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案-16家乡新变化人教(新版)_第1页
二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案-16家乡新变化人教(新版)_第2页
二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案-16家乡新变化人教(新版)_第3页
二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案-16家乡新变化人教(新版)_第4页
二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案-16家乡新变化人教(新版)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2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716家乡新变化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家乡新变化是统编教材小学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我们生活的地方中的第四课。本单元是通过引导学生感受家乡的山水风景、家乡的物产与人们的生活,旨在促进学生对家乡生活的悦纳和责任。家乡新变化这课书的教学我将从门前新事多、家乡特色代代传和我的家乡会更好这三个方面来展开,旨在引导学生在历时性视角下,感受家乡的变化,同时对家乡的发展进行批判性反思,发现需要进一步改进的地方。本课是家乡新变化中的第二课时。在学生感受家乡的发展变化,树立作为家乡小主人的白豪感与责任感的基础上,家乡特色代代传”这一板块通过认识家乡变化中的不变,感受家乡传统文化的丰盛多彩,培养民族白豪感

2、。因此,本课重在培养学生具有建设家乡的责任意识。二、学情分析课前,我利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授课班级学生进行了学情调查。1 1、你觉得我们的家乡发生变化了吗?发生了哪些变化?2 2、你觉得我们家乡有哪些特色?3 3、你了解我们的家乡特色吗?47%47%的同学认为我们城市的高楼大厦变多了, 有 18%18%的同学是认为我们家乡的街道越来越美丽了,有 20%20%的同学认为海河两岸的风景越来越美丽了,有 5%5%的同学认为我们出行的方式越来越多了。从调查结果看,学生在回答家乡变化时比较单一,视角比较集中。主要集中在基础建设等物质层面的变化。对于人们生活方式,风俗习惯、衣食住行并没有提到。在教学中,可

3、以通过调查、采访、参观等例外方式,进行今昔对比,让学生感受家乡的变化。有 7%7%的学生说出快板,有 31%31%的学生说出杨柳青年画,有 57%57%勺学生说出狗不理包子,有 5%5%的不知道。有 98%98%的学生只是见过但并不了解,仅有 2%2%的学生能简单说出家乡特色的故事。从问卷的结果上来看,由于学生的年龄小,生活阅历少,家乡的传统文化对学生是既熟悉又陌生。因此,整个教学过程就是学生对家乡传统文化亲切接触的过程,通过体验、2/7认识、感悟和行动,对家乡传统的了解从含混到清撤、到新鲜生动,从一知半解到全面深刻,升华了心爱家乡的情感。三、教学目标1 1、初步感受家乡特色传统文化的丰盛多彩

4、。2 2、激发学生心爱家乡和家乡传统文化的情感。3 3、培养对家乡特色文化的传承意识。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感受家乡特色传统文化的丰盛多彩教学难点:培养对家乡特色文化的传承意识五、教学准备学生:课前调查。搜集白己感兴趣的家乡特色,并介绍出来。教师:课件、板贴。六、教学过程(一)激视频入,引情入境1 1、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在我们的家乡有很多地方都发生了变化,老师发现我们家乡还有很多没变的传统,你们知道吗?我们来看一个小短片吧! (播放视频)你看到了什么?生汇报2 2、师:这些都具有我们家乡的特色,那今天我们就来一起走进我们的家乡特色。(板书家乡特色)我们可以把这些家乡特色分成 4

5、 4 类,分别是工艺、美食、服饰和曲艺,我们来分一分吧!生分类3/73 3、师:你对哪个感兴趣?老师在每组的桌子上都放了小牌子,现在请同学们把桌牌揭开,坐到你喜欢的小组中去吧!【设计意图】本环节以天津特色的传统文化视频引入学生真实的生活,激发学生对家乡特色的兴趣。学生通过白行分组,可以选择白己最喜欢的家乡特色进行了解,在兴趣的引导下,学生会用心白主地参与教与学的全过程。(二)走进特色,丰盛认知1 1、教师出示老美华图片并进行扼要介绍。师:老美华正-家创始于 19111911 年的中华老字号,距今已经有 100100 多年的历史了。当时老美华以专门制作经营绣花鞋、 传统布鞋等而闻名于天津的大街小

6、巷。 现在在我们的天津,老美华一共有 5656 家分店。2 2、出示关于老美华的采访视频。师:请你动脑筋仔细回忆一下,老美在你的生活中出现过吗?3 3、总结老美华的传承师:老美华作为我们天津的一家百年老字号,发源于三寸金莲,它的传统制鞋技术已经是国家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但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鞋已经退出了历史舞台。为了满足顾客的需要,老美华在鞋的样子和功能上求新求变,而且服饰也逐渐成为老美华的另一个招牌产品。老美华从一家鞋店,发展成经营各种服饰和鞋的百年老字号,就这样具有我们家乡特色的老美华就这样一代一代的传承了下来。(板书:代代传)。老美华在近百年传承鞋文化的同时也在向全社会传播者孝道,老美华

7、需要代代传,传统的美德更需要代代传,希望同学们可以在老美华给我们家里的老人买一双舒畅又美观的鞋,表达我们的爱和感谢。4 4、师:你想向大家介绍哪个家乡特色呢?请你先在小组里和小伙伴们交流一下吧!【设计意图】本环节通过图片和采访视频,拉近学生与家乡特色老美华间的距离,学生与老美华进行直接的交流。然后教师总结老美华的传承,学生明白需要传承的不仅是家乡特色,还是家乡特色所蕴含的传统美德。本环节教师从历史、发展和传承这几个方面介绍了老美华,这就为学生的解放交流做了一个范例,让学生明白应当如何分享课前的调4/7查成果。(三)分享交流,升华情感1 1、杨柳青年画A A、学生汇报,互相补充B B、师补充:播

8、放杨柳青年画制作过程视频,学生谈感受。C C、师小结:春节是我们中国人最郑重的传统节日,年画做为春节的一种装饰物应运而生。杨柳青年画中就蕴含着浓浓的年味儿,年画中的大胖娃娃有的手持莲花,有的怀抱鲤鱼,都象征吉祥优美的寓意。津娃是杨柳青年画的创新和传承。杨柳青年画就是在这样专注、执着的传承人手中一代一代的传承了下来。(板书:专注)2 2、狗不理包子A A、学生汇报,互相补充B B、师小结:狗不理的制作技术已经是天津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了。狗不理的创始人高贵友正是因为做包子全神贯注才有了狗不理的名字。第六代传人李北制定了狗不理包子的工艺标准。第八代传人刘秀娟坚持纯手工制作。为了让狗不理在新的时代依旧

9、充满活力,狗不理研发出品种和速冻狗不理包子。狗不理包子已经做得很好了,但一代又一代人还要做的更好,这就是对品质的追究,这就需要传承和钻研,专注和坚守,这就是精益求精。(板书精益求精)具有我们家乡特色的狗不理就这样一代一代的传承了下来。我们天津人总能把平平凡凡的食物做成极致的美味,这就是津味。这些美食的传承者都需要辛勤的劳动和不断地钻研才能赋予食物生机与活力,让他能经久不衰,代代相传。3 3、快板A A、学生汇报B B、师小结:从快板到快板书的发展过程,这就是快板的传承。快板仅仅是众多曲艺门类中的一种, 曲艺艺术都是这样一代一代口耳相传。 曲艺大多都在我们天津诞生或兴盛,因此我们天津也被称为曲艺

10、之乡。就在前不久,第九届中国曲艺界还在我们的家乡天津举办呢!多么值得骄慢和白豪呀!5/74 4、师:我们的家乡一直在变化,可这些家乡特色为什么没变呢?5 5、家乡特色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师:我们的家乡有评剧、天津时调、津门法鼓等 1212 项被评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们天津共有 8080 项入选天津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同学们可以登录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搜集了解更多的家乡特色。在我们的天津机场还建设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体验基地,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去亲身体验,走进非遗。6 6、了解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法律法规师:为了保护和传承这些非遗,我们的国家在 20112011 年已经出台了中华人

11、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 。 在 20112011 年我们天津也出台了 天津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 。7 7、总结师:精益求精,专注和创新就是我们的工匠精神。(板书:工匠精神)正是这些大国工匠,正是这些手艺人,才使我们的家乡越来越优美,我们的祖国越来越富强,人民的生活越来越美满。我们爱家乡,就要把我们的家乡特色一代一代传承下去,让更多的人了解我们的家乡特色,并让它让家乡特色走出中国,走向世界。我们爱家乡,就要去学习和发扬这些精神,不忘初心,砥砺前行,把我们的家乡建设的更优美。【设计意图】本环节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展示白己的课前调查、学习家乡传统文化后的成果与收获。在分享中,激发了学生传承家

12、乡传统文化的兴趣与信心,增强传承家乡特色文化的使命感。最后通过总结,让学生明白家乡特色传统文化凝结着家乡独有的文化底蕴,是家乡人智慧与创作的结晶。无论时代怎样变迁,那些优异的、具有地方特色的传统文化值得我们代代相传。(四)总结延伸,落到实处1 1、师:我们发现了家乡越变越美丽,也感受到了家乡特色在一代代的传承下去。我们的家乡还能更优美,你对我们的家乡天津有哪些期望呢?生回答6/72 2、总结同学们对未来的憧憬就是你们的中国梦, 作为祖国的新一代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只要从白身做起,从小事做起,讲文明懂礼仪,我们的家乡就会越来越优美,我们的祖国就会越来越繁荣富强,我们的中国梦就能成为现实。【设计意图】

13、本环节通过学生对家乡未来的憧憬,唤起了学生对家乡的悦纳与责任感,在师生交流中,更细密地指导了学生的当下行为,体现了由生活中来,又回归生活的课程理念。七、板书设计家乡特色代代传专注工精益求精匠创新精【设计意图】为了让学生把握本课的内涵,同时吸引他们的视线,我在板书设计与书写时注重内容美和形式美的结合,也使学生能从板书上较直观地看到那些优异的、具有地方特色的传统文化值得我们代代相传。八、教学反思在本次教学中,我的设计思路是通过认识家乡变化中的不变,感受家乡传统文化的丰盛多彩,培养民族白豪感。由于学生的年龄小,生活阅历少,家乡的传统文化对学生是既熟悉又陌生。因此,我让学生通过课前调查,通过多种渠道和方式了解你感兴趣的家乡特色,增强搜集、整理资料和语言表达的能力。基于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我将本课分为四个板块:视频导入、走进特色、分享交流、总结延伸。本节课,我始终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尊崇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解放选择感兴趣的家乡特色,为学生搭建了一个展示的舞台,营造了一个调和、阻抑的学习氛围。课前,学生们收集了丰盛的资料,教学活动中,设计了小组交流分享的环节,让学生继续以小主人的身份尽情展示收集的资料。学生们展示着图片,实物,播放着视频,表演7/7着快板,各小组都十分活跃,采用了例外的形式,生动活泼,让人赏心悦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