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重庆大学本科学生课程设计(论文)运动控制系统课程设计报告直流可逆调速系统设计指导教师:XXX学生:XXX学号:XXX专业:自动化班级:02班设计日期:2014929重庆大学自动化学院2014年9月课程设计指导教师评定成绩表项目分值优秀(100>x > 90)良好(90>x > 80)中等(80>x > 70)及格(70>x > 60不及格)(x<60)评 分参考标准参考标准参考标准参考标准参考标准学习 态度15学习态度认真, 科学作风严谨, 严格保证设计 时间并按任务 书中规定的进 度开展各项工 作学习态度比较 认真,科学作风 良好,能按期
2、圆 满完成任务书 规定的任务学习态度尚 好,遵守组织 纪律,基本保 证设计时间, 按期完成各 项工作学习态度 尚可,能 遵守组织 纪律,能 按期完成 任务学习马虎, 纪律涣散, 工作作风不 严谨,不能 保证设计时 间和进度技术 水平 与实 际能 力25设计合理、理论 分析与计算正 确,实验数据准 确,有很强的实 际动手能力、经 济分析能力和 计算机应用能 力,文献查阅能 力强、引用合 理、调查调研非 常合理、可信设计合理、理论 分析与计算正 确,实验数据比 较准确,有较强 的实际动手能 力、经济分析能 力和计算机应 用能力,文献引 用、调查调研比 较合理、可信设计合理,理 论分析与计 算基本正
3、确, 实验数据比 较准确,有一 定的实际动 手能力,主要 文献引用、调 查调研比较 可信设计基本 合理,理 论分析与 计算无大 错,实验 数据无大 错设计不合 理,理论分 析与计算有 原则错误, 实验数据不 可靠,实际 动手能力 差,文献引 用、调查调 研有较大的 问题创新10有重大改进或 独特见解,有一 定实用价值有较大改进或 新颖的见解,实 用性尚可有一定改进或新的见解有一定见 解观念陈旧论文 (计算书、 图纸) 撰写 质量50结构严谨,逻辑 性强,层次清 晰,语言准确, 文字流畅,完全 符合规范化要 求,书写工整或 用计算机打印 成文;图纸非常 工整、清晰结构合理,符合 逻辑,文章层次
4、分明,语言准 确,文字流畅, 符合规范化要 求,书写工整或 用计算机打印 成文;图纸工 整、清晰结构合理,层 次较为分明, 文理通顺,基 本达到规范 化要求,书写 比较工整;图 纸比较工整、 清晰结构基本 合理,逻 辑基本清 楚,文字 尚通顺, 勉强达到 规范化要 求;图纸 比较工整内容空泛, 结构混乱, 文字表达不 清,错别字 较多,达不 到规范化要 求;图纸不 工整或不清 晰指导教师评定成绩:指导教师签名:自动化学院 2011 级自动化专业运动控制系统课程设计任务书一、课程设计的教学目的和任务 运动控制系统是通过控制电动机电压、电流、频率等输入量,来改变工作机 械的转矩、速度、位移等机械量
5、,使各种工作机械按人们期望的要求运行,以满 足生产工艺及其他应用的需要。在电力、工业、交通、航空航天等很多领域具有 广泛的应用。运动控制技术不但本身是一项高新技术,而且还是其它多项高新技 术发展的基础。因此,提高学生的运动控制系统综合设计和应用能力是教学计划 中必不可少的重要一环。通过运动控制系统的课程设计达到以下几个目的:1、培养学生文献检索的能力,特别是利用互联网检索文献资料的能力。2、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和工程设计的能力。4、提高学生的运动控制系统分析和设计能力。5、提高学生课程设计报告撰写水平。二、课程设计的基本要求1、在整个设计中
6、要注意培养灵活运用所学的运动控制系统相关知识和创造性 的思维方式以及创造能力。课程设计从确定方案到系统设计要求有理有据,仿真 过程要求图文并茂,论证充分。2、在整个设计中要注意培养独立分析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要求学生在教 师的指导下,独力完成课程设计的所有内容,严禁抄袭。3、课题设计报告要求严格按照课程设计排版要求规范格式, 且文字通顺, 逻 辑性强。4、课题设计报告内容部分字数要求为 6000字左右。(A4纸打印8页左右)三、参考资料1、阮毅, 陈伯时.电力拖动自动控制系统 运动控制系统(第4版) . 北京: 机械工业出版社 , 20092、洪乃刚 . 电力电子、电机控制系统的建模和仿真
7、 . 北京 :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03、林飞 , 杜欣. 电力电子应用技术的 MATLAB 仿真. 北京: 中国电力出版社 , 20084、顾春雷等,电力拖动自动控制系统与 MATLAB 仿真,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四、课程设计的工作计划 课程设计时间总共 5 天。1、参考相关资料,消化设计内容( 1 天);2、按要求完成设计任务( 2.5 天);3、按课程设计的规范要求撰写设计报告( 1.5 天)。五、备选题目1. 带电流截止负反馈环节的直流调速系统设计 为了解决转速反馈闭环调速系统起动和堵转时电流过大的问题,可以通过引 入电流截止负反馈使得系统在电流大到保护阈值时自动限制电枢电流,
8、而在正常 的稳速运行时,电流自动随着负载的增减而变化。本课程设计内容要求学生设计 一个带电流截止负反馈环节的直流调速系统, 并基于 Matlab/Simulink 建立其仿真 模型,分析电流截止负反馈功能对系统动、静态特性的影响。主要设计内容:(1)查询文献资料或者结合某具体应用背景,自选直流电动机及电枢电路 的参数,并设定系统预期性能指标(如调速范围及静差率等)及电流 截止保护阈值;(2)确定直流电源方案及电流负反馈方案,绘制系统结构框图,并进行相 关参数计算;(3)控制器选型及控制参数设计;(4)建立系统仿真模型,验证设计结果并进行仿真分析。 主要分析内容:(1)采用比例控制器,分析额定负
9、载下的系统在阶跃给定下的控制器输出 电压、电枢电流以及输出转速的响应特性,分析稳态误差并与理论计 算结果相比较,分析比例控制系数 Kp 对系统稳定性的影响并验证理 论临界放大系数;分析系统起动过程及过载情况下,电流截止负反馈 功能对电枢电流的抑制效果。(2)采用比例积分控制器,分析额定负载下的系统在阶跃给定下的控制器输出电压、电枢电流以及输出转速的响应特性;分析系统起动过程及 过载情况下,电流截止负反馈功能对电枢电流的抑制效果,并与比例 控制器下的结果进行对比。2. 转速、电流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设计 在许多生成过程中,由于加工和运行的需要,电机经常处于起动、制动、反 转的过渡过程,而过渡过程的
10、时间长短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生产机械的生产效率。 为了缩短时间,可以采用转速、电流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来获得良好的静、动态 性能。本课程设计内容要求学生设计一个转速、电流双闭环的直流调速系统,并 基于 Matlab/Simulink 建立其仿真模型,以此研究不同控制器参数下电机的起动、 制动过程。主要设计内容:(1)查询文献资料或者结合某具体应用背景,自选直流电动机及电枢电路 的参数,并设定系统预期性能指标(如上升时间、超调量、峰值时间 和调节时间等);(2)确定直流电源方案及闭环反馈方案,绘制系统结构框图,并进行相关 参数计算;(3)控制器选型及控制参数设计;(4)建立系统仿真模型,验证设计结果
11、并进行仿真分析。主要分析内容:(1)额定负载下,分析电机从静止到额定转速的起动过程,包括两个控制 器输出电压、电枢电流以及输出转速的响应特性,列写出上升时间、 超调量、峰值时间和调节时间等指标参数,并与预期值进行对比;分 析电机制动过程中两个控制器输出电压、电枢电流以及输出转速的响 应特性。(2)分析两个控制器的比例、积分参数对输出转速的影响,并选择一组合 适参数用于分析电网电压、负载电流对电枢电流、输出转速的影响。3. 直流可逆调速系统设计 实现直流电机的正向与反向旋转,是大多数直流调速系统的基本要求。对于 动态性能要求较高的调速系统(例如目标追踪系统),还会要求系统有应用所需 的转速反向能
12、力。本课程设计要求学生设计一个可以实现正反转切换的调速系统, 该系统能够实现在电机 额定负载下,对于拖动性负载,由正向额定转速 到反向额 定转速 的快速变化。所需电动机请从 Z4 直流电机系列 中选择。调速系统的基本结构必须基于 转速 -电流双闭环结构。需对如下部分给出设计计算方案:1)控制系统结构2)控制器参数3)相应的驱动电源并基于 Simulink 建立直流可逆调速系统仿真模型, 并着重对转速反向动态过程进 行分析。需要仿真分析 说明系统在额定负载下,从正向额定转速变化到方向额定 转速的过程中 ,以下相关量的动态变化情况:(1) 系统给定值的变化;(2) 电机转速的变化(3)电枢电流的变
13、化(4)电流环给定值的变化(5)电流控制器输出值的变化以上变量均需以 Simulink 输出动态曲线作为说明依据。 并基于以上依据分析 说明(1) 该过程中各个阶段能量的传输方向;(2) 提高转速反向动态性能的策略4. 转速开环变压变频调速系统设计 转速开环恒压频比控制是交流电动机变频调速最基本的控制方式,能满足大 多数场合交流电动机调速控制的要求, 并且使用方便,是通用变频器的基本模式。 变压变频调速系统由升降速时间设定、U/f曲线、PWM调制和驱动、逆变器以及交流电动机等环节组成,本课程设计要求学生设计一个转速开环的变压变频交流 调速系统,并基于 Matlab/Simulink 建立系统仿
14、真模型,分析系统特性。主要设计内容:(1) 查询文献资料或者结合某具体应用背景,自选交流异步电动机及电枢 电路的参数,并设定系统预期性能指标;(2) 确定逆变器控制方案(如 SPWM、SVPWM 或 CFPWM 等),绘制系 统结构框图,并进行相关参数计算;(3)根据升降速时间要求设计积分电流给定算法;(4)根据负载需求设计低频电压补偿算法,绘制 U/f 曲线;(5)建立系统仿真模型,验证设计结果并进行仿真分析。 主要的分析内容:(1)不带低频电压补偿的恒压频比控制方式下, 分析系统在额定负载下起动 过程的转速、逆变器输出电压、电流及频率响应特性,分析给定积分算法对起动 电流的限制效果;(2)
15、带低频电压补偿的恒压频比控制方式下, 分析低频电压补偿对系统机械 特性的影响,计算补偿前后的临界转矩并与仿真结果相比较。1弓I言12 V-M可逆直流调速系统组成 22.1主电路结构22.2 a =B配合控制22.3系统原理框图33 V-M可逆直流调速系统的设计 43.1直流电动机的选择 4电机参数4设计参数指标 43.2双闭环系统的设计43.3电流调节器 ACR设计5电流环结构图的简化 5电流调节器 ACR的选择5电流调节器ACR的参数计算 5电流调节器ACR的作用63.4转速调节器 ASR设计 7转速环结构图的简化7转速调节器 ASR的选择 7转速调节器ASR的参数计算7转速调节器的作用84
16、 V-M可逆直流调速系统的仿真 84.1 V-M可逆直流调速系统的仿真框图 84.2 V-M可逆直流调速系统仿真结果及分析 8附录1.1.参考文献121引言在生产机械尤其是机床加工的过程中,要求电机既能正转,又能反转,而且 常常还需要快速的启动和制动,这就需要电机拖动系统具有四象限运行的特性, 也就是需要可逆的调速系统。对于直流调速系统可采用转速、电流双闭环控制的 直流调速系统,采用电流负反馈能够得到近似的恒流过程,并且要做到在起动过 程只有电流负反馈,在达到稳态转速时又只要转速负反馈,不再让电流负反馈发 挥作用。由ASR和ACF分别引入转速负反馈和电流负反馈,二者间实行串级连接, 转速调节器
17、的输出作为电流调节器的输入,再用电流调节器的输出去控制电力电 子变换器UPE最终实现对直流电机的调速控制。对于可逆系统的实现可采用改变电枢电压的极性, 或者改变励磁磁通的方向, 都能够改变直流电动机的旋转方向,这对于电动机而言是很简单的事。然而当直 流电动机采用电力电子装置供电时,由于电力电子器件的单向导电性,问题变得 复杂。根据之前所学知识,可以采用直流 PW可逆调速和V-M可逆直流调速,两 种可逆调速系统各具优势。本次课程设计以转速、电流双闭环控制的直流调速系统的设计方法为基础, 根据所选用的电动机参数分别设计对应的电流环和转速环;采用V-M可逆直流调速系统的控制方法,对电流调节器、转速调
18、节器进行设计,最后根据所得到的设 计方案,用MATLA软件的Simulink模块建立直流可逆调速系统仿真模型,根据 仿真的结果对转速反向动态过程进行分析。2 V-M可逆直流调速系统组成2.1主电路结构由于晶闸管的单向导电性,对于需要电流反向的直流电动机可逆调速系统, 必须使用两组晶闸管整流装置反并联线路来实现可逆调速,如下图所示。电动机 正转时,由正组晶闸管装置 VF供电;反转时,由反组晶闸管装置 VR供电。两组 晶闸管分别由两套触发装置控制,都能灵活地控制电动机的起、制动和升、降速。图2.1两组晶闸管可控整流装置反并联可逆线路2.2 a *配合控制采用两组晶闸管整流装置反并联的可逆 V-M系
19、统在两组装置同时工作时,会 产生不流过负载而直接在两组晶闸管之间流通的短路电流,称作环流。正组VF和反组VR都处在整流状态时,造成两组的直流平均电压正、负相连,会产生较大 的直流平均环流。为了防止直流平均环流的产生,应在正组处于整流状态时,强 迫让反组处于逆变状态,并使两组输出电压的平均值大小相等、 符号相反。因此, 当直流平均环流为零时,应有正组的触发延迟角等于反组的逆变角即a = B配合控制。如果将两组晶闸管装置的触发脉冲零位都定在90。,增大控制电压移相时,只要使两组触发装置的控制电压大小相等、符号相反就可以了,对应触发角、逆 变角的变化如下图所示。c图22 a =配合控制特性2.3系统
20、原理框图由图2.3可知,该V-M可逆直流调速系统采用转速、电流双闭环直流调速系 统的结构,使系统的动态性能、控制精度得到保证。主电路采用两组三相桥式晶 闸管装置反并联的可逆线路,对两组晶闸管装置的触发角进行a = B配合控制实现无直流平均环流,在两组晶闸管回路中加入四个环流电抗器来抑制瞬时脉动环 流。正组晶闸管VF由GTF触发,反组晶闸管VR由GTF触发;根据可逆系统正反 向运行的需要,给定电压、转速反馈电压、电流反馈电压都应该能够反映正和负 的极性。给定电压,在电机正转时,KF闭合,Un*= “ +”;反转时,KR闭合,Un*= “- ”。转速反馈,在电机正转时,Un= “- ”;反转时,U
21、n= “ +”电流 反馈电压,在电机正转时,Ui = “ +”;反转时,Ui = “- ”。3 V-M可逆直流调速系统的设计3.1直流电动机的选择电机参数型号:Z4-180-11 ;额定功率:13kW 额定转速:540 r/min; 额定电压:160V;电 枢电流:42.4A;电枢回路电阻:1.264门;电枢回路电感:25mH;惯量矩:1.52 kgrni2。设计参数指标 电流调节器,要求电流超调量辽5% 转速调节器,要求转速超调量-n<10%3.2双闭环系统的设计双闭环控制系统的动态结构图如下:图3.1双闭环控制系统的动态结构图调节器的工程设计方法:先从电流环开始,对其进行必要的变换和
22、近似处理, 然后根据电流环的控制要求确定把它校正成哪一类典型系统,再按照控制对象确 定电流调节器的类型,最后按动态性能指标要求确定电流调节器的参数。电流环 设计完成后,把电流环等效成转速环中的一个环节,再用同样的方法设计转速环。3.3电流调节器ACR设计电流环结构图的简化CDw电流环结构图最终简化图CM1GnjrGarniIrfleyalw图3.2电流调节器模块电流调节器ACR的选择调节器设计基本思路:将控制对象校正成为典型系统。系统设计的一般原则:“先内环后外环”电流超调量二i < 5% ,电流环按典型I型系统设计电流环的控制对象是双惯 性型的,要校正成典型I型系统,显然应采用PI型的
23、电流调节器。从稳态要求上看,希望电流无静差,以得到理想的堵转特性,采用I 型系统就够了。从动态要求上看,实际系统不允许电枢电流在突加控制作用时有太 大的超调,以保证电流在动态过程中不超过允许值,而对电网电压 波动的及时抗扰作用只是次要的因素,电流环应以跟随性能为主。电流调节器ACR的参数计算(1) 传递函数可以写成:Wacr(S)iS(3.1)(叫:电流调节器的比例系数;i :电流调节器的超前时间常数。)(2) 电动机转矩时间常数:2Tm=GD * R/375DeCm=1.52*1.264/375*0.131*1.25=0.031s(3.2)(3) 电动机电磁时间常数:Tl =0.03s 三相
24、晶闸管整流电路平均失控时间:Ts=0.0017s(5) 电流环的小时间常数:T =Ts+T)i =0.0017+0.002=0.0037s( 3.3)为了让调节器零点与控制对象的大时间常数极点对消,选择'i =Tl =0.076s。(6) 电流环开环增益:史邑-0丄s-=135.1sJ(3.4)T 0.0037(7) 晶闸管装置放大系数:乓=40,电流反馈系数:1:=10/1命=0.157(8) 电流调节器的比例系数:& 二 K iR =135.1°.°31.264=0.816(3.5)KnB40x0.157(9) 电流调节器ACR勺输出限幅电压Ucm限制了
25、电力电子变换器的最大输出电压Udn。本系统调节器限幅值U cm=± 10V。电流调节器ACR的作用当负载电流达到Idm后,转速调节器饱和,电流调节器起主要调节作用,系 统表现为电流无静差,得到过电流的自动保护。(1) 作为内环的调节器,在外环转速的调节过程中,它的作用是使电流紧紧 跟随其给定电压(即外环调节器的输出量)变化。(2) 对电网电压的波动起及时抗扰的作用。(3) 在转速动态过程中,保证获得电机允许的最大电流,从而加快动态过程(4) 当电机过载甚至堵转时,限制电枢电流的最大值,起快速的自动保护作 用。一旦故障消失,系统立即自动恢复正常。这个作用对系统的可靠运行来说是 十分重要
26、的。3.4转速调节器ASR设计转速环结构图的简化工图3.3转速环结构图最终简化图图3.4转速调节器模块转速调节器ASR的选择转速环按典型II型系统设计,并选中频段宽度h=5。为了实现转速无静差,在负载扰动作用点前面必须有一个积分环节,它应该包含在转速调节器ASR中,现在在扰动作用点后面已经有了一个积分环节,因此转速环开环传递函数应共有两个积分环节,所以应该设计成典型II型系统,这样的系统同时也能满足动态抗扰性能好的要求。转速调节器ASR的参数计算(1) 传递函数可以写成:T S + 1Wasr(S)二 K n(3.6 )n S电流环等效时间常数 丄,丄=2T =0.0074s(3.7)KiKi
27、转速滤波时间常数TO0.0S转速环小时间常数 T?,0 =丄+T =0.0174s(3.8)匕 Ki onASR的超前时间常数为:hTn = 5 0.0174s=0.087s(3.9)as比例系数为:K,(hcr囂:驚蔦:囂府5.5( 31°)转速调节器ASR勺输出限幅电压U*im决定了电流给定电压的最大值;它是由负载电流 Idi 决定。ldi=20A。则 U*im=ln-ldi* Q42.4-1.5*20=10V(3.11 )转速调节器的作用(1) 转速调节器是调速系统的主导调节器,它使转速n很快地跟随给定电 压变化,稳态时可减小转速误差,如果采用 PI调节器,则可实现无静差。(2
28、) 对负载变化起抗扰作用。(3) 其输出限幅值决定电机允许的最大电流。(4) 双闭环调速系统的静特性在负载电流小于Idm时表现为转速无静差,这 时,转速负反馈起主要调节作4 V-M可逆直流调速系统的仿真4.1 V-M可逆直流调速系统的仿真框图V-M可逆直流调速系统主电路采用的是两组晶闸管装置反并联可逆电路。两 组晶闸管分别由两套触发装置控制,不允许让两组晶闸管同时处于整流状态,否 则将造成电源短路。本系统采用的是三相桥式反并联可逆线路,可使电动机在四 个象限内运转。基于转速、电流双闭环控制的V-M可逆直流调速系统的MatlabSimuli nk仿真框图请见附录。4.2 V-M可逆直流调速系统仿
29、真结果及分析图4.1电动机转速变化图4.2电动机电流变化X图4.3系统给定值正向额定:(1)第一阶段:突加给定电压Un后, 经过两个调节器的跟随作用,Uc、Ud0、 Id都上升,但是在Id没有达到负载电流 IdL以前,电机不转动。当Id -IdL后,电动机开始起动,由于机电惯性的作用, 转速不会很快增长,因而转速调节器 ASR的输入偏差电压的数值较大,其输出电压图4.4电流控制器输出图4.5电流环给定值保持限幅值Ui*m,强迫电枢电流Id迅速上升,到Id :- I dm,U i U i*m,电流调节器很快抑制了Id的增长(2)第二阶段:在这一阶段,ASR始终是饱和的,转速环相当于开环,系统成为在恒值电流给定U;下的电流调节器系统,基本上保持电流Id恒定,因而系 统的加速度恒定,转速呈线性增长。(3)第三阶段:当转速上升到给定值n*时,转速调节器ASR输入偏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水电结算协议书
- 房地产代理商合同
- 室内装修工程劳务承包协议书
- 转让店铺及招牌合同协议
- 配偶出轨协议书范本
- 运营合作协议合同书
- 车辆合作经营合同协议
- 无赏修路协议书
- 个人抵押车借款合同
- 超市退换货合同协议
- 代理招商合作合同样本
- 《阻燃材料与技术》课件 第1讲 绪论
- 化工厂设备安装施工方案
- (危大工程)基坑工程安全管理措施
- 2021年河北普通高等学校对口招生考试语文试题
- 年度固定污染源排污许可证质量审核、执行报告审核技术支持服务 投标方案(技术标 )
- Unit 1 Travel文化教案-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 中职英语高教版(2023修订版)基础模块2
- 现浇箱梁裂缝处理方案
- 部门级安全培训考试题及参考答案【完整版】
- 【肖邦升C小调夜曲作品赏析2800字(论文)】
- 地质勘探技术服务行业市场规模及趋势分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