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师道《十七日观潮》阅读答案及全诗翻译赏析_第1页
陈师道《十七日观潮》阅读答案及全诗翻译赏析_第2页
陈师道《十七日观潮》阅读答案及全诗翻译赏析_第3页
陈师道《十七日观潮》阅读答案及全诗翻译赏析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陈师道十七日观潮阅读答案及全诗翻译赏析十七日观潮陈师道漫漫平沙走白虹,瑶台失手玉杯空。晴天摇动清江底,晚日浮沉急浪中。注释陈师道(1053-1101),字履常,一字无己,别号后山居士,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十七日:农历八月十七、十八是钱塘江潮最为壮观的日子,潮水最大的日子。漫漫平沙:广阔无边的江边平坦的沙滩。走白虹:走,奔跑和滚动;白虹:指钱塘江潮。瑶台:传说中指天上神仙居住的地方。失手:因没拿住(玉杯)而倒翻。晴天:因滚动的钱塘江潮,使倒映在江水中的蓝天也摇动不止。晚日:因奔腾起伏的浪潮,使倒映在江水中的落日沉下又浮起。参考译文一望无垠的沙滩上,潮水涌上来了,像一道白色的长虹;我猜想,是不是

2、瑶台仙人,失手把玉杯中的琼浆泼向了人间,如此奔腾汹涌。澎湃的潮水中,蓝天的倒影在水里颠簸摇动;夕阳西坠,浮沉出没在湍急的洪波巨浪中。1 .第一句诗用了什么手法表现了怎样的景象?2 .为什么要写晴天“、晚日”?参考答案1 .以白虹”这一奇特的比喻,写出了钱塘江潮水狂涛滚滚,从远及天边的江面上奔涌而来的壮阔景象。2 .以晴天"、晚日”来陪衬江潮,突出潮水雄阔浩淼的景象和极其盛大的气势。赏析十七日观潮是北宋诗人陈师道创作的七言绝句。诗第一句写的是潮头,像一道奔腾的白虹,刹时盖满了江两岸的沙滩;第二句写的是掀起的水波浪花,让人想象是天上的仙杯倾倒而下,溅起的碎银玉屑;三、四两句是写满江涌动的

3、潮水的力量,撼动了倒映其中的天地日月。诗歌用比喻、想象、烘托手法写出了钱塘江湖的势和力。浙江钱塘江潮水是中国著名的自然奇观,每年八月十五至十八日,潮水上涨时,势如奔马,铺天盖地,观潮的人挤满海塘。历代文人留下了许多描写江湖的诗文,陈师道也作了近十首观潮诗,这首是其中的一首。钱塘江在浙江省,江口是个虎口的形状。海水涨潮倒灌进来,受到河床的约束,就会掀起巨大波澜,这便是自古有名的钱塘江大潮。大潮每年八月十六到十八日水势最猛,诗人观潮选在十七这一天,正为欣赏那雄伟奇丽的壮观。诗起笔就描摹了一派极其雄壮的场面。首句写潮水方起,仅如银线,被江岸约束,渐渐隆起,中高边低的情况。形容潮头似白虹,形象地道出了

4、外观、颜色与气势,已道人所未道;又用了是”字,描绘远处潮水逼近的情况,不是身临其境,感受不出它的妙处。第二句写潮水涌到面前,人间的物象已不足以形容,所以改用神话想象,说天神倾翻了玉杯,所以造成了这样气势浩大的潮水。这一手法,与李白咏庐山瀑布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极为相似。三、四句,写潮头过后的情况。诗写江面汹涌的波涛,却不直接写水怎么样,而说天空在水中的倒影颠簸起伏,西落的太阳忽上忽下,进一步渲染了水势、浪头的巨大。两个动词摇动“、沉浮”,都有震动人心的作用。四句诗,分潮前潮后两层。前两句用夸张笔法,结合浪漫的想象,把潮水的气势写足,运笔也如江潮,一泻而下,令人心动神摇;后两句用铺张手法,写实景,雄壮中带有几分绮丽。四句诗又各自选取了一幅特写,连在一起,便展现了观潮的全过程,表达了作者自己对这大自然的伟观的赞叹。这首绝句,通过白色长虹的比喻,瑶台泼酒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