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八眉猪种质资源保护_第1页
青海八眉猪种质资源保护_第2页
青海八眉猪种质资源保护_第3页
青海八眉猪种质资源保护_第4页
青海八眉猪种质资源保护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青海八眉猪种质资源保护项目2006年畜禽种质资源保护项目申报书项目名称:青海八眉猪种质资源保护项目单位全称:青海省互助八眉猪保种场通讯地址:青海省互助县双树乡双树村邮政编码:810500法人代表姓名:王文福联系电话管部门:互助县畜牧局编制日期:二OO六年二月二十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一、 项目任务情况(一)项目由来青海八眉猪是青海省的地方猪种,是西北地区主要地方猪种八眉猪的高原类型。在7080年代全国品种资源普查中曾提出了地方猪种的保种问题,并纳入全国猪育种科研协作活动。从80年代到90年代初期,以青海八眉猪为基础母猪的杂交繁育体系,在青海省的“三化”杂交优势利用和

2、养猪生产中发挥了很好的示范作用,得到了领导部门和生产者的普遍认可,但随着近几年养猪业的快速发展以及国外品种的冲击,对青海八眉猪长远影响的认识不够,造成青海八眉猪的数量和品种质量逐年下降,甚至到了濒临灭绝的边缘。同时经过近几年的养猪生产实践发现,国内对“洋三元”的喜爱正在降温,同国内养猪专家交流发现,专家们均认为发展“洋三元”不是长久之计,饲养的同时不应该放弃我们的特色。“洋三元”在青海省不太适应,表现为肉质较差,饲养条件要求高,疾病多。如乐都县的迪卡猪场、西宁市林家崖等地,所养的“洋三元”均以失败告终。因此,近几年青海八眉猪又在逐渐的升温。青海省自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在猪种资源普查的基础上

3、,先后组建了4个八眉猪保种场,对面临灭绝分散于民间的八眉猪进行鉴定选择、收集了200余头合格母猪和10余头公猪,以50100头的规模集中于4个保种场进行有计划的保存和利用研究。研究采用保、用结合、以三元杂交模式为主的繁育体系,研究与推广同步,科研、推广、生产紧密结合的以点带面的方案,开展了保种利用工作,在研究和试点过程中以三品种杂交为主体建立起的互助县、湟源县和西宁市三个“三化”养猪试点在杂交优势利用和经济效益方面起了很好的示范作用,得到了主管部门和生产者的普遍认可,在“三化”养猪繁育体系模式的框架内,养猪覆盖面达到全省养猪数的三分之一以上。多数养猪群众都认准养母猪选杂一代,养肥猪选三元杂交种

4、。生产者和领导部门的认可,推动了地方猪种保存的科学利用进程。1985年“三北”(西北、华北、东北)地区40多位专家对青海“地方猪种保种和杂交优势利用”研究项目进行了鉴定,参观了200多头八眉猪的保种群体和繁育体系试点现场,给予了很高的评价。认为在地方猪种保存利用方面青海省起到了示范作用,并于1986年获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在全国猪育种协作活动时,在青海地方猪种保存、利用现场举办了两次全国性的交流活动。在保存利用地方猪种的多年研究和生产中,认为根据我省生态和经济条件,外源种猪很难保持内地和原产地的性能指标,解决母系猪种问题,不可能以外种取代地方品种。以八眉猪为基础母系的三品种杂交繁殖,既能保持地方

5、猪种的高繁殖力,且几种生产性能指标也能达到较满意的水平,如母猪产仔数11头以上,商品肥育猪日增重可达650g以上,瘦肉率56%以上,饲料转化率3.3:1左右。因此,根据青海现实经济水平和生态特点,改进保存和合理利用地方猪种发展提高养猪生产水平的途径仍然是切实可行的。按照农业部“重点、濒危、特定性状”的畜禽品种资源保护原则,特提出本保种项目。(二)年度目标项目从2006年5月2008年5月分两年进行实施。2006年5月2007年5月,完成保种群组建,扩充种猪血统和仪器设备自筹配置任务,进行样品采集并送往中国种猪测定中心测定和保存。2007年6月2008年5月,完成生产群组建和其它建设任务,进行生

6、产性能测定,进行项目验收。(三)实施内容1.建立保种核心群在青海省八眉猪保种场及饲养地区,选择品种特征明显,符合本品种标准,体格健壮,无任何可疑病状的成年猪和仔猪,统一集中到互助八眉猪保种场内,编号后集中饲养、观察。在此期间,淘汰健康状况相对不好的猪。邀请省内养猪专家对集中的猪进行进一步选择,最终将保种群规模确定在200头。2.遗传物质保存同武汉中国种猪测定中心合作,保存青海省八眉猪的种质资源。3.制定防疫和免疫程序项目实施单位在技术依托单位青海省畜牧兽医科学院畜牧研究所帮助下协同保种场,根据青海省畜病发病特点,制定完善的防疫和免疫程序。根据防疫和免疫程序,购置相应疫苗和药品,开展疫病防治工作

7、。4.技术培训采取送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对场内技术工人进行相关技术知识培训,(1)种猪饲养管理知识,(2)品种选育基础知识培训,(3)猪病防治免疫程序知识,共培训8人。为配合项目实施,需购置部分仪器设备,仪器设备购置工作由保种场通过自筹方式解决,不列入项目投资。共购置包括产床、保育床、小型饲料粉碎机1台,普通显微镜1台,育种用电脑及软件1台(套)。(四)项目预算(包括项目资金支出内容、任务数量、支出标准和支出金额)项目投资概算表 单位:头、人、元/头、元/人项 目数 量标 准金 额(万元)一、品种采集7.001、购置费100300.003.002、集中饲养费200100.002.003、选种费

8、2.00二、互助猪选育标准制定费2.00三、饲养及选育费10.00四、防疫费20050.001.00五、项目协作费6.00六、培训费25000.001.00七、项目前期及管理费3.00合 计30.00二、项目单位情况(一)单位性质,隶属关系,相关职能业务范围和主要优势青海省互助八眉猪保种场始建于1981年,系国家“八眉猪”种质资源定点保种单位,是集保种、选育、推广一体化服务的现代化程度较高的种猪重点生产场家,承担着全省和西北五省(区)60%以上的“八眉猪”的保种任务。场内现有职工8名,其中专业技术人员5名,熟练饲养工3人,其中中级职称2名,初级职称3名。2002年9月,培育的高原瘦肉型品系猪经

9、青海省质量技术监督局、青海省农牧厅和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检测,认定为无公害高原瘦肉型猪肉,该场被认定为无公害高原瘦肉型猪肉生产基地,准许使用无公害农产品标志。该场驻地双树乡双树村,宁互公路东侧1公里处,为川水地区,距省会西宁23km,离互助县县城8km,交通便利,气候适宜, 地理坐标北纬36º7´,东经101º7´,北、西、南三面均为耕地,东南有天然屏障沙塘川河,附近无任何污染源,场内地下水充足,且水源良好,便于严格执行各项卫生制度和防疫措施。(二)基础设施该场基础设施齐全,布局合理,占地面积50亩,其中青饲料地15亩,建筑面积6000m2,其中猪舍面积

10、3442m2,内设44套母猪产仔网床,40套仔猪保育网床,有简易水塔1座,化粪池一个,猪舍有完善的供水系统,场内建筑物布局合理,主要配套设备齐全:青饲料打浆机2台,锤片式粉碎机动1台,日产5T的饲料加工机1组。(三)饲养生产规模目前现有各类生产母猪263头,其中六个血统的八眉猪103头,八眉公猪13头,以八眉猪母本杂一代母猪160头,长白公猪5头,母猪10头,约克夏公猪4头,母猪10头,有人工授精室1间28m2,能独立完成猪人工授精工作,年向社会提供优良母猪1000余头,商品三元仔猪1600余头,向社会提供优良种公猪120头,繁育体系齐全,已向社会培育了“约×八、杜×八、长

11、×八”等多个组合的杂交母本和商品猪,并与青海省畜牧兽医科学院协作培育出适宜青海特殊气候的新母本品系。(二)项目主要人员情况与任务分工6 青海互助八眉猪保种场项目组主要成员姓名出生年月性别职 务职 称单 位电话项目分工每年工作时间(月)王文福1963.5男场长兽医师青海省互助八眉猪保种 持12周继平1962.9男副研究员青海省畜牧兽医科学施方案、年度计划制定6吴克选1961.7男主任副研究员青海省畜牧兽医科学验测定、种猪培育6张生芳1966.2男副场长畜牧师青海省互助八眉猪保种

12、产性能测定12张继忠1972.5男助理畜牧师青海省互助八眉猪保种产性能测定12王世贵1974.8男助理兽医师青海省互助八眉猪保种病防治12青海八眉猪种质资源保护项目(三)有无不良诚信纪录该场自1981年建场以来,始终以八眉猪的保种选育、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相结合为宗旨,以不断扩大优良基因库为原则,积极配合青海省各级科研部门圆满完成了各项科研任务,受到了各级种畜管理部门好评与支持,在八眉猪保种工作中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工作中没有任何不良诚信纪录。三、相关单位情况项目技术依托单位为青海省畜牧兽医科学院畜牧研究所,该所是青海省省级科研、教学、开发为

13、一体的畜牧科研机构。现有职工31名,其中高级职称17名(研究员2名、副研究员15名),中级职称3名。博士后1名,在读博士生2名,硕士生9名。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人,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1人,省级优秀专家2人。畜牧所仪器设备较先进,现有光谱分析室、色谱分析室、MOET实验室、分子生物学实验室、肉品质测定实验室、饲料品质分析室和反刍动物消化代谢实验室;拥有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气相色谱仪、测热仪、电位滴定仪、PCR扩增仪、胚胎冷冻仪、胚胎切割显微操作机械手、活体测膘仪等现代分析仪器。近年来,畜牧所在猪的品系培育与互助八眉猪保种利用方面主要承担并完成的具有代表性的科研课题及取得的成果有:«

14、互助猪保种选育及杂种优势利用研究»、«提高互助猪及商品杂种猪生产力的研究»、«高原瘦肉型猪品系选育及系统配套技术的研究»、«高原瘦肉型猪母系培育»。四、项目实施步骤与进度项目从2006年5月2008年5月分两年进行实施。2006年5月2007年5月,完成保种群组建,扩充种猪血统和仪器设备自筹配置任务,进行样品采集并送往中国种猪测定中心测定和保存。2007年6月2008年5月,完成生产群组建和其它建设任务,进行生产性能测定,进行项目验收。五、项目单位及其主管部门意见项 目 单 位 意 见本单位对以上内容的真实性和准确性负责,特

15、申请立项。法人代表签名 项目单位盖章年 月 日主 管 部 门 意 见负责人签名 单位公章 年 月 日其它需要说明或建议的事项七、附件青海省八眉猪保种实施方案一、 项目研究的目的和意义:八眉猪是青海省的地方猪种,是西北地区主要地方猪种八眉猪的高原类型,在70-80年代全国品种资源普查中曾提出了地方猪种的保种问题,并纳入全国猪育种科研协作活动。青海省自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在猪种资源普查的基础上,先后组建了4个八眉猪保种场,对面临绝灭分散于民间的八眉猪进行鉴定选择、收集了200余头合格母猪和10余头公猪,以50100头的规模集中于4个保种场进行有计划的保存和利用研究。研究采用保用结合、以三品种杂

16、交建模式主繁育体系,研究与推广同步,科研,推广,生产紧密结合的以点带面的方案,开展了保种和利用工作,在研究和试点过程中以三品种杂交为主体建立起的互助县、湟源县和西宁市三个“三化”养猪试点在杂交优势利用和经济效益方面起了很好的示范作用,得到了领导部门和生产者的普遍认可,从“三化”养猪繁育体系模式的框架内,养猪覆盖面达到全省养猪数的三分之一以上。多数养猪群众都认准养母猪选杂一代,肥猪养三品种杂交种。生产者和领导部门的认可,推动了地方猪种保存的科学利用进程。在保存利用地方猪种的多年研究和生产中,认为根据我省生态和经济条件,外来猪很难保持内地和原产地的性能指标,解决母系猪种问题,不可能以外种取代地方种

17、。以八眉猪为基础母系的三品种杂交繁殖,既能保持地方猪种的高繁殖力,且几种生产性能指标也能达到较满意的水平,如母猪产仔数11头以上,商品肥育猪日曾重可达650g以上,瘦肉率56%以上,饲料转化率1: 3.3左右。因此,根据青海现实经济水平和生态特点,改进保存和合理利用地方猪种发展提高养猪生产水平的途径仍然是切实可行的。二、项目建设的内容:1.建立保种核心群在青海省八眉猪保种场及饲养地区,选择品种特征明显,符合本品种标准,体格健壮,无任何可疑病状的成年猪和仔猪,统一集中到互助八眉猪保种场内,编号后集中饲养、观察。在此期间,淘汰健康状况相对不好的猪。邀请省内养猪专家对集中的猪进行进一步选择,最终将保

18、种群规模确定在200头。2.遗传物质保存:同武汉中国种猪测定合作,保存青海省互助八眉猪的种质资源。3.制定防疫和免疫程序项目实施单位在技术依托单位青海省畜牧兽医科学院畜牧研究所帮助下协同保种场,根据青海省畜病发病特点,制定完善的防疫和免疫程序。根据防疫和免疫程序,购置相应疫苗和药品,开展疫病防治工作。4.技术培训采取送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对场内技术工人进行相关技术知识培训,(1)种猪饲养管理知识,(2)品种选育基础知识培训,(3)猪病防治免疫程序知识,共培训8人。三、项目拟采取的技术路线和技术方法:(一)配种及留种方式保种群采取随机留种的方式进行配种和留种。根据每一家系群体规模,在避开全同胞交

19、配的基础上,选择最佳组合方案进行配种。采取个体选择同窝选相结合的方式留种。尽量延长保种群中种猪的利用时间,降低淘汰率,延长世代间隔。生产群根据青海省的实际情况及市场需求,确定配种方案,以长白和杜洛克公猪进行交配为主生产商品肉猪。保种群繁殖生产的母猪,除提供给生产群用于正常周转外,其余经饲养后用于杂交或出售给其它猪场,原则上公猪不向外出售。加强互助猪保种群饲养管理和选育工作,建立种猪育种档案,选配选种标准,系谱档案等,开展育种工作,并根据营养需求配制专用饲料。(三)主要技术流程收集互助猪原品种(收集) 选择 定群 配种 接产二月龄选择 四月选择 六月龄选择 八月选择并定群配种。四、计划进度项目从2005年2006年分2年进行建设。2005年,完成保种群组建和仪器设备自筹配置任务。2006年,完成生产群组建和其它建设任务,进行项目验收。五、投资概算及资金筹措方案项目总投资30.0万元,其中组建八眉猪保种群投资7.0万元,八眉猪选育标准制定2.0万元,饲养及选育费用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