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著阅读考查:走向整本书阅读-精选文档_第1页
名著阅读考查:走向整本书阅读-精选文档_第2页
名著阅读考查:走向整本书阅读-精选文档_第3页
名著阅读考查:走向整本书阅读-精选文档_第4页
名著阅读考查:走向整本书阅读-精选文档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名著阅读考查:走向整本书阅读名著阅读考查历来是语文中考命题的一个难点。考的内容若宏观,如典型情节、典型人物等,学生可以临时准备,考查不出学生真实的阅读情况;若考得过细、过偏,又达不到考查目的。名著阅读考查的目的,应该指向学生的阅读,考查学生整本书的阅读情况。具体来说,就是要在学生阅读积累、感悟的基础上,考查学生对整部作品的理解、思考、欣赏和评价。近几年来,浙江省各地市的中考试卷在这一方面做了有益的尝试,出现了一些很有研究价值的试题。如2016年温州市中考名著阅读题:在三国演义中,刘表和吕布对刘备有不同的评价,你更赞成谁的观点?结合小说相关情节,简要论述。 玄德仁人也。刘表 是儿最无信者!吕布这

2、道题目看似简单,答案却建立在考生对三国演义全书阅读的基础上。刘备的“仁”或者“无信”,都体现在小说相关的章节和内容中。若赞成刘表的观点,考生可以从刘备对百姓常怀仁慈与怜爱之心的角度展开论述。如新野战败后,刘备率军和城中的百姓一起逃跑,即使有被曹军追上的危险,刘备也始终不肯舍弃跟随他的百姓等。若赞成吕布的观点,可以从刘备看似仁义,但为了个人的霸业,却有失信之举的角度展开论述。如他向东吴借荆州,虽一再表示要归还,但最终还是有借无还等。不管选择赞成谁的观点,都需要考生对全书进行深入阅读,并结合自己的感受、思考。这样才能作出有理有据、令人信服的评价。又如2016年绍兴市中考名著阅读题:好的封面画或传递

3、书的主要内容,或呈现代表人物,或展示主题情感,或兼而有之。结合你的阅读思考,为城南旧事选择一幅最合适的封面画,并简述理由。这道名著阅读题,从为作品选择封面画的角度,考查学生对作品内容的理解与把握情况。所选的四幅封面画,虽然设计的角度各不相同,有的着眼于作品的社会背景,有的着眼于作品的主要情节,有的着眼于作品的代表人物,但都与作品相关内容有直接的对应关系。考生选择时,必然要结合自己对整部作品的阅读积累与理解思考。图A,其特点是以旧城墙、骆驼队为主体,展现了小说的故事地点;内容取材于冬阳?童年?骆驼队,有利于读者联想到作品“(让)心灵的童年永远留存下来”的创作初衷,感受小说的意境。图B,以英子在惠

4、安馆遇见秀贞的情节为内容。惠安馆以英子的童稚眼光看秀贞和妞儿的悲剧,表现生活中的悲欢离台,是城南旧事的重要章节。图C,以“爸爸的花儿落了”这个重要情节为内容,整个画面有一种怀念、感伤的意境。城南旧事全书以英子童稚的双眼来展现大人世界的喜怒哀乐和悲欢离台,以“爸爸的花儿落了,我也不再是小孩子”作结,表现“实际的童年过去”的淡淡哀伤与浓浓诗意。这幅封面画与全书的主题情感比较一致。图D,则是以英子在草地上遇到“那个人”的情节为内容。我们看海去以英子的童稚眼光看一个年轻人因生活压力沦为“贼”的悲剧,展示当时底层人民的无奈、挣扎,是城南旧事的重要章节。这样,通过封面画的选择和理由的阐述,既考查了学生对作

5、品的真实阅读情况,又不仅仅停留在对内容的了解上,而是指向对整部作品的阅读感受与理解把握,是对名著阅读教学的正确引导。再如2017年台州市中考两道名著阅读题:1.阅读【甲】【乙】两个文段,回答下面的问题。【甲】A离开牌桌走到后院,钻出后门,绕到前街,远远把靠在门边的张四悄悄招呼过来,打怀里摸出七块银元给了他。不等张四感激,转身打原道返回,进屋坐回牌桌,若无其事地接着打牌。(选自冯骥才俗世奇人)【乙】A真的急急慌慌跑到巡捕房来。跑得太急,大褂都裂了。他说那抢首饰店的家伙正在开封道上的“一壶春酒楼”喝酒呢!巡捕闻知马上赶去,居然把这黑脸巨匪捉拿归案了。(选自冯骥才俗世奇人)请指出【甲】【乙】两个文段

6、中的“A是谁,并概括其性格特征。2.鲁迅曾评论儒林外史“婉而多讽”,是一部“讽刺之书”。请你以书中的严监生为例,结合与他相关的情节,简要说说作品的讽刺意味。第1题在设题上采用双文本的形式(两段文字分别选自俗世奇人中的苏七块和认牙),通过联读方式调动学生整本书的阅读体验,并进行思考、整合、加工,得出正确结论,达到“1+1>2的阅读效果。这一题指向整本书的阅读,考查学生的真实阅读情况。有些考生读到【甲】文中的“七块银元”等信息,就简单判断两个文段中的“A”这个人物指的是苏七块,显然就是没有通读全书,暴露出名著阅读中存在的问题。第2题在设题上借鲁迅的评论,考查学生阅读儒林外史的真实体验,可以了

7、解学生对儒林外史创作风格、作品主题等的理解和把握。小说中的严监生,是吝啬者中的一个代表人物,他临终之际,因心疼灯里点着两茎灯草,伸着两个指头就是不肯断气,直到妻子赵氏挑掉一茎灯草,他才咽气。作者通过细节描写和夸张手法来表现他的极度吝啬,让人读了觉得十分可笑,从而使作品产生了强烈的讽刺意味。这两道名著阅读题的考查,角度巧妙,题目新颖,都指向整本书阅读,考查学生的真实阅读情况,目的是引导学生走进名著,静下心来细读,读出自己的真实感受和体验。这样的试题对课外阅读有着积极的导向作用。阅读是运用语言文字获取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是语文教学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8、(2011年版)(以下简称标准)就明确提出“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的要求。2016年秋季开始使用的初中语文统编教材,强化了标准对阅读教学的要求,进一步突出了阅读教学的地位。统编教材对阅读教学的编排,是以各单元课文学习为主,辅之以“名著导读”和“课外古诗词诵读”,共同构建了一个从“教读课文”到“自读课文”再到“课外阅读”的“三位一体”的阅读体系,课外阅读成为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统编教材的“名著导读”课,注重激发兴趣,引导学生重点学习各种读书的方法,如浏览、快读、读整本书、读不同文体等。名著导读除了简明地介绍作品的内容及艺术特色外,还有专题探究和

9、精彩选篇,重视引导学生去感受、体验和探究不同的艺术风格,学习有关文学鉴赏的基本知识与技能。而自主阅读推荐,把语文阅读从课堂延伸到课外,让学生养成自主阅读的习惯,大量阅读的习惯,读整本书的习惯,并在阅读中形成语文素养。从标准的要求和统编教材的变化看,今后的语文教学,一定要高度重视阅读,要将语文课从课内阅读延伸到课外阅读,让学生养成多读书、读整本书的习惯。教师使用初中语文统编教材,就要研究如何把“教读”“自读”和“课外阅读”三者结合起来,融为一体,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通过阅读来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换句话说,学生如果没有养成阅读的兴趣,没有较多的阅读量和较宽的阅读面,其语文素养是不可能提升的。扩大阅读量,沟通课内外阅读,强调单篇阅读与整本书阅读的结合,是当前语文教学改革的一个方向。语文中考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评价工具,除了具备综合检测初中毕业生在语文学科学习目标方面达到的水平的功能外,还有着引导初中语文教学向着健康、正确的方向前进的作用。语文中考如何体现标准对阅读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