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 .频谱分析:利用傅立叶方法来对振动信号进行分解并对它进行研究和处理的一种过程.2 .剩余时差:将某个波按水平截面一次反射波作动校正后的反射时间与共中央点处的自激自收时间之差.3 .静校正:几何地震学的理论都是以地面水平、地表介质均匀为前提假设的.如果地表起伏不平,低降速带厚度及速度变化剧烈等,那么会严重影响地震剖面质量.为改善地震剖面质量,要进行表层因素的校正,即为静校正.4 .联合剖面法:电剖面法中最重要的方法.由两个三极装置组合而成,因此提供了较为丰富的地质信息.另联合剖面法还具有分辨水平强,异常明显等优点.在水文及地质调查中获得了广泛的应用.但由于其有无穷远极,野外工作中有装置笨重,
2、地形影响大的缺点.8 .电极装置:电法勘探供电电极和测量电极的排列方式和移动方式.9 .均匀电场:在地下建立起了人工电场,如果被电场限制范围内的岩石具有相同的电阻率,并且电阻率的大小不随电流的方向而改变,称该形成的电场为均匀各向同性介质中的电场.10 .波剖面:在波动传播的某一确定时刻t,质点位移随传播距离变化关系的图形.11 .波前面:波在介质中传播时,如果在某一时刻t,把空间中所有刚刚开始振动的点连成曲面,这个曲面就称为t时刻的波前面,简称波前.12 .观测系统:炮点与检波点之间需要保持一定的相互位置关系,13 .垂直叠加:同一地点上重复激发,在同一排列上重复接收到的信号,利用信号增强型地
3、震仪依次叠加在一起的过程成为垂直叠加.14 .脉冲响应:脉冲响应是一个振幅随时间变化的函数,它的傅里叶变换就是滤波器的频率响应.15 .频率响应:在频率域中,我们把随频率的变化关系称之为滤波器的频率响应16 .伪门现象:数字滤波时,将脉冲响应函数按采样间隔A进行离散采样,采样后的脉冲响应时间序列的频率特性除了有正门外,还有许多的伪门的现象.17 .共反射点道集:将共反射点道集从原始共炮点记录中抽出并集合在一起,即构成共反射点道集.18 .视速度:把地震波沿测线方向传播的速度称之为视速度.19 .时间场:把波至时间的空间分布称作时间场.20 .等时面:在时间场中将时间相同的点连起来,所形成的面.
4、21 .均方根速度:把各分层的层速度加权再取均方根值之后的速度.22 .相遇观测系统:测线两端放炮,在全测线观测它所激发的地震波23 .数据解编:数据处理中,时序排列的形式很不方便,必须转换为道序排列,使同一道数据都排放在一起的过程称之为数据解编24 .临界角:与透射角为90°相对应的入射角.25 .互换点:互为对换的炮点和检波点,其特点是互换时间相等.宽角反射:过了临界点后,在临界点附近的反射.特点是由于有透射波,全部能量以反射波形式到界面上方,故该处反射波能量很强.透射波垂直时距曲线:指透射波传播时间与观测深度间关系的曲线.26 .声波探测:用声波仪测试声源激发的单性波在岩体中的
5、传播情况,借以研究岩体的物理性质和构造特征的方法.27 .地球物理勘探:按物理学的原理、用定量的物理学方法研究地球,以寻找和勘探有用矿藏及解决某些地质问题的地球物理方法.28 .时距曲线:表示地震波传播时间t和爆炸点与检波点之间的距离x的关系曲线.29 .振动图介质中一点振动位移速度或加速度随时间的变化曲线30 .地震波传播原理:地震波是在实际地球介质中传播的扰动.表现两方面:一波传播过程中它的波形、振幅、频率、相位等的变化,称为动力学特征.二波传播的时间与空间的关系,称为运动学特征31 .信噪比:有效波与干扰波的幅值比.32 .体波:体波在整个弹性介质中传播,包括纵波和横波.纵波:弹性介质受
6、涨缩力作用产生体积变形,所产生的波动称为纵波,也叫P波.纵波的传播方向和质点的振动方向相同.横波:弹性介质受剪切力作用产生形状形变,所产生的波成为横波,也叫S波.横波传播方向与质点的振动方向相互垂直.33 .面波:面波是在自由外表或不同弹性介质的分界面上传播的一类特殊波,最常见的面波是沿地面传播的瑞利波.其特点是低速、低频、强振.瑞雷面波:沿着介质与大气接触的自由外表传播的面波.拉夫面波:沿两个弹性介质之间的界面传播的面波34 .地震波主频:地震波振幅谱最大值对应的频率.35 .惠更斯原理:在弹性介质中,任意时刻波前面上任意一点,都可以看作是一个新的点波源子波面产生二次扰动,新波前的位置可以认
7、为是该时刻各子波波前的包络.36 .费马原理:费马原理也叫射线原理或最小时间原理,它说明地震波总是沿射线方向传播,即地震波在介质中传播的路径总是保证所用时间最短.37 .叠加原理:两个或多个同时存在的原因产生的结果,可以通过各个原因单独产生的结果求和得到.这里,隐含着线性关系.38 .互换原理:震源与接收点互换,其波的传播路径相同,效果一样,产生相同的地震波39 .地球物理场,是指存在于地球内部及其周围的、具有物理作用的物质空间.可分为天然存在的地球物理场和人工激发的地球物理场.40 .地球物理勘探正是根据对正常场和异常场的分布特征进行地质解释和推断的.41 .正演:是指地球物理解释论中,由地
8、质体的赋存状态和物理参数计算该地质体的场的异常或效应过程.42 .反演:地球物理反演是由地球物理异常的分布确定地质体的赋存状态和物性参数的过程43 .组合法:利用波传播方向的不同,压制干扰的一种方法44 .同相轴:在地震记录中反射波或折射波为震动峰值的规那么排列,45 .互换点:互为对换的炮点和检波点,其特点是互换时间相等.46 .跨孔法:在两个以上钻孔中测定P波和S波速度的方法.47 .声波探测:用声波仪测试声源激发的单性波在岩体中的传播情况,借以研究岩体的物理性质和构造特征的方法.48 .速度导纳:速度谱频V与激振力频谱F的比值Z=Vf/F.49 .地震观测系统:为了解地下各界面的情况,必
9、须连续追踪相应的地震波,这样就要求激发点与接收点必须保持一定的关系.激发点与接收点间相对空间位置关系就叫观测系统.50 .波剖面图:一确定时刻测线上各点振动位移随位置变化的图形.51 .等时面:时间场中波从震源传播时间相等的空间各点构成的面.52 .射线:射线是地震波传播的方向线,它与等时面垂直.53 .地震波传播原理:地震波是在实际地球介质中传播的扰动.表现两方面:一波传播过程中它的波形、振幅、频率、相位等的变化,称为动力学特征.二波传播的时间与空间的关系,称为运动学特征54 .视速度:地震波沿测线方向的传播速度.55 .视电阻率:地形往往起伏不平,地下介质也不均匀,各种岩石相互重叠,断层裂
10、隙纵横交错,或有矿体充填其中,这时由上述公式计算出来的电阻率值,既不是围岩电阻率,也不是矿体电阻率,称之为“视电阻率,用符号Ps表示.56 .信噪比:有效波与干扰波的幅值比.57 .地震波主频:地震波振幅谱最大值对应的频率.58 .地球物理勘探:通过观察和研究各种地球物理场的变化来解决地质问题的一种勘查方法.59 .视电阻率:以等效均匀断面的方式来计算不均匀地电断面地下介质的电阻率.60 .地电断面:电发勘探中,通常将根据地下地质体电性电阻率、介电常数、极化率、磁导率等差异而划分界限的垂直断面.61 .垂直叠加:把在同一地点上重复激发,在同一排列上重复接收到的信号,利用信号增强型地震仪依次叠加
11、在一起,到达增强有效反射波的目的.62 .常时微动的资料处理方法:一周期频度分析法,二频谱分析法.63 .常时微动运用卓越周期划分地基土类别、地震小区域的划分、判断砂土液化;64 .电剖面法是将极距保持固定,沿一定测线观测,以探测某一深度范围内地质情况的水平方向的变化;电测深法是在地表某点测量电极不动,在同一测点逐次扩大电极距,使探测深度逐渐加大,以探测观测点处沿垂直方向由浅到深的视电阻率的变化情况;二者都可以使用不同的装置:比方三极电测深,对称四极电测深,偶极电测深等.电剖面法主要运用于寻找岩溶裂隙水、地质填图、地热勘查;测深法:平原区第四系水资源调查、古河道、地热资源;65 .偏移归位处理
12、:又称再定位处理、成像处理、延拓处理,是地震资料处理中一种重要的处理技术.分解干预波,收敛绕射波,改善时间剖面的横向分辨率.目前常用有限差分波动方程偏移方法.66 .标准层是指具有较强振幅、同相轴连续性好、分布面积大的目的反射层,它往往是主要岩性分界面.67 .到任意检波点的距离炮检距x,相邻检波点的距炮点离道间距x68 .正常时差:任一观测点p的旅行时间t和同一界面的双程垂直时间t0的差;69 .影响分辨率因素:相位子波,频带较宽,振动延续时间最短所致.70 .组合检波:组合是指用一组检波器产生一道信号输入或多个震源同时激发构成一个纵震源,前者称为组合检波,后者称为组合激发,是应用波传播方向
13、的不同来压制干扰波的一种方法.高分辨率地震勘探要慎用组合法!71 .瑞雷波勘探:频率域观测的稳态法和时间域观测的瞬态法;72 .最小平方滤波:设计一个滤波算子,用它把的输入信号转换为与给定的期望输出信号在最小平方误差的意义下最正确接近输出.73 .重力勘探的运用:在水、工、环地质调查中的作用,主要是用来配合解决有关地质构造问题,如断层,基岩起伏和隐伏构造等.有时也可用来直接解决某些水文、工程地质问题,如探测含水溶洞、空洞、储热层、地面塌陷等.74 .重力改正:纬度改正正常场改正、地形改正、中间层改正、高度改正;75 .磁法运用:探测地下热源、含水破碎带、地下管道、地下电缆、沉船;76 .结果改
14、正:日变改正、温度改正、零点改正;77 .物探:全称地球物理勘探.以岩矿石间的地球物理性质的差异物性差异为基础,通过专门仪器接收和研究地质体构造或矿体等在地表及其周围空间产生的地球物理场的变化和特征来推断地质体存在状态的一种勘探方法.78 .反射波和折射波形成的条件:地震波遇到有波阻抗差异的分界面79 .水平叠加:多共反射点道集信号的叠加称为水平叠加.80 .物探方法的根本实质:利用岩矿石的六种主要物理性质或物性参数,建立相应的六种应用地球物理方法.81 .六种物理性质:密度;磁性磁导率、磁化率、剩余磁性;弹性弹性波速度;电性电导率、极化率、介电常数;放射性a、B、丫射线强度;导热性和生热率.
15、82 .地震勘探:以岩矿石间的弹性差异为根底,通过接收和研究地质体构造或矿体等在地表及其周围空间产生的弹性波场的变化和特征来推断地质体存在状态的一种物探方法.83 .磁法勘探:以岩矿石间的磁性差异为根底,通过接收和研究地质体、构造或矿体等在地表及周围空间产生的地球磁场的的变化和特征来推断地质体存在状态产状、埋深、规模等的一种物探方法.84 .电法勘探:以岩矿石间的电性导电性、导磁性、介电性差异为根底,通过接收和研究地质体构造或矿体等在地表及其周围空间产生的电场或交变电磁场的变化和特征来推断地质体存在状态的一种物探方法.85 .重力勘探:以岩矿石间的密度差异为根底,通过接收和研究地质体构造或矿体
16、等在地表及其周围空间产生的重力场的变化和特征来推断地质体存在状态的一种物探方法.86 .放射性勘探:以岩矿石间的放射性强度的差异为前提,通过接收和研究地质体构造或矿体等在地表及其周围空间产生的放射性场的变化和特征来推断地质体存在状态的一种物探方法.87 .工程地震特点:1.勘探面积小;2.勘探深度浅几十米到数百米;3.探测的目标体规模小;4.浅部各种干扰因素如面波、声波等复杂;5.要求地震仪器有更高的分辨率和抗干扰水平.88 .地震勘探是根据人工激发爆炸或撞击地面的地震波在地下传播过程中,遇到弹性性质不同的地震界面后,在地层中产生反射和折射,局部地传回地表,用专门的仪器记录返回地面的波的旅行时
17、间,研究振动的特征来确定产生反射或折射的界面的埋深和产状,并根据所观测的地震波在介质中传播速度及波的振幅与波形变化,探讨介质的物性与岩性.89 .振动图形:在波传播的某一特定距离上,该处质点位移随时间变化规律的图形称振动图形.90 .点震源激发的弹性波在均匀介质中传播,分球面波和平面波.91 .波动传播原理:1.惠更斯原理波前原理;2.费马原理最小时间原理;3.互换原理;4.叠加原理;5.视速度定理.92 .斯奈尔定律:1平面波垂直入射时不存在转换波;2存在波阻抗差异是形成反射波的必要条件;3反射系数R为正,说明反射波与入射波同相,R为负,表示它们反相;4.透射系数永远为正.5.假设不考虑波前
18、扩散和介质的吸收作用,反射系数和透射系数之和等于1.93 .滑行波:界面下方介质的波速大于上方的波速,且到达临界角i时使透射角到达900时的入射角,即此时透射波将沿界面以v2速度滑行.94 .地震波的衰减:1.几何扩散;2.吸收;3.地震波的透射损失.95 .在地震勘探工作中,每激发一次人工地震波,都要在多个检波点接收地震信号.炮点和检波点都沿一条直测线布置,炮点到任意检波点的距离称炮检距x,相邻检波点的距离叫道间距.96 .最大炮检距xmax:炮点与最远一道之间的距离,一般最大炮检距应大致等于最深目的层的深度h,最大炮检距太大会带来宽角反射的畸变影响;97 .最小炮检距xmin:炮点与最近一
19、道检波器之间的距离,又称偏移距;xmin不应小于最浅目的层的深度;xmin大一些可以消除声波和面波干扰.98 .道间距的选择:道间距又称空间采样率,它影响地震记录的横向分辨率,道间距小,横向分辨率高,但勘探费用大,选择道间距应从以下因素考虑:1.有效波能够可靠比照的条件;2.保证足够的空间采样率;3.对反射界面进行充分采样.99 .有效波:在地震仪接收到的所有振动中,能解决某一特定地质问题的波称为有效波或信号;100 .干扰波:一切阻碍分辨有效波的其他波称为干扰波.101 .反射波法测线设计:1.最好为直线;2.主测线应与岩层或构造走向相垂直;3.尽可能与钻探线或其它物探测线相一致;4.面积测
20、量时应有联络测线,以检测不同测线上反射波的闭合情况.102 .反射波法观测系统:a双边激发;b单边激发简单连续观测系统;c中间激发简单连续观测系统;d间隔激发单次覆盖连续观测系统.103 .测线类型:根据激发点和接收点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及排列关系,可分为纵测线、横测线、侧测线及弧形测线.104 .震源特性对分辨率的影响:1.使用小能量激发,可使激发的信号频谱的主频高;2.使用小能量的垂直叠加技术比单次大药量激发的主频高;3.小能量激发可使质点产生的位移符合小形变和小位移;4.选择适宜的介质激发可提升信号主频.105 .检波器的特性:具有自己的固有频率,固有频率高,可以消除低频噪声.阻尼系数.1
21、06 .分辨率与频率成分的关系:分辨率不依赖于单频谐波的频率,单频波的分辨率为零,只有同时增加频带宽度方可;不同带宽对脉冲的滤波会对脉冲的旁瓣比产生影响,及影响其分辨率.107 .地震波速度测定用途:1进行时深转换,确定界面深度;2在动校正、静校正数据处理工程中使用3用层速度进行层位比照和岩性研究;4.应用速度换算成动弹性模量,计算岩土的物理力学参数等.108 .地震数据处理:1预处理:数据解编、编辑、抽道集、真振幅恢复处理、初至切除;2参数提取与分析:频谱分析、速度分析、相关分析109 .地震资料的解释与应用:1.利用地震波的反射时间、同相性和速度等运动学信息可将地震时间剖面变为深度剖面,进
22、行构造解释;2.利用同相轴的连续性和几何形态,可以进行岩层分界面的解释;3.利用地震波的频率、振幅、极性等动力学信息,并结合层速度、密度等资料,可以进行岩性解释.110 .同相性:来自同一界面的反射波形成的同相轴应是一条平滑的曲直线.且同一反射波不同相位的同相轴彼此平行.111 .波形的相似性:同一界面的反射波在相邻接收道上振动的视周期、相位个数、各极值间的振幅比等不变.同相性和波形的相似性,合称相干性.112 .振幅突出:经一系列提升信噪比的处理后,有效反射波的振幅都大于干扰波的振幅.1、为了提升横向分辨率,野外数据采集采用小道距、小排列、高覆盖次数,试说明其理由.答:1由空间采样定理知,一
23、个波长内至少有两个样点,而波长与频率成反比,分辨率与频率和带宽有关,带宽越宽,频率越高,分辨率越高,因此需要小道距;2排列越长,最大炮检距越大,提升高频成分信噪比的水平越低;当界面倾斜,炮间距越大,反射点越分散,降低横向分辨率,因此,要求小炮检距,即小排列.3信噪比高,才能使分辨率较高;覆盖次数决定衰减噪声的水平,覆盖次数较高,那么信噪比拟高;2、试说明水平叠加剖面存在的主要问题.答:1当界面倾斜时,共中央点叠加不是共反射点叠加,会降低横向分辨率;2水平叠加剖面上还存在绕射波没有收敛,干预带没有分解,回转波没有归位;3水平叠加剖面总是把界面反射点放在地面共中点下方的铅垂线上,当界面倾斜时,反射
24、点位置沿界面下倾方向偏离了反射点的真实位置.3.物探方法的分类三种分类:1按工作原理划分:1.磁法勘探:磁性差异;2.电法勘探:电性差异;3.地震勘探:弹性差异;4.重力勘探:密度差异;5.放射性勘探:放射性强度差异2按所解决的地质问题划分:1.石油物探;2.煤田物探;3.金属与非金属物探;4.环境与工程物探:主要解决各种岩土工程勘察及环境、水文等调查问题,如地基勘察、桥梁、隧道、水库等的选址,地下管线探测等;5.放射性物探:3按工作场所划分:1.航空物探;2.地面物探;3.海洋物探;4.地下物探;4、试表达杨氏弹性模量、剪切模量及泊松比的物理含义.杨氏弹性模量:应力与应变的比值,作为物质阻抗
25、应力的度量,一个固体对拉伸应力的阻力越大,杨氏模量也就越大剪切模量:剪切应力与剪切应变之比,剪切模量越大,抗剪切强度越强、液体介质的剪切模量为0泊松比:物体横向缩短与纵向伸长之比,表示物质抗形变的水平,变化范围在00.5之间,一般岩石泊松比为0.25,随岩石刚度降低,泊松比增大5、试表达纵波和横波的传播特点.横波:在旋转外力作用下产生由矢量决定的角度转动的扰动;纵波:胀缩力作用下产生由体变系数9决定的介质体积相对胀缩的扰动;纵波特点:1纵波质点位移按指数衰减2振动强度随波传播距离的增大而减小3纵波为线性极化波4纵波传播方向与质点振动方向一致5质点位移大小与震源强度、震源形状及变化率有关.横波特
26、点:1横波传播方向与质点振动方向垂直2振动强度随波传播距离的增大而减小3横波为线性极化波4质点位移大小与震源强度、震源形状及变化率有关5横波有SH和SV波.6 、试述面波传播的特点及频散现象?特点:1、以低于横波的速度沿自由外表传播2、面波振动不是线性极化振动,而是面的极化振动.将速度随频率变化的特性叫频散现象,如果面波的传播速度是频率的函数,那么构成面波脉冲的每一个单频波都有自己的传播速度,物理上称其为相速度,叠加的大振幅的速度称之为群速度,由于波在传播过程中,能量大局部集中在大振幅处,因此群速度也是波的能量的传播速度,利用波的频散现象可以制作速度随波长变化的频散曲线,进而用速度的变化对地基
27、进行分层.7 .在折射波法中检波器为何要埋置在与勘测界面对应的初至区内?答:在初至区内,折射波是初至波,由于初至波是在平静的背景上出现的,故能清楚、准确的判断波的初至,有利于提升解释精度.8 .试述声波探测和地震勘探的异同点.答:相同点:都是弹性波;都以弹性波理论作为方法根底;不同点:声波频率高,地震波频率低;声波分辨率高,地震波分辨率低;声波探测深度比地震波线.9、试论地震波的绕射现象.几何地震学的观点认为:地震波在传播过程中,如果遇到一个障碍物的棱,便会产生波的绕射,在上覆介质中形成绕射波.这就是说,绕射波是由点或棱产生的,而物理地震学的观点那么认为:绕射波不能由点或棱产生,而是由整个反射
28、界面产生,表面上观测到点或棱的绕射波,实际上是整个反射界面的绕射迭加在边界上的表现形式.绕射波的振幅和相位特点如下:(1)一个反射界面的中断点上,将产生左右两支,相位相差180°的绕射波.(2)反射系数有突变的界面,在突变点上也会产生绕射波,绕射波的相位与反射系数绝对值大的中断点绕射波相位相同.(3)反射波到绕射波的能量是渐变的,在切点上波的振幅为反射波振幅的一半,该点称为半幅点.过切点以后,绕射波的振幅迅速衰减.10 .试述瑞雷波法的根本原理.答:瑞雷波沿地面表层传播,其穿透深度约等于一个波长,通过改变频率可以改变波长,因此,同一频率的瑞雷波的传播特性反映了岩土介质沿水平方向的变化
29、情况,不同频率的瑞雷波传播特性反映了岩土介质沿不同深度的变化情况.11 .试述频率域电磁法探测地下管线的原理.答:利用频率域电磁法探测管线的原理:用谐变电流使地下管线带电,被测管线及周围导电介质均会产生涡流,由于金属管线导电性远大于介质导电性,管线附近电流密度那么远大于周围介质电流密度,这时管线相当于无限长线电流,在地面测量其产生的磁异常,就可以反推出该线电流的位置,从而到达探测地下管线的目的.12 .简述影响岩、矿石电阻率的主要因素:(1岩石矿物成分:只有含有相当数量良导体的矿物才具有较低电阻率.(2介质结构:结构不同,产生各向异性、导致各方向电阻率不同;(3含水性:孔隙度大、湿度大、电阻率
30、低;(4温度的影响:温度升高,电阻率降低;(5人为因素影响:如接地条件等,可克服.13 .什么是电阻率和视电阻率概念?影响视电阻率因素有哪些?视电阻率概念:以等效均匀断面的方式来计算不均匀地电断面地下介质的电阻率.它反映了在该电场分布范围内,各种岩石电阻综合影响的结果.视电阻率虽然不是岩石的真电阻率,但却是地下电性不均匀体和地形起伏的一种综合反映.影响因素:(1)电场有效作用范围内地层电阻率(2)电极装置的类型和电极距;(3)测点的位置;(4)电场有效作用范围内各种地质体的分布情况,包括形状、大小、厚度、埋深、相互位置和各自的电阻率;(5)地形地物.14 .反射波的识别标志:1相位:同一个反射
31、波,各延续相位的同相轴彼此保持平行,2能量:时间剖面上的反射一般比干扰背景能量强,振幅峰值突出,3波形:当激发接收条件比拟接近,传播路径和穿过地层的差异较小时,同一反射层的波形也根本相似,4连续性:可作为衡量反射波可靠程度的标志.15 .瞬态瑞雷波法与稳态瑞雷波法的主要区别是什么?稳态法应用时间较长,方法技术也较为成熟,但缺点是设备笨重,不利于提升效率.瞬态法那么具有轻便、快捷效率高的特点.所用的采集系统就是地震勘探数据采集系统.因此很快受到人们的普遍重视.16瑞雷波的传播特点是什么?瑞利波沿地表传播,形成一个长轴垂直地面的质点逆时针方向转动的椭圆轨迹,椭圆长短轴之比约为1.5,但随着深度z的
32、增加,质点向反方向做顺时针方向的椭圆运动,仍是一个长轴垂直地面的椭圆.17 .瞬态瑞雷波法常用来解决什么样的地质问题?1地层划分2地基加固处理效果评价3岩土的物理力学参数原位测试4公路、机场跑道质量无损检测5地下空洞及掩埋物的探测6饱和砂土层的液化判别7场地类型划分8其它方面的应用:滑坡调查、堤坝危险性预测、基岩的完整性评价和桩基入土深度探测等18 .断层在地震剖面上的标志:1反射标准波发生错断2标准层反射波同相轴数目忽然增加或消失,波组间隔发生突变3反射同相轴形状和产状发生突变4标准层反射波同相轴发生分叉,合并,扭曲及强相位转换等5断面波,绕射波等异常波的出现.19 .引起动校正拉伸畸变的主
33、要原因?由于深浅层反射波的动校正量不同,浅层波组的动校正量大于深层波组的动校正量,在浅层地震勘探中,有动校正引起的浅层波组的拉伸现象比拟严重,因此产生畸变.大炮检距、浅层反射均会引起严重畸变,另外浅层宽角发射也会引起严重畸变.20 .什么叫野外一次静校正?什么叫剩余静校正?1 .野外进行的井深校正、地形校正、低速带校正称为野外一次静校正2 .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使野外静校正不能完全消除表层因素的影响、仍存在剩余的静校正量.提取表层影响的剩余静校正量并加以校正的过程称为剩余静校正.21 .什么是滤波器的脉冲响应?什么是频率响应?它们各有哪些同义词?脉冲响应是一个振幅随时间变化的函数,它的傅立叶变
34、换就是滤波器的频率响应,脉冲响应又称时间特性或滤波因子,对滤波器的描述可以用脉冲响应也可以用频率响应,他们都是等价的.随频率的变化关系称为滤波器的频率特性,或频率响应22 .何谓动校正?动校正有什么用途?对正常时差的校正称为动校正.用途:消除由于非零炮检距而引起的时间延迟正常时差及表层不均匀引起的时间差异,由于这些差异会影响反射同相轴的形状与地下构造形态的一致.56.述地震勘探工作的三个根本环节?6分答:野外工作,干扰波、地质条件及激发接受条件调查,布测线,激发接受.a.室内资料处理,处理原始数据,得到地震剖面图和地震波速度资料.b.地震资料解释,运用地震波传播理论及时由地质学原理综合地质、钻
35、井和其他物探资料对地震剖面进行分析解释,最终提出钻探井位.c.地震资料解释,运用地震波传播理论及时由地质学原理综合地质、钻井和其他物探资料对地震剖面进行分析解释,最终提出钻探井位.23 .影响地震波振幅的主要因素:1球面扩散波前扩散2吸收衰减3透射损失4波的散射或散射波5反射系数24 .地震波传播中吸收衰减特点1振幅衰减与波的传播距离成正比2吸收系数a越大,振幅衰减越快;3吸收片选择特点;4不同岩石的吸收是不同的5横波的吸收系数大于纵波的25 .简述提升分辨率的方法?答:A.垂向分辨率:地震记录沿垂向能分辨的最薄的层的层厚.a.改善震源特征,选择适宜的?发条件;b.提升激发地震波的频率,反褶积
36、来压缩子波延续长度;c.在数据处理中选择适宜的参数;d.利用横波或纵横波联测.B.横向分辨率:沿水平能分辨的地质体的大小,如可分辨的最小断块的大小.a.提升频率减小菲涅尔带的范围;b.进行偏移归位使绕射波收敛.26 .反射波法测桩原理是什么?假定桩身材料是均质各向同性的,桩截面积保持平面,截面上应力的分布是均匀的,由于桩波阻抗远大于桩周土的波阻抗,可忽略桩周土的约束.当在柱头上激震时,桩头产生应力波,应力波沿桩身向下传播,在波阻抗分界处产生反射与透射.27 .什么叫卓越周期?地震发生时,由震源发出的地震波传至地表岩土体,迫使其振动,由于表层岩土体对不同周期的地震波有选择放大作用,某种岩土体总是
37、以某种周期的波选择放大得尤为明显而突出,使地震记录图上的这种波记录得多而好.这种周期即为该岩土体的特征周期,也叫做卓越周期28 .影响水平叠加效果的因素有哪些?界面的倾斜程度、动校正速度的大小、地表高程的变化29 .常时微动的性质及变化规律是什么?常时微动资料主要用来解决什么问题?性质:没有特定震源、任何时候任何地点都在不停的做微小振动,周期短变化规律:在不同时期测量常时微动的卓越周期变化不大,其值是比拟稳定的,振幅那么随时间有较大的变化.在一天里,白天振幅较大,功率谱的形状也较复杂,夜间比拟稳定一卓越周期划分地基土类别二地震小区域的划分三判断砂土液30 .何谓真速度,何谓视速度?二者的关系如
38、何?答:沿射线传播的速度是真速度,沿测线方向传播的速度是视速度.视速度与真速度之间的关系称视速度定理,如下式:v*=v/sina其中v*是视速度,v是真速度,a是射线与地面法线间的夹角.31 .什么电法勘探?电法勘探的前提条件是什么?答:电法勘探是以岩矿石间的电性差异为根底,通过观测和研究与这种电性差异有关电场和电磁场的分布特点和变化规律,来查明地下构造或寻找有用矿产的一类地球物理勘探方法.前提条件是:探测目标体与围岩介质存在着明显的电性差异,并有一定的规模.32 .试分析动校正速度误差对叠加效果的影响.1速度准确-求出的动校正量准确-动校正后-剩余时差为0f叠加为同相叠加-叠加后,能量增强.2速度偏大-求出的动校正量偏小动校正后校正缺乏剩余时差大于0f叠加为不同相叠加叠加后能量减弱.3速度偏小f求出的动校正量偏大动校正后校正过量剩余时差小于0f叠加为不同相叠加叠加后能量减弱.33 .地震同相轴比照的原那么:同相性、振幅显著增强、波形相似、时差变化规律.、34 .简述地质雷达在环境与工程物探中的应用.5分1公路路基、建筑地基调查;2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终端押金协议书范本
- 叉车维保安全协议书
- 2026-2031中国硅酸乙酯行业深度研究与行业发展趋势报告
- 2026-2031中国光电子材料行业投资趋势分析研究报告
- 2026-2031中国公安信息化行业深度研究及十五五投资定位分析报告
- 2025年煤矿安全检查试题及答案
- 2025年反假货币测评试题库及答案
- 2025年高处安装、维护、拆除高处作业模拟考试题库及答案
- 2025结核病患者健康教育培训试题及答案
- (2025)国家基本公卫预防接种考试题库及答案
- 口腔解剖生理学复习题及答案
- 中医基础理论之八纲辨证课件
- 河湖健康评价指南(试行)
- 智能检测技术应用
- 体验营销课件
- 色谱分析教案及反思总结
- 殡葬礼仪服务整体服务方案
- 铁电材料的频率依赖性研究
- 《上海主流生活剖析》课件
- 热稳定校验计算书
- 美团闪购行业分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