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问题(共4课时)_第1页
解决问题(共4课时)_第2页
解决问题(共4课时)_第3页
解决问题(共4课时)_第4页
解决问题(共4课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解决问题共4课时【教学内容】运用加法和减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并学会使用小括号;运用乘法和加法或减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教学目的】知识与才能:1结合现实生活中的详细情境,使学生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根本含义。2学会用两步计算的方法解决问题。3知道小括号的作用。4初步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才能。5培养学生多角度观察问题,解决问题的才能。过程与方法:发现法,问题教学法,研究性学习,小组合作等方法。情感与态度:1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考虑等良好的学习习惯。2培养学生结合生活发现数学问题并解决问题的学习习惯。3培养学生多角度观察问题,解决问题的态度。【教学重难点】多角度观察问题

2、,解决问题。不只是单纯的计算题有不同的算法,对于一个实际问题也可以有不同的解答方法。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自己容易理解或比较喜欢的方法。学会使用小括号列综合算式,并理解小括号的作用。【教具准备】口算卡片,课本插图。【课时按排】本单元可用4课时进展教学。1看木偶戏【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4页例1。【教学目的】知识与才能1使学生能从详细的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掌握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知道可以用不同方法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1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初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才能。2通过解决详细问题,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热爱数学的良好情感。过程与方法:合作探究【课

3、前准备】教科书第13页游乐园情境放大图片【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1谈话:同学们,休息日的时候,你最喜欢做什么?2出示游乐园情境图,谈话:我们看看画面中的小朋友们在做什么?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画面上来。3让学生观察画面,提出问题。老师适当启发引导:有多少人在看木偶戏?学生自由发言,提出问题。二、探求新知1利用木偶戏场景插图。谈话:看到这个画面,你得到了什么信息?学生自由发言。老师有意识、有目的地板书:如今看戏的有多少人?2明确画面中所提供的信息。谈话: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3小组交流讨论。1应该怎样计算如今看戏的有多少人?2独立考虑后,把自己的想法在组内交流。3选派组内代表在班级交流解决问题方法。

4、4把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记录在黑板上。1221335人222616人35629人161329人5观察比较两种方法的联络。明确两种方法的结果都是求如今看戏的有多少人,在解决问题的思路上略有不同。6提问:把分步解答的两个算式合成一个算式该怎么办?学生自己尝试列综合算式。板书:122136222613交流:你是怎么想的?7小结。三、稳固应用1练习一的第1题,让学生说明图意,明确计算的问题后,让学生独立列式解答。然后请几名学生说一说解决问题的方法,给有困难的学生以启发。2练习一的第4题,让学生自己独立完成。汇报解决问题的思路时,老师结合题目的详细内容,适当浸透思想教育。3让学生互相交流,在生活中还有哪些

5、类似的问题可以用本节课学习的知识来解答。学生自编题目,互相解答。四、全课总结1请同学们说一说,这节课有哪些收获。2老师强调:请同学们尝试用本节课学习的知识去解决我们生活中的问题。【板书设计】1221335人222616人35629人161329人2213629人2261329人2买面包【教学内容】教材第5页例2【教学目的】知识与才能:1使学生能从详细的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掌握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知道可以用不同方法解决问题。2学会使用小括号列综合算式,并理解小括号的作用。过程与方法:合作探究情感与态度:1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初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才能。2通过解

6、决详细问题,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热爱数学的良好情感。【课前准备】教科书第5页游乐园情境放大图片【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1、谈话:同学们都和爸爸妈妈一起去买过面包,今天老师也带大家去买一次面包。2、出示买面包的情境图,你能从图中提供的信息提出什么有关的数学问题?二、探究新知1、利用买面包场景插图。让学生自由说出从图中给出的信息,知道了什么?谈话:看到这个画面,你得到了什么信息?学生自由发言。老师有意识、有目的地提示:如今还剩多少个面包?2明确画面中所提供的信息。谈话: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3小组交流讨论。1应该怎样计算如今还剩多少个面包?2独立考虑后,把自己的想法在组内交流。3选派组内代表在班

7、级交流解决问题方法。4、把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记录在黑板上。154846个282230个462224个543024个5观察比较两种方法的联络。明确两种方法的结果都是求如今还剩多少个面包?在解决问题的思路上有什么不同。6提问:把分步解答的两个算式合成一个算式该怎么办?学生自己尝试列综合算式。1548222能不能列成54822?小组里讨论?交流:你是怎么想的?7老师今天能给大家介绍一个新朋友括号,把2中的算式54822变成54822,就可以了。这样我们就可以先算822,然后再算5430。大家说说括号在这里起什么作用?8小结。三、稳固应用1练习一的第2、3题,让学生说明图意,明确计算的问题后,让学生独

8、立列式解答。然后请几名学生说一说解决问题的方法,给有困难的学生以启发。2、请学生尝试解决第5题。有困难时给学生以启发。3让学生互相交流,在生活中还有哪些类似的问题可以用本节课学习的知识来解答。学生自编题目,互相解答。四、全课总结1请同学们说一说,这节课有哪些收获。2老师强调:请同学们尝试用本节课学习的知识去解决我们生活中的问题。【板书设计】154846个282230个462224个543024个5482224个5482224个3跷跷板【教学内容】教科书第89页例3。【教学目的】知识与才能:1使学生能从详细的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掌握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知道可以用不同方法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1

9、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初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才能。2通过解决详细问题,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热爱数学的良好情感。过程与方法:合作探究【课前准备】教科书第89页跷跷板乐园情境放大图片【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1谈话:同学们,休息日的时候,你最喜欢做什么?2出示跷跷板乐园情境图,谈话:我们看看画面中的小朋友们在做什么?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画面上来。3让学生观察画面,提出问题。老师适当启发引导:有多少人在玩跷跷板?学生自由发言,提出问题。二、探求新知1利用跷跷板场景插图。谈话:看到这个画面,你得到了什么信息?学生自由发言。老师有意识、有目的地板书:如今玩跷跷板的有多少

10、人?图中有多少人?2明确画面中所提供的信息。谈话: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3小组交流讨论。1应该怎样计算如今玩跷跷板的有多少人?图中有多少人?2独立考虑后,把自己的想法在组内交流。3选派组内代表在班级交流解决问题方法。4把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记录在黑板上。12612人24312人12719人12719人35观察比较解题方法的联络。明确解题方法的结果都是求玩跷跷板的有多少人,在解决问题的思路上略有不同。6提问:把分步解答的两个算式合成一个算式该怎么办?学生自己尝试列综合算式。板书:12672437交流:你是怎么想的?7小结。三、稳固应用1第9页的做一做,让学生说明图意,明确计算的问题后,让学生独立列式

11、解答。然后请几名学生说一说解决问题的方法,给有困难的学生以启发。2练习二的第1、4题,让学生自己独立完成。汇报解决问题的思路时,老师结合题目的详细内容,适当浸透思想教育。3让学生互相交流,在生活中还有哪些类似的问题可以用本节课学习的知识来解答。学生自编题目,互相解答。四、全课总结1请同学们说一说,这节课有哪些收获。2老师强调:请同学们尝试用本节课学习的知识去解决我们生活中的问题【板书设计】12612人24312人12719人12719人26719人43719人4整理复习【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011页2、3、5。【教学目的】知识与才能:1使学生能从详细的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掌握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

12、法,知道可以用不同方法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1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初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才能。2通过解决详细问题,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热爱数学的良好情感。过程与方法:合作探究【课前准备】教科书第1011题图。【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1谈话:同学们,看看第10页第2题中小白兔们在干什么?你最喜欢说什么?2出示情境图,谈话:我们看看画面中的小白兔们在做什么?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画面上来。3让学生观察画面,提出问题。二、探求新知1利用木偶戏场景插图。谈话:看到这个画面,你得到了什么信息?学生自由发言。2明确画面中所提供的信息。谈话: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3小组交流

13、讨论。1应该怎样计算?2独立考虑后,把自己的想法在组内交流。3选派组内代表在班级交流解决问题方法。交流:你是怎么想的?7小结。三、稳固应用1说说生活中你理解的哪些事与这几节课的内容相似,把它编成一道应用题。2、请学生尝试解决第5题。有困难时给学生以启发。死记硬背是一种传统的教学方式,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但随着素质教育的开展,死记硬背被作为一种僵化的、阻碍学生才能开展的教学方式,渐渐为人们所摒弃;而另一方面,老师们又为进步学生的语文素养煞费苦心。其实,只要应用得当,“死记硬背与进步学生素质并不矛盾。相反,它恰是进步学生语文程度的重要前提和根底。四、全课总结1请同学们说一说,这节课有哪些收获。唐宋或更早之前,针对“经学“律学“算学和“书学各科目,其相应传授者称为“博士,这与当今“博士含义已经相去甚远。而对那些特别讲授“武事或讲解“经籍者,又称“讲师。“教授和“助教均原为学官称谓。前者始于宋,乃“宗学“律学“医学“武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