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污水站地基沉降注浆加固方案_第1页
某污水站地基沉降注浆加固方案_第2页
某污水站地基沉降注浆加固方案_第3页
某污水站地基沉降注浆加固方案_第4页
某污水站地基沉降注浆加固方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Fo r p erso n a l u se o n l y i n stu d y a n d r e se a r ch ; n ot f o r com m e r ci a l u s e一、工程概况:根据建设单位及设计单位所提供的资料,污水处理站为地上一层,长 39.0m,宽18.0m,层高8.7m,独立柱基,排架结构。污水处理站原设计为南北走向,而详细勘察后变更为东西走向,故1-4 轴无相关地质资料,设计部门参考原地勘报告进行设计。污水处理站2012 年 6 月基础施工至2012 年 12 月上部结构完成,至今已经进入收尾工作,外墙抹灰、腻子已施工完毕,涂料完成80%,自2013

2、年 5 月 27 日前后 C 轴 /1-5 轴北侧外墙出现裂缝,起初疑为面层抹灰过程中,基层处理不善,导致的外墙皮空鼓开裂。6 月 5 日该区域外墙出现较大面积开裂,并形成斜向贯通裂缝。6 月 17 日,施工单位将C 轴 /4-5 轴北侧地梁挖开,发现地梁已经开裂,至6 月 26 日,地梁裂缝已经贯通。目前施工单位已经将北侧外墙出现裂缝的部位拆除。根据 2013 年 6 月 27 日建设单位、项目管理公司、设计院、监理和总分包单位现场会诊后做出的决定,对污水处理站采用注浆加固处理方案。自 6月 15 日开始沉降观测,到目前为止,污水处理站C 轴最大沉降约为5mm, A 轴最大沉降量为3mm。二

3、、注浆设计方案1、特点( 1)注浆法具有施工简单,工期短,质量易于保证,施工不需大型设备,机动灵活,施工干扰小的特点;( 2)浆液渗透性强,无污染,可有效提高原地基承载力;( 3) 可对较厚的填土层进行分层加固,消除土层中的孔隙、空隙和空洞,使地基土的密实度得到很大提高且处理后不受地下水的影响。( 4)可在独立基础下部形成微型灌注桩,可分担独立基础上部传递下来的荷载。2、 适用范围适用于无地下水,渗透系数>0.1m/d 的砂类土和粘性土、级配砂石等地基加固。本工程回填土深4 米左右,冲沟最深部位达8.70m,冲沟上部(3.04.6m)为近期场地平整回填及基础 回填的1细砂素填土、4碎石素

4、填土、6粉质黏土素填土 层,下部(2.35.7m)为填筑年代较长的层粉质黏土素填土, 属不均匀地基,适宜采用注浆加固法进行加固处理。3、工艺原理注浆加固法是在既有建筑物基础周围或基础上钻垂直孔或倾斜孔后将水泥浆液以一定压力通过注浆管压入基础底部土中,在土中经过渗透浆液固化成凝胶状,将土的颗粒胶结在一起,使其具有一定强度和不透水性,实现提高地基承载力和地下水稳定性的目的。4、设计依据1) 甲方提供基础平面图2) 污水处理站岩土工程勘察报告(补充勘察)3)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7-20024) 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5) 既有建筑地基基础加固技术规范( JGJ123-2

5、000)6)设计研究院提供的污水处理站基础不均匀沉降处理方案建议7)会议主题为“污水处理站墙体开裂处理方案讨论会”的会议纪要。5、初步设计参数1)地基加固部位A轴上17轴基础,B轴上16轴基础,C轴上15轴柱下独立基础及在此范围内的墙下条形基础、大型设备基础、室内水池基底及罐体基础地基进行加固处理。(房心土、地梁下部、位于2 层粉质粘土层柱下独立基础地基不进行注浆处理。 )详细处理范围及处理深度见“注浆加固平面图”。2)注浆扩散半径的确定注浆扩散半径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参数,它对注浆工程质量有非常重要的影响。根据勘察单位提供的数据,结合我司多年的施工经验,本工程注浆扩散半径暂定为0.6m,注浆施工

6、前,应进行现场注浆试验,以确定最优的扩散半径。3)注浆材料及配比的确定根据现场实际情况,仅采用,初步确定浆液的水灰比为0.71.2,可根据现场施工实验情况做调整。在钻孔钻进至粉质黏土层中,开始注浆时,先将水灰比调大,待确定浆液能够压入土体中后,再逐步调整水灰比到规定值。4)注浆压力注浆压力与所加固土体上覆土层的压力、浆液粘度和注浆量等因素有关,且注浆过程中注浆压力是变化的。本工程采用初始压力为0.10.2Mpa,稳定压力0.30.5Mpa。当注浆量不能满足浆液扩散半径的要求是,可适当调整注浆压力到1.0 Mpa。5)注浆孔布置由于独立柱基础受力较大,本次注浆加固,暂定独立柱基础注浆孔间距为0.

7、750.8m,条形基础、室内水池、大型设备及罐体基础注浆孔间距为1.0m 左右。 具体布孔间距和数量,待现场试验后再确定调整。注浆孔采用机械钻进,考虑到室内设备已经安装完成,在临近设备、仪器和配电设施处,采用人工洛阳铲成孔。钻孔孔径5075mm,采用钻杆内直接注浆或预埋花管注浆两种方法。具体情况根据现场试验确定。三、工艺流程及施工1、工艺流程地质勘探-编制施工方案-选择浆液及配合比 -灌浆 试验确定技术参数 -放线布孔-成孔-(预埋注浆管)-灌浆 -封孔-养护。2、注浆施工( 1) 施工场地应预先平整,并沿钻孔位置开挖沟槽和集水坑。室内或室外有混凝土面的部位,使用水钻开孔后再钻进。( 2)注浆

8、施工时,宜采用自动流量和压力记录仪,并应及时对资料进行整理分析。(3)注浆孔的孔径为 50-70mm,垂直度偏差应小于 1%。( 4) 浆液采用( 5) 注浆用水不得采用PH 值小于 4 的酸性水和工业废水。( 6)水泥浆的水灰比可取0.7-1.1,根据现场情况选择。( 7) 注浆的流量可取7-10L/min 。( 8) 浆体应经过搅拌机充分搅拌均匀后才能开始压注,并应在注浆过程中不停缓慢搅拌,搅拌时间应小于浆液初凝时间。浆液在泵送前应经过筛网过滤。( 9) 日平均温度低于5或最低温度低于-3 的条件下注浆时,应在施工现场采取措施,保证浆液不冻结。( 10) 水温不得超过30-35 ;并不得将

9、盛浆桶和注浆管路在注浆体静止状态暴露于阳光下,防止浆液凝固。11) 注浆顺序应按跳孔间隔注浆方式进行,并宜采用先外围后内部的注浆施工方法。( 12)单一钻孔采用自下而上、分层注浆法施工。根据现场试验确定的数据,当注浆压力或注浆量达到设计要求时,提钻进行上一层注浆,每次注浆厚度为0.5m。( 13)注浆加固时,应对既有建筑及其邻近建筑、地下管线和地面的沉降、倾斜、位移和裂缝进行监测。并应采用多孔间隔注浆和缩短浆液凝固时间等措施,减少既有建筑基础因注浆而产生的附加沉降。3、操作要点( 1)地基勘探:在拟加固条基地基范围钻孔勘探,查明地基土及地下水性质与情况(本工程已明确故可直接进行施工)。( 2)

10、编制加固方案:通过计算或试验确定灌浆孔间距、行距、加固深度。( 3)选择水泥标号及配合比,本项目采用普通,水灰比为1:1。( 4) 施工前, 在现场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场地进行灌浆试验,确定各项技术参数。( 7)水泥浆溶液充分搅拌后,在确认搅拌均匀后用泥浆泵压送到孔中,灌浆压力0.3-0.5Mpa。本次注浆点回填土质差异较大,注浆量变化较大。四、质量要求及检验1、 所使用的原材料要有材质报告单,并做好复试。加强现场施工材料管理,严格执行进料检验制度,保证施工材料满足设计和规范要求,不合格材料不得进场使用,确保工程质量。2、根据施工程序,严把钻孔深度、配料注浆压力、注浆量关,每一道工序均安排专人负责

11、。3、注浆泵压力表等必须经计量检定合格。4、施工中设专人负责质量控制和监测,并做好施工记录。5、 注浆检验时间应在注浆结束28d 后进行。可选用标准贯入、轻型动力触探或静力触探对加固地层进行检测。6、 注浆检验点可为注浆孔数的2%-5%。 当检验点合格率小于或等于80%;或虽大于80%但检验点的平均值达不到强度或防渗的设计要求时,应对不合格的注浆区实施重复注浆。五、施工注意事项1、室内设备已经就位,钻孔施工时,要防止泥浆流入室内排水管道堵塞管线。2、室内沟渠的排水口前端应设置挡水设施,防止注浆时溢出浆液流入管道。3、临近设备和罐体部位施工应有专人看守,防止机械或机具磕碰、撞击设备,造成设备损坏

12、;必要时,对设备进行包裹保护。4、高压注浆管路进入室内应做好防爆管措施。六、材料及机具设备1.本工程所需材料1)水泥约200 吨。2)注浆花管200 根。2. 本方案所需主要设备如下:主要设备单位(型号)数量备注小型钻机台1成孔洛阳铲套4成孔注浆泵台1注浆水泥浆搅拌机台1水泥浆制备贮液桶个1储备水泥浆施工用电量约需50kW。压力胶管50m (可依据具体情况确定)。七、劳动力组织1、技术负责1 人2、质检员1 人3、材料员1 人4、钻孔三组:每组2 人5、灌浆一组:每组2 人八、安全生产、文明施工注意事项1) .工地设置安全员,施行安全奖罚制度。2) .各工序请遵守各自安全操作规程,严禁违章作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