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传学复习资料_第1页
遗传学复习资料_第2页
遗传学复习资料_第3页
遗传学复习资料_第4页
遗传学复习资料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二章遗传的细胞学基础填空题:1、玉米种子的淀粉性(A)基因对砂糖性基因(a)为显性,一个纯系砂糖性玉米的雌蕊接受了淀粉性的花粉,它所产生的种子的胚乳的基因型是Aaa。2、在AaBbCcDdxAaBbCcDd的杂交中,每一亲本能产生_16种配子后代的基因型种类有81种。后代的表型种类有16藉(假定4对基因均为完全显性)。后代中表现A_B_C_D_表型的占一81/256。后代中表现aabbccdd表型的占1/2563、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前期I的偶线期期发生同源染色体的联会配对;前期I的粗线期期染色体间发生遗传物质交换;_前期I的双线期期发生交叉端化现象,这一过程一直进行到中期I后期I_同源染色

2、体染色体分开,而染色单体分离在后期n期。-4、金丝雀的黄棕色羽毛由性连锁隐性基因a控制,绿色羽毛由基因A控制。在一组合的后代中,所有的雄雀都是绿毛的,雌雀都是黄棕色的。该组合的亲本父本基因型为ZaZa_,母本基因型为ZAW_o5、全部的哺乳类动物为XY型类型性决定;家禽几乎为ZW型类型性决定;蜜蜂的性别是由染色体倍数决定的;果蝇的性别由性指数决定的。6、某一植物二倍体细胞有10条同源染色体,在减数分裂前期I可观察到5XY型个双价体,此时共有2Q_条染色单体,到中期n每一细胞可观察到10_条染色单体。7、一粒小麦体细胞里有14条染色体,下列组织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应为:根14条,茎_14条,胚乳_

3、21条,胚_14条,精子_7_条,花粉细胞_7条,助细胞7条、管核7条。选择题:1、遗传学有很多分支,按(C),可分为宏观与微观,前者包括群体遗传学(Populationgenetics)、数量遗传学(Quantitativegentics);后者包括细胞遗传学(Cytogenetics)、核外遗传学(ExtranuclearG.)、染色体遗传学(ChromosomalG.)、分子遗传学(Moleculargenetics)。A、按研究对象分B、按研究范畴分C、研究的层次分D、研究的门类2、ZW型性决定的某雄蛙因性反转变成能育的辛蛙,当它与正常的雄蛙交配后所产生的F1代性别比例为(D)A、A:

4、8=1:2B9:8=2:1C9:8=1:1D全83、相互连锁的两个基因位于(B)上。A、同源染色体B、同一染色体C、非同源染色体D、不同对染色体4、用白颖与黑颖两种燕麦杂交,F1为黑颖,F2黑颖418,灰颖106,白颖36,可见颖色受两对独立遗传基因控制,在基因表达上属显性上位作用。(-)5、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等位基因片断产生交换和重组一般发生在(C)A、细线期B、偶线期C、粗线期D、双线期E、终变期6、下列那种叙述不是细胞质遗传所特有的(C)A、遗传方式是非孟德尔遗传B、F1代的正反交结果不同C、细胞质遗传属母性遗传因此也称母性影响D、不能在染色体上进行基因定位7、在女人的正常体细

5、胞中,已观察到染色体很深的巴氏小体,一般说,这种高度浓缩的X染色体代表着(E)A、常染色质B、结构异染色质C、灯刷染色质D、初级缢痕E、功能异染色质8、AaBb的个体,减数分裂后,产生的配子组合是(C)。A、AaAAaaBbBBbbB、AaBbC、ABAbaBabD、AaAbaBBb9、玉米的染色体数为20条(10对),则胚囊和花粉管的管核的染色体数分别是(C)A、20,10B、20,20C、80,10D、10,1010、用马铃薯的花药离体培养出的单倍体植株,可以正常地进行减数分裂,用显微镜可以观察到染色体两两配对形成12对,根据此现象可推知产生该花药的马铃薯是(C)A、三倍体B、二倍体C、四

6、倍体D、六倍体11、家猫中有一位于常染色体上的基因杂合时,呈现无尾性状(只有骨盆上有痕迹),而在纯合体时,又是致死的,那么当一无尾猫与另一无尾猫杂交时,子代表型为(C)A、全部无尾B、3无尾:1正常C、2无尾:1正常D、1无尾:1正常E、已知资料不能确定答案12、在粗线期发生交换的一对同源染色体,包含(C)A、一个DNA分子B、两个DNA分子C、四个DNA分子D、八个DNA分子判断题:1、某生物染色体2n=24,理论上有24个连锁群。(-)2、对于果蝇常染色体上基因突变的检出,常采用平衡致死品系。(+)3、同源四倍体AAaa自交后,产生的显性个体与隐性个体的表型比为5:1。(-)4、基因是带有

7、遗传信息的DNA或RNA区段,根据基因的功能与性质可以把它分成三类,其中tRNA基因、rRNA基因及调节基因属于没有翻译产物的基因。(-)5、在细胞分裂将结束时,核内出现一个到几个核仁,核仁总是出现在次缢痕处,所以次缢痕又叫核仁形成区,所有的次缢痕都可叫核仁形成区。(-)6、减数分裂中,染色体数目减半发生在后期I,如果从DNA含量上看,达到单倍化的程度发生在后期n。(+)7、马铃薯的2n=48,是个四倍体,曾获得马铃薯的单倍体,经细胞学检查,发现该单倍体在减数分裂时形成12个二价体,可知马铃薯是个同源四倍体。(+)8、玉米从雌雄同株转变为雌雄异株,是基因突变的结果。(+)9、果蝇属XY型性决定

8、的生物,但它的雌雄性别通常取决于X染色体数与常染色体组数的比值即性指数(+)10、同源多倍体是植物界分布最广泛的多倍体类型。(-)11、含有一个营养核和两个雄核的花粉粒称为雄配子体或三核花粉粒(成熟花粉粒)。(+)12、二倍体生物连锁群的数目与染色体数目是一致的。(-)13、玉米从雌雄同株转变为雌雄异株,是基因突变的结果。(+)14、普通小麦染色体是2n=42,二粒小麦2n=28,一粒小麦2n=14,?所以一粒小麦就是单倍体。(-)名词解释:原核细胞:各种细菌、蓝藻等低等生物有原核细胞构成,统称为原核生物。真核细胞:比原核细胞大,其结构和功能也比原核细胞复杂。真核细胞含有核物质和核结构,细胞核

9、是遗传物质集聚的主要场所,对控制细胞发育和性状遗传起主导作用。另外真核细胞还含有线粒体、叶绿体、内质网等各种膜包被的细胞器。真核细胞都由细胞膜与外界隔离,细胞内有起支持作用的细胞骨架。染色质:在细胞尚未进行分裂的核中,可以见到许多由于碱性染料而染色较深的、纤细的网状物,这就是染色质。染色体:含有许多基因的自主复制核酸分子。细菌的全部基因包容在一个双股环形DNA构成的染色体内。真核生物染色体是与组蛋白结合在一起的线状DNA双价体;整个基因组分散为一定数目的染色体,每个染色体都有特定的形态结构,染色体的数目是物种的一个特征。染色单体:由染色体复制后并彼此靠在一起,由一个着丝点连接在一起的姐妹染色体

10、。着丝点:在细胞分裂时染色体被纺锤丝所附着的位置。一般每个染色体只有一个着丝点,少数物种中染色体有多个着丝点,着丝点在染色体的位置决定了染色体的形态。细胞周期:包括细胞有丝分裂过程和两次分裂之间的间期。其中有丝分裂过程分为:(1)DNA合成前期(G1期);(2)DNA合成期(S期);(3) DNA合成后期(G2期);(4)有丝分裂期(M期)。同源染色体:生物体中,形态和结构相同的一对染色体。异源染色体:生物体中,形态和结构不相同的各对染色体互称为异源染色体。无丝分裂:也称直接分裂,只是细胞核拉长,缢裂成两部分,接着细胞质也分裂,从而成为两个细胞,整个分裂过程看不到纺锤丝的出现。在细胞分裂的整个

11、过程中,不象有丝分裂那样经过染色体有规律和准确的分裂。有丝分裂:包含两个紧密相连的过程:核分裂和质分裂。即细胞分裂为二,各含有一个核。分裂过程包括四个时期:前期、中期、后期、末期。在分裂过程中经过染色体有规律的和准确的分裂,而且在分裂中有纺锤丝的出现,故称有丝分裂。单倍体:具有一组基本染色体数的细胞或者个体。二倍体:具有两组基本染色体数的细胞或者个体。联会:减数分裂中,同源染色体的配对过程。胚乳直感:植物经过了双受精,胚乳细胞是3n,其中2n来自极核,n来自精核,如果在3n胚乳的性状上由于精核的影响而直接表现父本的某些性状,这种现象称为胚乳直感。果实直感:植物的种皮或果皮组织在发育过程中由于花

12、粉影响而表现父本的某些性状,称为果实直感。简答题:.细胞的膜体系包括哪些膜结构?细胞质里包括哪些主要的细胞器?各有什么特点?答:细胞的膜体系包括膜结构有:细胞膜、线粒体、质体、内质网、高尔基体、液泡、核膜。细胞质里主要细胞器有:线粒体、叶绿体、核糖体、内质网、中心体。一般染色体的外部形态包括哪些部分?染色体形态有哪些类型?答:一般染色体的外部形态包括:着丝粒、染色体两个臂、主溢痕、次溢痕、随体。一般染色体的类型有:V型、L型、棒型、颗粒型。计算题:植物的10个花粉母细胞可以形成:多少花粉粒?多少精核?多少管核?又10个卵母细胞可以形成:多少胚囊?多少卵细胞?多少极核?多少助细胞?多少反足细胞?

13、答:植物的10个花粉母细胞可以形成:花粉粒:10X4=40个;精核:40X2=80个;管核:40X1=40个。10个卵母细胞可以形成:胚囊:10X1=10个;卵细胞:10X1=10个;极核:10X2=20个;助细胞:10X2=20个;反足细胞:10X3=30个。玉米体细胞里有10对染色体,写出下面各组织的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答:.叶:2n=20(10对).胚乳:3n=30.胚:2n=20(10对).反足细胞n=10.花粉管核(营养核):n=10.根:2n=20(10对).胚囊母细胞:2n=20(10对).卵细胞:n=10.花药壁:2n=20(10对)假定一个杂种细胞里有3对染色体,其中A、B、C来

14、表示父本、A'、B'、C来自母本。通过减数分裂能形成几种配子?写出各种配子的染色体组织。答:能形成2n=23=8种配子:ABCABC'AB'CA'BCA'B'CA'BC'AB'C'A'B'C'问答题:植物的双受精是怎样的?用图表示。答:植物被子特有的一种受精现象。当花粉传送到雌雄柱头上,长出花粉管,伸入胚囊,一旦接触助细胞即破裂,助细胞也同时破坏。两个精核与花粉管的内含物一同进入胚囊,这时1个精核(n)与卵细胞(n)受精结合为合子(2n),将来发育成胚。同时另1精核(n)与两个极核(

15、n+n)受精结合为胚乳核(3n),将来发育成胚乳。这一过程就称为双受精。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有什么不同?用图表示并加以说明。答:有丝分裂只有一次分裂。先是细胞核分裂,后是细胞质分裂,细胞分裂为二,各含有一个核。称为体细胞分裂。减数分裂包括两次分裂,第一次分裂染色体减半,第二次染色体等数分裂。细胞在减数分裂时核内,染色体严格按照一定的规律变化,最后分裂成为4个子细胞,发育成雌性细胞或者雄性细胞,各具有半数的染色体。也称为性细胞分裂。减数分裂偶线期同源染色体联合称二价体。粗线期时非姐妹染色体间出现交换,遗传物质进行重组。双线期时各个联会了的二价体因非姐妹染色体相互排斥发生交叉互换因而发生变异。有丝分

16、裂则都没有。减数分裂的中期I各个同源染色体着丝点分散在赤道板的两侧,并且每个同源染色体的着丝点朝向哪一板时随机的,而有丝分裂中期每个染色体的着丝点整齐地排列在各个分裂细胞的赤道板上,着丝点开始分裂。细胞经过减数分裂,形成四个子细胞,染色体数目成半,而有丝分裂形成二个子细胞,染色体数目相等。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意义在遗传学上各有什么意义在遗传学上?答:有丝分裂的遗传学意义:(1)维持个体的正常生长和发育。使子细胞获得与母细胞同样数量和质量的染色体(2)保证了物种的连续性和持续性。均等式的细胞分裂,使每一个细胞都得到与当初受精卵所具有的同一套遗传性息减数分裂的遗传学意义:(1)维持物种染色体数目的稳

17、定性(2)为生物的变异提供了重要的物质基础何谓无融合生殖?它包含有哪几种类型?答:无融合生殖是指雌雄配子不发生核融合的一种无性生殖方式,被认为是有性生殖的一种特殊方式或变态。它有以下几种类型:.营养的无融合生殖;.无融合结子:包括.单倍配子体无鬲合生殖;.二倍配子体无鬲合生殖;.不定胚;.单性结实。第三章遗传物质的分子基础名词解释:半保留复制:DNA分子的复制,首先是从它的一端氢键逐渐断开,当双螺旋的一端已拆开为两条单链时,各自可以作为模板,进行氢键的结合,在复制酶系统下,逐步连接起来,各自形成一条新的互补链,与原来的模板单链互相盘旋在一起,两条分开的单链恢复成DNA双分子链结构。这样,随着D

18、NA分子双螺旋的完全拆开,就逐渐形成了两个新的DNA分子,与原来的完全一样。这种复制方式成为半保留复制。冈崎片段:在DNA复制叉中,后随链上合成的DNA不连续小片段称为冈崎片段。转录:由DNA为模板合成RNA的过程。RNA的转录有三步: .RNA链的起始; .RNA链的延长; .RNA链的终止及新链的释放。翻译:以RNA为模版合成蛋白质的过程即称为遗传信息的翻译过程。小核RNA:是真核生物转录后加工过程中RNA的剪接体的主要成分,属于一种小分子RNA,可与蛋白质结合构成核酸剪接体。不均一核RNA:在真核生物中,转录形成的RNA中,含有大量非编码序列,大约只有25%RNA经加工成为mRNA,最后

19、翻译为蛋白质。因为这种未经加工的前体mRNA在分子大小上差别很大,所以称为不均一核RNA。遗传密码:是核酸中核昔酸序列指定蛋白质中氨基酸序列的一种方式,是由三个核昔酸组成的三联体密码。密码子不能重复利用,无逗号间隔,存在简并现象,具有有序性和通用性,还包含起始密码子和终止密码子。简并:一个氨基酸由一个以上的三联体密码所决定的现象。多聚合糖体:一条mRNA分子可以同时结合多个核糖体,形成一串核糖体,成为多聚核糖体。中心法则:蛋白质合成过程,也就是遗传信息从DNA-mRNA-蛋白质的转录和翻译的过程,以及遗传信息从DNA到DNA的复制过程,这就是生物学的中心法则。同义密码子:代表一种氨基酸的所有密

20、码子。反密码子:tRNA顶端有三个暴露的碱基与mRNA链上互补的密码子配对。如何证明DNA是生物的主要遗传物质?答:DNA作为生物的主要遗传物质的间接证据:.每个物种不论其大小功能如何,其DNA含量是恒定的。.DNA在代谢上比较稳定。.基因突变是与DNA分子的变异密切相关的。DNA作为生物的主要遗传物质的直接证据:.细菌的转化已使几十种细菌和放线菌成功的获得了遗传性状的定向转化,证明起转化作用的是DNA;.噬菌体的侵染与繁殖主要是由于DNA进入细胞才产生完整的噬菌体,所以DNA是具有连续性的遗传物质。.烟草花叶病毒的感染和繁殖说明在不含DNA的TMV中RNA就是遗传物质。简述DNA双螺旋结构及

21、其特点?答:根据碱基互补配又t的规律,以及对DNA分子的X射线衍射研究的成果,提出了DNA双螺旋结构。特点:.两条多核昔酸链以右手螺旋的形式,彼此以一定的空间距离,平行的环绕于同一轴上,很像一个扭曲起来的梯子。.两条核昔酸链走向为反向平行。.每条长链的内侧是扁平的盘状碱基。.每个螺旋为3.4nm长,刚好有10个碱基对,其直径为2nm。.在双螺旋分子的表面有大沟和小沟交替出现。原核生物DNA聚合酶有哪几种?各有何特点?答:原核生物DNA聚合酶有DNA聚合酶I、DNA聚合酶II和DNA聚合酶III。DNA聚合酶I:具有5'-3聚合酶功能外,还具有3'-5'核酸外切酶和5&#

22、39;-3'核酸外切酶的功能。DNA聚合酶II:是一种起修复作用的DNA聚合酶,除具有5'-3'聚合酶功能外,还具有3'-5'核酸外切酶,但无5'-3'外切酶的功能。DNA聚合酶III:除具有5'-3'聚合酶功能外,也有3'-5'核酸外切酶,但无3'-5'外切酶的功能。问答题:真核生物与原核生物DNA合成过程有何不同?答:.真核生物DNA合成只是发生在细胞周期中的S期,原核生物DNA合成过程在整个细胞生长期中均可进行。.真核生物染色体复制则为多起点的,而原核生物DNA复制是单起点的。.真核生

23、物DNA合成所需的RNA引物及后随链上合成的冈崎片段的长度比原核生物的要短。.在真核生物中,有a、秋丫、8和£呼中DNA聚合酶,8是DNA合成的主要酶,由DNA聚合酶a控制后随链的合成,而由DNA聚合酶8控制前导链的合成。既在真核生物中,有两种不同的DNA聚合酶分别控制前导链和后随链的合成。在原核生物DNA合成过程中,有DNA聚合酶I,DNA聚合酶II和DNA聚合酶III,并由DNA聚合酶III同时控制两条链的合成。.真核生物的染色体为线状,有染色体端体的复制,而原核生物的染色体大多数为环状。简述原核生物RNA的转录过程。答:RNA的转录有三步:.RNA链的起始:首先是RNA聚合酶在

24、8因子的作用下结合于DNA的启动子部位,并在RNA聚合酶的作用下,使DNA双链解开,形成转录泡,为RNA合成提供单链模板,并按照碱基配对的原则,结合核昔酸,然后,在核昔酸之间形成磷酸二脂键,使其相连,形成RNA新链。8因子在RNA链伸长到89个核昔酸后被释放,然后由核心'酶催化RNA链的延长。.RNA链的延长:RNA链的延长是在8因子释放以后,在RNA聚合酶四聚体核心酶催化下进行。因RNA聚合酶同时具有解开DNA双链,并使其重新闭合的功能。随着RNA链的延长,RNA聚合酶使DNA双链不断解开和闭合。RNA转录泡也不断前移,合成新的RNA链。.RNA链的终止及新链的释放:当RNA链延伸到

25、终止信号时,RNA转录复合体就发生解体,而使新合成的RNA链得以释放。真核生物与原核生物相比,其转录过程有何特点?答:真核生物转录的特点:.在细胞核内进行。.mRNA分子一般只编码一个基因。.RNA聚合酶较多。.RNA聚合酶不能独立转录RNAo原核生物转录的特点:.原核生物中只有一种RNA聚合酶完成所有RNA转录。.一个mRNA分子中通常含有多个基因。简述原核生物蛋白质合成的过程。答:蛋白质的合成分为链的起始、延伸和终止阶段:第四章孟德尔遗传填空题:1、孟买型“C型血是由于_H基因发生突变,_hh基因型不能使抗原前体转变为H抗原,因此即使有1A或IB基因,也不能形成_A抗原或B抗原。2、当并发

26、系数C=1时,表示无干涉。当C=0时,表示完全干涉,即无双交换的发生当1>C>0时,表示不完全干涉。即第一次见换后引起邻近第二次交换机会的减少或下降。c>1时,表示负干涉,即第一次见换后引起邻近第二次交换机一会的增加或上升。常在微生物中出现这种现象。3、豌豆中,高茎(T)对矮茎(t)为显性,黄子叶(Y)对绿子叶(y)为显性,假设这两个位点的遗传符合自由组合规律,若把真实遗传的高茎黄子叶个体与矮茎绿子叶个体进行杂交,F2中矮茎黄子叶的概率为_o3/164、人类中,苯丙酮尿症的常染色体隐性纯合体是一种严重的代谢缺馅。如果正常的双亲生了一个患病的女儿,一个正常表型的儿子。问:儿子是

27、此病基因携带者的概率是_o2/35、大麦中,密穗对稀穗为显性,抗条诱对不抗条诱为显性。一个育种工作者现有一个能真实遗传的密穗染病材料和一个能真实遗传的稀穗抗病材料,他想用这两个材料杂交,以选出稳定的密穗抗病品种,所需要类型有第_F2代就会出现,所占比例为1/16,到第F3代才能肯定获得,如果在F3代想彳#到100个能稳定遗传白目标株系,F2代至少需种植1600株。6、有一杂交:CCDDxccdd,假设两位点是连锁的,而且相距20个图距单位。F2中基因型(ccdd)所占比率为16%。7、萝卜甘蓝是萝卜和甘蓝的杂种,若杂种体细胞染色体数为36,甘蓝亲本产生的配子染色体数为9条,萝卜单倍体数应为9_

28、条,可育的杂种是4倍体。8、如果100个性母细胞在减数分裂时有60个发生了交换,那麽形成的重组合配子将有_120个,其交换率为_30%。9、玉米种子的淀粉性(A)基因对砂糖性基因(a)为显性,一个纯系砂糖性玉米的雌蕊接受了淀粉性的花粉,它所产生的种子的胚乳的基因型是Aaao10、在玉米植株中,5个小抱子母细胞可以产生_20个配子,5个大抱子母细胞可以产生5_个配子,5个花粉细胞可以产生旦个配子,5个胚囊可以产生5_个配子。11、一个女人是AB血型,其丈夫是A血型,第一个男孩子的表型是B血型,那么这对夫妇男性基因型是女性基因型是上。12、在完全显性,不完全显性、共显性、镶嵌显性等情况下,一对相对

29、性状杂交,F2代表现型分离比例分别是3:1,1:2:1,1:2:1,1:2:113、设有一杂交组合为AABBEBaabbee其B的基因型为AaBbEe,F1产生的配子有ABE,ABe,AbE,Abe,aBE,aBe,abE,abe/8种。判断题:1、根据分离规律,杂种相对遗传因子发生分离,纯种的遗传因子不分离。(-)2、在一个混杂的群体中,表现型相同的个体,基因型也一定相同。(-)3、同源多倍体是植物界分布最广泛的多倍体类型。(-)4、在细胞分裂将结束时,核内出现一个到几个核仁,核仁总是出现在次缢痕处,所以次缢痕又叫核仁形成区,所有的次缢痕都可叫核仁形成区。(-)5、含有一个营养核和两个雄核的

30、花粉粒称为雄配子体或三核花粉粒(成熟花粉粒)。(+)6、秃顶是由常染色体的显性基因B控制,只在男性中表现,一个非秃顶的男人与一个母亲是秃顶的女人婚配,他们的儿子中可能会出现秃顶。(+)-7、控制相对性状的等位基因位于同源染色体的相对位置上。(+)8、椎实螺的右旋对左旋是显性,当含有纯合右旋和含有纯合左旋基因型的椎实螺交配后,F1代为左旋,当F1自交后,F2代出现右旋:左旋=3:1的分离。(-)选择题:1.小鼠中,黑色由常染色体隐性基因决定。两个正常毛色的小鼠交配,产生了一个黑色雄鼠,该黑色雄鼠与一个正常毛色雌鼠再进行兄妹间交配,那么所产生的第一个小鼠是黑色的概率是(假设没有发生突变)(C)A、

31、0B、1/4C、1/3D、1/2E、1/82、在AAbbCCXaaBBcc的杂交后,F2代的纯合隐性个体的比率是(E)A、0B、1/8C、1/3D、1/32E、1/643、在家狗中,基因型A_B_为黑色,aaB_为赤褐色,A_bb为红色,aabb为柠檬色。一只黑狗和一只柠檬色狗交配生下一只柠檬色小狗。如果这只黑猫与另一只基因型相同的狗交酉工那么予期子代中,黑色:红色:赤褐色:柠檬色的比例为(B)A、9:7B、9:3:3:1C、12:3:1D、9:6:14、一个2倍体配子(AA)与该种正常的单倍体配子(a)结合,产生的后代是(C)A、异源三倍体B、三体C、由于三价体的随机分离几乎是不育的D:由于

32、染色体缺乏同源性几乎是不育的1、杂种植株AaBbCc自交,如果所有的座位都在常染色体上,无连锁关系,与自交亲本表现型不同的后代比例是:(C)A、1/8B、1/4C、37/64D、7/82、豌豆中,高茎(T)对矮茎(t)为显性,黄子叶(Y)对绿子叶(y)为显性,假定这两个位点的遗传符合孟德尔第二定律,若把真实遗传的高茎黄子叶个体与矮茎绿子叶个体进行杂交,F2代中矮茎黄子叶的概率是(C)A、1/16B、1/8C、3/16D、1/4E、1/23、老鼠中,毛色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黑毛对白毛为完全显性,如果白毛与黑毛杂合体交配,子代将显示(B)A、全部黑毛B、黑毛:白毛=1:1C、黑毛:白毛=3:1D、

33、所有个体都是灰色4、小鸡中,两对独立遗传的基因控制着羽毛色素的产生和沉积,在一个位点上,显性基因可产生色素,隐性基因则不产生色素;在另一位点上,显性基因阻止色素的沉积,隐性基因则可使色素沉积。小鸡羽毛的着色,必须能产生并沉积色素,否者为白色毛。如果一表现型为白色的鸡(两位点均为隐性纯合体)和另一种表现型为白色的鸡(两位点均为显性纯合体)进行杂交,F2代中羽毛着色的频率为(B)A、1/16B、3/16C、4/16D、7/16E、9/165、某植物中,花色是由一对呈中间显性的基因控制的,一种纯合体为深蓝色花,另一种纯合体为白花,杂合体为浅蓝色花。如果深蓝色花与浅蓝花进行杂交,其子代的表型为(B)A

34、、全部浅蓝花B、1/2浅蓝花,1/2深蓝花C、全部深蓝花D、深蓝花:浅蓝花:白花=2:1:1E、以上答案均不正确6、有一豌豆的杂交试验,P:绿子叶X黄子叶T5全部黄子叶Tf2:1绿子叶:3黄子叶。那么,F2代中能真实遗传的(即纯合子)黄子叶所占总体的比例是(C)A、3/4B、2/3C、1/4D、1/3E、1/87、紫茉莉绿白斑遗传实验中,绿色、白色、绿白斑三种枝条上的花粉分别给绿色枝条上的花授粉时,杂种植株表现为(A)A、绿色B、白色C、绿白斑D、绿色、白色、绿白斑8、在蛾子中,黑体(b)对正常体色(b+)为隐性,紫眼(?)对正常眼(p+)为隐性,一个双杂合体雌蛾与一紫眼黑体雄蛾杂交,其子代为

35、91完全正常:9正常体色紫眼:11黑体正常眼:89黑体紫眼,从这个资料来看,这两基因有无连锁关系(A)A、连锁10个图距B、连锁20个图距C、连锁5个图距D、连锁90个图距E、不连锁9、Aabb与AaBb杂交产生A_B_类型子代的比率为(A)A、3/8B、5/8C、7/8D、9/1610、亲代传给子代的是(C)A、基因型B、表现型C、基因D、性状11、根据人类血型遗传知识,可以鉴别亲子间的血缘关系。已知父母中之一方AB血型,另一方为0血型,其子女的血型可能是:(C)A、。型;B、AB型;C、A型或B型;D、A型;E、B型12、白猫与黑猫交配,Fi都是白猫。Fi相互交配,F2中白、黑、棕三种小猫

36、的比例为12:3:1,是下列哪一种原因引起的。(B)A、互补作用B、显性上位作用C、抑制作用D、隐性上位作用13、人类白化症是常染色体单基因隐性遗传病,这意味着白化症患者的双亲必须(D)。A、双亲都是白化症患者B、双亲之一是携携带者C、双亲都是纯合体D、双亲都是致病基因携带者14、三体的遗传表现与二倍体不同,当一个显性三体(AAa)与隐性二倍体(aa)进行则交,后代的显性个体与隐性个体的分离比为5:1。(-)15、如果干涉为33.3%,观察到的双交换值与预期的双交换值的比例应为(A)A、66.7%B、33.3%C、5/6D、20.6%16、最深红粒的小麦和白粒小麦杂交,Fi为中间类型的红粒,F

37、2中大约有1/64为白粒,其余为由深至浅的红色籽粒。由此可以判断控制该性状的基因有(B)A、4对B、3对C、2对D、1对17、三体的遗传表现与二倍体不同,当隐性(a/a)与野生型三体(+/+/+)杂交,得到杂合的F1三体再与a/a回交,后代野生型与隐性个体的比例为(B)A、35:1B、5:1C、3:1D、1:118、在互补实验中,下列关于顺反子的说法哪一个是不正确的(A)A、同一顺反子中的两个突变位点顺式排列有互补,表现野生型B、同一顺反子中的两个突变位点反式排列没有互补,表现突变型C、不同顺反子中的两个突变位点顺式排列有互补,表现野生型D、不同顺反子中的两个突变位点反式排列没有互补,表现突变

38、型19、老鼠中,毛色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黑毛对白毛为完全显性,如果白毛与黑毛杂合体交配,子代将显示(B)A、全部黑毛B、黑毛:白毛=1:120、一个合子有两对同源染色体A和A'及B和B"在它的生长期间体细胞中,你预期是下面哪种组合(C)''A、AABBB、AABBC、AABBD、AABB21、10个小抱子母细胞和10个花粉细胞能产生的配子数为(A)A、40,10B、80,20C、80,80D、40,4022、下面各种情况:(1)亲代细胞与子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是相等的。(A)(2)二倍体生物细胞中的染色体会有一个减半的过程。(B)(3)在此过程终了时,每个细胞只

39、有每对染色体中的一个。(B)(4)在二倍体生物中,子细胞中有每对染色体的二个成员。(A)符合:A.有丝分裂B.减数分裂C.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D.两者均不符合简答题:小麦毛颖基因P为显性,光颖基因p为隐性。写出下列杂交组合的亲本基因型:(1)毛颖年颖,后代全部毛颖。(2)毛颖年颖,后代3/4为毛颖1/4光颖。(3)毛颖洸颖,后代1/2毛颖1/2光颖。答:(1)亲本基因型为:ppxPP;PPXPp;(2)亲本基因型为:Ppxpp;(3)亲本基因型为:PpXpp。小麦无芒基因A为显性,有芒基因a为隐性。写出下列个各杂交组合中F1的基因型和表现型。每一组合的F1群体中,出现无芒或有芒个体的机会是多少?

40、(1)AAaa,(2)AAAa,(3)AaXAa,(4)Aaxaa,(5)aaxaa,答:.F1的基因型:Aa;F1的表现型:全部为无芒个体。.F1的基因型:AA和Aa;F1的表现型:全部为无芒个体。.F1的基因型:AA、Aa和aa;F1的表现型:无芒:有芒=3:1。.F1的基因型:Aa和aa;F1的表现型:无芒河忻?1:1。.F1的基因型:aa;F1的表现型:全部有芒个体。小麦有殍基因H为显性,裸粒基因h为隐性。现以纯合的有殍品种(HH)与纯合的裸粒品种(hh)杂交,写出其F1和F2的基因型和表现型。在完全显性的条件下,其F2基因型和表现型的比例怎么样?答:F1的基因型:Hh,F1的表现型:

41、全部有殍。F2的基因型:HH:Hh:hh=1:2:1,F2的表现型:有殍:无殍=3:1大豆的紫花基因P对白花基因p为显性,紫花咕花的F1全为紫花,F2共有1653株,其中紫花1240株,白花413株,试用基因型说明这一试验结果。答:由于紫花咕花的F1全部为紫花:即基因型为:PPXpp?Pc而F2基因型为:PpXPp?PPPp:pp=1:2:1,共有1653株,且紫花:白花=1240:413=3:1,符合孟得尔遗传规律。纯种甜玉米和纯种非甜玉米间行种植,收获时发现甜粒玉米果穗上结有非甜玉米的子实,而非甜玉米果穗上找不到甜粒的子实,如何解释这一现象?怎么样验证解释?答:.为胚乳直感现象,在甜粒玉米

42、果穗上有的子粒胚乳由于精核的影响而直接表现出父本非甜显性特性的子实。原因:由于玉米为异花授粉植物,间行种植出现互相授粉,并说明甜粒和非甜粒是一对相对性状,且非甜粒为显性性状,甜粒为隐性性状(假设A为非甜粒基因,a为甜粒基因)。.用以下方法验证:测交法:将甜粒玉米果穗上所结非甜玉米的子实播种,与纯种非甜玉米测交,其后代的非甜粒和甜粒各占一半,既基因型为:Aaxaa=1:1,说明上述解释正确。自交法:将甜粒玉米果穗上所结非甜玉米的子实播种,使该套袋自交,自交后代性状比若为3:1,则上述解释正确。花生种皮紫色(R)对红色(r)为显性,厚壳T对薄壳t为显性。R-r和T-t是独立遗传的。指出下列各种杂交

43、组合的:1 .亲本基因型、配子种类和比例。2.F1的基因型种类和比例、表现型种类和比例。答:祥见下表:杂交基因型亲本表现型配子种类配子比例F1基园型F1表现1TTrrxttRR厚壳红色薄壳紫色Tr:tRTtRr厚壳紫IL_JTTRRXttrr厚壳紫色薄壳红色TR:trZ1TtRr厚壳紫IL_JTtRrxttRr厚壳紫色薄壳紫色TR:tr:tR:Tr1:3:3:1TtRR:ttRr:TtRr:ttRR:Ttrr:ttrr=1:2:2:1:1:1厚壳紫色:薄壳紫色:厚壳红色:薄壳红色=3:3:1:1JttRrtR:11:TtRr:Ttrr:XTtrrttRr:ttrr=1:1:1:1厚壳紫色:厚壳

44、红色:薄壳紫色:薄壳红色=1:1:1:1番茄的红果丫对黄果y为显性,二室M对多室m为显性。两对基因是独立遗传的。当一株红果二室的番茄与一株红果多室的番茄杂交后,F1群体内有3/8的植株为红果二室的,3/8是红果多室的,1/8是黄果二室的,1/8是黄果多室的。试问这两个亲本植株是怎样的基因型?答:番茄果室遗传:二室M对多室m为显性,其后代比例为:二室:多室=(3/8+1/8):(3/8+1/8)=1:1,因此其亲本基因型为:MrWmm。番茄果色遗传:红果Y对黄果y为显性,其后代比例为:红果:黄果=(3/8+3/8):(1/8+1/8)=3:1,因此其亲本基因型为:YyxYyo因为两对基因是独立遗

45、传的,所以这两个亲本植株基因型:YyMMYymmo下表是不同小麦品种杂交后代产生的各种不同表现性的比例,试写出各个亲本基因型(设毛颖、抗锈为显性)。答:根据其后代的分离比例,得到各个亲本的基因型:(1)毛颖感锈X颖感锈:Pprr币prr(2)毛颖抗锈X颖感锈:PpRrXpprr(3)毛颖抗锈光颖抗锈:PpRrXppRr(4)光颖抗锈光颖抗锈:ppRrXppRr大麦的刺芒R对光芒r为显性,黑殍B对白殍b为显性。现有甲品种为白殍,但具有刺芒;而乙品种为光芒,但为黑殍。怎样获得白殍光芒的新品种?(设品种的性状是纯合的)答:甲、乙两品种白基因型分别为bbRR和BBrr,将两者杂交,得至F1(BbRr)

46、,经自交得到F2,从中可分离出白殍光芒(bbrr)的材料,经多代选育可培育出白殍光芒的新品种。小麦的相对性状,毛颖P是光颖p的显性,抗锈R是感锈r的显性,无芒A是有芒a的显性,这三对基因之间不存在基因互作。已知小麦品种杂交亲本的基因型如下,试述F1的表现型。(1) PPRRAappRraa(2) pprrAa>PpRraa(3) PpRRAaPpRrAa(4) PprraaRpRrAa答:.F1表现型:毛颖抗锈无芒、毛颖抗锈有芒。.F1表现型:毛颖抗锈无芒、毛颖抗锈有芒、毛颖感锈无芒、毛颖感锈有芒、光颖抗锈无芒、光颖抗锈有芒、光颖感锈无芒、光颖感锈有芒。.F1表现型:毛颖抗锈无芒、毛颖抗

47、锈有芒、光颖抗锈无芒、光颖抗锈有芒。.F1表现型:毛颖抗锈有芒、毛颖抗锈无芒、毛颖感锈无芒、毛颖感锈有芒、光颖感锈无芒、光颖抗锈无芒、光颖抗锈有芒、光颖感锈有芒。光颖、抗锈、无芒(ppRRAA)小麦和毛颖、感锈、有芒(PPrraa)小麦杂交,希望从F3选出毛颖、抗锈、无芒(PPRRAA)的小麦10株,在F2群体中至少应选择表现型为毛颖、抗锈、无芒(P_R_A_)小麦几株?答:解法一:F1:PpRrAaF2中可以产生毛颖、抗锈、无芒表现型的基因型及其比例:PPRRAA:PpRRAA:PPRrAA:PPRRAa:PpRrAA:PPRrAaPpRRAa:PpRrAa=1:2:2:2:4:4:4:8按

48、照一般方法则:(1/27)+(6/27)(例4)+(12/27)(M16)+(8/27)(1/64)=1/8,则至少选择:10/(1/8)=80(株)。解法二:可考虑要从F3选出毛颖、抗锈、无芒(PPRRAA)的纯合小麦株系,则需在F2群体中选出纯合基因型(PPRRAA)的植株。因为F2群体中能产生PPRRAA的概率为1/27,所以在F2群体中至少应选择表现为(P_R_A-_)的小麦植株:1/27=10XX=10X27=270(株)基因型为AaBbCcDd的F1植株自交,设这四对基因都表现为完全显性,试述F2群体中每一类表现型可能出现的频率。在这一群体中,每次任取5株作为一样本,试述3株全部为

49、显性性状、2株全部为隐性性状,以及2株全部为显性性状、3株全部为隐性性状的样本可能出现的频率各为多少?答:AaBbCcDd:F2中表现型频率:(3/4+1/4)4=81:27:27:27:27:54/4:54/4:54/4:54/4:3:3:3:3:1(1) .5株中3株显性性状、2株隐性性状频率为:(81/256)3(1/256)2=0.03167630.0000152587=0.00000048334.5株中3株显性性状、3株隐性性状频率为:(81/256)2(1/256)3=(6561/85536)X(1/16777216)=0.07670450.0000000596046=0.0000

50、0000457194设玉米子粒有色是独立遗传的三显性基因互作的结果,基因型为A_C_R的子粒有色,其余基因型的子粒均无色。有色子粒植株与以下3个纯合品系分别杂交,获得下列结果:(1)与aaccRR品系杂交,获得50%<色子粒(2)与aaCCrr品系杂交,获得25%有色子粒(3)与AAccrr品系杂交,获得50%有色子粒问这些有色子粒亲本是怎样的基因型?答:.基因型为:AACcR_或AaCCR_或AaCcR_或AACcrr或AaCCrr.基因型为:AaC_Rr或AaccRr.基因型为:A_CcRR或A_CCRr萝卜块根的形状有长形的、圆形的、有椭圆型的,以下是不同类型杂交的结果:长形XH形

51、-595椭圆型长形海隋圆形-205长形,201椭圆形椭圆形胭形-198椭圆形,202圆形椭圆形流隋圆形-58长形112椭圆形,61圆形说明萝卜块根属于什么遗传类型,并自定义基因符号,标明上述各杂交亲本及其后裔的基因型?答:由于后代出现了亲本所不具有的性状,因此属于基因互作中的不完全显性作用。设长形为aa,圆形为AA,椭圆型为Aa。(1) aaAAAa(2) aaAaAa:aa(3) AaAAAA:Aa=198:202=1:1(4) AaAaAA:Aa:aa=61:112:58=1:2:1假定某个二倍体物种含有4个复等位基因(如a1、a2、a3、a4),试决定在下列三种情况下可能有几种基因组合?

52、.一条染色体;.一个个体;.一个群体。答:a1、a2、a3、a4为4个复等位基因,故:.一条染色体上只能有a1或a2或a3或a4;.一个个体:正常的二倍体物种只含有其中的两个,故一个个体的基因组合是a1a1或a2a2或a3a3或a4a4或a1a2或a1a3或a1a4或a2a3或a2a4或a3a4;.一个群体中则a1a1、a2a2、a3a3、a4a4a1a2、a1a3、a1a4、a2a3a2a4、a3a4等基因组合均可能存在。分离比例实现的条件根据分离规律,由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个体杂交产生的F1,其自交后代分离比为3:1,测交后代分离比为1:1这些分离比出现的条件是:l研究的生物体是二倍体1 F

53、1个体形成的两种配子的数目是相等的,并且两种配子的生活力是一样的;受精时各雌雄配子都能以均等的机会相互自由组合。l不同基因型的合子及有合子发育的个体具有同样或大体相同的存活率。l研究的相对性状差异明显,显形表现是完全的。l杂种后代都处于相对一致的条件下,而且试验分析的群体群体比较大。名词解释:测交:杂种一代与隐性纯合体的杂交回交:杂种后代与亲本之一的杂交自交:同株花朵间或同一朵花内雌雄配子的受精结合多因一效:多个基因影响同一性状一因多效:一个基因同时影响多个性状复等位基因:是指在同源染色体的相同位点上,存在3个或3个以上的等位基因,这种等位基因在遗传学上称为复等位基因。非等位基因间的相互作用:

54、l基因互作:在生物性状遗传中,有的单位性状是由两对或两对以上的基因控制的,这种n对基因共同作用决定一个单位性状发育的遗传现象就叫做基因互作。各种互作方式:互补作用:当只有一对基因是显性,或两对基因都是隐性时,则表现为另一性状。这种基因互作的类型称为互补作用积加作用:两种显性基因同时存在时产生一种性状,单独存在时能分别表现相似的性状,两种显性基因均不存在时又表现第三种性状,这种基因互作称为积加作用。重叠作用:不同对基因互作时,对表现型产生相同的影响,F2产生15:1的比例,这种基因互作称为重叠作用。显性上位作用:两对独立遗传基因共同对一对性状发生作用,而且其中一对基因对另一对基因的表现有遮盖作用

55、,这种情形称为上位性;后者被前者所遮盖,称为下位性。隐性上位作用:在两对互作的基因中,其中一对隐性基因对另一对基因起上位性作用,称为隐性上位作用。上位作用和显性作用不同,上位作用发生于两对不同等位基因之间,而显性作用则发生于同一对等位基因的两个成员之间。抑制作用:在两对独立基因中,其中一对显性基因,本身并不控制性状的表现,但对另一对基因的表现有抑制作用,称为抑制基因。抑制基因本身不能决定性状,而显性上位基因除遮盖其他基因的表现型外,本身还能决定性状。第五章填空题:1、存在于同一染色体上的基因,组成一个连锁群。一种生物连锁群的数目应该等于单倍体染色体数(n),由性染色体决定性别的生物,其连锁群数

56、目应于单倍体染色体数加1(n+1)o2、相互易位杂合体在减数分裂同源染色体联会时,常出现十字图象,随着分裂的进行,到中期I,还会形成_o,和之图形,前者呈相邻(邻近)分离分离,形成的配子是不育育的,后者呈相间(交互)分离分离,形成的配子是_而育育的。3、1909年,丹麦遗传学家约翰逊WilhelmLudwigJohamsen,创造了基因一词来代替孟德尔的遗传因子,并且还提出了基因型和表型概念。4、有丝分裂是细胞分裂_1_次,染色体复制_1_次,子细胞染色体数目为2N;而减数分裂是细胞分裂_2次,染色体复制1_次,子细胞染色体数目为No5、假显性是由于_引起的,假连锁是由于缺失,易位引起的。6、臂内倒位的倒位环内,非姊妹染色单体之间发生一次交换,其结果是减数分裂的后期分离出四种形式的染色体即双着丝粒染色体,无着丝粒染色体,正常染色体,倒位染色体。7、基因与性状之间远不是一对一的关系,既有一因多效的关系,又有多因一效的关系。选择题:1、一个合子中有二对同源染色体为AA',BB',在生长期间,你认为其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是下例哪种组合。(C)A.AA'BBB.AABB'C.AA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