方程个数为

35、 n+m个。17表上作业法中,每一次调整,“出基变量”的个数为1仝。18给出初始调运方案的方法共有三独一19.运输问题中,每一行或列若有闭回路的顶点,则必有两个。二、单选题1、在运输问题中,可以作为表上作业法的初始基可行解的调运方案应满足的条件是DoA.含有m+n-1个基变量B.基变量不构成闭回路C.含有m+n 1个基变量且不构成闭回路 D.含有m+n 1个非零的基变量且不构成闭回k,最优调运方案2 .若运输问题的单位运价表的某一行元素分别加上一个常数 将B。A.发生变化B.不发生变化C. A、B都有可能3 .在表上作业法求解运输问题中,非基变量的检验数DA.大于0B .小于0C.等于0D.以

36、上三种都可能4 .运输问题的初始方案中,没有分配运量的格所对应的变量为BA基变量 B 非基变量 C松弛变量D 剩余变量5 .表上作业法的基本思想和步骤与单纯形法类似,那么基变量所在格为CA有单位运费格 B 无单位运费格C 有分配数格D 无分配数格6 .表上作业法中初始方案均为 AA可行解 B非可行解 C待改进解D 最优解7 .闭回路是一条封闭折线,每一条边都是 DA 水平 B 垂直 C水平+垂直D水平或垂直8当供应量大于需求量,欲化为平衡问题,可虚设一需求点,并令其相应运价为DA 0 B所有运价中最小值 C所有运价中最大值D9 .运输问题中分配运量的格所对应的变量为AA基变量 B非基变量C松弛

37、变量10 .所有物资调运问题,应用表上作业法最后均能找到一个A可行解 B 非可行解 C待改进解11 .一般讲,在给出的初始调运方案中,最接近最优解的是A西北角法B 最小元素法 C 差值法法最大与最小运量之差D 最优解CD 位势12 .在运输问题中,调整对象的确定应选择 CA检验数为负B检验数为正C检验数为负且绝对值最大 D检验数为负且绝 对值最小13 .运输问题中,调运方案的调整应在检验数为 旦负值的点所在的闭回路内进 行。A任意值 B 最大值 C 绝对值最大 D 绝对 值最小14 .表上作业法的基本思想和步骤与单纯形法类似,因而初始调运方案的给出就 相当于找到一个 CA基 B 可行解 C初始

38、基本可行解 D最优解15平衡运输问题即是指m个供应地的总供应量 D n个需求地的总需求量。A大于 B大于等于 C 小于 D 等于三、多选题1 .运输问题的求解结果中可能出现的是 ABCA、惟一最优解 B .无穷多最优解 C .退化解 D .无可行解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BDA.表上作业法也是从寻找初始基可行解开始的 B.当一个调运方案的检验数全 部为正值时,当前方案一定是最佳方案C.最小元素法所求得的运输的运量 是最小的D.表上作业法中一张供需平衡表对应一个基可行解3 .对于供过于求的不平衡运输问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BCA,仍然可以应用表上作业法求解 B.在应用表上作业法之前,应将其转化为

39、平 衡的运输问题C,可以虚设一个需求地点,令其需求量为供应量与需求量之 差。D.令虚设的需求地点与各供应地之间运价为M(M为极大的正数)4 .下列关于运输问题模型特点的说法正确的是ABDA,约束方程矩阵具有稀疏结构 B .基变量的个数是 m+n-1个C .基变量中不能有零 D .基变量不构成闭回路5 .对于供过于求的不平衡运输问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BCA,仍然可以应用表上作业法求解B .在应用表上作业法之前,应将其转化为平衡的运输问题C .可以虚设一个需求地点,令其需求量为供应量与需求量之差。D.令虚设的需求地点与各供应地之间运价为 M(M为极大的正数)E.可以虚设一个库存,令其库存量为 0

40、三、名词1、平衡运输问题:m个供应地的供应量等于n个需求地的总需求量,这样的运 输问题称平衡运输问题。2、不平衡运输问题:m个供应地的供应量不等于n个需求地的总需求量,这样的运输问题称不平衡运输问题。第七章整数规划一、填空题1 .用分枝定界法求极大化的整数规划问题时,任何一个可行解的目标函数值是该问题目标函数值的下界。2 .在分枝定界法中,若选Xr=4/3进行分支,则构造的约束条件应为 X01,XB2。3 .已知整数规划问题Po,其相应的松驰问题记为 Po,若问题Po无可行解, 则问题P。无可行解。4 .在0 - 1整数规划中变量的取值可能是 0或1。5 .对于一个有n项任务需要有n个人去完成

41、的分配问题,其解中取值为1的变量数为n_个。6 .分枝定界法和割平面法的基础都是用线性规划方法求解整数规划。7 .若在对某整数规划问题的松驰问题进行求解时,得到最优单纯形表中,由6X。所在行得X1+1/7x3+2/7x5=13/7,则以X1行为源行的割平面方程为_7 127 X3- 7 X5 0_o8 .在用割平面法求解整数规划问题时,要求全部变量必须都为整数。9 .用割平面法求解整数规划问题时,若某个约束条件中有不为整数的系数, 则需在该约束两端扩大适当倍数,将全部系数化为整数。10 .求解纯整数规划的方法是割平面法。求解混合整数规划的方法是分枝定界法。11 .求解01整数规划的方法是隐枚举

42、法。求解分配问题的专门方法是匈牙利法12 .在应用匈牙利法求解分配问题时, 最终求得的分配元应是独立零元素。13 .分枝定界法一般每次分枝数量为 2个.二、单选题1 .整数规划问题中,变量的取值可能是(D)。A.整数B. 0或1C大于零白非整数D.以上三种都可能2 .在下列整数规划问题中,分枝定界法和割平面法都可以采用的是A。A.纯整数规划B.混合整数规划C 0 1规划D.线性规划3 .下列方法中用于求解分配问题的是 DA.单纯形表B.分枝定界法C.表上彳业法D.匈牙利法三、多项选择1 .下列说明不正确的是ABCA.求解整数规划可以采用求解其相应的松驰问题,然后对其非整数值的解四 舍五入的方法

43、得到整数解。B,用分枝定界法求解一个极大化的整数规划问题, 当得到多于一个可行解时,通常任取其中一个作为下界。C.用割平面法求解整数规划时,构造的割平面可能割去一些不属于最优解的整数解。D.用割平面法求解整数规划问题时,必须首先将原问题的非整数的约束系数及右端常数化为 整数。2 .在求解整数规划问题时,可能出现的是 ABCA.唯一最优解B.无可行解C.多重最佳解D.无穷多个最优解3 .关于分配问题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BD。A.分配问题是一个高度退化的运输问题 B.可以用表上作业法求解分配问题C.从分配问题的效益矩阵中逐行取其最小元素,可得到最优分配方案D.匈牙利法所能求解的分配问题,要求规定一

44、个人只能完成一件工作,同时一件工作 也只给一个人做。4 .整数规划类型包括(CDE )A线性规划B 非线性规划 C 纯整数规划D 混合整数规划E 01 规划5 .对于某一整数规划可能涉及到的解题内容为(ABCDE )A求其松弛问题 B在其松弛问题中增加一个约束方程C 应用单形或图解法D割去部分非整数解 E多次切割三、名词1、纯整数规划:如果要求所有的决策变量都取整数,这样的问题成为纯整数 规划问题。2、01规划问题:在线性规划问题中,如果要求所有的决策变量只能取0或1,这样的问题称为01规划。3、混合整数规划:在线性规划问题中,如果要求部分决策变量取整数,则称 该问题为混合整数规划。第八章图与

45、网络分析一、填空题1 .图的最基本要素是点、点与点之间构成的边2 .在图论中,通常用点表示,用边或有向边表示研究对象,以及研究对象 之间具有特定关系。3 .在图论中,通常用点表示研究对象,用边或有向边表示研究对象之间具 有某种特定的关系。4 .在图论中,图是反映研究对象 之间特定关系的一种工具。5 .任一树中的边数必定是它的点数减 1。6 .最小树问题就是在网络图中,找出若干条边,连接所有结点、而且连接 的总长度最小。7 .最小树的算法关键是把最近的未接_结点连接到那些已接结点上去。8 .求最短路问题的计算方法是从 0&f j &Cj开始逐步推算的,在推算过程 中需要不断标记平衡和最短路线。二

46、、单选题9 、关于图论中图的概念,以下叙述(B)正确。A图中的有向边表示研究对象,结点表示衔接关系。 B图中的点表示研究 对象,边表示点与点之间的关系。 C图中任意两点之间必有边。 D图的边数必 定等于点数减1。10 关于树的概念,以下叙述(B)正确。A树中的点数等于边数减1 B 连通无圈的图必定是树 C含n个点的树 是唯一的D 任一树中,去掉一条边仍为树。11 一个连通图中的最小树(B),其权(A)。A是唯一确定的B 可能不唯一C 可能不存在 D 一定有多个。12 关于最大流量问题,以下叙述(D)正确。A一个容量网络的最大流是唯一确定的 B达到最大流的方案是唯一的 C当用 标号法求最大流时,

47、可能得到不同的最大流方案D当最大流方案不唯一时,得到的最大流量亦可能不相同。13 图论中的图,以下叙述(C)不正确。A.图论中点表小研究对象,边或有向边表小研究对象之间的特定关系。B.图 论中的图,用点与点的相互位置,边的长短曲直来表示研究对象的相互关系。C.图论中的边表示研究对象,点表示研究对象之间的特定关系。D .图论中的图,可以改变点与点的相互位置。只要不改变点与点的连接关系。14 关于最小树,以下叙述(B)正确。A.最小树是一个网络中连通所有点而边数最少的图B,最小树是一个网络中连通所有的点,而权数最少的图C. 一个网络中的最大权边必不包含在其最小 树内D. 一个网络的最小树一般是不唯

48、一的。15 关于可行流,以下叙述(A)不正确。A,可行流的流量大于零而小于容量限制条件B.在网络的任一中间点,可行流满足流人量=出量。C.各条有向边上的流量均为零的流是一个可行流D.可行流的流量小于容量限制条件而大于或等于零。三、多选题16 关于图论中图的概念,以下叙述(ABC)正确。A、图中的边可以是有向边,也可以是无向边 B、图中的各条边上可以标注 权。G结点数等于边数的连通图必含圈 D结点数等于边数的图必连通。17 关于树的概念,以下叙述(ABC)正确。A、树中的边数等于点数减1 B、树中再添一条边后必含圈。C树中删去一 条边后必不连通D树中两点之间的通路可能不唯一。18 从连通图中生成

49、树,以下叙述(ACD)正确。A、任一连通图必有支撑树 B、任一连通图生成的支撑树必唯一G在支撑树中再增加一条边后必含圈 D任一连通图生成的各个支撑树其边数必相同19 在下图中,(abcd)不是根据(a)生成的支撑树。20 从赋权连通图中生成最小树,以下叙述 (ABD)不正确。A、任一连通图生成的各个最小树,其总长度必相等B、任一连通图生成的各个最小树,其边数必相等。C、任一连通图中具有最小权的边必包含在生成的 最小树上。DK最小树中可能包括连通图中的最大权边。21 从起点到终点的最短路线,以下叙述(ABC)不正确。A、从起点出发的最小权有向边必含在最短路线中。B、整个图中权最小的有向边必包含在

50、最短路线中。C、整个图中权最大的有向边可能含在最短路线中D从起点到终点的最短路线是唯一的。22 关于带收发点的容量网络中从发点到收点的一条增广路,以下叙述(ABC)不正确。A、增广路上的有向边的方向必须是从发点指向收点的 B、增广路上的有向边, 必须都是不饱和边C、增广路上不能有零流边D增广路上与发点到收点方向 一致的有向边不能是饱和边,相反方向的有向边不能是零流边23 关于树,以下叙述(ABCE)正确。A.树是连通、无圈的图 B.任一树,添加一条边便含圈 C.任一树的边数 等于点数减1。D.任一树的点数等于边数减1E.任一树,去掉条边便不连通。24 关于最短路,以下叙述(ACDE正确。A从起

51、点出发到终点的最短路是唯一的。 B.从起点出发到终点的最短路不 一定是唯一的,但其最短路线的长度是确定的。 C.从起点出发的有向边中的最 小权边,一定包含在起点到终点的最短路上 D.从起点出发的有向边中的最大权 边,一定不包含在起点到终点的最短路上。 E.整个网络的最大权边的一定不 包含在从起点到终点的最短路线上。25 .关于增广路,以下叙述(BC )正确。A.增广路是一条从发点到收点的有向路,这条路上各条边的方向必一致。B.增广路是一条从发点到收点的有向路,这条路上各条边的方向可不一致。C增 广路上与发点到收点方向一致的边必须是非饱和边,方向相反的边必须是流量 大于零的边。D.增广路上与发点

52、到收点方向一致的边必须是流量小于容量的边, 方向相反的边必须是流量等于零的边。E.增广路上与发点到收点方向一致的边 必须是流量为零的边,方向相反的边必须是流量大于零的边。四、名词解释1 .树:在图论中,具有连通和不含圈特点的图称为树。2 .权:在图中,边旁标注的数字称为权。3 .网络:在图论中,给边或有向边赋了权的图称为网络4 .最大流问题:最大流问题是指在网络图中,在单位时间内,从发点到收点的 最大流量5 .最大流问题中流量:最大流问题中流量是指单位时间的发点的流出量或收点 的流入量。6 .容量:最大流问题中,每条有向边单位时间的最大通过能力称为容量7 .饱合边:容量与流量相等的有向边称为饱

53、合边。8零流边:流量为零的有向边称为零流边9.生成树:若树T是无向图G的生成树,则称T是G的生成树。.o10根:有向图G中可以到达图中任一顶点的顶点 u称为G的根。11枝:树中的边称为枝。12.平行边:具有相同端点的边叫平行边。九章存储论需求:需求就是库存的输出。存贮费:一般是指每存贮单位物资单位时间所需花费的费用。 缺货损失费:一股指由于中断供应影响生产造成的损失赔偿费。订货批量Q:存贮系统根据需求,为补充某种物资的库存而向供货厂商一次订货 或采购的数量。订货间隔期T:两次订货的时间间隔可订货合同中规定的两次进货之间的时间问隔。记账间隔期R:指库存记账制度中的间隔记账制所规定的时间。十章预测预测:是决策的基础,它借助于经济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现代管理科学、 系统论和计算机科学等所提供的理论及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