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非均衡经济与利润变动一、经济研究的需要产生出假定均衡马克思指出:“供求实际上从来不会一致假定供求是一致的是为了找出供求变动的实际趋势,为了在一定程度上把这种趋势确定下来并且因为这些不平衡会彼此接连不断地发生由它们互相之间的矛盾而互相平衡。这样,虽然在任何一个场合供求都是不一致的,但是它们的不平衡的接连发生从一个或长或短的时期的整体来看,使供求总是互相一致;然而这种一致只是作为过去的变动的平均”1211。瓦尔拉斯说:“生产平衡与交换平衡一样,是理想状态,不是真实状态。任一种产品的售价与投入这一产品的生产服务的成本绝对相等的情况,或者是产品或服务的有效需求与有效供给绝对相等的情况,在现实世界决不会
2、发生。然而这却是一种正常状态在交换和生产的自由竞争制度下,情势自然会走向这一状态。”2228熊彼特说:“现实生活中的市场是决不会达到均衡的,所以只能对观察者高度抽象地想象出来的市场提出均衡问题。”3374研究上有了假定均衡,随之又有了假定零利润。熊彼特说:“在纯粹经济逻辑的范围内,生产问题就是如何使厂商的收入和成本之间的差额最大的问题最主要的混淆不清的问题,当然是零利润命题在已经指出的那些确实防止该命题循环论证和同义反复的限制条件下,在走向纯粹竞争的完全均衡的道路上,纯利润是趋于消失的。所要做的只是列出我们能想到的、产生剩余(即超过已付成本或估算成本的收入)的全部来源,然后说明为什么剩余会减少
3、并在极限情况下会消失。由此便可以正当地推论出(适当折扣后的)计划收入和计划成本之间的相等。”3433瓦尔拉斯假设“当生产处于平衡状态时,企业家是既得不到利润也受不到亏损的”,认为“合理的簿记”上,企业家“在他的企业中他也参与管理,如果在企业中有他自己的投资,那就应当一方面记入业务开支,另方面将相应的租金、工资和利息,按照生产服务的当时市场价格计算,记入他自己账户的贷方。这样,他作为一个企业家时不一定要获致任何利润或遭受任何亏损,而他的生活仍然得以维持”2229-230。瓦尔拉斯提出“既不赚也不亏的企业家”概念,相当于假设均衡对应零利润,实际上这反映的也正是瓦尔拉斯派“主张利润有消失趋势”342
4、9的相关理论。再借用熊彼特使用的概念,则趋向均衡是“零利润趋势”,是“利润率趋于零”3428-429。熊彼特说:“利得会诱使各个资本家扩大产出,直至剩余降至零为止。只要我们局限在静态过程的图式中直到剩余消失之前,静态过程是不会达到均衡的。”4416范里安假设“一个可自由出入的行业处于长期均衡,厂商数目确定,利润为零”,因为“在一个自由进入行业中,新进入行业的厂商会使利润逐渐趋向于零”,“经济利润是用所有生产要素的市场价格来确定的在一个自由进入的竞争行业中谋取经济利润的动机使经济利润最终趋于零”;进一步说,“在利润为零的长期均衡情况下,一切生产要素费用均以市场价格支付该行业中每种生产要素所得到的
5、报酬与它在其它行业所能得到的报酬一样,所以不存在额外的报酬没有纯利润来吸引新的生产要素进入该行业。但也没有理由使厂商离开该行业。利润为零的长期均衡行业是成熟的行业。”5489-492可以看出,假定均衡和实际非均衡是我们思考的主要问题。二、假定均衡的模型问题总体上看,在同一时点,供大于求的各种商品一般都有成交点,但供小于求的商品因短缺可能没有成交点。之所以给出这个说明,是因为总量分析总要先确定某一时点,即所说的总量是该时点的那个总量,而不同时点供求关系会发生变化,以至于有成交点的商品和无成交点的商品发生变化。之所以强调总量是指成交点的那个总量,是因为总量必然涉及总价格,以成交价格定位的总价格又包
6、括总成本和总利润,而利润实现取决于成交实现。显然,有成交才有价格实现,才有利润实现。因此,供大于求时,成交多出的商品只有待实现价格和既定成本,没有确定利润。不确定利润H古算利润中确定利润。确定利润=成交价格-既定成本。总利润=确定利润总额,总成本=既定成本总额,总价格=成交价格总额。由此可以确定,总量针对的是成交价格、既定成本和确定利润。成交是供求合二为一,供给对等需求也被看作成交点。均衡指成交点,均衡也指供给=需求。以成交点的供求相等这个最基本的均衡为标准,给出假定均衡。供求,必然先有供=求,之后是供中求。供求的供=求,有可能同时存在。但是,供求的供中求,不会同时存在。决不可能完全没有成交。
7、“要研究经济学与自然科学之间的关系,一个有效的方法是集中在均衡这一思想上。以这种方式,我们既能够触及到这个问题的核心,同时又避免了进行太宽泛和过于野心勃勃的讨论。”6331马克思的假定均衡相应地有两个理论模型。与马克思的假定均衡相对应的第一个理论模型,是马克思的两大部类模型。按照马克思的设定,在不包括固定资本的前提下,cl表示生产资料的投入品,v1表示生产资料的工资,ml表示生产资料的剩余价值,c1+c2表示生产资料总额,c2表示消费资料的投入品,v2表示消费资料的工资,m2表示消费资料的剩余价值,v1+m1+v2+m流示消费资料总额,v2.1表示必要生活资料的工资,m2.1表示必要生活资料的
8、剩余价值,v2.1+m2.1表示必要生活资料总额,v2.2表示奢侈品的工资,m2.2表示奢侈品的剩余价值,v2.2+m2.2表示奢侈品总额。两大部类模型为c1+v1+m1=c1+c2=Zcic2+v2+m2=v1+m1+v2+m2=v1+m1+v2.1+m2.1+v2.2+m2.2=vi+mi)这是资本论第二卷中给出的7441,449。其中,Ecivi+mi)表示总收入。可见,第二方程指消费资料总额等于总收入。与马克思的假定均衡相对应的第二个理论模型,是马克思的转形模型。转形模型要证明总量上的两个等式,即:平均利润和剩余价值的总量平衡,生产价格和价值的总量平衡;同时要证明,总量平衡生成平均利润
9、率。处于“作为长期状态或引力中心的竞争性均衡不同部门中的利润率和同类型劳动的工资率分别被设想成是相同的,同一单位商品以同一价格交易。马克思主义对转形问题的论述很典型地遵循了这一均衡概念”8294。在资本论第三卷讨论转形问题时,马克思给出五个部门例子,我们用方程形式把它表述如下:50c1+20v1+0.22r(80c1+20v1)-(50c1+20v1+20m1)=251c2+30v2+0.22r(70c2+30v2)-(51c2+30v2+30m2)=-851c3+40v3+0.22r(60c3+40v3)-(51c3+40v3+40m3)=-1840c4+15v4+0.22r(85c4+15
10、v4)-(40c4+15v4+15m4)=710c5+5v5+0.22r(95c5+5v5)-(10c5+5v5+5m5)=17把它变成代数方程,并用a表示生产价格同价值的偏离,即:c'1+v1+r(c1+v1)=(c'1+v1+m)+a1c' 2+v2+r ( c2+v2)c' 3+v3+r ( c3+v3)c' 4+v4+r ( c4+v4)=(c,2+v2+m2 +a2=(c' 3+v3+m3 +a3=(c' 4+v4+m4 +a4c'5+v5+r(c5+v5)=(c'5+v5+m5+a5把五个方程加总为一个方程,得
11、到:E(c'i+vi)+rE(ci+vi)=E(c'i+vi+mi)如果用x表示生产价格对其价值的偏离率,五个部门的代数方程为:c' 1+v1+r ( c1+v1) = (c'c' 2+v2+r ( c2+v2) = (c'c' 3+v3+r ( c3+v3) = (c' c' 4+v4+r ( c4+v4) = (c'c' 5+v5+r ( c5+v5) = (c' 把五个方程加总为一个方程,根据以上得到的结果,得到:E (c' i+vi ) +rE ( ci+vi 进而再得到:rE (c
12、i+vi ) =E mi无论从博特凯维兹到斯拉法,1+v1+m1)x12+v2+m2)x23+v3+m3)x34+v4+m4)x45+v5+m5)x5根据以上得到的结果,得到:)=E(c'i+vi+mi)还是以后的一些学者,都认为r=Emi/E(ci+vi)是“马克思的公式”,但平均利润率不能由这个公式来表示8249。马克思针对五个部门例子曾谈到:“投在五个部门的资本的总额等于500;它们生产的剩余价值的总额等于110;它们生产的商品的总价值等于610这个资本500的平均构成是390c+110v,用百分比表示,是78c+22v。既然每个资本100都只是被看作总资本的1/5,那么它的构成
13、就是这个平均构成78c+22v;同样,每100都有22作为平均剩余价值;=22%;最后,这500所生产的总产品的任何1/5的价格=122。”1174而且,马克思在另一处又谈到:平均利润率“以每个特殊生产部门的利润率已经分别化为同样多的平均率为前提”,不同生产部门中“不同的利润率,通过竞争而平均化为一般利润率,而一般利润率就是所有这些不同利润率的平均数”1176-177。需要注意的是,假如r=Emi/E(ci+vi)不能表示平均利润率,也就不可能用五个部门例子将转形问题证实;反过来说,既然用五个部门例子将转形问题证实,那么平均利润率就是由r=Emi/E(ci+vi)来表示。或许是资本论第三卷尚在
14、初稿阶段的原因,马克思没有以数学表达给出一个转形模型。后人只能根据自己对马克思文字表述的理解来设计转形模型,因此出现了不同形式的数学表达。其中,博特凯维兹模型曾引起学术界的注意,之后也不断地从其基本框架派生出形异质同的模型。博特凯维兹让他的模型可以从个量转化到总量,由此给出(1+r)(clx+vly)=Ecix(1+r)(c2x+v2y)=Eviy(1+r)(c3x+v3y)=Esiz其中c,v,s分别表示第i部类的不变资本、可变资本和剩余价值,x,y,z表示c,v,s的生产价格对其价值的偏离率,r表示平均利润率。从正确的数学表达来看,这个转形模型应当是(1+r)(clxl+vl)=EciX(
15、1+r)(c2x2+v2)=12vi(1+r)(c3x3+v3)=Esi其中,X表示kci的生产价格对其价值的偏离率,x1中x2中x3中X,XExi,c1+c2+c3=Eci。只有c有偏离率,而v和s都没有偏离率。瓦尔拉斯的一般均衡=供求平衡=价格平衡294-95。斯拉法否定前者,他给出的生产费用价值=生产费用平衡=成本平衡。请注意,这是均衡的依据,以价格作为平衡的标准,还是以成本作为平衡的标准?瓦尔拉斯认为供求平衡才有价格平衡,在多种商品互相交换时,每一种商品的价格稳定“必需的和充分的条件是,在这类价格下,每种商品的有效需求应等于其有效供给。如果不存在这一均等,要获得平衡价格,就得使有效需求
16、大于其有效供给的那些商品的价格上升,使有效供给大于有效需求的那些商品的价格下降”2167-168。这个因果关系为:供求不平衡-价格变动-供求平衡-价格平衡。在“供求不平衡-价格变动”这个区段,是供求不平衡决定价格变动。在“供求平衡-价格平衡”这个区段,是以供求平衡认定价格平衡。在“价格变动-供求平衡”这个区段,是价格决定供求平衡。发生的问题是供求不平衡,问题的解决是供求平衡,起点和终点都是供求。显然,价格为供求而使用,并非供求为价格而使用。因此,处于供求不平衡和供求平衡之间的价格变动是关键,有价格变动才有供求平衡,价格平衡不过是供求平衡“顺便”带来的。价格上升使需求减少到供求相等,价格下降使需
17、求增加到供求相等,价格如同需求的指示器。价格使供求平衡,价格自己也平衡了。三个重要的量是:用货币单位计量的产量,用货币单位计量的需求量,确定了成交价格的成交量。产量和需求量被设定为总量平衡的两端,成交量作为衡量的基准。需求量=成交量且产量=成交量则供求相等,需求量=成交量而产量成交量则供大于求(供给长边需求短边),产量=成交量而需求量成交量则供小于求(供给短边需求长边)。因为需求指“有效需求”,所以价格下降相对增加需求,价格上升相对减少需求。斯拉法研究的路径选定在投入产出关系。此外他认为,均衡价格取决于与生产条件和收入分配有关的信息。就斯拉法模型来说,总体上针对的是与转形问题有密切联系的价值问
18、题,却又“省去了对价值和剩余价值的计算”,“回避了转形问题,倾向于用生产条件和收入分配的数据得出商品价格和利润率”8247,249。以平均利润率为特征的斯拉法模型由两个体系构成,一个是价格体系,另一个是乘数体系。斯拉法模型的简化式为(1+r)EAijpi+ELi3=EAipi(1+R)EAijqi=EAiqi其中A表示商品数量,p表示价格,r表示平均利润率,L表示劳动量,3表示工资率,q表示乘数,R表示标准比率(收入对生产资料的比率)。两个体系都是总量平衡。瓦尔拉斯的“有效需求”,指“数量确定、价格确定的商品需求”,或“对一种商品的某一数量在某一价格下的需求”270,75。凯恩斯的“有效需求”
19、,指“总需求函数与总供给函数相交之点的D的值”,而且“有效需求不是只有一个惟一的均衡值,而是一个无限幅度的值”924-25。这是我们在依据均衡来建模时,需要注意的。三、实际非均衡的模型问题均衡是一个抽象概念,是假定的对非均衡调整的结果。“在一个抽象的市场体系中,均衡基本上依赖于非均衡的解决方式。”不过也应当知晓,“这些过程是非常复杂的,并且迄今为止进行的研究都以失败而告终”6299-300。抽象市场等同理想市场,“抽象”本身没有问题,但“一种糟糕的抽象”就有问题了。由此也招致无休止的疑问,经济学是否“把均衡强加给社会”,“经济学的均衡与物理学的平衡是否具有同样的性质”,而且“瓦尔拉斯的观点”正
20、是“如果经济均衡是客观的,并且如果它服从普遍的规律那么,经济学要模仿硬科学的研究方法才会有意义”6331-332。现实生活中人们需要做的无非是,把实际非均衡调整到假定均衡。这样就引出,调整到的那个“均衡”,是像物理学的平衡那样的客观均衡,还是有别于物理学的平衡的那种人为均衡,并且前者演化为以“看不见的手”为代表的假说,后者演化为以“看得见的手”为代表的假说。在这里,我们也可以把试图给出均衡标准的研究看作均衡分析,把试图找到调整因素的研究看作非均衡分析,尽管习惯上是把瓦尔拉斯到凯恩斯的研究方法称为均衡分析,把后人要提供“分析的微观基础”的研究方法称为非均衡分析。有人把菲利普斯曲线称为“调节定律”
21、。从所研究的对象可以看出,非均衡学派的基础就是这个“调节定律”6341。人为均衡以理性均衡为可取,理性均衡要求科学的调控,科学的调控要求科学的决策,科学的决策给出适度的政策(指政策的力度要适度)。这可以概括为一个因果关系:非均衡一科学的决策-适度的政策一科学的调控-理性均衡-人为均衡一趋于均衡。取其两端,即非均衡趋于均衡。科学的决策必须经过经济学理论的论证。所谓“科学的”,其要点也就在这里。如果认定“经济科学的核心在于价格理论和资源配置理论,或更确切地说,是在竞争的一般均衡理论中的价格理论和资源配置理论”618,那么也可以认为,价格是模型的平衡依据,资源配置与均衡相对应。因为,在基本模型p=c
22、+v+s中,p是销售价格,c是投入品价格,v是工资或劳动价格,s是利润或销售价格和成本价格之差;同时,“资源的充分运用”对应瓦尔拉斯均衡体系3397,“利润确实为我们提供了有关资源配置的正确信号”5492意识到均衡,是发现了非均衡。随之而来,就是要把非均衡转变成均衡。转变要通过调整才能实现,调整出自决策,决策要经过对非均衡的分析研究,分析研究中必然涉及非均衡模型。非均衡模型一般表现为,根据目标函数最优化原则,解决规划问题。利用数学方法,规划问题分线性规划和非线性规划,前者是讨论在线性约束条件下求线性目标函数的最大或最小问题,后者指目标函数和约束函数中至少有一个是非线性函数。“效用”是边际效用学
23、派的主体观念。从传统效用发展到边际效用,实际上是借用微积分以期科学地解决效用问题。效用以函数来显示,其准则是最优化。最优化反映出人类理性。决策就是权衡各可选方案,选取一个最大者。最优化涉及生产者的产出最大化和利润最大化,消费者的效用最大化,生产者的成本最小化,消费者的支出最小化。由此可见,边际效用学派不过是将思考经济问题的切入点确定在消费者,把对消费者效用、支出、收入的研究,有必要地联系对生产者产出、成本、利润的研究。所谓“宏观经济的微观基础”,就是调整微观变量。非瓦尔拉斯均衡的提出意味着,人们开始转向强调非均衡。希克斯的期货解决方案,贝纳西的排队方法,都把非瓦尔拉斯均衡作为构思经济模型的要点
24、10。最优化是选择理念,最优解是研究结论。均衡和非均衡,用数学语言也可以称为等式和不等式。已知以下概念:线性等式,线性不等式,非线性等式,非线性不等式;线性等式约束,非线性等式约束,线性不等式约束,非线性不等式约束。据此,解规划问题,均衡对应线性等式约束和非线性等式约束,非均衡对应线性不等式约束和非线性不等式约束。经济人被假定理性,约束被假定非控制117。瓦尔拉斯均衡是通过价格调节,实现生产利润最大化和消费效用最大化,供求平衡,达到帕累托最优。非瓦尔拉斯均衡是价格调节不完全有效,需要通过数量配额,使供求平衡。11297比瓦尔拉斯均衡更接近现实的,是价格数量混合调节11325。让非均衡达到瓦尔拉
25、斯均衡,通常给出的是价格调节非均衡模型。用a、b表示交换双方,i=a、b,设i的效用函数为ui(xi,mi),xi、mi分别表示i持有的商品量和货币量,初始价格为p(0),i持有的初始的商品量和货币量分别为wi(0)和mi(0)。给定入G(0,1),令t=0。用I(t)表示规划问题,求解最优值:maxui(xi,mi)s.t.xi=wi(t)+zi>0mi=i(t)-p(t)?zi>0其中wi(t),i(t)分别表示i方第t期持有的商品量和货币量;p(t)为第t期的价格。令规划I(t)中xi、mi、zi的解分别为xi(t)、mi(t)、zi(t),其中zi(t)表示第t期i方的意愿
26、交易量。若za(t)+zb(t)=0,达到瓦尔拉斯均衡。若za(t)+zb(t)*0,令fi(xi,mi)=ui/xiui/mi若za(t)?zb(t)>0,令wi(t+1)=wi(t),i(t+1)=i(t),pi(t)=fi(wi(t+1),i(t+1)。若pa(t)=pb(t),令p(t)=pa(t),达到瓦尔拉斯均衡。若pa(t)*pb(t),令p(t+1)=入pa(t)+(1-入)pb(t),令t=t+1,再求解规划I(t)。若za(t)?zb(t)zb(t),令wa(t+1)=wa(t)-zb(t)a(t+1)=a(t)+p(t)?zb(t)wb(t+1)=wb(t)+zb(
27、t)b(t+1)=b(t)+p(t)?zb(t)pa(t)=fa(wa(t+1),a(t+1)p(t+1)=入p(t)+(1-入)pa(t)令t=t+1,再求解规划I(t)。最终达到瓦尔拉斯均衡。均衡价格为p(t),交易完毕后a持有的商品量和货币量分别为xa(t)、ma(t);b持有的商品量和货币量分别为xb(t)、mb(t)11326-327。与实际非均衡同时存在的是实际非零利润。也正是由实际非零利润表明,存在交换非平衡就有可能存在非零利润。说利润“提供了有关资源配置的正确信号”,可证明它的一个微观经济现象是,“如果某家厂商正在赢利,这表示人们对该厂商的产量估价要高于对其投入物的估价”549
28、2赢利属于非零利润。利润出现在供给方,短期供给的短期均衡涉及短期利润最大化,长期供给的长期均衡涉及长期利润最大化。用供给曲线与需求曲线的交点“可求出均衡价格”,“在均衡价格确定后,可以回过头来考察单个厂商的产量水平和利润”5482。在短期均衡条件下零利润、正利润、负利润都有可能出现,因为成交后是上述三者分别对应价格总额等于、大于、小于平均成本总额,而且这时的成交价格=均衡价格,所以非零利润可以和短期均衡同时存在。在长期均衡条件下某厂商亏损则退出该行业,某厂商赢利则其他厂商将进入该行业,这时的成本包括了机会成本5484,所以非零利润可以和长期均衡同时存在。均衡反映资源配置高效或合理,非均衡反映资
29、源配置低效或不合理。赢利所处的环境为非均衡,说明是不合理的资源配置带来的赢利。赢利所处的环境为均衡,说明是合理的资源配置带来的赢利。四、假设零利润马克思提出利润率下降趋势问题,并阐述了“利润率趋向下降的规律”1235-257。如果以数学对极限的研究来看“下降趋势”,很容易把极限数假设为零。由此又出现了“零利润趋势”假设。譬如,“瓦尔拉斯派理论”始终“主张利润有消失趋势”,而“马歇尔派理论”则“主张利润没有消失趋势”3429。但马歇尔也提出“正常利润率”概念,即后人改称的正常利润或边际效率,它隐含的意思是正常利润之外还有另一种利润。实际上,两者之间“没有矛盾”,瓦尔拉斯是从静态均衡的角度看问题,
30、马歇尔是从动态均衡的角度看问题。按照完全竞争假设,边际成本与平均成本在边际成本曲线和平均成本曲线的相交点上“是相等的,两者都等于价格。所以在完全竞争中,纯利润是零”。按照不完全竞争假设,“平均成本是包含正常利润的。只有在不完全竞争中,这种正常利润才既包含自有要素按其市场价格估定的报酬,又包含其他东西”3434-435。经济利润小于会计利润12204。经济利润为零也被看作超额利润为零,并非会计利润为零,这只是经济学因均衡分析而意识到的需要引入极限的研究。一个极限数只能“越来越接近”,但“永远不能完全达到它”1316。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三卷有如下论述:“要素通常要在市场上购买,因此,它们的价格包含一
31、个已经实现的利润,这样,一个产业部门的生产价格,连同其中包含的利润一起,会加入另一个产业部门的成本价格,就是说,一个产业部门的利润会加入另一个产业部门的成本价格。但是,如果我们把全国商品的成本价格的总和放在一方,把全国的利润或剩余价值的总和放在另一方,那么很清楚,我们就会得到正确的计算举例来说,如果有n个生产部门,每个部门的利润都等于p,所有部门合起来计算,成本价格就=k-np。从总的计算来看,只要一个生产部门的利润加入另一个生产部门的成本价格,这个利润就已经算在最终产品的总价格一方,而不能再算在利润一方。如果这个利润算在利润一方,那只是因为这个商品本身已经是最终产品,它的生产价格不加入另一种
32、商品的成本价格。”1179-180这实际上指出中间产品价格不能重复计算。包含在中间产品价格里的中间产品利润,要统计在最终产品价格当中。只要偏重于研究宏观经济现象,有一个问题就挥之不去。这个问题是,“相对于一定的规模来说,在一个国家的商品生产中利润是相当稳定的吗?”617马克思说的“利润”,“和剩余价值是一回事”,或者说,尽管“剩余价值和利润实际上是一回事并且数量上也相等”,“但是利润还是剩余价值的一个转化形式”,“利润和剩余价值被看作是同一个数量,只是形式不同外在化的过程将进一步发展,并且利润在数量上也将表现为一个和剩余价值不同的量”144,56,57。庞巴维克说的“利润”,指“未来物品成熟变
33、为现在物品,同时它也增值到现在物品的全部价值这种价值的增加额就是资本的利润”,或者说,“企业家把未来物品,转变为现在成品的过程中,由于价值增加而得到利润”14300-301。显然,马克思的利润定义比较具体,而且利润来自内生,只不过“外在化”过程中有些会来自由内生转化的外生;庞巴维克的利润定义难以捉摸,似乎利润来自外生。这是我们在思考零利润问题时,需要注意的。五、等价交换和不等价交换按马克思的本意,等价交换就是按价值交换或按生产价格交换。由此推论,不按价值交换或不按生产价格交换就是不等价交换。等价交换情况下转移利润为零,交换双方各自实现的只是自己产品的剩余价值。不等价交换情况下转移利润非零,一方从外部获得的剩余价值,是另一方从内部支付的剩余价值。这个等量位移的剩余价值,也就是我们说的转移利润。不妨把社会的所有商品简化为两类商品,按照马克思研究资本流动的思路,一类是资本流出部门的商品,另一类是资本流入部门的商品。再把社会的所有购买者简化为两类购买者,一类是资本流出部门商品的购买者,另一类是资本流入部门商品的购买者。设定购买者选择购买此类商品则放弃购买彼类商品,放弃购买此类商品则选择购买彼类商品。资本流出使产量减少直至购买者相对增加,资本流入使产量增加直至购买者相对减少。之后,情况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货车用工协议书
- 酒店连锁协议书
- 行政管理考试复习反馈的及时调整:试题及答案
- 藏医进修协议书
- 2025年软考重要趋势试题及答案
- 补充婚内协议书
- 领用手机协议书
- 衣服布料协议书
- 农资店供货协议书
- 行政法学前沿问题的探讨与试题及答案
- 装修销售培训课件
- 暗挖开挖技术交底
- 会考地理综合题答题模板+简答题归纳-2025年会考地理知识点梳理
- 2025年陕西汉水电力实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5年起重装卸机械操作工(天车)职业技能理论考试题库资料-下(多选、判断题)
- 2025年中考历史总复习-讲练测-主题17 常考图片识记(中国古代史)
- 国家开放大学行管本科《城市管理学》期末纸质考试总题库2025春期版
- 《伪装技术的简介》课件
- 改革发展专题教师培训讲座
- 石油化工装置模块化设计浅析
- 加油站的物资采购与库存管理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